黄骅信誉楼招聘全国22家连锁店都在哪里

黄骅有个信誉楼
& &黄骅有个信誉楼
&&&&&&&&&&&&&&&&&&&&&&&&&&&&
-----------记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洪瑞
我与朋友采访了沧州好人蒋淑华的感人事迹。第二天就座车赶往黄骅市去采访民营企业家张洪瑞。
座在飞速行驶的汽车上,我的心溢满了暧暖的情结,是好人蒋淑华的感人事迹,让我心就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涌满了人间大爱的情结。座在飞驰的汽车上,我不由得就把眼睛向窗外望去,面前掠过的是这个濒临渤海湾之地丰厚而宽广的自然风貌。呈现在我眼前的大地,广阔而厚重,仿佛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似的,让人看上去视野开阔,那莽莽苍苍的绿色,就如同接天铺地似的一望无际。偶尔有翡翠似的金丝小枣树葳蕤成一片充满生机的碧绿。
黄骅很快就到了,这个著名港口的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的。看上去这个城市颇为阔大,是个有着宏大气魄的新兴城市。
黄骅的信誉楼地处市区中心地段,我看到在信誉楼周边只见人来人往,透着生机勃勃的繁华和热闹,那密集人群表明着这里是城市重要的商品集中地,虽然不是周末,仍然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客流形式。同行的当地文友老师张华北对我说:街道的另一边商铺也都是属于信誉楼的。只不过这些商铺有的是平房,有的是二层的楼房,我放眼望过去看到这里也是人来人往,与矗立的对面高大的信誉楼遥相呼应,共同打造着繁荣市面的人文景观。
而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点的创始人是现年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张洪瑞,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老人,他衣着朴素,如果让他站在大街上,你会以为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消费者,或者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在他那张清瘦的脸庞上闪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他的目光是那么的纯净,以至于使他的整体看上去是如此的祥和与安康。从他的那双眼睛里就可以直抵心底的,也只有目光如此纯净的人,才能有如此美丽的眼睛。
可是就是这个老人却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张洪瑞------黄骅市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黄骅市“乡贤典范”、沧州好人、中国好人。张洪瑞坚持信誉为本的经营理念,多年坚持以零售业为主、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定位,逐步实施有形资产有限扩张,无形资产无限扩张,走出了一条“信誉为本”的百货经营之路。回顾信誉楼的发展历程,就是始终不渝地贯彻“信誉为本”的理念,持续二十多年打造“诚信品牌”,信誉楼的各门店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场所,信誉楼商场所在地也成为县市的商业中心。信誉楼集团为社会创造了近六千多个就业机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河北省诚信企业”、“河北省物价信得过单位”、“沧州市明码实价示范店”,连续十年被河北省工商局命名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沿着他走过道路的人生轨迹,是以诚信理念而贯穿始终的。有人说,于中国商业,黄骅信誉楼是一个寡言的标杆。一个做零售的企业,三十年恪守诚信,视信誉为生命,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不改初心,从未偏离,平静地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这种坚守,近乎完美。
较之同期创业的联想、万科、海尔,信誉楼或许算不上声名显赫。但她以诚信的力量,润物无声,影响了一群人,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商业业态,甚至影响了一座城市的道德生态。这种社会价值,无法以有形的东西衡量。
早在八十年代的初期,年轻的张洪瑞只是一个国营食品厂普通工人。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把食品厂屠宰的猪的下水杂碎,赶集上会卖掉的小员工。有一次他带着几十斤的熟肉食品赶集卖。由于天气恶劣,他一连十几个小时顶风逆行骑着加重自行车,早已经把身体上的力气消耗殆尽了,肚子也是肌肠咕噜的,腿脚发软。他只得下车,秤了二两猪头肉充饥,然后就从口袋里掏出钱放进公家的帐里。有人对他说:又没有人看见你,吃了就吃了吧,怎么还要拿钱啊。张洪瑞语重心长的说: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越是没有人看得见的地方,诚信就成了他人格的试金石,
一九八四年邓小平南巡,县里决定建市场,找到张洪瑞让他首当其冲的挑上这付重担,他连连摆手,并对来人说:常言道无商不奸,我是个说句谎话就脸红的人,我可做不了这个工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洪瑞啊,你说的是不良的商贩,大商不奸。领导看准了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张洪瑞才勇挑重担。与他的十几个农民兄弟从田间的泥腿子走向了城市,开始了新的人生一页。
创业之初,尽管他们只是有着几百平米的商业摊点,张洪瑞与他的伙伴们在经营活动中,把诚信的理念贯穿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诚信之路。对待员工们,只要他能说出理由充许迟到。而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在一次培训员工会议上,有个职工替没有来到的员工喊:到。张洪瑞得知后,就毫不犹豫的开除这个员工。有人替他求情,并说:这才多大的事儿。张洪瑞严肃地说:就是关系到诚信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是讲诚信的,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弄虚做假的员工在这儿干呢。这样会坏了整个企业的形象的。
有个一名司机进货回来过收费站,看到别人都逃费,也加油门冲过去,觉得给公司省了钱,挺自豪。结果被罚,罚得还不轻——罚款百元,工资降级,且三个月不得上调。张洪瑞认为,逃费为公司省了小钱,损害的却是信誉楼的无价之宝——诚信,得不偿失,不能纵容。
后来他的企业在全国首先提倡信誉卡制度,充许顾客退货,无论是生食还是穿着的衣物,都充许退货,大到几万元的手镯,小到扯下来的几尺布也让退。他倡导诚信经营的理念,时刻为老百姓着想。如有个顾客从他哪儿买了一件西服,却发现比别的地方不便宜,便找到张洪瑞说出。这件事引起了张洪瑞的高度重视,他找到当时的进货员了解情况。原来是加价率高了,张洪瑞严肃地说:象这样加价率高的情况也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就立刻给顾客退货,并且是唯一一次在电视上做广告:告知顾客如果有谁买了此品牌的西服丢给差价或者直接退货。在张洪瑞的商场里,售货员叫导购员,导购员是广大顾客的参谋,如果明天有降价的产品,他们今天会告诉你:今天价高明天再买吧。
连续六年的经营,张洪瑞的企业都是零利润的。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们打造了诚信的品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诚信经营的丰碑。
到了后来,张洪瑞的事业越做越大,想不挣钱就不行了。壮大起来的企业通过诚信经营而做大做强。他们盖起了高楼大厦,并把这几层高的商品楼命名为----信誉楼。一时间的成了标杆性的企业,成了黄骅的地理座标,一个诚信经营的人文象征。
而今他们的企业不但在沧州遍地开花,还把信誉的事业做到了山东、衡水及石家庄周边地区。不论张洪瑞把他的事业做到那里,他们都是把城信的理念随行的。如有一次到枣强征地,当地领导要以六万元一亩地的价格卖给他们。张洪瑞说:不行。当地的领导以为他嫌贵的,可是张洪瑞却说:我们在藁城是按一亩地十九万六征的,你们这儿也按这个价吧。张洪瑞说,如果压低地价,不是让老百姓受损就是让当地的官员做难。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为别人着想。
发展壮大起来的张洪瑞,把扶持新生力量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他不搞家族式的企业。他的儿女们在企业都是从最低层的导购做起的。他说:我办企业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人生的舞台上唱得大红大紫,我在台下只是为他们鼓掌而已。
富裕起来的信誉楼的一班人,用自已挣来的钱回报社会,他们收购了黄骅市的人民公园,每年投入几千万元,改造环境,增添设施,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厂所。有人让他改为:信誉楼公园。张洪瑞说:无论到了什么地步,人民公园永远是人民修生养息的地方。
张洪瑞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让他们自立自强,凭本事吃饭,让他们自已创业,不让他们当躺人老人功劳薄上吃喝玩乐的寄生虫。比如他的大儿子要在深圳买房子,找父亲要钱。张洪瑞就让他写上借条拿钱,同时还写上要还的利息。
张洪瑞致富不忘父[老乡亲,尽力回报乡梓。他拿出五百万元投入到家乡,支援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被父老乡亲们亲切的称为:乡贤典范。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获悉张洪瑞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在各种媒体上的人们纷纷给张洪瑞点赞支持。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能获此殊荣,这是张洪瑞的人格魅力所在,是广大人民对诚信经营的最高的礼赞!
张洪瑞用几十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中国商业的标杆式的企业-----黄骅市的信誉楼名扬天下,一个个诚信经营的企业在河北大地遍地开花。愿张洪瑞与他的信誉楼在站得更高飞得更远,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和诚信经营的典范!
美哉,张洪瑞,美哉,黄骅信誉楼!你们是最美的中国人,你们是中国的骄傲和希望的祥光!
作者:王惠莉   
地址:河北省隆尧县职业教育中心
邮编:055350
电话:1535085189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诚信百年 基业长青——黄骅信誉楼--善行河北系列专题--河北文明网
您当的前位置:&&&
诚信百年 基业长青——黄骅信誉楼
来源:河北文明网综合
字体:[][][]
  诚信叩开市场之门
  24年前,它是一家营业面积仅有280平方米、员工50人的“小卖场”;
  24年后的今天,它成为拥有5家分店、1家子公司、1家加盟机构、8000多名员工、总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商业连锁集团;
  20多年来,它所属的任何一家商厦从来没有搞过促销、打折活动,在百货经销业日子普遍不景气时,它从不挑起也不参与同行间的价格战,而是坚定地在县一级走连锁经营的路子,且经济效益连年持续上升。
  创造了这一商业传奇的黄骅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其生存、发展、壮大的秘诀只有两个字———诚信。
  信誉楼赚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信誉
  【镜头1】开业初期,有顾客反映,信誉楼从南方购进的一批西服加价率超出了商场规定。经调查,这批西服是远途进货,柜组按本地市场行情加价出售,虽然不比市场价格高,但还是超出了公司的加价规定。为此,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洪瑞严厉批评了两位本想为公司多赚些利润的主管,并立即责令调低价格。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信誉楼还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致歉广告”,邀请购买了这批西服的消费者到信誉楼领取退款。致歉广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也让广大消费者进一步看到了信誉楼是真的讲信誉。
  1984年,张洪瑞等15名农民集资、贷款12万元,创办了黄骅信誉楼综合贸易公司,经营百货,并且决心使“信誉楼”名副其实。
  “信誉楼最讲信誉”,这是黄骅当地人对信誉楼的评价。许多老百姓还记得———1986年,信誉楼开出了全国第一张“信誉卡”,推行“五试一退”制度:自行车可试骑3天,电视机可试看半月,收音机、录音机可试听5天,化妆品当面试用等;凡在信誉楼购买的商品凭信誉卡包退、包换、包修。这与当时一些商家坚持“商品售出概不退换”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到1990年,连续6年,信誉楼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利润。但张洪瑞却宣称,企业成功了。因为,信誉楼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打造了一块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信誉”牌子,赚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信誉。这不仅为信誉楼求得了生存的空间,而且为以后的经营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效益。
  不是卖东西给顾客,而是帮朋友买东西,信誉楼最大的服务技巧是———诚信
  【镜头2】今年年初,一位准新娘来信誉楼饰品专柜挑选项链。导购员王玲根据顾客的脸型、肤色、身高给顾客推荐了一套项链,试戴后,顾客非常满意,决定购买。然后,姑娘又对旁边的同伴说:“我们去看看婚纱吧。”听到顾客还没订婚纱,王玲就对顾客说:“你这套项链先不要买,因为现在的婚纱店都提供与婚纱相配的套链。如果你不喜欢婚纱店提供的,再回来买也不迟。”顾客听后很高兴,并连声道谢。
  “信誉楼不是卖东西给顾客,而是帮朋友买东西。”这是信誉楼员工的理念,也是顾客的切身感受。在信誉楼,看不到顾客被过于热情的工作人员缠住不放,见到的是如织的顾客在柜台前享受着导购员充满亲情的服务。
  在信誉楼,售货员不叫售货员,而称为导购员。在这里,经常会上演导购员建议消费者“买贱的不买贵的”、“到别的商场看看比较后再买”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真实告知商品之短则可扬真诚之长,“诚信”才是经营中最大的技巧。
  在信誉楼人看来,如果把服务仅仅当作一种竞争的手段,那么这种手段就可能被用来作为追求利润的技巧。导购员就可能会笑迎顾客入店,眼盯顾客钱包,花言巧语,待顾客掏钱之后,则与顾客形同路人。而这与信誉楼“我们不是卖东西的,而是帮助顾客买东西的”服务宗旨背道而驰。
  【镜头3】前不久,信誉楼黄骅店销售的鸭蛋从天津进货,运费高、破壳多,因此成本高、售价高、利润少。而黄骅当地市场咸鸭蛋批发商也有好几家,但鸭蛋太咸,出油率低。信誉楼有关业务人员及时反馈信息,并主动帮助当地一位供应商改进工艺,结果当地咸鸭蛋质量很快达到消费者满意的标准。这样,价格降了下来,批发量也上去了,实现了顾客、供应商与商家的三赢。
  “以信誉为本,切实维护顾客与供应商的利益”。信誉楼除了视顾客为友外,还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交往,依靠诚信努力成为供应商的“黄金客户”。
  有人说,供应商与销售商的利益很难调和,经常是相互转嫁损失、争取更多利益。但信誉楼却认为:与供应商交往,诚信是基础,不能有投机心理。靠耍“手腕”,一味追求低价,就会成为供应商的“鸡肋”客户。
  信誉楼与供应商交往的原则是:我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
  依靠诚信,在周围各大城市的供应商那里,信誉楼是有口皆碑的“黄金客户”,也让供应商从行动上真正把信誉楼当成了“商业伙伴”。
  从不挑起、参与价格战,注重维护一个地区的商业生态平衡,信誉楼追求的目标是———共赢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但信誉楼的管理者和员工们却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战场以打败对手为目的,而商场可以实现双赢、共赢。
  2001年,信誉楼青县分店开业,青县城内众多商户联合起来进行抵制,担心信誉楼开业后给他们的经营带来致命打击。而信誉楼则表示,“信誉楼到来不是与大家争地盘,而是要和大家一起把青县市场做大,让所有经营者都能从中获利。”
  【镜头4】青县信誉楼商场退换货处,一位顾客要求对自己1个月前购买的运动鞋出现的磨损问题进行解决。据介绍,这双鞋当时定价159元。退换货接待处人员热情地接待了顾客,给顾客道歉,并与顾客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磨损较小,给顾客补偿了70元。同时承诺,如果在3个月保修期内再出现大面积的磨损,还可以退换。顾客高兴地离去了。
  对此,退换货接待处人员给出的说法是,如果不出现质量问题,顾客不会花费时间、精力来商场要求解决。我们给顾客造成了麻烦,应该补偿路费,解除顾客心情上的不愉快。这并不是对顾客的恩惠,而是对我们给顾客造成麻烦的补偿。
  一年后,青县信誉楼周边众商家纷纷开始学习、效仿信誉楼的做法,生意也都一天天做大起来。不光是习惯出远门买东西的当地消费者,而且周边地区的消费者也被吸引过来。信誉楼将诚信经营复制到了青县、泊头等一个个分店。
  多年来,信誉楼从不贬低其他商家,也不挑起、参与价格战,注重的是维护一个地区的商业生态平衡。
  凭借诚信这块金字招牌,信誉楼不仅在黄骅本地市场站稳了脚跟,青县、泊头、莱芜的信誉楼商厦也是每天客流如潮。信誉楼开到哪里,总能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把整个商圈都带活了。可以说,信誉楼经营的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在经营着一个个“诚信市场”。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信誉楼用自己的诚信行动书写着一个企业对社会的承诺———责任
  【镜头5】信誉楼商场西侧,有一个几十亩大的公园,以前曾是荒草遍地,湖水浑浊,假山石脱落……2003年8月,信誉楼接过公园的管理权,并承诺不要政府投入一分钱,为市民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说到做到,该公司当即组织人员抽走湖中污水,换走园中碱土,修好假山,园中种上名贵花木,湖中植上荷花……每年都要投入100万元加强公园建设,把公园装点成为市民免费休闲的好去处。
  黄骅信誉楼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担当起社会责任,早在1999年,该公司就捐款10多万元,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救助优秀特困大学生;还出资20万元改造一条名叫康宁街的街道,使周围群众告别了泥泞;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公司共计捐款426200元扶助受灾群众……
  信誉楼不断发展壮大,自始至终将信誉作为经营理念的第一守则:培养员工树立诚信的理念,换取了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了市场;担当社会责任,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了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
  可以说,诚信经营,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成就了黄骅信誉楼基业长青之路……(河北日报)
  一家民企名店的“诚信之道”
  2008年11月,河北日报曾经派记者采访过黄骅信誉楼,探访这家民营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声名鹊起的秘诀,并刊发了长篇通讯《诚信叩开市场之门》。
  三年之后,再次走进黄骅信誉楼,我们更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叩开市场之门以后,如何让诚信走得更远?
  变了,没变
  3年里,信誉楼变了很多。
  “这宣传册上数字又落伍啦!”给我们分发材料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抱怨“印刷速度都快赶不上开新店的速度了”,语气中夹带出自豪。2008年时黄骅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有5家分店、1家子公司、8000多名员工,总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如今,信誉楼已有5家子公司13家自营店,员工14000多人,总营业面积15万多平方米。
  “掌门人”也换了。
  2008年12月,62岁的第一任董事长张洪瑞退到了幕后;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39岁的穆建霞成为继任者,而且是位漂亮、精干的“女掌门”。
  在穆建霞看来,这变那变,诚信的理念不能变,这是信誉楼的镇店之宝。
  1984年,张洪瑞等15名黄骅农民集资、贷款17万元建起了黄骅信誉楼,赔了6年后开始盈利。这位只念过初中的农民企业家,经营理念极其简单——— 守信是天。
  在信誉楼,即便是买一块布头儿也会得到一张“信誉卡”。1986年,信誉楼开出了中国第一张“信誉卡”,如今各种卡满天飞,烫金的、塑封的、加厚的,可信誉楼的“信誉卡”仍是素面朝天的一张小薄纸,上面的承诺却字字如金:“所有售出商品均包退、包换、包修”。这一条非但不变,还“变本加厉”,一些在别的商场根本不能退换的特殊商品,在这里也能退能换:针棉织品外观无污损、包装齐全、不影响再销售的十五天包退换;皮手套七天包退换;竹块凉席、电热毯售出一年内免费维修……
  “信誉楼就像是一个人,总是要长大,但做人的本分不能变,做事的根基不能变。”穆建霞说,“信誉楼”已经是一个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它要“注册”在消费者的心里。
  招牌服务 另类思维
  到黄骅信誉楼总店时,我们临时动意,打乱原定采访安排,去一睹信誉楼的招牌式服务———“无障碍退换货”。
  下午4时多,距下班还有两个多小时,三楼“退换货接待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点一天的退换货台账。这里是专对超出退换货规定的商品提供服务的地方。我们看到,登记表上当日已办结不符合退货标准的商品112件。其中大部分是无法二次销售的货品:已穿了小半年的鞋子,洗后掉色的衣服,孩子不喜欢的玩具,等等。
  “对不起,麻烦您又跑了一趟!”不能退换的货品,要按比例给客人送上10元至百元不等的“精神补偿费”。当天,信誉楼付出的补偿款已有2000多元。此前看到的介绍说,这其中一分钱也不会由供应商或厂家出,每年仅黄骅信誉楼一处就要为此付出上百万元。
  “这会不会纵容‘坏人’啊?”见到穆建霞,我们先提出这个疑问。
  “你们还是‘有罪推定’的思维,先把顾客想成恶人。换个角度想想啊,假如顾客是你的家人,或是你自己,我们不是也常常有买了不喜欢,或是想退换货却过了时限的情况?”
  在信誉楼,这样的“另类思维”比比皆是:“我们不是卖什么的,而是帮助顾客买什么的”———
  价格是实底,同样的商品比天津、北京等地的商场价格要低20%左右,这是信誉楼靠着集团的规模优势和现金进货从供应商那里拿来的最低价,所以也用不着搞打折、返券促销;商品是真货,商场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确保进货渠道正规,当地加工的食品,商场必派人实地查看检验。业务人员还经常把顾客的反馈意见提供给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工艺。
  信誉楼的服务员不叫售货员,都叫导购员,掌握丰富的商品知识,给顾客当好参谋是他们的主要职责。生鲜组姬淑玲因为堪比专业营养师,还常能给人烹调指导,成为商场的四星级导购员;珠宝组主任王丽靠着兴趣加好学,成为玉石经营高手,有朋友曾试探过她的眼力,十几万元的一块玉她的估价与市场价只差了几百元。“数字是眼前利益,信誉是长远效益”———
  信誉楼对员工的考核没有数字指标,导购员、部门主管甚至公司高管的薪酬,都不会与销售额、目标挂钩。对于市场经营的柜组主任,考核的是经营思路、商品结构、库存结构、人员管理等,有问题商品能否立即调整、价格是否高于其他商场被列于其中,包括每次采购回来,是否把票据及时交到督查办,是否进假货、吃回扣等等。对导购员的考核则是工作表现、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等。“压力也很大啊。”河北大学毕业应聘到黄骅信誉楼的大学生小张说。信誉楼规定无论什么学历、经历,新人必须从站柜台开始干起。“一个楼层有5、6个商品部,一个商品部有7、8个柜组,大家心里都有个比劲,比谁的货全、货新、货好,比谁的陈列合理、服务周到,这软指标比硬指标还要见功夫。”
  “好人店”,好人要当家
  2008年,张洪瑞获选第二届“沧州好人”,并登上“中国好人榜”。信誉楼从一开始就能走上诚信之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洪瑞,他的人品决定了信誉楼“好人店”的基因。
  交谈中能感受到,穆建霞的价值观、经营之道与老董事长张洪瑞一脉相承,高度一致。
  “你是老董事长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吧?要是当初他看走了眼,信誉楼还会像今天这样吗?”在中国,企业的命运常常维系在“掌门人”身上。
  “你们还真说错了,我是由几百名股东选出来的,不是老董事长钦定的。”
  穆建霞与张洪瑞非亲非故,24年前进信誉楼,是从站柜台的普通售货员干起来的。
  张洪瑞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都在信誉楼工作,有工作二十多年的、有十几年的,现都做到了高管,也全部是凭业绩干到相应的位置。张洪瑞没有按照人们的想象,顺理成章地把信誉楼缔造成一个家族王国,而是做出一个骇俗之举:2001年,公司修改了章程,规定最大股东持股不能超过5%。这就是说,信誉楼没有一人说了算的大股东,包括张洪瑞自己也没有对公司的绝对管控力。所有的股份全部是岗位股,在什么岗位持什么股,且不允许继承。股权掌握在对企业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员工手中,穆建霞说,“人力资本股权化”这种独特的制度设计,确保了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是个明白的决策团队,而董事会选举的董事长也会是个“好人”。“信誉楼以后发展,不是依靠‘个别能人’去做,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去做。”张洪瑞、穆建霞两代“掌门人”考虑的是同一个问题:用独特的经营模式践行诚信,传承商业文明。特别是穆建霞,她面对的是80后、90后的孩子们,他们会从心底认可,并且自觉地接过“好人接力棒”吗?
  培训部的员工不是最多,但却是信誉楼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为人处世,品格第一——— 所有入职信誉楼的人,都要在这里接受信誉楼的“人之初”培训。
  这里,有“最严厉”的廉洁管理办法:发现有故意侵害企业财产权利一元以上的行为,按侵占公司财产处理,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参加外事活动或业务交往中收受的礼品一律上交,每个季度都要将礼品清单通报给全体员工。曾有一位柜组主任参加定货会接受了会方赠送的一个价值20多元的小手包,没有按规定上交,被罚一年半奖金。
  这里,也有“最温情”的签到管理办法:不用打卡机,员工自己填画考勤表,允许迟到,说明情况别人替班,但绝不允许不如实填报。在信誉楼,允许员工有过错,但不允许说谎话;允许工作失误,但不允许失职。这里,宁要蹩脚的诚实,也不要无瑕的欺骗。
  每当信誉楼招工,许多家长就来给孩子报名:到信誉楼学做人、学做事,这就是一所好人学校。
  输出诚信模式扩张好人品牌
  毕竟,在商言商。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信誉楼的抱负。
  经营谋略上信誉楼走的是“县城包围城市”之路,全部选择经济基础、商业氛围好的县城开店。楼面自建或购买,一般员工在当地招募,由信誉楼本部输出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这其中的核心还是诚信的理念。
  如今,信誉楼已稳扎稳打地开了12家自营店。遍及沧州、石家庄、衡水以及山东的莱芜、桓台、垦利等地。开一家,火一家,并且与当地的商业企业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当地的商业生态平衡,带动同行发展,成为业内称奇的“信誉楼现象”。
  对信誉楼来说,保持信誉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竞争。
  如今,各地的信誉楼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道德建设基地”、“公益大户”,扶危济困、志愿服务、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是员工融入血脉的自觉。信誉楼人,就是抱起团来的“好人帮”。
  近年来山东阳信、平原以及承德围场、丰宁等地的商家以加盟店的形式“入伙”信誉楼。信誉楼不收加盟费,只收几十万元风险抵押金,条件是:履行信誉楼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不允许做有损信誉楼信誉的事儿。信誉楼认为,传播信誉楼的品牌就是在传播诚信的理念,远比数百万元的加盟费更重要。
  好人品牌店、诚信连锁店。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信誉楼走出了黄骅,走出了商界,成为诚信文化的播种机。(河北日报记者赵兵、胡博理、张近情)
  张洪瑞解码信誉楼成功原因
  信誉楼31年时光斗转星移,这期间经历了千山万水。
  张洪瑞创建信誉楼之初,市场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人靠投机和欺诈就能赚钱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靠信誉求发展。在别人看来这条路既难走又遥远。可张洪瑞乐得其所,他说:“我这是傻小子拾柴禾——就认那块地。离了这块地,怎么都不行。”
  于是,便有了1986年全国第一张信誉卡的问世,所有售出商品均实行保退、保换、保修;有了“切实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着想”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他切实为顾客着想:“视客为友”,做了一件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
  1993年年底,信誉楼发生过“西服退款”事件,让大众记住了信誉楼。张洪瑞发现,一批西服的加价率高出了公司的规定,他立刻找到两位主管狠狠地批评道:“做生意不能赚昧心钱,加价率高也是不讲诚信,你们这样做是在砸信誉楼的牌子,把企业往绝路上推啊。”随后,他责令有关部门下调价格,并在黄骅电视台播出了一则致歉广告:“信誉楼不慎售出一批加价过高的西服,总经理张洪瑞特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并请买到这批西服的顾客到商场领取退款。”
  有一年,当得知火爆市场的甩脂机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后,在顾客还没有提出退货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全部召回已售出的甩脂机,并由公关部经理亲自上门将货款退回并向顾客致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价值13万元的商品最后被拆卸成零件卖了废品。
  他切实为员工着想:搭好戏台让员工唱红唱紫。
  “让员工体现自身价值,享有成功人生”是信誉楼的使命也是他的创业初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信誉楼就不提倡员工之间请客送礼,九十年代形成明文规定,这个看似不讲人情但充满人性的规定,纯洁了信誉楼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让员工心情舒畅。张洪瑞提倡鼓励试错,他说:“不允许下属犯错,就等于剥夺了下属成长的机会。”
  他切实为供应商着想,规定不拖欠货款、不向供应商转嫁风险、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请;切实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着想,为商界同仁、周边住户,为政府、社会着想……
  当年,黄骅有一家大型商厦建成开业,一些信誉楼主管担心受影响,社会上也有很多朋友劝张洪瑞说:“信誉楼应该想办法阻止它发展起来。”张洪瑞说:“想阻止它发展起来可能很容易,我们只需把加价率降低5个百分点就行,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就像生物界需要生态平衡一样,市场同样需要平衡。只有让更多的商家发展起来,这个市场才能更吸引人,大家都能得到发展。”所以他要求能提供帮助就要尽力给对方提供帮助。
  每逢节假日,信誉楼停车场上的自行车就停不开,信誉楼曾打算在合同到期后将楼侧的电话亭挪走。因为停车场对面也有一个电话亭,并不影响人们打电话。
  开电话亭的人得知后,非常激动,说他们家几口人的生活就靠这个电话亭。张洪瑞和大家分析:挪走一个电话亭,对打电话的人没影响,对开电话亭的人的利益却有直接影响,电话亭是他的饭碗。挪走电话亭虽然能多放几辆自行车,但让对方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给我们带来一点儿利益,这样的事咱不干!
  31年来,信誉楼从企业机制、体制、战略上形成了完美契合,有了一批自己培养的忠实于企业的管理干部,有了一支“切实为他人着想”的员工队伍,有了庞大的信誉楼粉丝顾客……
  当下,新兴业态与网上购物持续分流传统百货店,消费客群流失带来的业绩恶化让百货业倍感经营压力,而信誉楼却以轻松的脚步、以裂变的态势向外良性复制,如今省内外信誉楼自营店已达到18家,信誉楼在基业长青的道路上稳健行进。
  究其原因,张洪瑞一语道破其中奥妙:信誉楼从一开始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企业而不是赚钱上,我们不追求做大,也不追求做强,只追求做好。企业做好了,想不赚钱都不行,想不发展都不行。最大的赢家,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为他人着想的人。
  “我这个人不假谦虚,也不喜欢张扬。直到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信誉楼说的都做到了,甚至做的比说的还要好。信誉楼追求‘不求打败别人,只求立于不败。’武侠小说中分外家和内家:外家,一掌之力能劈山;内家,能将外来之力化于无形,我崇尚内家,信誉楼不和任何人搞竞争,应该说信誉楼已立于不败之地了。”说起这些,老爷子露出了幸福欣慰的笑容。
  “现在的自豪感比生产队的时候强了呗!”我问。
  “强了!”张洪瑞痛快地点头称是,开怀大笑,像个孩子。
  对于老家,张洪瑞有着很浓郁的感情。在他眼中,名和物都是附属,不能入心。他不喜欢定输赢,分强弱。对于帮助别人,根本都不会多想,出自一种本能与责任,益人才能悦己。
  斗转星移,张洪瑞已离开老家30年的光景。
  老家,他有情结。
  当年刚创办信誉楼不久,黄骅镇组织镇内所辖企业捐资助教,为鼓励善举,捐献一万元可以立碑,他不愿出名,捐了9999元。直到如今,村子里修路、用车……不用找到张洪瑞,他的下属就能办好。
  前些年,只要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每周二下午张洪瑞都打车去城关镇楼西村他的老家,接一位半身不遂的儿时同学,再约上从小的伙伴,大家一起聚会,把酒言欢;与他挖过河、杀过猪、患过难的庄稼人,到他这里推门就进,他待他们如座上宾。
  他常说:“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跟所受的正面教育有关,老师教育我们爱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我信这个理儿。”
  所以,黄骅信誉楼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担当起社会责任,早在1999年,公司捐款10多万元,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救助优秀特困大学生;还出资20万元改造康宁街。2003年,黄骅公园运营艰难。信誉楼接管公园,免费开放,连续多年投资800万元整修改造,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张洪瑞强调,这样做只是为了回报社会:“信誉楼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向社会负责为己任,是我们的企业精神。面对社会公益事业,我们怎能袖手旁观?”这件事他做得彻底,没有宣传炒作,更谢绝了黄骅市政府“可以将公园改名为信誉楼公园”的建议。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公司共计捐款426200元扶助受灾群众……2008年,张洪瑞在患病期间就资助了同病室一位素不相识的病友,达十几万元。
  像这样的事,不计其数。但张洪瑞对这些事常常是“健忘”的状态,这些热心公益的事情几乎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也并没有对数字进行过具体的统计,因为他帮助别人或是做公益,从不想结果和目的,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成了自觉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快乐。
  2008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这则消息是在七年之后的今天,他无意在路边宣传栏上看到的。他自己都惊讶了一下。
  “没人通知您?”我问。
  “这些荣誉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即使有人告诉我,这些东西我也不会入心。”他微笑着,回答朴素而平静。
  今年,张洪瑞有了一次美丽乡村游,去到小堤柳庄、东常庄……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他颇为感动。于是,他和信誉楼员工出资5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他说:“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一个乡镇和县域的文明程度、创建水平和文化自信,让乡村面貌得到改善,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政府领导为老百姓干了实事。”
  这几年来,当别的创业老板疲于奔命的时候,张洪瑞却一直轻松快乐,如今他的生活更是怡然自得。看书、旅游,约上一群老友,畅怀歌唱……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真正战略型的企业家是企业中最‘懒’的人,他让企业井井有条地运转,而自己只是在漫步或者喝咖啡时收听捷报。”
  作为信誉楼的灵魂人物,张洪瑞显然已经享受到了这种潇洒。
  四月初,春姑娘化身成女汉子。采访的那天,气温很低。
  来到张洪瑞的住处,随去的电视台主持人还是打着寒战裹了裹外套,细心的张洪瑞注意到这个细节,关切地问道:“你觉得冷啊?”
  “嗯,穿少了!”主持人很不好意思。
  张洪瑞随即转身进了屋子,拿出一件黑色呢子外套,递给主持人。“穿上吧!”
  主持人接过外套,有点迟疑。
  “不难看!”一句话,张洪瑞把在场的人逗乐了。
  就这样,这次采访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与张洪瑞交谈,得按他的习惯。我坐沙发,他坐塑料凳,中间隔着摆满瓜果的旧茶几。
  与老人面对面,我才发现,他浓眉下的那双眼睛真是清澈极了,古稀之年,竟没有一丝浑浊。
  谈话间,老人专注地倾听着我的每个问题。他的回答毫无保留,这大概是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才能独有的方式:用不着考虑太多,实话实说。偶尔,他也会在回答前低眉颔首地凝神思考,整理好思路给我一个比较完整的回复;偶尔,他会略带歉意地说:这场病带走了我一些记忆,真是想不起来了;偶尔,他会说了一通话后,特别提醒我,这个写着可能会不太合适……聊到忘情时,我就忘了是在做一次有目的的采访,化身成了听故事的孩子,乐在其中。
  张洪瑞喜欢阅读,曾经读书占到他一天时间里的百分之六十,几十年来的读书笔记,摞起来足有一米来高。 《第五项修炼》《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他通过阅读,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断放大,又通过阅读把人生还原到最小,将精粹的理念领悟,创新成企业的文化理念,造就了他精神上的浩瀚故乡。“投入不陷入,拥有不占有”、“认认真真做事情,潇潇洒洒看人生”、“管理即培训,管理即服务,没有爱心,莫做管理”……
  “轻财足以聚人”,这是现任黄骅市政协主席张建华,30年前做通讯员采访还是生产队长的张洪瑞时给出的评价。为了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他稀释自己所持股份额(现在他仅占5%的股权),全部实行岗位股,把股份分配给员工,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不自居”的结果是,用股权激励核心员工,使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融为一体,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前途紧密结合。
  去年我曾在信誉楼做过一个关于“追求成功人生”的系列采访。从导购员、经理再到董事长,不论是哪个岗位的员工,都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格”,他们追求更出色的自己。他们惊人的统一,着实让我震撼。不难看出,这个追求小草精神的企业,如今已是遍地芳草如茵,成就了事业,成就了他人,更让社会感受到坚持诚信带给人们的温暖与力量。
  张洪瑞,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企业家,他做人做事的大气度成就了他人生的大格局,至真至诚,至真至简。(来源:黄骅报 作者:黄洁)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骅信誉楼百货集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