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分类招生生和高考相比哪个好?

分类招生和高考相比哪个好?_百度知道
分类招生和高考相比哪个好?
我一般考试总分都在300到340之前,我究竟是继续参加高考还是去参加分类招生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已经知道自己的弱点,就可以用短跑的冲刺:去考分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考自主招生和统一高考有什么区别吗?自主招生好一点还是统一高考好一点?_百度知道
高考自主招生和统一高考有什么区别吗?自主招生好一点还是统一高考好一点?
其实自主招生就是给那些单科真的很不错的和那些有关系的,高考还算公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高考自主招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这得看你成绩
如果在400分以下
建议还是去自主招生
因为今年改革
自主招生剩余名额不会再延续到高考中
导致专科分数线会往上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3650|回复: 22
就暑期准备学科竞赛和高考自主招生的话题聊聊
在线时间 小时
& &&&进入暑假了,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要就自主招生和学科竞赛做好准备(准高三),请有经验的老师、家长和同学来此探讨并指点,分享您的宝贵经验。主题是聊自主招生和学科竞赛的相关联内容,最好能够指导家长和学生实践性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文科生自主招生是看在学校的成绩排名,理科生自主招生是看在学校的成绩排名和竞赛奖项综合而成的
在线时间 小时
自荐也可以,但是要成绩在校的排名,加上过硬的竞赛奖,名校才会给你参赛资格,所以准高三的同学在七、八、九、十月的四个月中要忙着参加省里举办的夏令营和竞赛,先取到自主招生的名额,加油!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shallywang 于
08:51 编辑
学科竞赛得奖,有利于自主招生初试通过,但整个自主招生的加分率只有3%——5%,机率很低。为自主招生化太多的时间不值得,还不如一心一意为高考准备。
在线时间 小时
自主招生也是一把双刃剑,女儿刚经历高考,作为家长,亲眼所见很有实力的同学为自主招生的偶然失误而一蹶不振,同时也看到自主招生被南大签约的学生,高考时考出了清北的分数,只能扼腕叹息,也有学生虽然自主招生北大加了20分,高考发挥失常,加了20分还是未达录取线。况且自主招生在2月初试,3月面试,最终结果3月底公布,对孩子的体力、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
在线时间 小时
高校的自主招生就是高校的白条,次序一定是自己,学校和家长绝对不能看成是什么录取。否则就要吃大亏。
在线时间 小时
高二的暑假,应该是竞赛的热季,除了生物已经结束了,数、理、化的培训都在这个时候,而到高三的竞赛一般都属于最后阶段的了,化学会在9月结束,最晚的数学和物理,10月结束,能坚持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所以要是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值得付出。
从11月开始,学校就会开始启动自主招生工作了,一般学校会收到各个大学的名额,但是如何选择学生,如何推荐学生,可能各个高中的规则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定要问班主任,了解具体情况。
自主招生除了校荐,还接受自荐,当然自荐的初审通过率是远远低于校荐的,所以若有喜欢的大学,尽量争取校荐,但是也可以再准备几所自荐的。
初审结果一般会在寒假前出来,所以到高三寒假,一般就应该是准备高考或者自主招生考试了。
不管怎样,高考是最后的战场,这个过程,家长一定要能和孩子一起,支持他们,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经历,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若是有任何问题,都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不要怕麻烦。
在线时间 小时
不管怎么样,能参加自主招生,还是要参加的,多一次机会,没有坏处,复习还是按照学校的按排,高三的学生很忙,没有时间准备自主招生的考试,水平己经在那里了,华约、北约、卓越、复旦千分考各有各的特点,定下来后,去新华书店买些相关的书,了解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儿子获得生物竞赛省二等奖,他说用处不大;化学通过预赛,但没有集中精力备赛,有点放弃的味道,认为在后续的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可能性不大;反而转攻数学,但小时没学过奥数,现在竞赛班成绩中下,他认为获不了奖也可为高考作准备;物理他喜欢,我看他水平一般;真搞不懂自主招生和竞赛,想帮他也无从下手。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江南湖边人 于
10:47 编辑
请看偶的转贴〈怎样搞数学竞赛〉
在线时间 小时
江南湖边人 发表于
怎样搞数学竞赛
来源: 单墫的日志
搞竞赛要找好苗子,他(她)应该是有热情的,勤奋的,更应该是有抱负的 ...
谢谢提供这篇文章。
在线时间 小时
化学过预赛,就去南京竞赛,一般情况下拿个省二等奖,是没有问题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儿子7月15日到扬州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及复赛,这个暑期挺辛苦的要参加近20天的培训,为冲击10月份的决赛做准备。
在线时间 小时
7月12日南师大化学夏令营,22号考试。复试通过参加8月份南大的夏令营,考试再通过的,参加全国比赛。南大的考试成绩优异的分三个档次,合格,良好,优秀。这三档都可以参加南大的自主招生。合格的有加分,良好的只要达一本线,优异的达一本线录取并+5分选专业!学校老师对学生这样说的!
在线时间 小时
竞赛获奖是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不给加分。化学获奖的概率要大大超过数学获奖的概率。如果能进江苏省前50名,就能获得高考的保送资格。
在线时间 小时
他说化学主考大学的内容,他没有预习大学的课本。
在线时间 小时
去年化学三十多分就获省二等奖,不考有点可惜。
在线时间 小时
自主招生报名一般在12月20日前后结束,笔试一般在次年2月中旬举行,这期间有近两个月的备考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何兼顾高考正常复习与自主招生备考,如何针对不同联盟(或高校)采用不同的备考策略,也是许多考生家长颇为关注的问题。国内考试研究专家、卓越教育顾问兼高级校长梁锦文接着为你解读自主招生的笔试备考与面试要领。
  三大联盟今年笔试分析
  “北约联盟”的笔试科目为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100分共500分),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科100分共500分)。联考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突出对考生视野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更加突出对考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希望招收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学生。笔试时间在日。
  “华约联盟”的笔试科目为中文阅读与写作、英文阅读与写作及中英文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每科100分。其中中英文阅读与写作、数学为必考科目,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两个科目中任选一科。联考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解题技巧,而是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潜质,特别是考查考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笔试时间在日。
  “卓越联盟”的笔试科目为数学满分100分,社会科学(语文与英语)满分150分、自然科学(物理与化学)满分100分,文科考生不需参加自然科学考试。选拔的考生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人才培养潜质。笔试时间在日。
  对比去年,北约和华约的笔试时间定在同一天。“卓越联盟”在联考科目上作出了调整,2011测试的科目分为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数学与物理水平测试两个部分,2012测试的科目调整为数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从考查科目的结构和组成上来看,数理化这些学科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恰好体现了“卓越联盟”鲜明的理工科特色。
  各联盟的笔试命题思路不同
  “北约”联考试题体现了招生政策中对“基础教育引导”的理念,故各科考试与高考大纲基本一致。例如,语文会考查与高考类似的基础知识,2011北约联考第5题:所有机票代售点,一律不得向旅客收取或______收取手续费。(A变向、B变相、C变项)。而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翻译、作文等题目的题型与难度都与高考相仿。
  “华约”联考试题一定程度上区分考生的水平,侧重“未来针对性培养”,将招生和培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例如,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出了老舍的《五九》和《哥本哈根精神》,前者考查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后者考查的是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再以历史为例。2011“北约”联考包括对辛丑条约、亚里士多德、楚辞、斯诺、启蒙运动等名词解释,也有分析中国长城与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这些题目对已经完成一轮复习的文科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而“华约”联考则会要求考生作出论述,如何理解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价,明显难倒了一部分欠缺拓展阅读与批判性思考的考生。
  中大单考比“北约”联考简单
  在三大联盟中,“北约”有部分高校举行“单考”,其中,中山大学(微博)对广东考生单独招考;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对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考生单独招考;山东大学(微博)对山东考生单独招考。中大单考科目只有语数英,每科1小时,题量更少,难度都比北约联考试题简单。
  语文方面,中大去年单考的现代文阅读是一篇关于虾的激素的科普说明文,文言文篇章为《梁亭夜灌瓜》,表现以德报怨的主题。作文是“镜和灯”,没有任何材料或提示,由考生自由发挥,写一篇700字的作文。另外,语文还出现了一个新题型:要求考生拟一条关于广东省形象的标语。与联考相比,现代文阅读难度更大,文言文难度差不多,而作文方面各有千秋,单考作文题更具创新性,联考根据“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的作文则对考生人文深度提出更高要求。
  英语方面,单考只有15道单项选择,一道完形填空,一篇阅读,一篇作文,题型与北约相近,但与北约题目长、单词难、看不懂的题目相比难度低很多。英语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发表是否赞同自己高中的学校教育的看法,字数要求200字,字数上比平时高考题目的要求150字数多了50个单词,但主题方面对高三学生是没有难度的。
  数学试题可能是三科中较有难度的,1小时内需要完成填空10道,选择10道,大题2道。小题题量比常规高考多,尤其是填空题,绝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此,大题多数没有时间做。在难度上,考点与难度基本跟高考一样。
  避免落入三大面试误区
  虽然目前还不明确自主招生的面试时间,但按往年惯例,面试会在3月举行。梁锦文认为,自主招生的面试应避免落入三大误区。
  误区一:考题“分类”。 网络资料大多把历届面试题分成“常规试题”、“兴趣特长题”、“时政热点题”、“生活常识题”、“专业知识题”等等。容易看出,这样分类的标准是按试题内容划分。但是,这样的逻辑恰恰是研究面试的大忌,因为考题内容涵盖面太广,考生几乎没可能预测自己被问到的考题内容,从而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不考的试题内容上。
  误区二:“准确”答案。考生容易犯两类错误。第一种,以为所有问题都需要有准确的答案。第二种,以为所有问题都有八股式的标准答题模板。面试题具有高灵活性,从而有别于中学的标准化考试,答案自然无标准之说。是否能脱颖而出获得青睐,很可能取决于是否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严谨逻辑、批判性思维、语言亮点都是制造良好印象的重要武器。
  误区三:专业知识。历届考题不乏涉及专业知识的考题,似乎要求考生需要临时抱佛脚地多看一些专业学术知识。面试的用意一定不是考察学术专业程度,而是学习潜力。这些学习潜力包括利用即时信息做合情推断、学科所需要的特定思维等。
  注意与高考备考取得平衡
  由于自主招生的“战线”长达数月,在高考正常备考与自主招生备考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至关重要。梁锦文建议自主招生的备考要“短、平、快”。
  短:不必为自主招生考试额外预留太长时间备考,避免影响正常高考复习。一般来说每科考试使用4小时左右即可,其中2小时左右做历届真题,2小时左右分析一下和高考大纲的异同。
  平:不必为准备自主招生考试而做太多竞赛题、超纲题,避免本末倒置。尽管某些联盟联考试题或某些大学单考题会有竞赛题、超纲题,但一方面这些题目不是试卷主体,另一方面对之前没接触这些题目的学生而言,短期冲击竞赛题、超纲题效果极其有限,故备考应保持与高考考点、难度平衡一致,进可攻、退可守。
  快:备考快进快出,不影响正常高考备考情绪。过去曾有考生对自主招生考试期望过高,也有考生在得知结果不理想后一两个月都走不出沮丧的情绪,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正常高考备考的节奏。
  在考生自己备考的基础上,自主招生培训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展多时,而广州课外辅导机构之前一直没有较为系统的培训课程。近日,记者从卓越教育了解到,自主招生考试特训课程将在2012年1月出炉,12月18日还将在省实礼堂举行自主招生揭秘会。此外,华附学习在线也会推出自主招生相关的网络课程。自主招生将成为今年广州培训的一大新品种。 记者 邓仲谋
在线时间 小时
解疑释惑:大学自主招生常见问题解答.cn& &日 15:53& &东方网-文汇报  直推、校荐、自荐在自主招生中会不会被区别对待?申请几所高校比较保险?什么条件的学生容易通过自荐审查?理科生如何复习文科知识,文科生如何复习理科知识?是否有必要参加校外相关的培训课程……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临近,高三考生仍对如何应对自主招生有很多困惑。复旦(微博)大学学生社团——云聚社的成员,主要是通过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长生等多种途径进入复旦大学的学生,他们梳理了大学自主招生的常见问题,并用亲身经历做出了解答。
  【·政策篇·】
  问:“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与“自主招生改革试验”有什么区别?
  答:简单来说,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校所能给予入选学生的,一般是从5分到30分左右的优惠,入选学生就读的专业需通过高考成绩决定,且高考成绩必须超过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才能享受各类优惠。今年教育部已经重申,试点高校获得优惠的学生比例不能超过计划录取数的5%,但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学校优惠。目前在上海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都是具备试点资质的高校。
  而教育部“自主招生改革试验”全国范围内仅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推行,在整个自主招生的考察过程中都比较严格,但入选学生在高考前就已确定了专业,高考成绩目前仍需达到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若同时获得两校录取,最终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且无法填写高考专业。每年复旦、上海交大确定的入选学生数量分别都在500人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问:加分优惠有哪几种?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降分录取又是怎么回事?
  答:很多学校都会为入选自主招生的学生提供5-30分左右的加分,可以分为线上加分和线下加分两种情况。线上和线下加分的区别在于,线下加分用于学生高考成绩低于该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情况,用于保证学生顺利进入该校就读;线上加分一般用于具体的专业录取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热门专业就读。
  而降分录取是另一种情况,即对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学校方面可以在高考时主动降低针对该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但这样的情况往往导致学生“易进大门、难进小门”,在具体的专业录取方面会有一定的劣势。
  问:直推、校荐、自荐在申请时有什么区别?会不会在考试时被区别对待?
  答:复旦、交大、同济的直推可以无需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一般名额较少;目前大多数学校自主招生的名额通过校荐发放,拿到校荐表意味着可以参加该校组织的自主招生笔试,有些还会有保底的加分承诺;目前接受学生自荐的学校需要学生准备较为齐全的申请材料,审核标准大多也比较严格。不管在笔试还是面试时,学校对于这三类学生都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问:一般来说,具备什么条件的学生容易通过各校的自荐审查?
  答:目前上海大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选拔中都开放了学生自荐的模式,具体的考核标准各异,但一般在校成绩优异、参加过学科竞赛并获过奖项、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高中生比较受高校的青睐。
  根据以往各校自荐的情况来看,只要材料准备齐全、得当,市实验性示范高中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和区实验性示范高中成绩在前20%左右的学生自荐成功的概率一般较大。成绩一般,但在其他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往往也会获得笔试机会。
  问:参加过竞赛,并且获过等第奖,对自主招生有什么特别的帮助?
  答:竞赛对于很多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来说只能算是一块比较好的敲门砖,能够证明你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它不是万能钥匙,如果需要笔试,还是要好好复习其他科目的内容。
  【·申请篇·】
  问:高中学校方面一般限制学生只能拿一所学校的推荐表,应该如何取舍?
  答:一般发放推荐表的根据是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各个学校有不同的标准。但如果遇到有多所心仪的学校需要抉择时,建议选择不是最热门,自己又比较有把握能够拿到推荐表的学校,其他好的学校通过自荐参加考试。
  问:自主招生考试风险较大,一般申请几所学校比较保险?
  答:建议联考可以参加1-2个,其他学校的考试再参加1-2个即可。由于自主招生考试的时间一般都比较接近,要做好考试时间“撞车”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报名时就可以注意一下学校的层次问题,不要只注重名牌高校,也可以选一些中等偏上、符合自己兴趣的学校申请。
  问:在具体申请学校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注意点?
  答:一般来说,只要根据学校给出的要求,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每项报名程序,是不会有大问题的。学生和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特殊要求,比如电子照片的尺寸、申请内容的字数、包括具体的截止时间点等。如果对具体操作有疑惑,一般可以直接联系学校招生办公室,获得官方解答。
  另外,目前很多学校的笔试、面试费用都要用网上银行提交,若不及时缴费,将无法进入笔试、面试等环节。建议最好事先准备一张服务较好、转账较为方便的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服务,并熟悉相关流程。
  问:有些学校要求在提交材料时就填报专业志愿,但是我对很多专业的情况一无所知,怎么办?
  答:在大学里,专业的挑选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很多时候专业的实际情况跟家长、学生甚至高中老师所想象的是会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最好先搜索一下要申请学校的专业情况,包括其主要发展方向、本科生所学的知识、是否有独特的培养模式(比如双学位、2+2、全外教)、毕业生出国情况和就业率等指标。如果对这一专业的确感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与就读这一专业的该校学生进行交流,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
  问:高中的水平不同,在参加自主招生时会不会有显著的区别?
  答:的确目前名牌高中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意味着普通中学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只要有扎实的高中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应考心理,也一样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近年来很多区实验性示范高中获得自主招生优惠的比例逐步上升,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复习篇·】
  问:对于名牌高校来说,自主招生已经是主流趋势,在高三应该如何平衡好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试之间的关系?
  答:其实自主招生和高考的复习并不是相悖的,但由于大学希望选择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高考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科方面的偏废,所以在具体复习的学科和复习方法上可能有一些区别。总体来说,不希望大家因为复习自主招生就忽略了平时学校的正常课业,要把握好度。
  问:应该何时开始准备复习自主招生考试?
  答:一般来说从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以往高校的政策,挑选适合的学校开始准备。正式的学科知识复习从这时开始也比较合适。
  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各个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侧重的知识点、考察的方式包括最后评分的标准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正式进入复习阶段前最好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好合理的复习计划。
  问:联考和学校单独出题考试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在复习时有何不同?
  答:联考由于是多个学校联合出题,基本上在难度上不会太大,但可能在知识面上会更广一些。而且由于参与联考的学校每年可能都有变化,所以比较难以预测。单独命题的学校风格较为稳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复习联考时可以找一找这些学校以前单独出题时的试卷,分析一下各校出题的风格差异,有针对性的准备即可。
  问:是否有必要参加校外相关的培训课程?
  答:如果觉得自己在某一门学科上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又希望在短时间内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可以尝试报一些单项学科的课程。总体来说不建议报时间跨度很长、课程内容很广或者很深的校外培训课程,有时候自己合理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效果反而来得更好些。
  问:理科学生怎样复习文科课程内容比较合理?文科学生面对生疏很久的理科题目如何复习?
  答:理科生在复习文科课程时,要注意把握学科姿势的内在逻辑以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历史就可以按照大事年表逐步复习,政治就可以按照专题各个击破。
  文科生学习理科知识较为吃力,一般建议首先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可以练习会考级别的试卷。如果这一层面已经能够掌握,建议通过大量的选择题操练各个专题的内容,找到薄弱环节进行复习。
  问:真题要不要做?什么时候做比较合适?
  答:真题可以留到复习基本结束、临近考试的时候再做,一方面可以通过操练真题找到自己复习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体验正式考试的感觉。
  问:如果笔试分数比较低,进入面试环节会不会有明显的劣势?
  答:在设计了面试环节的学校,面试官一般可以预先知道学生的笔试成绩。好的笔试成绩能够给面试官在学科知识方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对你的态度,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
  但面试很多时候考察的是学科知识之外的能力,大多数教授也不会仅凭笔试成绩就对学生下判断。所以即使笔试分数很低,如果能在面试中尽量展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是可能最终录取到心仪的专业的。
Powered by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自主招生和高考冲突吗)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自主招生和高考冲突吗)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2003年,当教育部宣布、“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首批试点院校”后,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自主招生指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中学和自主招生学校评审后确定名额,高考以后最终确定是否录取。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少可以享受降20分的优惠,不少院校是达当地本科一批分数线即可,并由考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招生高校2006年时已经增加为53所,2008年增到68所至今。
  2009年进行自主招生的68所普通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再有,11月7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目前,北京大学等高校已明确表示2009年自主招生比例设定为10%。尽管早在去年教育部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就有了“生源较好的试点高校可适当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的语句,但这一利好在今年终于被明确,这意味着自主招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被倡导着。
 5、招生程序
  一.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时间在11月上旬。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材料递交截止时间在11月底或12月初,京外高校通常在12月中旬截止。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材料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绝大多数高校在12月20日之前公布材料初审结果,笔试面试则在元旦前后举行,部分学校在1月中旬面试。
  四.入选考生名单在省招办和高校网站及社会媒体公示,通常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
  五.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后各高校按照原来的协议进行选拔录取。
  六.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名单通过省级招办和本校网站及社会媒体对外公示。
6、考试内容
  笔试科目分文理,语数外三科必考,通常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文科加考历史政治,考试形式3+1。也有少量高校在语数外的基础上看考生填报的志愿方向只加考一科,如中国人民大学;也有极特殊考10科满分1000分的,如复旦大学。
  面试普遍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特别优秀者加试个人面试,面试重视考察个人综合能力。
  7、命题风格与难度
  自主招生笔试并没有统一的命题大纲,原则上为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但命题思路迥异于高考,更注重跨学科综合和创新思维,并结合社会热点。考试难度略大于高考但小于学科竞赛。
  面试题可以谈的没有难度,只有灵活性,讨论难度没有实际意义。面试灵活性超乎想象,匪夷所思。所要考察的能力涉及方方面面,报考不同大学不同专业时要提前了解该校该专业的风格。
 8、招生院校
  2010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76所高校名单:
  观看名单我们发现,北京高校有19所全国重点大学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考生报考时务必不可眼睛只盯着清华北大。通常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学府都具备自主招生资格,故而优秀生应提前为自主招生做好准备。
  9、特殊高校
  有以下三所特殊高校进行提示。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大学具有高度的自主招生权。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直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学生仍然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仅为参考。这其实是自主招生的深度探索,仅对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实施;
  南京邮电大学仅对江苏生源展开自主招生,故未列出。
  10、未来趋势
  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由原来的68所扩大到76所,高校招生自主权也在进一步扩大。
  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逐年深入,每所大学都在竭力通过自主招生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甚至因此调整了在部分省市的招生计划;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同学开始关注自主招生,为高考提前赢得优势。
  2009年,仅清华北大两所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就录取了2256名考生,在北京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就有326人,这表明从北京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近50%都有自主招生加分。
  自主招生必将成为优秀生必争之地。
您认为,自主招生能保证公平吗?
您认为,自主招生能保证公平吗?
  最近,教育部明确取消自主招生5%的名额上限,很多大学自主招生名额都达到10%或者更高!2009年,全国有53所重点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众多学生通过这个考试获得20到60分不等的加分,或者直接被高校录取!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自主招生是国际通例,是选拔人才的先进经验,即便有弊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要大胆尝试,不断进步。
  也有人认为,自主招生往往成为特权阶层敲开大学校门的捷径,损害的是教育公平,也无益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应废止。
  你赞成自主招生吗?所有的国际一流高校都是自主招生,我们是否应该也是如此?自主招生能做到公平竞争吗?自主招生如何选拔学生?能保证优秀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呢?6月23日晚9:35《开讲天下》欢迎收看。
请教我这样的条件参加自主招生是否弊大于利?
| 浏览次数:1607次
我在市重点中学.据我们老师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还没有受到自主招生
的优惠的学生.她说自主招生对我们来说弊大于利.因为最后如果考不上,还有可能影响高考复习.而且,我听说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不是具备教优秀的硬件,就是综合素质教高.我是一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项,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但是对知识充满好奇,也乐于去学习新的东西
特别想尝试一下.虽然对自己说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因为这个过程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以后的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现实
残酷,自身的能力让我犹豫不决,请哪位过来人帮忙指点?谢啦
中国现状下自主招生不公平。姑且不说暗箱操作,单纯是面试环节就可能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望而却步,如果自主招生成为仅仅为有财力的孩子准备的道路,那无疑失去了教育的公平性。看看港大在大陆招生政策的转变和他们的解释,会有启发的
自主招生的利弊
利:可以增加被高校录取的机会。你想想,自主招生成功后,可以降20-40不等的分数,多么可观哟。
弊:学生选校不适当。过高,高考后,即使降分也录不到;过低,高考成绩远高于录取线,自主招生的优惠也用不上。那你前面为自主招生的一切忙碌,都是白忙。还可能影响你正常的高考复习。
总之,能参加自主招生是件很好的事,但一定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否则,好事变坏事了
高校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已九年时间,并且相关高校不断探索自主招生方式,出现了业界俗称的“北约”、“华约”、“理约”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然而,高校自主招生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今年的自主招生开始以来,三大联盟各出奇招竞相招生,又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赞扬和支持者有之,批评甚至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者也大有人在,其中包括已取得高校自主招生权的一些名牌大学校长。
  公允地说,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有一定成效。因此,完全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举措似乎显得过于武断。因为高考“一考定终身”模式的弊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改革便没有出路。然而,高校自主招生究竟是部分地克服还是变相地增强了高考制度的弊端?高校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已到了总结经验,权衡利弊得失的时候了。
  为此,我们不妨把支持和反对甚至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正反两方的诸种理由作一梳理和归纳。首先,赞成和支持高校自主招生者,其主要理由有四点:
  第一,高校自主招生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加强高校选拔人才的自主性,体现综合性大学人才选拔的独特性,与高考形成区别,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第二,高校自主招生可以使贫困地区的优等生增加进入名校的机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针对社会热议的“自主招生”问题表示,这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
  第三,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积极主动求发展的举措,是为了与国外大学争抢好生源。因此针对批评高校自主招生是“拉生源”的指责,有位大学副校长明确地说:“国内高校不主动争取,拔尖人才就被国外高校争取过去了!”媒体报道时戏称:“我不抢,难道让给国外高校?!”
  第四,高校自主招生是为了给考生更充分的选择,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以此来选择人才。
  而反对甚至甚否定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理由则是:
  第一,自主招生的实际效果与期望之间有不少偏差,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第二,对考生总体来说,这是一次机会不均等的不公平竞争。实际上这是在高考之外给某些人开了“一扇后门”,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甚完善的状态下,谁也不敢保证在有些招生环节不会滋生腐败现象。
  第三,各个高校之间互出奇招“抢生源”,有些大学自主招生宣传上声称给“偏才”开绿灯,有的以出偏题吸引眼球,有的学校被媒体评为“写篇评论就能上大学”等,这些均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
  第四, 两大联考同盟,把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这种排他性的竞争有悖真正的自主招生,很有一种垄断竞争的味道。
  第五,“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有批评者指出,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门槛。因此,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完善现有的统考制度,并实行平行志愿,增加统考次数,规范学校面试。
  有学者认为,确切地说,我国现阶段推进的高校自主招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而是“伪自主招生”。不少人巴望着自主招生改革到此为止!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自主招生本是高校拥有的基本办学权利。然而,现在的自主招生,一是与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相联接,考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后仍须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必须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那么,这意味着,自主招生并非学生和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而是某些高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二是自主招生演变成自主考试,结果考生要参加好几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对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中学教学来说,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考生所在的学校、教师和考生普遍对自主招生有反感情绪,便不足为奇了;三是大学管理制度并未同步改革,相应的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学生自治在高校没有实行,这便使得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遭到普遍质疑。
  至此,高校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便不言自明了。诚如有学者所言,应当按照我国教改《规划纲要》明确的自主招生改革方向,即“高水平大学联考+自主招生”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真正发挥自主招生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积极作用。针对高考最为诟病的“一考定终身”,我们认同某学者提出的观点:是否可以增加一次考试?增加一次考试比自主招生联盟的“小高考”,更具公平性和合理性。这样,所谓“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否成功?自主招生能否避免“暗箱操作”?自主招生是否会造成新的“城乡差距”?未来自主招生会不会取代高考?等自主招生引发的热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自主招生推荐制弊大于利!
现在很多大学在扩大自主招生名额,有些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大学想通过这种方式招到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这种招生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五十年或百年以后这种招生制度或许行得通,现在实行这种制度有点过早,与社会现实不太相符,扩大自主招生必须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的自主招生工作中能做得到吗?
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很强的,各种人际关系也相当复杂,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关系”、“老乡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领导关系”、“权力关系”。。。。。。等等关系,都会干扰到自主招生的公平性,现在每所重点中学最多一到二个自主推荐名额,一所重点中学全面发展的学生,少者有十几名学生,多者有二十几名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现在只推荐一名,那么这名学生除了全面发展外,必须还得有过硬的人际关系,否则,你再优秀也轮不到你!你说这是公平吗?对那些没有被推荐到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了某一名学生,而伤害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同时,这种招生制度在普通老伯姓的心中永远失去了信任度,你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高考分数来录取学生是当前最公平的一种招生制度,有些人会说,通过一考定终身,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可能因发挥不正常,考不出好的水平,埋没了人才,这话也不太对,你的学习成绩好,但到了考试的时候没有正常发挥,说明你的心理素质不好,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能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吗?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不管怎么考,都不会考得很差。我女儿今年参加了高考,按她的平常成绩,在某省的排名至少在二十名之前,但她今年的高考就没有正常发挥,结果到了全省的五十几名,但我们做为家长的,没有半点意见和看法,我也是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再也找不出比高考更公平的招生制度了,因为高考分数是最公平的。
今年我参加了某省高考招生见面会,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公平、公开、公正”的含义了,你有多少分数,你就能进什么等次的大学;你有多少分数,就能进你喜欢的某个专业,你少一分也不行,投档都是电脑控制的,任何人都帮不了忙,只有考生的分数才能帮到自己的忙,因为,分数是最公平的。
自主招生”,弊大于利!——话说国家教育
连赶五场“小高考”后,有考生感慨——&&自招试题缺少学校个性特色
&&&&昨天沪上多所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文化测试,虽然看似不如元旦“小高考”那般激烈,但许多参与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老师,却仍对自主招生及整个高校的招生安排,有“自己的话”要说。
先考哪门学科好?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昨天的自主招生高校在测试科目的安排上,不约而同地将英语放在了上午的第一堂考试,而语文考试则成为“压轴大戏”。这与传统的高考考试科目安排正好相反。
&&&&我国的高考历来是将语文放在最先,七宝中学心理教师杨敏毅说,这是因为语文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上手”,无论是阅读分析或作文,考生都会“有内容可答、有内容可写”,当堂考试下来大多数人也会自我感觉比较好,而如果将数学作为第一堂考试,大量存在的“卡题”现象会极大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
&&&&但此次在自主招生时却一反常态以外语“打头阵”。有专家说,其实这样的安排或许更科学一些,因为外语需要记忆的东西最多,比如单词、语法、句式等,在三天的高考中越考到后几场,记忆的“消失”现象会随着心理的紧张而愈发严重。所以,先考外语的好处就是能让记忆充分施展出来,一旦这一关过了,那对其他考试的记忆内容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心理暗示作用。“最好是像这次华东师大、东华大学等高校安排的那样,文科与理科交替考试,以便让考生的大脑思维能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有高校招办负责人如是说。
试卷缘何多相似?
&&&&北大、清华、中国人大、北京科大等好些个大学一路考来,直到昨天来上海参加某高校的招考,山东的一位男生“久经沙场”之余却语出惊人:“连考了五次,我真没感觉到自主招生考试有什么特色,特别是很少有体现学校办学个性的考试内容。”
&&&&我国近两年不断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目的就在于打破高考的“大一统”,以突出各校的办学特色和招收到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意愿的特长学生。然而,在目前许多高校的自主招生中,试题的“通用性”显然很难体现出自主招生的特色。比如,明明是以工科见长的高校,但数学题却只想着与“奥数”接轨;外语院校的招生,考的内容还基本上是停留在“哑巴英语”上,对听和说的要求却仍旧很少。有中学校长提出:“自主招生不应该变相成理科竞赛,试题要力求深深打上学校的文脉烙印,比如即便是过了十年或二十年,也要能让人一看就知,这份试卷是像中科大出的,而另一份试卷则极具北京大学的风格。”
现阶段自主招生弊大于利
高考结束后,一些媒体连续刊发文章,反思当下高考的一些弊端,提出新的改革设想。比如有媒体刊登一大学教授的文章《高考改革:逐步推行各高校自主出题判卷》,认为“似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现有的考试机构,让这些机构依然担负组织高校入学考试的职责,但是考题由各个高校来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
其实,这样的建议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去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不仅自主出题判卷,而且以面试成绩为主、高考成绩为辅,主要根据面试表现录取大学生。
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些建议和变革尝试的美好初衷,我更不否认目前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但是,自主招生带来的颠覆性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尽管中国的高考入学考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尽管很多人对高考指挥棒爱恨交加,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所有选拔、竞争事项中相对最为公平的一项。作为一个考生家长,尽管我的孩子仅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但我以为高考是能够检验一个人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尽管可能存在一次性的偶然因素,但如果成绩相差50分以上,差距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有许多加分的因素,尽管各地有不同的分数线,尽管过了这条线后,对舍高而取低的现象将很难避免和约束,但是,毕竟还有一条成绩线。对多数人而言,这条线是公正的;高考的成绩与个人志愿的实现是呈正相关的。
教授说,“改革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出题从内容到形式的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中学教学就可能跟不上了,当然也就不用跟了。这样就把中学乃至小学教学从应试的魔掌中解放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惟一的法门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问题也就在于此。谁能保证由一所大学教师出的题,比由一个地区的一批专家出的题,更能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呢?看看去年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面试题,如“你一生中是否受到过挫折”、“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等等问题,作为录用大学毕业生甚至是招聘中层领导干部的试题可能更为合适;用于判断一个中学生的素质,真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面试形式导致不公和腐败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现行的高考制度。如果现行的集中命题、统一标准、封闭阅卷、计算机录取的考试形式,尚不能彻底杜绝不公和腐败现象,那么,靠社会监督下的学校和教师自律,以信誉作担保,就更近乎是痴人说梦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你又能拿出什么证据说人家以权谋私呢?
在痛斥“唯高考论”、“唯学历论”的时候,人们往往举出比尔·盖茨、钱钟书这样的例子。其实,这只是极端的案例。自主招生将会埋没更多的“盖茨”和“钱钟书”。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人的综合素质、谋生能力、生活水平还是与学历成正相关的。一些人总爱说中国是应试教育、国外是素质教育,但有几个人对国外教育体系作过深入的考察,告诉我们素质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去年有媒体曾有“法国的考试竞争如火如荼”的报道,告诉我们在法国“小学毕业考试是全国统考,中学阶段也择校,名牌大学重视成绩排名”。我的一个在美国的至亲告诉我,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越来越紧,因为官方也越来越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
利与利取其重;弊与弊取其轻。实行自主招生弊大于利。高考应该改进和改良,但决不能改革或改变。我以为,如果颠覆了高考的公平底线,带来的只能是一场灾难。
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  今年,全国有22所重点高校将开始自主招生试点。从国际一流高校的办学实践看,高校自主招生确实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另一方面,联想到近几年发生在招收保送生、特长生和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丑闻,社会又担心这些有权自主招生的学校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你认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利大还是弊大?
   赞成意见 :
  “双赢”的选择
------从1977年至今,高考一直作为中学生教育的指挥棒,常常是“分数说了算,素质靠边站”。不少学有专长的学生,为了全面提升文化成绩,极不情愿地割舍了专业特长,而一些大学往往因招生分数线的限制,不得已将一批真正对大学某学科特别感兴趣且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拒之门外。此类现象沿袭多年,对于教、学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件憾事,也绝不利于科研和实务的进展。于是,新近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成为高考纰漏的一种弥补。它既调动了学生钻研专业学科的积极性,又为大学延伸了学前教育,为专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办学水平的提高、朝国际方向靠拢提供了契机,是招生环节中的“双赢”。那些对自招过程中走后门、塞红包现象的担忧,会随着网上公布、民众监督机制的逐步完善日益消解。
  有助破解现行高考弊端
------在现行高考及录取模式下,一些小插曲常令人扼腕:每年都有一些品学兼优、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单科成绩突出,但因总分成绩不够而不能进入高等院校深造。面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今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实施的自主招生无疑是一项令人欣喜的改革。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让那些平时成绩优秀、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照样有进名牌大学的机会。对于志愿没有报好,分数却考得很好的同学而言,无疑,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而像诸如当年非常偏科的历史学家吴晗、被誉为“文化昆仑”却在数理方面很差的钱钟书,先后发明创造了20多件作品,其中15件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有3项先后获国家专利的福建“小发明家”胡铃心之类的“偏才”,此项改革也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机会。此项政策的推广,不仅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引导中学生更加注重平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自主招生,这一改革使高校在选才方面有了自主权,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和发扬大学精神,符合高校自主办学的教改方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进行改革。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更需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高校招生,一直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计划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继续沿用全国统一招生的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不利于高校间的竞争,不利于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客观地说,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高校没有自主权,不能面向市场,也就不可能调整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其结果必然是千校一面,重复建设。
  所以,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是发展和壮大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至于自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完全是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备的产物,决不是自主招生本身“惹的祸”,更何况任何制度的完善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利大于弊
------学校就是学校,它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够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地方,高校更是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利用计划经济时代统一招生的手段来对学生这个高校根本的资源进行调配,与目前的在场经济明显不相匹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捆住了高校发展的手脚,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都是私立的,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对私立大学的彻底改造,葬送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诞生的良机。我们应该鼓励和挑起高校间的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一流大学崛起。而自主招生就是鼓励高校竞争的第一步。
  一点隐忧 :
 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自主招生必须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当省份之间的分数差达到上百分甚至更多的时候,现在选择自主招生的问题显然不合适。
  当前不宜
------高校自主招生尽管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途径,而且有利于破除我国现行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等弊端,然而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更不能让人小视。
  首先,高校自主招生会导致高校利用招生权力寻租,在招生过程中玩弄花样,这势必给广大农村考生和没有背景的城市考生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自主招生更会降低教育的公正性。因为拥有招生自主权的往往是一些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名牌大学,这些学校可能会借用“自主招生”的名义划定对本地考生有利而对外埠考生不利的分数线。再次,高校自主招生还会加大国家对教育的监督管理成本,从而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最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还会引起新一轮的招生“大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特别是在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说,搞自主招生更为权力大开方便之门。权衡利弊,高校自主招生应当统一;同时教育的不公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消除。(华中师大政法学院冬华)
  反对的理由 :
  1、自主招生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也许有人说,单纯用分数来定高下也有不公平的地方,但它毕竟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如果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高校,主观性会非常强,将会造成极大的不公平性,甚至带来社会问题。
  2、我们并不是没有自主招生的高校。私立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开放教育都具有自主招生权,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如果盲目扩大到公立学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经验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
  3、国外的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正是建立在经验和私立的基础上的。如果把举全民之力创办的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完全下放给学校自身,将是对纳税人权益的践踏。
  批评和建议 :
  自主招生更要透明
------自主招生,作为一种新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讨论利弊大小;就像火车刚刚发明时还没有马车跑得快,遭到守旧贵族的嘲笑,而今让马车与火车赛跑无疑又成笑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自主招生顺利地进行下去,笔者认为透明化操作是关键。
  自主招生要招谁?自主招生绝非自由招生,其中一定要有章可循。过去基本上是依靠分数,现在自主招生不完全靠分数那还靠什么?自主招生的规则是什么,一定要让公众知道。
  自主招生怎么招?自主招生实施起来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程序。高校不可能真正深入各地选“秀”,那些被“钦点”的中学就要真正负责,推荐什么人,为什么推荐,不能是看关系看脸色行事,更不能输送假冒伪劣的“优秀生”。
  自主招生要接受监督。就像政务公开、厂务公开一样,自主招生的过程也要公开,中学推荐的学生要在校内公开,听从师生的“议政”。一所高校自主招的学生,也应该在当地媒体公示,要敢于接受其他同级学生的挑战,滥竽充数者同样应该取消资格。
自主招生,不仅是对相关高校和高中的考验,而且是对全社会的一种考验。如果没有透明化的操作,有失公平公正公开的话,我相信更多的老百姓宁愿坚守过去那种分数线。既然现在已经开始试行自主招生了,我就只能期盼其操作过程透明些、透明些、再透明些。
有效监督至关重要
------高校自主招生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但是,依据现行中国的这种体制,谁来约束高校的这种自主招生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地监管高校的这种自主招生,那么对考生来说还不如取消高校的这种权力为好。不信看看我们身边高级领导的公子们,有多少不是通过关系从名牌大学里混出来的呢?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只能给这些人以更多的可乘之机!
  谨防变成“自由招生”
------部分高校按一定比例和规模实行“自主招生”,有利于人才多元化和专业化。但是笔者隐隐地有些担忧。高校“自主招生”一旦脱离一定的约束和监督,其效果想必与初衷适得其反,“暗箱操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觉得在给高校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力的同时,要防止有人乘机“玩猫腻”。首先要警惕“关系网”的借机覆盖,在人情关系的支配和左右下进行“自主招生”,那样岂不是成了“自由招生”了?其次要防止“糖衣炮弹”对“自主招生”的误导和扭曲,让“自主招生”能够有效地与腐败隔离开来。要搞好和完善“自主招生”,需要制度制约,需要增加招生透明度,需要严格的尺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选拔不能限于重点中学
------诚然,高校自主招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者独特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形成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也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一种改革尝试。但把选拔对象仅仅圈定在极少数省级以上重点中学的做法,在惠及少数高校和很少一部分考生的同时,对相应的负面效应考虑显然不足。
  其一、这样自主招生岂不使择校风愈演愈烈。现在自主招生的高校是22所,比例是5%,以后会不会像国外一样全部放开?众多学生家长对此自是十分敏感。名校如此自主招生岂不是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要上重点高校就得上名牌中学,最起码也得是省属重点中学。我敢预言,如此自主招生将会使择校热进一步升温,而随之产生的腐败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其二、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学校已经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而在落后的农村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因粉笔定量不够用而苦恼。本来名牌高校在发达地区投放的招生指标就有过多之嫌,比如,北京市高中毕业学龄人口只占全国的0.9%,但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分别占总数的13%和18%。而自主招生都把目光瞄准了少数重点中学,岂不更减少了落后地区的招生名额?
招生莫给学生“添负”
------高校在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时,今年或者以后是否会自主组织一些像艺术类院校一样的入学考试,如果不考的话,自主招生难免会成为新的腐败温床,如果要考的话,各高校应尽量减少考试的内容,统一考试的时间,部分高校最好能够组织一些基础课的联合考试,尽量减少学生应试的次数,尽可能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考试负担和精神压力,力争把自主招生这件好事办好。  
& 高校当珍惜自身信誉
------自主招生利大于弊,这是勿容置疑的,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自主招生会不会演变成“自由招生”、“腐败招生”。尤以试点高校为众矢之的。应该说,人们的担心是有依据的———去年,湖北某艺术高校一副校长,凭借主管招生的权力,因弄虚作假中饱私囊被判刑。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信用的问题。只要试点高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堵住可能产生的漏洞,真正做到公正与公平,非但提高了学校的信用,也才能使这一制度真正造福广大考生。 
&&& 谨防黑洞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我们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的同时,要完善制度建设,防范舞弊,而重点是要规范招生过程中的专业调剂行为。自主招生给予了高校足够的专业调剂权和设置权。一方面,学生在入学时,专业调剂现象越来越严重,低分者由于“关系”被调剂到好专业的比率也越来越高,造成高分者被挤,这对他们很不公平。另一方面,高校由于想招到好生员,就会在热门专业中扩招,甚至不顾客观条件的允许去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和专业方向。这除了加剧了冷、热门专业不平衡,还会促使一些高校通过“调剂专业赚钱”的现象得到蔓延。同时,获取自主招生的高校在确定自主录取的试点中学时是有限的,也是该校“自主”确定的,不免有一些人情或关系因素。这也是我们必须预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面对高校的自主招生,我们在看到改革希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它所带了的压力和挑战,要谨防高校自主招生的黑洞。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招生监督,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高校“自主招生”为何演变为“掐尖”大战?
自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以来,人们对“一考定终身”、“以分取人”一直持批评意见。教育部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于是在2001年批准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理工大学3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录取”;2003年扩大到22所高校,2008年扩大到68所,2010年扩大到80所,主要是重点大学。教育部明确规定,自主招生是为了让那些有培养前途的“专特长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录取人数控制在高校招生人数的5%以内。刚开始,多数高校立足于招收“专特长”的学生。由于一校单独招生成本太高,2010年以来,自主招生高校中出现了“结盟”招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有13所高校联盟,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有7所高校联盟。于是其他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成立了全国理工类9校“同盟”、北京5校“同盟”,共有30多所高校已经分别组成自主招生联考。这对由一所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可以降低一些成本,考生也可以一次选择多所自主招生高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享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并非立足于招“专特长”学生,而是为了“掐尖”,他们入盟的目的是怕落伍,怕被边缘化,怕挤不进“掐尖”行列。不久前又发生复旦大学招生部门与上海交大招生部门因争夺生源的“口水战”。
10年来的实践证明,高考自主招生已经“变味”,是弊大于利,而不是利大于弊。一是违背了自主招生的宗旨。自主招生的主要目是招收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学生,包括“偏才”、“怪才”,而有的学校却明确提出要招收“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拒收偏才、怪才。据悉,每年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1万多名学生中,其中2/3以上完全可以从统考中录取,不必经过自主招生这一环节。真正有“专特长”的学生没有招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高校指导思想上就是为了“掐尖”,而拒招未上分数线的“专特长”学生;有的高校选不准什么是“专特长”学生,而只招高分优秀生;有的高校怕社会舆论说招“专特长”学生有“潜规则”、“开后门”,而不敢招“专特长”学生。这种不是立足于招“专特长”学生的自主招生,值得反思。二是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自主招生要经过“笔试+面试+高考”三道关。笔试由各高校自己出题,内容很广,远远超出了高中教学大纲的范围,比高考统考难度大。为了应对笔试,考生们夜以继日地备战,他们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日。面试也是由各高校的教授们出题目,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时事政治,应有尽有。博学多才的教授们在面试中不了解面前高中生的知识深浅,把考生考得晕头转向。为了应对面试,考生只好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来增长知识和技巧。大多数考生在笔试、面试中被淘汰了。已经筋疲力尽的过关者还要参加全国统考,达不到资格线仍不能录取,付出了巨大代价仍然被淘汰。这种损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自主招生值得反思。三是助长了部分名校享有的“掐尖”特权,导致全国性生源大战。不少自主招生的高校,不是为了招“专特长”学生,而是为了“掐尖”。一些高校利用自己的名气,加上享有的特权,在全国最好的重点中学优中选优,被选中的中学生感到很荣耀,落选的中学生感到很失望。其他名校、重点高校,不甘落后,各自“圈地”招揽优秀学生,把中学校长、教师忙得团团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实际上是各校之间的“集团作战”,“结盟”在全国争夺生源。而没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被边缘化,只能在全国“统考”中招收学生。其中有些高校不甘于这种不公平待遇,也千方百计地推出优惠政策,提前到中学去承诺、许愿,希望也能招到一些优秀学生,一场以“掐尖”为中心的生源大战在全国愈演愈烈,受害者是广大考生。这种自主招生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值得反思。四是目前的自主招生有失公平。享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1/4集中在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西等地都没有试点高校。在学校范围内,绝大多数是“985”、“211”高校,其他一般本专科高校没有自主招生权。从生源范围看,能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远地区、农村的考生、贫困生无法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综上所述,部分高校提前自主招生,并没有达到招收“专特长”学生的目的,并没有减轻应试教育的压力,并不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反而成为“掐尖”游戏、生源大战,增加了学生负担和中学负担,增加了新的不公。因此,这种自主招生应该取消。建议全国实行联考、统考、免考多种招生模式。联考,即部分同类别高校可以联合招生考试,自主出题,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考。如现在的“北约”、“华约”、“同盟”等不再仅招5%的“专特长生”,而改为自主联考,按自己的计划招生录取,其中可招3%~5%的“专特长生”。上海、北京等地的高职高专近年来已不参加全市、全国统考,分别由4~5所高校联合招生,吸引了大批考生,减轻了统考的压力。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肯定进不了一本、二本,则可选考这些学校,效果很好。统考,即由全国或省(区、市)举办,大多数不享有自主招生联考的高校均参加统考。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统考仍然是我国的基本高考制度。免考,指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有些大专院校、民办高校,开放大学等,可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凡是持有高中毕业文凭、会考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均可报名入学,不必参加任何考试。为确保教育质量,这类高校的核心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实行严格的淘汰制,淘汰率在20%~30%以上。
“北约”13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约”7校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自主招生制度惹争议招生规模扩大好还是不好
2008年自主招生新增试点高校达68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省级招办主任联席会还确定了“特优生不受分数线限制”等诸多新的政策。针对自主招生的“变术”,有专家发出了“自主招生弊大于利”,提出了“自主招生规模不宜继续扩大”的观点,一时引发了不同看法。
正方观点:自主招生“稳中有升”,符合高考改革方向
  优秀教育资源的短缺,把“谁都想上一流大学”的学子挡在了门外。一位高分落榜一流大学学生的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笔者,自主招生制度好,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次机会。
  家长告诉笔者,“12年的苦读,去年孩子考了658分,在报考的一所一流大学考生中排名38位,而该校在本省仅仅录取33名理科生。”
 “我心目中的理想高校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别的高校也不会去看。”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全才生”王俊宏的话,道出了不少优秀学子的心里话。王俊宏告诉笔者,自主招生的规模扩不扩大跟我没有多大关系。
 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能让一些有技能特长的学生不通过高考,直接进入大学校门。复旦招办的老师告诉笔者说,“最有利的是通过自主招生,能招到自己最想要的学生。”
 “如果被选拔上的话,可加20分调档,在高考分数基础上增加10分,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保险系数。”北大招办老师的这番“实话”,对高考日益逼近,即将参加自主招生的学子王俊宏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的消息。
 自主招生的基本价值、方向肯定是对的,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教授表示,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不同的高校有自己的操作方向。但自主招生的过程,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好处,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拿什么来评价自主招生的利与弊?没有评价的话就无法说自主招生是应推进、停止还是改变。
  一流大学每年招生数量比较稳定,自主招生的名额如果“稳中有升”,应该还是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湖北省潜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时银谈到,“站在我的个人角度,应该扩大,这样对学生与高校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制度。
 反方观点:盲目扩大会扭曲自主招生真正意义
  自主招生制度的设计,充分吸取了高考制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少家长仍心存疑虑,“自主招生存在很多人为因素,所谓的潜规则还是存在的,有关系的可以通过熟人、朋友把笔试与面试的题弄到手,自然有优势,还没参加考试,人家早就吃上‘定心丸’了。”
  多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院校以丰厚的政策来吸引学生,主要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领略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让学生作出更好的选择。北师大实验中学一位失去自主招生自荐机会的学生说,“好的高校谁都想上,哪可能呀?”
  我们的自主招生,忽略了所要传播的信息。不少“有自主招生条件而没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的招办老师表示,“这样不公平”,“还是没有理解自主招生的真正意义。”一位已经参加了自主招生的学生的家长告诉笔者,现在的自主招生并不规范,存在着如不公平问题、录取率问题等。关键是改革不彻底。熊丙奇教授说,“我们的学生没有选择权。有的学生英语不好但数学好,语文不好的可能物理好,物理不好的化学好,怎能用一把尺子去量一个人呢?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就用加分制度去吸引学生,这本身就不合理。而且考生还要达到高考分数线,第一志愿也必须是本高校,才能符合所谓的加分政策。”
 谈到高考制度的改革,熊丙奇说,学生所报考的第一志愿一旦不能被录取,同时也不能被别的高校所录取,没有被第一志愿所录取的学生又重新回到了高考,然而导致了现在的复读生越来越多,这样太浪费资源。
  熊丙奇他说,“国外就有20%到30%的淘汰制。国外的考试,可以做到完全的信息公开,包括姓名、家庭背景、中学成绩、所选择的科目,统一考试成绩、面试成绩等等,以此达到信息上的对称。而我们国家就不能,公开的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名字能代表的只是一个‘符号’而已。”熊丙奇还表示,在这种改革不彻底的基础上,再继续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的话,会误读、扭曲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分类招生考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