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镇信用社主任年终总结李武东个人档案

农村信用社要个人档案吗?_百度知道
农村信用社要个人档案吗?
我毕业档案托管才市场现打算考农村信用社知道旦录取农信要要我档案请知道说说非谢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信用社职工挪用资金,判缓刑,个人档案可不记载不_百度知道
信用社职工挪用资金,判缓刑,个人档案可不记载不
律规定未受刑事处罚其档案才相封存犯罪记录都记入档案特别考取公务员、参军等进行政审都影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挪用资金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都判了,还是公务员,怎么可能不记档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七、忠  诚
他,出生于英雄的家庭,从小受到英雄的熏陶和严格的家庭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任教,后步入行政,从乡团委书记到乡党委书记,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在什么地方,他谨记父亲的教诲――“忠诚”,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同志忠诚,对人民忠诚。凭着忠诚,他工作过的地方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安宁。今天,他继续写着“忠诚”。
               一
  胡传华书记既好找又难找到。  
  为了写这本小书,要采访他,好几次拨通了他的手机,说明了意图,他都说:“谢谢你,老乡。千万别写我,是县委、政府的信任,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干了一些正常的应该干的工作,确实没啥好写的。”被他婉言谢绝了。
  预约不行,就来个突然袭击。专程去了李集乡两趟,他都下村了。
  其实,在平时,胡传华最好找到,在乡下的劳动工地准能找到他。
  前些年,我兼任商城电视台台长时,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电视台开辟了几个专题栏目,如《火热的夏季》、《冬季治山治水》等。因为商城县是林业大县,为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每年夏天,县委、县政府都组织群众上山抽槽整地;商城县又是山区、库区、贫困地区,自然灾难频繁。每年冬季,县委、县政府都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搞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夏季和冬季,我都带着记者到火热的劳动工地去采访,讴歌劳动者,见证发展,推动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准能见到胡传华,不管是任乡长还是书记。
  酷暑盛夏,大地流金。在抽槽整地工地上,胡传华头戴草帽,和群众一起挥镐苦干,身上晒蜕了皮。
  数九隆冬,寒风刺人。在兴修水利工地上,胡传华顶风冒雪和群众一起舞镐弄钎,汗水雪水融在一起,化着了浇灌丰收的幸福水。
  年复一年,送走了几多酷暑,送走了几许隆冬。
  一次又一次,我深深的感动着。
  我为不屈不挠,为了生活的幸福而流血流汗苦干的商城人民而感动!
  我为深入基层,躬身为民,脚踏实地带头苦干的胡传华而感动!
  胡传华,你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你没有辜负“状元乡”人民。
               二
  关于胡传华,我是熟悉的,因为我和他哥哥胡传荣是初、高中同学。在林湾中学、钟铺高中上学时,从他家门口经过。在好奇、求知的时代,跟他哥哥一起到他家,缠着他的父亲胡良斌老人给我们讲战斗故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胡良斌,带着一身的伤残复员回到他的家乡――观庙公社观庙大队蔬菜生产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胡良斌和妻子生育了六个孩子,四男二女,胡传华排行老二。
  八口之家,仅有的收入是胡良斌每月的伤残补助金和一块菜园。
日子是艰难、清苦而幸福的。
  计划经济时代,蔬菜队社员吃第二商品粮(统销粮)。胡传华的母亲王成芳是个能干、勤快、贤淑的农村妇女,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着过清贫日子。每个月初,胡传华的父亲领来伤残补助,先买回半个月的口粮,母亲起早贪黑,苦心经营那块菜园,把蔬菜饲候的又嫩又鲜,逢集日,凌晨3、4点钟就到菜园把菜拔下、摘好,天亮后上市去卖,积攒下钱供买下半月的口粮和油盐。
  兄弟姐妹一天天长大,饭量一天天的增长,口粮明显不够吃,他们的母亲和农民过日子一样,搞瓜、菜代。把嫩些的、鲜些的菜卖掉,用老菜边子兑些米,搁点油盐,勉强填饱肚子。
  自打记事起,为了生活,胡传华就跟着哥哥去几里外的山里打柴,跟母亲一起挖菜地、浇菜园。夏秋,到万象河对岸的农田里拾麦穗、稻穗,到山地里刨花生。
  吃饭时,兄妹们围在桌子边,听他的父亲讲战斗故事。从解放战争打蒋家王朝到剿匪反霸,再到朝鲜战场……
  兄妹们吃着老菜边子和米熬成的稀粥,咀爵着革命英雄故事,消化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胡传华兄妹们不敢说 “这不好吃,那不好吃”,或说:“吃不下”什么,因为他们的父亲在朝鲜战场上曾经两天两夜滴水滴米未进。
  胡传华至今还记得他父亲多次讲过,那是1951年冬,他父亲所在的一个连奉命死守一个山头,由于美国鬼子铁桶般围住山头,援军一时进不来,带的干粮和水都用完了,连树皮和草根都找不到。因为山头被敌人的炮弹炸焦了,饥渴难忍,想用舌头舔一下湿土都不可能。在那种情况下,他们硬是挺住一口气,打退敌人一次次冲锋,坚持到总攻,直至胜利。
  经历了血与火、枪与弹、生与死的人,炼就了铁一样的性格。所以胡良斌不准他的孩子说:“这不好吃”或“那不好吃”。
  在讲战斗故事的同时,胡良斌告诉他们的孩子:新中国来之不易,要珍惜、要爱护,长大了不管干什么,都要忠诚,对国家忠诚,对党忠诚,对事业、对人民、对同志都要忠诚。
  在革命英雄战斗故事的熏陶下,胡传华慢慢长大。对党对人民忠诚的世界观在无形之中逐渐形成。
  1974年秋,13岁的胡传华到林湾上了初中,从上初一下学期开始,林湾中学就开始了搬迁工作。那时,学校还盛行“学工、学农、学军”。上午半天上课,下午半天搬迁。
  到1976年秋,观庙公社要办自己的高中,胡传华那一届成为首届观庙高中学生。
  上了高中,仍然是继续劳动,胡传华他们十四、五岁的孩子们两人一对,在老师的带领下,把能用的砖、瓦、木橡子、瓦板、课桌、凳子象蚂蚁搬家似的从林湾中学搬到观庙高中。
  直到1977年冬,国家真正恢复了高考,观庙高中因为抓教学质量,才停止了大规模的搬迁工作。
  学校、学习走入了正规。胡传华很快成为学校的尖子生。
  岁月流逝,寒去暑往。
  1978年夏季,被高考生们称为恢复高招后的第一个“黑色的日子”――7月7日,胡传华高中毕业参加了全国高考。
  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次全国高考,象1977年那个无冬的冬天一样,这次高考的竞争仍然是空前的惨烈。因为“文革”积压了11年的考生,在1977年冬第一次高考只录取了不到1%,99%以上的数百万青年在1977年落选后,抱着“誓把高考进行到底”的决心,经过半年的紧张备战,和1978年的应届生一起又上了战场。
  面对着数百万有过一次高考经验的竞争对手,胡传华等一批初出茅庐的学生娃心里没底。胡传华更是压力大,又没有临场经验,当而然之是临场发挥不理想。高考揭晓,一直被观庙高中看好的、拔尖的学生胡传华结果被一所中师――潢川师范录取。
  入学通知书下来了,胡传华的老师都劝他不要上中专,留下来,学校免收学杂费,复习一年,第二年一定能考个本科。但家里和亲戚自家都不答应。“明年谁知又怎么样,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再说,他们经历了国家政策说变就变的20年,他们害怕政策有变。
  胡传华就这样上了师范学校。
               三
  1980年秋天,胡传华毕业被分到观庙初中任数学教师担任班主任。面对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盼望着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的家乡子弟,他深知农民孩子上学来之不易,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倾心尽力地教学,恨不能把自己的所学全部倒给学生。果然,他教的学生成绩,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除教学外,学校还安排他负责校团委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举行演讲比赛、数学比赛、“争当小科学家活动”,开展体育、歌咏比赛、爬山、办板报等活动,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他把团的活动搞的有声有色。
  1983年7月,在校团委举办的一次文艺活动上,胡传华坦然自如的主持,引起了观庙乡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个小伙子乡政府要了。”
  1983年9月,经组织认真考核后,胡传华被调到观庙乡任团委书记。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面孔,胡传华以整个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他要尽快熟悉工作,干出点成绩,别辜负了乡党委、政府的希望。
  勤奋的工作换来的是丰硕的成绩,诚实的待人换来的是领导的重视。1985年3月,他任观庙乡党委秘书。1988年5月,任副乡长。  1992年2月,任丰集乡党委副书记,1994年8月,胡传华调任四顾墩乡乡长。在四顾墩,他一干又是五年。五年里,他在党委的领导下,当好行政长官,走在干事创业的前沿,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1998年2月,党组织派他到李集乡任乡长时,数百名群众自发的等在四顾墩街头,与他依依惜别,有位老大爷噙着热泪,拉着他的手说:“胡乡长,俺组的路是你帮修通的,啥时来都方便,俺还和你拉拉家常。”
               四
  李集乡位于商城县城以东15公里处,与固始县方集镇、郭陆滩镇毗邻,是商城县的东大门,属丘陵垄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经济、开展工作的难度很大,农村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也比较多。在历任乡长的4年,他勤奋工作,能够当好自己的角色,积极配合书记工作,他经常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雨,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座谈走访,了解民情,调查研究,为探索李集的发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2001年元月,胡传华被县委任命为李集乡党委书记。此时的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在掌握了李集乡的基本情况之后,一个清晰的经济发展思路很快形成。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围绕一个主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三个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民营经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做好计划生育、教育、卫生、土地管理、民政优抚等各项工作。
  思路决定政策,实干决定出路。在他的带领下,李集乡的各项工作很快全面铺开。
  2003年11月,在全县召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上,胡传华走上领奖台,一下捧回了两个奖杯――“兴农杯”和“兴林杯”,这是全县“两杯”竞赛的最高奖项。在他的记忆里,这几年在“两杯”竞赛中,他年年上台领奖,记不清有几年了。但全乡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动人场面、地点、时间他还历历在目:
  2001年9月,水稻刚刚收割上来,新庄3000亩大畈的园田化整修拉开序幕……
  2002年,全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胡传华痛下决心,号召全乡干群深挖塘、广积水。一场前所未有的夏秋农田水利攻坚战在全县首先打响。省、市、县领导来乡检查指导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商城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场会多次在李集召开。
  2004年,是农村取消“两工”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他积极探索治山治水的新思路,采取了“谁受益、谁出工;谁受益、谁出资”的办法,深入开展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李集村的一个农民说:过去是政府要我们干,现在我们自己要求干。余围孜下石塘村民组群众自发集资修塘3口,王岗村一姓陈农民以5万元承包下周岗水库5年,自己请机械修大塘。11月下旬,省、市、县人大代表到黄平塘大畈视察农业综合开发,个个都赞不绝口。
  2005年,积极跑争项目款40万元,余围孜500亩小流域治理项目顺利竣工。
  以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如火如荼。信叶路、李武路和4条乡村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王岗杂果基地、杨畈和李集村的杨树基地建设,卜店村的板栗、峡口村的茶场等……据统计,这几年,全乡先后完成退耕还林6000多亩,绿色通道建设50多公里,真正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态得到了改善、社会得到了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
  2001年3月,在何楼至新庄村的乡村公路上,机器轰鸣,胡传华戴着安全帽,穿一双运动休闲鞋,袖子绾到胳膊肘上,时而和工程人员比比划划,时而挥钎苦干,从这个工程到那个工程,往来穿梭。仅半个月时间,高标准完成了7.2公里的砂石路整修。
  这仅仅是他带领群众修路的一个缩影。
  几年来,他带领李集人先后修通了卜店至韩楼7.5公里,峡口至杨畈5.3公里,姜棚至费楼8.7公里,何楼至新庄7.2公里等四条乡村公路,对村组公路的建设,他年年讲,经常抓,并列为对各村的年度目标考核。2005年,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1000万的李集――武桥公路的路基整修任务已经完成。
  李集人民都知道,胡传华书记架通了好几座“连心桥”。
  王岗的霸王台大桥
  何楼的二支桥
  卜店的胡纸棚桥
  余围孜的下石塘大桥
  李集群众都明白,胡传华书记争取了好几个富民项目。
  通过4355项目,完成李楼、何楼、杨畈、新庄等村8000多方的园田化建设;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了王岗小流域治理、乡村道路整修、黄平塘大畈农业综合开发、卜店水库水毁修复;
  通过财政扶贫项目,解决了80多个居民组的人畜饮水,建成9处电灌站,修通了3条村组公路……
               五
  在李集,胡传华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倾心指导基层党支部创“五好”。全乡16个农村党支部,已有14个达到了“五个好”标准。其中新庄、峡口、卜店还分别被省、市授予“五好”村党支部。
  他狠抓“三级党建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努力培养选拔“自己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干部,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乡已有80%的村干部达到了“双强”标准,在峡口村群众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学技术找干部,想致富找支部”。峡口村党支部,被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党支部,成为全市“双强党支部”的一面旗帜。李集村支部书记刘天兵,在胡传华的扶持下,通过运输业自己先富了起来,还带动周围的6户群众脱了贫。当地群众称赞地说:“胡传华的‘双强’工程,真强了我们群众。”在市、县召开的“双强”工程座谈会上,他都作了经验介绍。
  胡传华始终坚持“引导、扶持、服务”的六字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几年来,李集乡先后建起了富民养鸡场、峡口林场、强力家具厂、姜棚村砖厂、卢寨砖厂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企业。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引导、鼓励务工致富青年回乡创办经济实体,2004年,建成了友谊米厂,年产值达800万元。2005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80万元,对姜棚砖厂进行了扩建;投资120万元,新建余围孜宏达综合养殖场。
  十几年来,胡传华从乡团委书记到党委秘书、副乡长、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地进步着。每次回家,他老母亲总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传华啊,俺家从一个菜农到今天不容易啊,你们也算争气的,咱应该知足了,你千万不要走滑了路啊,要不,你爹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这也算是警钟长鸣吧。
  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在哪里工作,胡传华没有忘记母亲的嘱咐,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
  他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宗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他当书记多年来,从没有慷公家之慨,谋一己之利,没有多占多用,多吃多拿。凭着党性原则办事,无论大事小事,不因关系好坏而说违背原则的话,办违反原则的事。乡里的事,都是班子成员在一块儿商量、决定,透明操作,从不“独揽”。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时刻把自己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他的亲戚自家多次找他推销商品,都被他婉言拒绝。当书记多年,他从没有给一个亲戚自家安排工作。乡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因违犯计划生育政策被撤职,上级有关领导找他说情,他也不给留面子。李集乡这些年来变化很大,办了不少事,工程建设项目很多,但无论是修路、架桥、建中小学教学楼、乡政府办公楼,还是完成县分配的商淮路建设、北环路建设等工程,都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有不少人通过多种渠道,托关系、找熟人,想方设法与他联系,或想走捷径直接承揽工程,都被他客气的软中带硬地挡了回去,不管人家怎么说,他都是那句话:“欢迎参加投标”。
  胡传华夫妇都是科级干部,妻子柳学萍任县保密局局长,按说他家应该“脱贫”了,可他为了盖房子,依然拉下了几万元的债务,几年还未能还清。
  细心的人发现,胡书记在同事面前从没说过给自己亲属办喜事,没说过给孩子过生日。即使是他自己生病住院,也都是自己悄悄进去,悄悄出来。
               六
  “我们是农村干部,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了解群众的困难,不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那就是失职!”这是胡传华经常跟乡机关干部说的话。
  每次下村,他都认真地调查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了解胡传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除批阅公文和接待来访外,他坚持大部分时间工作在基层。逐一到特困户家中看望,及时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每年年末,他都安排乡财政拿出5―10万元,对全乡的重点贫困户、特困党员进行慰问。除此之外,他个人还联系了5户贫困户,年终岁末,自己拿钱买上猪肉、大米、棉被登门探望。
  2004年8月份,李集乡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乡内部分地区汪洋一片、部分房屋倒塌、秋作物大面积受灾。据查实,倒塌房屋1200多间,其中全倒户70多户。
  灾情惊动了国家、省、市、县领导,更牵挂着胡传华的心。
  在那些抗洪救灾的日子里,他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扑在救灾工作上。不分昼夜,走村串户,跑遍了全乡16个行政村,241个居民组。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身影,哪里就有他的问候。峡口村特困户李修海一家5口人,就有痴呆傻3人,一家人的2间旧房被暴雨淋塌。胡传华亲自送去棉被4条、棉衣3套、大米2袋、现金2000元。他集中全乡的人、财、物,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灾民的衣、食、住问题。与此同时,用最快的速度投入灾后重建,保证灾民入冬前住上新房。在抗洪救灾的那段日子里,胡传华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抗灾前沿,哪里需要,他便出现在哪里,晒黑了,人瘦了,身上蜕了一层皮。
  前来检查指导抗洪救灾的市委书记刘怀廉,听完李集乡抗洪救灾的情况介绍,非要到李集看看。望着全倒的农户正在兴建新居,望着胡传华等干群那熬红深陷的眼睛,刘怀廉说:“你们真是好样的。”
  七年来,胡书记在李集乡步行了多少里路,走访了多少农户,个人捐资了多少钱,解决了多少群众的实际困难,谁也记不清楚了。但李集乡的人民在他的带领下,正一步一步走向了富裕,这是不争的事实。截止2004年底,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700多元,家用电器普及率在90%以上,42%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80%以上的家庭住上了楼房或砖瓦房。乡党委连续四年被评为党建工作先进乡镇。胡传华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都显得格外平静,他说:“在我心里,农民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过好了,我的心里才会踏实。这是我人生的乐趣,也是我的理想。”
               七
  因为是观庙乡贫困的农家子弟,通过读书、高考走出了家乡,知识改变了运命。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对教育都异常的关心支持,这几乎成了铁律。
  胡传华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工作了17个年头,无论是副职,还是正职,都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教育工作。
  1988年3月至1992年2月,在观庙乡任副乡长,主管教育4年期间,他努力改善观庙乡的办学条件,向观庙籍在外人员发起“在外不忘家乡,致富回报教育”活动。号召在外工作人员和务工致富人员捐款办学。这一活动所得捐款达10多万元,建起了观庙初中第一幢教学楼。由于成绩突出,1990年12月,全县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在观庙乡召开。
  在丰集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期间,他主管教育一年,建起了丰集初中第一幢教学楼。
  在四顾墩乡担任乡长期间,他建起了该乡初中第一幢教学楼、中心小学教学楼,并全部兑现了全乡教职工的工资。
  在李集乡担任乡长、书记7年期间,他躬身力行,先后建起了李集乡一中综合实验楼、男女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为李集乡二中建了大门楼、综合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现在,李集乡15个村小学,每村至少有1幢教学楼,其中有5个小学达到了2幢。难怪有的县领导说:“全县办学条件最好的要数李集。”
  胡传华不仅在硬件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还在每年的教师节期间亲自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关心教师疾苦,从不拖欠教师工资。经常深入校园检查指导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李集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全乡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在96%以上;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在1%以下。
  胡传华,就是这样一位共产党员,这样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他以对党、对祖国、对事业、对人民的一腔忠诚,换来了李集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
  时代不断发展,胡传华不断学习,参加工作后,他读了大专函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又致力于经济领域的探索。1999年报考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于2003年获本科文凭。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又到中南财大研究生班深造。
  他的妻子柳学萍,1963年9月出生于观庙乡梅楼村。“三年自然灾害”后虽然困难,她以顽强的生命力长大。到了要上学的年龄,虽然“大集体”年代生活艰难,但她在公社粮管所工作的父亲不重男轻女,尽最大的努力供柳学萍上学。
  柳学萍在家乡的梅楼小学、梅楼初中毕业后,1977年考入观庙高中。1979年参加高考,仅以几分之差落选。她本想复读一年再考,可本村小学教师奇缺,村干部动员她回村当了民办教师。
  柳学萍传承了观庙高中教师的传统,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自学。1982年夏,考入了潢川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观庙初中任教。
1985年,县乡机构改革到位后,新成立的县委机要局急缺工作人员,经过严格的政审和考查,是年7月,柳学萍调入县委机要局工作。
  从一个山村女教师成为中共县委的机要人员,柳学萍感谢党的培养和信任,满怀激情、百倍努力地工作,她严守各项机要制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一丝不拘,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着。
  1990年,根据工作需要,她从县委机要局调到了县委办公室。这一年,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三年发奋学习,获得了行政管理学大学专科文凭。好学上进的柳学萍多么想继续深造,可因为胡传华工作太忙太忙。有了孩子,她是既当娘又当爹,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工作、家庭、孩子的照顾、孩子的学习辅导四副重担。便把继续学习的追求暂时放弃。
  十年踏实工作,十年含辛茹苦。十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1年8月,被县委任命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她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5年7月,被县委任命为商城县保密局局长。
  胡传华、柳学萍,一个乡党委书记,一个局长,俩口子比翼双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着。
《大别山有个“状元乡”》作者孙志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满意在线图文网络科技中心设计制作 地址:政府广场东侧 电话:忠诚镇信用社主任李武东个人档案_百度知道
忠诚镇信用社主任李武东个人档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需要劳局查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信用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社主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