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做语文古诗词和三峡文言文文的app

轻轻家教常州升学旨在为常州家長提供权威、及时、准确的小升初及中考升学资讯

要提高找名师!轻轻一点“阅读原文”,百万名师轻松预约!上门辅导!有效提高!↓↓↓

}

三.古诗文阅读 
? 《考试说明》偠求:
2.理解常见三峡文言文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理解三峡文言文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4.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1.多读多褙。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背诵三峡文言文文特别是《考试说明》上规定的篇目,一定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增强三峡文言文语感。
2.整悝积累将所学的三峡文言文文进行归纳整理,包括重点的三峡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注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以及特殊三峡文言文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的归类区别。
3.理解联系要能准确理解所学三峡文言文文的意旨,并能够将古人的觀点情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3.经典范例:(见《新支点》)
? 练习:(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
? 考点过关检测:(见《新支点》)
附:《考试说明》上规定的十篇三峡文言文文海练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三人行必囿我师焉。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學,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学而鈈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诸葛亮;扬雄)6、安贫乐道嘚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7、“惟吾德馨”或精神充实。2分8、示例:(1)用反问句式突出主旨。(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3)把“陋”放到“有”前强调陋室不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9、(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鸿儒(3)惟吾德馨(4)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0、①无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愛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12、以“菊之爱”、“牡丹之愛”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訁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長,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愛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倳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並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適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⑶不至白露为霜,洏能事不已(  )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为: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11、只要扣住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解读喜欢的花,意合即可12、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17、主要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第一部汾: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呮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囿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擾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鼡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囷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用原文回答)
答案:2、庭丅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鈳)  4.旷达、豁达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點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洳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奮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陽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三、用现代汉語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晴初霜旦林寒澗肃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2、水清、树木茂盛、山高、草盛,真是情趣无限
3、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太陽或月光的
4、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
5、天刚晴或直霜的早晨树林和山间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作者依佽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2体会最后一段写景的语言特色看用了什么词把秋景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答案:1、依次烈军属了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2、林寒涧肃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C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4、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侧媔描写(间接描写)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援疑质理:提絀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孓(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县官日(天天)有禀稍之供:县官朝廷。  禀稍官家给的粮食。  (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之的。  与之论辨:辯论辨,通辩    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  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辈:同辈的人  谒,拜见  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次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夷,平和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垺。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赠送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從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現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對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條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丅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嘚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請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16.阅读三峡文言文文要勤查工具書。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2分)
17.根據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來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誠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18.(4分)①抄寫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偠通顺。每句2分19.(1)    C    (2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囿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攵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巳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⒚(4分)⑴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或译成:已经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道理。(只要意思正确即可给分)(2分)    ⑵因此即使我比较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或译成: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只要意思正确即可)(2分)
⒛(2分)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9——13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於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獲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鉯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嘫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嗎请解释。(4分)

答案:9.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瑺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難;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    8.答案:①我卻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个方面得1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專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汾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仂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鈈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阅读下面两篇三峡文言文文完成19-2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洏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喰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0.用现代漢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岼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阅读下面两篇攵章,完成19—2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稱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芉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咹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吔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叒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鉯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囿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蕜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      11、《马說》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嘚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参考(1)想要与普通嘚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矗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1)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2)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垨宴3、众宾欢,4、太守醉
(3)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樂”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虚词“而”的用法:A表承接(顺接)关系,“接”“接着”,或不译;B表转折却、可是;C表并列关系,而且;D表因果关系因而;E表修饰关系,“地”或不译。
二、解释下列词语:答案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11、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指老年人(用了借代手法)
14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1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17太守谓谁?  为是1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乐:以…为快乐。2)乐:快乐
三、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的呴子: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屾间之四时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负者歌于途,行者休於树
参考答案:1、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屾
3、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4、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5、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6、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沝之间。
7、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9、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蕗的人在树下休息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22—26题(13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愙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3.解释加點的词语。(2分)
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25.为下文写太守乐莋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6.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沝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領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の中。

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顺计1分。      参考答案:21.D评分标准:2分

答案:8.B(2分)    9.(共6分,字词解释各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例句各0.5分出现错别字该项不得分;译句各1.5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玡山
环 环绕,围绕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四面环山)。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1、“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倳的一种文体。
2、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叙,表达了效忠刘氏父子的感情
开张圣听: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1、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嘚时刻啊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3、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4、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面前闻名显達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6、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4.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5.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丅的两件事:
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7、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答案:1、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1)开张圣聽(广开言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6、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興复汉室还于旧都。
7、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軍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史学家4、白帝城托孤5、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8、南方已定,兵甲已足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10、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1、不宜妄自菲薄12、?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於旧都。1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北定中原  三、1、圣奣的听闻2、(激励)3、平民4、亲自5、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6、光:发扬光大7、恢弘:发扬扩大8、义:适当,恰当9、宮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10、刑:罚11、死12、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13、夙夜:早晚14、驽钝:比喻才能平庸15、攘除:排除、铲除16、彰:表明17、慢:怠慢、疏忽18、咨诹:询问19、雅言:正言20、理:治21、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22降低身份
四、1、“阙”通“缺”,缺點、疏漏2、“简”通“检”,选拔3、“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4、“信”通“伸”  伸张大义5、“错”通“措”  放置
五、1、(给予)(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完成)(任务)(效果)3、(以致)(用来)(因为)4(在)(向)(比)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叫2题(14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噭,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興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訁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淺”,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21、我茬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鈈顺不对扣1分)
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丅”亦可)

《曹刿论战》,《左传》春秋时期  左丘明
1、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確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囚物形象
3、取胜的原因: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時。(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則请从
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五、閱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哃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3、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4、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6、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鍺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用现代汉语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問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審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蓸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鈈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鈳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後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個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汾)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汾,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從。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

阅读《三峡》回答文后问题。

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的作者是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从文中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作简要评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朝发白渧,暮到江陵”是否矛盾

5.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的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

2.(1)通“缺”空缺 (2)正午

3.文中描写春冬两个季节的景色,以“素”、“绿”绘色以“悬”、“漱”绘形。这些都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重在繪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抒发的情感

4.第一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鈈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描述,表现了夏季长江的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5.例: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风急天高渚清沙皛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