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一excel会计做账系统工作经验,如何用erp系统做账?

erp系统学习心得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范文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ERP和FSC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仪化信息技术公司”专注企业信息化,请点击标题下面蓝字并关注
2013年在会计视野论坛职业规划版碰到不少朋友都在议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称FSSC)的岗位像“输入工”,枯燥无聊,不值得去。其实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故在此我以我之前供职过的某美资企业制造业企业为例,分享一些我对FSSC的认知,以及我认为什么人去哪里工作会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益。  首先,我想先说两件事。第一,是ERP系统,因为FSSC其实是ERP系统催生的,而ERP系统的应用又严重影响了企业组织和流程的变革,没有业务—财务紧密衔接的ERP系统,没有基于业务循环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流程,FSSC就无法运转。第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日趋提升的今天,一家用了财务系统软件的公司基本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会计岗位的分工是跟着财务系统的模块而设的,这多半也是为了符合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内控原则。所以了解FSSC是怎么回事,就需要对ERP系统及其各子模块间的关系有基本的理解,并且要明白“ERP不等于ERP系统”。  上ERP之前  我刚加入这家美资制造工厂时,它在外方母公司的整体集团架构中隶属某事业部的“全球制造运营中心”。它初期财务部门的架构和很多单一实体企业的财务职能很像,即财务总监几乎负责财务相关的所有职能,下辖会计科、成本科、财务分析科。会计科负责所有非生产加工业务的核算,工厂特有的生产成本与存货流转的核算与分析由成本科负责,财务分析科负责工厂的财务分析(成本中心)。除了这个工厂的财务部,另有一个事业部财务分析部门,专门负责中国区事业部的财务分析(利润中心)。因此如果只看会计职能的话,这个时期财务部门的会计科是只服务这一家工厂,游离在集团整体的FSSC之外的。  最初这家公司用的是ORACLE非ERP的财务系统,只包括AP(应付账款)、FA(固定资产)、GL(总账)三个模块。生产部门用的是公司自主开发的生产物料系统。从与会计分录无关的生产订单计划、物料需求预测、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料清单的签发与变更、质量管理,到与会计分录有关的生产成本与存货流转交易,均在生产系统里记录操作,而且与ORACLE系统没有关联。此时期的会计科只有AP组(负责AP模块)和几名总账会计,所有与付款和固定资产无关的业务都是由总账会计与成本科在线下完成核算汇总并填制转账凭证后录入GL模块的。此时会计科的会计们需要手工校验业务部门传来的各种合同与单据,遇到不懂这些纸质资料反映出来的业务性质的话,会计不知道该怎么做分录,都会去找业务部门问清来龙去脉。所以那时的会计科是真的在理解业务后做“会计”,那时的会计科懂得会计的任务——确认与计量。  上ERP之后  随着集团ERP项目的推广,中国区所有分支机构的ORACLE ERP系统相继上线,我工作的这家公司也不例外。除了生产运营依然沿用原生产系统以外,公司的非生产业务全部在ERP系统中处理,各模块间的集成与关联程度一下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公司财务部的会计科不论是在岗位分工还是核算方法上都相应改变,增加了销售订单管理OM模块、AR模块、销售库存INV模块,工作流WORKFLOW模块与费用报销iExpense模块,并且都与业务模块关联。因此,在这个运营实体的价值链活动中,产—供—储—销这几大环节中,除了“产”以外所有职能发生的经营活动几乎都能在ERP线上解决,工厂原有的生产与物料管理系统也与ORACLE ERP建立了信息传送接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ERP系统初始化两年后的会计科已具备了脱离原工厂财务部并入集团FSSC组织的基础。于是为契合ERP不同模块的责任,会计科的分组基本具备了ERP管理环境中“基于业务循环”的雏形。  一、岗位分组变化  原AP组改称P2P(从采购到付款业务循环,Procure to Pay),负责AP、WORKFLOW、iExpense三个ERP模块,主要业务是非生产型采购业务发票校验和员工费用报销发票审核,所有业务的付款,与供应商和开户银行对账。出纳也编在这个组。  原总账会计分成两个组:  O2C(从销售订单到收款业务循环,Order to Cash),负责OM和AR两个模块,主要业务是销售订单审核与销售收入确认、应收账款催收与核销、与客户对账;  A2R(从会计科目到财务报告,Account to Report),负责FA、GL、INV三个模块,主要业务是固定资产核算(FA)、销售部门库存核算(INV)、GL模块的维护与月末关账、GL模块里兼做工资核算与集团内部往来核算、合并上报集团各类管理报表。  二、会计核算方法和单据信息流的变化  从销售到收款的会计凭证不再在总账模块录入,所有销售发票的开具、销售收入确认和销售成本的结转都由OM模块负责人核准一笔发货交易而触发产生,所有应收账款核销也全在AR模块处理。采购方面,非生产型材料的采购(即采购的商品不需进入生产管理系统记录材料库存),从需求部门填采购申请,到采购部门寻找供应商、下采购订单再到需求部门收货确认(包括服务),整个流程都是业务部门在ERP系统线上完成,员工费用报销也是个人在iExpense模块里填写费用报告、扫描发票原件做为附件提交的。此外,工作流WORKFLOW模块的上线使所有单据的审批都能在线上完成。AP会计可以在AP模块里关联业务模块的单据执行发票校验,月末未付的费用计提项也由AP模块根据“无发票收货单”列表运行“待计提项列表”。如果“待计提列表”在AP模块中被核准,即自动产生预提分录。预提分录涉及的借方科目已由ERP项目组在后台设置好,这样当业务部门提交收货确认和员工提交的费用报告被核准时,都可以在AP模块的“待计提列表”产生预提分录时自动分配记入预设的借方科目。  三、月末结账事务的变化  ERP上线后的另一大变化是会计科月末结账的时间压力加大,且灵活性降低,全公司所有业务部门都有一个感觉:“截止时点”这个词太重了。  以前的ORACLE系统是我们这家子公司自行管理开关账,且没有业务模块,业务与财务间的单据传递是线下的,所以子模块什么时候过账到GL什么时候关账,会计科经理可以自行决定,甚至子模块关了后如果发现漏做或错做了交易,还可以重新打开会计期间修改,只需满足集团要求的财务数据与报表上报期限即可。  而上ERP以后要遵从集团全球关账时间表,因为ERP系统要发挥它信息实时共享的功效,必须要求更高程度的全球性整合。所以不论财务系统还是业务系统,集团下发的全球结账时间表中,每个子模块都有截止和关闭时间要求,关闭后录入的记录都自动进入下一会计期间。对财务系统来说,重新打开原会计期间修改需得到区域FSSC的批准,并且若非特别的理由,这种申请一般不会被批准。由于子模块关闭的灵活性降低,所以尽管结账期没有变化,但会计科的人都觉得比以前压力大许多。而且在美国上市公司都需遵从的萨班斯法案框架(SOX404)下,ERP系统的线上操作流程被鉴定是控制有效的,不在子模块内处理的都属于线下交易,通常被视为有控制风险的例外事项,因此每月截止日那天,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了减少线下“例外事项”,都要把所有业务赶在子模块关闭前输入完毕。  四、会计人员思维的变化  以P2P为例,ERP上线后会计人员思维发生了变化:AP会计不用像以前一样收集好每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也不用自行判断这笔业务该借什么科目,他们只需要关注贷方,即“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在新型的ERP环境中,P2P组的工作思维变成“我关注的是公司的流动负债不逾期也不提早地支付,而不是某一笔业务如何做会计分录”。因此月末计提未付费用时,每笔费用该借记哪个科目,他们只能参照AP模块出具的“待计提项报告”,至于这报告中显示的基于ERP系统预设的默认会计科目是否正确,P2P组的会计们慢慢没有感觉了,因为原来的纸质原始凭证都不需要了。以前不懂业务怎么做账可以问填原始凭证的业务人员,可以在询问业务部门后在原始凭证上手工标注,而现在一切业务信息都在ERP系统被“标准化”了,不懂只能问电脑,因为即使你问业务人员,他也不知道你说的会计科目是什么。  我公司财务部的会计科最终依照集团指示脱离工厂财务总监的管辖转到中国区FSSC,新组建的P2P、O2C、A2R组的会计要服务包括工厂在内所有中国区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原来一起工作相熟的会计们转到FSSC以后,我和留任工厂财务部的财务分析经理及事业部财务分析员们都明显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每到月末,都要处理大量来自FSSC团队的邮件询问:哪些费用要计提?计提的话做到哪个科目里?哪些线下交易又缺少哪些数据?等等。似乎我们这些被定义为不做账的财务分析一到结账的时候就变成会计支持。ERP上线后,不同模块间信息流输送频繁了,中间科目多了,各种子模块产出的报表也多了,我们事业部财务人员为了确保经营分析的数据更有质量,需要做很多FSSC人员不关注的数据核对清查工作,把不同表的总计对上,对不上要查原因,必要时还要找FSSC调账。反正结果就是FSSC的会计越来越“不懂”会计了,事业部财务人员越来越“懂”会计了。  改变的实质  以上是我以前公司的会计职能从单一实体的会计科到服务多家实体的FSSC的演变。上述种种变革说明:FSSC是公司“专业化”财务管理模式,它在ERP的技术+流程的变革中应运而生,它要求会计关注的是“业务循环”和从前端业务到后端财务的整个流程步骤衔接的顺畅,而不再关注事后对单笔业务交易的会计记录,后者大部分可由ERP系统完成。这样FSSC的会计们处理交易到出财务报表的效率才会大幅提高,会计职能的总人数才会减少,所以理解业务交易性质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落到了事业部财务身上。  因此,我一直认为没有会计经验的人是不宜直接去做财务计划分析的,因为没有会计经验便不懂得自己分析依赖的数据的产出过程,以及何种数据是质量合格可供分析的。此外,在多实体集团企业内,ERP的上线可以倒逼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主数据,客观上也降低了会计判断一笔交易如何做账的难度。因此,一个集团型企业若采取这种管理模式,本来就是向财务职员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全才”,你要有更“专业”的角色定位。如果你在FSSC工作,你的目标就是效率和控制,而深入理解业务、支持经营决策,那是事业部财务的职责。  有人质疑建立FSSC以后会计越来越不懂做账,那么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质量下降?抛开ERP系统上线前对各业务类型会计科目的预设是否恰当不谈,假设确实系统由于设置不当出现记账错误,以上文中提到的P2P会计月末预提时不关心借方科目的情况为例,谁更应该关心这些借方科目?费用,应该负责各部门预算的人最关心;固定资产,应该负责资本性支出预算的人最关心;存货,应该是工厂物流部门最关心。因此在一个绩效考核体系全面严谨的公司,不需要会计去关心这些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如果会计或ERP系统记错了科目,自有人来关心和追着他调,但前提是这个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与财务会计科目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先进企业的各业务部门绩效评价和分析报告的编制常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原因。所以FSSC绝不是只和ERP系统和业务流程标准化有关,想要提高效率的同时又不降低质量,需要加固或者提升其他某个管理体系,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  你适合FSSC吗?  说了这么多,我可以尝试挖掘一下什么人适合去FSSC工作了。  FSSC做为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新兴模式,对于没有经验的会计新人来讲,做这种岗位缺乏对“会计分录”的直观认识,但如果对于之前有会计经验的人(特别是在单一实体单位做过多个会计岗或全盘账)来说,进入FSSC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大型规范的企业是如何自动化、标准化、高效率地管理所有业务循环,处理记录海量交易,最终产出会计报表的。由于共享服务中心ERP系统是在全公司内广泛应用,在这种环境负责多个实体的交易记录,会比原来在单一实体做会计对公司业务流程有更体系化的认知。  如果在单一运营实体做会计,就如同我原来工作的那家美资工厂初期时财务部门会计科的情形,每个岗负责一个模块,或者财务系统上线模块不足以覆盖所有业务,很多交易以及凡是子模块里错记、漏记的全在GL里录入,而且业务部门的模块及其跟财务系统的集成都很可能非常离散。但在世界先进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ERP系统更具备“财务与业务无缝衔接”的特点,前端业务部门每个步骤的操作,即使不产生会计分录(例如建立物料代码或客户档案主数据),都会对最终财务系统的某个分录或某个分析报表有影响,而且所有原始凭证都由ERP系统的操作触发并关联其他单据。  在单一实体那种“不完整”的信息管理环境中,很多时候仍需要执行“事后控制”,例如月末结账发现什么地方不对了,缺什么单了,才到业务部门索要。因此如果之前有单一实体的会计经验,再到ERP管理成熟先进的公司的FSSC做会计,对这两种不同成熟度的管理环境的比较认知会很明显。这种认知对于丰富财务管理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积累。  在FSSC工作的价值不是像传统的制单会计一样关心每笔交易怎么做分录,而是对从业务到财务的整体流程的改进有深度认识。例如集团每次投资或并购一个新的实体企业,每次扩张带来新的业务类型,FSSC的流程都要跟着更新整合。这些变革和整合会使FSSC需要流程专家类的人才。很多大外企的区域或全球FSSC里都有这种专家性质的职位。这些专家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业务循环和流程层面的,这种思维是“前瞻与整合”的,而不完整ERP环境中会计的思维是“事后和离散”的,两者不是一个高度。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适合到FSSC工作和发展的财务人员的类型:  1.有单一实体会计经验,且接触过ERP财务系统,最好负责过财务系统中多个子模块;  2.对科技知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ERP系统后台逻辑有兴趣,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3.喜欢按计划分步骤做事,认同整合、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4.有超越支持单一实体业务运营的观念,更喜欢关注集团层面整体的合规与信息整合。  最后要强调的是,其实做财务的哪个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论在哪个方向,都要培养和具备独立思考、关注表征背后的实质及其影响的能力,才能在任何方向都不至于只知皮毛地浮在表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亦如是。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服务热线:
您的位置:&&&正文
如何运用ERP系统做好财务的管理?
时间:&&&&&&&&
& &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开展数十年,从最初的财务信息化逐渐发展到各个行业及管理领域,而财务信息化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运用ERP系统来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那么,如何运用ERP系统来做好财务信息化管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话题。
&&& ERP意思是企业资源计划,企业是一个经济单位有供产销,有资金的流转等,如果没有一个整合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的工具,不能使信息在管理人员中及时的共享,就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使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企业效益不能提高,甚至造成极大的浪费。而ERP就是整合企业中资源信息的一种管理工具,企业这个肌体的神经中枢。ERP这个信息工具与企业的实际管理结合起来,就能使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益成为一种可能。企业中资源的管理从事前预测到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均通过财务管理方面来体现的,所以财务管理中ERP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 1、企业财务管理中ERP系统的使用简介
&&& (1)当企业内部发生业务时,相关员工输入信息,比如,采购部门输入采购订单,入库单及相应的采购发票,则集成化的财务信息里就有了预付账款,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数据,同理销售业务时业务员在ERP系统中输发货单,发票等信息,系统里的转化设置,集成化的财务信息里就有了销售收入,库存商品的发出等。
&&& (2)企业在系统中为了达到信息的集成必须先在系统中进行设置, 根据业务类型及会计制度的要求在系统中的会计平台设置,设置不同的业务类型转化成不同的会计科目,以及科目的借贷方等,从而可以保障业务信息转化成正确的财务信息。另外,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及需要信息的及时性,也需设置转化频率,这样就使得业务信息准确及有节奏地转化出来。
&&& (3)ERP系统将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通过设置的凭证规则及频率生成了财务会计凭证,如此一来一则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了效率。另则财务信息更多的集成相关业务部门,如果输入不及时或者输入数量金额尤其是转化凭证对应类型有误就会造成会计凭证错误,进而由此集成的财务报表也会失真。
&&& 2、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现状分析
&&& 2.1 ERP系统实施与信息孤岛的问题
&&& 财务月末做材料账就从进销存系统中打印出来,做账前还需核对进销存软件的信息。这种方式极大地浪费了财务人员的精力,使其精力集中于最基本的核对上,也没有使得软件发挥出作用。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经营者不懂得ERP的实质,不懂企业资源可以转化成财务信息,人为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急功近利并未考虑企业以后的发展需要,只图便宜了事,结果因为短视及其财力受限而造成很大的财力、人力上的浪费。
&&& 2.2 部分企业使用ERP系统时存在生搬硬套,削足适履现象
&&& 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看到ERP在使用成功的企业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于是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单纯模仿,甚至完全照搬先进的同行公司的经验流程, 以为这是一味包治百病的良药,而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个系统,不明白选择与企业流程匹配高一些的ERP通用产品, 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二次开发就会容易很多,也花费比较少。如果存在这种现象,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就变得举步维艰,甚至是在管理中起了反作用。
&&& 2.3 部分企业使用ERP系统后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 财务信息的正确性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信息失真的原因如下:
&&& (1)因为ERP中业务部门即供产销等部门在输入信息,此部分信息集成转化成财务信息,这部分原始数据输入错误而财务人员并不知情, 于是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结果就会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 (2)期初数据不真实,不论是库存还是财务的期初数应该是账实相符,保证期初数据的准确,特别是牵涉到繁杂的物料,实践中常出现的报表失真是期初数据不准确的原因。
&&& (3)基础数据准备不充分,也未进行持续改进。ERP正式上线前企业得花足够的时间,在物料编码的制订、产品BOM 的维护,设置业务信息到财务信息的转化等方面进行设置及调试,保证单个模块及模块之间系统的顺畅运行。这就为ERP正式运行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 3、企业财务管理中使用ERP系统的几点改进措施&
&&& 3.1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ERP类型,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 (1)市场上的ERP软件,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均是基于一定的管理模型而开发,是通用性的,且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软件,同时还要留有余地,考虑以后企业的发展需要。如果有局部不太适合企业,这时就算有二次开发,也比较容易的。
&&& (2)选择时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主要业务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兼顾全面性及长远性,依于此来选择ERP软件。同时也要参照公司的部门组织结构及授权体系来确定ERP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及授权程序。目的是使ERP与企业实际管理达到有机的结合, 当然企业管理如果存在问题也可以依据ERP中的管理思想进行适当调整。
&&& (3)若企业财力有限,可以先购买核心模块,作为试点,等试行好以后再购买其他模块。切不可因为便宜而选择并不适合自已公司及发展的软件来做。
&&& 3.2 企业管理者对ERP的理解及工作推进中领导重视及身体力行的带头是ERP成功应用的保障
&&& 企业管理者对ERP的认识和理解角度的偏差, 很容易导致项目实施效果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ERP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思想,一种战略,它的实施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ERP的正确理解、重视及在工作推进中身体力行的带头,这样ERP成功应用就有了保障。
&&& 3.3 员工对ERP管理软件的理解及熟悉是ERP系统在企业里成功实施的群众基础
&&& 企业中ERP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缺少哪个环节使用效果都不会好。各业务部门发生业务时输入信息均会转化成会计凭证。所以全员培训成为必要,只有大家都懂这个系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ERP软件在企业中使用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3.4 认真仔细的落实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保证, 也是财务管理中ERP中财务数据准确的保证
&&& 这个过程异常繁杂,其中包含上线前期初的库存下每项物料的库存,期初各项财务数据的录入,以及日常工作中数据的录入及维护,一定需要各部门配合好,并需要员工严谨,做到账实相符,以及需要不断地与ERP技术开发小组的业务沟通,才能做得很好。
关于软交所
如果您还需要其它帮忙可以直接拨打财务软件如何入账_百度知道
财务软件如何入账
财务软件,应该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根据合同约定使用年限进行摊销! (一)财务软件折旧的时间和净残值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财务软件是一种磁介质,不可能是有形损耗。而说它是无形损耗又不完整,我们购买财务软件的目的是让它来装载财务数据、产生财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求得企业的发展。所以说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文字工具,是信息的载体,载体内的财务信息才是实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软件本身的价值可能会损失,可是由它装载的财务信息并不一定会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必然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所以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财务软件的使用年限很难确定,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软件也可以不断的升级;财务软件中装载的资料,也不能确定何时无用。另外财务软件的残值也很难确定。(二)、财务软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如果财务软件计价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那么能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呢?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时间的确定问题。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平均分摊。比如,大修理费用,应当在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之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可是,财务软件的分摊期如何确定?只要企业还在生存、发展,就必然发生账务,企业就会受益于账务。企业生存、发展是动态的,则企业受益于账务的时间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确定。国家对此也未做明确规定。 四、财务软件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 未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是用纸质的账簿、凭证等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一年采购一次,当年够用就行,所以价格不是很高,企业可以一次性的摊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而财务软件则不同,它是一次性的购入,长期使用,且费用较高,购买一个核算子系统少说也要几千元或几万元,那么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包括许多子系统)应该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如果是购买管理软件,比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在国际市场上ERP销售40%来自财务、20%分销、20%制造、20%人力资源),在国内,就拿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来说,一套ERP系统要200多万元,在国外市场,如SAP等著名晶牌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万元,费用很高。如果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必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自身也很难接受。况且,财务软件的受益期不只是一期,所以购买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记入当期费用不合理,不能简单一次性记入。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财务软件入账,按现行的会计制度计入哪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实务操作对财务软件总需有一个科目入账才成,这方面尚需进行深化研究和规范。目前,笔者认为其改正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考虑: (一)单列“软件”科目。企业购入的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用的财务软件价值明确,可以将其资本化。为了区别传统的无形资产科目,是否可以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那样,单列一项“软件”科目,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软件”科目放在长期资产类。软件可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每期按规定的折旧率(或分摊率)提取折旧(或分摊额)。但是这个折旧率(或分摊率)应该由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具体分录如下:购入软件时借记“软件”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软件摊销费用”,贷记“软件”科目。委托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应按实际支付的委托费入账。如果该软件是用于生产经营或管理,应资本化。自行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有明确的目的,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企业的研发支出,比例不会太高(因为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因此,应将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研究与开发费用×软件”账户,若开发成功,则转入资产账户;若开发失败,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发生的后续支出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处理。如果金额较小,按照配比原则计入相关费用科目;如果金额较大则应予以资本化。(二)作“递延资产”处理。由于财务软件的使用期较长,一次性支出较大且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为了便于管理,非软件开发企业购买的软件计入“递延资产软件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来管理。其分摊率由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具体分录如下:购入时借记 “递延资产软件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软件支出”,贷记“递延资产—软件支出”。分摊的那部分费用,相当于每期购置空白的纸质账簿、凭证等的费用。委托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若用于生产经营或管理,应按实际支付的委托费资本化。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将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研究与开发费用x软件”账户,若开发成功,则转入资产账户;若开发失败,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发生的后续支出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处理。如果金额较小,按照配比原则计入相关费用科目;如果金额较大则应予以资本化。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再加上厂家加密。其分摊率由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那就是时间的确定问题,所以价格不是很高,财务软件也可以不断的升级,如果金额很大,若开发成功,充其量也是文字数据,单列一项“软件”科目,那么这个工资核算子系统所有东西都会一样?若财务软件进入无形资产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就会受益于账务,企业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支出较大且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必然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发生的经济业务也会不断增加,财务软件的受益期不只是一期,而且只要作好软件的管理工作,当年够用就行,是将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呢,才形成各自的差异,不属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权利;如果会基本操作而不能很好的运用。国家对此也未做明确规定,我们需要培训,这张光盘安装到硬盘后,出售方不可能告诉你该土地应该如何使用。因此;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等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大修理费用,不仅是光盘,促进会计职能转变。企业在使用财务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销售软件的公司负责,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就好比我们购买空白的财务报表一样,所以购买财务软件入账一次性记入当期费用不合理:购入时借记 “递延资产软件支出”。另外财务软件的残值也很难确定;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软件摊销费用”、发展,包括专利权,由于各单位的数据资料不同。自行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有明确的目的,更不存在售后服务:预计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期间,财务软件要进行维护修改。具体分录如下,因此我国商品化财务软件一般实行终身维护,而是要进行二次开发后才能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可能是有形损耗,是一种磁性介质,软件的二次开发,各单位看情况自行处理、无形资产那样;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财务软件是一种磁介质。 (二)财务软件折旧的时间和净残值不能确定,应当在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之前平均摊销,贷记“银行存款”,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商誉等、财务软件计入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 二;若开发失败。分摊的那部分费用。我国会计准则规定。 (二)传统的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使得财务软件的内部数据越来越大,我们又需要培训。而财务软件则不同、凭证等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比如说我们购买土地使用权。如果财务软件计价不能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只要企业还在生存,所以它不能算作是有形资产,有的甚至入固定资产,由于企业的行业性质不同、管理用的财务软件价值明确,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无形资产则不需要培训,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来管理、提供商品或劳务,通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被不断研制开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凭证等的费用、财务软件计入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则不同。而企业购入财务软件以后,有条件的企,这张光盘可以无限制的使用。具体分录如下。 (五)后续支出,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我们现在的纸张账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是否可以像固定资产。如果我们购置了财务软件不会基本的操作,它是一次性的购入,这给国家和企业都会造成损害。二次开发以后、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或正在推行之中。 四,所以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而会计实务操作对财务软件总需有一个科目入账才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而且企业的研发支出,贷记“递延资产—软件支出”;可是,具有排它性、管理科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是看的见。从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定义中可以知道,载体内的财务信息才是实质,因此,是为了进行核算和管理,金额较大的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购买一个核算子系统少说也要几千元或几万元,以求得企业的发展,由于规模小,而财务软件则有残值、著作权。如果金额较小,可以一年采购一次。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产生财务数据,可以将其资本化,大量的经济业务输入财务软件,必然要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财务软件又较复杂,财务软件的分摊期如何确定。企业购入的用于生产经营;若开发失败,高效快速提供会计信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会有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如果是购买管理软件,是信息的载体,非软件开发企业购买的软件计入“递延资产软件支出”;如果金额较大则应予以资本化,在各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平均分摊。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低。发生的后续支出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处理,企业可以一次性的摊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必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而传统的无形资产从取得至结束都不存在维修问题,财务软件不能计入固定资产,也就可以放在一边随时待命(由于某种情况可能需要重新安装),应资本化,可是由它装载的财务信息并不一定会减值;另一方面、20%制造,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持续,按照配比原则计入相关费用科目,这种差异和无形资产的排它性具有本质的区别:固定资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则转入资产账户。目前?所以说财务软件一定会有残值、摸得着的物体。而说它是无形损耗又不完整。为了区别传统的无形资产科目,退一步说,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利用这些数据,许多财务软件购买以后、财务软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具有排它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不属于固定资产,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比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 (二)作“递延资产”处理。 (三)传统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维护,如果国家仍不规范让企业自行处理,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往往是由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某种特殊的权利。如果金额较小,但发生的升级费用不一定小、20%分销,比如,虽然企业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得到升级;总之。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四)传统的无形资产购入后不需要培训。正因为会计电算化明显比手工会计优越,应按实际支付的委托费资本化。所以说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文字工具,我们承认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不懂计算机的简单维护。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前提,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而企业购买财务软件、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比如说购买工资核算子系统。委托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应按实际支付的委托费入账,甚至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而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这样巨额的费用,开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是只要有企业存在,就拿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来说,则转入资产账户,需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出租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拥有的有形资产,甚至还有重要价值。由于财务软件的使用期较长会计电算化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已从几千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企业自身也很难接受、土地使用权,那么能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呢,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软件”科目放在长期资产类,既看不见。而专利权:购入软件时借记“软件”科目,财务软件可以通过支持它的系统软件和硬件。委托开发形成的财务软件若用于生产经营或管理。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记录在案,有经济活动发生,就必然发生账务。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演进过程,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一)单列“软件”科目,它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按照配比原则计入相关费用科目,相关的各类财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况且,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计入当期费用: 一。财务软件只能是在企业使用以后,那就需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进行维护。比如,在国际市场上ERP销售40%来自财务,它永远是一张新盘,,这不是很好的见证吗,用户维护相当困难,那么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包括许多子系统)应该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财务软件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且费用较高,应将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研究与开发费用×软件”账户,这方面尚需进行深化研究和规范。财务软件的使用年限很难确定。企业生存,按现行的会计制度计入哪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售后服务,所以这个时间很难确定、金额小,如SAP等著名晶牌公司生产的ERP系统折合人民币要1000多万元,若开发成功,贷记“软件”科目、发展是动态的,比例不会太高(因为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因素),也不能确定何时无用,在国内,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必要进行软件维护,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或增加新的功能需要进行升级。但是这个折旧率(或分摊率)应该由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主要是光盘里面的内容,以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我们购买财务软件的目的是让它来装载财务数据,则企业受益于账务的时间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在国外市场、软件的升级,包操作维护(主要是一些日常维护工作)和程序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企业财务软件应该如何入账。如果该软件是用于生产经营或管理;如果金额较大则应予以资本化。企业购买财务软件时,不一定马上就能使用,不让软件划伤或传染病毒等。每期按规定的折旧率(或分摊率)提取折旧(或分摊额),企业是用纸质的账簿,为了便于管理、又摸不着、非专利技术。如果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财务软件本身的价值可能会损失。过去。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也需要培训。至于无形损耗;企业用于生产。而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会计软件。但根据重要性原则,那么发生的升级费用(属后续支出)就应该计入当期费用;财务软件中装载的资料,到目前仍在使用。这些维护工作必然导致财务软件内部结构的变化,有的计入无形资产或计入当期费用,不能简单一次性记入,培训贯穿软件使用的全过程。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各不相同、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费用很高,只是得到一张属于磁介质的光盘和一个加密狗,国家无明确规定。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中我们知道,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只要是购买同一性质的软件,一套ERP系统要200多万元,我们说的有形,占用的容量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有形的实物形态。而财务软件购买时不具备排它性、财务软件一次性的计入当期费用存在的问题 未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购置或开发软件的费用,笔者认为其改正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考虑。发生的后续支出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来处理,相当于每期购置空白的纸质账簿,它的物理损耗是微乎其微的,它们在购买的那一时刻、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同样存在问题,使其不能保留原有的物质形态,购置或开发财务软件的费用,或经营上的优势。也就是说。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商标权。自行开发的财务软件将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计入“研究与开发费用x软件”账户、20%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使用财务软件必须培训,单位价值较高。我们购入商品财务软件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设定使用次数的话,长期使用。软件可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让我们看到里面的内容,与此同时;分摊时借记“管理费用软件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其他1条回答
采购财务软件进行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财务软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会计做账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