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青岛滴滴专车最新消息,消息透露。有没有关系

如何看待滴滴专车上海被禁?
日,在上海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非法客运整治情况”专题情况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到滴滴专车是否属于黑车,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回应:是黑车,营运不合法。随之而来的是上海市交通委对一批专车的查处。截至26日,上海交通委已查扣12辆专车,其中5辆车驾驶员被行政罚款各1万元,剩余7辆车尚在调查取证中。日,前晚和昨日凌晨,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公安、属地街镇等部门,在静安寺、陆家嘴、大柏树、桃浦镇以及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枢纽设卡,开展全市范围大规模网络“专车”非法客运专项整治行动。市交通执法总队表示,下阶段将对已立案查处的非法客运网络“专车”驾驶员的相关违法情况同步通报其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通报其所属街道。从法律角度,滴滴属于违法么?
按投票排序
191 个回答
可见上海市交委的领导主要还是盯着自己的钱包,没打算解决上海群众的出行问题。关于如何面对滴滴、UBER、快的这样的捅窗户纸,拨遮羞布的群体,其实义乌市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把权利还给市场。把封闭的出租车市场变成开放的舞台,让市场来解决竞争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问题。交通部在专车问题上的表态也是非常谨慎的,毕竟私家车进入市场参与运营,是个大问题,还需要更为周全的谋划,但是这个表态,其实已经给私家车进入市场参与运营打开了窗户缝,私人把车租给租车公司,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上路运营了,不失为曲线救国的好方法。但是私家车进入市场运营,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专职出租车司机,二是原有的出租车运营公司。我对专门收份钱的出租车运营公司,已经懒得吐槽了,吸血鬼就是吸血鬼,粘上毛也不是狼人,但是出租车司机其实是比较可怜的,一方面被运营公司压榨,一方面又被黑车抢夺市场,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就我所知,交份钱的司机们现在确实水深火热,当了这么多年大爷,现在乘客变成上帝了,这个心理落差不要太大,更无法接受的是收入的大幅缩水,饭碗都要被打掉了,所以大家都能看到,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国最反对私家车参与运营的,都是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已经成了三胖子了,就不要再闷头打一棒子了,不过要说的是,旧的生产力形式,必然被新的生产力形式所取代,蒸汽机被研究出来以后,谁再拿牛拉车,只能被当成是二傻子,生产力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保护牛拉车而禁止使用蒸汽机的法律,也早晚要被废除掉。裤衩破了个洞是事实,是干脆不要裤衩裸奔,还是赶紧换条新裤衩,上海和义乌,做出了各自的示范。我前几天去了一趟北京,并且专门注册了UBER,在北京一共打了五次车,全都是UBER叫的,终于可以来谈谈用户体验。一、很方便。这五次打车过程中,最长的一次,从叫车到上车,用了11分钟,最短的一次只用了3分钟,我特意观察了等车过程中有没有打出租车的机会,结论是没有,北京的出租车还是太少。二、很实惠。我这样的屌丝青年,以前在北京是不敢打车的,堵车、绕路我都绕不起,但是这次用了UBER,西南四环的丰台打车到东北三环的左家庄太阳宫,一共44元,期间还堵了半个小时车,以后去北京,终于可以不用挤地铁了。三、很舒服。打了五次车,分别是轩逸、索纳塔,速腾、福克斯和迈腾,司机师傅都很热情,一路我们谈笑风生,其中有一辆没有预约成功的别克GL8,是因为严重堵车,师傅专门打来电话给我解释,从师傅们口中得知,自从有了滴滴、快的、UBER,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是大大提升了,这要感谢市场竞争。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讲,谁帮助我解决了问题,谁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我自然和谁站在一起,我知道这几个司机都是专职的黑车司机,他们自己也并不畏言,都很坦荡的承认了,我很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帮助我这样的人,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说到为什么我们要守法,那是因为违法行为有危害性,黑车为什么屡禁不绝?因为黑车满足了道路交通运营的市场需求,除了影响既得利益集团的收益,其他危害性在那里呢?道路交通运营,更多的是一个公共服务问题,而不是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的问题。就像我知道在大街上随地小便是违法的,但是我发现方圆五公里只有一个厕所,门口排队的人有两个连,这时有人给我拿来了一个尿盆,厕所所长跳出来说,不许尿!!!你这是违法的!这就使我陷入了一种困境,要么憋坏肾脏,要么触犯法律。上海交委的表态很明确,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应该为了既得利益集团献出肾脏。我只想大声的说,给我玩蛋去!
当变革来临的时候,既得利益者不会坐以待毙,总要垂死挣扎下,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当年新浪等做互联网新闻的时候,报纸杂志都挣扎过,现在除了少数报纸苟延残喘,主流是互联网媒体了。当年优酷做互联网视频的时候,广电挣扎过,搞了试听许可证等一系列阻挠,现在还在挣扎,但是看看电视开机率,呵呵。当年支付宝搞互联网支付的时候,银行挣扎过,现在他们已经默认了支付宝和微信才是互联网支付,银行还是安心做吸储和理财吧,不过互联网吸储理财也已经来了,呵呵。现如今,几个领域同时上演着传统行业没卵用的挣扎,互联网语音通信vs传统电话,互联网出租车vs传统出租车。在大众消费市场,消费者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他们用脚投票作出的选择谁也阻挡不了。
更新其实很久没关注此类问题了,就是更新一下。(这真是一个令人费心的问题,正解会随时间变化)根据在上海坐专车时跟司机聊天得来的信息,滴滴等平台的专车都已加入上海政府组织的专车呼叫平台。Uber不清楚。——————————————六月二十四日更新七个月的时间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月的时候我曾在评论区说,原回答中许多信息已过时,但是没空更新。今天看到
点了赞……我还是更新下吧。1. 界定当前合法专车的最新定义经查阅各地法规,咨询各地交管部门和租赁车公司以及出租车公司,目前一二线城市合法专车的定义是:北京:车源来自汽车租赁公司,司机来自第三方或者专车公司,车辆必须拥有租赁经营牌照上海:车源来自汽车租赁公司,司机来自第三方或者专车公司,车辆必须拥有Y字头牌照广深:目前广东地区不在某组织名下的专车都会被认定为不合法……部分二线城市:经备案的车辆。2. 在这个定义下,各公司专车是合法还是非法?谁是合法专车?在这个定义下:北京:大部分的专车都是合法专车,原因是北京每年都有租赁牌照限额的拍卖;上海:原出租车公司(锦江、强生etc)的专车基本上都是合法专车。滴滴、快的、Uber、神州专车,即使使用了租赁车、第三方司机或专职司机,在严格审查时仍为非法专车(!),原因是这些公司虽然有车,但是没有Y牌照,比如自有车队的神州专车。(这一点即使是一些专车司机也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没有严格执行此规定查验专车。广深:不在体制内的都是非法专车……原因是利益冲突。二线及以下城市:看交管部门心情(没开玩笑)。例如,成都交管部门三月份曾经召集全市所有租车公司开会,谁给专车公司租车,交管部门就查封谁,这种就是不允许的。济南据称是允许的。各地并无统一的解决方案。3. 为什么会这样?既得利益者在撕逼。北京情况不是特别清楚,不敢下定论。但是我联系到的几家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我,北京做专车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赚钱了,利益冲突减小可能是出租车公司让步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让步的结果。上海这边,Y牌照基本上都被锦江等出租车公司旗下的租车公司垄断——而这些公司不会把车租给滴滴、快的。最夸张的是神州专车,在上海有偌大一组车队,居然没有几张可用的Y牌照。不过上海市的态度仍然很暧昧。三月滴滴快的联合发布标准的时候上海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结合上海对专车执法力度不大(陆家嘴、虹桥等地有抓专车,但其它地方基本上没有)的事实,猜测上海内部的态度还没有明确下来。广深不解释,关注此问题的知友们应该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二线城市在等一线城市与中央出结论,等政策明确了他们会跟进。4. 消费者在这场闹剧中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毫无疑问,专车公司目前与消费者利益一致——更多的专车意味着出租车整体服务水平的上升。根据wifi、支付宝、淘宝等先例,一旦有一到两家专车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难以动摇的地位,政府最终会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将之纳入体制内。那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既可以叫专车也可以打出租车的时候,不妨优先叫专车。——————————————一月十七更新:昨天坐出租的时候跟三位出租车司机分别check了一下,发现不同司机对于滴滴专车中租赁车的比例判断不同。很多出租车司机认为(上海)滴滴专车中私人车挂靠比例较大(高于我原先的估计)。这部分私人车挂靠,仍然属于黑车性质。——某的哥给了一个超出我想象的比例,存疑不发布。仅供参考。各位可以咨询当地出租车司机。滴滴不发布数据我们也没办法,专车司机也不会透露的。另外,有知友问份子钱,今天我也一并确认了。上海一辆车单月份子钱一万元,不区分车型(上海除了普通出租车车型,还有一种世博车,但份子钱一样),由两位司机分担,即每人每月5000元。——————————————一月九日更新:今天发布的新闻。现在租车做专车已经是合法的了。交通部研究完之后还是让步了(笑)。现在滴滴、快的以及Uber那部分租来的未挂牌专车们已经不是黑车了。当然私人挂靠的依然是黑车。—————————原回答—————————我写下这个回答的时候,已有47个答案,但这47个答案全部没有答到关键点上。干货求赞。别只点感谢啊……——问题细分为三个小问题进行回答和分析:1.问题1:滴滴专车是黑车吗?2.问题2:滴滴打车是否违法?3.问题3:滴滴专车得罪了谁,侵犯了谁的利益,招致针对?1.问题1:滴滴专车是黑车吗?答:存在一部分违法的黑车,也有一部分是合法的。Uber、一号专车同上。(关于这个回答,几处信息源均要求不能透露得过于具体,所以就不说比例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定义:什么是黑车?答:没有拿到出租车营运牌照和营运资格的车都是黑车。与司机无关,是否黑车只看有无运营牌照。讲讲出租车公司的模式。
以上海为例,出租车公司(强生、大众等)均每辆车绑定一张营运牌照,牌照价格据透露为20w-50w之间(source:上海出租车司机)。私人出租车也是存在的,需要私人运营牌照,目前市场价40w-50w之间(source:上海黑车司机)。
可能有人会说,这也未免太贵了。没错,的确成本高昂,尤其是考虑到营运车报废周期短(保养不好的出租车3年即报废,保养好的也不会超过7年,平均5年报废。source:上海出租车司机。ps:这也是所有二手车商都拒收营运车&强调自己车源没有营运车的原因),所以出租车牌照是可以随车更换的,比如我是出租车司机的领导,今年我公司报废了一千辆车,那么这一千张牌照就注销了,但是可以缴纳较低手续费后按数量取得新的牌照,给新的一千辆车上牌。
分摊到长期,牌照使用的边际成本就很低了,但是仅限于对出租车公司而言,对于私人出租车司机,仍然是高昂的成本。
当然,对出租车司机也是有要求的,相关阅读:
(出租车公司一般都是重资本的国营公司。在上海成立出租车公司的资格之一是,拥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出租车,e.g.,900辆。此外还有诸多政策、检查限制了私人开设出租车公司。source:上海出租车司机)
至于没有牌照就来运营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车了。有很多退伍老兵专门干这个……在第三小问讲讲他们的故事。接下来讲滴滴专车的模式。注意,是滴滴专车,不是滴滴打车
滴滴专车采取此种模式进行运营:(ppt随手绘系列)
所有司机挂靠在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名下,所有车挂靠在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名下,滴滴通过前两者雇佣到司机、租到车,然后通过滴滴的平台进行统一调度、收费。(source:一号专车司机,滴滴专车司机,某司离职雇员)
所有司机挂靠在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名下,所有车挂靠在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名下,滴滴通过前两者雇佣到司机、租到车,然后通过滴滴的平台进行统一调度、收费。(source:一号专车司机,滴滴专车司机,某司离职雇员)(上面有回答说滴滴打车是对神州租车等租车行业模式的否定,这种论述明显错误。滴滴打车是神州租车等租车公司的重要客户,只有租车行业成一定规模后才会出现滴滴等公司的专车业务。)(* 也有一部分私家车挂靠在第三方名下跑来做专车,截至交通部表态,这种仍属违法)
所以滴滴专车是否黑车的关键在于,滴滴打车或者第三方租赁公司有无给这些车上营运牌照。
每次问专车司机这个问题,他们都语焉不详,但是确实透露出,有一定比例的专车是没有营运牌照的。具体比例恕不透露哈。
一号专车、uber同上。故此小问答案:滴滴专车确实有一部分是黑车,但并非全部专车都是黑车。所以交管部门只能一个一个去查,做不到一帮子打死,因为没有支持一帮子打死的法律依据。 一文中,交管部门说得多好啊:交通部“不能一棍子打死”的表态带来乐观信号是表态。如果真一帮子打死,交管部门没有法律依据,租车公司可以进行喜闻乐见的民告官,还是在A&T的支持下去告,万一赢了呢?交通部不想冒这个险,所以“调研一下”。2.问题2:滴滴打车是否违法?回答:不违法。注意此题主语为滴滴打车。
其实看第一问我画的图就知道啦。滴滴打车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第三方头上去了……orz
这车没上牌?都是租车公司没做好啦!都是他们司机没注意啦!滴滴不会舍己保车或者保司机的。大家看新闻就知道了,对于抓走的车和人,滴滴立马不认人,翻脸不比翻书慢。 你看里面受罚的司机……但是追究不到打车公司方面。
其实滴滴打车就是想降低成本,但是风险不想自己承担……当然应当指出的一点是,牌照成本有些过高。
所以,追究起来,滴滴是没有直接责任的,顶多追究下监管不到位之类的。3.问题3:滴滴专车得罪了谁,侵犯了谁的利益,招致针对?回答:包括出租车公司、私人出租车车主、正规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全部守规则的出租车行业player。
关于得罪人这一项,因为存在无营运牌照的车,所以跟抢出租车生意的黑车一样,滴滴得罪了那些遵规守矩的市场参与者。
最主要的是出租车公司。这些出租车公司多为国有背景、重资本模式,原本都做到寡头了,尼玛突然冒出来几个(相对)轻资本的新人来抢市场,换了谁第一个反应都是“抽他丫的”。
国有,大家都懂的,能量比较大。
类似的有监管部门。收不到钱,伐开心。
其次是出租车司机。原本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做生意,咬着牙交份子钱或者牌照费跪着赚点钱,突然冒出来个不交保护费的,站着就想把钱赚了……出租车司机大家都了解的吧,主流反应不会太文明,群骂+投诉走起,跳槽的都是叛徒。
放个报道:“滴滴专车”引发出租车行业的普遍不满,优惠后价格便宜,服务高级,使得“专车”业务量快速上升,出租车司机感受到威胁。“这不就是把黑车合法化了吗?那还要经营牌照干什么?我们就没必要给公司交份子钱了,我们都去开专车得了。”出租车司机于师傅表示,大量出租车司机对此不满,并向出租车公司反映了意见。
要知道有一个背景情况,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很受司机欢迎,我甚至见过挂着四台手机(滴滴抢单需要网速)随时抢单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告诉我,有了打车软件之后开车舒服多了。
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对滴滴、快的产生了不满,可见怒气值相当高。
(无责任揣测,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出租车司机去做专车司机的面试通过率可能很低,原因是话痨,所以会嫉妒?求专车司机源比例分布数据或者专车司机面试官发话……)
顺便讲讲黑车司机……这个一直被打压的群体。
大家应该经常见到各类官方媒体强调大家不要坐黑车,强调黑车危险。很明显里面也是有利益驱动的……看完上文大家都明白了,利益方是谁,为什么能够推动官媒发布信息,甚至为什么官媒不太热心……orz
为什么有人会去开黑车?
原因挺简单,钱不够。
很多黑车司机是当兵的出身(当然不是说退役士兵司机都是开黑车的,而是说他们比例比较高),以他们为例:老兵退伍费十万(e.g.,13年兵龄的三期士官退伍补助十万出头RMB,谢评论区补充),做点什么生意好?很多都去做小生意了,但在部队开车的汽车兵的第一选择总是开出车。
30w……买营运牌照不够,对吧。所以要么去给出租车公司开车(赚钱少+累,份子钱一交,赚的钱大半都不归自己),要么给企业开车(门槛高,名额少),要么借钱刷牌照自己开,要么开黑车。
开黑车门槛真心低……二手车市场淘一辆车,找车贩子的话3年车龄的私家乘用车半价走起,十万价位的车几万块盘下来。然后没别的费用了……二手车往往自带牌照过户,走部分车贩子还可以把身份隐藏起来。
相对的,黑车盈利高,压力小。别的不说,没有份子钱要交,赚的钱是一般出租车司机的两倍以上,车还是自己的。
以及,有司机告诉我黑车被抓的对策:被抓就弃车……考虑到折旧,买新车往往比罚款便宜……orz。首先我想到的是,逃离交警追捕的过程是不是全城飚车啊……多特么危险……一群马路杀手……
如果有人问我的建议,对于此类群体(退伍士兵开出租车)建议开一个贷款政策,在部队领导审批(风控是必要的……)后,允许他们贷款做营运照。剩下的严打。如果扛得住利益相关者的压力,降降某些地区的牌照费。————很少被邀请呢……* 利益相关:快的打车钻石用户* 保留一切版权,未授权的转载者法庭见
因从事行业与专车互补,也看的挺热闹,就尝试好好的回答一下。仅依靠现在从事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尝试解释一下专车被禁问题,内容较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关于专车的问题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因为加入的资本的力量,将原本在水面下的事情托出水面了,加了一个互联网的因素,使一个原本简单的事情,上升到了创新的层面,最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实际上滴滴专车做的事情没什么高深的,多少年前就有了,只是现在环境变化了,再加上大多数人不清楚现有法律的具体规定,才引起诸多讨论。最倒霉的可是易到用车了,如果没有滴滴、快的入局,其实可以闷声发大财的,现在被拖到了水面上,也没有机会潜回去了。就此方向分析一下专车被禁的原因,主要从现有规定、专车模式和打击原因上展开。 ——————————————————————一、现有规定 第一是基本的规定。汽车是公共交通中重要一环,有许多汽车客运运输分类,不展开详述了,只说涉及到专车方面的。在现有车辆执照及分型中8座以上和7座以下是不同的,目前专车涉及到的车型肯定是7座以下的车型,在这部分里按车辆属性可以分为营运车和非营运车辆,其中营运车辆分为出租营运,汽车租赁,旅游包车等,其中涉及到滴滴们的是出租营运和汽车租赁,另外就是最不愿意提及的非营运车辆。下面就以这几种情况分析滴滴专车为什么被禁,原因不只是动了出租车公司利益这么简单,其实滴滴们可以做的严谨一点,那样出租车公司也许没这么大反应,滴滴们也可以逐步渗透到垄断领域,最终获得默许资格,现在则有点困难了。—————————————————————— 第二介绍一下从事客运必须拥有的一个证件,至少是公司具备才可以,就是“道路运输许可证”,这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证件任何形式的客运服务都是非法,包括部分形式的代驾,没有回旋余地。这个证件是有范围和形式划分的,简单的说可以按范围分为省际,省内,市际,市内,县际,县内几种,按线路有非定线和定线,按形式是旅游和班线。例如出租车一般是“市内非定线道路运输”或“县内非定线道路运输”,即在市内或县内进行道路运输,也就是为什么某个市的出租车不能在另一个市拉客的原因,要是想在另一个市拉客,那么就必须是“市际非定线道路运输”或者是“市内非定线道路运输”和“市际定线道路运输”组合起来。出租车超过10公里一般会多付50% 的返程费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不允许到外地拉客。道路运输许可证是从事客运业务的核心,而且是每省一批,无全国性通用证件,因此封闭性极高,取得难度更高。例如某大巴取得“省际班线客运道路运输”资质,则其客运范围就会注明是A至B地,可以增加途径C,D等,载客范围也只能限于标注的地点。要想获得一个省的客运资质和部分跨省业务权就必须有“省际非定线道路运输”才可以,全国通用型的就必须每个省有一个,再合并至一个集团公司才能取得,难度可想而知。不管什么情况,车辆能利用这张证件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是营运性质,因此私家车在这个位置是铁定被卡死了,没有回旋余地。另外说明一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是前置审批,因此公司要想拥有客运资质和一般的公司申报不同,是必须先申报此项资质才能去工商局注册。 ———————————————————————第三简单的分析一下出租车这个特殊群体以及行业规定。出租车最重要的三个证件是出租营运证,驾驶服务资格证和道路运输许可证,前两个随车发放和携带,另外一个是行驶证的车辆类型必须是营运。只有在以上条件同时符合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客运服务。在公司和车辆的资质同步完善的情况下,出租车就可以执行“巡游揽客”的客运业务了。今年新实行的约租车模式,其实只是出租车的一个特殊存在形式,因为是在出租车规定里增加的一项业务,这意味着先决条件是这个车是出租车,然后才能考虑是否从事约租车的事情。这对滴滴们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不是汽车租赁公司能够涉及的事情。——————————————————————— 第四说明一下汽车租赁。首先说明“汽车租赁营运证”,这是现在完全明确的证件,因此汽车租赁也是需要资质的。但是现在汽车租赁公司新审批的话,不需要“汽车租赁营运证”的前置许可,所以不办这个证行驶证上也可以直接办成营运,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证件而已。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租赁公司为省钱,根本就是直接办成非营运,反正自驾租赁的情况,一般运管和客运办不会查的。而在汽车租赁的形式上,为防止汽车租赁公司从事客运业务,在租赁公司的营业执照上,在经营范围中的汽车租赁后括号内一般会加“除营运外”几个字。因此,汽车租赁是一种只允许自驾租赁的形式,配司机是严格禁止的,否则神州租车不会从2011年开始就放弃了代驾。汽车租赁要想向客运方向迈进,就是差个“道路运输许可证”,当然执照上也不能有除营运外字样,只不过办这种证件和出租车执照难度相当。 ———————————————————————第五是代驾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法无禁止即可行,现在的代驾是有个组织就是公司,一个人单干也行,没有明确的规法,只要有驾照就行。——————————————————————— 二、专车模式 ——————————————————————— 专车所谓的“四合一”模式,即司机,车辆,平台,用户四位一体组织方式,并不是多新鲜的事,其实漏洞很大,只是强调自己的组织方式罢了,根本无法保证其能正常持续营运下去,而想着用资本倒逼政策,也是异想天开了,根本没注意到自己所处行业的要害在什么位置。本身其可以好好的发展下去,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渗透到出租行业,再倒逼政策。不过易道用车的模式让资本看到了欲望,却忽略了这种模式最要命的东西,就是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命脉型的行业,随着科技进步肯定可以改革,也必须改革,由互联网挑头改也行,但不是这么个改法。下面就说明一下专车模式为什么是这种四合一组合,而且以滴滴专车等目前干活的方法,也只能是这个模式。 ——————————————————————— 第一是经营专车所需要的车辆。前面已经说过,车辆要想完全合法,要么是出租营运,要么就是租赁车辆,谁也不会直接用非营运车直接做这事,哪怕事实上是也不会承认。这时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现有出租是不可能干的,滴滴无法控制出租车本身,既不可能提价格,也没法让其换成高档车,因为这都是政府的事情。那出路就只剩下租赁车辆,所以就找租赁车营运专车。这就是车为什么是从租赁公司出了。 ———————————————————————第二是代驾司机。无论有什么理由,只要司机通过车为社会不确定的群体进行服务,并收取费用就肯定是营运了。但是代驾本身不违法,顾客不想驾驶找代驾,有合同式的约定,责任也明确,并且只是一般性驾驶服务的情况下绝不会涉及任何非法性业务。在司机主动营运和客户主动寻找一般性代驾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第三方平台介绍代驾的情景。专车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个情景,玩起了短时代驾业务,以避开司机主动营运这种状态。当然这一点绝对符合法无禁止即可行,不过也是存在问题的,只不过专车平台都避开了。但是这个问题却很关键,因为涉及到出事后的问题追诉,在打击原因部分会详细阐述。 ———————————————————————第三是平台。通过平台将车辆和司机进行结合,就可以得到一辆有司机的专车了,也就能开展业务了。——————————————————————— 第四是客户。这个最简单,也最麻烦。简单在他不关心专车怎么营运,只在意方便与否,麻烦是仅看重价格和服务比值,贵了没业务。 要是到此为止,专车营运没什么问题,这么简单的组合很方便的,可是神州租车为什么之前放弃代驾业务,除了代驾的法律风险,营运本身也是有难度的,要不然早做专车了。这里就分析一下这种“四合一”模式的问题所在,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私家车加入,导致被打击的问题所在。 ———————————————————————三、打击原因 ———————————————————————首先从证件完善性开始。租赁公司没有道路运输许可证,这导致上路营运是没办法的,所以只能改变模式,只能从司机的角度入手了,因此才出现了司机和车辆分别隶属于不同公司的情况。单从车的角度,滴滴们首先联系租赁公司使用租赁公司的车辆,这时问题出现了,就是租车价格的问题。车都是有成本的,如果从租赁公司里租车跑,租赁公司会先赚一笔,那和出租车交份子钱没什么区别,这个可以通过租赁车辆的固定成本算出来的,价格相当高的。如果用这种车跑,那就会面临到底谁会当司机的问题,是雇佣还是外包呢?无论哪种方式,都显得得不偿失,毕竟专车价格是放在那里的,想像一下,从神州租车租来一辆车跑专车,将来没有红包的情况下是什么价格,绝不是只把价格定在出租车两三倍那么简单的问题。其实看一下专车的收入分配中归属租赁公司的比例就知道这车是不是租赁公司的了,一台奥迪A6的日租金可是不会低于800的。加上司机雇佣数量或外包价格及收入水平等许多复杂的问题,将使专车变得不可行。所以专车基本上不会从租赁公司租,除非是自己的车,比如神州租车做起来就好一点,但是也会面临司机雇佣数量,与租车业务如何匹配等问题,解决起来也是相当的麻烦。从这一角度分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私家车那么多了,那可是人家的车,自己不用担心成本问题,收提成就可以了。但是这面临的问题就是私家车如何合法化,这几乎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直接上营运牌照不可能,那就只有转户上了,但是谁愿意私家车转户呢,这种情况下好车又成为了阻碍。至于说挂靠,就别提了,除了部分最早的出租车有预先取得个人证照再挂靠公司这样的方式,现在绝不会有。即使要挂靠也只能是户在公司名下,然后写合同约定,直接私人户名挂靠,这是法律严令禁止的,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就算是司机同意改户,那也要根据营运车辆标准执行的,这一点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不是说改就改。由此看到,专车也只能是私家车了,不然怎么跑?可是私家车又不合法,那就只能是寄希望于资本倒逼政策了,不过这也是奢望,毕竟专车这个事情是在出租车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的。今年新执行的约租车是在出租车法规里的一项,说明约租车肯定是出租车行业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至于最近国家同意租赁车辆跑专车,恐怕只是要改革出租车行业的一个撬杠而已,没有实际帮助,包括神州租车的专车。———————————————————————其次说司机和利益的问题。因为司机代驾本身没有问题,要是再考虑一下驾驶资格及审核,也许会是问题。但是最核心的还是利益问题,私家车赚的钱除了省下的份子钱还包括利税,保险等诸多费用。要是再细算,提成和份子钱没什么区别,还可能更高,毕竟那是营业额的20%。所以司机肯定能省则省了,至于什么严格审核等等,执法部门是不会相信的。所以当司机开着自己的车运营,这一点足够执法部门遐想联翩了,打击是当然的。 ———————————————————————第三是法律责任。这是被打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出事了不是保险解决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也是滴滴专车们避开的一个问题,即使增加所谓安全保险基金也没用。主要原因是专车避开了这个合作模式的发起点这个核心问题。详细的问题是这样的,可以由发起方的不同来分析。一是平台作为发起方,那么平台就是找车,找司机,找人,这时出事了平台要负责的,道理就和旅行社找了旅客用大巴拉上去旅游,出了事难道不用负责?二是租赁公司是发起方,那么租赁公司就要负责,因为是他要拉人,但是不能巡游揽客,找不到人所以才到平台找了客人,然后自己又雇了司机,出了事他不负责谁负责?三是司机是发起点,这就是彻底的非法营运了,自己找了不能营运的车,又去拉客赚钱,出了事黑车司机不赔谁赔。四是客人是发起点,这就麻烦了,自己想出门,没车所以雇了车,不能开车所以雇了司机,没地方找在平台上找了,所以客人当了老板,那出了事当然老板买单。所以这是一个责任根本无法理清的问题,目前貌似除了客人不把这个问题当回事,其他三方都挺当回事,毕竟客运这么大的问题,出事概率相当大,对客人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于营运方是必然事件,肯定得避免。不要说城市内出事概率小,自己的司机安全,因为没人保证别人不找你。因此,国家不会为这种根本闹不清问题在哪的事件当冤大头,本身又不合法,打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垄断无关。——————————————————————— 第四是一个秘密的长期隐患了,随时间积累,车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会显现影响。这一个事情不在黑车圈里恐怕根本不会知道的事情,这在现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大规模实现,但是要是专车盛行,尤其是私家车专车盛行,那就是一个大业务了。租赁公司的盈利模式是租车加二手车业务,二者缺一必赔无疑,要是有代驾也行,能支持一下。对于私家车黑车也是一样的,营运跑车加二手车。具体模式是买一辆新的帕萨特,跑一年多营运,赚回一辆帕萨特,然后再卖了,就能赚一个一年二手帕萨特的钱。道理是因为营运及非营运的二手车价评估模式不同,营运车为什么只有8年和10年两种,因为对于营运车,不值钱的是车的年限,值钱的是车辆行驶里程,每跑1公里都意味着利润;而私家车里程是最不值钱的,年限才是关键,毕竟跑的少,多一年就是折一年的价钱。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能用私家车当营运车跑上一两年,一般情况是二三十万公里就没了,要是当营运车卖了有多少人买呢?可要是能改一下里程,按私家车卖那就不同了吧。所以正确的私家车跑营运车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买一台2年5个月车龄的帕萨特,跑营运到3年零11个月时,赚回一台新帕萨特的钱,然后再修改一下里程数据卖掉,只会损失一年的折旧车钱,但赚回一台新车。在此模式下,可以将年限延长,并不影响利润率,但车况会急剧下降,如果这种车按私家车流入到市场数量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想象一下风险有多大。所以按此思路,专车只要还在用私家车跑,被打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综合以上原因,专车被打击也是正常的,同样也不要哪淘宝等事情来比较,有很多条件是不同的,不单单是垄断这么简单。还有一些原因涉及到的内容以后有空在说吧,和这些内容组合起来也许就能说明汽车O2O面临的问题了。 ———————————————————————我认为专车现在这种局面实际上是自己发展策略的冒进造成的,其实不应该这么着急的去插到出租车的核心领域里,但现在也这个样子了,希望他们能走好吧。不过即使面对神州租车入局,以后甚至是出租车公司的约租车进入,专车还是有回旋余地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明白路该怎么走,希望他们能走好吧。最关键的是毕竟人家家大业大,能人那么多,随便出来个人也就解决了,不劳我操心了。 ———————————————————————如果您看到这里了,也就受累了,非常感谢浏览。 欢迎交流讨论。
上海工人有力量,堵路闹事不是闹着玩的。打着科技先进的旗号也不能治人与死地,否则这与丛林法则何异?说到底还是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今天上海地铁上的宣传片说的很清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平衡好各方利益,不要让过快的变革打破社会的稳定,把国家简单的分成保守和激进派最后弄成社会大撕裂就好玩了?
上周打车到时候问了一下的士司机,那辆的士也是用滴滴叫到的。我问滴滴新推出的专车服务有什么影响,听说有些城市有的士司机抗议。师傅的回答是,影响的是出租车公司,对个人没影响的,我给谁开车不是开啊,以后大家都看到专车赚钱多就会放弃的士改去开专车的。所以对的士司机是利好来的,等于多了个选择多了份竞争。所以,唯一利益受损的是的士公司罢了。背后是谁就不好说了,反着我们也都知道份子钱最后都到哪里了是吧。发自 iPhone 5c。
一个城市的出租车保有量,是以白天平峰时期的需求量来确定的一个数值,像武汉因为出租车起步价低人们习惯打出租车,这个数值会比较高,目前保有量是1.5万辆;而像蚌埠一样的小城市,这个数值会相对较低,目前保有量是2600辆。如果一个城市的出租车保有量达不到需求数值,就满足不了人们的打车需求,需要增加出租车数量;如果保有量超过需求数值,出租车就会大量闲置导致浪费,需要相应减少保有量。但对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出租车保有量是按照平峰时候的需求量确定的,那到了上下班和节假日用车高峰时段,出租车必然是不够用的。但如果你为了满足高峰时期的打车需求增加出租车保有量,又会造成资源浪费。这是每个城市交通部门都很苦恼的问题。而滴滴专车,就是把私家车整合起来,组成一个队伍庞大的兼职出租车队,把使用滴滴专车的客人的打车出发时间、起点地和目的地告诉私家车主,顺路的车主就可以把客人捎到目的地。整合闲置资源,让他们服务于社会需求,这就是滴滴专车的思路,欧洲的uber也是一样。如果不考虑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政府部门、汽车公司等既得利益群体,你会发现这样的模式对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比如早上大量的人要从郊区赶去市区上班,如果每个人都开一辆车,不仅浪费了油料,还会造成堵车,但如果通过滴滴专车,四个顺路的车主拼了一辆车,整体油耗减少了,而且路上少了三辆车,试想一想路上少了四分之三的车,是不是交通畅通了许多?再比如滴滴打车不仅平时分担出租车的一些业务,可以降低整个城市的出租车持有量,减少成本;而且解决了上下班高峰时期打车难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许多城市对滴滴专车的态度还比较暧昧,没有明令禁止,因为政府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解决交通拥堵和上下班高峰打车难的问题(有的城市通过推行电召车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是局部缓解)。至于很多人说的滴滴专车没有资质和黑车无异,也有人质疑其安全性,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来解决,并不足以成为反对滴滴专车的原因,uber在欧洲之所以遭到抵制,在上海之所以被禁止,只是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这种禁止,维护的是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乘客和想要用车但买不起的那部分百姓的利益。互联网把人们掌握的信息连接了起来,于是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物联网则是把静止的物体连接起来,发挥物体联合之后的巨大效应,滴滴专车就是物联网思维在私家车领域的创新应用,这就是时代的变革。比如我们把思路延伸下,弄个滴滴租车,把愿意出租车辆的私家车主联合起来,假设一个城市拥有100万辆车,仅有十分之一的车主愿意租车,那也有10万辆车可以出租了,这样一来,号称全国最大的租车公司——神州租车通过自己买车来出租的模式瞬间就成为笑话了,他们一个城市一般几千辆车、最多也就上万辆,与10万辆比起来,小得可怜。
08年的时候,俞正声在开会的时候拍桌子砸板凳问,上海为什么不出马云?!其实马云并不是没去过上海,只是上海不是一个创业友好城市,才回到了杭州。我已经可以脑补若干时间后韩正拍桌子砸板凳问为什么上海不出XXXX了。但是话说回来,上海市政府还是全中国管理能力最高没有之一的地方政府,而且代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最高水平。不信你看看,放眼全国,敢说出来5年内建设成法治政府的只有上海一家,全国没有第二个。所以我认为,从法律上挑上海过失的很难(就是懒癌犯了不去查资料)。在打车软件这个问题上,Uber才是最大的关键。而且Uber到哪儿都这样。什么什么专车,都是跟这个来的。在这个层面上,互联网行业的利益是利益,出租车司机们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在认识这个问题之前先叫停这些软件,明明就不失为一个选择啊。上海政府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其中的难度来自方方面面。说不定专车打车软件从此退出中国市场了,说不定剥削出租车司机的各种公司从此消亡了,什么结果都不好说。我估计的结果是,互联网产品会撬动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利益格局,撬多少我不知道,外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上来就喷依法治国没用的、一味为打车软件鸣不平的,实在是有点太不冷静了。顺便多写一点儿吧,这其实是个历史性的问题。说实话本来应该在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上多作文章,当时爪机写的并不全面。“假如你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花了X万买了一个牌照,结果发现谁没怎么费工夫就可以来干这行了,这在行业内是一种显著的不公平。”我们都可以说出租车行业管理本来就不公平不合理,讲真分析说到这儿真不值钱。只要谁能让出租车公司把钱都吐出来大家以后都行业协会监管着来,那我是真佩服他。如果做不到,我们总要考虑这些花了大价钱买了牌照的司机师傅怎么办,这不是我们在知乎上敲键盘这么轻松的事儿,是真真切切的养家糊口的大事。说了这些,还有人说我是屁股决定脑袋吗?如果还这样,那无话可说了。++++++++++++++++++++++++++++++++++++++++++++++++++++++++++++楼下反对我的那位匿名的,在这儿回复你了。不要选择性失明。1.我说了Uber之流一定会撬动利益格局。2.所谓消费者的利益,是上海政府需要考量之一,我说了这是方方面面的“挑战”,不赘述了。3.Uber的车主现在的规模不能和数量巨大的行业出租车相比,我非常怀疑Uber是否能在保持车主增加之后仍然保持现在的管理水平,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期待着以后Uber可以保持着这种服务水平的不免有些太乐观了。4.想让出租车司机罢工抵制之类的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关注的街头政治模式在中国不可能实现,对比这一点和痴人说梦无异。我还是希望能多从实然的角度谈论问题。5.我从未歌功颂德,而且我重复了上海要在X年内建成法治政府,这等价于上海现在不是法治政府。何来歌功颂德一说?话都不看完就来写一整篇来给我扣个屁股决定脑袋帽子真是太不冷静了。
不匿名反对
中的公共事业论仅一条理由就足够了:出租车司机自负盈亏!(没错,这也是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会选择逃离)如果按照 的理论,出租车司机可能是唯一一个为公共事业承担风险的职业了(注:个人才有职业,许多公共事业的国有公司都是亏损的,但个人会亏损而且起步点就是亏损的行业,仅出租车一家,如有其他职业,愿闻其详。愿意开开眼界)所以对出租车司机而言,生意仅仅是生意而已。 的答案摘取第一,出租车出事故,出租车公司是要付连带责任的。当然实际操作中,事故双方能达成和议的话,是可以不需要拉出租公司下水的。但是如果你想拉,也有法律手段。对于乘客而言,好处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因司机逃逸等情况无法向司机追责的时候,还有出租公司兜底。而专车则完全不同。uber也好,滴滴专车也好,“免费”同时也意味着“免责”。如果你真要因专车司机的行为状告专车公司,公司的一大摊话都在等着你呢:“本公司仅为平台提供商,与司机及乘客均无经济关系……本公司将尽力协助向司机追责,并承诺将加强监督力度,但本公司并无义务为用户个人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基本的法律关系:坐出租车:你和出租车公司是服务合同的甲方乙方的关系,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是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关系。你和出租车司机是甲方主体和乙方代表。如果出现事故或纠纷那是服务合同类问题。狭义专车(即正规租车公司+司机劳务派遣+专车公司):你和司机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派遣关系(即劳务关系),和车辆公司是租赁关系,和专车公司是服务关系。我利用专车公司(比如滴滴)提供的服务整合了数种资源,为我提供了一段用车服务。请注意:这一段车并不是我购买的出租车服务,而是我在专车公司的帮助下自行整合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合理合法获取的!举个社会中类似的民事关系例子:我的公司请劳务派遣公司派遣一名员工为我的公司某一职能服务。出了问题该负责就负责。你说保障?我买保险可以吗?(狭义的正规专车都有保险)员工过错我向员工追责可以吗?车辆性能问题我向车辆租赁公司追责可以吗?广义的专车(包括快车,Uber人民优步)在不考虑各城市交通运输条例只考虑民法民事关系的关系上:我认为是1-1的劳务关系。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类似于我请一个装修队为我装修。工人完成装修,我给公司结钱。诚然这样风险会比狭义上的专车大许多(一般也不提供额外保险),这一种在目前属于可能违法的擦边球行为。(一般是打着拼车的旗号,但据我所知的确很多兼职司机是上下班途中开一开,确实起到拼车效果) 的原文中还提到:所以它只能采用用户反馈的方式,所谓“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差评,良币驱逐劣币。看起来很美,不是么。你以为市场机制作用出现第一次出现是专车吗?不,它早就在你身边了:1)出租车拒载,趴活,载客,绕路,加价
我知道给出租车辩解,洗地的言论都会说: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但是不仅屡禁不止,而且令行废驰。因为出租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司机都知道这就是市场嘛!2)机动车的暴增
在还没有专车的几年前,公交车几十分钟个把小时一班车,达到目的地要绕一个大圈。地铁上不去的时候。我还雇不到可信任的人为我提供运输需要------当这成为常态化,对不起,唯一解决你需求的方法是请为车牌,驾照和车辆买单。(而且我还特别想说的是:自己开车就安全了吗?)那么公共职业(政府行责)在出租车行业这事儿上体现在哪儿:1)收旱涝保收的份子钱2)为一些司机个人无法处理的事故擦屁股(注意什么是无法处理的:车毁人亡,司机逃逸。不然还是司机本人承担)3).....(你还能想到其他的?)也许做了一些行政上的管理,以及和政府打交道的事儿吧:比如推动政府继续垄断这一市场但是出租车行业并不是淘宝。淘宝一条差评后面可能是一双破鞋、一件烂衣服,但是交通事业可是人命关天。我反复思考,作为一个乘客,我需要的是安全,有保障的车辆,驾驶技能合格的司机和一段价廉物美的旅途。如果说总体专车没保障,我觉得我需要的只是一家保险公司,如果说司机驾驶技能没保障。那我需要的是司机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和考核(政府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监管)还需要我说技能车性能和车辆租赁公司的保养吗?说到人命关天,我还想说两句:就我观察到的深圳出租车公司已经是挺不错的了。拒载加价在此就不表了。但是出租车超速,闯红灯成为常态化!甚至我遇到过试图在开车门时遭遇为了拒载我的司机强行开车,差点造成我被拖行。我打了深圳市交委的投诉电话,反馈是扣积分,罚款,教育学习。这就是你说的安全?
一个政府,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说不重要的话)。重要是需要向谁解释,解释不解释,是不是以侮辱智商的方式解释,或者是挑衅地说「我不解释你又怎么样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绍兴滴滴专车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