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到现在中国的货币资金增加一共增加了多少

> 【答案带解析】下表所示为2005年和2015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
下表所示为2005年和2015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2005年相比,2015年单位:1美元合本币数A.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B.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C.英镑相对于美元升值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由本题表中内容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5年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AD说法错误;与2005年相比,2015年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英镑相对于美元贬值,C说法错误;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不利于英国进口美国商品。B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名师点睛】汇率升降的利与...
考点分析:
考点1: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相关试题推荐
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站、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得益于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
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A.①③
D.②④ 
2014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0元,2015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00元。若其他条件不变,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提高了20%
B.降低了2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50% 
因受棉花种植面积缩减的影响,2014年8月份以来棉花价格上涨。以储备棉为例,平均成交价由8月中旬最低每吨不足1.7万元涨至目前每吨超过2.2万元。这反映了A.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B.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价格对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D.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海尔停产非节水型洗衣机,只生产达到国家A级标准的洗衣机,这将推动中国的洗衣机产品向着节水环保方向发展。据此回答题。1.过去由于工业落后,家庭洗衣只能用搓板。今天洗衣机已普及到寻常百姓家,洗衣不再是一件繁重的家务劳动。这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
D.①③④2.由于我国众多城市缺水严重,水价节节攀升,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海尔停产非节水型洗衣机而代之以国家A级标准洗衣机。这说明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在买方市场上,消费决定生产
④生产决定消费A.①②③
D.①③④ 
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④汽车产业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相关文章: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
17:46:06| &分类: 百家争鸣! |举报|字号
rmb外汇占款问题。
1、外汇占款是可以调控进出口政策控制的。
2、近几年每年新增外汇占款不过2万亿,相对10万亿左右的新增M2,影响有限。如果政府想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平减指数,应该是能做到的。
我想是货币供应量只是盯住CPI,只要CPI不涨,货币量就无所谓,政府愿意发的越多越好。CPI结构只反映人最基本需求,其价格又被行政手段控制,不能
正确反应市场供求情况。所以货币大发,不属CPI的资产价格疯长,中国经济体量够大,引发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国际资源价格上涨,过很久再传递到CPI,才
引发货币调控。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
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
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
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
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
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
来。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欧盟以共同条约的形式规定了货币投放的
方法和标准,比较著名的就是“三驾马车”理论。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
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倒是认为美联储其实并不是货币发行机构,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在资本市场。如果有公司股价大幅上升,美国就相应地投放了虚拟的美元以表
现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因此,美国资本市场越发达,其货币发行规模也越大。他们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发现了个油田,储量惊人地达
到了1000亿桶,公司股价立马上升,市值相应增加了500亿美元,相当于投资人的财富增加了500亿美元,如果有人要兑现利润,只要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
认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会有人愿意向该投资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使其兑现。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并没有投放货币,美国财政部也没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
果美国资本市场对某项资产的定价出了错,那么,经济就会遭重挫。2001年,纳斯达克对科技股定价错误就导致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如今的次级债也是相同
的问题,市场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房地产价值的错误估值,导致市场原先发行的货币都错误地表现了不存在的价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用汇率来发行货币的机制。日本基本上实施的是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每收到一个美元,就发行一百日元。这个政策
的效果短期很稳定,而长期则导致国内积累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发行机制有些类似。我国曾经实施了将近10年的汇率稳定政策,无论美元如何涨
跌,中国人民银行每买入一美元,就发行8.2765元人民币。&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符合自身历史情况、现实需要的货币政策,其实都是正确的。我的观点是:先要有个货币发行机制,然后才有货币政策,这才有机会谈汇率水平。当然,对于日本和中国香港这样的货币机制,其货币发行机制就是汇率机制,两者是统一的。&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们最擅长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认为汇率问题并不是关键,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次要
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到底是什么?逐渐和美元脱钩,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变化。拿到
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其实就是中国的央行法,
从法律来讲,人民银行的一条重要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只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而没
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甚至俄罗斯卢布、巴西货币都在贬值。但是央行在汇改之前的季度货币报告里面总有那么一句话,人民
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人民银行法》提出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实际执行的是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这两者有
显著的差别。如果美元本身币值稳定,这两者是一致的,但这两年多来美元币值一路在缩水。笔者希望,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所规
定的条款上面来。&
回过头来还讲这部法律,人民银行的职责是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人民币的发行。在日即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实际上是很
明确的,是市场很了解很透明的机制。这个发行机制市场是知道的,投资人对未来都是可预见的。汇改后,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央行有一本关于中国货币发行的白
皮书,就像任何国家有外交白皮书、国防白皮书,货币发行应该也有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应该详细讲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数量是怎么
确定的等等。也许我孤陋寡闻,身在市场却不知道。我们要么效仿欧洲央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学美国用资本市场来发行货币。总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
国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难题。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币发行的货币投放机制,这本白皮书也一定要有。&
《人民银行法》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按什么原则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似乎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而如果一切
成为黑匣子,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并且市场也都认同了,大家都按这套新的装置运行,那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了,无论贬到什么程度或者升到什么程度都是稳定的,市场两套机器在切换之间可能有一些切换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规则对我们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
现在回想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和美国现在采纳的货币发行机制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过去,这些国家普遍实施金本位制度,作为货币发行机制,这个制度
在没有技术进步,只有靠掠夺发展海外贸易的年代里,或许是正确的。而工业化之后,财富大量创造,黄金储量却不能相应增加,最终货币发行制度和实体经济脱
节,各项产品的价格都要暴跌,来重新使得货币发行符合黄金储备的要求。因此,废黜金本位也是正确的选择。现在,欧盟按照经济发展的增量来直接投放货币,美
国依靠资本市场对企业新增价值的认同来间接投放货币,其实都是以实际生产部门的价值创造来确定自身的货币发行量,因此,这些制度从客观价值变动出发,或多
或少地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国香港实施的货币政策,则或多或少地抛开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更多地体现了唯美元主义
的思想。我国在建立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时,尤其应该考虑货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制时,尤其应该考虑货币唯物主义的观点。&
货币发行机制不解决,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当时就提出加息将推高房价。我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人民币对一篮子
货币升值超过2005年7月汇改前水平的话,我准备再写一篇《减息压低房价》的文章交给《上海证券报》发表。我得出这个结论时,和当年预言加息推高房价时
拥有同样的自信。&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金本位忽略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用抽象的教条的黄金
作为货币,因此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欧盟的货币发行机制虽然使“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那套机制仍然依赖于欧洲央行对经济
运行的主观判断,只不过这种判断以三个客观指标为依据。美国依靠资本市场发行货币,看似完全符合实际,其实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仅有客观价值基础,还有赖于投
资人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美国货币发行机制也有主观主义成分。这两种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还需要改进和发展。&
探讨各国货币政策的优劣,其实就是看哪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更符合该国经济运行的客观现状,更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抛开唯物主义基础去讨论什么利率和汇率政策,都是舍本逐末。
货币是怎样发行和流通的?
每个人都知道,货币的发行是为了使商品流通起来的一个基本手段。如果没有作为剩余产品进行买卖流通的商品,人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生产者自己消费,那就无所谓货币了。因此货币的发行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上都需要一定的生产率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与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忽略货币周转的速度),生产率越高,商品量越大,货币能够发行的量也就可以越大。&
  在历史上,每一个当政者在建国时都会发行自己的货币,这是一个当政者主权存在的关键体现。那么他们是如何(第一次)发行自己的货币呢?是不是一开始时便无偿地分发给他的全部民众,让民众自由(或者限定)购买社会上所具有的商品呢?决不是这样,因为如果如此,那民众所得到的这些商品岂不是白得了?白得到一笔货币就等于白得到一笔商品。最终人们肯定会全部抛出手中的所有货币以购买商品,将这些货币全部兑现为商品,如此的话,最后又有多少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呢?就象人们在银行那里挤兑,如果储户们要将他们的钱全部提取出来,银行没有黄金或贵重物资做后盾,又如何能够应付这种挤兑呢?所以货币开始发行时并不是将货币白白分送给社会民众的,而是以新货币购买民众手中的物质产品,作为新货币发行的开端的。以新货币来购买社会民众手中的商品,开始时民众还不一定领受,因为他们还不相信这种货币能够在他自己的手中购买得其它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果所有的民众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如何办呢?那么这个新兴政权的金库中就一定要储备有相应量的黄金或其它贵重物资,以做为自己发行的货币系统的后盾,使这个新兴的货币体系得到抵押。这种情况对于明白一定经济道理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种常识,因此不必多说。&
  但我们不也经常听说国家要提工资给那些国家公务员和其它体制内的人员吗?他们的这些货币工资不也是白得的吗?并没有让他们拿什么东西来换取这工资提高的部分呀。实际上,无论他们是白得也好,不白得也好,这部分钱并不是通过政府增发货币额而得到的,它仍然是现在运行的社会货币总量的一部分。因此政府会说:我们通过增加税收,打击走私,没收非法所得等等,用所有这些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来增发公务员工资,来补贴农业生产等等。可见它并非来自新增货币发行量,通过新增货币的免费派送来实现的。&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要想多发行一些货币量,它自己必须要拥有相应的黄金或贵重物资来做为抵押。如果国家没有掌握一定的财力,而乱增发货币,那如果货币持有者最终要向这个国家的政府寻求完全的兑现怎么办?如果不能完全兑现,那这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就完蛋了。这是一个国家的“货币硬抵押”,就象国际上的所谓“硬通货”一样。然而在现实中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与其所拥有的“货币硬抵押”之间往往并不相等,货币量往往多于“货币硬抵押”的量,即货币量多于它的国库中所储存的黄金量和它所掌握的各种物资的价值量。那么这些货币又依靠什么来抵押呢?只能依靠一种“货币软抵押”来补充抵押这些货币,使每个民众都感到自己手中的货币是有保障有信誉的。这个“货币软抵押”就是一种货币的信誉度,它可以是实的硬的,也可以是虚的软的,它单纯依靠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和货币信心而持有这种货币,而用自己手中的货物来与这种货币相交换。因此一个国家必须要极力维护自己的货币体系的信誉度,要保持货币值的稳定,不要忽高忽低。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又称为“信用体系”。如果你十分随便地增发货币,使人们感到自己手中的货币在不断贬值,那人们对这种货币的信心就会下降,最终使银行体系发生危机,严重时使整个经济和社会垮台。因为国家此时并没有足够的“货币硬抵押”来应付这种局面。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最后几年,曾通过大量增发货币和各种证券来搜刮民间财富,用于战争和他自己将来的出路,结果怎样?蒋介石的整个银行信用体系被他自己完全摧毁,自己也没有再在中国大陆存在下去的前途了。&
因此发行或增发货币是通过投资或购买社会民众手中的商品来进行的,并不是通过免费派送给社会民众的方式而进行。现在某些人却大胆主张要免费派送增发货币给社会民众,以促进社会商品的流通与销售,这不过是拿作为经济命脉的金融体系开危险的玩笑。如果现在的货币规模与社会商品量规模这两者之间已经相当,但因为商品滞销而要增发货币,那势必引起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存在量。由于社会民众对商品价格上涨具有一种恐惧心理(‘买涨不买跌’就是这种恐惧心理的最好体现),因此会引起原先在银行中储存着的货币的大量出笼,而导致对商品的抢购风潮并引起物价的不断上涨,同时也导致银行体系的危机。所以,如此增发货币的结果必定引起商品价格的轮番上涨。什么是“商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呢?比如商品A的价格上涨一个回合后,引起另一种商品B价格的上涨,这又反过来再引起原先商品A价格的再一次上涨。如此,社会所有商品的价格在相互作用下轮番循环上涨,对经济、对金融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中国近10多年来几次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和抢购风潮,使中国政府不得不以压缩货币供应量,生硬地截断这种价格轮番上涨的恶性循环,最终获得一个“经济软着陆”的好结果。但是压缩过后,经济从泡沫的高空跌落地下,使原先的许多经济活动不能再继续进行下去了,于是各种无法完成的工程散落全国各地,而银行系统呢?大量的贷款无法收回,使银行陷入难以复原的严重危机。也许有人会说,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压缩银根呢?由物价“轮番上涨”好了。但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境况的爆炸局面,国家会在这种爆炸中陷于毁灭,民众也会在这种爆炸中陷入极端的恐惧。在物价飞涨的时代,民众如何存活?如果要存活,那就只有完全抛弃这个银行体系,那时人们就不再通过货币来交换,而是以物换物了。经济进入了原始时代。&
  所以世界各国,都首先把通货膨胀看成经济的最大敌人,美国的“美联储”,小心翼翼地监视着美国的经济,看是否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预兆。当然,单纯一种商品(如石油)价格上涨问题还不大,最怕的是它引起众多商品价格的连锁上涨,并最终导致社会商品价格的轮番上涨。而现在中国的决策者们,在小心翼翼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之时,时刻不忘记不久前的教训,时刻提醒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因此,全部的货币政策都要以社会的生产效率为根本依据,并且只有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了,才有可能相应增发货币量。如果我们想要以增发货币来获得生产率,即增发货币在先,获得生产率在后,那也是不可靠的,谁知道这后来的投资与生产是否能够为市场提供“有效的供给”呢?如果不能,那银行体系与整个社会经济也将要承担这笔新增货币的无效结果所导致的如上所述的危机风险。
中美货币发行制度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和地方
12家联邦储备银行(FRB)。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各类利率工具调控流通中的广义货币数量。&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
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 7184亿美元,占88.2%。
&以政府债券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可使我们联系到三个问题:
一是美国财政部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在这种结构下,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二是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至 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
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 65.5%。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
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
14%。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三是美国货币发行与财政赤字的关系。从1940年至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结余与赤字之和为-4.8万亿美元,据预测年,每年度仍将继续存在4000亿美元的赤字。
由此可见,能依靠美联储货币发行解决财政赤字仅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而且美联储从设立之时起就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虽然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以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为主,但美国的货币发行无论从程序和规模而言,都难以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渠道。&
&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邦基金利率是最常用的利率调控工具,其主要指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也是我们通常讲的美国基准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
间资金的余缺,一般美联储先设定目标基准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行市场调控,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与货币持有量。&
&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以持有的合格有价证券到美联储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融资时所适用的贴现比率,该比例越低则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向美联储缴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提高该比例可以减少在市场中流通的基础货币。
三,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合作机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由各商业会员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作为收益来源。因此,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能保持完全独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银行”。&
&但事实上,美联储从成立之时起就代理着政府国库财务收支的功能,同时还履行着代理政府证券发行管理、政府贷款人等职能。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间存在着的天然联系实现了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整合。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七名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eral
Board)委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并经国会通过。委员会主席与财政部、预算局以及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组成所谓“四人委员会”,是总统决定经济政策的“四巨头”,也会就重大决策问题达成一致。因此,发展至今天的美联储,其公共性与行政化的色彩越来越浓。
四,欧洲美元的创造机制。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即便在美国境外,也成为了国际信用货币的创造手段。欧洲美元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
是同一货币,具有同等价值,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账务上的处理不同,即一家公司将存在美国银行里美元存款转存至欧洲银行(或其它具有欧洲货币创造能力的境外
银行),该公司便可获得一张欧洲美元存款证明。这些银行取得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形成了美元信用货币的境外创造过程。&
&对于欧洲美元的存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统计,如果仅以欧盟和英国货币存款银行的美元外币存款统计,截至
2007年底,该地区至少存在 4
万亿美元以上的欧洲美元,欧洲美元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性。&
&目前美元的货币发行流通机制,对于完善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以外汇储备为主要渠道,货币发行的铸币税收入并没有转化为可提高全民福利的财政支出,同时外汇储备的单向巨额增长,造成了我国基础货币
的被动投放。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和国内利率水平的不断调高,不仅增加了央行的货币调控成本,也容易扭曲经济运行结构。因此,改革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是未
来的必然选择。
&二是利率调控的市场化。美联储通过设定目标联邦基金利率,再辅之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市场利率的调控机制,是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借鉴的地方。&
&三是以独立著称的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间的紧密合作也是实现有效宏观调控的保障,我国可以设立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增强政策调控效果。
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
美国的中央银行叫做美联储,相当于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但前者的职责要多于后者。另外,它们的机构性质迥异,决策的独立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主要由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及地方12家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美邦储的12家地方联邦储备银行均是联邦特许股份公司,其注册资本由各会员商业银行认缴,并以利差收入、政府债券承销收入等作为收益来源,因此美联储具有私人机构的特点。
美联储也兼具代理国库收支,代理政府证券发行以及作为政府贷款人等职能。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七名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并经国会(参
议院)通过,对国会负责。其委员会主席(即通常所谓的美联储主席)与财政部、预算局以及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组成所谓“四人委员会”,共同决定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委员的任期较长,经常横跨多届美国政府行政当局(即总统及其国务院)的任期。例如,其主席的任期为4年,但可连任;而其委员的任期则长达14年。显然,藉以强化美联储行使职权过程(相对于行政当局)的独立性,是设计这种任期制度的首要考虑。
实际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重要的政策决策机构不是理事会,而是公开市场委员会,因为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美联储的短期货币政策。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由7名理事加上12家地方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组成。但在12家地方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当中,届时仅有5名总裁拥有表决权。这样的决策机制安排保证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拥有美联储体系的最终控制权,从而极大地淡化了美联储(由12家地方储备银行造成)的私人性质,进一步地强化了美联储的公共性与行政化色彩。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银行运营以及提供支付清算系统是美联储的三大职能。
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美元基础货币量。假如美联储直接向美国财政部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其意义相当于美国财政部以政
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由于美国财政部通常以新债还旧债,因此只要美联储持续、稳定地购买国债,则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维持相应的债券融资额度,这
些基础货币也就会永远保持流通,不被美联储回笼。这个时候,美国财政部实际上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
除了买卖联邦政府债券以外,美联储调控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其他渠道还包括面向普通商业金融机构的再贴现业务(也即面向普通商业金融机构购买国债以外的凭证)、持有黄金以及增持特别提款权等。
而联邦基金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则是美联储调控货币供给总量的三大工具。
联邦基金利率即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其中主要指的是隔夜拆借利率。美联储通常预先设定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位,然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手段,以市场化的方式调控市场利率的走向,藉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最终达成调控货币供给总量的目标。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本与美联储相近,但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增持外汇储备事实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人
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呈被动、僵硬的特点,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因此,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实现藏汇于民应该是完善我国货币投放机制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资金增加原因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