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货的50万一直没还,,现在收到法院传票传票,我是担保人,会怎么处理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
- 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网
  当前位置: ->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
――追忆2012年以来去世的法院英烈作者:中国法院网&&发布时间: 10:27:29&&&&2012年来,金桂兰、陶蛟龙、石玉波……许多法官或意外或疾病,永远离我们而去,令人痛惜!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无论是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还是对于法律的认真严谨;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不放弃的坚持,又或是那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些特质,弥足珍贵。往事并不如烟,曾经的感动,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他们,见证着中国法治发展的点点滴滴。&&&&&&&又近清明,让我们一起去追忆那2012年来去世的那些法官……&&&&&&&&&&&■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韩志刚&41岁&&&&昨天早上8点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  远煌建筑公司的项目总经理熊义明女士来了,她携带着一面锦旗,准备亲手送给法官韩志刚。锦旗上写着16个大字:“无私奉献、心系百姓;秉公执法、清正廉洁”。这是110名农民工的心声,他们想以此感谢韩法官在春节前为他们讨回了工钱。  令熊义明感到意外的是,她竟与“对手”吴桢不期而遇,吴桢是这起工程款纠纷被告方的法律顾问;更意外的是,他也是来向韩法官当面表达谢意的。  然而,几分钟后,熊义明和吴桢再次感到意外,他们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区法院院长叶伟平神情凝重地告诉他们:韩志刚法官,因连续超负荷工作了5天,已于今年2月10日、大年初一,突发脑溢血去世,当天正是韩法官41岁生日。  2007年,远煌建筑公司与侨亚公司签订了一份老年公寓工程承包合同。2012年4月,双方因对决算价格有分歧,工程款不能及时结清。  2012年11月,远煌公司向江夏区人民法院起诉侨亚公司,承办法官就是民二庭副庭长韩志刚。  熊义明回忆:“工程款不能到位,公司110名农民工的工钱拿不到手,就无法回家过年,来自安徽、四川、贵州等地的农民工情绪激动,多次到侨亚公司讨说法。远煌公司非常着急,于是就向法院申请先执行。”  代表被告方的吴桢说,双方分歧太大,公司4个账户被封,农民工集体上门,公司正常经营也受到很大影响。  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法官韩志刚身上。  考虑到年关将近,法院即便扣划侨亚公司的账,工程款在春节前也无法发到农民工手上。今年2月5日、农历去年腊月二十五,韩志刚再次组织双方调解。  腊月二十六,武汉突然飘起了雪花,最低气温达到0℃。处理完另一起案子后,韩志刚中午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忙着再次调解处理这起农民工工资的案子。  “在连续调解的过程中,我们两家公司都被韩法官公平公正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先付没有争议的80万工程款协议,用于支付农民工工钱。”熊义明说。  吴桢回忆说:“那两天,韩法官在我们两家公司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韩法官说,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农民工拿到钱回家过年,他站在双方立场上调解,不偏不倚,我们服……”  这两天,韩志刚一直忙到深夜。&&&&&&&&&&&&&&&&&&&&&&&&腊月二十七&&&“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帮忙”  腊月二十七,持续低温,漫天雪花飞舞。  一整天,韩志刚带着远煌公司会计胡中勤和吴桢,辗转光谷、藏龙岛、沌口和蔡甸等地多家银行,解冻相关账户,划账。  下午2点40分,五里界法庭法官夏勇突然接到韩志刚电话,请他一起去办理解冻账户的工作。年底工作本来就多,可是韩志刚说:“太忙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帮忙。”  夏勇曾经三次跟随韩志刚在乌龙泉法庭、五里界法庭等基层法庭当过书记员。没想到这真的就成了最后一次!  “以韩庭长的性格,他不愿意麻烦同事,当时,肯定是觉得身体吃不消了,才找我……”说起当时的情景,夏勇几度哽咽。  当天,在辗转各银行的路上,韩志刚斜靠在副驾上,十分疲惫。突然,他把车窗玻璃摇下。一阵冷风夹着雨雪吹向夏勇的面庞。“这大的风,怎么还开窗咧?”韩志刚侧了一下头,吃力地说:“我头有点疼,胸闷。”说着又把窗户往上摇起来,只留下一条缝。  至今,夏勇仍十分内疚和自责:&“要知道是这样,让他把窗户都打开,肯定就不那么难受了……我要再多问一句,他也不会走得这么匆忙……”&&&&&&&&&&&&&&&&&&&&&&&&腊月二十八&&&&饭不吃,钱一定要发到农民工手里  腊月二十八,天气依然寒冷。  侨亚公司被冻结的账户全部解开,但划账却要从江夏区赶到沌口开发区交行。远煌公司58岁的会计胡中勤一路跟随着韩志刚法官。  第一笔款20万元终于成功划到远煌公司账上,下午4点,韩志刚一行又马不停蹄向蔡甸工行赶,划最后的60万元。  胡中勤说:“眼看快到下班时间,怕来不及,韩法官在车里打电话给工行负责人,希望对方等他半小时。否则,次日就是腊月二十八,外地的农民工可能赶不上与家人吃团年饭了。”  划完这笔款已是晚上6点,韩志刚明显轻松了许多,脸色好了些,眉头也舒展开了。胡中勤他们过意不去,要请韩法官吃个便饭,韩志刚与他们一一握手说:“我不吃当事人的饭,你们也早点回去,把钱发到位,把农民工安排好,让他们安心回家过年。”  这是韩志刚留给他们的最后一句话。  区法院大门门卫郑仁功还记得,腊月二十八晚上11点多,他催促仍在加班的韩志刚早点回去,韩志刚头也没抬回答说:“快了快了,马上就搞完了。”原来,按计划,第二天上午还有一个开庭判决,他必须制作好判决书。&&&&&&&&&&&&&&&&&&&&&&&&&腊月二十九&&&陪父母暖暖和和吃了顿年饭  腊月二十九,除夕。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韩志刚背着妻子易敏走在去医院的路上。两天前,她做家务时腿部摔骨折。  “一直到大年初二,得知他去世,到他家后,才看到他不能动弹的妻子,我们才晓得,他每天赶在一大早,背着爱人送医院后,又出去帮农民工讨工钱。”提起这事,院长叶伟平数度落泪。  大年初二,100多个同事和一些案件的当事人闻听噩耗,中断与家人团聚,赶到韩志刚家,易敏躺在床上打吊瓶,双眼红肿,精神几近崩溃;年逾七旬的父母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煎熬。  韩志刚的老父亲眼泪簌簌往下掉:“每次劝他去医院,他总说手上还有十几个案子,搞完了再去……”失去独子的老母亲,泣不成声。  副院长王校军回忆:“今年体检后大概一个星期,我接到韩母的电话,说韩志刚不肯住院治疗,让我帮忙劝一下。”他找到韩志刚,韩志刚却说:“不碍事,我在吃药,案子这么多,等处理完了我再去住院。”  除夕上午,判了个案子,韩志刚背着骨折的妻子从医院回家,吃了顿午饭后,又回到办公室加班,制作判决书。  除夕晚上,终于得到一点空闲,韩志刚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父母家中,暖暖和和地吃了顿团年饭。&&&&&&&&&&&&&&&&&&&&&&&&&&&&&大年初一&&&&41岁生日,他倒下了  日,大年初一,也是韩志刚41岁生日。  知道韩志刚一贯节俭,家人甚至都没为他准备生日蛋糕。  当晚8点,在给同事和案件当事人发完祝福短信后,毫无征兆,韩志刚突发脑溢血,再也没能站起来。  22年的法官职业生涯,韩志刚处理各类案件2000余件,对每一起案件当事人都有一个完满的交待,唯独对自己的家人,没有任何交待。  记者看到韩志刚的体检报告单:严重高血压、重度脂肪肝、肾积水。为了让110名农民工拿到工钱回家过年,他对这起复杂的工程合同纠纷连续调解5天,确实超过了身体负荷,天气变化又是高血压的大敌。  昨天,民二庭庭长李世民接下了代表着农民工心意的锦旗。他伤感地告诉记者,韩志刚历任书记员、审判员、法庭副庭长,没接受过当事人的任何金钱馈赠,却接到过当事人数以百计的锦旗,而唯独眼前这面锦旗,永远无法送达了。(记者万勤&实习生陈爱丽&通讯员陈芳&黄婧娴)&&&&&&&&&&&&&&&&&&&&&&&&&&&&&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陶蛟龙&51岁 泪湿衣衫溢瓯江,古越悲怀魂断肠。12月7日,大雪。温州市殡仪馆一片悲痛,“清风亮节夙夜在公壮志未酬惜英才,法治生涯殚精竭虑瓯越山河凝血泪”的挽联高悬,各界人士在这里惜别因公殉职的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陶蛟龙,痛失爱将的党政领导静静伫立,年近八十的老同事悄悄坐大巴赶来,素未谋面的当事人慕名远道而来……  这一天,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温州首次发布民间借贷利率指数,即“温州指数”。为全国金融改革探路,难离司法阳光。  这一天,温州全市审判系统显示,全年收案112623件,未结案15119件。面对岁末年初的繁重任务,还有那确定而未竟的法治梦想,他那一生牵挂于此的目光已在天际,阴阳相隔。  提起他,一个个法院人眼泪就止不住地落,“如果再给他四年,哪怕干满一届也好……”  12月3日晚,51岁的陶蛟龙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完会连夜赶回温州的路上猝然离去,于4日凌晨告别了与之相随相伴31年的法院事业。距离温州中院任职院长,不到11个月。  远方那陌生的土地,泪水滋润的鲜花将为你盛放,挑担跋涉的疲惫将得到洗涤。铭记好人,追随你那法治之梦。  12月12日,浙江高院追授陶蛟龙“全省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生命中最后的浪花  12月3日,陶蛟龙最后的时光里,有两个重要会议和四个电话。  下午14时,是全省中院院长座谈会,陶蛟龙第二个发言。“他没念稿子,直奔主题,没有穿靴戴帽。”浙江高院政治部副主任戴忠祥说,虽然讲的时间最长,但确实有针对性,有思想有见地。  当时陶蛟龙主要讲到温州四大难题和处置“蓝图”:外来人员犯罪缓刑率低、城乡统筹造成拆迁权转让等司法疑难问题、实际执行率接连下滑、队伍建设问题。  他还特别提到,金改对温州法院是机遇也是挑战,已和市政府决定建立联席会,研究处置重大案事件和重大法律问题。“明天准备开首次联席会。”他摩拳擦掌、踌躇满志。  开完会已近19时,陶蛟龙给妻子筱玲打了个电话,准备饭后回家住一晚。  从杭州回温州,途经老家绍兴。自从三年前调离绍兴中院,他们就两地分居。  晚19时50分,陶蛟龙和浙江高院唐学兵握别。刚上车,他又打来电话:“我今天讲得怎么样?详略是否得当?我做院长,这可是大姑娘上轿第一次,你老兄要多指点。”  唐学兵说:“依他的性格,肯定问了好几个人。”  20时许,筱玲又接到电话。“他说明天事情多就不回家了。”  一闪念间,陶蛟龙错过了最后一次回家的机会。  夜黑如墨,车轮滚滚,陶蛟龙星夜兼程……  23时,陶蛟龙接到温州副市长胡纲高的电话。  “我们都是外来干部,宿舍在楼上楼下,比较熟悉,每天早饭在一起,每次都会聊到企业改制问题,温州老企业改制有些后续遗留问题,不少空壳企业要破产清算,我常从法律程序上找他探讨。”分管工业的胡纲高说,“最后的通话中,陶蛟龙还专门提到这个问题,问我梳理得怎样了,企业破产工作要加快!”  这是陶蛟龙最后的对话,他不知道死亡正在逼近。  23时10分,诸永高速永嘉段,一辆重型普通货车追上来,他再也没有说出一句话……  12月4日凌晨2时16分,陶蛟龙在大家的失声痛哭中离开人世。  这一天上午的金融审判府院联席会,陶蛟龙为之筹备好久,他本要再掀起金改中法治浪花一朵朵……  &&&&&&&&&&&&&&&&&&&&&&&&&&&&&&&&&&&&&&&&履新两件事:食堂和宿舍  今年1月9日,陶蛟龙前往温州中院履新,吃了一辈子食堂的他问了办公室副主任陈锋两句话:“食堂有没有晚饭?我的宿舍离单位远不远?”  他强调要把食堂晚饭开起来,外来干警受“房价高物价高消费高”困扰,在外面吃饭既不经济也不卫生;宿舍要离单位近点,他晚上在办公室坐坐,也不用司机跑来跑去。  关于履新,更多干警难忘的是陶蛟龙那满是激情和谦卑的“就职演说”:  “第一,我要用好一只碗。平时碗口朝上,什么意见都能装,形成决议后,碗口朝下,谁也不能轻易再翻动。还要用它来装满水,举起来让大家看,端得平不平。  第二,我要用好一把尺。曾经声名显赫的‘温州模式’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我将与大家一起用好这把尺,走向‘温州法治模式’。  第三,我要烧好一块煤。我是一块原产绍兴的‘煤’,燃烧值不高,但我用自己的心换同志们的心。”  从此,陶蛟龙开始了以身作则“向我看齐”的院长之路,晚上经常加班到12点,好几次院里都关门了,许多同事起初都不大习惯他这工作节奏。“但看到他那种投入、兴奋的工作状态,我们都被感染了,全院都形成了这种埋头苦干的氛围。”该院民三庭庭长林青青说,因案多人少,庭里从年初就开始加班。“我快要崩溃了”,她多次想向组织要人,但看到院长自己没日没夜加班,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陶蛟龙信奉“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到温州履职不到1年,他在各种材料上批示多达100多条,不少是直接批在报纸上。在《人民日报》看到一张庭审图片,觉得“被告人席显得很大气、科学合理”,便“考虑我院也参考做几席供大要案审理之用”;在《南方周末》看到“法院能否终结血拆”,请分管领导研办,“是否起草司法意见报告市政府”;在《温州晚报》看到一起媒体“免费打官司”的案件,觉得“7月31日鉴定报告完成到9月14日第二次开庭,这个环节似乎时间长了点”。  &&&&&&&&&&&&&&&&&&&&&&&&&&&&&&&&&&&&&&&&金融改革中的法治铺路石  刚到温州第7天,温州市委正为立人集团数十亿民间借贷崩盘而头疼,近5000名债权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听闻陶蛟龙在绍兴破产重整盛名,市委邀请其进行法律“会诊”。  陶蛟龙让刑庭调取所有材料分析,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企业高管采取刑事措施,促使处置工作由“企业自救、政府帮扶”转入“政府处置、司法同步”阶段。  陶蛟龙的任职与温州金改几乎同步,年初的温州正遭遇金融风波,金融改革如箭在弦。  3月28日,温州正式获批金融改革试验区。4月2日,陶蛟龙带着温州中院的司法智慧和建议面见市委书记陈德荣,谈金改的司法保障。  随后,该院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谋划,制定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这是一个新事物,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副院长陈有为说,“陶院长带领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从提出总体思路,到逐字逐句修改草案,呕心沥血,没日没夜。”  金融风波下,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飙升。陶蛟龙在第一季度审判数据中发现,今年一季度新收金融纠纷案件1254件,上升了73.20%,其中金融借款、小额贷款等1041件,增幅达206%。  “他敏锐感受到金融安全问题,当即展开调研,了解到温州银行业一季度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3月底为1.99%,为去年同期5.2倍,不良贷款总额高达130亿元。”陈锋说,他提出保护金融债权。  这在当时很有争议,因为主流观点是保企业保稳定,政府力劝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但不良贷款率持续飙升,将直接影响到温州经济环境和信用登记评估,最终影响金改健康发展。如此压力下,温州中院4月率先于全省开展保护金融债权专项活动,积极促进了金融安全。  “越是经济社会形势困难之时,也越是法院建功立业之时。”陶蛟龙多次在大会上动员重申。为设立金融审判庭,他又一次跑遍了全市辖区争取党政支持。“那时,我们每天早上7时20分出发,赶到当地吃早饭,边吃边谈,一周内跑了11家基层法院。”陈锋说。如今全市法院都设立金融审判庭,成为专业服务金改的精英司法团队。  不到一年时间,温州法院得到各级领导65次批示肯定。  &&&&&&&&&&&&&&&&&&&&&&&&&&&&&&&&&&&&&&&&两封信“救了我一命”  12月7日,何女士专程从宁波赶到温州,来送陶蛟龙最后一程。何女士是一起集资诈骗案的被害人,与陶蛟龙从未谋面,但她说“他救了我一命”。  何女士因身陷一起集资诈骗案,背上几百万元债务,不堪重压,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当时案件已经进入温州中院审理,“我想自己肯定等不下去了”,何女士在绝望中,给温州中院写了两封信,把父母的联系方式留给法院。  信到了陶蛟龙的手上,他当即批示,建议案件承办人南凌志约谈何女士,做好解释和引导。“这案子,陶院长盯了3次,一直盯到赃款发还方案的出台。”南凌志说。  11月16日,何女士等多名被害人拿回了被骗的钱。  “在新闻上看到陶院长出事的消息,我就哭了……”何女士哽咽着说,还有很多被害人都想来送送好院长。  对于“令人头疼”的信访,陶蛟龙却从不回避,甚至在里面“淘金”。在绍兴中院时,他分管信访工作10多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破产重整急需全部精力,他才对信访“忍痛割爱”。来到温州,他每信必看,不仅有个案当事人受益,更有不少人因信访催生的制度创新而受益。  3月6日,温州中院收到一份《关于担保公司开展诉讼保全业务的建议》,信中谈到打赢了官司但对方转移了财产,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时,还要提供财产作抵押……陶蛟龙当晚在此信访件上批示,请分管副院长调研,“可选择1至2家基层法院试点,然后再推开。选定担保公司要有机制保障,并作制度规范,准入要设定一定门槛。”  7月初,洞头县法院向一担保集团发放“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准入通知书”,率先在温州引入诉讼保全担保业务。“今后,当事人可以缴纳少量保费,请担保公司担保,无需提供巨额保证金便可完成诉讼保全。特困群体还可申请无偿担保。”当天的温州媒体奔走相告。  &&&&&&&&&&&&&&&&&&&&&&&&&&&&&&&&&“你们的言行举止都攸关法治建设”  “作为法院的年轻人,要深刻认识到你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命运和当今时局息息相关,也许你现在起点还不高,工作仍很琐碎,可能看似与法治大业无关,但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攸关法治建设和国家前途,不可不慎!”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上,陶蛟龙对年轻干警们说。  如此梦想和激情,陶蛟龙从来没有老去,一直饱有最初的心。  “进入法院快三十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领导!”温州中院普通干警林晨说。陶蛟龙到温州中院时,他已借调温州市委政法委,至今还没有见过陶蛟龙真人。  但今年6月,林晨的儿子要参加高考。考试前两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我是陶蛟龙”,林晨一时间“短路”,愣了一会才想起来,“原来是院长给我打电话!”  电话中,陶蛟龙询问林晨孩子高考前的情况,叮嘱他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  如今,林晨还没调回法院,没来得及亲口向院长说一声“谢谢”,陶蛟龙却突然离世了。林晨主动要求在殡仪馆守灵,送陶蛟龙最后一程。  为干警子女解决入托难题,为外来干警解决加班就餐问题,陶蛟龙把干警私事当做法院公事来做,还要为无房青年争取廉租房,由他向政府主要领导“面陈详情”。  在工作上,他却要“严管”,要把干警从“温水里的青蛙”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他抓紧审判管理,每月对全市法院数据进行考核亮相晒成绩;干部任期3年推倒重选,干警全员考核,实行末位淘汰。“通过压力下传机制,给每个人都上了一道紧箍咒。”陈锋说,制度很重要,但他还是注重从精神上鼓励和感染。中午抽空看到内网电子刊物提笔鼓励“节俭办刊”,深夜浏览美文推荐大家“细品深悟”……  &&&&&&&&&&&&&&&&&&&&&&&&&&&&&&&&&&&&&交给司机的“私房钱”  “蛟龙苦孩子出身,上面有5个姐姐1个哥哥,14岁没了母亲,刚结婚又没了父亲。”大舅子金大江原是绍兴中院法官,陶蛟龙司法警察学校毕业后分到绍兴中院,“看他老实可靠,就把妹妹筱玲介绍给他。”  谈到陶蛟龙的成长,老庭长杨荣生、老部下骆锦勇不约而同说他“干一行像一行”:做法警,大家都不愿执行死刑,他做得最多;做书记员,什么事都不用交代,记录特别详细,材料带得齐,全省法院书记员打字比赛,他夺得头冠;做统计员,喜欢研究统计数据背后反映的问题,写成信息,很受领导喜欢;做经济庭副庭长,庭里来了几个实习生,有人生病,他还专门让妻子煮粥送来;做副院长,分管法警、信访、商事审判,样样出先进和典型……  “陶院长经常加班到很晚,然后步行回宿舍,每次都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温州中院保安小杜说,他经常目送着陶蛟龙一人脚蹬黑布鞋离开法院,“我有次说,晚上太迟了,一个人在路上太危险,还是让司机送下吧。”  “陶院长裹紧他的黑棉衣,乐呵呵地说‘你看我这身行头像什么?’我说就像永嘉农民。他笑着说:‘回去就二十来分钟,不用麻烦司机’。”  “陶院长的心中有本明细账。”陶蛟龙在温州中院的前任司机说,“他交了一笔钱在我这里,嘱咐我是作为日常私事支出,平时给他买药、买书等。公是公私是私,他分得很清楚。”  温州火车南站站长吕庆祥是陶蛟龙绍兴老乡,他说陶蛟龙没少托他买过动车票,“每次都火急火燎的,要么回家,要么外地开会,我问他干吗不开车去,他说司机去了又要住宿费,又要跑空趟,还是动车划算。”  公家的钱该花的一定花,为“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他一下子投入100多万;但不该花的,他像节省自家血汗钱一样精打细算。  然而对家庭,他的投入太少了,无论物质还是精力上。除了绍兴中院以前分的房子,妻儿至今还住在租的房子里。去年年底平生第一次买商品房,还没装修,准备留给儿子。  曾照顾陶蛟龙长大成人的姐姐们说,两三年都没聚过了,小姐姐的女儿出嫁,他没到;大姐姐的外孙过周岁,他也没到。  不光他们不知道弟弟整天在忙什么,连曾为同事的大舅子金大江有时也想不通,“他真有那么多事?为什么凡事事必躬亲、尽善尽美?”  在陶蛟龙绍兴的家里,记者看到他床头上的一个记事本,睡觉时想到什么就起来记一下。调离绍兴后,周末没空回家,都是筱玲坐动车来相聚。“他有空就和他一起吃食堂,没空我就在房间里泡碗面。”  &&&&&&&&&&&&&&&&&&&&&&&&&&&&&&&&&&&&&&&&金融危机中“艺高人胆大”  绍兴市常务副市长陈月亮谈起2008年共度绍兴金融危机,更是难抑激动:“如果没有陶蛟龙,那个坎我们过得不会那么快那么稳。他艺高人胆大,没日没夜地干,把法治精神深入嵌入当今社会经济问题治理中去,他是法治社会领导干部的标杆。”  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挟着巨大力量冲击世界多个角落,随着绍兴化联三鑫、江龙集团、纵横集团等重大企业相继停产,绍兴举市震惊,全国纺织行业震动,绍兴中院受命于危难之时。“那无异于一次战争。”民二庭庭长史和新回忆说,“我们提出了很多不可能、不可思议,但陶院长作为领军人物,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冲上去了。”  江龙集团作为全国最大印染企业,资金链断裂后,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绍兴中院第一时间成立由陶蛟龙任组长、30多名干警参与的“江龙案件专案组”。  同时分管立案和民二庭的陶蛟龙开设了从立案到审理、调解的“一条龙”模式,像挂号看病一样,一个案子一天内审结。  记录江龙始末,陶蛟龙用了6本笔记本,参加协调会18次,各种晨会、小结会更不计其数。  40天时间,办结1400余件审判执行案。江龙集团的成功清算重组,是浙江第一例。  “江龙模式”刚总结完,备受司法破产之效鼓舞的绍兴市委将更庞大的纵横集团危机移交司法程序处理。  2009年1月,陶蛟龙又开始琢磨纵横集团。  这家曾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民营企业2008年年底发生重大财务危机。根据企业特点,陶蛟龙没有沿用已有经验借鉴江龙重组模式,而是果断选择采用最新制度――破产重整。在正式裁定受理后,他首先向史和新提出:到企业现场办公。  “我们本来可以超脱一些,为什么要陷这么深?”史和新不解,陶蛟龙认为,重组工作领导小组进驻厂区,可以提高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正值酷暑,整个厂区弥漫着化工原料刺鼻的味道,又没有空调。五人合议庭来了。  陶蛟龙自己选择了靠西的办公室,谁也没留意。可后来才知道那是彻底的“蒸笼”:风向正好把化工味吹向这儿,窗户24小时不敢开。没有空调,只有西晒。  “他的苦衷我们后来才明白,留给我们的办公室起码可以开窗户。”说话慢条斯理的史和新差点落泪,“他还提出他来做审判长,这里的风险,他都自己承担了。”  从酷暑到寒冬,合议庭5名成员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特别在冬天晚上,有时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夜雾很大,原本40分钟的路程显得很不安全。大家提议住到附近酒店,又安全又节省时间。他不同意,他不舍得花这额外的钱。  每天起早摸黑,不仅家人不理解,单位同事也不理解,“办案值得那么标新立异?”  陶蛟龙没有理睬,他创造性提出纵横集团及其5家关联公司“1+5”整体破产重整的方案。  6个多月破产不停产,生产线全天24小时开工,2400多名员工正常上班;抵押债权和职工债权依法100%受偿,普通债权受偿率达28%。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肯定,新华社发文指出“司法创新在企业危机处理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而此案尘埃落定,原本不带老花镜的陶蛟龙因连开夜工,再读书看文件时非带老花镜不可。&&&&&&&&&&&&&&&&&&&&&&&&&&&&&&&&&&&&&&&&&&&&&&&&&&天津市蓟县人民法院上仓人民法庭副庭长&石玉波&37岁&&&&&&&&日上午,石玉波给当事人王玉柱打电话,让他下午抽空来法庭一趟拿判决。一般情况下,石玉波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当事人送一趟。路近的,而自己又实在忙不开时,石玉波才打电话通知当事人来拿。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利用送达的机会,和当事人当面聊聊,看看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说:“老百姓大多文化不高,也不怎么懂法,我多说两句,他们心里就敞亮些,也就消除了对判决的误解。”  下午3时左右,王玉柱和他的妻子赵艳华如约来到石玉波的办公室,一同来的还有村支书梁国元。梁国元和石玉波熟,便坐在他的对面。简单地寒暄两句便进入正题。没说几句,梁国元发现石玉波说话舌头有点儿不打弯,接着就不能说话了。梁国元见状,一边让王玉柱背石玉波下楼,一边在楼道里喊庭长宁久旺。听到喊声,宁久旺冲出办公室,赶忙招呼在场的同事备车。上仓法庭离县城有10多公里的路,汽车一路急驰,仅用20分钟,他们便将石玉波送到蓟县医院。  然而,这一切都来不及了。年仅37岁的石玉波突发脑梗,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感冒半个多月却没空歇一天  石玉波发病前,身体一直很好。2012年6月,单位组织体检,石玉波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概因如此,发病前,当石玉波身患感冒咳嗽已半个多月时,他的家人、同事以及他本人都没太当回事儿。  可是,当回事又能怎样?他哪有空去医院呢?石玉波去世后,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他在上仓法庭工作了5年,一共结了1543件案子,一年平均要办300来件。而一年正常工作日还不到300天,换句话说,他平均一天要办一个案,至少要开一个庭。一个案子要写一份裁判文书,一份文书平均就打2000字,300件就是60万字。这中间还要抽时间阅卷、接待当事人、参加各种活动。  正常工作时间都安排不开,他哪有空闲去看病!尽管妻子李艳光不只一次劝他上医院看看,可他一句“没空”,就把妻子的话挡了回去。后来,见他10多天还不好,父亲不干了,怕儿子拖久了,引起肺感染。于是,一天早上,父亲早早堵在儿子的门口,就是说破天,也要把儿子带到医院做一下检查。拗不过父亲,从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事假的石玉波,只得给宁久旺打了一个电话,说到医院做个检查,晚来一会儿。获准后,他跟着父亲来到医院,做了胸部透视检查。  从检查室出来,他就对父亲说:“我身体棒着呢!您回吧,我赶紧去上班,好多事,下午传了当事人,我得准备准备。”看着儿子急火火的样子,老人不忍心阻拦,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那你去吧!”  没想到,这匆匆一别,竟成了老人和儿子的永别。  在石玉波家中,当老人向记者讲述那天的情景时,伤心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老人一边哽咽,一边抹着泪水说:“要知道儿子这样,那天说什么也不让他上班。”  同样的话,妻子李艳光也说过。12月7日那天早晨,石玉波照旧早早起来了。她知道,他又要上班去。昨天晚上他加班写文书,很晚才躺下,躺下后不断咳嗽,断断续续咳了一个晚上。起来时,妻子关切地问他:“好点了吗?”石玉波说:“没事,就是觉得胸有点儿闷。”妻子说:“不好受就请假在家歇一天。”石玉波笑笑说:“年底了,大伙都在忙,案子又那么多,怎么好意思请假?再说上午传了当事人,让人白跑一趟多不合适……”  懊悔的又何止他的家人呢?石玉波去世后,庭长宁久旺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他觉得没照顾好他的兄弟。他说:“他是累倒的!他今年已经办了280件案子。那几天他身体不好,我就劝他在家歇一天,他说等把手里的7件案子办完了再歇吧,哪知……”说完这话,宁久旺哭得像个泪人。  &&&&&&&&&&&&&&&&&&&&&&&&&&&&&&&&&&&&&&&&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  每次办案,石玉波会主动把手机号告诉当事人,并嘱咐说:“遇什么不明白的,就打我手机,我手机24小时开机。”  对于石玉波的做法,同事们一直不太理解。有一次一名同事和石玉波一同接待一个当事人,说完事情后,石玉波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那名当事人。当事人走后,这名同事不解地问他:“你怎么把手机号给当事人呢?你不怕他在你休息的时候打搅你?”石玉波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觉得这样做,是和他的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开始。他说:“你把手机号告诉当事人了,当事人就觉得你信任他。农村老百姓朴实,他信任你才给你打电话,不信任你怎么可能给你打电话呢?”  但农村老百姓有时也太实在,遇到急事,不管你的作息时间。农村人起得早,石玉波常常还在梦中就被手机铃声吵醒。妻子李艳光实在受不了,有一次趁石玉波不注意,悄悄将他手机关了。哪知第二天早上醒来,从来没和妻子红过脸的石玉波跟妻子急了。他说:“你怎么可以关我的手机呢?农村老百姓多不容易!如果像我这样的基层法官都不愿理他们,他们有急事找谁说去!”&打那以后,妻子再也没有关过他的手机。  弟弟石玉海也有类似的抱怨。他在市里上班,每周都回来,几乎很少看见哥哥。在一起的时候,也难得说上几句话。他一会儿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电话,都是当事人打来的。  &&&&&&&&&&&&&&&&&&&&&&&&&&&&&&&&&&&&&&&&布鞋法官  很多当事人对石玉波的信任,都是从他脚下那双布鞋开始的。妻子李艳光说,自从他调到上仓法庭工作后,就没穿过皮鞋。妻子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他一直没穿,不是舍不得,主要是没法穿,农村都是土路,还是布鞋跟脚。  说起布鞋的事,同事李冠男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天,他和石玉波到一个当事人家里做调解工作。是征地的事儿,和政府闹意见,气儿很大。石玉波刚坐下,没说两句话,当事人就没好气地说:“你们都是穿皮鞋的,不可能为我们穿布鞋的老百姓说理。”石玉波当场把脚一伸,“你看,我也是穿布鞋的。”当事人一看石玉波也穿着一双布鞋,距离一下子近了,就觉得是自己的人。  距离近了,沟通自然也就顺畅了,一些纠纷,三言两语也就化解了。去年7月,村民刘大爷和林大嫂因为村头的一小块承包地的事,起了摩擦,话不投机,矛盾升级。林大嫂一怒之下,把争议地连同两家出行的小路用树枝堵上了。村干部调解未果,刘大爷一气之下将林大嫂告上法庭。处理这类纠纷,石玉波特别有心得。赶了一个中午的路,他来到纠纷现场。  “林嫂啊,乡里乡亲地住着,有啥事说不开?别感情用事。您看这样堵着路,别说村里人都没法走,就是您自己也没法走不是?还是赶紧把路腾开吧!”石玉波一席话,说得林大嫂不好意思,但碍于脸面,她还是冷冷地甩给石玉波一句:“要腾你腾,反正我不腾。”  这本是林大嫂的一句气话,没想到石玉波真腾起来。大热天,又正值中午。干了一会儿,他就汗流浃背。林大嫂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了,也跟着一块儿拾掇起来。石玉波的一举一动,刘大爷隔着门缝看了个满眼,老人被深深地感动了,主动提出撤诉。一场纠纷就这么化解了。  “其实,拉近他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并不是这双布鞋,这中间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他的那颗心,他那颗心来自百姓,是和百姓通的。百姓痛苦,他就跟着痛苦,当事人有难处,他就想帮。”上仓镇法律工作者黄运利说。2011年冬天,70多岁的张大爷、张大娘因为赡养的事,和儿子打得不可开交,起诉到法庭,经石玉波调解,儿子答应按月给老人米面和钱,但为了赌气,将当月的米面和钱直接送到法庭,让老人来取。大雪天的,年轻人出门都容易摔倒,哪能让老人来取呢?石玉波二话没说,和书记员一起骑车走了十几里的路,将米面和钱送到老人家里,感动得张大爷泪流满面。  “对老百姓没有感情,他能这样做吗?”黄运利感慨地说。  &&&&&&&&&&&&&&&&&&&&&&&&&&&&&&&&&&&&&&&&他其实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在很多人印象中,石玉波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和同事犯过口舌,也没听过他背后说谁不好,更没有和当事人发生过冲突。他戴一副眼镜,外表文质彬彬的。但好脾气的他,其实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同事井连江说:“这从他写字和办案就能看出来,他写字特别快,一般的庭一个小时就能开完,案子到他手里,恨不得马上就把它结了。用农村老百姓的话说,他恨活儿,有活儿立马干完。”  同事王珑对此感受最深,他当过石玉波的书记员。他说,跟他后头办案有时就跟救火似的。有一个离婚案,案情比较复杂,夫妻双方都开了很多间电动车经销部,共同财产多。女方怕男方转移财产,头天下午来立案,并要求做财产保全。第二天早上刚上班,石玉波就急火火地带着王珑赶到男方的经销部,生怕晚到一步,男方把财产转移了。到达后,他让王珑把每一辆车都拍下来。由于保全及时,再经过多次调解,最后这个案子双方私下达成了解调协议。  还有一个案子是到浙江余姚查封。当事人是日立的案,3日他就要带王珑去余姚。不巧正赶上台风“海葵”,没法过江,票也买不到,等到8月16日才从北京坐火车赶到宁波。到宁波已是晚上7点多,王珑本以为在宁波过夜,因为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挺累的,想第二天再去余姚。可石玉波怕耽误第二天查封,坚持当晚去余姚。到余姚已是夜里10点多,两人随便找了一家私人旅馆凑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赶到余姚市工商局。工商局说查不了,要到工商所查。好不容易在工商所查到一个农行的注册账号,可到农行一查,早已作废了。没办法,他们只好见银行就进,挨个查,一直查到11点多,终于在农行查到了被告公司的一个账号,但具体业务必须到下属的开户行办理。下属行在农村,离余姚有40公里。当时台风刚过,天气特别潮湿闷热,地面温度达摄氏40多度。两人立即打车赶往一个叫梁辉的地方,赶到梁辉正是中午休息时间,而梁辉支行就在被告公司附近,石玉波怕梁辉支行的工作人员通风报信,中午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掏出工作证要求工作人员协助查询,并对该账号进行了冻结。  “他为当事人办事真是一心一意,生怕把事耽误了。”王珑说。 &&&&&&&&&&&&&&&&&&&&&&&&&&&&&&&&&&&&&&&&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石玉波很少和家人谈案子上的事,但纠结的时候,也会和爱人唠唠,比如赡养老人、离婚孩子没有人要……他跟老婆说,要是孩子没人要,我们就领养一个吧。妻子李艳光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说,没人养我们养,你只要不把咱家变成孤儿院就行。石玉波没有领养孩子,他知道,孩子离不开父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要尽自己最大所能,通过法律途径,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但有时他也力不从心。2009年,他审理了一桩离婚案,尽管他做了大量工作,但双方当事人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离,他们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倒没有人不要,一人一个。当他通过调解上他们家分家时,两个孩子死死地抱在一起,呼天哭地不愿离开……那天,石玉波哭了。回家后,他一个劲地抱怨自己:“是不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够?要是工作再细一点,这个家是不是就不分了?”  事情过去两年了,他依然不能忘记这件事。2011年,在天津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问他处理什么案子最让他纠结时,他说了这个案例。他知道,两个孩子今后不是缺父爱就是缺母爱。  然而,他牵挂别人的孩子,却很少有空关心自己的女儿。女儿这么大了,女儿的学习他从来没过问过,一周难得和女儿说几句话。女儿对他不亲,石玉波是知道的,他不怨女儿,他给女儿的实在太少,他的心很痛。尽管他不说,但他心里无法抹除这伤痛。一天,他和同事张德阔谈心,当得知张德阔快要当爸爸时,石玉波嘱咐他说:“有了孩子以后,一定对孩子好点,抽时间多陪陪孩子。”说这句时,他的眼圈红红的。  &&&&&&&&&&&&&&&&&&&&&&&&&&&&&&&&&&&&&&&&那么多荣誉家人不知道  记者常常被一些人好心人诘问:你们为什么总等到人走了,你们才写他们的事迹,他们活着的时候,你们干什么去了?面对这样诘问,记者有时也很无奈。因为很多采访对象不愿意宣传自己,他们甘当铺路石,敬业工作,低调做人,不事声张。  石玉波就是这样的人,他有很多荣誉,但他的家人都不知道。去年他被评为天津市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他母亲还是从《今晚报》上看到的。他远在石家庄部队工作的小叔更是不知道,直到在石玉波遗体告别仪式上,他另一个侄子跟他说我大哥是名人,是十大法官,他上网一查才知道。当事人给石玉波送的很多锦旗,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都不知道,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他的柜子里满满当当地塞着卷好的锦旗。当事人请书法家写了一块“法无人至”的匾,他始终用纸包着,不打开。他去世后,还是他父亲和弟弟给裱出来的。2012年7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大法官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接见天津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并与他们合影,照片做得很精致,发给他后,他也是用纸包着。  其实,他的家人也很低调,他们从不追名逐利。他的父母对儿子没有特别的要求,就要求把工作干好,为老百姓办事。他妻子对他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就希望他有一个好身体,别那么累。她说:“我不图他什么,也不图他能当多大的官。我曾跟他开玩说,你现在是副庭长,再过几年就是正庭长,等女儿出嫁那天,我跟亲朋好友说,女儿他爸是庭长,我就知足了!”  妻子和石玉波是发小,小学就同班,两人感情一直很好,特别恩爱。石玉波被医生宣布脑死亡后,为了唤醒石玉波,把他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她悄悄溜进重症监护室外,隔着玻璃,面对爱人,跪了整整一夜……她哭着对记者说:我不信神,可这会儿我只能求上天把我的爱人还给我,给我一个完整的家。  可是,她没能唤醒丈夫。10天之后,石玉波还是撇下他挚爱的妻子、年迈的父母和不谙世事的女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 送别那天,十里八乡百姓自发赶来  石玉波是12月17日离开人世的,17日晚,家人按照当地的风俗,把他从市里医院接回家,在家呆了3天。19日,是石玉波火化的日子。一大早,十里八乡的乡亲闻讯赶来,在告别大厅里,100多人排成几排,自发地站到亲属的队伍里,他们说:“石玉波在世时,拿我们当亲人,他走了,我们就是他的亲人,来送送他……”  一名中年妇女拉着石玉波妻子李艳光的手哭着对她说:“如果不是石法官,我早就死了。”因为那天人多,中年妇女没说具体什么事,也没留下姓名。黄运利哭得像个泪人,他和石玉波共事多年,非常了解他。他说:“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石庭才30来岁,要是能替他,我愿意替他……他走了,人民失去了一个好法官,法院失去了一个好法官,痛心呀!”  看到有那么多不相识的人站在亲属的队伍中来送哥哥。一直对哥哥的做法不是太理解的弟弟石玉海被震撼了。在他眼里,哥哥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想到有那么多人惦记着他,来送他。当得知有那么多父老乡亲来送儿子,石玉波的父母在痛惜之中也感到一丝宽慰。他们说:“我儿子虽然没怎么孝敬我们,但他孝敬了更多的父母。”  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伤中走出来的妻子李艳光也感到宽慰。她说,如果有可能,她要把石玉波的骨灰撒到法庭所辖乡镇的每个村庄的每个角落。因为他太爱这个地方了。他活着的时候,想着它,恋着它,死后,也同样想它恋它。他愿意化作春风,化作细雨,静静地守望着这片他挚爱的土地。&&&&&&&&&&&&&&&&&&&&&&&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法官&王辉&57岁 &&&&&紫金山红叶流丹片片坠,孝陵卫芦花染霜点点泪。  11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法庭法官王辉,在接待当事人时,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台上。  “身正刚直俯仰无愧天地人&行正威严丹心可昭日月明。”11月28日,遗体告别仪式上,领导、生前友好和案件当事人,用同样的哀伤、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对王辉的无尽追思。  12月12日,王辉入选“感动江苏”十大人物。              &善用法律,让公平正义走进群众心中  王辉钟爱审判工作,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天职与使命。  同事们说,王辉审案两千余件无一差错,因为他的脑海里充满法律智慧,血管里奔涌着道德的血液。&  2001年南京公交公司推广使用IC卡取代月票,每卡每月使用上限120次,使用不足下月不补。市民陈某以此不合理为由状告公交公司。此案的背后有一批市民在观望。王辉审理后认为:月票,顾名思义为当月有效、隔月作废的票证。原告自愿选购成人月票IC卡,即与被告订立一合法有效合同;原告不能证明自己购卡时对月票含义存有重大误解,也无证据和理由表明“使用不足,隔月作废”条款不公平;变更该条款将导致月票卡的福利性质不复存在,对众多乘车人不公平;另,被告依照物价部门审批精神制定的该条款亦无不当……最终,王辉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这起全国首例“市民诉公交IC卡案”,让赢者堂堂正正、输者心服口服。  王辉认为,公平正义只有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2001年锁金村法庭连续受理三起以某超市为被告的买卖纠纷案,时任庭长王辉颇为警觉。当即实地调查,惊然发现超市老板携款出走,40多家供货商聚集上百人围在超市门口,哄抢事件一触即发!王辉当机立断:查封超市,派人看管,实施“诉讼保全”,逐一登记供货商债权,稳定躁动者情绪。随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超市老板涉嫌诈骗的证据,王辉报经法院领导同意,及时将案件移送刑事侦查机关处理。后,王辉又带领法庭干警协助公安机关将超市物品发还供货商,并协助捕获超市老板。  “如果拘泥法条、墨守成规,等到原告申请并提供担保后才诉讼保全,不仅挽回不了供货商损失,哄抢超市、趁火打劫、争抢踩踏械斗等恶性事件也难保不发生。”一位民警说,“这事现在想来都既庆幸又后怕。”  以法律智慧和胆略确保案件效果,此类精彩,在王辉身上数不胜数。              &干净做人,甘做制度的“臣服者”  善于办事、办会、办文的王辉,1997年6月走上了办公室主任岗位。一次,因采购大宗办公用品,店家给了他一笔回扣以期“今后更好合作”。王辉正气而又和气:“选择你们,是因为物美价廉。为公家办事,我个人不能拿一丝一毫。回扣就摊到采购的物品中吧!”  王辉这位官不大、权不小的领导,甘做规章制度的“臣服者”。  王辉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离休前位居副省级;他岳父也是某部副司令员,但他从不因此养尊处优,相反却比常人更清廉勤奋能吃苦。他从不乱花一分公款,每次出差吃住都很简单。与王辉同时转业到法院的朱纪国说,至今没多少干警知道王辉是“红二代”、“官二代”。  王辉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品格操守,让人畏,更让人敬。  法院当年分配福利房,王辉起草方案时,有意将工龄和“院龄”一道纳入打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工龄很长的他是悄悄地为年轻人让房。  直到去世前,他仍住在爱人单位分配的“有使用权、无所有权”的公寓房。  说起他的不徇私情,几件有关他儿子的事,不少人觉得他“有些过分”。  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王辉没动用当法官积累的人脉资源,更没有打着其父亲、岳父的旗号说情打招呼为儿子谋个好职业,致使儿子毕业后当了两年多临时工。他常教育儿子要自立自强,靠个人努力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儿子自谋IT公司业务员一职后,去连云港检修设备时忘带器材,请次日到连云港办案的父亲捎带。同行的法官得知后,建议“车拐一下,送给你儿子吧”,王辉没吱声。车过宁连高速公路出口,王辉把器材交给已在路口等候的儿子时,那位法官又建议:“天要下雨了,送你儿子去见客户吧?”王辉说:“他是成年人了,自己该知道怎么去。”  王辉对儿子“薄情”,儿子一点也不怪他,相反对他非常敬重与爱戴。他儿子说:“父亲经常跟我讲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他用行动引导我,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              &法院二十五载,永保冲锋姿态  军营摔打17年,法院锤炼二十五载,王辉总是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战斗的状态。他认为,履行神圣使命的岗位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1987年,乍脱军装到法院,其中的不适,不啻惯使大刀的关公改操手术刀。但他迎难而上。从书记员干起,从法律ABC学起;努力干好别人不愿干、不屑干的小事,做好别人做不好、做不了的难事;刻苦求教书本,虚心讨教众多比自己年轻的法官。  仅用6年时间,他成为一名资深审判员,被任命为本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成功完成从优秀军官到优秀法官的华丽转身。  转业后的第九个年头,他走上了锁金村法庭庭长岗位。他身先士卒、开庭办案、下乡调解、走家串户宣讲法律,天天干得欢,件件办得美。  2001年,政府要征地建一公益项目,但该地块上的某汽修公司漫天要价迟迟不搬。这是一道“考题”,出给了刚刚上任的庭长王辉。接到诉状,王辉先了解案情,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向被告宣讲法律,告知其依法拆迁的应得补偿额,帮其调整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劝导政府尽力解决拆迁困难。王辉把法律智慧及法律关爱融入一次又一次地协调工作,终于使双方达成共识,促成汽修公司顺利搬迁,王辉创造了和谐拆迁的范例。  王辉深爱着输送公平正义的岗位。卸去庭长职务后,干劲不减、标准不降。他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推托不掉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用法律守护正义。  在孝陵卫法庭立案室,只有王辉一人,他不仅要负责法庭的立案审查、信访接待,还要做诉外矛盾的化解工作。他每天接待当事人20人以上,年均接待群众5000人以上,其间辛苦唯自知:年均立案500件,件件定性准确,开创立案无变更的优异成绩;年均诉前调解案件百余件,群众都带着疑虑来,面带笑容归。  2010年,王辉因骨膜炎开了刀,手术后恢复不好,脚踝常年肿胀不能走路,直到他病逝,脚肿得连袜子也穿不上,鞋子是用热毛巾在脚踝处热敷了许久后才勉强套了上去。可就是这样,他一天没有请假休息,他总说:“立案室没有人,我工作离不开。”  日上午,王辉审查受理6起案件,调解了一起民事纠纷,忙得茶都来不及泡。中午,门卫秦正寿师傅发现他脸色苍白,便劝他回家休息。王辉一手捂着胸口说“这有点疼”,一手摆了摆:“不用了――吃颗药就好。哦,忘带药了。能不能麻烦帮买一盒速效救心丸?”  服药后,在秦师傅床上和衣仰卧了一会儿,王辉下午2点准时来到工作岗位。接过朱律师厚厚的诉讼材料,看完了一摞后,指着朱律师面前的另一摞材料,“你再把材料给我看看。”话刚出口,就一头歪倒在桌子上。朱律师和王辉的同事们火速喂他吃速效救心丸、进行人工呼吸、按压胸部,急送医院抢救……  都说马行千里终有停,可王辉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却生生地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57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把材料给我看看”的那一幕。              &心系群众,百姓的事最大  “王大哥,我来晚了。”望着身覆党旗,静卧鲜花丛中的王辉,曾在玄武法院打了16年官司的王建翔泪眼蒙,声音哽咽。  王建翔抹着泪回忆说,20多年前,他与前妻因感情不和离婚时,约定女方抚养孩子,男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可王建翔好不容易凑齐并支付抚养费后,前妻却丢下孩子跑了。王建翔无奈地接回来孩子,起诉前妻返还抚养费。  案情很简单,法院判决也不难――找不到女方可以缺席判决;但是,找不到人,空有一纸判决,执行不到钱又有何用?承办法官绞尽脑汁,用尽手段,先后四五十趟上女方父母家,也根据传闻南下广东寻找,却丝毫没有女方线索。刚刚下岗的王建翔咽不下这口气,三天两头跑法院,经常连骂带闹。  “兄弟,一切都可以先放放,怎么把孩子带大成才最要紧。”这时,并不分管案件的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王辉来到了他身边,告诉他“法律和法院不是万能的”同时,带头与其他法官一起凑钱给他小孩买衣服、送饼干和糖果。后来,又托关系帮他谋了份摆摊卖鱼虾的活。此后的很多年里,王辉又成了王建翔的“法律顾问”。说到这些细节时,这位风里雨里讨生活的硬汉居然带上了哭腔。  “眼光总是集中在困难和痛苦上,心就会被消极因素占据,就会把‘黑点’放大为昏天黑地。只要心怀希望,就会把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力量。”王建翔没什么文化,但王主任说的众多道理中,这番话他记得最真。  “他心中装着群众,百姓的事在他心中最大。”追悼会上,玄武区法院副院长吴小晗眼睛又红又肿。  她清晰地记得,王辉在锁金村法庭任庭长时,一位工作很忙的当事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王辉打了个电话,商量能否选择周六开庭。“‘两便’其中一条就是要方便群众诉讼,这个请求合理。”王辉在征求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后,把开庭时间定在了周六。香港大公报闻知此事后,报道称赞是方便群众诉讼的假日法庭。之后,王辉不断将这个思路拓展延伸,把假日法庭、预留法庭、审务进社区制度化。  “王辉的选择,我懂。他就是一个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人。”谈起丈夫,同是军人出身的袁维平两眼噙泪,“在部队时,他说得最多的是‘不知兵,谈何爱兵’;当法官,他说‘法官们必须对法律、对当事人深怀敬畏、谦抑和虔诚’。”  敬畏,谦抑,虔诚!王辉用司法为民的行动为这份庄严承诺作注。&&&&&&&&&&&&&&&&&&&&广东省惠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骆进盛&50岁 日上午,惠东县殡仪馆沉浸在无声的哀痛中,来自惠州市委政法委、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惠东县政法委以及惠东县人民法院干警140多人在这里为他送别。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天时间里,他在“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的工作状态下,累倒在了他热爱的信访岗位上,带着未解的纠纷、未尽的孝心、未了的种种遗憾,他用50岁的短暂生命回答了一名共产党员法官的坚毅执著。  &&&&&&&&&&&&&&&&&&&&&&&&&&&&&&&&&&&&&&&&泪洒千行送“老骆”  “他倒在工作岗位的前一天,我们还一起下乡复查信访案件。听到他倒下的消息,大家一时间都接受不了。”惠东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人员难掩悲痛之情,几名女同事还忍不住流下泪水。郭瑞芳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好法官。他心里装着群众,会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9月26日晚上,老骆一直忙到晚上快9点才回到家。”陶奕娴(老骆的妻子)告诉记者,我们平时都有晚饭后去散步的习惯,那天老骆有些反常,他一回到家就瘫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他只是喊了声“我好累”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本来想喊老骆去外面散步放松一下,话到嘴边又咽下,细心的女儿见爸爸累得不行还让我不要叫醒他。  就这样,他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从沙发上醒来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老骆好像还是很累,甚至连洗漱都没有就倒床睡下了。  “都一把年纪了,工作起来还是这么拼。我已经劝了他无数遍了,他总说信访工作太复杂,年轻人很难干得了。”陶奕娴泪流满面。  “老骆走了,我每天都在想他。但是,我不敢在女儿面前流泪,我只能在他们不在的时候大哭一场。”  “其实最伤心的是老骆83岁的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自从老骆走后,一直很喜欢跟邻居打牌的老母亲就再也没有下过楼,整天以泪洗面。”&  老骆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9月27日上午,他还在上班的路上给老母亲捎去了500块钱,中秋临近,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老骆给母亲的最后一份孝心。  “老人家到现在也不相信这个一向健康、孝顺的儿子会转眼间永远的离她而去。”说到此时,陶奕娴难过得抽泣了起来。  &&&&&&&&&&&&&&&&&&&&&&&&&&&&&&&&&&&&&&&&两天内经手8起纠纷  根据生前骆进盛同事们的回忆,记者勾勒出了他生前两天的工作轨迹。  9月26日上午8时,骆进盛跟县维稳信访中心的同事到惠东县安墩镇去复查一宗因种树开路损毁农田及水利设施的信访案件;  13时10分,在复查回法院的路上,他们正巧碰到一起因水电站纠纷引起的群体纠纷。在双方对峙并随时可能引发矛盾的情形下,骆进盛第一个站出来表明了身份,然后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展开调解工作;  18时10分,在骆进盛及同事们的努力调处下,双方接受了调处意见;  20时50分,他开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后,骆进盛回到了自己的家;  9月27日上午8时10,骆进盛早早地来到了惠东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因为今天是该中心的“接访日”。一个上午他与工作人员一共接访了包括“山林纠纷”、“猪场污染”等6宗信访案件;  12时15分,惠东法院立案庭庭长谭松志来电告知:上午检察院移送了一批案件,庭里人手紧张,谭松志随口说了句,“如果那边忙完了,有空过来帮帮忙。”  12时50分,骆进盛回到了法院办公室,开始投入到案件审查、排期等工作;  16时17,骆进盛给妻子陶奕娴打了一个电话,问“中秋临近,要不要下班后去岳母家看看”;  16时50,立案庭法官余仕宏调解完一宗案件,推开骆进盛的办公室想讨杯茶喝时,发现骆进盛躺在了办公桌下,呼吸急促。随即,同事们将骆进盛送到惠东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  “本来骆进盛也可以不用这么苦、这么累!毕竟他已经是年近五十的老法官了。”惠东法院院长王仕第介绍说,两年前,48岁的骆进盛面临一次工作岗位调整上的选择。  “包括民庭、书记员室和立案庭多个岗位,他却选择了绝大多数人不想去干的“苦差事”:分管信访的立案庭副庭长职位。  “他当时的解释是:信访维稳工作性质很特殊,我年龄大、阅历也多些,做兄长的多干点也是应该的。”王仕第对骆进盛充满了敬意。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0年底,骆进盛被抽调到惠东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负责协助做好全县所有诉前联调案件;今年初他又被紧急抽调到惠东县“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以下简称“三打”)专项工作办公室等岗位,作为“三打”案件协调组组长,他承担了大量案件的接访、排查和协调等工作。同时,在抽调帮助工作期间,骆进盛还得要完成本院的立案、接访、判后释法答疑等工作。  “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但他从不诉苦!正常的情况来说,抽调的人员半年、一年就会轮换一次。但骆进盛被抽调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两年多时间,一直都没有轮换,因为我们不舍得放这么好的同志走。”惠东县信访局局长杨海明感慨道。  “按理说老骆被抽调出去了,是不用回法院做其他工作的,但老骆看到立案庭人手紧张,还是坚持回法院帮忙。恰巧那天检察院当天移交了一批案件,没想到老骆连中午连合一下眼都没有就赶回了法院。”谭松志说。  “跑断腿,磨破嘴”是信访干部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压在骆进盛身上的一种很大的负担。  两年来,他先后参与诉前联调案件共41件,接待其他涉诉涉法信访群众72件,其中引导群众向法院起诉或到相关职能部门接受调处的有15件,代表法院提前介入矛盾纠纷调处的有9件,释法答疑48件,95%以上的案件在矛盾恶化的初级阶段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成为惠东远近闻名善于化解信访矛盾的“突击手”、维稳安民的“排头兵”。  后记:骆进盛走了,带着母亲和家人以及群众对他的留念走了。采访骆进盛,走进惠东法院,记者看到的是不仅仅是一个骆进盛。在这些人当中,像骆进盛一样50出头这个岁数,他们黑发泛白却依然充满活力的表情甚是可敬可爱。王仕第说:“这个多达近30人的群体,是惠东法院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经验、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无时无刻在激励着年青一代的法院人,他们也成为惠东法院一道充满魅力的风景线。”&&&&&&&&&&&&&&&&&&&&&&&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金桂兰&55岁 “全国模范法官”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金桂兰在与病魔进行了多年抗争之后,于日7时20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永远地告别了她最钟爱的审判事业。  最高人民法院发来了唁电:“金桂兰同志为人民司法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宝贵生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先锋’和人民法官的杰出楷模。”  白纱垂首,丹江呜咽。5月10日上午8时,在牡丹江市殡仪馆为金桂兰举行的追悼会上,金桂兰生前的法官同事们来了。他们椎心泣血,无语哽咽。  许多干部职工、农民群众来了,他们目含悲泪,痛彻心脾:“金法官,俺们来送您了!”&  一个普通法官,为何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心?  糖房村农妇张秀清记得,当时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你们别是采访完了,再把金桂兰往上调吧?金桂兰她最好哪儿也别去,永远留在东京城,永远别走。”这是2004年,金桂兰获得“心系百姓的好法官”称号受到表彰后,张秀清当时所担忧的。  “金桂兰是一名好法官,先后做过7次大手术,患上癌症后,仍然长期坚守在基层法院,带病工作,巡回办案。组织上把她调回市里,可她却说‘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就应该为这方百姓多做点事情’,硬是又留了下来。”宁安法院副院长关继伟动情地说。  在对金桂兰的追思中,记者感悟了:百姓选择了金桂兰,金桂兰也选择了当地百姓。这种血浓于水的特殊情结,让她与群众心心相连。也为了这个情结,金桂兰把一生都献给了生她养她的边陲小镇,献给了一方水土的父老乡亲。  一个读者读了金桂兰的事迹后,感慨地说:“一个基层的党员干部,在生命的河流遇到冰冻甚至面临断流的时候,她的选择是义无反顾,她的追求是工作不止,她的价值是用生命的烛光实现对光明的追求。”  &&&&&&&&&&&&&&&&&&&&&&&&&&&&&&&&&&&&&&&&绿叶对根的情思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金桂兰说。  宁安县(现宁安市)镜泊乡五峰楼村,金桂兰在这里出生,嗅着泥土的芬芳成长,“她心正,工作较真,乐于助人,这就是我们五峰楼村的女儿。”村支书说,他是看着金桂兰长大的,听到金桂兰逝世的噩耗后,很惋惜。  五峰楼的很多群众在叹惜着,东京城镇的群众在追思着。更多金桂兰审过案件的当事人、帮过的人,都沉浸在对金桂兰的追忆中。  “金法官说:同事谁都有,认识不管用。在我们国家,有理走遍天下。这句话我始终珍藏在心里。”刚提起话头,担忧金桂兰调走的农妇张秀清已泣不成声。她对金桂兰不只是感激,更是把她当成了一种信念的化身。  十几年前,张秀清将一名担保人起诉到了东京城法庭。第一次开庭时,担保人以借款已过时效为由主张免除担保责任。休庭后,她对主审法官金桂兰说,在诉讼时效期内她给担保人打过一个催款电话。金桂兰让她到电信局去查一查,但她却碰了一鼻子灰。“有人告诉我,金法官和那个担保人以前是镇政府的老同事,打官司能向着你吗?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底。第二次开庭听我说没调出来单子,金桂兰立即到电信局给调了出来。”张秀清说,这笔钱也要了回来。从这以后,她认准了金桂兰这个好法官。  眼含热泪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刘艳君对记者说:“她可是俺老百姓的好法官。”即时又向记者述说了“欠条被洗”的故事。  十几年前,为查证一起案件的重要证据有没有被原告所说的“被妻子洗了”,开完庭的第二天,金桂兰趋车200多公里找证人取证,遭到拒绝,返回已是晚上8点多钟。当时,金桂兰正处在化疗期,饭菜难以下咽,头发一把一把脱落,全身瘫软得像一摊烂泥,一只胳膊肿得足有碗口粗,腹部的胆结石刀口流脓不止,来回400多里山路的颠簸,使她全身上下钻心刺骨地疼。第三天天刚放亮,金桂兰用卫生纸擦了一下还在流脓的刀口,叫上司机又去找这名证人。“你都不要命了,我还要什么脸!”证人说出了事实真相,“哪有借条那回事,他编的。”再次开庭,原告无言以对,还了被告一个清白。她记不得这讲了多少次,但每讲一次后,她对金桂兰就又增加了一分敬意。  刘艳君在任东京城镇人大副主席时,记得多次发现金桂兰自己掏钱给当事人买食品。刘艳君知道她家还很困难。“有一次我对她开玩笑地问,‘桂兰啊,是不是来你这儿打官司的你都管饭啊?’没想到她看着我认真地说:‘老百姓来打官司,本来就够上火的了,怎么能眼看着他受冻挨饿啊?’”  “到东京城法庭打官司的穷乡亲经常得到金姐的帮助。”现任宁安法院优化环境办公室副主任的金尚哲,记得牛场村有位70多岁的朝鲜族老大娘,无儿无女,生活十分艰难。一次,老人到法庭来办事认识了金桂兰。从此,她家里抹墙、烧柴等家务琐事,都来找金桂兰。每次大娘来,金桂兰都像女儿一样,一一给老太太办理妥当。“就跟她的亲闺女一样!”  城东乡光新村村民张长胜在电视上看到金桂兰病逝消息时,告诉孩子要永远记住金法官这样的好人,将来长大了,也要像她那样帮助别人。十几年前,因他媳妇有病,无人照看孩子,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法庭打官司。金桂兰看到穿得破旧单薄衣服的孩子在寒风中冻得直发抖,就跑回家翻箱倒柜,把自己儿子的衣服找出一大包,给俩孩子穿上,剩下的塞到了他的手里。“听说金法官得了重病,我还买过两瓶桃罐头和苹果罐头送给她,希望她吃了桃罐头就会从疾病中逃出来,吃了苹果罐头就会平平安安。作为我们老百姓,只要为我们办一件实事,我们都很感激,记她一辈子。”  只要你对百姓有情,百姓就会对你有意。  住在法庭不远的关显荣老汉激动地说,他经常路过法庭,对金桂兰帮助百姓排忧解难的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想办法帮金桂兰解脱病患。“当时,她的胳膊这么粗,还坚持上班。”关显荣用手比划着,心疼地说。他听说一种蘑菇能治金桂兰的病,就和几个邻居说了,一起采蘑菇给金桂兰送去。“可这也没挽救了她的命。”这成了他的一件憾事。  &&&&&&&&&&&&&&&&&&&&&&&&&&&&&&&&&&&&&&&&丹心碧血化永恒  金桂兰的儿子李一男说:“以前,我妈妈工作太忙,很少和我们在一起,住院这一段时间,是我们一家人难得的团聚。”  金桂兰的同事说:“她是那种为了工作可以不顾一切的人。法庭成了金桂兰的‘家’,她的大部分衣物都在这里。她结婚时把家安在牡丹江市,离东京城法庭有80多公里的路程,回去一次需要汽车、火车倒上3次。为了工作,她平时住在单位,与丈夫成了‘周末夫妻’。工作忙起来,她常常一两个月回不了一次家。”  “粗略地算了一下,桂兰在法庭工作14年来,一家三口相聚的时间还不到3年。”金桂兰的爱人李永春说,桂兰“太忙”。有一个周末,她打电话要我陪她到偏远的牛场村送传票。我到家已是晚上6点多钟了,她等不及就一个人先走了。那天,气温零下30几度,寒风裹挟着鹅毛大雪,打得人脸生疼。我在黑暗中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牛场村赶,心里还抱怨着,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非赶在这鬼天气去办?走着走着,听到前面传来狗叫,她在空旷的雪地里一个人挥着棍子驱赶着几只恶狗。“你怎么就不知道爱惜自己呢?”我责怪她。她说被告是个生意人,刚从外地回来,明天就要走,如果不抓紧时间将传票送给他,案子就不好处理了。  “拼命”这个词用在金桂兰身上不只是个比喻。为了工作,她真的把命都豁出去了。乳腺癌、胆结石、白内障、胃病、咽炎、风湿、关节炎……这么一长串的病名,很难相信它们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这正是长年操劳和生活不规律给金桂兰留下的残酷印记。“每次正视桂兰身上7次大小手术留下的伤疤,都要鼓足勇气。”李永春说。  “她真是一个铁法官。”现为宁安市法院信访办主任的关向英非常敬佩。2002年至2004年3月,关向英和金桂兰住一个宿舍。她从没看金桂兰掉过眼泪,也没有听金桂兰提过自己的病。那个时候,金桂兰白天开庭,晚上写文书,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照常上班。乳腺癌手术后,金桂兰的右臂肿胀得比左臂粗一倍,连写字都困难。胆结石手术的刀口又一直不愈合,流出的脓水时常把衣服都浸透了。有一次,她看到金桂兰偷偷回到宿舍,自己往外挤脓血,“当时我被吓坏了,要带她去医院。她却不在意地说:‘没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然后,像根本没发生一样,又回到办公室调解起案件来。”  “只要有工作,桂兰就全然忘了劳累和病痛。”李永春说,记得第一次肿瘤切除手术的当天下午,极度虚弱的金桂兰跟大夫请假出院,说要陪一名当事人到牡丹江中院做司法鉴定。“你不要命了?”医生说。“究竟是你的命重要,还是当事人的事重要?”他第一次对妻子发了火。但最终没有拗过妻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去了牡丹江中院。在他们背后,医生说:“没见过这么玩命的女人!”  陪护金桂兰住院的宁安市法院一女干警悲痛地说:“2011年11月,金桂兰因病重又一次住进了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到入院时,癌细胞已扩散。但金桂兰很乐观,与病魔抗争表现出常人少有的坚强意志。她还惦记着工作,牵挂着群众。对来看望她的领导、群众,她说病好后,还要回到法院审判岗位上,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  “金姨的最后心愿,我会帮她办好的。”泪眼未干的宁安市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杨海鸥说,春节前,杨海鸥到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看望金桂兰。临走时金桂兰抓住她的手说:“小杨,金姨还得麻烦你一个事儿,前斗村的刘老汉那个赡养案子,我一直挺惦记的,也不知现在他儿女对他咋样了,我这身体也不能去,拜托你和法庭的干警代替我去看看刘老汉。”这是金桂兰曾经办过的一起赡养案件,每年金桂兰都要去看望一下。  李永春说,在最后的这段岁月里,金桂兰一直是乐观的。她对生活是非常热爱的。“能坚持到今天,主治医生都说是一个奇迹。她多次和我说,等病好了后,再回到岗位上去工作,回报组织上这些年来给予的照顾。其实,我知道,就是这个心愿给了她这个奇迹。”但李永春知道,这只是一个梦罢了。为了让金桂兰做好这个梦,他特意对金桂兰隐瞒了病情,“哄骗”她马上就会好的。  “虽然这段时间很累,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们一家三口能天天相聚着。”金桂兰这次住院的大半年,儿子李一男天天陪伴着。“过去,我对妈妈忙于工作不理解。这段时间里,看到很多群众来看她,有一些妈妈都想不起来叫啥名了。这让我很感动。我理解了妈妈。妈妈是典型,我也不差。今后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去工作。”李一男又低下了头,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我们师范学院还建在大荒地的时候,我就认识金桂兰了。那时我就听说金桂兰非常敬业,是个工作上很要强的人。我和她爱人李永春同事多年,很少听说他们夫妻俩去饭店吃饭喝酒。她的确太忙了,调解一个哪怕很小的纠纷都得花费很大精力,看了报才知道,她受理案件的调解率是90%。这样怎么可能还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呢?”牡丹江师范学院张志发回忆着。&  有的人死了,她却依然活着。金桂兰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她那对百姓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对公平正义的执著与坚守,却长存人世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香。  金桂兰精神永垂不朽。&&&&&&&&&&&&&&&&&&&&&&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杨卫东&42岁 他追求完美,总想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生怕有一点不满意;他心系群众,总是千方百计为群众着想,生怕案子“无法交代”。他为工作心力交瘁,最后累倒在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工作岗位上。日下午17时40分,他带着人们对他的无尽思念永远地离开了。他,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一位普普通通的法官,成了人们永久的回忆――  &&&&&&&&&&&&&&&&&&&&&&&&&&&&&&&&&&&&&&&&人物档案  杨卫东,生前是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法院审判员,荣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全省法院十佳优秀法官”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他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公务员廉洁高效先锋、省十大法治人物、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时代先锋、感动台州人物等荣誉称号。  &&&&&&&&&&&&&&&&&&&&&&&&&&&&&&&&&&“亲人”法官&不是亲人胜亲人  今年68岁的许尚焕因患脑梗塞,落下腿脚不便的毛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仍拖着一双病腿远远地迎过来。  他颤颤巍巍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皮夹,取出一大一小两张半寸照,说:“杨卫东走后我天天都带在身边。看到他的照片我就感到心里踏实。”说着老人的眼圈就红了。  这两张照片是他专门向杨卫东的妻子王林亚要来的。他说:“以后永远也见不到卫东了,我想留下做个纪念。”  记者到了许尚焕家。老人又从房间里拿出一沓剪报,全都是各级媒体关于对杨卫东事迹的报道。  许尚焕是杨卫东生前办理的一件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原告。他认为其邻居搭建的围墙和大门侵占了村里公共道路,这条路原来是通往公交临时停靠站的,被侵占后,村民不得不绕道行走。  案子到杨卫东手中后,杨卫东3次来到现场勘查了解。  “他到我家后,茶没喝一口,烟没抽一根,看完现场就走了。”老许说。  只是没等到老许的案子结案,杨卫东就发病了。  “那天上午,杨法官正在法庭上给我们调解,没想到他说着说着,突然口吐鲜血,整个人软了下去。当时我都惊呆了。”那一幕,老许至今仍历历在目。  为此,老许一直很自责,他哽咽着说:“我知道他那时已经请了年休假,原本他是可以去年休的,如果不是我这个案子……”  急救醒来后,杨卫东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代我向许尚焕解释下,他的案子只能等我病好后办了。”老许被彻底打动了。  杨卫东在杭州治疗期间,老许专程赶去看望。转院回天台后,老许又经常去医院探望。在他心中,杨卫东就是他的一个朋友,值得信赖的朋友。探望的次数一多,老许甚至认识了杨卫东的每个亲属。  3月12日,老许从医院看望杨卫东后回到家,他老伴丁竹莲一看老许眼含热泪,以为发生了什么。老许说:“我看他面色不对,可能挺不过去了。”说完,夫妻俩黯然泪下。“当时感觉天一下子就塌下来了。”  3月18日,杨卫东遗体火化后,老许拖着病腿花了半个多小时,艰难地爬上了100多米的山坡,送杨卫东到了公墓。  老许激动地说:“只要我一天口眼不闭,我就要告诉大家,杨卫东是一个多么负责任的好法官!”  &&&&&&&&&&&&&&&&&&&&&&&&&&&&&&&&&&“救命”法官&周末坐车去“要钱”  “杨法官是好人,要不是他,我老婆的命早就没了!”在平桥镇西安村的张受溪眼中,杨卫东就是他家的救命恩人。  现年40多岁的张受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三口挤住在一间木屋里,木屋搭了个阁楼,由于前后都有房子挡光,屋内常年不见阳光。原本夫妻俩平时打点小工挣钱供女儿读书,日子虽过得清苦,但也有滋有味。  但是一起飞来横祸击碎了这个小家庭的宁静生活。2009年4月,妻子胡跃花在路上行走时,不巧被一辆卸货的卡车掉落的钢索砸伤手,没几天,医疗费用就花去了2万多块。  张受溪仅有的积蓄很快花完了,还借了一笔钱,而赔偿款尚未到位。  就在这时,胡跃花突然全身浮肿,病情恶化,急需救命钱。  “当时家里只有100多元钱,怎么办?”想来想去,张受溪记起办案法官杨卫东对他说过,有困难可以去找他,他尽量帮忙想办法。  接到电话是在星期五的晚上,杨卫东第二天就自己掏钱买了长途车票,一个人到温州找车主去了。  “当时我以为他是随口答应,谁想他真的就去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张受溪说。  到温州后,杨卫东多方打听,找到了车主,经过反反复复的思想工作,车主终于答应先支付一部分赔偿款。当天晚上,风尘仆仆的杨卫东把2万余元钱交给张受溪。  “我真的一点都没想到,他对我们老百姓的事情那么重视;我也真的一点都没想到,他身上有病,还自己买车票去执行。我老婆有今天,全靠了杨法官!”张受溪说着激动,令人怆然泪下。  &&&&&&&&&&&&&&&&&&&&&&&&&&&&&&&&&&“和睦”法官&开庭办案到村头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住赤城街道的丁大姐有兄弟姐妹四人。大哥一生没结婚,只有几间房子。大哥生病后,三兄妹决定共同负担大哥的医疗费,房子均分。可是,当大哥病情日益加重时,一个兄弟闹情绪了,不愿意承担医疗费用,房子也不要了。  丁大姐把这个兄弟告上法庭,案子分到了杨卫东手中。  在发出开庭传票后,杨卫东三次来到该村,把双方当事人和村干部请到一起,“背靠背”调解。杨卫东从这头走到那头,来来回回数十次,两边做工作,苦口婆心。直到日落西山,双方当事人签完调解协议,杨卫东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由于两边来回跑,他的腿累得都站不起来了。  事后,丁大姐的兄弟逢人便说,杨法官说话办事总是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对待我们态度和蔼,没有任何架子,从不用训斥的语言,我们都服他。  不单是当事人,律师庞红飞对此也深有体会。2008年10月,她代理了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徐大爷75岁了,其子因交通事故亡故,得到赔偿款8万余元,其中近2万元是支付给徐大爷的赡养费,赔偿款由儿媳领取后,约定由其负责赡养徐大爷。不久,儿媳突然不愿继续履行赡养义务。一气之下,徐大爷告上法院,要求返还2万元。  考虑到原告行动不方便,又住在山区,杨卫东先后两次到当事人所在的村开庭,做双方工作,直至徐某的儿媳承诺按协议履行义务。  据统计,杨卫东在住院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共审结各类案件280件,年均审结率在99%以上,年均调解撤诉率在75%以上,案件自动履行率在65%以上,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是法院干警公认的“办案能手”和“调解能手”。&&&&&&&&&&&&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四人民法庭审判员&蹇千海&59岁&&&&&&&&基层党员  穿草鞋、戴草帽,33年走遍所辖区域的每个村组,是远近闻名的“活地图”。  带着“流动法庭”下乡,常常路过家门而不入,妻子怨他“偷懒”。  弥留之际,他牵挂的仍然是还没办完的两件案子。  他就是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四法庭法官蹇千海。  “千海法官是个好同志!我们都要向他学习。”11月9日晚上,石柱县法院领导来到石柱县南宾镇一居民区内,看望慰问了重庆市法院系统一等功获得者蹇千海的遗孀兰光淑。  蹇千海生前是石柱县法院第四法庭法官,33年来扎根偏僻山区,被当地百姓誉为土家山寨“泥腿法官”。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半年多以前。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镜头一:  日下午2时51分,天有些阴沉。重庆大坪医院一病房内。  蹇千海吃力地睁开双眼,看着身边的同事,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做了一个“二”的手势。“老蹇,请放心,那两件案子我们一定办好。”听到这话,59岁的蹇千海微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睛……  “老蹇!”妻子兰光淑哭了起来,屋内弥漫着浓浓的悲痛……   就在半个月前的2月17日中午,蹇千海刚输完液,趁妻子外出端饭,悄悄地从床上溜了下来。  一个小时后,脸色苍白的蹇千海来到渝北一小区,给住在这里的谭贞送来了一份关于债务纠纷的法律文书。原来,在来重庆主城治疗前,蹇千海接了两件案子,听说当事人都在重庆主城,便把这些材料带了来。  “他的病情这么严重,还东跑西跑的,真是不要命了!”事后,主治医生严肃地告诫兰光淑。  在工作中,蹇千海一直都是这样拼命。这次住院,就是他在办案中再次累倒,被同事和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的。  蹇千海所在的石柱县第四法庭位于马武镇,这里邻近湖北省利川市和重庆彭水县,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然而,蹇千海参加工作33年来一直扎根在这里,每次下乡审案,他都要花一两个月时间,尽可能把村组走遍。而为了更好地接近群众,身为庭长的他穿草鞋、戴草帽、抽土叶子烟,被人称为“泥腿法官”。  33年来,蹇千海走遍了马武片区5个乡镇的每个村组,是远近闻名的“活地图”。  &&&&&&&&&&&&&&&&&&&&&&&&&&&&&&&&&&妻子口中的“偷懒”丈夫  镜头二:  “老蹇,好好休息。”日上午10时15分,石柱县人民法院的领导来看望手术后的蹇千海。尽管术后身体虚弱,但蹇千海仍然牵挂着案情的进展。等领导走后,兰光淑埋怨他不注意休息,蹇千海说:“你晓得啥子?案子要及时审,时间拖长了,对原被告都不好。”   因为怕案子时间拖长,蹇千海在石柱县法院系统是最忙的。仅在2011年,作为还有一年就可以退休的法官,他一个人就承办案件155件,平均2.5天办案1件,结案率在石柱县名列前茅。  为了解决群众“告状难”,蹇千海常常带着“流动法庭”下乡,以至于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日,正是农忙季节,兰光淑一个人在田里栽秧。一抬头,刚好看到蹇千海从田边大路走来。  “你终于回来帮忙了。”兰光淑十分高兴。  “你一个人慢慢栽。”蹇千海说,“我有事要到洗新乡。”  “今天是星期天,还下什么乡?”兰光淑质问,“你是真的不管家里的事了,还是怕做农活想‘偷懒’?”  “没得法哟。村民家的耕牛打架,有一头被挤到岩下摔死了。你说,农忙季节,没有牛怎么办?”蹇千海陪着笑,“我去了就回来。”  看着丈夫离去的身影,兰光淑气得说不出话来。两周后,蹇千海才回来,这时农忙已全面结束。原来,蹇千海又跑了两个乡,接了18件案子,调解成功17件,审判结案1件。  蹇千海的这次“偷懒”,让妻子一个人栽秧割麦受了苦,但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家里耕牛摔死的村民在当天就得到了200元的赔偿,租到了耕牛,及时在田里栽上了秧苗。  &&&&&&&&&&&&&&&&&&&&&&&&&&&&&&&&&&女儿心中的廉洁父亲  镜头三:  3月7日下午1时20分,生命计入倒计时的蹇千海从昏迷中醒过来,看见两个女儿在旁边低声哭泣。他有些愧疚地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但我这辈子得了两个三等功牌子,给你们每个人一个。”   认识蹇千海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清廉。上世纪90年代,老乡常往家里送些蜂糖、鸡蛋之类的东西,总是被蹇千海铁着脸一声断喝:“拿起走!”  一次,一个当事人见蹇千海那里不收礼物,就赶到十几公里外的黄鹤乡,把一堆烟酒塞给他妻子就走。  深知丈夫脾气的兰光淑,又骑着自行车,把东西从十几公里的家里拉到蹇千海办公的地方,让他自己去还。  蹇千海的清廉,除了拒绝收受礼金礼物,还表现在“不求人”。  1999年,大女儿蹇春雨中专毕业后,本来以为作为庭长的父亲会动用关系,帮她找一个工作。尽管妻子和女儿都提出了要求,但蹇千海依然无动于衷,只是拿出2000元钱,让蹇春雨自己摆摊做生意。  2005年夏,小女儿蹇春燕从湖南长沙一家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本来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当一名教师。但她知道父亲绝对不会“求人”帮她找工作,便一个人悄悄跑到成都打工,至今每个月工资仍只有1500元。  “蹇庭长不止一次说过,他绝不求人,是为了审案时绝对公正,不受外来影响。”第四法庭书记员李清月说。  正是由于敬业、高效、清廉,蹇千海受到了马武片区广大群众的尊重。  日下午3时,蹇千海追悼会在黄鹤乡举行。附近1000多名群众自发前来追悼祭奠,龙潭乡村民刘建林专程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前来表达全家人的哀悼。“虽然前几年因为一件案子,我还有点恨蹇庭长不近人情,给他送点鸡蛋都不收,但现在想来,蹇庭长是绝对公正的,是一个好人。”  作为蹇千海生前办的案子的当事人,谭贞也专程从重庆主城赶赴黄鹤乡,敬献了花圈:“如果蹇庭长安心治病,不为我们的事忙来忙去,也许他就不会这么早去世。”  日,重庆市高院为蹇千海追记一等功。中国法院网将其列入英烈名单,并在网络英烈纪念馆上公开祭奠。第1页&&共1页编辑:邱哲丽&&&&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大道南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邮编:364000&&诉讼服务中心电话:&&电话:&&纪检监察办公电话:&&传真:&&Email:&&投诉邮箱:&&
&&&&&&&&&&&&&&&&&&&&&&
您是第 7677875 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惠快信收到法院传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