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趋势

无所不能 健康点
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展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 是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主办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定位于研讨金融界最关心的话题,汇集金融圈最睿智的声音。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是定位为开放、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亦是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改革、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型智库。陆家嘴沙龙最新文章
  【财新网】(作者 李雪松)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常态。新常态是风险高发期,需要平衡债务和经济增长,这并非易事。
  供给侧分析
  供给侧1:劳动力供给通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在减弱。
  2011年中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点,之后开始下降。另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2010年后市场“求人倍率”出现了求略大于供、逐步小幅度上升的发展态势。市场求人倍率是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岗位空缺比求职人多就大于一,岗位空缺比求职人少就小于一。2009年之前是小于一的,岗位空缺少,求职人多,不好找工作。2009年以后市场求人倍率就反过来了,变成大于一了,出现了拐点,很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
  老龄化趋势增强。2015年65岁以上劳动人口占10%,2050年要达到25%,就是1/4。2015年到2040年之间老龄化是陡峭上升。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对经济造成的挑战有五个方面。
  第一,国民储蓄率从而投资率趋于下降。根据日韩经验,日本、韩国的储蓄率也比较高,但是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后储蓄率会下降。
  第二,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出口价格国际竞争力降低。出口比较优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2002年以来,初中生、小学生就业都比较好,农民工急于辍学工作赚钱,年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缓慢,难以与未来技术密集型的二、三产业需求人才相匹配。
  第四,城镇化动力减弱。农村剩下老人和特别小的孩子,只要是适龄工作人口转移都差不多了。
  第五,养老成本飙升。社会负担急剧加重。
  供给侧2: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经济出现结构性减速。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转型已经开始。但第三产业的产业链相对较短,对其他产业拉动的关联效应不如第二产业。在目前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服务业份额的扩大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要有所回落。
  需求侧分析
  需求侧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投资效应递减。
  去年开始的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近期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外需疲软以及国内房地产投资放缓,传导并拖累制造业和采矿业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投资出现分化,部分采矿业与制造业产能过剩,投资回报显著下降,压抑了投资需求,成长性行业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尚不足,且融资成本高;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今年开始落地,而PPP项目由于收益率低、项目资本金不足、商业银行贷款存在政策障碍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因资金缺口而放缓;
  民间投资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部分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准入门槛高;
  中国投资规模巨大,基数已经很高,但投资效果系数已降至新低。2014年投资已超过51万亿元,一些省份的投资占其GDP比重已超过100%。
  需求侧2:消费总体平稳,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消费总体是平稳的,特别是网络上零售和通讯器材类的增长非常的迅速,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所以通讯器材类增长37%左右的水平。旅游增长非常快,国内旅游增长很快,旅游人次达到3亿人次,旅游收入增长更快到15%,达到了3万亿,旅游收入比旅游人次快,说明人均旅游消费增加了,这也是进入新常态以后重大的变化,收入的提升。出境旅游更厉害,处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增长19%,比国内旅游增长更快,有的比国内还便宜,购物也是便宜,船费也是比较便宜,这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中国国内有很多地方特别的漂亮,服务质量提升不够。
  需求侧3:外贸红利减弱,对外投资增速趋于加快,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中国出口增速略低于经济增速,而国际经济的是国际贸易增速跟国际经济增速差不多,都在3%到3.5%的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基本上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是国际经济增长速度2到3倍,每年国际经济增长3%,国际贸易是6%到8%的水平,现在全球化动力减弱,所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降到3%、4%的水平,跟国际经济增长率差不多的水平。
  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明显不断降低。2005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是70%,到2014年下降到33%。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下降预示着出口增速会受影响,制造业利用外资很多是出口导向的。伴随着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下降,中国一般贸易比重明显提升,但是我们出口现在是跟美国、德国、日本发达国家竞争,跟发展中国家也竞争,美国再工业化,美国容忍日本日元大幅度贬值,对中国制造业构成双重夹击,跟日本有竞争的产业,日本通过大幅度贬值来挤压中国,是在美国默许下做的。还有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一些产业的转移,所以中国的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是非常困难的,可能等不到2025就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
  价格与金融侧分析:
  第一,CPI低位运营,但PPI通缩加剧。2012年以来现在PPI通缩持续了40个月,PPI负增长今年7月份下降5.6%,还在进一步下降。而CPI一直在低位,最近猪肉价格反弹带动7月份CPI上涨1.6%。PPI和CPI出现背离和脱钩,这在日本、韩国都经历过,本来PPI通缩会引导CPI进入通缩,但是这一轮没有出现。什么原因?是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CPI农产品价格占比比较大,另外CPI当中房租价格没有下降,所以这次脱钩了,CPI没有陷入通缩。这就使货币政策在松紧之间陷入了困境。
  第二,商品房价格,最近商品房销售逐渐回暖,但是房地产投资疲弱。看同比增长率,一线城市实现正增长,二三线城市房价同比还是负增长,二三线城市房价还在下降,只不过降幅在收窄。房地产投资现在为什么乏力?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回升乏力。土地购置面积下降这么多,这个是房地产投资先行指标,所以房地产投资很难短期内有明显的回暖。
  第三,价格与金融侧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迅速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4万亿刺激计划,使得中国总杠杆率,从170%上升到236%。
  新常态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是为了托底,为了短期保就业、控风险,为改革创新赢得时间;“进”是促改革开放、调结构,有助于控杠杆,加快形成创新驱动新动力,促进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要把宏观调控与改革创新、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发挥政府作用与健全市场机制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实施结构性“加杠杆”和结构性“控杠杆”。
  中央政府、民营企业、居民部门,总体杠杆率不高,通过改革引导其适度加杠杆;地方政府、产能过剩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杠杆率过高,逐步控杠杆;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十三五目标及2030年前景展望:
  “十三五”目标建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包容性发展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按照“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6.5%推算,到2020年可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十三五”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
  第二,以开放促改革,向改革要动力。
  第三,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第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第五,促进教育、科技、医疗、养老等薄弱环节发展,消除绝对贫困,全面提升人类发展水平。
  第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
  2030年远景目标展望:
  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全球人均GDP为2.6万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6.9万美元,高收入国家中的非OECD成员国的人均GDP为3.3万美元,OECD成员国的人均GDP为8.4万美元。
  预计203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3.3万美元,将显著高于全球人均GDP水平,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的非OECD成员国的人均GDP水平。
  作者为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本文根据作者在日第79期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的发言内容整理。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工业开局怎么看:缓中趋稳 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增长
  核心提示
  ■ 传统行业增速减缓,高技术制造业等处于扩张状态
  ■ 工业资本边际生产率低位徘徊,投资效益仍然不高
  ■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必须由成本优势转换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影响力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这也延续了去年工业发展的特征。如何看待一季度工业形势?工业转型升级是否已进入“快车道”?
  1.看趋势:工业生产缓中趋稳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1—2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4%。
  “工业生产缓中趋稳。”——这是国家统计局在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时对于工业经济的定调。
  所谓缓,就是说一季度5.8%的增速确实不快,甚至还低于去年全年6.1%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而所谓趋稳,是指增速从1—2月份的5.4%提高到3月份的6.8%,加快了1.4个百分点,用电量提高将近6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提高将近4个百分点。
  增速数据只能证明过去,而企业的信心则代表着未来。
  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一些积极变化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以及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和市场有所回暖。同时,制造业进出口市场需求有所回升,重回扩张状态。
  此外,3月份多项数据都呈现出“拐点”:
  ——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是2014年10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
  ——进口指数为50.1%,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是2013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年度报告()》认为,2016年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同时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稳中求进”仍然是工业发展的主旋律。预计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为5%至6%。
  2.看结构: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增长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7.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和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这也延续了去年工业发展的特征。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8%。而去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
  “目前,我国要素投入结构逐渐由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传统行业增速减缓,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处于扩张状态。二是原料和高能耗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机械电子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三是资源型产品进口明显增加,出口产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表现显著,先进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整体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高达60%以上,“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质造”转变。
  但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并不能掩盖传统制造业的巨大压力。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融资、环保等生产综合成本持续上升,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受到双重挤压。
  从地区来看,3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3%,中部地区增长7.8%,西部地区增长8.0%,而东北地区则下降0.2%。地区工业增长的差异主要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东北地区以石油、煤炭、钢铁等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增长乏力而转型困难,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50.5%,首次突破50%。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则降为40.5%。这通常被认为是结构调整的一大特征。但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服务业占比扩大固然可贵,但在制造业占比缩小的过程中,不能有工业经济过时的看法,反而要更加重视制造业的升级。
  3.看效率:边际生产率波动较大
  今年前两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亿元,增长4.8%,改变了2015年全年工业利润下降的局面。
  工业门类中,前两个月采矿业亏损81.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848.6亿元,增长2%,而制造业则实现利润总额7039.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9%。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效益处处长何平表示,除了受益于前期较低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的石化行业,值得指出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1—2月份,因部分企业产品升级、智能化产品快速发展,带动效益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
  “需要指出的是,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虽呈现一定增长,但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何平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企业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应收账款继续上升。库存和应收账款偏高,增加资金运行成本,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一项报告认为,与全社会资本边际生产率相比,工业资本边际生产率波动较大。自2009年大规模扩张投资计划后,投资率连续多年维持在高位,而工业资本边际生产率却持续低位徘徊,投资效益不高。较高的投资率和较低的投资效率相矛盾,引发了诸多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表示,“十三五”时期,必须突出以创新促增长的意识,为工业经济积极构筑新的增长动力,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中国工业体系已经高度完备的条件下,以动态效率提升弥补结构性配置效率提升空间下降的负面影响。大力培育与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高增长行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动力,扶持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通过做大中间企业群体,夯实工业增长基础。
  4.看发展:亟待塑造国际品牌影响力
  在德勤日前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与2010年、2013年一样,中国再次被列为2016年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是,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加之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战略,这项研究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被美国超越,下滑至第二名。
  近期使用外资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在中国利用外资中比重不断下降。一季度,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8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1.6%。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制造业在中国外资总量占比下降,但高端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线大量转移,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大幅增加。相比之下,钢铁、水泥、造船等传统制造业外资流入基本为零。这些都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一致的。
  从我国对外投资来看,国际产能合作态势良好。一季度流向制造业54亿美元,增长125.9%,特别是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为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刚起步但增速极快,是对中国制造资本走出去的客观判断。
  传统上,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在于成本优势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未来,这种竞争力必须转换为技术创新以及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在2015“世界财富500强”中,中国入围企业有106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已达56家。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品牌仅有31个,其中制造业品牌仅7个。两榜对比,充分显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足够大,但还不够强,尤其是世界级制造品牌缺乏的现状。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提出,到2020年,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解读这一规划时说,未来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提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的要求,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陈恒)
[责任编辑:您当前所在位置:
&>&&>&&>&&>&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发布日期:日文档来源:
&一、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特征
&1、增速缓中趋降,总体处于减速态势
&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继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主要支撑力量
&3、区域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减速较多
&4、民间投资增速继续领先,但增速回落幅度更大
&5、高耗能行业投资未得到有效控制,装备制造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
&二、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2、企业投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
&3、财政金融风险开始暴露
&4、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下行
&三、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
&1、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
&2、投资形势面临的不利因素
&(1)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下行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流了部分资金;金融资本“避实就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降低不能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上述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间投资意愿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 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持续发酵。2015年投资形势仍然将受到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等三大矛盾的拖累。外需缓慢复苏低于预期,内需依旧低迷,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状况难以有效缓解。受经济下行影响,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模式有待成熟,加上正值债务偿还高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大,2014年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均累计负增长,2015年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态势仍将延续。
&(3)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尽管大批的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已经下放,但受制于融资成本较高、经济下行风险较大,具备可行性的投资项目仍然较少。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完成。201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处在较低水平,反映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这不仅直接影响2014年的投资增速,也将间接影响2015年的投资增速。
&四、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惠民生、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2、落实推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PPP模式
&3、防范房地产开发投资骤降
&4、用好积极的财税优惠政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月来首次上升-华尔街见闻
<span id="tj-post-left-collect" class="collect"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32307" data-url="/stars/23230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月来首次上升
2015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呈现&逐月放缓&的态势,但这一趋势在今年开年得到些许好转。
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显示:
中国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 10.2%,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 9.3%,去年全年增长 10%。
为了最大程度规避春节因素的干扰,本次数据将1~2月合并公布。10.2%的增速基本持平去年9月以来该数据的表现,较去年全年水平小幅回升,也结束了连续20个月来该数据只降(或持平)不升的局面。
对于投资增速稳中有升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表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断显现。去年以来,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政策,包括&十一大工程包&、&三大战略&、&六大消费工程&、&PPP项目建设&等十项重大举措。今年初,国家继续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加快启动一批重大工程,多措并举促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受商品房销售持续向好的影响,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9052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5%,比去年全年提高5.6个百分点。
民生宏观分析师朱振鑫、张德礼在数据后表示,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5%,成为对冲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下滑的稳增长主力:
今年是基建大年,对资本市场而言,可重点关注PPP和专项建设债。一方面PPP项目加速签约,预计2016年签约规模可达到2万亿元,另一方面则是加快已签约PPP项目的落地,如解决融资问题、完善推出机制等。今年已发行4000亿专项建设债,预计全年规模也有2万亿,专项建设债可补充项目资本金,再通过信贷加杠杆。基建重点投向包括地下管网、海绵城市、高铁等重大工程。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数据公布前表示,2016年初以来,钢材及建材价格企稳可能反映出投资需求的改善,也可能是受到减产后的提振。但是,2月全国水泥综合价格指数继续下跌至78.02点,分区域的水泥价格全都在下跌。从当前水泥价格走势看,投资需求依然疲弱。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也认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宽信贷向经济复苏的传导受阻。虽然年初以来信贷社融加速投放,但实体经济依然表现低迷,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复苏,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尚未体现。宽松政策效果有限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短期内各界不断强调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预期的增强,对投资意愿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对于未来的趋势,徐高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政策已明显加大了在稳增长方面的力度,随着近期降准等宽松政策持续推出以及信贷社融加速投放,实体经济资金面改善将推动投资需求回暖。以稳增长为基调的政策应该多多少少会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推动投资增速改善,带动经济企稳回升。但投资意愿究竟能有多大幅度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会&的政策导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数据中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9324亿元,同比仅增长0.9%,大幅低于去年平均水平。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0.9%;国内贷款增长1.8%;自筹资金下降3.1%;利用外资下降34.2%;其他资金增长15.5%。
统计局发布的本次数据细化内容如下: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0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从环比速度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4亿元,同比增长34.3%;第二产业投资1408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23177亿元,增长11.1%。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13774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采矿业投资390亿元,下降29.5%;制造业投资11663亿元,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20亿元,增长18.5%。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653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4.7%;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6.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8%;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3%。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19468亿元,同比增长9.7%;中部地区投资9023亿元,增长12.5%;西部地区投资8716亿元,增长12.7%;东北地区投资529亿元,下降18.6%。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35491亿元,同比增长10.2%;港澳台商投资1340亿元,增长14.7%;外商投资1068亿元,增长6%。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1509亿元,同比下降4.4%;地方项目投资36499亿元,增长10.9%。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1452亿元,同比增长13.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443亿元,增长41.1%。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9324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0.9%;国内贷款增长1.8%;自筹资金下降3.1%;利用外资下降34.2%;其他资金增长15.5%。
*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全球资产配置?)
<span id="tj-post-collect" class="collect"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32307" data-url="/stars/23230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 data-active-text="">
<span class="endorse" data-toggle="endorse" data-active=""
data-post-id="232307" data-url="/vote/up/23230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点赞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请输入注册邮箱
用户名含中文、空格、特殊符号的老用户请用注册邮箱登录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使用邮箱注册
使用社交账号注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