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药膏是假药吗有中信银行吗??

33家银行4年人员流失近32万 中信银行高管薪酬大降40%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14:00来源:证券时报网
据券商中国报道,包括银行的劳务派遣人员在内,过去4年,33家大中型银行人员减少超出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减员的同时,银行员工薪酬,尤其是高管薪酬也在大幅削减。数据显示,去年中信银行(行情601998,买入)高管总薪酬同比大跌超过40%,平安银行(行情000001,买入)高管薪酬降幅也接近30%。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1.50% 1.5%
1.5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0.60% 1.5%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1.5%
0.60% 1.5%
0.64% 1.6%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0.8%
0.60% 1.2%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4.09%(11-23)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江西上饶中信银行网点、AMT查询[]
:笑你妹为你分享—
银行网点名称
江西上饶其他银行网点:
江西中信银行其他城市网点:
江西上饶中信银行网点查询 赞助商35被浏览47592分享邀请回答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银行一线员工到底被谁降了薪?为何大小行长们齐说“我没有”_中信银行(601998)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银行一线员工到底被谁降了薪?为何大小行长们齐说“我没有”
  这两天关于中国银行业“银行高管层带头降薪,下降幅度将近一半,一线员工压力大工资低,全靠责任感死撑”的报道很是吸引了行业内外的眼球。  银行薪酬涨跌情况真的这么糟糕吗?显然不能简单结论。  先从整体“薪酬包”来看,农行、建行、招行、中信4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余均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从人均情况来看,却并不能得出“寒冬”结论。  五大行方面,除交行及中行人均薪酬分别增长7.73%、2.36%外,其余三大行则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并不大。倒是招行及中信银行,人均薪酬降幅分别达15%、20%,但是这并非降薪导致,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才是重要原因。  一定先要说说计算口径  16家A股上市银行中,目前有2015年业绩可比数据的有10家银行,有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还有6家H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发布业绩公告,但由于部分H股上市银行并未对员工人数予以披露,故并未纳入统计样本。  平均工资统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是,银行平均薪酬并非简单的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以职工人数就可计算,毕竟资产负债比属于存量表,反应的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状况,即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际余额。  按照会计通用准则,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项目,按照“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应该是较为合理且容易理解的“薪酬包”。  针对人均这个概念,应当采用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加权平均计算额,毕竟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中,每家银行人来人往,难以确定时点概念。  10家银行员工变动现两大特点 员工人数变化▼▼▼  先看10家银行员工人数变动情况,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一方面,由于发展趋势集中显露疲态,欧美诸多银行纷纷大举裁员断臂求生,但外资行出现的裁员潮并未在国内银行出现。  10家上市银行中,除民生、交行、建行外,其余7家银行员工人数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员工人数增幅分别达8%、11%,前者增加的2868名员工中63%为业务人员,后者增员也全部为业务及管理人员;人数增加最多的则是农行,细分来看,主要为柜面及技能人员增加。  另一方面,国有大行削减劳务派遣员工,股份行态度不明。其中农行减少超五成至11288人,建行减少八成至489人,建行则减少12.2%至5509人;股份行中有平安、光大增加部分派遣制员工,中信则减少数百人。  一般来说,银行派遣制员工一般是归属劳务公司,银行相当于向该公司“借用”,所以给到此类员工的待遇非常低,正式员工的隐性福利基本上都没有。目前外包工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大堂经理、保安、现金清收、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IT系统等岗位。  在此前,国有大行曾经是劳务派遣制用工的重灾区,总量居高不下。不过近年来,随着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开始实施,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劳务派遣只能在“三性”岗位上实施,国有大行加速改制。  不可忽视的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人均薪酬变化▼▼▼  尽管商业银行普遍告别高增长,五大行平均净利润增速甚至仅维持在1%附近,统计结果表明,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虽然已被券商超过,但仍足以引来艳羡目光。  从整体“薪酬包”来看,农行、建行、招行、中信四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余均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从人均情况来看,增减不一。  五大行方面,由于整体员工数量较多,拉低员工平均薪酬至22万元~28万元。除交行及中行人均薪酬分别增长7.73%、2.36%外,其余三大行均有所减少。但需要的注意的是,交行人均薪酬的增长主要源于该行员工人数减少2190人至91468人;中行人均薪酬的增长则主要归因于该行“薪资包”的扩大。  股份行方面,“薪资包”的扩大或缩小程度决定了人均薪酬的变动。其中平安、民生两家业务风格偏“进取”的股份行平均薪酬均达40万元以上,增幅高于3%;而光大银行虽然工资福利总额略有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员工人数增加带来的平均效果,平均薪资略微下滑至36万元。  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招行及中信银行,两家股份行整体工资福利总额下滑幅度超11%,拖累人均薪酬从42万元以上降至35.5万元左右,降幅分别达15%、20%。  这个数据是在说招行和中信银行大幅降薪?显然不是这样,主要原因是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  以招行为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行去年4月份曾下发文件,将在境内分行实行延期支付风险金制度。简单来说,即对跟风险相关岗位上的员工的绩效薪酬计提一定比例金额,计提金额视项目风险释放情况逐年发放,计提比例为10%,涵盖市场、合规、运营等岗位的普通员工。  此类风险金,一般称之为“薪酬风险准备金”,由国内银行从花旗银行引进,采纳此类制度的原因是银行利润有当期性,而风险有滞后性。而这一机制的直接后果,则是银行员工当年落袋的收入减少。  事实上,大部分银行都有奖金留存制度,但主要针对管理人员。譬如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部分绩效薪酬就实行延期支付,一般延期支付期限为3年。  而银监会对银行高管的薪酬管理也早已有明确规定。在2010年下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中提到,商业银行的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35%;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其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当然,除固定薪酬及绩效薪酬之外还有员工福利,这部分包括包括适合于岗位级别的培训、保健、携家属旅行等,或是到一定岗位级别就有的所谓“误餐费”报销额度、以工会名义发的购物卡等不纳税货币化收入。在八项规定严格推行之下,“员工福利”项目不少被取消了。  人均创利与所得不成正比 人均创利▼▼▼  由于上市银行规模相差悬殊,人均创利能力就被认为是体现上市银行盈利能力与管理能力是否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已披露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国有大行的人均创利能力相对弱于股份制银行。  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去年人均创利大致在75万元至80万元间,相对于2014年略有缩水,但整体变化不大;而农行由于员工基数较大,人均创利已连续多年在上市银行中垫底2015年仅为46.33万元,同比下降3%;交行则由于员工数量连年下降,且员工基数原本就远远低于其他四大行,在利润总额维持正向增长的情况下,该行去年人均创利同比增长5.9%至92.92万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民生、招行、光大、中信银行人均创利均较2014年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百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该行去年人均创利同比增长5.28%至79.02万元。  把各行人均创利和人均薪酬作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最早公布年报的平安银行,去年人均创利约80万元,与工农中建四大行相差不大,但其人均薪酬却高出四大行六成有余。  同处股份制银行序列的民生、中信人均创利均约102万元,但从去年人均薪酬情况看民生银行较中信银行高出16%;而与民生银行人均薪酬接近的平安银行,其人均创利却明显弱于前者。
这人哪里来的,一点都没有条理性。
再降50%,也是我两年以上的工资啊
供给侧改革一一减产、减员、降薪、涨物价……
MD也不过再柜台前做些机械操作,有什么鸟贡献,凭什么那么多工资?
券商中国的视角还是蛮公允的。为你们点赞继续加油!
我们要它倒闭
意思是说银行要拉指数了!
MD也不过再柜台前做些机械操作,有什么鸟贡献,凭什么那么多工资?
总比公务员好
我是工行一线普通员工、我每月加车补加风险金共4400元,二线员工3700左右,我们行长是赚年薪。
互联网,大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员还在增加,真是不可理解,银行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了。
你这种统计是错的,领导是员工的3—4倍,据我了解员工的收入以业务挂钩的,这种平均有失真。应该把员工与领导的分开来平均
在统计数据里工资是涨的!实际上的差额是不是由写文章的大瞎来补呀!写文也得有个责任心!
MD也不过再柜台前做些机械操作,有什么鸟贡献,凭什么那么多工资?
再降50%,也是我两年以上的工资啊
你有本事就去考,年年招聘要人,自己不行别嗷嗷叫
放屁。基层员工扣除各项费用,实际拿到手的就是6万元/1年
国有垄断无竞争压力的南方电网应该从高层到普通员工都集体降薪50%以上,看看南方电网的员工食堂就知道有多奢侈,在外面人均至少一二百的消费在南网食堂只要十元钱,这样的国有垄断无竞争压力企业每年上缴国家的利润少的可怜,所以其薪资应处于中低水平才合理
银行员工哪有那么多,连8万都拿不到,谁查一下工资单,每月二千,其它全考核,一季度兑一次,什么福利都没?谁查一下,可以查出不少贪官
一年都好几十万
M的,一点不客观。银行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产物,尤其以中农工建为最。这几家银行全部是以完成任务考核,而任务全部是上级行分配的,上级行又是根据总行给出的计划分配的,总行又是国务院要求的,在如今利差收窄,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加大存贷款考核力度,而这个考核又是计划性质的,考核奖励轻,处罚重。银行有利润,但那是国家的,基层只是考核完成比例而已。以信用卡考核为例,信用卡不良攀升特快,国家对个人信用不良又无法律处罚,可以想象一边喊作,一边不良不断出现,所经办员工处罚又极重,奖励一张才10元左右,所以根本无积极性可言。他们的工资真没啥来源。当然,小银行不同,他们所得利润可以分配,自负盈亏,考核方式完全不同,当然工资极高。
放屁。基层员工扣除各项费用,实际拿到手的就是6万元/1年
平均数毛用,中位数才有意义
难怪都想到银行工作!
MD也不过再柜台前做些机械操作,有什么鸟贡献,凭什么那么多工资?
呵呵,工资的一半花了吸储蓄,关门后加班到10点你见过,底层柜员营业8小时+非营业4小时,乡镇柜员全年营业正月初一都轮流代办,这社会有多少工作是轻松的,古话有语狗眼看人低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银行工作不需要多大的能力,是死般的工作,想创新要发挥能力的年轻人更喜欢策划,这种工作能把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胡说,银行职员工资高,福利好,年底奖金近十万,还是一般职员,别说领导
MD也不过再柜台前做些机械操作,有什么鸟贡献,凭什么那么多工资?
中专生都会做的事,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去银行。
一年都好几十万
假如我和马云是同一部门,那我们平均年薪都有几亿元啊!此文章尽说平均年收入,谁不知是被平均?据我了解,在广州等一线城市银行普通员工年收入在8----11万左右占了绝大部分,当然行长等高管除外,我说的是普通关
一个行之内差距太大了,各行除去高管,看一下平均工资是多少?有人敢分析吗?
周二千股跌停,因为工资大利空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这两天关于中国银行业“银行高管层带头降薪,下降幅度将近一半,一线员工压力大工资低,全靠责任感死撑”的报道很是吸引了行业内外的眼球。  银行薪酬涨跌情况真的这么糟糕吗?显然不能简单结论。  先从整体“薪酬包”来看,农行、建行、招行、中信4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余均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从人均情况来看,却并不能得出“寒冬”结论。  五大行方面,除交行及中行人均薪酬分别增长7.73%、2.36%外,其余三大行则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并不大。倒是招行及中信银行,人均薪酬降幅分别达15%、20%,但是这并非降薪导致,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才是重要原因。  一定先要说说计算口径  16家A股上市银行中,目前有2015年业绩可比数据的有10家银行,有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还有6家H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发布业绩公告,但由于部分H股上市银行并未对员工人数予以披露,故并未纳入统计样本。  平均工资统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是,银行平均薪酬并非简单的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以职工人数就可计算,毕竟资产负债比属于存量表,反应的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状况,即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际余额。  按照会计通用准则,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项目,按照“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应该是较为合理且容易理解的“薪酬包”。  针对人均这个概念,应当采用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加权平均计算额,毕竟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中,每家银行人来人往,难以确定时点概念。  10家银行员工变动现两大特点 员工人数变化▼▼▼  先看10家银行员工人数变动情况,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一方面,由于发展趋势集中显露疲态,欧美诸多银行纷纷大举裁员断臂求生,但外资行出现的裁员潮并未在国内银行出现。  10家上市银行中,除民生、交行、建行外,其余7家银行员工人数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员工人数增幅分别达8%、11%,前者增加的2868名员工中63%为业务人员,后者增员也全部为业务及管理人员;人数增加最多的则是农行,细分来看,主要为柜面及技能人员增加。  另一方面,国有大行削减劳务派遣员工,股份行态度不明。其中农行减少超五成至11288人,建行减少八成至489人,建行则减少12.2%至5509人;股份行中有平安、光大增加部分派遣制员工,中信则减少数百人。  一般来说,银行派遣制员工一般是归属劳务公司,银行相当于向该公司“借用”,所以给到此类员工的待遇非常低,正式员工的隐性福利基本上都没有。目前外包工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大堂经理、保安、现金清收、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IT系统等岗位。  在此前,国有大行曾经是劳务派遣制用工的重灾区,总量居高不下。不过近年来,随着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开始实施,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劳务派遣只能在“三性”岗位上实施,国有大行加速改制。  不可忽视的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人均薪酬变化▼▼▼  尽管商业银行普遍告别高增长,五大行平均净利润增速甚至仅维持在1%附近,统计结果表明,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虽然已被券商超过,但仍足以引来艳羡目光。  从整体“薪酬包”来看,农行、建行、招行、中信四家银行出现下滑,其余均较往年有所增长;但从人均情况来看,增减不一。  五大行方面,由于整体员工数量较多,拉低员工平均薪酬至22万元~28万元。除交行及中行人均薪酬分别增长7.73%、2.36%外,其余三大行均有所减少。但需要的注意的是,交行人均薪酬的增长主要源于该行员工人数减少2190人至91468人;中行人均薪酬的增长则主要归因于该行“薪资包”的扩大。  股份行方面,“薪资包”的扩大或缩小程度决定了人均薪酬的变动。其中平安、民生两家业务风格偏“进取”的股份行平均薪酬均达40万元以上,增幅高于3%;而光大银行虽然工资福利总额略有增长,但不足以弥补员工人数增加带来的平均效果,平均薪资略微下滑至36万元。  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招行及中信银行,两家股份行整体工资福利总额下滑幅度超11%,拖累人均薪酬从42万元以上降至35.5万元左右,降幅分别达15%、20%。  这个数据是在说招行和中信银行大幅降薪?显然不是这样,主要原因是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  以招行为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行去年4月份曾下发文件,将在境内分行实行延期支付风险金制度。简单来说,即对跟风险相关岗位上的员工的绩效薪酬计提一定比例金额,计提金额视项目风险释放情况逐年发放,计提比例为10%,涵盖市场、合规、运营等岗位的普通员工。  此类风险金,一般称之为“薪酬风险准备金”,由国内银行从花旗银行引进,采纳此类制度的原因是银行利润有当期性,而风险有滞后性。而这一机制的直接后果,则是银行员工当年落袋的收入减少。  事实上,大部分银行都有奖金留存制度,但主要针对管理人员。譬如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部分绩效薪酬就实行延期支付,一般延期支付期限为3年。  而银监会对银行高管的薪酬管理也早已有明确规定。在2010年下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中提到,商业银行的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35%;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其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当然,除固定薪酬及绩效薪酬之外还有员工福利,这部分包括包括适合于岗位级别的培训、保健、携家属旅行等,或是到一定岗位级别就有的所谓“误餐费”报销额度、以工会名义发的购物卡等不纳税货币化收入。在八项规定严格推行之下,“员工福利”项目不少被取消了。  人均创利与所得不成正比 人均创利▼▼▼  由于上市银行规模相差悬殊,人均创利能力就被认为是体现上市银行盈利能力与管理能力是否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已披露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国有大行的人均创利能力相对弱于股份制银行。  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去年人均创利大致在75万元至80万元间,相对于2014年略有缩水,但整体变化不大;而农行由于员工基数较大,人均创利已连续多年在上市银行中垫底2015年仅为46.33万元,同比下降3%;交行则由于员工数量连年下降,且员工基数原本就远远低于其他四大行,在利润总额维持正向增长的情况下,该行去年人均创利同比增长5.9%至92.92万元。  股份制银行方面,民生、招行、光大、中信银行人均创利均较2014年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百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该行去年人均创利同比增长5.28%至79.02万元。  把各行人均创利和人均薪酬作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最早公布年报的平安银行,去年人均创利约80万元,与工农中建四大行相差不大,但其人均薪酬却高出四大行六成有余。  同处股份制银行序列的民生、中信人均创利均约102万元,但从去年人均薪酬情况看民生银行较中信银行高出16%;而与民生银行人均薪酬接近的平安银行,其人均创利却明显弱于前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丰有健身房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