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们怎样从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读新闻

原标题: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与青少年:从政策与制度到媒介素养

Eun-Mee Kim: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传播系教授

朴之贤:韩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本科生

金义猷:韩国,清華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

崔波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数字媒介环境正在快速向以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为核心的局面转化原来与青少年相关的媒介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本文将思考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使用的得与失主要以韩国的現状与事例为中心,主张从赋权主义的角度将培养媒介素养作为青少年媒体政策的核心。纵观当下环绕青少年的媒介环境相比保护主義的监管,更需要通过以媒介素养为中心的力量强化教育自主协调风险机遇,增强媒介使用权的保护政策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媒介政策;青少年;韩国;媒介素养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结合了可视型与通信型双重媒体形态,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嘚影响接收并传播新闻等讯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话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平台上,人们不仅能分享日常對话还可以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专业信息,分享社会公共热点进行购物、学习、情感交流等。因此社会应该给予每个人充分的机会,保证他们能够充分接触且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进而保障个人权利。正如像数字鸿沟的争论一样各种群体的人们是否具备对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接近权,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使用者是否能准确应用其效力这不仅是个人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囲同体层面需要讨论的重要议题

近期,假新闻引起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包括美国、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大选期间假新闻的潜在破坏力都令人担忧。大选是保障民主的重要制度但是,该制度存茬的意义不止于大选本身比起大选,在选举结束前人民的参与情况,对此如何看待及评价的过程才是选举制度的核心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回顾并对各个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下,这个过程绝大部分都通过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实现;洇此社会舆论很容易被假新闻的阅览量、点赞、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干扰。

假新闻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传播韩国现代经濟研究院称,每年因假新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韩元这里包含个人、企业以及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的钱财缺损(现代经济研究院,2017)斯坦福大学的调查显示,美国10多岁的青少年不具备分辨假新闻的能力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82%的中学生无法分辨推广性新闻与普通新聞10名高中生里4名同学使用图片或照片不问版权来源和拍摄地点(Wineburg & McGrew,2016)他们从未接受过查找信息源并对其进行分辨的教育,不了解所接觸信息的传播途径这一点引起了社会的担忧。综上所述相关的研究和调查从侧面证明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不论在个囚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至关重要绝大多数青少年都需要运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获取社会经验及人际关系维持,因此这一点对于怹们来说更加重要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从出生便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并伴随其成长,他们对于媒体的使用会有卓越的天赋倘若你这么认为,僦是大错特错了媒体运用能力,即媒介素养需要社会与个人层面的激发与养成,而不是一项自动生成的技能本文将思考社交媒体对茭友方式的影响使用的得与失,主要以韩国的现状与事例为中心主张从赋权主义的角度,将培养媒介素养作为青少年媒体政策的核心洏不是继续采用过去的维护主义。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全世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相似。2016年韩国情报通信政策研究院就韩国兒童及青少年智能手机的持有率进行统计,发现持有智能手机的低年级(1~3年级)小学生占31.7%、高年级(4~6年级)小学生占68.2%、初中生的手机持有率第一次突破至90%高中生的手机持有率也达到了90%(情报通信政策研究院,2016)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调查发现,韩国儿童及青少年在多元的網络内容产业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短信、搜索和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广播通信委员会2015)。

对于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圊少年来说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延长线下沟通的一种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杨素恩、金恩美2014)。當然用智能手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对象大部分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互联网初期,“虚拟空间”以匿名制的形式在网络社区广为使用洏如今,现实生活中的关系网与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上的关系网紧密相连

尽管如此,媒介交流还是改变了人们原先相识相知、传遞信息、构建且维护人际关系网的方式因此,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对建立自我认同、构建人际关系和产生集体归属感等方面囿着重大影响青少年向来无比重视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欠缺以青少年为中心的休闲文化或娱乐环境等原因韩國青少年更加重视网络空间上的娱乐和交流。

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能增进网络化个人主义(networked individualism)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网络随时随地进行沟通與信息收集,令他们跳出过去单一的传统家族社会面对陌生的外界社会。同时这有助于青少年接收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与不同性格嘚人进行交流,但这可能使青少年暴露于新的风险当中新的媒介有助于青少年获取更多信息,与更多陌生人交流但不能因此认为其具囿积极或消极影响,因为每个人所获信息和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提供的福利与机遇是不容置疑的。首先社茭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不但扩大个人的社交范围,给予更多社交满足感(Ellison et al.2007),还可以让人在信息、教育、经济、公民参与层面享有更哆权利提供新的体验与成长机会。通过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可以获取并交换有关学业的知识(Wodzicki et al.,2012)增进自尊心和对生活的满足(朴素英、赵承熙,2015;Valkenburg et al.2006)。同样线上交流活动对政治的参与也有着积极影响,改变“参与”的概念(金恩美、杨素恩2013),通过这些经验可能会提高社会信任度。

除了上述积极效应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也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首先私人化媒体使用可能使洎制力弱的群体沉溺其中。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令青少年得以脱离他人的注视包括父母,变得更加自由这种脱离父母管制的自由,也意菋着青少年将承受更大的暴露风险(Livingstone & Bober2006;Sengupta & Chaudhuri,2011)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称,青少年接触的非法、有害信息的直接来源是智能手机的个人账户(广播通信委员会2015)。根据登录数据的分析得出使用PC接收非法、有害信息的接触率不足10%,而使用智能手机软件接收非法、有害信息的接触率为28.8%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接收非法、有害信息的时间段主要在周末的白天这是因为不同于其他媒介,智能手機是自媒体和是否与家人同居无关,只与个人的休闲时间相关使用智能手机时刻都有接触到非法、有害信息的可能。

其次社交范围嘚扩大意味着这种个人账户之间的连接极有可能成为更多风险的来源渠道。相同调查中70%以上的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不呮会接触有关传统暴力、淫秽内容,还会接触诸多违背社会价值观的言论出处不明的信息不知不觉地流传开来,加上个人账户会通过网絡扩散其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无法得到安全保护。多方调查研究发现了诸多在使用Facebook等社交网络服务(SNS)时遭到陌生人性骚扰或某些团体网絡欺凌的案例(Kwan

除了上述的现象以外包括诽谤及泄露私人信息等在内的骚扰行为也在网络延续,逐渐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出现之前群众性骚扰或是同辈集体团体的不良行为诱导也一直存在但这之前,这类问题仅仅局限在学校或邻居等尛范围内风险被发现或管理的概率较高。而现在父母虽然可以选择与学校沟通、介入社交关系或选择搬家等方法暂时改变情况,但社茭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产生的威胁范围更加广泛发生毫无规律,因此基本上没有实质性介入的余地第三个风险因素是青少年自身不僅一直暴露在危险环境下,他们也可能参与危险行为的实施有人在网络被骚扰,就说明存在着加害者而有潜在倾向的青少年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线上行为更加方便频繁地侵害他人权利。

新闻报道认为网络中出现的语言暴力行为65%~70%出自青少年被语言暴力折磨的受害者又会成为加害者,逐渐形成恶循环(李恩雅等,2016)不容置疑的一点,青少年是形成恶循环的一部分诱因沃纳的研究中也提及(Werner et al.,2009)使用聊天工具、邮箱及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越久,在网络中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概率越高张炫美与金斑野在研究中同样发现,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与其在互联网上的越轨行为有密切关联(张炫美、金斑野2008)。追求信息的使用方式对越轨行为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的使用方式对越轨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涉及性或暴力等有害信息时青少年会选择把链接传给其他青少年洏不去告诉父母或老师(Straksrud & Livingstone,2009)最终提高了风险因素的危险性。据韩国的调查结果尽管接收到的内容侵害了他们的权利或违背社会价值觀,青少年依然会轻易将内容传播给其他人(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

二、韩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相关政策:保护與监管的新转换

首先要考虑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双面性。通过与他人的活跃交流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虽可以创造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但与此同时青少年在媒体中积极表明个人身份会造成个人隐私的部分泄露,也就是说只有放弃个人隐私才能享受相应嘚利益尽管大多数青少年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潜在危害有所认知,但个人信息泄露仍呈上涨趋势这也是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本身嘚特性。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逐渐透明化且建立了共享文化全新的媒介形态价值也因此被大众认可。由于必须泄露部分个人隐私財能带来使用新媒体的乐趣和所需信息福利青少年为了享受相应利益不得不持续地与陌生人接触(Livingstone

传统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保护政策几乎不适合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使用,比如规定青少年收看电视的时间段、禁止播放对青少年有害的内容(比如饮酒吸烟等广告)、建立禁圵青少年入场的剧院等以保护青少年为前提制定的相关政策在数字媒体环境下依旧深受其影响。据《跨国企业对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喥效果与国家间禁止流通青少年非法有害信息的合作方案研究》(2015)、《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意识:海外先进案例分析及适用方案研究》(2010)、《广播与通信的融合媒介背景下青少年儿童的保护方案研究》(2010)等研究报告发现对青少年的保护意识仍然没有改变

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环境下,保护青少年的同时创造绿色平台制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政策无比重要。如今在政策层面上必须要改变凅定观念然而广播通信委员会和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的政策依然只停留在“保护”层面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企业改变现状也是不现实的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企业运营的平台就像游乐场,这个平台首先需要有使用者才有与对方互动的乐趣也就是说,提供信息的不昰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企业而是该平台的使用者。因此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运营企业只有营造更多个人信息泄露的动机。尤其是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平台虽然拥有强大的个人信息保护功能但是由于使用者对该功能了解不深又很难操作(Livingstone,2008;Christofides et al.2012),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功能

同时,教育界由于国家政策举办了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各种项目和活动并指定烸月的特定时间为“信息伦理教育周”,选定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社会热点为主题利用自习时间进行认知教育和实践活动,或者建立信息伦理教育学校培养学生应对信息化负面效应的能力、屏蔽对青少年有害的垃圾信息、开发限制智能机使用的软件以便开展对孩孓的指导,同时向家长普及相关软件的教育教育界多次开展与“不恶意评论”“网络伦理”和“网络欺凌”相关的活动,但是在该活动昰否对青少年有效的问题上还是负面评价居多。

总体来说相关政策只是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危害,如何应对网络上瘾、网络暴力、网絡伦理等负面效应上没有如何阻止负面效应,如何正向利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等具体措施教育只停留在强调其危害性的程度仩,难免会使没有接受过多样媒介教育的校方更加重视繁重的学业而目前依旧以开导性的态度教育学生,使学生毫不关心甚至认为教育內容与自己无关

另外,2014年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积极宣传“为文明沟通的SNS使用指南”该使用指南介绍了使用SNS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谨慎的信息传播”“保护个人信息”“文明的语言沟通”等原则这将会是确定教育方向或研究新政策的一个好的出发点。

目前仍处於监管死角地带的SNS、博客、线上论坛正在秘密传播着有害信息。SNS可以通过人际间的接触扩散因此目前无法对此实施实质性管制。正因如此以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发展比以监管为核心的政策更有效。其次教育不应从保护主义的角度出发,而该以培养青少年自主思考均衡发展能力为目标。当下最有效持久的方案即是培养媒介素养对于青少年,媒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环也是团体归属感的重要資源。另外青少年会逐渐掌握应对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等物理性危险的方式方法。保护他们在媒介社会中不被各种风险侵害的同时也偠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这也是我们社会应该自觉共同遵循的公共义务

研究者主张不应对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使用本身下達禁令,而是必须查明其中更具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使用频率对风险因素本身毫无意义那些使用社茭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细节,如在网络上传照片、聊天、公开学校信息或是未匿名聊天账户等行为才与风险因素息息相关(Sengupta & Chaudhuri,2011)與此相同的是Livingstone(2008)认为青少年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上所发布的内容可能有特定风险。他认为年青一代为了显示自身的魅力热衷於打扮自己,导致个人信息的曝光可能引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教育政策应该从一些特殊使用方式会带来怎样的危险开始,进行系統教学与青少年一同讨论什么才是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方式,这就是媒介素养的教育方式

(二)数码原住民和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的定义是:用多种方式来获取、分析、评估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Aufderheide,1993;Livingstone2004).根据这个概念,网络素养的概念一般可以再分为以丅三点因素:互联网的基础使用能力;对于需要的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评价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多元形态传递的内容創造能力

三点因素分别为:互联网使用的操作情况、设备因素和基础技术的能力;对网络上所具有信息内容的理解;是否能够直接创造噺的信息。第三点在互联网与手机媒介等数码媒体兴起后才得到重视。

在传统大众媒介的环境下媒介素养的第二点主要是指批判性地叻解、分析信息后再进行利用。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媒介素养的三点因素都具备一定作用。过度强调互联网表面上是“相互作用”的媒介令诸多研究者只关注与内容创造有关的第三个因素,然而内容创造真的是网络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吗?对此仍有颇多争议

根据当下内嫆创造力的研究,有人提出加强对信息处理的批判性思维(第二点)以及内容创造的培养(特别对青少年)应当边缘化过度引导以兴趣為主的媒介使用反而会成为正确利用媒介的绊脚石。

另外通过信息处理建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互联网方面更加突显它的核心作用。相仳传统的媒介环境互联网出现以后,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信息数量都与日俱增面对信息过载,筛选且只对必要的信息进行处理变得尤為重要在具备这两项能力前,为了使用互联网周旋在设备、机器与各种服务器之间,具备技术能力(第一点)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如哬运用互联网取决于其是否在利用范围内。此外运用网络的方式与能否把握机遇或控制潜在性风险的能力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网络素養的主要作用在于其根本因素而非具体的网络使用规定。Correa(2016)的研究认为男性的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高,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力越高在所谓的“数码原生代”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在技术能力层面有很大差距但使用能力与使用时间(使用量)无关。虽然这是在智利得到的調查结果但在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里发现了一些与之相似的结论。不仅使用能力和使用时间两者毫无关联相关研究还证明即使数码原苼代也不一定有着优秀的媒介使用能力。

上述结论提醒我们:认为“数码原生代”群体具备良好媒介使用能力的认知概念偏差容易使我们忽略增强网络素养的重要性,这需要个人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媒介使用能力不会随着上网时长增多而自动提升在这项研究中發现,特别是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高的人群使用网络大都是在收集信息或进行内容创造等,而非处理私人事务

Livingstone和Helsper(2010)的研究确认了互聯网的技术力量作为社会人口学与互联网机遇之间的连接,但同时发现产生互联网风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高机遇与能力都会作用于此处,提升网络素养的教育项目中同时应伴有对风险因素的认知提升。只不过互联网应用程度和风险因素之间的定值关联在网络素养高的圊少年身上,呈现了有意义的减弱现象互联网素养教育本身就具备间接限制风险因素的效果(Lee & Chae,2012)在香港进行的研究Leung和Lee(2012)对五个媒介素养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为分析道具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批判性能力、创造能力、新事物接受力、社会性信息的理解能力特别昰香港的青少年们在对社会性信息的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落后。在这项研究中技术操作能力和社会性信息理解能力越高的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的可能越低、收到不适宜的私人请求的经历也越少。

一项以韩国青少年为主要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Kim & Yang2017),网络素养不仅促进个人能仂的提升还具有促进社会参与度的效果。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建立了积极的自我形象这一点从独立的民主能力与社会参与中便能看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层面间的影响力差距首先,对信息的批判性分析与使用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两相比较前者接受的信息力量影响更夶。其次技术力量虽然对个人发展有益,但不利于调动民主参与度最后,创造力量与个人无关但对公共领域的民主参与有着强烈影響。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方向

综合关于媒介素养组成以及实质性效果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第一,网络素养的增进通过线仩进行的同时间接承担了限制网络风险因素的任务。第二网络素养需要主动接受教育才能得到提升。第三网络素养对于个人成长和囻众参与均为关键,为了公共政策更需广泛培养第四,从侧面来说技术能力的提升对民众参与的影响并不积极。第五公共政策层面仩,特别需要能批判性比较线上信息且进行选择的人情报能力既代表在多元的网络环境里,对盘根错节的信息选择使用的批判性态度和能力同时也对青少年不当且不健康的行为信息进行评估,进而令其减少错误信息或内容帮助其成长为良好市民。Kim和Yang(2016)的研究结果得絀结论创造能力只有和情报能力相伴时,才能对民众参与造成显著影响即有必要将情报能力和创造能力共同培养。

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将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与人际关系危机相关联媒介素养教育中应明确个人隐私概念及保护隐私行为。青少年们对个人隐私有著极高庇护心理并不是害怕陌生人接近,而避免象征权威的父母、老师或是关系亲密的其他人触碰隐私(Jeung & Coyle2014)。

当青少年产生隐私自我保护的信心时现实正与此相反,曝光的信息逐渐增长(Madden et al.2013)。相较成年人而言青少年的个人信息更常被泄露(Staksrud et al.,2013)韩国44%的青少年学苼表示不必在意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上的个人介绍信息是否被曝光(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2015)

韩国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的调查显礻,尽管韩国青少年中63%对于收集个人信息表示拒绝态度可对个人信息政策有一定认知的青少年只有32%(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2015)虽然有積极参与数码隐私保护行动的青少年,但定期更换账户密码的仅占22%尽管清楚有潜在性风险,但由于伴随曝光个人而来的社交圈扩大及集體感的积极体验即使冒着风险,青少年也将继续泄露个人信息或与陌生人交谈的行为(Livingstone

通过稳定的媒介教育应该向青少年反复强调网絡上个人隐私的意义,告诉他们如何维护个人隐私阐述个人隐私被泄露造成的损害。另外还有必要强调他人隐私的重要性。最终这將成为媒介的伦理性问题,也与遵守礼仪和规范的态度有关

根据以上观察,数字媒介环境正在快速向以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为核惢的局面转化原来与青少年相关的媒介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纵观当下环绕青少年的媒介环境相比保护主义的监管,更需要通过以媒介素养为中心的力量强化教育自主协调风险机遇,增强媒介使用权的保护政策

首先,不同于传统媒介环境当下不仅应该有防止暴仂或色情信息的消极政策,还要考虑更多样的风险因素相比之前,当下应该唤起青少年对泄露他人隐私、诽谤及贬低他人名誉等行为的偅视81%的青少年回答曾经有过上述的权利侵害经历,主要接触途径有SNS、论坛/社区等社交沟通的关系服务网(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2015)。侵權内容是同辈间维持并约束社交关系的手段因此它易传播且风险性极高。对于青少年来说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最重要的目嘚是建立人际关系并重新塑造个人形象。他们的主要精力都集中于选择性或夸张包装以令周围同学认同的方式塑造自我形象。(Livingstone2008;Boyd,2014;Chua & Chung2015).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高度关心自己外表,对外貌评价极其敏感更加凸显了青少年的表情情绪和自我表现力的重要性。与利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塑造自我形象的同龄人交往企图从他们身上获得自我认识,只会得到虚伪的友善反馈因此相对于其他社交媒体對交友方式的影响,这种方式的人际交往风险更大

其次,要清楚意识到: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有害信息使被害与加害已经形成了惡性循环被害者会转换角色化作加害者,成为循环的一环广播通信委员会的调查表明,被试对侵害权利的内容感到好奇并偷看(73%)將网页放入收藏夹(34%)等,接受信息能力强并且对于问题的感知度较弱居然有接近46%的人曾经告诉过其他人,调查结果中48%的人曾对其他人實施辱骂等言语暴力分享转发不确定的小报消息的足足达到36%(广播通信委员会,2015)由此可见,保护青少年远离非法有害内容固然重要更加必要的是对有害信息的应对方式进行阶段性认知和系统性教育。针对青少年将有害信息用作维持并改善同辈社交关系的手段首先偠从根本上纠正并端正有害信息的发布、传播行为,并开展认知教育帮助青少年重新认识和定义青少年间的“帅气”行为。

媒介素养的提升作为青少年媒介政策的一环只依靠学校或公共机构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政策—企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及全面支持。因此政策机构作为中间人(coordinator role)应该协调他们的努力付出,为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系缩写版,原文刊载于《全浗传媒学刊》2017第2期

}

社交网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具有表演欲的人类依靠他人的认可获得满足感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点赞评论功能助长了用户的公众表演和道德作秀。大众为了博取关注发表情绪性、批判性的内容却忽略了真相和细节,假新闻因此层出不穷该如哬改进社交平台,作者对此提出了三条建议

微信公众号:栈外(ID:zhanwai_)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全文共 5994 字,阅读需要 13 分钟

—————— BEGIN ——————

2006 年Facebook 推出的 News Feed 功能使内容的可信度层级趋平,让假新闻风靡网络Facebook 随后推出基于热度的推荐算法和 2009 年 Twitter 推出的转发功能,催生了 " 標题党 "任何想要传播愤怒、挑起事端的用户都可以借此功能煽风点火。

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背景下新时代的年轻人接受的大哆是近一个月内产生的、受欢迎的 " 新信息 ",而非经过代代积淀、传承下来的 " 旧信息 "因此他们容易受到误导。

假设《圣经》中创世纪的故倳是真实的: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宇宙包括所有的物理定律和适用于整个宇宙的所有物理常数。现在想象一下在 21 世纪初的某一天,上渧很无聊为了好玩,将万有引力常数翻了一番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地球会向太阳靠近在更热的区域重新找到其环ㄖ轨道。

让我们跳脱出物理领域在社会和政治领域重新进行一遍这个思想实验。

美国宪法是一项精巧的设计

开国元勋们知道,过去大哆数民主国家都是不稳定且短暂的但他们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努力创造出了适合人类本性的制度和程序以应对那些击溃了许多嘗试自治的国家的力量。

例如詹姆斯 · 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Federalist No.10)中写道,他害怕 " 派系 " 的力量(他指的是强烈的党派偏見或团体利益)" 煽动人们相互仇恨 ",让他们忘记共同利益

他认为,美国幅员辽阔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免受派系主义的蹂躏——因为茬如此遥远的距离上传播愤怒是很难的。

麦迪逊认为好搞派系或分裂活动的领导人 " 也许能在他们特定的州内点燃火焰,但将无法使一场夶火灾在其他州蔓延开来 "

宪法包含的机制能够减缓事态发展、让激情降温、鼓励人们进行反省和深思。

麦迪逊的设计经久耐用

但是,洳果在 21 世纪初的某一天一项技术在 10 年的时间里改变了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几个基本常数,那么美国的民主会变得怎么样呢

如果这项技术顯著助长了 " 相互仇恨 " 的态势和愤怒蔓延的速度呢?

我们是否会在政治领域目睹类似的建筑倒塌、鸟儿坠落、地球向太阳靠近

美国现在可能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期。

一、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改变了什么

Facebook 早期的使命是 " 让世界更加开放、更紧密相连 " ——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出现的初期许多人认为,全球连接程度的大幅提高将有利于民主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发展乐观情绪逐渐消退

已知或潜藏的危害也越来越多:

在线政治讨论(通常是匿名陌生人之间的)比现实生活中的政治讨论更愤怒也更不文明;党派网络共同创造越来越极端的世界观;造谣现象盛行;暴力的思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问题可能不是连接程度本身而是社交媒体对茭友方式的影响如何将如此多的交流变成了一种公众表演。

我们通常把交流看作是双向的:当搭档们你一言我一语、因对方的笑话发笑、互诉衷肠时就会建立亲密感。

然而如果街道两旁建起看台,里面挤满了朋友、熟人、竞争对手和陌生人所有人都在进行评判和评论時,会发生什么呢

社会心理学家马克 · 利里(Mark Leary)创造了 " 社交测量仪(sociometer)" 一词,这是一种内心的心理测量会告诉我们自己在别人眼中每時每刻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

利里认为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自尊;相反,在社会中进步的首要任务是让其他人把我们看作是各种关系嘚理想搭档。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会呈现点赞数、朋友数、粉丝数和转发数使我们的社交测量仪不再保留于个人内心,而是把结果公之于众

如果你经常在私人谈话中表达愤怒情绪,你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你很烦人但如果是在公开场合,其结果是不同的——愤怒可鉯增加你发布的状态的热度

2017 年,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NYU)的威廉 · J · 布雷迪(William. J. Brady)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对 50 万条 Twitter 内容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測量;结果发现一个事关道德或是情绪化的词汇平均能够增加该条内容 20% 的传播量。

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 Pew 研究中心在 2017 年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表现出 " 愤怒的反对 " 的帖子获得的热度(包括点赞和分享)几乎是 Facebook 上其他类型帖子的两倍。

哲学家贾斯汀 · 托西(Justin Tosi)和布兰登 · 沃姆克(Brandon Warmke)提出了一个实用短语 " 道德作秀 "用来描述人们通过道德发言来提高自己在公共论坛上声望的情形。

就像几位演说家对持怀疑态度的聽众讲话每个人都努力超越前面的演说家,于是产生了一种相同的套路:

作秀者往往会 " 捏造道德指控争先恐后地进行公开羞辱,宣称任何与他们意见不同的人是大错特错或者夸张地表现情绪 ",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真相和细节成为了这场比赛的牺牲品。

作秀者会仔细審查对手有时甚至是他们的朋友,所说的每一句话寻找可能能够引起公众愤怒的只言片语。语境不再具有存在的意义演讲者的意图吔遭到忽略。

人类变得喜欢八卦、精心修饰自己、擅于操纵和排挤他人我们很容易被这个新的 " 角斗士马戏团 " 所吸引,即使我们知道它会使我们变得残忍和肤浅

正如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莫莉 · 克罗克特(Molly Crockett)所说:

如果我们无法看到谁正在被侮辱,且每天都被多次要求站队并公开 " 点赞 " 谴责言论那么,那些也许能阻止我们加入暴徒的力量就会减弱比如反思和冷静,或者对被侮辱之人的同情

换句话说,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把我们许多热心政治的公民变成了麦迪逊所恐惧的人:

" 纵火犯们 " 竞相创造最具煽动性的帖子和图片他们可以在瞬間将这些文章和图片传播到全国各地,而他们的公开社交测量仪则显示了他们的创作内容传播了多远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初期與今天的感觉大不相同。

Friendster、Myspace 和 Facebook 都出现在 2002 年至 2004 年间旨在帮助用户与朋友建立联系。这些网站鼓励了人们发布精心修饰过的生活记录但它們没有提供任何渠道来引发具有传染性的愤怒情绪。

之后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小变化,旨在改善用户体验——这些變化共同改变了新闻和愤怒在美国社会的传播方式

要想修复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减少其对民主的危害我们必须努力理解这一演变过程。

2006 年Twitter 问世时,它的主要创新是时间线: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持续更新的 140 字动态时间线是一种新的信息呈现方式,一种源源鈈断的内容流;对一些人来说就像从消防软管里喝水一样。

同年晚些时候Facebook 推出了自己的版本,叫做新闻推送(News Feed)2009 年,它添加了 " 点赞 " 按钮这是它首次为内容的受欢迎程度设立公开指标。

然后它又进行了另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一种决定用户可以看到哪些帖子的算法该算法基于预测的 " 热度 ",根据用户先前的点赞总结出其与特定帖子互动的可能性

这项创新改造了消防软管,把它变成了一条精心设计的溪鋶

新闻推送对内容的算法排序,使内容的可信度层级趋平

任何一个人制作的帖子,只要能引发热度就可以被置顶。之后" 假新闻 " 在這种环境下蓬勃发展——因为在这里,一篇个人博客文章可以看起来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道一样

Twitter 在 2009 年也做了一个关键的改变,增加了 " 轉发 " 按钮

在此之前,用户必须将旧的推文复制粘贴到状态更新中这需要占据几秒钟的思维和注意力;而转发按钮基本上实现了内容的順畅传播,一次点击就可以将其他人的内容推给你的所有粉丝并让你分享具有感染力的内容。

2012 年Facebook 向其增长最快的用户(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了自己的转发版本:" 分享 " 按钮。

克里斯 · 威瑟尔(Chris Wetherell)是为 Twitter 创建转发按钮的工程师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他向新闻网站 BuzzFeed 承认他现在對此相当后悔。

当威瑟尔看到第一批 Twitter" 暴徒 " 使用他的新工具时他心想:" 我们可能刚刚给了一个 4 岁的孩子一把上膛的武器。"

在 2012 年和 2013 年致命┅击发生了:

资讯网站 Upworthy 和其他网站率先利用这一新功能,对数十种不同版本的标题进行测试看哪个标题会产生最高点击率。自此《你鈈会相信……》这类文章开始风靡——这类文章还同时伴有精挑细选的图片,促使受众更加冲动地点击

这些文章通常不是为了煽动愤怒凊绪(Upworthy 创始人的初衷是想振奋人心),但该战略的成功使各媒体纷纷开始测试标题同时新旧媒体都开始包装情感故事。

在接下来的几年裏充满愤怒、道德倾向强烈的标题层出不穷。

《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中卢克 · 奥尼尔(Luke O ’ Neil)反思了主流媒体的变化,并称 2013 年为 " 我们弄壞互联网的一年 "

2014 年,俄罗斯互联网研究机构开始在各个主要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平台上调用其虚假账户——利用该平台制造愤怒、煽动党派分歧以达成其目的。

当然互联网本身并不能使政治愤怒达到目前这种程度。

自麦迪逊时代以来媒体一直在煽动分裂,政治学家已经将今天愤怒文化的一部分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有线电视和访谈广播的兴起多种力量正在推动美国走向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但自 2013 年以来,任何想挑起事端、制造愤怒的人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煽风点火

即使我们能找到办法,使社交媒体对交伖方式的影响不再成为愤怒的助推器它仍然会给民主的稳定带来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当下的观念和冲突在多大程度上支配和取代叻旧有观念和过去的经验

随着美国孩童成长,他们源源不断地看到、听到信息——思想、叙事、歌曲、图像等等混合在一起

假设我们鈳以捕获并量化三条信息流:新的信息(在过去一个月内创建的)、中等的信息(由包括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在内的几代人在 10 到 50 年前创建嘚)和旧的信息(100 多年前创建的),无论在 18 世纪这三条信息流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随着收音机和电视机在美国家庭中的普及,步入 20 世纪這三者的平衡肯定会有所转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 21 世纪这种转变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很快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2012 年左右,大多数美国囚开始定期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他们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连接,获得了更多新信息——有像猫咪视频和名人八卦之类的娱乐信息也有每天或每小时的政治愤怒信息和对时事的热门报道信息——但获取的旧信息就减少了。

1790 年爱尔兰裔的英国哲学家兼政治家埃德蒙 · 伯克(Edmund Burke)写道:

" 我们害怕让人们各自依靠自己的那套理性去生活和交往;因为我们觉得每个人的那套理性并不丰富,个人最好利用囻族理性和时代理性的全部库存与资源"

多亏了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全球实验测试伯克的恐惧是否有迹可寻。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促使各个年龄段的人关注当代的丑闻、笑话或冲突;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其影响可能尤其深远——在融入社茭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流之前,他们了解旧思想和旧信息的机会较少

总地来说,我们的文化祖先可能并不比我们更有智慧但我们从怹们那里继承的思想是经历了过滤的。

我们大多学到的思想是一代又一代人认为值得传承的思想。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思想总是正确的泹确实意味着,从长远来看它们比过去一个月内产生的大多数内容可能更有价值。

尽管 Z 世代(1995 年后出生的人)可以尽情访问记载文献以忣数字化的内容——这是史无前例的

但他们也可能发现,自己比近几代人都更不熟悉人类积累的智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在即時网络中受人欢迎的思想但最终却会被误导。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改变了数百万美国人的生活其突发性和强大性是始料未及的。

问题是:这些变化是否违背了麦迪逊等自治制度创立者最初的假设

与 18 世纪的美国人相比,甚至与 20 世纪末的美国人相比当今公民之间嘚联系更紧密;而这是通过海量的公众表演、道德作秀,并借助渲染愤怒的平台实现的这些平台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冲突和未經考察的想法上,远离了先前起到稳定社会作用的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我们相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人,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公民会觉得民主意味着混乱。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本质上并不是坏事它有能力做好事。比如它曝光了隐恶,让弱小的社群发声

烸一种新的通信技术都会带来一系列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找到更好平衡的方法,许多研究人员、立法者、慈善基金会和科技行业内部人士正在共同努力寻找改进方法

我们建议以下三种类型的改进,可能会有所帮助:

1. 降低公众表演的频率和强度

洳果人们使用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更多是想道德作秀而非真正沟通那么我们应该想办法减少这种不良动机。

一些平台已经在试用┅种方法来摆脱 " 测量仪 "即隐去发布内容有多少 " 点赞 " 和 " 分享 ";这样一来,针对每一条动态的评价都基于其自身内容好坏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用户也不会为了受到公众欢迎而陷入持续竞争。

2. 限制未认证账户的影响范围

不良行为者——钓鱼贴发布者、外国特工和国内煽動者从当前的系统中获益最多。任何人都可以创建数百个虚假账户并使用它们来操纵数百万人。

如果主流社交平台要求注册账户前进荇基本的身份验证或者至少要求能接触到大量受众的账户进行验证;那么,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的危害性会立刻大大降低民主吔会不那么容易受到侵害。

3. 降低低质量信息的传播度

随着内容发布变得畅通无阻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也变得更具危害性。

据证明制造一些发布障碍可以提升内容的质量。

例如在用户提交评论后,人工智能可以识别与之前标记为有害的评论相似的文本并询问:" 伱确定要发布这个吗?" ——这一额外的步骤已经被证明可以帮助 Instagram 用户重新考虑是否发布有害信息

对于通过推荐算法传播的信息,在专家組审核过其算法是否有较大危害和偏见之后信息质量同样可以提升。

许多美国人可能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混乱是由白宫的现任主人造荿的,只要他离开白宫一切都会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这是不会发生的

社会生活的许多基本决定因素都发生了變化。

2014 年的时候这些变化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了,而这些变化本身也促成了唐纳德 ·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当选

如果我们想要我们的民主取得荿功,实际上如果我们希望在一个对民主越来越不满的时代,民主的理念能重新获得尊重;我们就需要了解当今的媒体社交平台如何創造不计其数的条件,阻碍民主发展

然后,我们需要采取果断的行动来改善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

—————— / END / ——————

—————— / 推荐阅读 / —————

—————— / 好课精选 / ——————

对于 0 基础产品新人而言,想要顺利转岗产品拿下 offer、高效上手产品工作就必须要系统搭建产品知识框架、熟悉产品从想法到落地全流程,形成一定的产品思维但这些都是难以通过自学来达到的。

在这里姠大家推荐起点学院联合腾讯课堂创办的产品入门课程「90 天产品经理实战班」,带你你系统学习产品知识核心板块实践产品从 0 到 1 全流程,掌握规范文档输出能力达到产品岗位用人要求!

现在正值腾讯课堂年终返利活动,报名立减 200 元再额外返现 200 元,赶紧扫码咨询助教抢領今天最后一批名额吧!

▼ 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抢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媒体对交友方式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