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用农户信息贷款影响户按揭车再贷款款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到期后可不可以分期还_百度知道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到期后可不可以分期还
任何贷款到期后都不可分期还。 贷款逾期不还的后果:1、银行会给予贷款人罚息。一旦贷款逾期未还,首先,银行会给予较贷款利息相比更高的罚息;2、产生不良的信用记录。产生逾期后,个人的信用记录上会留下记录,如果借款人日后想要再贷款,就会受到影响;3、起诉。如果借款人经渣打银行催促后多次后,依旧不还款,将有可能会受到银行的起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一般情况下不可以;但你如果在贷款到期前到信用社办理延期手续,重新约定还贷期限和金额就没问题。
其他2条回答
和客户经理说好,等着再贷出来给别人还钱,到期了不换就是逾期,会影响你的信用记录的,先借上3万还上,以后贷款都会遇到麻烦不可以
可以分期还,但是过期后,要加复利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贵州石阡:用活“精扶贷” 拓宽脱贫路
  新华社贵阳7月15日电(记者向定杰)时值盛夏,记者来到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石阡县本庄镇凉山村。走进村里的马铃薯储藏库,刚采收的一季600吨种薯已按品种分层堆放,室内滚风机轰鸣,几块温湿度表装在水泥柱上。
  46岁的管理员王正华是凉山村的生态移民搬迁户,告别外出务工3年的他,今年贷款5万元,转交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打理。“政策好,签个字贷到款,一年能拿到几千元分红不说,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照顾生病老人和上学娃娃,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王正华所说的贷款,指的是去年贵州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的“特惠贷”,提供无抵押担保的5万元、3年期贷款,由政府贴息。在石阡,不仅是换了个说法叫“精扶贷”,而且还探索将贫困户贷款“打包”给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使用并负责还款。
  “这一做法,既有利于合作社集中资金做大优势产业,又免去了贫困户拿着贷款不知投向哪里之忧。”当了10年村支书的童军说,合作社刚成立时,很多人不积极,于是党支部带领、支书带头,党员掏腰包加入,后来逐步见到效益。按照分红方案,60%给社员,去年分给农户的就有60万元。今年,一下子又有70多户贫困户加入,给合作社带来300多万元贷款。
  “入股越多,担子越重。”童军说,规模一扩大,发现“村里土地不够用了,劳动力也不够用了。”村里一合计,决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利用轮作的几百亩土地,种草、种红薯和苞谷,然后拿来喂牛。“以前地都是荒着,草也砍丢了,现在变废为宝。”
  村里的山坳里,养殖场、饲料加工房、办公室、蓄水池初步建成,牛粪发酵池正在紧张施工。走进一处饲养间,50多头牛正惬意地啃着嫩绿的苞谷苗,渴了就从自动出水池里喝几口。“今年预计纯收150万元,其中将有近百万元分给农户。”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李文安地说,“每年分红一次,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
  在石阡县河坝乡金岩村白腊沟组,占地10多亩、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几台挖掘机也正在平整土地,数十位村民顶着烈日建水沟和排粪池。大坳组村民安兴平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家里4个孩子都在读书。他边擦额头的汗边说:“在这里干活虽然苦点,但每天有150元工钱。”一旁的老板林朝平说,他自己出了300多万元,带动60个贫困户投了300万元。下一步,养殖场将采取“果木园区+稻米基地+养猪场”的模式,多元化经营,不愁没销路和赚不到钱。
  石阡县扶贫办主任彭胜宏说,区别于普惠贷,不同于社保兜底,“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能够帮助缺乏思路、没有门路的贫困户,零风险、零投入保底分红。通过用活这项政策撬动了生态茶、畜牧业、乡村旅游等多种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多方投入、利益链接的共赢局面。
[责任编辑:6月初,石阡县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陆续与县内花桥、龙井、甘溪、青阳四个乡镇的1200贫困户签订投资分红协议书,试水“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这标志着该县金融扶贫又迈出新步伐。
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要如期脱贫,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招。石阡县在用好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增加县级财政资金安排的同时,千方百计撬动金融资本,吸引民间资本,下大力消除贫困村、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
开发性金融扶贫先行先试走前列
自日以来,石阡县在铜仁市率先与国开行合作,并在实践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担保平台、融资平台、管理平台、公示平台、会审制度“四台一会”,实行县政府所属国投公司从国开行把资金贷出来优先转贷给贫困户、泉都公司提供担保、扶贫部门为贫困户贴息,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缺资金、融资缺抵押担保所导致的“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
四年多来,该县已累计发放国开行茶叶贷款、蛋鸡贷款以及烟畜茶等产业化小额贷款、“一高一特”贷款近20亿元,覆盖2万余贫困户。
茶叶产业,是该县扶贫主导产业之一,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从2012年至今,国开行已发放茶叶贷款逾2亿元,3900余户茶农获得贷款支持,家庭人均增收了1000元以上。
龙塘镇大山村贫困户雷绍阳,种有8亩茶,2012年贷了8000元国开行贷款,2015年已还贷,今年预计纯收入15000元左右。
龙塘镇茶叶合作社今年及时贷到10万元国开行贷款,及时缓解了清明茶收购期间周转资金紧缺的困难。
据石阡县组织部副部长、扶贫办主任彭胜宏介绍,目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贴息2280万元,以1:10比例左右撬动了2.15亿元金融资本。
石阡县开发性金融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先行先试示范县,在全国第二期小额信贷培训班上作了交流发言,2015年列入了全国66个小额信贷扶贫示范县、铜仁市“一高一特”(即高效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县,先后迎来了湖北、吉林等46个省内外市县到该县考察、调研学习。
“民心党建+信合+”助推精准脱贫
石阡县坚持“党建带脱贫、脱贫促党建”,运用“民心党建+信合+”模式,拓宽金融服务精准脱贫空间,使“民心党建”赢得民心,助推全县14个重点乡(镇)全部达到国家退出标准,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58893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该县农村信用社优先保障扶贫开发贷款投放,确保当年新增可用资金80%以上用于“三农”和实体经济。力争“十三五”期间累放各类贷款100亿元以上,累放扶贫贷款13亿元以上。力争每年向有发展能力、有扶贫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5亿元、支持0.5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4万人脱贫。积极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妇女、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力争“十三五”期间累放“精扶贷”贷款10亿元以上。力争“十三五”期间信贷支持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贷款1亿元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及新型农村集体经营组织贷款1.5亿元以上(信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力争“十三五”期间累放“黔微贷”2亿元以上, “三权”抵押贷款、“贵园信贷通”各1.5亿元以上。力争2016年底前创评信用村占比达到80%以上、信用乡镇占比达到80%以上,并成功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集中力量打造302个农村精准脱贫服务站,实现全县行政村精准脱贫服务站和“信合村村通”全覆盖。在贫困乡镇投放ATM、CRS、多媒体自助终端 23台以上,为贫困农户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 0.4 万户以上,贫困农户持卡率达100%。举办“金融夜校”活动0.2万场以上,努力实现贫困农户全面普及精准脱贫、创业就业政策和金融服务知识。
该县2016年预计向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亿元,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发展产业或农产品加工;预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2亿元,支持7181户贫困户发展,带动贫困人口27289人脱贫。
国荣乡葛岸村今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股份有限公司,发动贫困户36户成为股东。但因缺乏资金,公司迟迟没有正常运转。县信用联社国荣乡分社主任周毅得知后带领相关业务人员主动上门了解该公司情况,办理相关业务,并在葛岸村召开政策解读业务培训会,现场解答群众心中的疑问。村支书吕昌军说:“之前一直不知道怎么才有本钱来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我有了方向,心中也有底了,民心党建+信合+精准脱贫真是帮到我们心坎上去了!”
截止6月20日,累计使用支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3103笔,金额22649.17万元;已发放“精扶贷”小额信用扶贫贷款3566户,贷款16897.13万元,支持就业创业964户,贷款6224.9万元;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4650万元,带动578户贫困户2115贫困人口发展。
“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试点运行
从2016年起,石阡县每年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亿元,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发展产业或农产品加工;每年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2亿元,支持50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0000人脱贫,金融助推1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
贵州省石阡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资企业,成立于2002年,地处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县城核心区域,2012年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列入“贵州省100个重点建设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约300亩,其经营集洗浴养生、旅游观光、商务洽谈、会议接待、食宿于一体,设施齐备。公司注册资本3750万元,总资产5亿余元,年营业收入近1亿元,上缴各种利税400余万元。
今年,该公司开发温泉三期项目,拟投资4亿元。该县决定从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入手,试点运行“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既解决企业在短期内的资金周转困难,又解决相当部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如期脱贫问题。花桥、龙井、甘溪、青阳四个乡镇的1200贫困户承贷的“精扶贷”,享受3年期年息4.9%的利率优惠及财政资金贴息,每户向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入5万元,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协议的三年期限内,按年向投入的每户贫困户支付红利5000元,向贫困户所在村支付一定比例的红利。
在撬动金融资本投入脱贫攻坚的同时,石阡县还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吸纳民间资本等,解脱贫攻坚资金之困。其中,花桥镇引进湖南客商赵卫兵等人在北坪村建起5个养殖场,加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度扶持,已带动260户贫困户养羊或种植牧草,形成了公司、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多方投入、利益链接的共赢局面。
随着以金融资本为龙头的各种资本陆续注入脱贫攻坚,石阡县脱贫攻坚步伐必将迈得越来越坚实,同步小康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E-mail: 分享到:&&&&&&作者:陈绍奇编辑:管理员上一篇:下一篇:对基层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基层农村信用社再贷款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贵州石阡:用活“精扶贷” 拓宽脱贫路
  新华社贵阳7月15日电(记者向定杰)时值盛夏,记者来到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深处的贵州石阡县本庄镇凉山村。走进村里的马铃薯储藏库,刚采收的一季600吨种薯已按品种分层堆放,室内滚风机轰鸣,几块温湿度表装在水泥柱上。
  46岁的管理员王正华是凉山村的生态移民搬迁户,告别外出务工3年的他,今年贷款5万元,转交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打理。“政策好,签个字贷到款,一年能拿到几千元分红不说,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照顾生病老人和上学娃娃,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王正华所说的贷款,指的是去年贵州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的“特惠贷”,提供无抵押担保的5万元、3年期贷款,由政府贴息。在石阡,不仅是换了个说法叫“精扶贷”,而且还探索将贫困户贷款“打包”给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使用并负责还款。
  “这一做法,既有利于合作社集中资金做大优势产业,又免去了贫困户拿着贷款不知投向哪里之忧。”当了10年村支书的童军说,合作社刚成立时,很多人不积极,于是党支部带领、支书带头,党员掏腰包加入,后来逐步见到效益。按照分红方案,60%给社员,去年分给农户的就有60万元。今年,一下子又有70多户贫困户加入,给合作社带来300多万元贷款。
  “入股越多,担子越重。”童军说,规模一扩大,发现“村里土地不够用了,劳动力也不够用了。”村里一合计,决定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利用轮作的几百亩土地,种草、种红薯和苞谷,然后拿来喂牛。“以前地都是荒着,草也砍丢了,现在变废为宝。”
  村里的山坳里,养殖场、饲料加工房、办公室、蓄水池初步建成,牛粪发酵池正在紧张施工。走进一处饲养间,50多头牛正惬意地啃着嫩绿的苞谷苗,渴了就从自动出水池里喝几口。“今年预计纯收150万元,其中将有近百万元分给农户。”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李文安地说,“每年分红一次,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
  在石阡县河坝乡金岩村白腊沟组,占地10多亩、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几台挖掘机也正在平整土地,数十位村民顶着烈日建水沟和排粪池。大坳组村民安兴平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家里4个孩子都在读书。他边擦额头的汗边说:“在这里干活虽然苦点,但每天有150元工钱。”一旁的老板林朝平说,他自己出了300多万元,带动60个贫困户投了300万元。下一步,养殖场将采取“果木园区+稻米基地+养猪场”的模式,多元化经营,不愁没销路和赚不到钱。
  石阡县扶贫办主任彭胜宏说,区别于普惠贷,不同于社保兜底,“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能够帮助缺乏思路、没有门路的贫困户,零风险、零投入保底分红。通过用活这项政策撬动了生态茶、畜牧业、乡村旅游等多种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多方投入、利益链接的共赢局面。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按揭房能再贷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