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ancientdin medium字体下载的“XIV”

诗评1    比音十字句         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尽管已经有了上述五种翻译,但我尤不能满足于其中任何一种。这是因为“五步抑扬格”的格律没有解决好。     我想,其实应该采取“比音”的方式翻译成如下这种样子才算合适:         Sonnet I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第一首        最好欲望能随着希望变,    玫瑰的芳香永远也不散,    人老珠黄往昔难已再见,    温柔忍着甜蜜浮想联翩:    明亮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火焰稍浅舔激情已自燃,    有利可图就不怕那危险,    与自己为敌就不要抱怨。    你不如为世界添些新颜,    不要只留连庸俗的春天,    让花的种子埋在叶里面    柔嫩的粗暴往吝啬里钻。    可怜这世界就不要太贪,    吞不尽的黄泉就在坟山。         “比音”当然是就英文诗歌翻译的音韵形式而言的。如果英文诗句是五步十个音节,当然应该对应十个音节也就是十个汉字的汉语诗句。这样起码便于朗诵,或许还能看清英文和汉语字词表意和象声的某些不同特点。     就表意而言,英文重结构和屈式变化,而汉语重约定和粘连变化。就象声而言,汉语重平仄声调变化,而英文重长短轻重变化。         五古十四联         既然汉译诗句每句十个字,这便容易使人联想到五言诗,不如将上述译诗每句拆成两句五言诗,我们来看看效果如何:         《愿如》         欲自美中来,望尽芳芬在。    月季花尤白,蔷薇蔓无苔。    枝熟茎乏力,人老心尤孩。    温忍甜梦去,柔乘蜜想来。    眼皮缝闲日,明亮一线开。    舔火燃激情,缩焰安灯台。    饥馑添新油,丰盛莫言怪。    风敌忽侵乍,残光怜摇摆。    添新驻颜色,眼前复昼白。    买庸而决窦,俗春示以怀。    花种埋叶骨,愿如如愿台。    柔吝对粗啬,嫩贪暴婪乖。    贪嘴多误事,可怜少有爱。    受罢风尘苦,且饮黄泉哀。          五古《愿如》十四联当然也可以算作是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的一种翻译结果。与第(1)篇中的七古《如愿》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优化。    《如愿》        大嘴吞天心愿开,芳香吐火命运乖。    玫瑰不想成熟死,勇敢难将激情埋。    盈亏多因欲作孽,赚赔不过钱去来。    花哨湖里添春色,甜蜜船头怨年代。    红泥葬花红楼冢,枉费心机菊花台。    贪嘴谁怜肥胖苦,芳菲虽逝青山在。    闲来无事惹蕾脆,心情依旧拥瓣怀。    抱定月季想蔷薇,白花紫茎香徘徊。        As You Will        Of our best wishes we could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rose's aroma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might bear sweet his memory:    But you, contracted to your own bright eyes,    Feeding your lighte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profit whereas damage lies,     Yourself your foe, to your sweet self too cruel.     You that are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your own bud burying your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ing waste in the grasp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bury.    China rose red, pink or white flowers play,    Green mountains never being go away.         以我看,五古十四联比七古八联最少有两个优势:一是五古能比音(即每联跟英诗的音节、音步数能一一对应),二是五古具有英诗惯有的叙事风格。从这两点上讲,五古十四联这种译法更佳。     我的这首五古十四联的译诗,当然可以莎翁的原诗作为英文译诗,但也应该有另一种现代英语风情的翻译方法(我看,这就作为头两讲的作业之一吧)。     至此,我们经过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的七种八次翻译,不仅得出了英诗翻译的几件作品,应该还寻找到了一套将中国七古(八联)和五古(十四联)古诗翻译成十四行诗的方法。我们只要反向追溯回去,就能将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衰。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鬛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廻。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和李白的《游览三首•其三》(《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之类的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英文十四行诗了。     而这才是我搞这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再品的真正目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太工整了,哈哈哈。中国莎士比亚。
  waiting for your more works!
  耐心等等吧,我已经将全部154首都翻译了个遍,但要按照图书宣传规则慢慢刊载。
  作业诗举例      翻译莎诗并反中国古诗词以译之,当然得做作业,让我们看看上期布置的作业应该如何解答。   我想,将《愿如》翻译成具有现代英语风情的诗歌不是件难事,只要你肯再读一遍莎翁的原作并且查查英语词典即可。   我的答案如下:    《愿如》  
  欲自美中来,望尽芳芬在。  月季花尤白,蔷薇蔓无苔。  枝熟茎乏力,人老心尤孩。  温忍甜梦去,柔乘蜜想来。  眼皮缝闲日,明亮一线开。  舔火燃激情,缩焰安灯台。  饥馑添新油,丰盛莫言怪。  风敌忽侵乍,残光怜摇摆。  添新驻颜色,眼前复昼白。  买庸而决窦,俗春示以怀。  花种埋叶骨,愿如如愿台。  柔吝对粗啬,嫩贪暴婪乖。  贪嘴多误事,可怜少有爱。  受罢风尘苦,且饮黄泉哀。  
Will As  
  Desire from fairness seeing sage ascend,   Flowers and vines of rose empty and white,  Ripe branches wick, old heart will rejuvenate,  Tender idea bear his memory might:   And you, stitching leisure day to your eyes,   Light flame with passion and lamp dimmed out,   Famine oil where richness other quite is,   Foe of wind incurs, rowing rays of boat.   Refreshing world color with restructure,  Hire labor to dig spring for discharging,  Bud cannot bury leaves, will by gesture  Go stingy tender, make gaudy wasting.  Glutton for pious world, less love to yourself,  Endure too much more, so drunk in the grave.  
   虽然的确翻译得一般般,但好在这只是开始,我翻译的是自己的诗,也无所谓好坏,也不怕遭人骂。起码我们因此知道,将五古十四联翻译成英诗十四行诗体还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当然,为了让老外能多懂些,我们最好还是要先用莎翁十四行诗之类耳熟能详的诗体来化译古诗词比较省力。     比义挑词译诗说      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诗义。同为歌唱生命、咏叹人生之类的诗歌,英语文化习惯和汉语文化习惯在遣词造句上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对我来说,觉得差异比较大。就以《愿如》的英文译诗跟莎翁的原诗做一个比较,就能发现,中英对照几个来回下来用词差异过半有余(文中黑体为用词相同者)。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Desire from fairness seeing sage ascend,   Flowers and vines of rose empty and white,  Ripe branches wick, old heart will rejuvenate,  Tender idea bear his memory might:   And you, stitching leisure day to your eyes,   Light flame with passion and lamp dimmed out,   Famine oil where richness other quite is,   Foe of wind incurs, rowing rays of boat.   Refreshing world color with restructure,  Hire labor to dig spring for discharging,  Bud cannot bury leaves, will by gesture  Go stingy tender, make gaudy wasting.  Glutton for pious world, less love to yourself,  Endure too much more, so drunk in the grave. (selected 32 words)     (两诗中各词中文意义务必请各位查典并自我选择,恕亦不能在此一一刊登各种词条及其惯用法的注释。我不太习惯带着太多的包袱前进,而且每个词都注释上些长长短短的尾巴,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其实只要反复读诗,各词英文意义也能猜得出来。而猜出诗中字词的意思,正是欣赏诗歌的重要情趣所在。)     这样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当然说明了不遵循逐字逐词翻译规则会失去英文中的很多本意。可是,为了追求诗文中的情趣和文理通顺,保持这样的差异是必要的。因为逐字逐词的传统翻译方法对于正确理解与翻译中英文诗歌不利,我们就必须尝试挑出一些东西方理解无障碍的字词(例如《愿如》通过英译比较就挑了32个这样的英文词)来促进顺利沟通。  那些不易沟通的部分(指两诗中未加黑的词),我想,既可以看作是汉英文化情趣的差异部分,也可以看作则是中英语言不易沟通的部分。这就是我推荐给各位的比义挑词翻译法,采用这种方法,你起码还可以对英诗或者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留白处理,然后在翻译的过程中飞出你心中的白来。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说翻译也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工作。  有了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先行的原则,将诗歌中的主要情趣和关键诗义翻译好了,一首诗就算翻译得有个模样。这样起码不至于犯整诗每句都翻译得很准确(因为词语的歧义性,就连这点其实往往也未必能做到),全诗却了无情趣,有些译诗对于翻译对象语言文化而言,甚至都不能算是诗歌。  其实,这应该就是中国文艺再次复兴的起点:一定要先找到当代人对于传统经典文化或者先进文化经典理解相通的部分,然后才能沿着文艺本身固有的道路走得更顺利。不管这样做难还是易,我理解反正一定要这么去做才行。今天的文化再怎么流行,如果找不到这个点,那都将是昙花。我们的翻译工作(包括翻译外国文化和翻译古典文化)显然不是想要再添昙花,而是想铸造当代经典。     逐字逐词法      我想,逐字逐词法(指严格按照字词意义翻译的方法)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不爱。当然,光说不练不行,这得有个比较,那就还拿天涯网上刊载的版本做个比较吧:     (原诗)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天涯版)  
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蕃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   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雕零,   就应把记忆交给娇嫩的后嗣;   但你,只和你自己的明眸定情,   把自己当燃料喂养眼中的火焰,   和自己作对,待自己未免太狠,   把一片丰沃的土地变成荒田。   你现在是大地的清新的点缀,   又是锦绣阳春的唯一的前锋,   为什么把富源葬送在嫩蕊里,   温柔的鄙夫,要吝啬,反而浪用?   可怜这个世界吧,要不然,贪夫,   就吞噬世界的份,由你和坟墓。     (胡子版)  
美好生命让人胃口大开,  
玫瑰虽妍衰老却很无奈,  
忌日前脚到死神便跟来,  
留住记忆还靠善良后代:  
而你,眼紧闭未明作交代,  
烛火轻轻泣添油人不在,  
人生饥荒繁盛全躺睡袋,  
无人能与敌甜笑复何哀。  
你就这样跟世界说拜拜,  
就只是宣示了春的存在,  
你的生命埋葬得很知足  
而,微些怒,亦不损善守财。  
可怜一生,除非从头再来,  
吃尽了悲苦,而威严尤在。    同是采用逐字逐词法翻译,为什么结果差异会这么大呢?我想,主要还是翻译者对诗歌的理解不一样,然后在选择词义时就会出现偏差。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除非莎士比亚重新活过来作证,否则谁也不能说谁有什么错。但是,好坏的标准还是会有一个,当然应该掌握在若干世代的译者和读者那里才算合适。  诗歌就是这样,完全是调情的一种,看着眼热的留下,看着生硬的就跟它们说拜拜。    比形之妙:李白胜出莎翁多少     前面对莎翁十四行诗进行了八种方式的汉译,目的在于寻找反译中国古典诗词的方法。既然如前提到过李白的两首诗,我们不妨先拿一首翻译成英诗五步抑扬格十四行体试试看。   我翻译的结果如下: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衰。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鬛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廻。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Old Style  III   by Li Po     King sweeps away the world like a tiger,  Sword flying to have the leuds beheaded,  Wise from Heaven, takes the reins together,  Victory gold men gate to eastern closed:  Remember him with the platform and ridge,  A million of people work hard for his tomb,  Immortal medicine always sees daylight,  Only firing at a big cetacean.  His nose would breath quite, the like mountains being  And his mustache shelters sky and island,  Boys and girls went to east, never return  Under three underground water, ash golden.  O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g, he will  Unite China, leave honor and do bear.  
  如“比义挑词译诗说”所云,将李白这首描写秦始皇的五古十二联翻译成英文十四行诗,同样要丢掉一半以上的包袱皮儿。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你不能指望英文化圈人士也像我们一样对“六合”、“大略雄才”、“浮云”、“函谷”、“会稽岭”、“琅邪台”、“刑徒”、“骊山隈”、“采药”、“弩射”、“长鲸”、“崔嵬”、“五岳”、“扬波”、“云雷”、“鬐鬛”、“蓬莱”、“徐市载秦女”、“但见三泉下”、“金棺”、“寒灰”这些中文化的词语和典故熟如指掌。因此,只能追求形似。  追求形似的翻译方法,就是比形,就是比较汉英文化理解与艺术情趣的形似之处。这就需要大刀阔斧地取舍了。   如前所述,英文表意虽有重结构和屈式变化之性,汉语虽有重约定和粘连变化之状,如今看来此性此状也不是毫无关联。英词象声以长短轻重音节行成音步,固然值得汉语借鉴,但汉语抑扬顿挫的平仄变化,也可以描摹与英文完全相同的声调。  你可以拿我译的这首白诗对比一下莎翁第一首原诗: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拿我译的这首李白《古风•其三》跟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去比,我得到的是骄傲:中国文艺成熟时期的太白诗作起码在气魄上远胜于较之晚了八九百年的莎翁。从形状景物和表述情理的角度来看,唐诗七古确实远胜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诗体十四行诗。然而,英诗继承荷马史诗叙事吟游风格的明快特点,也是唐诗所不具备的优势。个中缘由还在于东西方诗歌源自不同的民歌传统,东方的民歌传统当然主要就是四言的大周诗经体,而西方诗歌的源头在希腊文化之中,当以荷马史诗影响最大。   每每翻译一首太白的诗,然后拿莎翁的诗作一个比较,我都能看见中国诗歌的新方向逐渐清晰:如果我们真想通过学习西方寻求超越,那还得回过头来从东方经典中寻觅超越的信心和证据。我想,恐怕不仅仅诗歌是这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伦理等诸多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哩!从文化上超越西方的事情看起来庞杂无绪,其实诗歌是个致命大穴。因为一个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激情和信心的代言,一旦缺乏激情和信心,就不要奢谈什么超越之类的话了,最多如同今日中国之文化被人牵着牛鼻子走。   通过这一则翻译,不难看出一个足令国人骄傲一把的结论:李白的诗歌胜过莎士比亚千年之多。中国文艺乃至东方文艺从来就没有输给西方,如果说今天输了,问题绝对不是出在唐朝。   在这危机四伏、前路晦暗的历史时刻,奉劝诸位不要尽是抓住华尔街金融海啸或者阎崇年被打这样的所谓经济文化热点空耗时日。中国人的日子和中国的前途永远都不会在那些无聊却很时髦的主题背后,而在于深入发掘中国文化的信心,并且万众一心地趁此良机构筑一个令西方人羡慕不已的文化高台来。        比形之趣:李白高出莎翁几寸      这讲开头我们不如说两句风趣的话,以后你但凡见了老外跟你灌莎翁十四行诗以示西方文艺的优越感,完全可以拿我翻译的李白《古风•其三》英诗将鬼子们的文艺都顶回去,也让他们开眼看看什么是中国诗歌的气魄。但凡想跟金发碧眼的姑娘谈个恋爱什么的,也可以拿这首诗显示一下男子气概。可以肯定,到目前为止,西方人还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能力将中国古诗翻译成十四行诗,这点估计回回都能让你占个先。占先之后你应当挺起腰杆说自己是中国人,说起中国文化来嗓门儿也可以稍微再大点,也算不负我做了这些苦功课。  话又说回来,如果说到诗歌的情趣,我们的古诗似乎跟西方诗歌不是一个路子,这点你要活学活用,千万别让金发碧眼的小姑娘扇你个大耳刮子。    我们言归正传,谈谈汉英诗歌情趣方面的差异,当然还是举例说明的好。    翻译这首英诗,另外再随便找一首并不相关的汉诗作比较,这也可以算作翻译工作的一种,就叫它“探妙”好了。我原本只想对莎诗进行五译便了,不期又有了五言古另译、五言古回译、逐字逐句翻译以及跟李白诗歌比妙四种。既然如此,不如再添一次跟李白诗歌比趣,凑成“五译十探”也算是十全大美的一种。     接下来我要添加的一重品译便是李白的《游览三首•其三》,亦即《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首,看我怎么翻:     《游览三首•其三》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Three Pieces of Traveling   III  --Moon in Glass (old friend Jia Chun asked me to talk with moon)  
When there be a bright moon in the sky?  
I will ask heaven by a glass of wine,  
Impossible of climbing up, but men high  
Go on with her, no  
Palaces nearly in glass, flying to  
Pour out the brightness as cloud round green right,  
And I feel night coming from the sea, too  
Wandering whether disappear dawn quite.  
Living in autumn and spring with rabbits  
And, who are her neighbors, who can know?  
Today cannot meet with antiquities,  
She once shined over those ancient people same now,  
Men go over by flows one another at ages,  
Together sharing the only moon, how!  
Cheer up to aloft wine at her, should be,  
Singing some songs into these glasses, hi!  
   继“探妙”之后,我们这回就是“探趣”了。探白诗之趣,如品香茗,回味无穷。此等情趣,莎诗较之大为差谬矣。莎诗咏物所举不过玫瑰而已,而中国古诗词中则曰月季与蔷薇等诸多种名号,这当然局部反映了汉语诗歌语汇堆积、意象粘连的特质。   中国古诗词中的这种特质并不见得就好,起码会致人情趣不专,故而我这里削去了李白《游览三首•其三》中“停杯”、“相随”、“飞镜临丹阙,绿烟灭清辉”之类的意象,还是为了减古奥之负,发清新之装,好让汉英语言文化沟通尽量少些障碍。   然而,拜中国古代月神崇拜盛行所赐,中国诗人多喜以月亮作象,然后借象喻物寄情,故而情趣所又时空挪移而发,可谓诗思幽远,想鞭莫及。这就是英诗乃至整个西诗所不具备的独特情趣。建议你拿这番情趣再去与金发碧眼女郎试试调情又会如何,估计大耳刮子是没有了,但人家也许纠缠起月亮背后的种种典故来,那又是挺难搞定的玩意儿。   英语言文化圈中人不习惯望月生悲并不奇怪,这就像东方人不会因风流泪一样自然。因为,在语汇意义的背后,东西方还分享着不一样的传统崇拜。      我们再拿这首译诗跟莎翁比一下诗歌情趣: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很显然,白诗比莎诗在情趣方面当然更胜一筹,大概要高出百寸还不止吧。二者诗趣方面的具体比较,留待接下来的欣赏部分再一并谈来,可否?   以上就算是我对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以及李白诗二首的译、评部分了。    
  “莎诗白译”欣赏之一  1
今日,美国的人生仍将怎样美好     先读一下我的译作(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见“莎诗白译”系列(1)):    《人生美好》    我们渴望着生命能够最美好,  恰如玫瑰的芳香永不衰亡,  然而成熟之后必会变老,  柔嫩的后代又让记忆继续生长:  而你,收紧了你明亮的眼睛,  让光明的火焰喂饱了太多的燃料,  丰盛依稀的所在却在制造着饥馑,  你独自挫败,过分的美好也将带来残暴。  你如今已是世上新颖的装饰  只报来春天绚烂的消息,  却让生命的芽蕾含唇不齿  啊,软弱的狂野,何至于吝啬得不敢喘气。  可怜的世界,除了忍受还是忍受,  忍气吞声得够了,也就剩下你和你的归宿。      看见没有,我们都会变老,而奥巴马还正年轻,因此他此时此刻仍有资本大嘴胡勒勒美国之人生美好,曰:《我们一定能》。我们再看,     《我们一定能》    总统侯选人巴拉克•奥巴马的竞选成功后的演讲稿,为竞选成功而作  竞选之夜  日,星期二  伊利诺斯,芝加哥    是否还有人仍然怀疑美国是可以创造任何可能性的国家;是否还有人仍然对我们这个时代能缔造梦想感到困惑;是否还有人仍在质疑我们民主党的执政能力,答案就在今夜。  这个答案正以前所未见的那些延伸至学校和教堂的横幅昭示着;人们等待了三到四个小时,也看到平生第一次的那个时刻来到,人民相信这是如此不同的时刻;他们的呼声也因此前所未有的响亮。  人们都在谈论这个答案,老少无异,贫富不分,民主斗士和共和大军也都没有什么分别,黑人,白人,拉丁美洲人,亚裔,本土美国人,同性恋者,异性恋者,残疾人士和非残疾人士全都在关心这个答案——美国人民在向世界发出一种信号,我们从不在红色州盟和蓝色州盟之间进行选举:我们是并将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  这个答案曾经引起如此长久如此广泛的谈论,曾经带来那么多的愤世嫉俗、担惊受怕和怀疑困惑,那是因为我们渴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苍穹并让希望它尽快转向更加美好的时代。  长时间的等待已经过去,而在今夜我们已为这次选举做出了抉择,就在这一决定性的时刻,我们也抉择了美国的命运将会被改变。  我刚刚收到了麦凯恩参议员礼貌大方的电话祝贺。他在这场战役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而他已为自己深爱的祖国更加持久更加艰苦地奋斗过。他为美国所做出的牺牲非常人所能想象,让我们祝这位以敬业诠释了勇敢和无私精神的领袖一路走好。我祝贺他和佩琳州长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并期待着像过去数月所承诺的那样,能与他们一道努力以革新我们的国家。  我要感谢我的旅途伙伴,他是一个为内心而战斗的人,一个敢于为男人们和女人们讲话的人,一个从斯克兰顿街区中长大的人,一个乘火车回家却跑到达拉华去了人,他就是美国副总统侯选人,乔•拜登。  没有过去十六年来挚友亲朋永不放弃的支持和帮助,今晚我就不能站在这里;今夜我能站在这里,更不能没有稳如磐石的家庭和妻子的爱,我的妻子将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任的第一夫人,她就是米歇尔•奥巴马。萨莎和玛丽亚,我是如此地爱你们俩,你们已经获得了牵着刚买来的小狗和我们一起入住白宫的权力。祖母虽已不在人世了,但我知道她在注视着这一切,并将同生我养我的家庭一起关注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夜我想念他们,也深知自己仍无以报答他们的深情厚意。  我要对我的竞选负责人大卫•普罗菲说,对我的首席竞选战略家大卫•亚克瑟罗德说,对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竞选团队说——正是你们成就了今天,我将永远感激你们付出牺牲所取得的胜利。而最重要的是,我将永远不会忘怀这次胜利应该归功于谁——它当然应该归功于你们。  我从来不敢奢望成为这次选举最有希望的候选人。我们不能依靠强大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开始我们竞选。我们的竞选方案不是在华盛顿的辉煌大厅中策划出来的——它出自得梅因的农家小院、协和酒店的客房以及查尔斯顿的前廊。  我们的方案需要劳动男工和女工们亲手挖掘潜力才得以建成,正是他们掏出了五美元、十美元或二十美元的有限积蓄支持了这项事业。我们的方案通过那些拒绝将情感淡漠一代的胡说八道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年轻人得以加强;通过那些抛家舍业、辛苦工作却收入甚微、缺乏睡眠的人得以加强;通过那些老大不小却还要冒酷暑、顶寒风敲开完全陌生人家门的人得以加强;通过数以百万计的美国自愿者和组织者、两个多世纪以来的见证者和人民的政府、人民大众和为了让人民大众不会从地球上消失的名义得以加强。这是你们的胜利。  我知道你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一场选举,我也知道你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我个人。你们这样做是因为艰巨的任务就摆在眼前。苟有今夜举杯时,不忘明日事何急,我们将勇敢面对此生此世最为巨大的挑战——那将是两场战争,一场是我们的星球面临危险的挑战,另一场战争就是我们将遭受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今夜此时站在这里,我们深知还有许多勇敢的美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了我们才刚刚在伊拉克沙漠中和阿富汗斯坦的群山中醒来。无数的美国父母安抚孩子们入睡后自己却仍然难以入眠,他们为如何面对抵押贷款、如何支付医生的账单或者如何攒足孩子上大学的学费而寝食难安。我们必须有新的能源加以利用,我们还必须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来;我们去必须建设新的学校,去面对新的威胁,去完善新的同盟。  前路虽漫长,攀登勇敢上。或许我们需要一年甚至一个时期才能达到那里,但是只要一想起美国——我从未像今晚这样对攀登顶点感到充满了希望。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会团结得像一个人那样胜利完成登顶的。  总有许多挫折和欺诈需要我们去面对。也仍会有不少人不愿意赞成我出任总统后所做出的每一种决策和政策,我们也很清楚政府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会永远诚实地与你们一道去面对挑战。我会倾听你们的呼声,尤其是我们并不赞同的呼声。最为关键的是,我将邀请你们加入到沿着二百二十一年来那条被唯一确定了的道路去重造我们伟大国家的行列中来——让我们一砖一瓦地,一瓦一砖地,用我们布满老茧的双手去建设我们的家园。  既然已经从二十一个月前的隆冬开始了,也决不会在这个秋夜结束。这场胜利本身还不是我们追寻的变革——它只是给了我们变革的机会。如果我们又走回了被纷繁世事缠身的老路,那就什么也不会发生。如果没有了你们的帮助,任何变革也不会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召唤起新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召唤起让我们每个人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和不仅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他人的服务和责任精神。让我们记住一点,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深刻教训的话,那就是一旦主要街道的经济全都受损就别指望华尔街能一家繁荣(胡子注: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也)——在我们的国家,大家休戚与共,沉浮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让我们抵御诱惑,不再跌入危害我们政体如此之久的、毫无二致的政党之争、小气之战和青涩之苦。  让我们记住,正是从我们这个国家走出来的那个人首次将共和党人的旗帜插上了白宫——共和党是建立在自力更生、个人自由和国家统一价值基础上的伟大政党。  就是在民主党赢得伟大胜利的今夜,那些价值也仍然值得我们去分享,考虑到谦虚谨慎才能愈合那些已经阻碍了我们进步的分歧,让我们这样去做吧。林肯曾在我们的国家出现了比今天更大分歧的时候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尽管激情有时会失去理智,但它挣脱不了爱的锁链。”我要对那些我未能赢得支持的美国人民说——尽管我没能够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我听见了你们的心声,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同样也是你们的总统。  我还要对所有远在大洋彼岸关注今夜的人们说,从美国国会和白宫这里对那些远在天涯海角围坐在收音机旁的人们说——尽管我们人生故事各有千秋,却可以分享相同的命运,美国新的黎明已在掌中。我正告那些企图毁灭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将击溃你们。我慰告那些追求和平安宁的人们——我们会支持你们。我要告诉那些怀疑美国的灯塔能否继续闪光的人——今夜我们再次证明了我们这个国家真实的力量并不来自于武器的威力和财富的数量,而是来自于我们理想的耐受能力:民主、自由、机遇和永不言败的希望。    这就是美国的真正天赋——美国也因此定能实现变革。我们的合众国是完美的。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将会给我以成就明天的希望。  这次选举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和许多必将代代相传的故事。然而,今夜在我心中仍然记挂那位在亚特兰大投票的女性。她一定就像数以百万计的其他选民一样排队在这次选举中倾诉心声,而有所不同的是——安•尼克松•库柏今年已经106岁了。她刚好出生在奴隶制其后的时代;那还是一个路上没有汽车、空中没有飞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像她这样的人仍会因为两个原因而不能投票——她是女性以及她的皮肤有颜色。今夜,她所见证的一个世纪的美国让我想到了很多——有心伤有希望;有斗争有进步;如今时代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开始不能了,而人民以美国信条敦促我们:我们一定能。  在女性声音沉默和希望泯灭的时代,她活着看到了妇女崛起、大声说话并且投出自己的那一票。因此,我们一定能。  当绝望落入深处、萧条遍及大地的时候,她看见我们的国家自身以新政战胜了恐惧,新的工作机会和新的共同计划意识接踵而至。因此,我们一定能。  当炸弹扔进了我们的海港、暴政威胁着整个世界的时候,她就在那里目睹了一个时代兴起而至辉煌,民主得到了拯救。因此,我们一定能。  她就在那里目睹了蒙哥马利的汽车事件,目睹了伯明翰的水龙头事件,目睹了塞尔马的那座桥(胡子注:美国阿拉巴马州中部偏南一城市,位于蒙哥马利市以西。1965年,这里是小马丁• 路德•金领导选举者登记运动的所在地),也目睹了那位来自亚特兰大的牧师告诉人们“我们无往而不胜”。因此,我们一定能。  一个人可以登陆月球表面,一堵墙可以在柏林倒下,一个世界可以因为我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能力连接在一起。就在今年,就在这些选举中,她兰指触屏,投下了她的一票,那是因为在见证美国沧桑106年之后,在经历了美好时光和黑暗时刻之后,她仍然知道美国将怎样去实现变革。因此,我们一定能。  可爱的美国,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挺立着。我们已经目睹了很多。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所以今夜,我要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是否应该活着目睹下个世纪,我的女儿们是否能够如此幸运地像安•尼克松•库柏那样活得那么长久,他们又将会目睹什么样的变革?我们又能取得什么样的进步?  这正是我们做出回答的良机。这是属于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拥有工作,为我们的年轻小子打开机会之门;重返繁荣时代,促进和平事业;重新拾回美国之梦,重新加固真理之基——没有许多的悲伤,我们仍然是世界的唯一;我们照样呼吸,我们仍有希望,我们偶尔也会玩世不恭,偶尔也会怀疑一切,某些人说我们不能,我们将以凝聚着民族精神力量的永恒信条做出我们的回应:我们一定能。  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又看清楚没有,奥巴马其所以能,目前还都能在嘴上。他有一张哈佛法学院的厉嘴,就是在今天仍然能将美国说成全世界的救世主。但是,准备拯救世界的奥巴马一当选美国总统,华尔街立即缩水百分之五报之以眦睚,我们仍然看不见玫瑰不衰亡、柔嫩在生长。至于奥巴马的女儿们是否会因为能带着小狗进出白宫高兴几天,至于米歇尔•奥巴马、萨莎和玛丽亚是否会永远因为奥巴马具有诗人气质而爱他一万年,都不是我们感兴趣的事。    世界想要美好,人生想要美好,需要明亮的眼睛注视着激情的火焰天天在燃烧,人不能饿着看辉煌的日出日落,也不能贪婪吝啬着指望经济会转好。政治从来哄死人不填命,演讲词从来鼓舌如簧不管明天的嘴唇合得拢还是合不拢。  让我们笑,笑它个奥巴马找不到下巴,笑它个莎士比亚气得又活过来发飙。    我记得莎翁的十四行诗是送给一位黑肤色女郎的,今天一想梦惊魂:这女郎的后世莫不会就是奥巴马的前生?!  果真如此的话,我就替莎翁一唱解千万人恨:    OBAMA  by Hsutze    Obama, Obama, Barack Obama,  Illinois’s kid takes in hand of America.  Aloft the banner of changing the United States,  But forgotten by a large enough set of umbrella!    《奥巴马》  胡子 作    奥巴马,奥巴马,巴拉克•奥巴马,  伊利诺斯的小子掌控美国老大妈。  手中高举变革美国的旗帜,  却忘了带够大的伞遮住他的那个傻!    这就是我要与你共同的欣赏的永远的莎士比亚,这就是美好人生里偶尔诉说的无奈、辛酸和黄泥巴!    《全世界的一切都拜托您了,奥巴马》    前日里我写了首诗嘲笑了奥巴马一登基华尔街便跳水的新闻事件,并未引起新浪网编和博友的注意。而我这两天又飙上了这奥巴马,因此我还想扯两句闲皮,以慰美国人和爱慕关心美国的诸君。  今日里胡哥也给奥巴马道了贺,我们这个世界的希望似乎真的就落到了这位黑领袖的身上了。11月6日那天我翻译他的讲演稿时真的有这种感觉,仿佛全世界的未来就拜托这位非洲裔老弟了。  11月4日那天晚上,奥巴马在伊利诺斯为他即将来到的竞选成功准备就职宣言,而我在上海北部的一家餐馆里跟别人谈论他。席间多位认定了奥巴马的必赢,而我和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陈琳博士持相反意见。即使知道了他今天的结果,但那晚我和这位在美国居住工作了十四年的中国医学博士还是发表了相反的意见,表达不同的期望。    陈琳博士觉得麦凯恩赢对他对中国或许更有利,而我觉得“布莱德利效应”会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但我们都承认共和党这次很玄。因此,我们嘴上虽然表示了对奥巴马的怀疑,心里也知道民主党这次必赢,实际上利用出众的口才、雄辩的魅力、诗人的气质和传奇的履历募集了6.6亿美元竞选资金的奥巴马胜券在握。  结果出来以后,我还没有跟正在上海讲学的陈琳博士沟通,但我想他和我一样对奥巴马的顾虑仍然未能全去。我们顾虑的是奥巴马到底能不能担负得起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美国新任总统的重托。  这次不管是奥巴马,还是希拉里,还是麦凯恩,还是其他什么人出任美国新总统,大家倍加关注并寄予厚望的并不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对于挽救当前全世界面临的危局或者新开全球未来新局面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具有关键意义。  奥巴马的竞选纲领是变革,是民主党可能在变革中所可能给与的新自由思想和新民主主题。“变”和“新”是他赢得一亿张以上(52%)选票的关键词,两年来在这两个关键词的背后终于让我看到了“奥巴马-拜登计划”的实在和“奥巴马-默克沃斯基-艾伦禁止有害墨丘利出口方案(S.906,2008年由布什总统签署)”的有害,也让陈琳博士看到了“奥-拜计划”的可怕。  所谓变革现实并不是想变就能变的事,作为美国总统并没有像中国的党和国家主席那样的生杀予夺大权。“奥-拜计划”是宣称每年可以减少$2,500个人负担的社会健康保障计划,当然备受美国下层社会的爱戴。这项为民减负计划号称“可以为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节约2500美元改革计划”,其实仍然需要有替罪羊来让奥巴马剪羊毛才行。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全美需要每年500-6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要通过反转布什的减税计划每年增加税收,2009财年就开始就要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美国人加征超额累进税。陈琳博士在美国居在马里兰的中产阶级社区,他当然不喜欢奥巴马,因为喜欢奥巴马就意味着自己的腰包被掏。  我住在中国,虽然也想但并不能因“奥-拜计划”受惠,我反对的是“奥-默-艾墨丘利方案”。这项披着西方财神墨丘利 (Mercury)外衣的方案,实质上是让美国在国家贸易中手拿赫耳墨斯黑杖、戴着有翼之帽干预世界自由贸易秩序。想想中国东南沿海将有多少企业会因此减收乃至破产,想想因此中国将有多少弱势群体会因此开车撞学校、上街游饿行,想想急需一万亿元重建汶川地震灾区的中国政府因此会减少多少关税收入,你还会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乱欢呼吗?  中国人看新闻早已忘记了看新闻的意义,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奥巴马黑不黑、杂不杂、帅不帅、牛不牛,很少有人关心自身的利益到底因此会受到什么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奥巴马竞选时所说的、所提议的、所主张的、所赞扬的,等到日履新之后会不会又翻脸变成他所痛斥的、所厌恶的、所反对的、所摒弃的,还得另当别论。政治是最典型的独幕戏,总统是最善变的变色龙,只有我们的实在利益才是最可靠的东西。  刚才AIG总裁汉克还在CCT-2上说这件事,他说美国的选举是一套,一旦当上了总统之后又是另一回事,总统也得听从国会山的声音。也就是说,奥巴马在没有当上美国总统之前是美国平民和下层精英的代表,当上总统之后他仍然是美国贵族和国会山的应声虫。  美国会不会变,怎么变,会不会新,怎么新,最终还是实用主义哲学之下的金钱权力体制说了算。奥巴马成功当选总统本身就是美国奇迹,他无须再添一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帽子也能名留美国青史。  因此,我关注奥巴马,实际上是关注中国的利益和我自己的利益。我也要向他道贺,并且拜托他能够真正在新自由精神和新民主主题方面有益于全世界。全世界人民对他的关注和希望,也无非还是:值此金融海啸灾变之时,全世界的一切都拜托您了,奥巴马!除了创造美国少数族裔和黑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的奇迹之外,除了欣闻您口若悬河的气概演讲之外,我们还想看到由您带来的实实在在、关乎人民大众切身的利益!    如此看来,我得为《奥巴马》一诗再添两句才行:    OBAMA  by Hsutze    Obama, Obama, Barack Obama,  Illinois’s kid takes in hand of America.  Aloft the banner of changing the United States,  But forgotten by a large enough set of umbrella!  Don’t worry about twits from the middle classes,  You should be going straightly ahead, our dear Obama!  A hellhound never any more than gnaw at Negroes,1  Waking moment of every life is waiting for your help, Obama!    Note 1:  “Discrimination is a hellhound that gnaws at Negroes in every waking moment of their lives to remind them that the lie of their inferiority is accepted as truth in the society dominating them.” (Martin Luther King, Jr.)    《奥巴马》  胡子 作    奥巴马,奥巴马,巴拉克•奥巴马,  伊利诺斯的小子掌控美国老大妈。  手中高举变革美国的旗帜,  却忘了带够大的伞遮住他的那个傻!  不要担心中产阶级的反唇相讥,   你笔直向前走吧,我们的好奥巴马!   地狱之犬不可能再狂吠黑种人,   唤醒每条生命才是你真正的责任,奥巴马!    注1: “歧视是地狱之犬,在黑人们醒来后的每时每刻它都在向他们狂吠,提醒他们在这个统治着他们的社会里,他们地位卑下的谎言却被当作真理来接受。”(小马丁•路德•金)    
明天,人生之中国将如何幸福     美国的人生既然已如奥巴马所预言的一定能美好,那我们还是谈谈中国的人生美好,谈谈我们自己的人生美好。当然说的都是明天的事情,因为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往往很难搞,而明天总该是全部的美好所在:是个人都会这么去希望。      还记得我的那首译诗吗?那里谈到了对人生美好的渴望。(笔者注: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再品系列(1)”。题为《渴望生命》)    “我们渴望着生命能最好,亦如玫瑰芳香永不老”,莎翁说的是人会渴望生命如同品味玫瑰之芳香,的确有些矫情,也的确有些肉麻。  不过鲁迅说得好,“文学就是肉麻”,那生活呢?我看是麻肉,就是说,人生的桌上要有麻将和肉食,以资果腹且娱情。中国的人生美好,目前可不就是这样吗?大家劳累了一天,吃罢尚有肉食的晚饭还干什么?我看绝大多数还是去围四方城。  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莎翁早说了,“而成熟就意味着青春不再了,柔嫩的后裔在记忆中渐渐变小:”。还记得这句吧,没别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人现在都变成熟了,青春的激情难再,祖国的事业都让给柔嫩的后裔一担挑。  看来还是莎翁高明,四百年之后中国的事情他还那么了解。谁又敢说中国人的人生美好还有什么别的?又没有四年一届的美国大选,油和米前段时间涨价涨得人心惊肉跳,现在倒是坐了不少价,谁又敢保证明年的今天会不会又唱YOU AND ME(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名,被国人谐音戏称“油和米”),大家有些害怕这样的降价会让农民明年少种稻子少养猪。  莫要怕!“你明亮的眼睛也不能永远犀利,光明的火焰被喂饱了太多黑暗的燃料,”。有时大众也会看走眼,我看奥巴马就老走眼,直到他当上了总统我还怀疑美国的民主是不是金钱说话。  世界如果能让普通大众老看走眼,就说明世界正在变得更加美好。然而,“盛筵不能掩饰心情饥饿依稀”,光辉的顶点过后往往是无奈的心焦。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发生了多少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多少人被过去十年的贪婪折磨得死去活来?八月份我还在为中国的崛起大唱赞歌,现在我只能为中国不至于“挫败吧,一个人独享爱情的残暴”而祈福了。  请听:“你已是黄昏落日的余晖
再也报不来春绚丽新颖的妙,生命吞不去爱的芽蕾
唔,狂野的柔风,喘多必娇。”  再请听:“你独自可怜去吧,就算是受够了喧嚣,还得继续忍受,任风往坟墓里嚎叫,嚎叫。”   莎翁告诉我们: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要泄气,就算受够了金融的喧嚣与股市的嚎叫也不要顾影自怜。      中国人民的人生美好还是要靠团结一心,但真想做点什么事的话最好也不要动不动就高喊众志成城。中国人的确是太多了,尽快推进与税收能力和水平相配套的教育和卫生全民免费大业,好让中国人民的每个个体都安宁下来喘口气,然后,才能真正看见中国人明亮的眼睛里燃烧起光明的火焰。    只有让十三亿双明亮的眼睛燃炽光明的火焰,我们才能真正看见人生中国之美好的那种幸福的俏模样。     3
莎士比亚性倾向中的诗歌悲情     如前我们对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认真做了比音、比形、比义三种语言文学大方法的“五译十探”细致工作,接下来我们应该就可以坐下来好好欣赏欣赏前面翻译十种习作了。当然,更主要是要欣赏莎翁和李白的经典诗作。第一篇译作结合奥巴马的演讲稿已经欣赏了一遍,就不再提了。    在这样一个浮躁而浅薄的年代,我其所以还要花时间去翻译莎翁的诗,译和评不过是为了弄个“莎诗白译”的对比项目替自己竖招牌而已,当然也确实想为此项文艺工程铺垫些可靠的素材,而品和论才是本计划的关键和目的。品和论,也就是我所说的欣赏。    品诗无大小之分,而诗品却有迟早之别。说起品诗赏趣之所事,到底该品点什么才好呢?这并不是特别好回答的问题。但是,起码我不会带着你去搞被辩证法污染了的文艺批评,因为文艺批评是批评不出诗歌的。    我很想问问你,你渴望人生事事能够如你所愿吗?渴望如愿的话,那就就写出你的心愿,用片片心愿为生命增添永久的颜色,不太如意的时候,也可以读读自己的诗排遣忧绪愁怀。不要以为这样的生命是无聊的,认为这样的生活无聊的人往往才真正无聊透顶。  遥想当年,伟大的莎士比亚就是这么过来的。有诗为证:    《从心如愿》  (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再品系列(1)”中我的译作其三)    生命最好如愿,  玫瑰芳香从不散,  越熟也是不再永远,  温柔使记忆甘甜:  请你,锁定明亮的眼,  喂给勇气以火焰,  盈亏让你都赚,  自作孽,再苦也不抱怨。  你如此为世界装扮  也只能俗了春天,  花蕾埋不了花瓣  脆暴徒费小气纤。  真可怜,谁让你嘴馋,  吞下的当得,埋掉的算完。    这首《从心如愿》现在看来翻译得有不少问题,但我也不想改它了,毕竟是翻译当时的一种心情和理解。而心情当时最精贵,理解年年岁岁培,不是愚人不识字,只因时光把心追。长追我心的总是莎士比亚的复杂人生,没有他的复杂人生就没有光辉灿烂的莎士比亚戏剧和诗歌,英语世界的思想甚至生活就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了。    你也看见了,莎士比亚的诗歌中总有一种勾人魂魄的悲情。按照柏拉图《理想国》中对文学的要求,这是不合正义的文化情绪,是不许进入苏格拉底所描画的古典希腊理想国的。  《理想国》在第一卷就谈到,“幸福和不悲哀才是有利益的”,然而如果获得幸福必须忍受许多人生悲哀呢?苏格拉底第三卷又谈到,“谈到某种主题思想时,并不需要哀歌,而且还要节制悲伤”,然而如果哀歌本身也可以宣泄情绪并且节制悲伤呢?  人们往往会像我一样为莎翁的诗歌中老是出现“盈亏”、“赔赚”、“还债”、“坟墓”之类的字眼感到吃惊。这位因浪漫风格而著称的诗人,为什么会这么俗气呢?    诗句中的俗气背后往往珍藏着诗人的人生,理解的俗气却诉说了无尽的时代悲哀。在跨越时代而本质相同的悲情背后,一定还藏着值得我们去探寻的秘密。    莎翁像曹雪芹一样,早已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四百多年来千百万人如饥似渴地探究他的每一片心绪,希望从中找到破绽、不堪、欣慰、新奇,好让人类的时光能够在诗歌中荏苒。  有人说,莎翁这首诗甚至包括他的全部并集出版的154首十四行诗(一般认为创作期在1592年至1598年)是在他被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包养时期(年)的作品,因此多被讥讽为同性恋(homosexuality或homoerotism)者的悲歌。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也可以有个追寻莎翁此诗创作冲动的线索:true lovers' knot of a pair of faggots(一对同性恋者的同心结)。也就是假定这首诗背后的情感冲动线索是两个男性情人之间坚贞友谊或爱情的同心结,那么,“玫瑰芳香从不散”和“温柔使记忆甘甜”之句,似乎就可以确定为为了男性之间的某种约定誓死不变。然而,这会是莎士比亚的生命渴望吗?他的生活渴望曾经怎样受到生活现实的严重影响?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莎翁是个gay(同性恋者) 而不是straight (异性恋者),是faggotry(男同性恋)而不是Lesbos(女同性恋,希腊女诗人萨福诞生地)。这样的人口中老是“花蕾”、“花瓣”、“贪嘴”、“小气”之类的词汇,当然不足为怪。人要说话,当然拿自己最熟悉的词和最熟悉的行为来说,何况写诗,那就更得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了。    其实,威廉•莎士比亚公元日出生于英国沃维克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镇。据说他是约翰•莎士比亚和玛丽•阿尔丁的儿子,大概在斯特拉福镇上的爱德华四世文法学校念了几天书,从而学了些拉丁文、希腊文,也读了些罗马戏剧家的作品。十八岁那年(1582),他就跟比自己还大七八岁的姑娘安妮•哈撒韦(-?)结了婚。婚后,他们很快就生育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583年出生的苏撒拿和1585年出生的龙凤胎朱迪思和她少年夭折的孪生弟弟。这份证据表明,莎士比亚首先是异性恋者,而且生有一男两女。他应该不会将生命的渴望放在另一个男人的身上。  然而,最近英国收藏家阿莱克•科布提供了一幅标记为“诺顿夫人”的十六世末油画(鉴定时间恰好在年),经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鉴定后确认了是莎翁时代的作品,而科布坚持“诺顿夫人”画的就是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男扮女装的模样,还提供了大量看似可靠的证据证明他就是莎翁十四行诗集献诗的美若天仙年轻男子。  有中文译本这样翻译莎翁十四行诗卷首语:“献给下面刊行的十四行诗的唯一的促成者W.H.先生,祝他享有一切幸运,并希望我们的永生的诗人所预示的不朽得以实现。对他怀着好意并断然予以出版的T.T.。”我找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T.T.”的确指,而“W.H.先生”似乎跟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有某种对应关系。    在英格兰姑娘安妮•哈撒韦和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之间,我们很难选择莎士比亚的旷古悲情所出:这些诗中的悲情到底是献给女人的关爱,还是献给男人的怜惜?也许像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任由中国学术界这样争论下去,一万年也不会有定论,因为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确实的证据支撑起任何的观点。  而我们想欣赏的是莎翁的诗歌,的确不应该落入这样的俗套:从他的性倾向中去分析他的诗歌悲情。    悲情是浪漫的种子,遇到愁绪和妙手,便可借一段时光和一片思想很快就长了出来。文学的逻辑就在人的身世和人生之中,诗歌的主题就在传统和时代的叠合之中,跟人的性倾向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心够细的话,你会发现在莎翁浪漫的传说和传记之中,他其实一直扮演的是男人角色。  有了这样的定位,就算同性恋之说成立,莎士比亚仍然是个男人。按照奥巴马的新自由思想,他在美国应该可以同时跟安妮•哈撒韦和亨利•里奥谢思利注册登记结婚。尽管莎翁的诗歌不变,而如今这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容量早已不是伊利莎白时代所能想象的了。   而莎士比亚并不是什么新伦理的前卫,他去世得也早,就算是如此,死前十余年就已经开始回到故乡小镇添制房产了。他始终还是一个热爱家乡、故土难离、眷昔恋旧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混迹伦敦二十余年随世沉浮,为生活而打拼敢受胯下之辱,当过屠夫学徒、看马小厮、贵族门人、风流演员、伯爵傧相、剧院经理、公司股东、女王戏子、国王弄臣,但他最终还是一位能够诚实于内心的善良文人,是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西方现当代文明的文化基石。     最终,他的诗歌悲情还是男人倾向,所以说到人生如不如愿,就是这么干脆一句:“吞下的当得,埋掉的算完”!    4
过分欲望中的悲情死期当然不会远    我为上讲得出莎翁是个男人而感到高兴,就像我花了二十年研究李白得出白哥才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思想家一样高兴。人之高兴在于不损人以为快,不恶语相加以为品,不伤人致命以为仁爱道德,不猛追穷寇以为厚道仁慈。  中国文艺真想走向世界,必须改变一种逢人短处便幸灾乐祸、比不过人家就拿谁家祖坟高大说事儿的臭习惯。正所谓:东方文化只有尊重西方才能赢得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尊重,中文世界只有赞美莎士比亚才能让英语世界也同样赞美我们的李白。一切文化文艺的交流的确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行啰,我最亲爱的中国人。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莎翁诗歌中悲情的欲望走向,但不再去抠他跟亨利•里奥谢思利的细米经(细米经,楚方言,意指细节)了,而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去看看莎翁在伊丽莎白时代五十二年并不太长的人生中到底都有什么样的人生欲望,以至于他成为西方四百年悲情的师祖和浪漫的先人。    证据一:    《从心所欲》  (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再品系列(1)”中我的译作其四)    生命最好能够如了我心愿,  玫瑰的芳香从此永远也不散,  人越成熟死期大概也不远,  脆弱能使记忆变甘甜:  务必请你,锁定你明亮的眼,  喂足激情以勇敢的火焰,  无论盈亏我都让你都赚,  自己跟自己作对,就别对甜蜜抱怨。  你的生命已为世界添新颜  大约也就是胡里花哨了春天,  自己的花蕾埋葬了自己的花瓣  看,落花成红泥,心机枉费断。  谁怜你,不过趁机把嘴贪,  吞得下整个世界,就埋得掉全部心愿。     翻译这则文案时我特别关注了在莎翁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眼——“脆弱”(tender),还有“自己跟自己作对”(thyself thy foe即现代英语yourself your enemy),当然还有“胡里花哨”(gaud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解:(derog 贬) too bright and showy, esp in a vulgar way 花哨的;(尤指)俗气的: gaudy decorations 花哨的饰物 * cheap and gaudy jewellery 价廉而花哨的珠宝.)。  这些跟人生欲望相关的字眼往后会经常被莎翁用到,而且用起来普遍充满了悲情的冷调。在莎翁的惯用语词之间,这种悲情的冷调应该源于古希腊的哀歌。尤其是这种悲情冷调的哀歌踏着五音步(quinary-foot)抑扬格(英语称iamb,源于拉丁文iambus,古希腊则称dactylic,意为长短格;我理解英诗中的抑扬格并不完全等同于希腊诗歌中的长短格,这就像中国古诗词中说抑扬不完全是顿挫情形一样,前者说的是声调[tone]强弱,后者指的是节奏的长短;这又好比汉诗中平仄与韵致之有别;简言之,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诗华贵而蓄愤,古希腊诗歌则简明生快且极容易发怒冲冠;这就是格律中蕴含的诗品和风格:对莎翁而言就是悲情的调子一直到永远)的节拍(note),在所有时代的读者心中都能激荡起古希腊经典的英雄诗体(heroic verse [亦作heroic couplets] verse form used in epic poetry, with lines of ten syllables and five stresses, in rhyming pairs 英雄诗体,用于史诗或叙事诗, 每行十个音节, 五个音步, 每两行押韵)的节奏(rhythm),再加上十四句六换步一渐强(我以为这就是十四行诗的乐格或者说和声,应该算小七和弦式[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叠合],这也就是莎翁的诗学创新和贡献)的偶句格律(metre)所谓十四行体格,莎翁的句子当然就能悲情壮如牛,浪漫喷如油了。  客观地说,莎翁十四行诗的确是调情的高手:他往往先来四句一节提起温柔的头来,如此诗就是这四句:    生命最好能够如了我心愿,  玫瑰的芳香从此永远也不散,  人越成熟死期大概也不远,  脆弱能使记忆变甘甜:    在其中藏了一朵玫瑰让你去想生命中的欲望能否如愿,再给你一酷厉,这里就是言及死亡,再给一棍棒,这里就是脆弱;这些全就是“先抑”的勾当。然后,第二节四句他就径直往“后扬”方向走,直接给你“明亮的眼”、“火焰”、“盈亏都赚”和“作对”又“抱怨”,这就是他诗歌中李白排发,是明快的调子,先抑后扬的证据。    再往下,第三节的四句便是:    你的生命已为世界添新颜  大约也就是胡里花哨了春天,  自己的花蕾埋葬了自己的花瓣  看,落花成红泥,心机枉费断。    这四句就是悲叹、就是让人泣不成声的关键,因为它正是莎翁诗歌悲情的总阀,拧开了你便哭,错过了也大概能勾出一些魂来。    最后,请看“诗歌眼”对句(couplet, noun, pair: two lines of poetry of equal length one after the other: a poem written in rhyming couplets. See also HEROIC COUPLE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couplet, /ˈkʌplɪt;ˋkʌplɪt/ n two successive lines of verse of equal length 相连的两行长度相同的诗句; 对句: a rhyming couplet 押韵的对句. 对句,通常指语义完整、节奏一致的两行尾韵相谐的诗句。这两行诗可以是独立的诗,但通常作为其他诗式的一部分,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以是对句结束。意思不完整的对句称作开式对句;意思相对独立的对句称作闭合对句。例如,莎剧中有如下例句:we'll whisper o'er a couple or two of most sage saws, Tw. III, 4, 412 . patient as the female dove, when that her golden couple are disclosed, Hml. V, 1, 310.)中莎翁对欲望悲情的总结:    谁怜你,不过趁机把嘴贪,  吞得下整个世界,就埋得掉全部心愿。    这两句两行叠韵同脚,如同行伍队列的双踢踏,借此告诉你一个道理:人生之中,过分欲望的悲情,死期当然不会远;但同时你也要注意,过分悲情的欲望呢,死期就在眼面前!    5
吞得下世界当然好,吞不下也不要去糟践它     欣赏莎翁十四行诗的同时,回头也看看我们自己的诗歌,尤其应该多看楚骚、汉赋、唐诗和宋词之类古典诗词,其余时代的可以先不要去看。我们首先应当找到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文艺部分,而不是什么菜都敢往外端。  将莎诗翻译成这样:    《如愿》  (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译再品系列(1)”中我的译作其四)    大嘴吞天心愿开,芳香吐火命运乖。  玫瑰不想成熟死,勇敢难将激情埋。  盈亏多因欲作孽,赚赔不过钱去来。  花哨湖里添春色,甜蜜船头怨年代。  红泥葬花红楼冢,枉费心机菊花台。  贪嘴谁怜肥胖苦,芳菲虽逝青山在。  闲来无事惹蕾脆,心情依旧拥瓣怀。  抱定月季想蔷薇,白花紫茎香徘徊。     其实不是我的本意,但有鉴于当前的国艺形势,看来也只能以这样的东西先招待各位两句,然后我们再来谈我们的问题。    谈自己的问题总不是让人觉得舒服的事情,但如果确有问题,也还是要拿出来谈的。  《如愿》作为唐诗七古的模仿,本身没有多大问题:语意高度粘连,约定俗成的典故也不少(如红楼冢为花冢,菊花台为颓废艳台之类),情景交融得也不错,情理也还通顺。但是,跟莎翁十四行诗比,少了一碗菜:用倾诉的衷肠炒的一段心灵往事。  中国古典诗词确实有西方诗歌不具备的煽情优势,尤其是在情景堆砌上简直是让西方诗歌望而生畏,往往一个字(相当于西方诗歌的一个音节)就能赋予多重歧义和无尽的想象。然而,想象和歧义太多了,情景堆砌得太高太厚了,就走不上轻快的心境,尤其是不能在永久的时间尺度上刻下自己清晰的印记。  除了汉文化圈中略懂诗文者之外,你很难用李白的诗句明确无误得表达一种思想,当然表达一种感受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就是莎翁诗句和戏剧经典台词几乎每一句可以让西方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时加以引用,而李白的诗句你就是想引用还要看四周有没有深知道家文化的听众,否则就是用了也如隔靴搔痒。    西方经典诗歌都具有简洁明快之长,中国古诗则都具有雍容华贵之美,未来的理想文艺形式应该结合二者,让世界人民觉得既心宽眼亮又颐指气使的诗歌才是世界诗歌的新希望。类似奥巴马演讲稿那种应该就很不错: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体现美国的骄傲和激情。  而中国当代不仅缺少诗作,而且缺少诗情。三五个人扎在一堆,不是斗地主就是搓麻将,要不就红黄蓝白绿的段子一串接一串,还美其名曰:我们活得像诗歌一样的美。  要真是美了自己,别人也只能羡慕。然而,如今我们是光顾羡慕别人了,乃至于自己国家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恐怕连自己也不很清楚。    诗歌差异的背后隐藏了人生基本感受和生命满足感的所有差异。和美国相比,可能还不止于我们的主席、总理、委员长没有奥巴马那样的激情。而是在于如不如得了人民的心愿先不管,每个人上了台先狼吞虎咽地给自己吃个肚儿圆。可是你知道吗:吞得下世界当然该你勇敢去吞下,吞不下也不要将人民本该获得的幸福一遍遍去糟践!    6
此般风尘苦,那般黄泉哀    《愿如》和《如愿》不太一样,前者欲望居多,后者希望偏老。多老的欲望都不能掩盖多老的希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我看应该是这个理儿。所以我才勇敢地将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翻译成这样:     《愿如》  
  欲自美中来,望尽芳芬在。  月季花尤白,蔷薇蔓无苔。  枝熟茎乏力,人老心尤孩。  温忍甜梦去,柔乘蜜想来。  眼皮缝闲日,明亮一线开。  舔火燃激情,缩焰安灯台。  饥馑添新油,丰盛莫言怪。  风敌忽侵乍,残光怜摇摆。  添新驻颜色,眼前复昼白。  买庸而决窦,俗春示以怀。  花种埋叶骨,愿如如愿台。  柔吝对粗啬,嫩贪暴婪乖。  贪嘴多误事,可怜少有爱。  受罢风尘苦,且饮黄泉哀。    附英语原文:    Sonnet I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t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e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虽不敢说莎士比亚就能想这么多,或者也不能说他就能想得像中国古典诗词这般的美。但是,美总该可以有很多种吧,最起码不应该就中国古诗词这一种。  现在国中有一种倾向,一种复古而拟古、拟古而食古不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一概排斥类莎士比亚的西方诗歌,还高傲地美其名曰“保护国粹”。真是国粹,当然要保护还要发扬光大才对,但是你看看这拨人天天在“百家讲坛”上讲些什么:他们主要在讲自己对中国古代圣贤的看法是不是?  这很好,人人都可以讲讲自己对东西方古代圣贤的看法,但不能历代这些圣贤的主要思想、态度和观点而凭空捏造是不是?有人胆敢捏造古典,其结果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很可能要被人招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几大耳光!  人们为什么会因为你在公开场合谈经典、谈历史、谈文化、谈艺术的观点打你耳光,我看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世界文化的经典属于世界人民!  因此,我们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经典,应该抱有倍加珍惜的态度,应该尽量将经典往更加美好的方向讲,少去指责经典背后可能有的不堪和谬误。你说这样会不会更好呢?我看是。最起码这样能使经典变得更加经典,将来的世界文化人也会因此感激每一位为经典作出过优化、简化、民族化、国际化做出过真正贡献的人。你的大名不太可能因为你责骂经典而传播,恰恰相反,你的名字会因为你对经典的传播作出哪怕一丁点儿的贡献而如雷贯耳。  世界文化史这样的人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譬如胡三省之于司马光,詹姆斯王之于《圣经》,难道不是这样吗?    只要你承认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我将莎士比亚诗歌翻译成五古诗体的苦心:中国古典和西方古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应取其长而快马加鞭,而不是责其短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正如我在译诗中所吟:此般风尘苦,那般黄泉哀,我们都不要它们行不行?  我们自己将自己的心愿做成一只纸鹤,仍它在汉语和英语两个世界同时唱起莎士比亚的歌,难道这样不也宣扬了我们博大精深语言的魅力吗?    
  各位可以拿自己的译作加贴于此,让我们共同为中国的经典翻译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怎么没有人跟啦?
  我需要你们的意见
  读莎士比亚才能学英语事半功倍!
  胡子,俺跟一帖:))  (日志558)  Sonnet 34: Why didst thou promise such a beauteous day  -William Shakespeare  商籁34:你为何应允天气晴朗 -莎翁    Why didst thou promise such a beauteous day  And make me travel forth without my cloak,  To let base clouds o'ertake me in my way,  Hiding thy brav'ry in their rotten smoke?  'Tis not enough that through the cloud thou break,  To dry the rain on my storm-beaten face,  For no man well of such a salve can speak  That heals the wound and cures not the disgrace.  Nor can thy shame giv  Though thou repent, yet I have still the loss.  Th' offender's sorrow lends but weak relief  To him that bears the strong offence's cross.  Ah, but those tears are pearl which thy love sheds,  And they are rich, and ransom all ill deeds.  你为何应允天气会晴朗,  叫我去旅行却未带大氅,  让卑劣乌云在途中赶上,  污烟秽雾隐你万丈光芒?  穿过云层你远不够热量,  晒干我脸上雨水在滴淌;  无人会把这种药膏赞赏,  不治我心病却只疗外伤。  你愧疚之情难愈我悲伤,  你虽忏悔不把我损失降。  你的悲痛无补我的忧伤  你把沉重的十字架背上。  啊,但你爱之泪珍珠一样,  如此宝贵将你罪恶补偿。        
  猎人,谢谢:))    您就是中国翻译界的骄傲!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您就是我要寻找的“比音十字句”大师!    让我们看看天涯网上书店不知是谁的古老译作吧:     三四       为什么预告那么璀璨的日子,     哄我不携带大衣便出来游行,     让鄙贱的乌云中途把我侵袭,     用臭腐的烟雾遮蔽你的光明?     你以为现在冲破乌云来晒干     我脸上淋漓的雨点便已满足?     须知无人会赞美这样的药丹:     只能医治创伤,但洗不了耻辱。     你的愧赧也无补于我的心疼;     你虽已忏悔,我依然不免损失:     对于背着耻辱的十字架的人,     冒犯者引咎只是微弱的慰藉。       唉,但你的爱所流的泪是明珠,       它们的富丽够赎你的罪有余。       我的译作还是按照顺序慢慢刊登得了。    再次感谢你的来访和加贴!    胡子 即日    
  想想还是和您一个!老猎人!    SONNET XXXIV (Sonnet 34)
莎翁十四行诗第34首    All Ill Deeds (added by Hsutze)  《意义》(胡子添加)    Why didst thou promise such a beauteous day, 您为何许我日子这样美,  And make me travel forth without my cloak, 不让我带披风就上路去,  To let base clouds o'ertake me in my way, 卑鄙之云迫我一路着急,  Hiding thy bravery in their rotten smoke? 倒霉烟真能掩藏了壮丽?  'Tis not enough that through the cloud thou break, 莫不如让您刺破云之底,  To dry the rain on my storm-beaten face, 任瘦雨沧桑我的厚脸皮,  For no man well of such a salve can speak, 无人能说宽慰我的语意,  That heals the wound, and cures not the disgrace: 心伤难医,貌丑能愈何奇:  Nor can thy shame giv 医药让我悲伤羞愧不提;  Though thou repent, yet I have still the loss: 何止您懊悔,我亦暗落泪:  The offender's sorrow lends but weak relief 不恭的哀愁但借痛不及  To him that bears the strong offence's cross. 人若有愧最好忍住脾气。  Ah! but those tears are pearl which thy love sheds, 啊!何必让泪珠空流爱泪,  And they are rich and ransom all ill deeds. 为富既不仁救赎无意义。      
  奥巴马的演讲稿最好!
  《愿如》             欲自美中来,望尽芳芬在。      月季花尤白,蔷薇蔓无苔。      枝熟茎乏力,人老心尤孩。      温忍甜梦去,柔乘蜜想来。      眼皮缝闲日,明亮一线开。      舔火燃激情,缩焰安灯台。      饥馑添新油,丰盛莫言怪。      风敌忽侵乍,残光怜摇摆。      添新驻颜色,眼前复昼白。      买庸而决窦,俗春示以怀。      花种埋叶骨,愿如如愿台。      柔吝对粗啬,嫩贪暴婪乖。      贪嘴多误事,可怜少有爱。      受罢风尘苦,且饮黄泉哀。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
  不错,我顶
  高水平!
  谢谢!  水平不高,但肯努力。
  努力,加油!
  LZ省省吧,就别折腾莎翁的十四行诗了
  就不能确定一种译法吗?搞几种译法,把人都弄糊涂呢
  味道就不对
  如今我才真的知道天涯的强大!因为有楼主的存在啊!  
  强烈 马克
  @hsutze   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的第一个中译中错误不少哟。头几行是说:我们希望最美好的事物能够增生,这样美艳之玫瑰才不致于消亡。然而,成熟的花朵会隨时光而凋残,所以只有寄希望于其后代能继承其荣光,唤起我们对它的记忆。  完全译变味了!
  @家庭主父 26楼
18:19:05  @hsutze  莎翁十四行诗第一首的第一个中译中错误不少哟。头几行是说:我们希望最美好的事物能够增生,这样美艳之玫瑰才不致于消亡。然而,成熟的花朵会隨时光而凋残,所以只有寄希望于其后代能继承其荣光,唤起我们对它的记忆。  完全译变味了!  -----------------------------  这首诗是劝那位贵族青年快点娶妻,好把自己英骏的容貌传承给后人,不然这样的帅哥以后就绝子。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on medium字体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