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医疗险88岁成网红红 能替代重疾险吗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 & & 正文
购买重疾险需避免五大误区 所保病种并非越多越好
【字号:&&】【】
  近年来,随着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也逐年升温,但对重疾险购买和理赔的误解仍普遍存在。近日,笔者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在考虑为自己添置一份重疾保险,但在选择相关重疾险产品时,究竟针对哪些“大病”保障,是否所保病种越多越好,应购买多大保额等问题,让他们十分困扰。
  一位业内保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他与客户的接触来看,近年来咨询和购买重疾险的客户比例非常大,“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不少消费者都意识到了购买重疾险来转嫁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对重疾险的认识仍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往往是普遍性的”。
  该人士指出,消费者购买需求强烈,但对重疾险了解粗浅,盲目购买的结果就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保障,这也是不少理赔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重大疾病险保所有大病
  “事实上,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对重疾险的误区”,业内保险人士表示,每个消费者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的界定的。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种类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在该《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一般都达到30种以上。
  据了解,这些重大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大,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可见,重大疾病险的本质作用是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误区二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越多越好
  近日有朋友咨询,如果单纯看重大疾病的保障种类,目前市场上有的产品保障30种、40种重大疾病,有些甚至保障50种重大疾病。那么是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性价比也越高呢?
  对此,中德安联保险专家皮嘉佳表示,中国保协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了25种重大疾病,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此为保障核心的。可以说,这些重大疾病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筛选出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种类。
  在此基础之上,有些重疾险增加一些疾病种类,扩大了保障范围,相应的保费也自然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时,要多关注增加的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肯定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的。
  既然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都是一致的,那么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皮嘉佳建议消费者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比如有些重疾产品就包括了轻症重疾的保障,有重大疾病“二次赔付”或“三次赔付”等功能,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些高附加值、更实用的保险选择。
  误区三“不差钱”时保费一次全交完
  当选好一款重疾险产品后,由于价格并不算贵,于是就有不少消费者考虑,是否保费可一次性交完。“这也的确是很多‘不差钱’的客户在买长期重疾险时的第一反应。虽然这类产品是允许一次性趸交的,但我通常不建议他们这么做。”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士表示。
  相比较而言,交费年限需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缴费压力小。”该人士介绍,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缴费期内,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收入实力增长等因素,期缴形式更经济。
  同时,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开始生效,如果在缴费期间内不幸罹患重疾,则缴费可以停止,同样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这时,相应付出的总保费也会比一次缴清要少。
  “所以长期缴费对购买者来说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我不建议消费者趸交。因为重疾险的本质就是罹患重疾时四两拨千斤,转移重大的经济风险,不发生重疾即本金零存整取的积累过程。”该代理人称。
  误区四纠结于该买多大保额
  那么选择保额多大的保险,才能提供足够保障呢?“这是不少年轻人面对重疾险的纠结心态:有保险意识,但是收入有限,不知重疾保额该怎么买。”皮嘉佳说。
  其实,重疾险的种类很多,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每种类型的价格肯定是有区别的。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风险高低、收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保险保障不是一朝买了就一劳永逸,而是要伴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做出调整的。”
  对于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单身人士而言,想拥有一份高额的重疾保障,其实就可以选择分阶段购买:在35岁以前,以消费型重疾为主,每年保费不足2000元即可拥有30万的重疾保障;从36岁开始,收入增加,事业稳步提升,建议可选择返还保费的重疾产品,每年缴费约8000元,保障到85岁,如果保障期内没有发生理赔,则会返还所有保费还有一定分红,可以用于养老。
  误区五给孩子先买重疾险
  对于不少家长考虑是否先给孩子买一份重疾险时,保险专家指出,这其实并不仅是购买重疾险的误区,也是很多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的一大误区。家长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给予子女,但对于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家长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而对自己反而舍不得买。这种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道理很简单,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唐可&&
12月30日发布的《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排名前十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上海和香港(并列)、巴黎、法兰克福、北京和芝加哥。总体看来,国际金融中心整体位次变动与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展特征相符。欧洲地区金融中心逐渐打破低迷态势,处于上升通道;亚洲及非洲地区新兴经济体上升势头逐渐放缓;美洲地区金融中心发展出现轻微下滑态势。
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其中商业类将加大股份制改革,公益类则引入市场机制。同时明确,将分类推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上海、广东、山东、江西等多省市开始纷纷制定相关细化方案。其中,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将成为改革重点,薪酬改革和员工持股等试点也将扩大。
虽然消费者忍受了“双十一”通宵熬夜的抢货、忍受了慢如蜗牛的送货,终于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日前,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今年“双十一”购物节中超五成促销品价格先涨后降、四分之三畅销品先涨后降。有专家表示,原因在于商家的价格欺诈违法成本较低。大部分促销商品接近全年最低价国家发改委在12月29日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这是其发布的首个“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
英媒称,最近一个静静的午后,一位女顾客在空荡荡的北京新光天地豪华购物中心浏览高价手袋。“我买各种品牌,路易威登(LV)、香奈儿(Chanel)、Prada、Gucci,”这位财务顾问说道,“现在国内奢侈品的价格比过去便宜多了,但我大多是在每年去国外时购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31日报道,她可能愿意拿出大笔钱在国内外购买大牌奢侈品,但像她这样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更加难找。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重疾险怎么买更合适?投保谨防三大误区
来源:搜狐理财
  文前提要: 忙碌而紧张的现代人可能随时都会面临疾病的挑战,而重疾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提前做好对抗重大疾病的财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本刊记者 张瑾
  最近,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因家人罹患重疾,超负荷工作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新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田华因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一角而被广大观众熟知,并曾荣获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到了晚年却因为家中接连出现4位重疾患者而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让人不由心酸。
  在现实生活中,田老的遭遇并非个案。忙碌而紧张的现代人可能随时都可能面临疾病的挑战,而重疾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提前做好对抗重大疾病的财务保险保障越来越有其必要。
  投保重疾险谨防三大误区
  作为个人、家庭抵御重疾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重大疾病险是以重大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疾病保险。即只要被保险人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费用或发生多少费用,都可立即获得保险公司的定额补偿。可以说,重疾险是转嫁大病风险的理想选择,在决定是否投保时,消费者首先应避免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有社保无需额外购买重疾险
  在现有社保体系下,许多重大疾病治疗由于需要进口药物、非医保内材料等原因,诊疗费用往往不在社保的报销范围内,整体医疗费用中需患者自行承担的比例较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重大疾病医疗支出已超过10万元,恶性肿瘤平均治疗费用达到15万?50万元。在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此,尽管不少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但是补充一份重疾险依旧尤其必要:一方面,与社保“生病―治疗―凭票报销”不同,重疾险具有“确诊即可获赔”的保障功能,因此不需要被保险人在病后四处筹钱垫付医疗费用即可获赔;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凭票报销”,因此也不存在患者最为担心的自费药费用高、报销不了的问题。
  误区二:重疾保障年纪大了才需考虑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重大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而且重疾险价格通常并不便宜,因此等到中老年才适合购买。但事实上,随着重大疾病发病的日趋年轻化,重疾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顾虑的问题。其次,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投保越晚就意味着为同样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费。最重要的是,由于重疾险通常还设有投保年龄限制,达到一定年龄,比如55岁或60岁以上就很可能无法投保自己心仪的产品。
  误区三:买了重疾险“什么大病都能保”
  投了“重疾险”,所有重病大病就都能保了?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对于“大病”、“重病”的认知范围可能都不一样,而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而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自行增加部分疾病,可以说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在投保时可以详细了解。
  有的放矢度身巧选
  重疾险的种类很多,与选购其他险种一样,购买重疾险也要注意技巧,同时根据自身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特点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重疾产品。
  技巧一:有的放矢按需投保
  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种类不少,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主要可分为消费型及返还型。其中,消费型重疾险多为定期,如1年期或者保障至一定年龄,保费相对较低,性价比高,但如果没有出险则不返还保费;返还型重疾险保费相对较高,保障期限较长,既可以保定期,也可以保终身,合同期满时返还本金或本金加一定利息,有的还具备一定功能。在重疾险类型的选择上,消费者可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组合,在经济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逐次增加保障。
  另一方面,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的选择也同样可以有的放矢,按需选择。简单来说,目前市面在售的重疾险产品疾病种类大致可分为女性疾病、男性疾病、老年人疾病、未成年人疾病等四大类。由于在不同年龄段易发的重大疾病不同,因此重疾险年龄段划分越细,其产品中包含的疾病种类越有代表性,保障功能也越有针对性。一般而言,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产品的价格越贵。消费者在投保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重点保障疾病病种,比如儿童购买重点关注是否保有白血病、女性可考虑购买涵盖了乳房癌等女性多发病种的重疾险,没必要一味求多求全。
  技巧二:分期缴费减轻负担
  重疾险的保费缴纳方式可分一次性缴足(趸缴)以及分期缴纳。尽管一次缴足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重疾保险的保费还是分期缴纳更为实惠。一是因为缴费时间长,虽然所支付的总额可能略多,但每次缴费较少,一般不会为经济带来太大负担。加之利息等因素的考虑,分期缴费的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趸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保险公司都规定,若被保险人在缴费期间发生重大疾病,不论保费是否缴清,都不影响保险公司的赔付,且从赔付之日起,免缴本应支付的以后各期保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这就是说,若保单分为20年分缴,如果被保险人缴费第二年身染重疾,则实际只需支付十分之一的保费。
  技巧三:巧选渠道量力而行
  在重疾险的选购渠道方面,除了通过传统的保险公司柜面以及保险销售人员购买之外,目前有不少险企还在自己的官网上推出了重疾险产品,不仅投保便利,省去中间环节后的保费价格也较为优惠。另外,随着团险新政的下发,不少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团体型的重疾险,3人以上的家庭或“团购”就能享受更优惠的费率。
  至于每年的重疾险保费支出具体该占总体收入的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建议可参照国际上的“保险分割线”。一般而言,整体保费支出的黄金分割线为占年收入的15%,最多不应超过35%,而15%至25%之间的支出标准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行业动态
  首登2015胡润品牌百强榜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胡润品牌榜》显示,新华保险以120亿元的品牌价值占据榜单第68名,首次进入榜单前百强,同比强劲上升51位。品牌价值涨幅高达287%,涨幅居金融业之首,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增值品牌十强的金融企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1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26.61亿元,同比增长8.7%。市场份额稳居寿险行业三甲地位。得益于201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及业务稳健发展,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67.52亿元,同比增长80.1%。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5.75%,比上年末增加近2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陈大伟)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终身重疾险值不值得买? 看重返还不如自行投资|保险|重疾险_凤凰资讯
终身重疾险值不值得买? 看重返还不如自行投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内寿险市场上的重疾险五花八门,如果将这些险种从消费类型上划分,可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保险营销员比较喜欢推荐的是具有返还功能的终身重疾险,理由是有病理赔,无病返还,达到“不花钱”就能保障重疾的效果。事实上,无论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分看重终身重疾险到期返还收益,最后的效果不一定如意。不信?赚钱君从具体产品着手,在此厘清终身重疾险和一年期消费型重疾险之间的保障差别、费率差异及各自投资回报效果。
原标题:终身重疾险值不值得买? 看重返还不如自行投资日期:[]
版次:[B03]
版名:[赚钱周刊·保险]
字体:【大中小】
国内寿险市场上的重疾险五花八门,如果将这些险种从消费类型上划分,可分为消费型和返还型。保险员比较喜欢推荐的是具有返还功能的终身重疾险,理由是有病理赔,无病返还,达到“不花钱”就能保障重疾的效果。事实上,无论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分看重终身重疾险到期返还收益,最后的效果不一定如意。不信?赚钱君从具体产品着手,在此厘清终身重疾险和一年期消费型重疾险之间的保障差别、费率差异及各自投资回报效果。■新快报记者 李驰/文 廖木兴/图实例比较近日,广州妈妈马女士告诉赚钱君,今年她经过保险业务员的推荐,为小孩投保了某大型寿险公司销售的一款终身重疾险,每年需要交4890元,缴费期是20年。听保险业务员介绍,这份保险的保障期是终身,如果中途退保或者合同终止,保险公司会返还一定的现金价值。但马女士也有个疑问,如果购买同等保障力度消费型重疾险产品,性价比又如何呢?于是,赚钱君也找了一款针对少儿、保障30万元的一款消费型重疾险,以作比较。设计种类 投保年龄 保障期限 年交保费 保险利益A保险(马女士投保的返还型重疾险) 出生28日以上,60周岁以下 终身 缴满20年,每年4890元 保障含25种基础重疾,公司另加15种其他重疾,保额30万B保险(某外资寿险公司的一款消费型重疾险) 满28日至18周岁 一年期 按自然费率年缴保费, 含中保协推荐的9种重疾,比如28日至1周岁男孩需交498元 公司另加4种特定重疾,保额30万产品分析终身重疾返现金价值,消费型重疾通常为附加险终身重疾险最大的特点就是保障期限长,而且可以在获得保障的同时另外获得一定收益,保险公司通行的做法就是合同终止后返还投保人所交全部保费或部分保费。像马女士为孩子投保的这款返还型重疾险(下称“A保险”),缴费期是20年,她从2014年6月份完成首期缴费,按照合同约定一直要缴到2034年6月。这款产品比较诱人的是,A保险除了能为马女士的小孩提供最高30万元的重疾保障同时,马女士每年所交的保费还能“兑换”成一定的保单价值(又称“现金价值”)。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期后保险公司返还的钱就来自于这里。而消费型重疾险的产品形态就很简单,案例中的消费型重疾险(下称“B保险”)产品的保障期限就是一年,第二年是否续保看个人意愿。不过,现在由于保险公司更乐于推广长期型保险,所以单独售卖的消费型重疾险比较少。按保险公司的通行做法,消费型重疾险一般会以附加险的形式与分红险等长期型寿险捆绑在一起销售。投保终身无拒保风险,消费型产品年纪越大越贵马女士在投保时,小孩还不满一岁,保险公司在核保时也是一次性通过。在缴费方式上,马女士选择的是期缴,即一年一交,次年续保。而A保险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保障终身,即只要在最初投保时核保通过,就可保证续保,而且每年所交的费用并不会因为小孩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B保险(从投保年龄上看主要是针对少儿),当年投保时需要接受核保。而次年想继续享受,就得在满期之前再次接受保险公司的核保。但也许某一年,保险公司觉得承保风险加大,进而很有可能拒保。事实上,按照生命表对应的风险保障规律,被保险人年龄越大出险的概率越高。针对消费型重疾险,保险公司通常采用的是浮动费率机制。以B保险为例,保险公司给出了一份费率表,每万元保险金额所对应的保费从4.98元到16.60元不等。如果在小孩(男孩)不到1岁时投保30万重疾保额,父母当年所需缴纳的保费为498元(最高)。在续保时,如果不考虑续加保或拒保等问题,12岁和13岁的费率较低,均不到150元。终身型长期保障占优,单纯投资收益率不如定存很多消费者投保终身重疾主要是看中返还费用,即所谓投资收益(财产保值增值),顺便兼有保障。事实上,如果按最为理想的情况看,仅看中返还型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并不科学。举例来说,A保险的缴费期是20年,等到小孩18岁时,马女士累计需要缴纳8.80万元(缴满20年是9.78万元)。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妈妈为孩子投保了B保险且连续投保18年,按照最为理想的情况(即固定的费率表)来算,累计需缴纳3976.8元。为了便于对比,假设两位妈妈的小孩在这18年里均未出险。对于马女士而言,A保险在第18个年度的现金价值为3.55万元,比所缴纳保费还低。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保,那就意味着马女士花了5万多元买了一份18年期的30万重疾保障。很显然,B保险更抵。若想小孩18岁后继续享有保障,A保险续保即可,而要B保险极有可能要加保,或另换一份产品。把时间拉长至80岁,A保险的重疾保额是30万,现金价值是24.12万元。站在投资回报角度而言,万一出险,那就是用9.78万元买终身的30万重疾保障;如果没有出险,相当于马女士花了9.78万元本金,用80年博取14.34万元的收益。经过粗略计算,这笔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为1.83%,仅比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高0.33个百分点。投保提醒重疾险设观察期, 消费型保障期会缩水所谓的观察期,就是被保险人在这段时间是没有办法享受保障的,就算发生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有免赔权利。赚钱君了解到,观察期为30天到180天不等,案例中的B保险的观察期是30天,这也意味着实际保障重疾的期限是11个月。如果观察期的时间更长,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期缩水就越明显。尽管终身重疾险也有观察期,但与漫长的保障期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返还型重疾险保额最好高于30万 对于年纪尚轻,事业处于成长期,工资水平并不高的人群来说,消费型重疾险是不二的选择。如果本是投资高手,而且并不在意返还型保险最后返还的那点钱,也完全可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缴费灵活方便。此外,在前文的计算过程中,虽然返还型保险的收益回报不高,但对于那些收入丰厚,花钱又大手大脚的人来说,买返还型保险若干年后至少还能够存下一笔,相当于强制储蓄。而在保额选择上,以目前广州重疾治疗费用水平来看,保额在30万到50万之间才够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3412
播放数:4407075
播放数:41608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高额重疾险仅需千元靠谱吗
楚天金报讯
最近,为买保险犯愁的高先生给本报“理财顾问团”打来电话,说他找了两家保险公司分别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障计划,可是两家公司保障各有千秋。更让他费解的是,同样的保障额度,费用相差两倍,如何选择,他有些疑惑。记者拿到了高先生两份重大疾病保障计划,基本情况如下:
保障范围:无论被保险人何时患有重大疾病或不幸身故,可获得10万元赔偿,保障32种重大疾病。
保费:3000元/年左右
保障范围:被保险人住院报销1年不超过10万元,门诊报销1年不超过2万元,保单期限内续保,总报销额度不超过40万元。
保费:1000元/年以内
看完两份方案后,高先生的第一反应是B方案性价比更高,同样是10万元的额度,保费少了一半,划算!可是便宜真的这么容易捡吗?高先生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带着他的疑惑,记者咨询了太平人寿湖北分公司高级经理陶觅玮。
提前给付VS实报实销
在陶觅玮看来,两份保障计划有显著不同。A方案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重大疾病保险,而B方案则是一份医疗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方案是被保险人确诊重大疾病后,一次性领取保险金;B方案是在发生医疗费用后,凭医院的治疗凭证到保险公司报销。
“一个是提前给付,一个是事后补偿,两份保障计划区别还是挺大的。”陶觅玮说。
以高先生为例,如果他买的是A方案的重大疾病保险,则当他确诊患上保险合同里约定的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重大疾病时,便可从保险公司拿到约定的10万元保险金,不管他是否用于治疗。但若他购买的是B方案的医疗险,则在遇到疾病进行治疗时,先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再找保险公司报销。
简单地说,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提前垫付医疗费。
重疾险和医疗险巧搭配
那是不是一次性领取保险金的重疾险就一定更好呢?
陶觅玮认为,重疾险是消费者投保时优先考虑的险种,是一种对收入补偿性险种,“一旦发生重疾,重疾险给付的保险金能帮患者解决大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不至于给家庭造成大的负担。如果购买的重疾保障金额度更高,还可以弥补患者治疗和休养期间的收入。”
既然重疾险这么好,医疗险是不是就不用买了?陶觅玮建议,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性购买,“目前大部分企业员工都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生病时自费部分仅在两三成,这类人群可以不买,也可以适当补充医疗险”。
陶觅玮补充说,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用途,一方面可以拓宽就医渠道,例如同济、协和等三甲医院不在医保定点医院之列,商业医疗保险则能为这些医院的费用进行报销;另一方面就是想用好药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报销。另一个用途就是,商业医疗险种有津贴型保险,无需医疗发票,仅根据住院天数支付保险金。(记者曾里)
作者:曾里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拦婚车要钱成网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