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健康山药粉是骗局骗局

健康骗局你为什么中招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健康骗局你为什么中招
  医疗与性命攸关,然而这个领域骗子多如牛毛,欺负老百姓不懂得医学专业知识,把患者忽悠得团团转,甚至谋财害命。尽管今天医学昌明,但人们在罹患好不了的慢、身体出现残疾、面临死亡时,就会病急乱投医,愿意尝试任何“带来希望”的方法――本报揭露过的健康骗局就有磁疗、洗肠排毒、顺势疗法、维生素C疗法等。老年人、绝症患者等弱势群体最容易陷入健康骗局,但不少受过良好教育者以为健康骗局不难识别,实际上也常常被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子们忽悠。
  全美反卫生欺诈委员会联合创始人史蒂芬?巴雷特博士创立了健康打假网站(伪医学观察),以曝光大量健康骗局闻名遐迩。他与美国洛玛连达大学预防医学教授威廉?贾维斯博士在伪医学观察著文指出,骗子之所以屡屡得逞,每年骗取几十亿美元,是利用了患者的人性弱点进行营销。
  利用你的虚荣
  一位漂亮的空姐对医生说,她每天吃20多片维生素,“以前我总是无精打采,现在感觉好极了!”
  “嗯,”医生回答说,“但是没有科学证据说,额外补充维生素能有这种效果。为什么不试试吃一个月,停一个月,看看它们是不是真的对你有帮助,或者仅仅是巧合,毕竟每年浪费300美元是很大一笔钱。”
  “大夫,”她说,“不管你怎么说,我知道那些药片对我就是有帮助。”
  这位美女为何执迷不悟?首先,维生素片利用好奇心吸引她尝试,然后又利用虚荣心说服她相信,自己的个人体验比科学证据更靠谱。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都有经过科学测定的推荐日摄入量,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但骗子会说你的体质很特别,补充得还不够。
  尽管很多人学的不是医学专业,却喜欢自作主张,认为自己比科学家、医生还懂,能够分辨一个疗法或药物是否有效。这种人常常对科学怀有抵触心理,对医院、药厂、食品工业等充满不信任,却崇尚天然、神秘、非主流的方法,特别相信超自然的奇迹。
  骗子们投其所好,忽悠说“做自己的医生”――有病不用找医生看,自己看养生书籍、电视广告,购买保健品和药品进行食疗、调理、“排毒”就行了。但是,未经证实的医疗方法能够替代经过科学验证的现代医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利用你的热心
  人们接受了所谓“健康产品”后感觉不错,就很乐于和身边熟人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点虽好,但用个人经验来评估疗效极其不靠谱,非专业人士很少能意识到这两个陷阱:
  巧合的可能――身体患上很多疾病后都能够自愈,不治疗也会好;
  安慰剂效应――相信某个药物、疗法有效,就会感觉病情好转了。
  我们很容易被熟人的亲身体验说服,因此健康骗局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如果再系统地组织一下就成了传销,而传销特别喜欢贩卖保健产品。如果你的朋友、邻居跑来向你推销保健产品,请不要奇怪,因为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传销组织。如同“以贩养吸”的吸毒分子,他们要通过“拉人头”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其惯常腔调是:“你想变得更好看,更舒服,更有精神吗?试着吃几个星期×××吧!”
  一个传销组织的“销售手册”写道:“当你分享我们的产品时,你不仅是在卖产品,而是把你相信的产品信息传递给你关心的人。把你认识的人都列出来吧,你会惊奇地发现名单有多么长,这个名单就是你的第一批潜在客户。”
  一个传销组织的头目声称:“用亲身体验来回应各种质疑,这就是发动人群的秘密!”
  利用你的希望
  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得到这些灵丹妙药――能医百病的万灵药,可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药,令运动能力暴增的大力丸,对方吃了就会爱上你的爱情魔药……这些灵丹妙药在古代就是独角兽的角、炼金仙丹,到了现代就变成了维生素片、蜂花粉、人参……
  如果说上述灵丹妙药给人们的希望是白日梦,那么治疗严重疾病的虚假希望就是残酷的噩梦。有人说,对于无法避免死亡的绝症患者,虚假希望总比绝望好吧?其实不然,虚假希望只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最直接的就是令患者放弃有效的治疗。
  当患者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例如发现已是晚期,在医学上被判了“死刑”,他们首先会感到震惊,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只要没有众叛亲离,大多数绝症患者能够调整好心态,接受现实,不仅对死亡做好心理准备,还能安排好生前身后事。
  与之相反,那些被虚假希望忽悠的患者滞留在拒绝接受命运的阶段,不仅浪费金钱,还耗费所剩无几的光阴。他们对任何有能带来一线希望的东西都愿意尝试,把毕生积蓄耗费在那些声称能“治愈”的方法上,最后人财两空。
  利用你的恐惧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轻微不适――身体在遇到内分泌变化、感到心理压力后自然会有一些反应,上了年纪的人自然会出现衰退。骗子们无中生有地把这些正常的生命现象说成是可怕的病症,然后向你提供“治疗”。例如,一家生产复合维生素的药厂宣称,心理压力会消耗你体内的维生素,可造成严重的危险。
  街头摆摊的骗子帮你检测出“失调”、“毒素”和“营养缺陷”,其实你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正规体检也未查出任何疾病,但他们说要“治未病”,向你推销保健产品,让你的身体“排毒”和“恢复平衡”。最后,所谓“严重后果”没有出现,他们就趁势说治疗很“成功”。
  食品安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一些人就借题发挥,歪曲“健康饮食”的概念,例如为了推销“有机食品”,就笼统地攻击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毒”,却隐瞒如下事实:现代食品工业运用多种技术消除、破坏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毒素,而很多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是天然的成分。有的人更损,吓唬人们氟化水不安全,导致无数儿童发生了。
  利用你的无知
  我们以为,经过出版、广播的健康资讯都是可信的,否则怎么能被批准向公众传播呢?事实上,很多在大众媒体上宣传的医疗方法的疗效未经证实,也未得到药监部门(例如美国FDA)的认可批准,但骗子们说,取得认证太难、太费钱了,而你必须接受治疗。例如“正分子医学”宣扬用大剂量的维生素治疗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后通常会相信要吃一辈子维生素,其实毫无必要。
  有的患者同时接受正规治疗和虚假治疗,后者把前者的功劳据为己有。例如,针灸、拔罐等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都要求“配合节食”,显然这能减肥,却并非“方法”使然。又如很多草药制剂中被发现含有化学药的成分,疗效显然是化学药在起作用。如果患者被骗后情况恶化,骗局眼看就要败露,骗子们就让正规治疗背黑锅。例如,癌症患者吃了草药后每况愈下,江湖医生就说医院的放化疗“破坏了你的免疫系统”。
  骗子们善于给自己免责。例如,不承诺能治好你的具体疾病,只是说能够给你的身体“排毒”、“通血管”、“纠正亚健康”、“提高免疫力”等。这里暗藏两重机关:一是上述目标难以测量,很难说完全无效;二是很多骗子并非执业医师,使用不专业的术语可以逃避非法行医的责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教授安东尼?普拉特卡尼斯指出,设立虚幻的目标是推销伪科学的惯用伎俩。
  一些健康养生书籍会提醒读者说,在使用他们的方法之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其实他们很清楚,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找医生,否则也不会读这种书了。按照书本内容去做,一旦出了危险,读者就很难追究作者与出版者。
  一些江湖医生说:“你来得太晚了,但我会尽力帮你。”其潜台词是:“如果治疗失败,你只能怨自己。”
  “无效退款保证”是医药广告的常用口号,事实上他们压根儿没打算退给你钱。他们很清楚,很少有消费者在发现无效后会不嫌麻烦来退货。
  利用你的情怀
  让患者感到满意,人文几乎总是胜过科学。健康骗子都是“人文关怀”的大师,给予你无尽的关爱。例如,接诊时记下你的需求与兴趣,以后你来复诊时就投你所好,让你感到十分人性化;有的骗子甚至给每一位患者寄生日贺卡。或许这能提升你的心理状态,但也会让你对不当的治疗产生依赖。有的骗子还善于打文化牌,利用目标人群的传统情结推出“祖传秘方”、“宫廷御用”、“太医世家”等。
  面对主流科学界、医学专家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揭露,骗子们为了笼络你的信任,称自己太过超前,以至于受到旧势力的封杀;散播阴谋论说药监部门、医学会、医药企业等有意隐瞒治疗上的“重大突破”;提出“医学模式的转变”,掩盖经过科学验证与未经验证的疗法之争。
  骗子们利用“文化人”的反科学情怀,最爱说“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此话不假,但这不意味着对于科学上还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就要相信骗子们“治愈”的承诺,因为骗子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科学的态度就是理性地对待问题,包括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科学研究中,很多疗法到头来被发现是不安全或者无效的,临床医生也会出错,这都成为健康骗子攻击科学的靶子。事实上,科学的这些“失败”恰恰反映了科学愿意接受检验,被证实无效的方法会被淘汰。相比之下,“替代医学”之类的医学骗局拒绝一切科学检验,永远自欺欺人。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酸奶骗局有多大?8大健康真相告诉你_新浪时尚_新浪网
酸奶骗局有多大?8大健康真相告诉你
  导语:酸奶作为牛奶和有益菌一起发酵后的美味,深受各年龄人群的喜爱。每天饮用一定量的酸奶,不但有益肠道健康,还能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酸奶的益处多多,但是光知道酸奶益处是不够的,乳制品的常识你又知道多少呢?快来听听营养专家范志红老师讲述酸奶的种种真相!内容来源:爱美女性网
酸奶的真相
  面对产品繁多概念热闹的乳制品货架,你有没有感觉困惑?为什么有些酸奶产品不用冷藏?为什么有些酸奶总是号称加了有益菌?想补钙该喝哪一种?想畅通肠道又该喝哪一种?想补蛋白质要喝哪一种?想延缓血糖上升该喝哪一种?想控制热量避免增肥该喝哪一种?这里,真相来了!
知识点快get起来
  知识点1:绝大多数酸奶类产品并不能把活乳酸菌“种植”到你的肠道中,“畅通”作用有限。
  真相1: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
  那些装在方盒或六角形利乐包装中,能够在室温下存放好几个月的酸奶产品,实际上属于“灭菌”酸奶。简单说,就是下面这样的真相:
  生产者曾经把一些质量不错的乳酸菌加在牛奶中,让牛奶发酵变成了酸奶。但是,他们又把酸奶进行高温加热,把所有的乳酸菌都杀光光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进了利乐包装,然后趁热封装。这样,里面的菌死掉了,外面的菌进不去,所以即便在室温下放几个月,这些酸奶既不会变酸(会变酸说明有活乳酸菌),也不会腐败(产生异味说明有杂菌)。
  当然,这类产品还保持了酸奶的味道,酸味浓,甜味也浓,口味很吸引人。同时,它们不用冷藏,携带方便。无法指望它们帮你补充乳酸菌,但令人安慰的是,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还留在里面,钙和蛋白质也没有变少。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介绍今年流行的元素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运用在时装搭配中的……
紫薯富含硒元素、铁元素和花青素,在抗癌蔬菜中名列榜首……
流行趋势的每个阶段都是曾经熟悉的某种风尚的回归。
化繁为简不可忽略几步:清洁-护肤-保湿补水-防晒。智能健康硬件:图财害命的骗局--百度百家
智能健康硬件:图财害命的骗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就现状来看,很多智能健康硬件一味强调产品的医疗监测作用,这明显是一个忽悠用户的骗局。健康医疗是一个专业度非常高的领域,在营销上用智能健康忽悠用户,与图财害命有何区别?
百度百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说智能路由器、智能电视是玩概念忽悠消费者的骗局,那么智能健康硬件恐怕是图财害命的骗局了。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一结论是危言耸听,对现有的智能健康硬件产品做一个全面分析后,估计大多数人会感到毛么悚然。
智能健康硬件产品类别中,智能手机和智能手环是主流,智能水杯和智能颈椎环等不过是小众产品。在多个品牌的智能手环宣传中,我们会看到如下的字样:可以随时监控人体的心跳、血压等,还能监测人体摄入的各种能量,随时随地监控人体健康状态。
仅从宣传语上来看,智能健康硬件确实很神奇,具备了血压计和心率监测两套医疗设备的功能。此外,智能手环还能监控人体健康状态,这同样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功能,因为这需要专业医生通过分析人体各项指标才能完成。
事实上,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心跳、血压监测等花哨的功能不过是一个骗局。以血压监测这一功能来说,智能健康硬件要想监测的血压,必须在人体上安装一个传感器。众所周知人体血压值的监测,大多是通过水银血压计配合听诊器来完成。诚然,最近几年电子血压计成为一种趋势,但仅仅作为保健,尚未在临床诊断中大面积使用。
据一些三甲医院的医生透露,水银血压计配合听诊器这种测量血压的方法虽然古老,但测试结果比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血压计准确。医院的电子血压计,通常在临床手术中使用,仪器成本要比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血压计高很多。
显然,智能健康设备所宣传的血压监测和心跳监测功能,在准确性上与专业医疗设备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很多智能手环的血压监测,不是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而是根据人的脉搏进行数据计算出的一个数字,无法成为诊断参考数字,仅可以作为娱乐的一个参数。
此外,智能健康硬件还需要面临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据外媒报道,三星曾对新款手机Galaxy
S5进行评估,以确定这款内置了心率传感器的产品,是否应当作为医疗设备来加以管理。在美国,三星为其S
Health应用所提交的输入许可(510(k))申请文件已获得了FDA的批准,并被指定为“心脏信号发送器”,这意味着三星S5智能手机所内置心率传感器,可以成为潜在数据来源。
美国政府承认三星S5内置的心率传感器可以成为数据来源,但这款手机和此前已经获得FDA认证的S
Health一起用于监测心脏病或其他医疗用途,还需要另外通过一次FDA 510(k)上市前申请文件审批。
除美国政府外,国内监管部门对于智能健康硬件设备也有严格的准入机制。通过各个渠道获取的消息显示,诸如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这样的智能健康设备,被定位成保健设备,其数据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参考。也就是说,智能健康设备产生的数据是没有医疗参考价值的,也无法对身体健康提供数据参考。
至此,智能健康硬件监测心跳和血压等高大上的功能泡沫打破。在保健领域,各类负面事件被曝光,这也为智能健康硬件敲响了警钟。如同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骗局一样,智能健康硬件正试图用心跳监测和血压监测等功能来欺骗消费者。
尤其需要警醒的一点就是,各品牌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已经在搜集用户上传的数据,并试图用大数据分析为人们提供健康建议。在临床医疗尚未实现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的情况下,智能硬件设备的大数据分析无疑是一个更大的骗局。
客观地说,目前各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水杯,不过是智能硬件向娱乐化的一个延伸,绝不是可以向健康医疗方向的延伸。就现状来看,很多智能健康硬件一味强调产品的医疗监测作用,这明显是一个忽悠用户的骗局。健康医疗是一个专业度非常高的领域,在营销上用智能健康忽悠用户,与图财害命有何区别?
作者系互联网业内观察人士,微信公众帐号:jiawebjn
阅读:10503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另一方面,外媒又曝光了 iPhone 7 的所谓「成本价」,居...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老套的健康讲座骗局 上当的老人还是不少
新闻热线:  【
  慈溪新闻网讯 &好消息!凭此券每人可免费领取各种礼品。活动期间,为答谢客户当场抽奖赠送电磁炉。&7月2日,当记者见到长河镇长丰村村民张佰振时,老人连连表示,以后再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了,这次算是花钱买个教训。
  和张大伯一样,当时上当的还有100多位老人。事情要从今年4月底说起。那几天,张佰振老人和其他一些老年人在长河镇的菜场、超市附近纷纷收到了这张所谓的&礼品券&。随后在5月1日,一家名为&广州科技电器有限公司&的广告宣传部部长顾某在当地某酒店进行保健讲座,拿到&礼品券&的张大伯等100多位老人便兴高采烈地一起去听讲座。讲座现场,老人们也确实获赠了一些小礼品。
  有了这样的&好事&,第二天,公司再次举行讲座,老人们又是齐聚一堂。这回,公司向老人们推荐了一种&电磁炉&,称市场价格为1980元,在场的老人都可以参加抽奖,抽中的老人可以免费获得该产品。而张大伯和其他老人无意购买这些东西,随后如数拿到了先前支付的&预收费&。张大伯告诉记者,事后也上网查询过此类产品,实际价格只需要200元左右。
  这样的讲座持续了六天,老人们陆续又免费获得了一些礼品,这让他们很是高兴。5月6日,公司再次举行讲座,并向老人们推荐了一种号称秘鲁之宝的保健品&金玛咖&,同样收取了1920元的&预收费&。有过上次的&诚信&记录,老人对这家公司深信不疑,纷纷掏出钱包。第二天,老人们认为&金玛咖&并无效用,遂来到酒店找顾某,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老人们发觉上当后,向长河市场监管所求援。最终,在反复与对方的沟通下,40多位老人每人都拿到了约600元的补偿费。为了表示对长河市场监管所的感谢,张佰振老人和老伙伴们一起将一面书有&尽心尽责、为民维权&的锦旗送至长河所,感谢该所联合当地派出所火速出击,为民办事。
  长河市场监管所所长钱狄权告诉记者,5月以来,长河辖区接连出现2起疑似误信推销高价购买保健品的上当受骗事件。经详细了解,参加此类推销活动并以高价购买保健品的老年人高达百余位,涉及金额9万余元。钱所长分析,老年人在面对此类推销时之所以容易上当受骗,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推销商抓住了老年人迫切希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大肆推销各种保健品;二是目前在推销的保健产品一般是经批准生产的正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往往对功效说明含糊其词,什么&提高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蒙蔽性更大。有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吃药后不见疗效,逐渐对药品失去信心,反而更相信&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三是推销商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引诱老年人上钩。
  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广大老年人,看病买药应选择正规的医院和药店,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千万别让那些&义诊&、&讲座&迷了眼。■记者 景锦&最近奶奶被亲戚忽悠买了一套金健康的保健品,那个明明就是骗人的,都被抓过多少次了!但是我们县里还有专营的店铺在营业,为什么为什么!!是没人举报还是举报后没人管呢?而且这种情况极为普遍,不光只有一个县城是这种情况…为什么啊!还想问一下那个东西吃了会不会有害处?
您好,保健品要有批准文号的(国食健字)并要求标注适合人群及功能,不能宣传治病功能。现在很多所谓的保健品厂商都是通过会销的形式,邀请老人参加并宣传赠送礼品等,甚至直接称呼老人爸妈,抓住老人孤单心理营销,把老人哄得团团转,消费金额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对于您所说的问题,建议可以直接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反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消费保--让消费更有尊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金健康骗局揭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