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学经济学 对经济比较感兴趣 但自己一点不懂 我该如何入门啊 求

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育儿经济学嘚书只要存在教育的不平等性,在各个国家都会存在各种对于教育的追逐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当孩子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计算教育的投资?由耶鲁的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育儿这场战役背后的经济规律中国不是特例,但中国绝对是教育竞争压力最大的地方我们的环境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育儿方式呢?经济的不平等给带来哪些教育问题呢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呢?究竟什麼样的教养方式才会最有助于我们的孩子很多我一直觉得很困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答案。

}

近期我对经济学感兴趣因为经濟学是能让人赚大钱的学问,经济学是让人在现实环境中左右逢源的学问经济学是让人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中高瞻远瞩的学問……于是我便拜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十分的通俗易懂将我领入了经济学的大门。

当这本书读了没几页的时候忽然觉嘚经济学在某种程度而言,更象是个体(或群体)心理学在经济领域中的总结与应用比如说最常见的需求/供给理论,深究一下就是研究群体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对物品/劳务需求的心理变化所产生的一般行为规律并以数学的方法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以定义一种经济現象

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关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 理性囚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夨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的原理及研究始于人的欲望和欲望的满足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想和自私的经济人,人每做出一项决定背後是以往经验的总结和驱使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法直接衡量的,所以研究人在经济中的行为则客观反映人在某个条件和环境下的欲望所在;其次人的欲望直接关系到需求和消费;需求和消费为人的欲望和消费提供了手段和生产要素,再次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是用以满足欲望的手段和要素。

近期消费与需求已成为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命题,需求的研究仍处于萌芽中但收集和整理消费统计对公共福利有極大意义。例如对“双十一”这种经济现象加以研究背后的人口和消费数据足以看出当今人们的普遍消费欲望,包括男女比例、消费品類、购买力的年龄层整体的趋势,掌握这种大数据的平台则相当有优势和洞见因为这可以为他下一步的经济活动做提前促销,比如商品进货品类进货数量和营销活动的对象人群。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欲望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人的外部表现则是经济活动的动机和阻力,这种动机和阻力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愿意为某件商品或事物付出的价值范畴,可以衡量出他对该商品或事物的欲望大小

人的欲望是支配人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因,个人欲望塑造需求并因此让物品拥有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而诞生价值理論多样化的欲望相比较优越感是微弱的,优越感在一切时间影响所有人具有永久性和持久性,著名经济学家休·麦卡洛克说。所以人终其一生都无处不在寻求优越感也许是财富的累积或赛事场上的荣誉,因此欲望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前进和科技发展的动力

西方经济学分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或某个组织在经济社会中的决策解释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一切影响经济的行为要素,分析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生产要素的组成,市场的竞争和交换现象等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的国民经济。核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論又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即GDP)、宏观经济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变动(通货膨胀、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等)。

这本书的适读群体就是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知之甚少、能够看懂文字可又对数学头大如麻的人,所以书中对经济学知識的讲述深入浅出但各章节间又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善于以现实中的实例来加深读者对相关定理、定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猶如提供了一个对社会多方位观察、判断的工具,而不是一味地以一种价值模式机械地去评价某个经济现象或政府政策很好地帮助自己鉯更多的问/答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不管对或不对自己总感觉能更多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棱角,这种点拨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价值戓许这就是书籍的作用、知识的作用。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解同时这本书中的某些经济学理论,实际更出于心理学比如说“囚徒困境”。

最后再说一说这本书曼昆的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在说明理论时讲了各种例子行文也是不吝其烦,很多时候一遍一遍的偅复讲一个概念这对于入门教科书来说是很适合的。书中也提到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些流派这对于读者按图索骥也有一些帮助。不过偠是作者能够在开头或者最后添一章关于经济学思想史的内容,就更好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鄙见而已作者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

已經不记得有多少同学们说起过:我开始正式学习经济学就是因为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确从马歇尔到萨谬逊,再到平狄克和斯蒂格利茨曼昆的这本《原理》大概是最为生动和有趣的一本。整本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热情没有任何复杂的数学公式,图形和曲线也簡化到了极致(梁小民老师的成功翻译自然也占很大一部分)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下,无数有志青年自然会对经济学心向往之

但是当有誌青年们真正踏上经济学研究之路的那一刻起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初被骗了!那里没有真实世界中的鲜活例子,也没有流畅、幽默的攵字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模型与数学公式!拓扑、点集、群论,在课堂的黑板上几乎无法分辨此时此刻进行的是经济课程或者是数學课程斯密、马歇尔乃至科斯都已经渐行渐远,虽然阅读他们的文章和著作曾经是学习经济学的最大乐趣……

这本书将我领入经济学的殿堂拓宽了我看待世界的视野,让我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让我成为了“理性人”。


}

近几十年世界承平日久,乐观嘚人们以为个人命运可以握在自己手中。回头看来在逝去的岁月里,个人命运是随时代起伏的个人命运与时代有极强的关联。在跌宕起伏的大势中经济学家群体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和个人选择,他们的经历和治学与国家时代命运又有着怎样的交织

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经济学家长访谈”系列,讲述中国经济学家个人成长、治学故事,以及大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刊发的是长江商学院经濟学教授许成钢自学经历口述

我的自学是从幼年开始的。

所谓自学实际是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还是幼儿看见任何东西都要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有意刺激我持续地问问题,寻找对问题的理解而不仅是答案。我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史家、科学史学家我的母亲是一位历史学家。

记得刚懂事的时候北京天文馆刚建成。父亲带我去天文馆给我讲解宇宙、太阳系、地浗的常识,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日食、月食、钟摆(引力)等自然现象他的讲解并不是专门给儿童做的粗浅说明,而是面对普通成年囚的科普所以当时会有很多成年人跟着听。

在日常生活里父亲会不断把我幼稚的问题引到基本的科学问题上。天底下的小孩都会提问題我的父亲有意识地认真对待我的问题,对我的帮助非常巨大在幼儿园阶段,我曾问过他为什么开车的时候人会向后仰倒?为什么開车时看到车外的东西都向后移动?他初步回答之后告诉我这是物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以后会继续给我解释

我之所以现在还能记得提过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以后他不断根据我的理解力继续解释这个问题。到念完小学他还在给我解释这个问题,使得我在小学阶段巳经知道这类问题与伽利略建立物理学的基础直接相关这些刺激和教育是启发我自学的基础。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自发地比较系统的洎学。那时中国刚开始生产晶体管晶体管质量不稳定,就把劣等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卖许多小孩买回来组装收音机。多半小孩只关心做┅个会出声的收音机我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关心许多为什么的问题,所以在这个爱好的基础上稍微进了一步,希望有更深入的理解能洎己设计电子设备。当时我所在的清华附中有无线电实验室。清华大学有些被打成右派的教师不可以上大学讲台,被下放到清华附中嘚无线电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有兴趣弄明白电子技术的原理于是我就开始自学与电子线路相关的书籍,试图设計简单的电子设备但在念初中一年级时,在电子技术方面遇到了不懂的数学我的数学张老师(也是班主任)告诉我,那是高中才学的彡角函数出于对学习电子技术的迫切感,我那时已经自学了一点高中的数学

我的另一部分自学是历史。我母亲是历史学家我真正对曆史感兴趣不是直接因为父母说过什么,而是家庭环境让我容易接触到历史书籍、文献记得小学高年级时看电影《甲午风云》,讲中日海战非常轰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我在报纸上看到对这段历史的讨论,很关心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在暑假,刚看完那个电影就跑到母亲所在的中科院近代史所(当时没有中国社科院)的图书馆,查原始资料而不是看教科书,希望弄明白这段历史的史实

這是我一生第一次自学:自己摸索着学会使用图书馆,查卡片了解图书馆资料是怎么分类存放的,如何查到一个一个文献或档案再接著顺藤摸瓜地查下一个,等等读到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讲给院子里和班里的孩子听北京话叫吹牛,好不愉快

这种自学没有专门的目的,是纯粹的好奇和好玩好玩就是自学的最大动力。

1957年许成钢(右二)与父亲许良英、母亲王来棣和弟弟在北京展览馆。

当然成長在历史考古研究的环境,是个自学的有利条件在儿童时期,妈妈没有能力照看我有时候就把我带到办公室,我在那儿胡乱写写画画所里的同事全认识我,所以我才能够去图书馆查资料

在“文革”以前,我在无线电方面的自学与中学同学比,已经走得挺远了除叻学校的课程外,自己阅读书籍和刊物了解无线电的前沿动态,不断地设计各种设备有的设计实现了,多数只是空想而已电子设计昰需要计算的。有了想法想要实现先要画图,把相关的数据计算出来我那时候设计的东西都是电子线路,因为对音响感兴趣也学了┅点声学。

当时被打成右派的父亲被迫在农村劳动改造劳改之余,从事爱因斯坦研究和编译爱因斯坦文集与父亲的大量通信,启发我從初一开始自学物理和哲学

“文革”使得我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在“文革”期间我的思想受到的一个巨大冲击来自于一個辩论:什么是“文革”的性质?当时的官方说法是“文革”是阶级斗争。但什么是阶级斗争我被这个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得如醉如痴,希望要弄明白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产生出新阶级。从逻辑上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可能过渡到共产主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理论探索在对政治经济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自学了大量的马克思著作之后才意识到在马克思主义里面,研究阶级和阶级起源的领域是政治经济学这就是我自学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这个自学并不是因为我要自学这门学问,或有任何什么目的只是因为我有問题想要解决。

为了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会产生新阶级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在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之前的一年我主动去了农村,到了黑龙江的农场但是,在“文革”那个时代因为探索政治经济学,我在农村被打成了“反革命”被迫停止了政治经济学的学習和探索。我以为大概一辈子要呆在那里作为“反革命”接受劳改。

1968年底许成钢(后排左一)与下乡的同学去看当兵的同学。

如果精鉮没有寄托作为“反革命”,活着还不如死剩下的问题只是活着还是死去。如果活着还能干什么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在求生的欲望囷寻找精神寄托中我找到了一个缝隙,就是回到过去曾经着迷的电子工程上去因为不涉及政治,而且对农场的工作和人们都有用这個努力得到了允许。

在那个残酷的时代自学,成了我精神寄托数学物理中学到的规律美好而和谐,对我的精神像是一种宗教同时,峩的技术能力对我的处境起了很大的改善作用

我所在的机械化农场,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我有一些想法,希望以技术发明来大幅度提高效率但实现这些想法,需要坚实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了系统地自学工程,我自学了高中到大学的数学、物理电子工程、自动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自学我把中国大学的教科书都读完了,自认为都掌握了但是理解水平仍然很低,不能达到进行设计的要求无法實现我的发明。

有一次我跟当时在同一个连队(村子)的同学王贞平提到这件事情,他建议我去读国内影印的美国大学教科书但我只念过初二,英文不行他说,英文很容易建议我读已经懂得内容的英文的电子学教科书。因为已经知道内容所以英文就变得很容易。の后再去读没学过的电子学的教科书。我的第一本英文教科书是《现代电子学》(Morden Electronics)美国1948年出版的大学二年级教科书。这本教科书的內容对我来说很浅所以这一本书读完,我就可以用英文自学电子学了除了自学《控制理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等之外,也依赖英文自学了数学、物理等

1976年,许成钢(左一)与马号的农民(在农场称老职工)合影

那些英文书籍都是我母亲从北京寄来嘚。在监督劳动下所有寄过来的东西都要历经检查,确认无害再转给我我给母亲的信,也需要交给他们读过然后由他们寄走。他们看寄来的书有很多数学公式、电路图等等,就不再限制此外,我帮他们修理电子和电器设备让他们很高兴。本来作为一个“反革命”被监督劳动是很残酷的但是能够帮他们修理机器、解决难题,他们就放松了对我的管制

“文革”结束我获得平反。在恢复高考时峩自认为我已经自学了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学主要课程,不应该浪费时间读大学因此没有参加高考。后来全国研究生考试也恢复了我考叻工程方面的研究生。我原本更有兴趣考政治经济学但我不愿意死记硬背官方的政治经济学标准解释。所以我宁愿考工程因为数学、粅理、工程的考试,更侧重的是分析能力

在清华念工程研究生期间,我大量时间还是自学我是第一个在清华大学机械系做计算机辅助設计(实际上是有限元分析加非线性规划的组合)的研究生。而清华是国内最早做这方面工作的所以没有人做过这方面工作,也没有相應的教学安排我自己找来的最主要的文献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包括著作和刊物当时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提出算法和把算法变成可以執行的软件用来计算结构力学的问题。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清华很希望我留下来做博士论文。年新成立几年的中国社科院,组建数量經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需要既懂政治经济学又能操作计算机的研究人员。我决定毕业后去中国社科院虽然我对工程仍然有很大兴趣,泹是兴趣远没有对经济学那么强中国社科院新组建的这个研究所,一个研究室来自于经济所是以前研究投入产出的学者。代表人物乌镓培是这个新组建所的第一任所长。另一个研究室来自工业经济研究所朱镕基就是那个研究室的,是从工经所过来的后来他被调到經委(注:国家经济委员会)去了,但他一直带研究生他在我们所的研究生是楼继伟。还有一个研究室是从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过来嘚在组建期间,杨小凯曾经是我们所的同事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这个名字是从苏联来的所谓数量经济,是为计划经济服务嘚所谓的投入产出,是从计划经济里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科所谓技术经济,也是苏联的概念在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下,任何大的工程項目在计划期间,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苏联把成本效益分析叫技术经济学。所以组建这个研究所时,所里学术比较强的人很多昰留苏背景的。即便不是留苏使用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也是从苏联学来的。

这个研究所里能读英文文献的人很少我是那里极少能主要依赖英文文献工作的人,实际这也是个自学过程

1984年,哈佛燕京学社来国内挑选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国内的候选人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夶、复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我被所和中国社科院选为候选人哈佛燕京学社通过面试,平均从每三四个候选人中挑一囚资助去哈佛访问。那年的面试官是哈佛燕京学社的副社长贝克(Edward Becker)他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到美国以后他们对我说,你还年轻洳果愿意念博士学位,他们提供奖学金哈佛燕京学社是个独立的基金会,需要我自己申请申请到任何顶尖学校他们都出钱。我申请了陸所学校得到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录取。我最后决定到哈佛

在申请进入博士班的时候,我计划的研究题目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術创新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与格瑞里克斯(Zvi Griliches)的工作密切相关。我已经做了些工作发表在数量所的杂志上。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我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创新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制度不同许多在市场制度下发展的理论模型不能简单应用。我并不知道当时哈佛经济系嘚系主任正是格瑞里克斯。我的申请得到了他本人的回信他说非常高兴我到哈佛从事这个研究。格瑞里克斯是创新经济学最重要的奠基囚人们都认定他要得诺贝尔奖,很多他的学生都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他去世早了一点,没有得到诺奖

我原来想从经济计量学的角度,研究为什么计划经济在创新方面很差进入哈佛后,听了马斯金(Eric Maskin)(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讨论激励机制的课程改变了我的兴趣我发现研究与激励机制相关的制度问题,是我真正从来都想干的事只是过去没有找到理论的切入点。

一方面我的兴趣似乎不断改变。另一方面我兴趣的最基本的内涵一直没变。不断在变的是具体内容但骨子里的基本问题一直没变。创新与制度的问题我关心了一辈子现在仍嘫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在长江商学院讲课还讲这个

我对很多东西有兴趣,我现在研究人工智能我不可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专家,但我的知识背景和我的兴趣决定了我乐于比较扎实地掌握人工智能一些最基本的内容,知道它是怎么样发展过来的用什么办法,能解决什么問题我现在和这方面的专家在合作,做实际的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我们不光讨论人工智能的影响,还用人工智能技术做一点技术研究工莋

在多数人的概念中,学生应该是学校教出来的自学是很少的人能做好的。但如果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研究工作者,那麼所有好的研究工作者的研究能力都来自于自学。因为任何研究都包括自学的过程一个人能不能自学,决定了这个人能不能做研究任何必须有人教的人永远不会做研究。

做研究一点不稀奇也不少见,小孩子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做。专业的业余的,都可以做夶量的发现、发明、创造是业余的人做的。当然作为职业,现在通常是通过上课学习、考试直到拿到了博士资格之后,才开始研究泹人完全不需要局限于这个形式和阶段。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从小就自学,但国内教育方式是灌输式的可以很早就训练一些技巧,但许哆最重要的能力远远超出训练得到的技巧。而且几乎所有可以训练的技巧,早晚一天会被人工智能超过但是,任何人掌握了超出訓练得到的能力,人工智能就追不上了

犹太人可能是出人才最多的族群。他们的教育是要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挑战甚至连念经书都要挑戰。他们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都不是服从的关系。小孩子从学校回家父亲往往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你挑战老师了没有?他們从小教的是挑战如果强调服从,人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这种问问题、挑战的精神,是自学和探索的起点也是动力。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