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文明点赞作文网为国旗点赞

精神文明建设通讯2015年第21期
字体:[][][]
精神文明建设通讯
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日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专辑
  我省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
  〔发言材料〕
  潍坊市: 创新完善动态管理系统 打造精神文明创建数字管理新高地
  淄博市:在围绕中心服务群众中网聚传播正能量
  东营市:实施“互联网+管理” 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
  烟台市:“爱心网络”搭台 志愿服务“唱戏” 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威海市:办好文明网 传播正能量 努力打造“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品牌
  寿光市:精准定位 主动作为 构筑“美德寿光·信义菜乡”创建新高地
我省召开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
——山东志愿服务网开通上线
  12月29日—30日,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潍坊召开。中国文明网总编辑董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举行了山东志愿服务网开通仪式。
  会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思维方式,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牢固树立网络意识、网络思维,把网络作为重要阵地,把网民作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会议强调,各级各类网站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特色活动,引导人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按照“互联网+”的思路,积极参与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的“好人365”、“文明随手拍”等网上活动,深入开展网上“讲文明树新风”、网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网上诚信“红黑榜”,设立不文明现象网上曝光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充分利用好山东文明网、美德山东网、山东志愿服务网、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要围绕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先模群体的感人故事大力推进微视频、微电影的创作生产,把网民个性需求与精神文明建设共性要求结合起来,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好党员干部、公众人物、“网络大V”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他们带头参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带头遵守网络道德,同时高度重视青少年网民群体的教育引导,不断推出适合青少年参与的活动,引导他们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自觉拒绝网瘾、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会议要求,各地文明办、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两微一端”建设步伐,配齐硬件设备,增强工作力量,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要鼓励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建立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形成自己的发声平台、传播阵地。要加强网络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形成网络文明传播的强大合力。
  各市、有关企业、省直机关、省管企业文明办主任,各市、县(市、区)文明办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一
创新完善动态管理系统
打造精神文明创建数字管理新高地
潍坊市文明办
  自2012年始,潍坊市按照“工作台账化、档案电子化、考核自动化、创建网络化、管理动态化”的要求,研发了潍坊市精神文明建设动态管理系统,搭建起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平台。依托平台,将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一体化纳入,进行扁平化、实时化的动态管控,实现了“变软指导为硬约束、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被动创建为主动创建、变临时突击为常态创建”的四大转变,有效提高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潍坊在线创建的单位达到了2020个(含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
  一、集中录入,实现系统普及化
  一是对文明单位集中录入。将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及创评单位全部录入精神文明建设动态管理系统,日常工作通过系统统一部署、调度、指导,实现了文明单位的集中管理。二是编写发放使用手册。市文明办编印下发《精神文明创建网上动态管理系统使用手册》,对系统的基本设置、主要功能和具体操作详细说明,并在系统内首页及时发布新增模块和功能使用说明,确保各文明单位会使会用。三是进行分层培训。层层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市文明办负责培训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业务骨干,各地各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本地本系统内各单位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同时,建立潍坊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群,进行在线培训,由系统管理员在线指导系统操作、解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二、科学设置,实现管理精细化
  一是科学设置模块。针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资料准备量大、建档查阅不便、考评难以定量等突出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动态管理系统设置了文明单位日常管理考核、OA办公、信息管理以及志愿者招募注册等功能,并分别设置模块进行信息分类、收集、使用、评价和存档。在使用过程中,市文明办对系统漏洞和各文明单位反映的问题及时修正,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改版、10余次改动,系统的使用和设置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二是分类管理文明单位。通过文明单位模块对各级、各类文明单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系统对所有在线创建单位分一般事业单位、学校、街道、企业、社区、村镇六类,国家、省、市三级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考核项目,细化考核标准,进行实时管理,有效提高了文明单位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精细水平。三是推行数字化办公。系统中的OA办公板块,主要承担市文明办日常文件下发、信息处理和会议报名等职能。市文明办通过系统向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或各文明单位、志愿服务组织下发通知,部署工作,接受会议报名等,大幅降低办公成本,避免了“文山会海”,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动态管理,实现创建常态化
  一是文明单位创建常态化。各文明单位通过文明单位申请页面进行注册,登录后可以根据所属类别查看工作台账,根据考核内容及相关指标提示,开展日常创建工作。在系统中,各文明单位可以随时查询所报信息考核得分及其他文明单位的工作进度等情况,相互进行比较,自觉督促工作。系统管理员定时调看各个文明单位的好人线索报送、公益海报宣传、文明信息报送等工作的进度,进行数据抓取和比较,定期发布工作通报,督促文明创建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板块,主要承担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对接等功能,建有潍坊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数据库。通过系统可以对文明单位和网上社会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分类管理,统一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也可以通过系统分类录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系统自动计分,录入志愿服务数据库,并作为文明单位创评考核依据。同时,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还可以通过系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招募通知,在线召集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信息,为全市志愿者搭起了互联互动的平台。三是信息共享常态化。系统平均每天接收各类宣传稿件40余篇,创建工作信息100余条。市文明办通过查看信息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文明创建的工作动态。各文明单位也可以查看上报信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市文明办还可以对系统内各用户报送潍坊文明网的有关信息进行审核发布,扩大潍坊文明网信息来源,畅通报送渠道。
  四、数字考评,实现考核规范化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网上动态管理系统管理规定》,对上传信息上报实行两级审核,首先是全市17个地区管理员和18个直属党委管理员分别对本系统各文明单位有关信息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信息,提交市文明办系统管理员进行二次审核。二是自动化考核。依照管理员设定的评分标准,系统可以根据台账完成情况、信息报送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自动量化打分,及时形成分数统计,为年终考核提供依据。三是纳入考核体系。市文明办将网上日常考核情况打分排名,按不低于30%的权重,纳入对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考核评价,并将网上动态管理系统使用情况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二
在围绕中心服务群众中网聚传播正能量
淄博市文明办
  近年来,淄博市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紧扣大局谋划思路,贴近群众激发活力,全市网络文明传播活动蓬勃开展,彰显了核心价值观,凝聚传播了正能量,推动了全市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围绕中心唱响主旋律
  一是紧扣主题主线策划传播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线,也是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生动形象地宣传核心价值观,我们带着问题深入调研,研究不同的受众对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活动。19岁聋哑女孩张明月,十年如一日搀扶腿脚不方便的同学,被评为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我们走进校园,策划开展了“我的好同桌——‘中国好人’张明月的一天”微直播活动,捕捉张明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了“友善”的内涵,广大网友纷纷点赞热评。二是紧扣重要部署策划传播活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搭建党和政府联系网友的桥梁。针对文明城市迎评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连续两年策划开展“我眼中的文明城市”传播活动,依托淄博文明网及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活动消息,广大群众及网友纷纷为创城“挑刺”“支招”,旱厕改造、街巷亮灯、烧烤摊治理、路沿石修整等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及时跟进,开设“文明创建,我们有话说”微话题,很多市民纷纷拍照上传参与讨论,维护公共环境,守护城市文明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三是紧扣社会热点策划传播活动。随着“三微一博”在形象传播及网络引导作用的日益加大,网络文明传播主动参与社会热点引导、疏导社会情绪成为新常态。去冬今春淄博发生严重旱情,全市重要水源地——太河水库面临干涸,“世界水日”期间,我们面向全市发起“关注太河水库·节水从我做起”系列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线上以“文明淄博”微博、微信,淄博各大论坛作为主阵地,设计开展了“做节水先锋”“做志愿服务达人”等网络传播主题,用生动活泼的网言网语倡导市民节水;线下组织百余名志愿者环绕太河水库徒步宣传,制作的微场景3天内转发达3.6万次,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朋友圈分享节水小窍门,增强了全社会节水意识。
  二、服务群众提高关注度
  一是满足群众优美环境需求策划开展“生态淄博 文明有约”系列传播活动。配合生态文明建设,策划发起“生态淄博 文明有约”传播活动,组织部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和网络大V,到马踏湖生态湿地参观考察,以随手拍的形式展示环境质量的变迁,引导网友珍爱自然、保护环境。二是满足困难群众生活需求开展“圆梦微心愿”系列传播活动。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结对帮扶共建中,策划发起“情暖贫困村·圆梦微心愿”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通过“文明淄博”官方微信平台,征集部分困难群众的新年愿望,面向全市开展爱心认领活动。短短几天时间,申请认领的网友就达数百名,组织志愿者代表与困难群众进行认领对接,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衣物、图书等,帮助村民们实现“微心愿”。三是满足群众求知求乐需求开展“我爱我家 感受文化淄博”系列传播活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是淄博独有的地方戏曲,被誉为“明清俗曲活化石”。为更好的通过网络展示家乡戏的传统魅力,引导更多的网友了解和关注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我们与山东文明网联合开展了“戏说山东·品味聊斋俚曲”网络传播活动。组织网络传播志愿者走进聊斋城感受聊斋文化,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老先生现场演绎《银纽丝》《姑妇曲》等经典曲目,志愿者们在欣赏原汁原味戏曲表演同时,通过微博与网友展开互动,在网上掀起聊斋俚曲热。
  三、建好队伍打造传播品牌
  一是培育骨干。抓好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以各级文明办、文明单位工作人员,媒体骨干记者、资深评论员为主体,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大学生村官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3200余人的网络文明传播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每年举办2-3期骨干业务培训班,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区县、基层单位;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体定期下发报道提示,开展实时网上培训,进行业务指导;采取跟班学习“以干代训”,举办博文大赛“以赛促学”等形式,开展互动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强化考核奖惩,把网络文明传播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安排,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建立完善“三个一”制度,即每月一次调度,每季度一次通报,每年一次考核,成绩突出的表彰为全市十佳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优秀博文给予奖励。二是借船出海。在加强系统内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掘民间网络文明传播力量参与活动,合力打造“讲好淄博故事,传递正能量”传播品牌。淄博晚报群体记者连续8年发起“顺意”系列活动,涵盖植树、无偿献血、读书、援疆、学雷锋等多项传播内容,成为关爱他人的公益符号。联合“淄博交警”公众号发起“抛弃陋习 文明出行 平安相伴”传播活动,市民和网友随时用手机拍摄上传身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营造遵章守规、秩序井然的交通环境。与“小鲁哥”“大淄博论坛”等多个民间特色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发起活动,互为链接,扩大影响,收到了“1+1>2”的效果。三是媒体推动。积极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力量,共同策划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配合“道德模范在身边”主题宣传,组织淄博晚报每周开设“淄博好人”专栏,讲述好人故事,配发记者短评;淄博交通文艺广播推出“爱心一百,寻找身边好人”公益活动,每个工作日报道两位身边好人事迹;淄博电视台每天推出一位身边好人,营造了“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三
实施“互联网+管理”
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
东营市文明办
  东营市现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852支、志愿者12.2万人,遍布各行各业。近年来,我们以志愿服务网络管理为基本手段,以系列管理奖励机制为基本保障,推动志愿服务力量由松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志愿服务工作由自发随意向统一规范管理转变,放大了志愿服务社会效益,凸显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的主流价值取向。
  一、建设“一个平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志愿服务不仅在于做好事,更在于集聚和放大社会正能量。以前,东营市虽然有众多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但相对比较松散,社会影响也比较小。为凝聚队伍、统一管理、扩大影响,2012年,我们组建了东营市志愿者总会,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志愿服务组织吸收为会员,同时指导团委、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教育、民政、卫生、体育、环保、旅游、关工委等部门组建了专业志愿服务队,引导各级党组织、老年机构、社区和服务窗口组建了志愿服务组织、设立了志愿服务站(点)。开发建设了东营市志愿服务网和手机客户端,采取一级模式架构,开设活动公示、人员招募、活动招募、新闻动态、队伍成果展示、个人成果展示、激励回馈展示、知识培训、数据查询等栏目,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搭建了一个统一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每个市民都可以全面了解志愿服务工作并加入其中,每个志愿者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截至目前,全市网上注册志愿服务组织852个,注册志愿者12.2万人,完成活动公示4900多次,完成星级志愿者认定135人,为1.2万个申请人制作了志愿者证,采取QQ群互动方式接受网上咨询1.1万余条。
  二、完善“一套机制”,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志愿服务贵在久久为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保障其活力不断迸发。我们制定完善了志愿者培训、项目扶持、评选考核及志愿服务时长等系列制度,通过制度实施让每一位志愿者由衷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与价值,持续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一)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一是“走出去”,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150余名骨干志愿者到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学习培训。二是“请进来”,邀请杭州市团校校长钱永祥、杭州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培训师桑阳等知名志愿者讲师到东营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志愿者1200余人。三是“深下去”,挑选本土志愿者培训讲师深入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现场培训,随时借助“东营志愿服务QQ群”进行网上培训和咨询,先后培训志愿者8000余人,孵化草根志愿者组织80余个;与黄河三角洲高级培训中心合作,成立市志愿者培训基地,重点组织新注册志愿者岗前培训,累计培训1.5万余人次;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学校2所,针对社区居民开展定点、菜单式培训,培训6000余人次。
  (二)完善项目运行扶持机制。采取项目化运作手段,夯实志愿服务运行管理。具体做法是,以社区为主阵地,以财政扶持为引导,以服务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按照“征集、评估、发布、实施、考核、表彰”六个步骤,首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志愿服务项目,经评估后对确定的项目进行公开发布和现场领受,由社区和项目承担团队签订《承诺书》,规定实施周期,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市考核组进行实地考核验收,并对实施成效显着者予以表彰奖励。整个实施过程全部在志愿服务网上公开,方便社会各界监督。2014年以来,市财政先后投入扶助资金200余万元,实施两批284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志愿者达1.2万人,志愿服务时长3万余小时,受益群众近40万人。
  (三)完善评选考核机制。始终确保“东营志愿服务网”各类基础数据的权威性,将其作为评先树优、激励回馈、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评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社区”,把志愿服务团队网上注册、活动展示情况与省级文明县(区)和各级文明单位复审评选挂钩,对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者数额较多的县(区)和单位适当加分,充分发挥评选考核导向作用,激励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志愿者不断把志愿服务工作引向深入。
  三、明确“一个标准”,规范服务平台管理
  东营市志愿服务网已经成为加强志愿服务管理的总平台,确保这个平台有序规范运转,必须建立成熟严格的工作标准。市文明办确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志愿服务网络管理,规范了各项工作标准,并严格按照“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对每个志愿者的注册、每个活动的在线招募和网上公示、每次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的认定等,严格把关、认真审核,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为确保网上信息数据真实客观,我们除对志愿者个人信息采取“隐私保护”外,对其他信息全部在网上进行公开,方便各界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对个别志愿者队伍填报不认真、虚报志愿服务时长等现象,工作人员予以及时纠正并耐心讲解。线上管理、线下活动,推动了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如东营义工协会原有志愿者200余人,建有自己的网站,但是人员流动强,网站维护与管理难度大。自从2013年在东营市志愿服务网登记注册后,借助服务平台优势,活动招募和志愿者管理变得高效规范,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网上注册会员达到了822人,志愿服务活动由初始侧重助老助学助残,向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心理辅导等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活动效果也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四
“爱心网络”搭台 志愿服务“唱戏”
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烟台市文明办
  近年来,我市以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扩展志愿服务领域和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线上发布、线下开展,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步入了常态化的发展轨道。
  一、全面启动,努力实现全市网上志愿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将网络信息化作为推动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以解决社会所需、群众所盼为目标,利用网站、微信、QQ、论坛等多种网络工具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组织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一是策划开展统一性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胶东在线、17路论坛、水母网、烟台文明网、烟台志愿者网等网络媒体,开设志愿服务专栏,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数据库,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先后组织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90余次,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二是设计开展专项性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主动设计、精心策划了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网上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008年,市文明办和胶东在线联合开通了“爱心无限”栏目,在活动倡导者、服务需求者以及志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相继策划开展了“温暖烟台”、“陪空巢老人过年”、“星光行动圆女孩小小心愿”、“残疾人困难我来帮”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帮扶困难群众4000多人。同时,我们利用政府民生热线89000整合全市各类便民利民、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等资源,对特殊群众、困难家庭实行志愿服务,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烟台论坛”开辟“烟台网络志愿者社区”,搭建“志愿服务供求匹配平台”,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志愿服务创造条件,增强志愿服务的即时性、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组织开展重大活动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市承办的亚沙会、中韩马拉松赛、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十艺节及全国重大赛事、会议的过程中,利用各类网站、移动媒体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近千余条,先后共招募约4万青年志愿者为赛会提供服务,成为魅力烟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全域行动,积极打造网上志愿服务品牌
  在推进网上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策划开展“市级项目”,又注重打造“地方品牌”,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设计推出了一批带有区域性特色的品牌。一是借助手机终端构建志愿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优势,组织研发手机终端APP,通过手机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科学、有效对接。芝罘区与联通公司合作,投资20多万元搭建了全区志愿服务网上管理系统,为各街道、社区、区属志愿服务队配备200部志愿服务手机,利用云端大数据,将网站管理功能延伸至手机移动终端。目前,芝罘区已利用志愿服务移动终端招募志愿者2万多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真正做到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起来,开展下去”。二是借助网络平台打造“订单式”志愿服务。利用网站、微信、QQ等网络平台,征集群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有效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招远市建立了“金都365”志愿服务认证管理平台,开通微信和QQ,通过网络平台把市民需求汇集到市志愿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订单下达到相应的服务队和志愿者提供帮扶。自“订单式”志愿服务开展以来,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190余场次,近万余名志愿者参加活动。三是借助网络助力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莱阳市依托志愿者网上注册登记管理系统,将全市所有城市社区纳入网络化管理,统筹发挥社区居委会、文明单位、物业公司、警务室、社会志愿者组织等五方面优势,通过在网上管理系统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即时就近协调力量进行帮扶,实现了各方协同“共治”格局。今年以来,莱阳市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280余条,组织引导100余个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的近万名志愿者参加,开展爱心义诊、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
  三、社会联动,不断培育网上志愿服务新亮点。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有益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出上百支特色鲜明、活动频繁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他们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工具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了一批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亮点。其中,“学雷锋爱心使者”志愿服务队,通过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网站,招募全市各类文艺志愿者500余名,每周在网站发布一次活动信息,周周如此,先后组织上千名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9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9万多小时。2009年由社会爱心人士成立的“梨城春雨”志愿服务队,已经成长为一支拥有3600余人的爱心团队,他们利用QQ群、百度贴吧、手机微信群等新媒体,在网络和现实空间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累计筹集爱心资金30余万元,帮扶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近300人次。此外,“月亮姐姐”志愿服务队、安立盛志愿服务队、“道德先锋”志愿服务队等等走进社区、走进家庭,送去人间关爱、社会温暖,把志愿服务精神融入社会生活,为烟台的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奏写着新的篇章。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五
办好文明网 传播正能量
努力打造“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品牌
威海市文明办
  今年以来,威海文明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理念,不断完善机制,丰富内容,强化融合,用心办好联盟网站,努力打造本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窗口,大力传播“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品牌正能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前三个季度,在中国文明网市(区)级联盟网站考评中,威海文明网分别名列第四名、第二名、第一名。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强“网上文明威海”建设列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七项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切实措施,策划开展各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网上传播文明好声音、展示文明好形象、积聚美德正能量,形成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大格局。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文明威海QQ群,强化各区市文明办、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三方联动的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提供新闻线索、信息报送等,畅通报送和联络渠道,为文明网站及时快速报道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培训制度。依托骨干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媒体记者、社会力量等建立网络文明评论员队伍,由市文明办负责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业务培训,精选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员在培训班上交流工作体会和写作经验,不断提升撰写评论文章的水平。截止目前,共被中国文明网采用原创评论551条,其中深度评论105条。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年初,制定下发了《加强信息报送的通知》,将文明网站建设工作纳入各区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工作考核,作为文明城市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季度对提供稿件、评论撰写等情况进行通报,参与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年底对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予以一定奖励,形成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二、做好结合文章,讲好威海故事
  重点抓住“三个围绕”做文章,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打造文明威海的宣传窗口,今年共在中国文明网刊发各类稿件930篇。一是围绕“报道提示”做文章。中国文明网发布的报道提示,是文明网阶段性宣传报道重点,我们充分围绕这一“总编室”做好网站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我们配合中国文明网策划组织了“讲述我心中的雷锋”主题活动,推出了系列稿件,并且承建了全国主题活动汇总,较好地展示了相关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做文章。以中央和省文明办确定的诚信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文明旅游、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文明行动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及时做好活动选题和策划,推出重点报道。比如,结合诚信主题宣传重点,我们总结的“诚信荣成”典型经验《山东荣成试水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成第二身份证》被中国文明网作为典型案列推广,产生了较好反响。比如,结合要求文明办系统改变工作作风的要求,组织开展“单车徒步·深入创城”系列活动在中国文明网刊发,并被省文明办作为工作经验予以充分肯定。比如,结合乡村文明行动,我们组织开展的的乡村文明看威海、诚信文化广场、仁爱文化墙等系列稿件也都在中国文明网、山东文明网刊发。三是围绕“本地特色”做文章。我们将“君子之风·美德威海”作为本地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品牌主线,注重活动策划,加大稿件发布力度,传播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今年发布各类稿件4000余篇。比如,结合文明行为养成,我们创新性地策划开展了“不文明行为拍一拍·议一议”活动,邀请市民和网友将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拍下来、议一议,引导人们摒弃陋习,切实养成文明习惯。比如,结合美德威海建设,我们创新性地策划开展了“美德威海·诚信威海纪实行动”,联合媒体开展“美德星地图”点亮行动、“诚信我当先”引导行动、“春风化雨”宣讲行动、“美德成林”实践行动等四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美德、共建诚信的浓厚氛围。比如,结合威海“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扔杂物”三项行动,开展了“三项行动公益广告大赛”、“三项行动征文比赛”、“爱文明家园做文明市民 互联网+主题微公益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三项行动”覆盖面,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风尚。
  三、强化平台融合,提升传播影响力
  不断探索网络传播规律,注重多媒体融合,在活跃形式上下功夫,注重线上线下互动,切实提高网站的互动参与和传播实效。一是强化新媒体联合互动。开通了“文明威海”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新浪官方博客,微信和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做到与文明网站同步传播,形成畅通的传播渠道,对身边好人好事、文明创建等相关话题,及时引导网友进行“圈、转、评”,强化了教育引导宣传效果。结合中国文明网统一部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结合不同节点,我们策划开展了“端午节说爱国”、“劳动节讲敬业故事”,“诚信在我们身边”、“寻找身边好人 传播正能量”等多形式的网上特色活动,用身边可学的故事教育引导市民和网友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威海: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新样板》的经验被中国文明网作为典型案列推广。二是注重网上网下结合。充分利用威海文明网这一平台,常年开展威海好人、美德之星、最美威海人等评选活动,开展文明道德实践引导活动。同时,网上网下互动传播,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串起爱心,推动网络爱心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形成长城爱心大本营、文登爱心联盟、乳山公益QQ群、文化养老义工群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网络爱心团队,常年开展捐款救人、扶贫济困、爱心助残等活动,《威海网络爱心团:为威海文明代言》在中国文明网头条位置刊发。
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六
精准定位 主动作为
构筑“美德寿光·信义菜乡”创建新高地
寿光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在省、潍坊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领导支持下,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网络文明与城乡文明一体提升,线上创建与线下创建同步开展,“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着。以今年7月中国文明网联盟寿光站开通运行为标志,网络文明已日益成为“美德寿光·信义菜乡”创建的新高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专业化”,在网站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借“特种兵”。建站之初,我们充分利用中国寿光网在人员、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吸收借鉴外地成功办网模式,专门聘请4名能够熟练掌握页面搭建、程序设计、材料编辑、稿件录入等网站运营的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做到优秀人才共用,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网站运营管理水平。二是组“专业队”。专门组建200人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和500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从全市社科、理论战线聘请专业资深人士担任网评员,定期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大众日报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信息选题、评论撰写业务培训,有力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设“保障金”。不断加大对联盟网站的投入力度,投资10万元集中购置了高性能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网站专用设备,设立20万元专项经费并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对网站组织开展的重要专题活动,一事一议,随用随拨,为文明网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着眼“大众化”,在网站运行上花气力
  一是说“寿光话”。在高质量办好中国文明网规定的“文明播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等常设栏目外,我们结合寿光实际,在网站首页开设“寿光好人365”“文明创建在行光”“信义菜乡”“弥水畅谈”“品质寿光”等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栏目,集中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全方位反映寿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让群众了解创建、参与创建。在最近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电话调查中,群众支持率、满意率分别达到97.70%和94.87%。二是推“地方菜”。依托寿光文明网策划举办了“美时美刻·文明随手拍”“寿光新24孝”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标识、宣传用语、公益广告征集等网络互动活动,组织开展了“寿光最美少年”“好媳妇、好婆婆”“菜乡英雄”等评选活动,参与网民超过100万人次。与寿光志愿者网、寿光信用信息网进行无缝链接,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达到10万人,发布失信黑名单23期,文明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打“组合牌”。针对“微时代”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和全民性的传播特点,改变“我编你看”的传统办网思路,借助微博、微信、微视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设“文明在行动”“文明了望台”“文明故事会”等专题专栏,创作传播道德模范微小说、寿光好人微电影、凡人善举微视频、未成年人微博客300余条。组织全市11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通过“指尖”上的文明引导,做“活”网站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致力“长效化”,在网站管理上做文章
  一是立“严规矩”。制定出台《寿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寿光文明网和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措施,把网络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对全市各部门单位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每月通报、季度排名、年底考核,连续两个季度排后3位的,取消文明单位推荐评选资格,年度精神文明评先树优“一票否决”。二是分“硬任务”。根据上级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示,每月制定下发工作指导要求,对网络文明传播的内容、范围、数量等提出刚性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区、各部门单位。截至目前,共推荐上报好人线索3万多条、推出市级以上道德典型600多人,被上级文明网采用网传信息400余篇,其中,寿光“好媳妇”张敏敏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首页。三是定“实办法”。将网络文明传播稿件纳入农圣文化奖评奖范围,定期组织评选,并择优向上级相关网站、刊物推荐。每月组织网站信息员、志愿者走进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城乡社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了解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动态,收集素材,交流心得。7月份以来,共组织基层采风、研讨交流活动11次,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天的会议为新起点,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不断提升联盟网站建设管理水平,为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琳
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承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国旗敬礼为文明点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