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顺丰优选赚钱吗渠道管理难度都有哪些

顺丰优选,其尴尬与可能的转型
“顺丰优选”是顺丰战略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表面上看,注册资本仅1000万的“顺丰优选”只是顺丰涉足电商的一个试水项目,但实际上,它却是决定整个集团未来可否顺利转型的背水一战。用王卫的话讲,“顺丰优选”是一个“绝不能失败的项目”。王卫如此重视“顺丰优选”,一方面是缘于强烈的危机感。确切地讲,就是主营的中高端快递业务的发展遭遇到玻璃天花板的发展困境。2012年9月,全球的两大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和UPS(联合包裹)获得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牌照。由于顺丰的定位和业务与两家“洋快递”存在着高度相似性和重合度,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自然首当其冲地被抢食和稀释。此外,随着国内的老对手中邮速递(EMS)IPO项目的强势推进,其面临的竞争压力更是成倍加剧。一边是激烈竞争促使快递价格的不断下调,一边是航空燃油、人力运营、仓储地租等硬性支出成本的不断上涨,双重挤压下的顺丰日子并不好过。这一两年,顺丰发展速度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要知道,快递业本就是微利行业,国际最成功的快递企业,其净利润也不过7%左右(顺丰的实际赢利水平也基本如此)。由于顺丰还处在快递扩张期,需要投入的项目也多,力度也大,2011年的净利润甚至1%都不到。铺那么大的摊子,拥有那么多员工(近18万名),却挣这么点钱,王卫自然是心有不甘。另一方面则是王卫受了刺激。在互联网激起的新一轮商业变革中,以国内淘宝、京东、1号店等为代表的电商,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颠覆性商业模式,对王卫的刺激和启发同样强烈。在王卫看来,既然这些电商都在自建物流体系,大张旗鼓地抢夺传统物流业的饭碗。那么顺丰为什么就不能“逆袭”去做电商呢?当然,顺丰做电商也是有底气的。物流和仓储方面的先天优势自不必说,便是在信息系统方面,顺丰也前瞻性持续投入重资,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先后与IBM、ORACLE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建立了35个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信息系统,不但极大提升了作业自动化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对快件流转的全程信息监控、跟踪及资源调度。如果再加上2012年初顺丰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事实,顺丰已经拥有互联网电商需要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必备基础和条件。也就是说,王卫只需要再顺势构建一个汇聚商品流的电商平台,应该是顺理成章,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纵使这样的转型有一定的风险,可对于年仅四十出头的王卫而言,他有的是精力、勇气和资本去尝试。毕竟,如果这样的转型成功,王卫将会开创更伟大的业绩,也会拥有更有想象力的商业天地。但顺丰优选的挑战随之而来。尴尬的定位从顺丰优选营业执照上所列的经营范围来看,王卫起初决定做电商时,其终极设想是做包含食品、日用品、电器、服饰、文具等综合型的百货类电商(平台)。或许是缘于前期投入有限、聚焦试错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才决定专注于做食品电商的。后来或许又受到“生鲜”业务是电商最后一块“蓝海”的商业诱惑和鼓躁,才决定从“生鲜”食品做起,集中发力。“生鲜”是“蓝海”市场,这一判断没错,但顺丰错在驾驶了一艘“顺丰优选”这样小体量的豪华游艇,就去下海捕捞。纵是船体坚固、路线正确,但船的体量有限,收获也自然有限。所以,顺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要么像淘宝、京东、一号店这样的电商大船,在(生鲜)食品领域快意圈地、大肆捕捞;要么如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专注做生鲜的小型垂直电商,还是愿意以“补给服务商”的身份,加入这些巨型平台电商的“联合舰队”,确保分一杯羹。顺丰优选这一水上飘的“豪华游艇”,一方面不甘心被收编,一方面又没砸出大电商的大价钱。生鲜电商这块市场的启动本来就极其缓慢。目前国外专注做(生鲜)食品的B2C电商如FreshDirect、PeaPod、Ocado、AmazonFresh等,都算不上成功。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在冷链物流极其成熟、消费者偏好或习惯冷冻食品的大前提下,这些食品电商长则发展二十多年,短则也有六七年,其年营收规模至今也不过4亿-11亿美元左右,而且目前还没有一家实现赢利。那么与此相对照,在中国冷链物流极不成熟(自然配送成本就高)、消费者对冷冻食品需求有限的前提下,专注做食品的国内规模电商的“钱“途岂不更加堪忧?以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而言,电商平台从小到大的培育过程,可以靠3C起家,可以靠图书起家,可以靠服饰起家,但靠食品特别是靠生鲜起家,就有很大问题了。损耗过高不说,产品无法标准化不说,品类过杂不说,便是那过散、过乱、过于原始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便非靠一个企业之力,可以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的零售商,还是新崛起的零售电商,只要是想做规模化的,都远不能把“生鲜(食品)”作为核心或主营业务。起点吸引人气,补充品类的配角作用可以,但要作为核心业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总而言之,顺丰优选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战略上太过不甘心,战术上又太过小心,造成在定位上首鼠两端的摇摆和尴尬。低迷的流量若以互联网成功电商的标准衡量,顺丰优选的表现实在有些平庸,特别是网站流量不稳、持续低迷是其最大的问题。根据ALEXA的监测记录,“顺丰优选”网站的访问量曾在三个时间段达到峰值。一次是2013年3月下旬,接连启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苏州、武汉、杭州等8个城市的常温配送期间;一次是2013年6月下旬,估计与当时的荔枝大战有关。另一次则是的“双十一”活动。根据顺丰优选对外公布的数据,与11月第一周的平均水平相比销售额增长2672%、订单量增长1727%、网站流量增长456%。这样的数据貌似华丽,但自己与自己比较得出的“虚高”增长,反倒显出顺丰优选的不成熟和不自信。双十一流量猛增,一方面证明顺丰优选以往流量和订单位确实不尽人意,要不是起点低,数据怎么可能如火箭般上窜呢?另一方面也只是苍白地证明了顺丰优选“满299减100”的“大出血“促销一时有效。顺丰优选宣扬”当天超过29%的客户转化率“其实也间接证明了消费者只是冲着买便宜货而去的,远远谈不上什么”食品革命“。与顺丰优选”一日疯狂“的客户转化率相比,沱沱工社10%超稳定的客户转化率(一般电商网站7%左右),反倒显得扎实而有底气。再从订单数量来讲,与其他食品网站相比,顺丰优选也算不上有多出彩。以水果为例。顺丰优选骄傲地宣传当日直采柳丁橙卖出了20.8吨,可本来生活双十一当日的褚橙预售总量超过了200吨。平常顺丰优选的销量也不尽人意。2013年6月份,顺丰优选上线一周年时,宣称台湾柳丁橙累计销售超过45吨、赣南脐橙累计销售超过50吨,也与去年本来生活销售200吨褚橙有着明显差距。有媒体根据顺丰优选双十一的数据,乐观估计其日成交额在120万元左右,全年交易额可达4.38亿元。而按笔者掌握的资料推断,数据减半或更符合事实,即日平均成交额60-70万元左右,全年交易额应不会超过2.5亿元。耐人寻味的是,日, 顺丰优选开通华南、华东两仓,宣布可常温配送37城、冷链配送11城时,网站流量提振幅度却是非常有限。日,顺丰优选宣布将常温商品配送城市扩展至全国,网站流量变化更是让人难堪。虽说对于所有垂直B2C网站而言,流量低迷是共性,但与顺丰的投入和资源匹配力度相比,顺丰优选的流量低迷得确实有点不好意思。对此顺丰优选管理层有一个奇怪的解释,那就是低流量是刻意为之,因为害怕流量太大,客户暴增时会影响服务品质。而且在他们看来,增加流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譬如在天猫、京东开设顺丰优选旗舰店,导入这些巨型电商平台的流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今年双十一前夕,顺丰优选悄然入驻天猫,此后宣布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增长数据。但应该看到,顺丰优选作为一个垂直平台,以自杀式的低价促销,从天猫这样的大平台导入流量,不但不能够持续,而且意义不大。可参考的事实是:和顺丰优选业务、规模、商业模式都非常相似的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生鲜电商,在天猫和京东都设有旗舰店,但流量导入的效果并不太理想。退一步讲,且不论从天猫、京东导流量的真正效果如何,本身做平台的,还要从别的平台导流量,那么顺丰优选这一平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值得怀疑了。何况,这样做就不是王卫做顺丰优选的初衷了。转型的可能综合种种迹象判断,尽管顺丰优选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王卫还是坚持会把它做下去,而且只做垂直食品电商的定位也应该不会变。这样做的理由有二:一是王卫要做冷链物流布局,顺丰优选可充分发挥其试验平台的价值,通过不断试错和创新尝试,把电商生鲜(食品)业务摸熟跑通,从而为顺丰”物流百货公司“提供”生鲜(食品)物流解决方案“积累相关经验。二是王卫放不下”平台“梦想,也不愿意错过转型成为亚马逊那样巨型电商的机会。在他看来,顺丰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三流合一的”闭环“商业生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我们不妨就以这两个理由为前提条件,具体设想一下顺丰优选如何优化或转型,能够更好地担负其平台的战略使命和价值意义。如果说做垂直食品电商没”钱“途,那么换个思路或做法,搞开放式(生鲜)食品导购平台却可能很有戏。垂直食品电商大多不赚钱,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欲望太盛,想法太多,摊子也铺得太大——平台自己做,物流自己做,品牌自己做,仓储自己做……什么都想自己做,什么钱都想赚,又怎么可能做好呢?在我看来,顺丰优选应该借鉴美丽街或蘑菇街模式,以导购为最主要商业模式,利用各种优惠手段,将其他各大平台的优质(生鲜)食品电商吸纳过来,选拔的一个关键条件就是物流必须选择顺丰。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消费者不需要太多的平台,顺丰的最终目标也不应该是再打造一个(可能多余又无用的)电商平台,而是要整合整个互联网生态下各个平台的优质(生鲜)食品电商,并为他们提供专业配套、快捷安全的仓储和物流服务。我不赞成顺丰优选模仿京东、1号店的POP开放平台模式。不是POP不好,而是顺丰优选还没资格,就靠那点可怜的流量,怎么去吸引商家入驻呢?即便入驻了,商家又怎么可能精心维护呢?既便精心维护了,又会有多少呢?所以顺丰优选做平台,可以争入口,但实在没必要争流量。顺丰优选转型为导购平台,除了有助于解决网站品类单一,扩张缓慢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大大降低网站运营成本,从而”轻资产“运营。客单价、毛利率、重复购买率、退换货率、用户活跃度等”一地鸡毛“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去做吧。顺丰优选只要专注自己最专业的物流领域就OK。除了导购,顺丰还可凭借”产地直采“和”海外直购“的渠道优势,开展一项新的业务,那就是做(生鲜)食品供应链的前端控制,为导购平台上聚合的优质食品零售商提供安全优质的货源。最后一个建议,那就是为了增加顺丰优选平台的招商吸引力,还可向合作的商家承诺,利用顺丰庞大的快递员队伍,以广告传单或产品目录方式,向家庭或公司消费群体多频度地推荐平台的导购产品。这是其他电商平台都不具备的宣传优势和渠道优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25078.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关于生鲜电商,俺没有太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也曾亲密接触过一段很短的时间。一直认为生鲜电商的配送没有那么难,很想不通为什么生鲜电商动不动就是全程冷链呀,生鲜农产品中对保鲜最苛刻的可能就是叶菜了,只要不是夏天,叶菜自采摘下来存在48小时是可以的,其他的蔬菜和水果都大于48小时,至于肉类的保鲜期尚未研究到,不做预估。至于推广,我一直觉得生鲜电商最好的推广方式就是社区化推广,这一点有朋友试验过,效果好于其他的推广方式。缩小配送区域,提高订单分布的集中度,配送成本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至于货源,二级农贸市场我觉得倒是完全可以考虑的。至于消费者的接受度,至少在郑州看来,相当部分人群是有这个需求的。如果有朋友对武汉家事易和苏州随易食行有深入接触的话,希望能够说说这两家的具体运营情况。
:估计除了坨坨公社不亏不赚以外,其他无一例外的在亏钱,盘子越是大的,呵呵呵。。。
:二级批发市场的货源的质量不好把控啊,兄弟!
从自身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选择食品电商平台无非从几点进行考虑:一是平台食品的安全可靠,这也是顺丰优选当初从”优“字出发进行经营的立足点。所以消费者一般会倾向知名的大平台,而且一般选择后,会形成购买”粘“性。因此。顺丰作为相对我买网、本来生活网、一号站等的后进入者,虽然也是大平台,但面对众多的平台,仅是”质量优“和”质量保障“无法分流消费者的目光。二是平台的食品特色。地域特色的食品往往是将消费者从大路货的超市转向生鲜电商的”引入点“。目前,我买网上的原产地食品和一号店的进口食品,以及本来生活网的特色食品都引来了一部分小资的眼光 。但他们的很多地域特色食品其实往往也是许多人知道的”大众产品“。其实还有很多”地方知名“而非”全国知名“的食品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的一样,待挖掘的地方优质食品其实很多。这点也是顺丰优选能与我买网、本来生活网等一争高下的优势。因为其有强大的遍及山区小城的全国物流网站,既可配送,也可挖掘当地特色食品,即使资本强大如中粮短期内这点也无法超越顺丰。但要发挥好这点优势,可能会涉及顺丰部运营组织机构的调整,如何诞生出在母体运营下各地特色食品运营公司,将地方配送网点转化为地方运营网点。因此,个人认为,顺丰应该从优字着手,但更应该从特字进行挖掘。
vegetarian
:是的,您的总结很到位呢。作为吃货的代表,真心希望顺丰优选能“优质”与“优特”相结合,让每个家乡“舌尖上的美味“随”丰“漂流,让味觉唤醒每个人曾经的家乡记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特色食品资源,并做到持续稳定供应,这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天花板是什么?不一定是大、不一定是寡头、比较稳妥的是可持续、乃至不死。快递属于负能量偏门,必须依附正门业务才能存在,一大必树敌,树敌必死。偏门可持续有两条路,永不称第一,或者,极致化后创造新行业并随即做新平台的仲裁者。顺丰显然选择了后者,但显然不具备定义新行业的水平。新行业需要开创性或破坏性创新。本人几个想法:1)优选不是商品和供货商,而是消费者的人品,过滤掉任何恶人、挑剔人、辨识能力低下的人,2)后付费可选双向物流,比如衣服,优选消费者可以享受同时试穿各种尺码和颜色的同型同款直到满意并现场付款,选剩下的反向物流交回商家,一旦拒绝交易一次立刻打入冷宫成为恶人,拒绝交易的损失顺丰承担50以上的风险,3)千万不可以承担商家角色,牢牢保持住优选消费者代理人的核心定位,如此,数千万有资格通过优选的高价值消费者将迅速聚集在顺丰这里,不乏贪官、二奶、明星。
:搞不懂你在讲什么
:搞不懂你在讲什么
欢迎自由讨论,也欢迎有趣的争论。但如果有读者认为笔者是“装大尾巴狼”,就再张牙舞爪装一只更大的大尾巴儿狼,告诫我“江湖不好混”,滔滔不绝地表示“不屑”的话,那除了谢谢你的“好意”外,恕我不配合“争论”了。欢迎和实体界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讨论,也欢迎来自一线的批评。但不干这行的,如果看不上笔者的文章或观点,还请骄傲地回避,谢谢。
:回复 :如想了解更多,建议你看看我在虎嗅的另一篇文章《顺丰加速布物流之网,是在谋划什么样的战略突围?》,也希望你能关注我很快要发布的另一篇分析顺丰航空的文章。这三篇文章是相互关联的,全部读完,对顺丰的整体物流战略方会了然。我诚挚希望对顺丰的案例研究,有助于对从事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业界人士有所启发和帮助。//@NCx2si0r:顺丰是否可能和冷链三方合作?如中粮世通
:回复 :就食品供应链而言,任何一家公司都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全品类、全链条的所谓“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经济社会,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基本特征。顺丰肯定,也应该会和第三方冷链服务商合作。但考虑到王卫的超强控制欲和控制力,同时由于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也极不成熟,满意的合作方数量有限,所以顺丰的冷链物流肯定是以自建为主,以确保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但在仓储租赁、或部分辐射不到的区域,可能会有局部、暂时的合作。中粮世通理论上讲是顺丰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竞争对手,何况双方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都倾向闭环运营,所以合作空间至少目前看来不大。中粮世通有国字号背景,也有国际化(与美国Keystone合资)实力,这几年野心勃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七大物流中心。虽说实力也算雄厚,但可惜对中国市场还是没有摸透,传统思维固化,扩张步伐也实在小了点。我以为,未来最有可能必变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格局的三巨头是顺丰、京东和阿里系的菜鸟网络。//@NCx2si0r:顺丰是否可能和冷链三方合作?如中粮世通
:呵呵,你看那么多收藏和分享呢。。这是好话题
:顺丰是否可能和冷链三方合作?如中粮世通
:解释一下,不是因为有读者点“没劲”而感慨的。我觉得点“没劲”是读者独立思考的表现,我很尊重哈。怎么点我都没意见。我担心的是有此同志会以“内行”的身份和我展开论战。我以为这样是无意义的,内行不内行,肯定不是以能否打倒到我这样一个“外行”为标志的吧?我只是期望认真写些有干货的文章,对从事这一行业的同志有点启发和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不擅长做无谓的争辩,还请多多包涵,谢谢。
本人比较认可顺丰目前采取的方式,以物流优势为基础向生鲜电商的产销前后一公里渗透。待各电商巨头将生鲜网购做到家喻户晓、习以为常的时候,顺丰手中控制的优质产品和物流优势自然成为一手儿好牌,到时候渠成水到直接收购一家社会化导购平台,风险和收益更为可控一些。
我也是做生鲜电商的,我公司在济南,我们主要做水果和蔬菜、鲜肉等产品,定位为:鲜乐康果蔬商城,济南人自己的果蔬商城!就运营一个多月的效果来看,很不理想:1、流量成本太高,有活动就有流量,没有活动就少的可怜;2、订单太少,无法去降低采购的成本;3、自建物流配送,3小时送货上本,这个做的还成;4、客户群体单一、网购蔬菜水果的观念尚未形成;5、团队问题不磨合导致网站、产品做的很不到位;……生鲜不好做啊!!!
tryfor_dream
:网址发来瞅瞅呗,我是郑州的,也在关注生鲜电商,同城电商,希望能够交流一下,谢谢。
:回复 :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全国性平台电商和区域性线下社区超市结合。京东就是这么干的,也只有京东这样体量的电商才有资本和实力搞O2O结合。一般区域性小型电商的技术、流量、成本等都是问题。//@树勇:回复@段战江线下的社区店与网站结合起来,服务好本地的消费者。
:回复线下的社区店与网站结合起来,服务好本地的消费者。
:其一、你是全市统一推广的?还是针对某些聚集小区?其二 你的货源是哪里?价格便宜多少
最有针对性的是那些商品 互联网讲究单一突破其三、网站可信度多少
这个模板都没有改好哈我在北京做过几个月的水果电商//@淘宝妙汐:网购观念还属一二线城市强,会有人尝试网上购买蔬菜,济南,我感觉不要说网购蔬菜水果了,就网购都不是特别流行的吧
:回复 :济南也算二线城市吧。网购数量绝对不在少数。只是生鲜这块确实全国各地都需要琢磨//@淘宝妙汐:网购观念还属一二线城市强,会有人尝试网上购买蔬菜,济南,我感觉不要说网购蔬菜水果了,就网购都不是特别流行的吧
:网购观念还属一二线城市强,会有人尝试网上购买蔬菜,济南,我感觉不要说网购蔬菜水果了,就网购都不是特别流行的吧
:对于区域性生鲜电商而言,无论消费者习惯培养还是消费能力,都不足以支撑阁下这类“小又全”的小型垂直电商活得好。因为阁下这样的果蔬商城,做的只是从零售端发力的供应链条电商化,各个环节的成本叠加起来实在不低,与线下相比,不具丝毫价格优势。同时产品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差异化,所以消费者肯定不会买帐。时下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本来生活、当然还有京东,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和他们相比,阁下的区域性生鲜电商恐怕更是毫无竞争力可言。要想活下去,必然改变玩法。
生鲜电商要想获利,无非就是尽量做到零库存,降低损耗率。再就是吸引更多的客户流量来购买。既然客户流量难以在网上获得,加之又不稳定。可不可以做小区 电商的生鲜预售模式呢?小区客户流量因为是实体销售渠道,又非常稳定,加之小区客户也非常需要,只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了,即:直入社区 生鲜广告宣传栏 电子商务网站 自助取货点 预付卡
所有生鲜采用“预付卡先付款,隔日送单”的方式。具体的请留言吧!我的这份生鲜电商商业模式有1万多字呢
:加我QQ,本人对生解电商有一定了解,同共探索。
:哈哈!一万多字呢,听起来好像很牛逼哦
tryfor_dream
:回复 :同求加QQ交流,.//@绿典环保:加我qq好吗?和您探讨请教这个模式,谢谢
:加我qq好吗?和您探讨请教这个模式,谢谢
生鲜电商虽然很难,但必须有人做,也肯定有人做,这是个大话题,也是个好话题,欢迎大家交流讨论。不过,在生鲜领域,平台类电商(如京东、淘宝),垂直类电商(如本来生活、沱沱工社、厨易时代等),个体自营类电商各有各的玩法和活法,运营模式完全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本人将会专注这一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陆续推出相关文章,展开讨论。
tryfor_dream
:恭候大作发表……
tryfor_dream
:恭候大作发表……
以后,物流成本将不再是生鲜电商的瓶颈。京东的刘强东已经发出豪言,今年会将每单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和现在业界普遍40元/单有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2014年,改变生鲜电商竞争格局的猛虎级搅局者,一是京东,二是顺丰。
:京东在2013年12月底启动了冷链物流,您的判断我感觉靠谱。
:京东在2013年12月底启动了冷链物流,您的判断我感觉靠谱。
传统公司互联网化,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自己打算赚哪部分钱。简单说是把互联网作为提升现有业务的手段,还是作为战略实现业务转型。无论什么平台总是充满诱惑,但结果可能是个无底洞。顺丰面对快递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尝试新业务是必然选择,但选择必须依赖于自身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导购平台需要具有很强的社会化思维和媒体营销的经验,而这两点显然顺丰暂不具备。所以本人比较认可顺丰目前采取的方式,以物流优势为基础向生鲜电商的产销前后一公里渗透。待各电商巨头将生鲜网购做到家喻户晓、习以为常的时候,顺丰手中控制的优质产品和物流优势自然成为一手儿好牌,到时候渠成水到直接收购一家社会化导购平台,风险和收益更为可控一些。
:这位同志的看法很好。但要解释一点,就是顺丰在生鲜领域发力,目前是两步并进,一步专注(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一步试验电商平台搭建。对于顺丰这样的巨型企业而言,现在关键是要确立清晰的平台战略。如果将来要转型为导购平台,最好转得越早越好。以现在电商发展的节奏和速度,必须变得要快。大家不妨关注一下2014年京东在生鲜领域的发力,绝对出乎意料地猛和快。相比较而言,顺丰在生鲜领域的理解力和反应力,都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了。
:这位同志的看法很好。但要解释一点,就是顺丰在生鲜领域发力,目前是两步并进,一步专注(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一步试验电商平台搭建。对于顺丰这样的巨型企业而言,现在关键是要确立清晰的平台战略。如果将来要转型为导购平台,最好转得越早越好。以现在电商发展的节奏和速度,必须变得要快。大家不妨关注一下2014年京东在生鲜领域的发力,绝对出乎意料地猛和快。相比较而言,顺丰在生鲜领域的理解力和反应力,都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了。
以后,物流成本将不再是生鲜电商的瓶颈。京东的刘强东已经发出豪言,今年会将每单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和现在业界普遍40元/单有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2014年,改变生鲜电商竞争格局的猛虎级搅局者,一是京东,二是顺丰。
:40元每单,这么高!
:40元每单,这么高!
对于作者的想法,不敢同意啊。单纯以流量来看待顺丰优选有点片面,做为电商,我想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流量的优质性吧。君不见,顺丰快递公司也是数据公司,目前所掌握的数据也足以让其展开针对性营销。
:与其他快递公司相比,顺丰在信息化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数据,但因此就说是数据公司,就有点夸大了。去年年底,顺丰优选和顺丰本网打通,顺丰会员账号直通优选网站,其实就是在利用这一优势,也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数据的含金量远不如阁下想象得那么乐观。顺丰快递积累的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一年发了多少个快递,往哪儿寄等相关数据,对他购买生鲜或想购买什么生鲜会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不过,你的想法,确实代表了顺丰内部一部分人的想法。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王,但万不可把“大数据”的概念理解简单化,偏面化。
:与其他快递公司相比,顺丰在信息化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数据,但因此就说是数据公司,就有点夸大了。去年年底,顺丰优选和顺丰本网打通,顺丰会员账号直通优选网站,其实就是在利用这一优势,也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数据的含金量远不如阁下想象得那么乐观。顺丰快递积累的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一年发了多少个快递,往哪儿寄等相关数据,对他购买生鲜或想购买什么生鲜会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不过,你的想法,确实代表了顺丰内部一部分人的想法。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王,但万不可把“大数据”的概念理解简单化,偏面化。
低迷的流量做导购平台!
:应该说,只有做导购平台才能激活流量。可参看美丽说、蘑菇街的玩法就明白了。
:应该说,只有做导购平台才能激活流量。可参看美丽说、蘑菇街的玩法就明白了。
希望大家讨论生鲜电商话题既要冷静又要专业。一无理论支撑,二无数据支撑。三无案例支撑的讨论,再热烈也是毫无意义的。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作为吃货的代表,真心希望顺丰优选能“优质”与“优特”相结合,让每个家乡“舌尖上的美味“随”丰“漂流,让味觉唤醒每个人曾经的家乡记忆。
最近刚跳槽一家公司, 也是做生鲜电商不过背靠的是庞大的社区资源, 公司开发管理了开发大片的物业和社区,
毕竟每个城市和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方式, 每个城市可能隔一条街的消费能力就天差地别, 而且生鲜食品之类觉得一个字就是要快, 所以现在各种生鲜电商的挤压之下倒是可以考虑& 小有可为& , 毕竟卖菜卖食品真的很难赚钱.
未来零售领域的O2O趋势,应是全国性平台电商和区域性线下社区超市的战略结盟为方流。 京东和唐久便利的合作,顺丰和 7-11的合作,现在是阿里和华联的合作。未来两三年内,这样的纵横商战好戏将会不断上演,最终形成的竞争格局可能是京东、阿里、顺丰三家独大。1号店实力不可小觑,应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顺丰优选确实没啥优势
对顺丰的物流速度和供应链非常有信心,至少我会尝试生鲜产品,也希望加入一些纯正地理标志产品,相信其“从枝头到舌头”的宣传不是空话,祝SF这次低调跨界不断发展。
讲得不错,赞一个!
对顺丰的物流速度和供应链非常有信心,至少我会尝试生鲜产品,也希望加入一些纯正地理标志产品,相信其“从枝头到舌头”的宣传不是空话,祝SF这次低调跨界不断发展
优选走向生鲜平台是一个必然化,充分整合食品电商资源,达到一个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
优选走向生鲜平台是一个必然化,充分整合食品电商资源,达到一个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的电商价格才是第一位的,无论看那个电商都是
产地直采“和”海外直购这两个观点是共识!我认为还是要织一个全国特产供应链为突破口.如一段时间的,XX水果节.
点击加载更多
让知识更有肥力
耕新社创始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丰优选加盟利润分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