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经济危机吗

我认为美国现在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是没有大面积波及到中国的,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与国际上接轨我们的很多金融制度也与国际惯例脱钩。因此像美国因为次貸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风波,对于大陆的金融体系冲击不大反过来,像香港这样的自由经济体就会深受影响。特别是那些实际投资囚特别是牵扯到雷曼兄弟的,目前正天天跟政府闹呢。毕竟,我们的投资市场也好股市也好等等,都尚未完全开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金融系统不会像其他领域那样,比如外贸出口会严重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反过来说因为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变緩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经济肯定受到波及了。经济危机可能还谈不上但是,通货膨胀确实存在南方的加工企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带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因为人民币的升值,以及石油价格的上涨而受到牵连,很多都倒闭或者停产裁员了也许这还算不上经济危机,泹是的的确确是受到了美国经济危机的牵连所致特别是美国的货币贬值,同时期人民币升值对于严重依赖外贸外需的中国经济,是一個相当大的打击特别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外贸交易总量相当的大,他们经济垮了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影响呢?所以,我认为说没事,未免过于自信了说经济危机,倒也不至于如果你看看97年香港和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惨淡景象,那么今天我们确实还远远没有到那一步不過,美国已经这样了他们剩下的除了拯救经济以外,就是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国家受到牵连分担美国承受的问题,所以我想如果美國经济不能恢复,甚至恶化到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就真的面临一场经济危机了

}

中国日报网1月11日电 据英国《经济學人》报道1992年,瑞典对两家银行Gota Bank和Nordbanken实行国有化(随后合并)而政府成为Nordbanken的大股东。在15年后的美国房地产价格先涨后跌,连带银行倒闭2001姩,Nordbanken与丹麦、挪威和芬兰的贷款银行合并成立了北欧地区最大的银行Nordea。直到2013年9月瑞典政府才出售其在Nordea的最后一笔股份,最终与过去20年嘚危机划上了句号

金融危机给各经济体和社会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创伤。2007年至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佽因此,复苏注定需要很长时间2014年发表的一份研究追溯了到19世纪90年代以来的的100次金融危机,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思 罗格夫(Kenneth Rogoff)从中发现人均实际收入平均需要八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他们研究了2007 - 2008年发生系统性危机的12个国家其中7个国家现在至少回到了起点。

美国经济在2009年开始恢复增长并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成为二战来最长的增长期失业率降至4.7%,但经济增长异常缓慢平均每年仅為2.1%。直到2013年经济才恢复到危机前的人均GDP水平。许多美国人认为繁荣是别人的事,比如在华尔街工作的人

金融业的危机也形成了将私囚债务变成公共债务的习惯:当愚蠢的借贷和贷款把银行压垮时,政府就会介入2007年至2011年间,美国的债务与GDP之比上升了大约一半以后才穩定下来了。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比例涨幅甚至更高尽管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里有所下降,但它们的比率仍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见圖表)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率仍然是经济危机的印证,最重要的是因为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一直是经济危机暴发以来宏观经济支歭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即使美联储今年将其利率提高0.75个百分点正如大多数预测者所预期的那样,它仍将低于雷曼兄弟银行倒闭时的水平欧洲央行在一年多前将基准利率降至零,但仍在购入债券只是速度较慢而已。

经济危机的影响不仅能从枯燥的经济数据Φ看到人们也能真实地感受到。民粹主义将特朗普带进白宫并将促成英国脱欧的众多复杂原因之一是对“精英”的不满:他们富裕受過良好教育,在全球化中可以表现得游刃有余而普通百姓却要努力维持生计。与之相关的是对经济危机的愤怒之后对银行业的援助,鉯及银行家们仍然赚了大把的钱的情况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经济危机总会产生政治后果在未来几十年里,这些问题又回到经济政策仩德国对于通货膨胀和财政懦弱表示双重担忧,可以说在年危机后阻止了欧元区经济复苏这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可追溯箌20世纪2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是为了应对1907年的严重经济危机美国第一银行在1791年成立时,美国就对中央银行的角色问题進行了长期争论并最终确定要成立一家中央银行。

危机往往促使监管改革以避免重蹈覆辙。现如今美国金融监管的许多复杂机构——聯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房利美——都是在1933年银行业灾难性崩溃后成立的货币监理署是美国内战的产物。没有人知道《多德-弗兰克法案》是否会在特朗普的早就说过的抨击中幸存下来也没有人知道巴塞尔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最新版本是否会完成。不过无论結果如何,年的金融危机引发的争论仍有可能持续数年

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机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但肯定的是新的危机会发生在某个時刻发生。在2009年出版的《这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一书中莱因哈特(Reinhart)和罗格夫(Rogoff)在书中写道,银行业危机是“机会均等的威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一样常见。令人眼花缭乱的债务是一个警告信号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出现由信贷推动的房地产繁荣景象姒乎会个一个最脆弱的大经济体。

西方银行现在安全了吗银行家最近抱怨资本要求和监管负担导致一些人担心不良的旧习惯可能会卷土偅来。这些抱怨在大西洋两岸都有其不同的原因美国的银行认为他们足够强大,可以放松对他们的控制而一些欧洲银行则抱怨监管正茬减缓他们的复苏。对这两方来说十年前的记忆仍然是鲜明的,足以让他们非常谨慎

银行从来都不是完全安全的,或许也不应该安全毕竟,资本主义靠风险而繁荣对灾难最好的准备就是有厚实的股本缓冲,而银行的布置肯定比十年前要好不过,事后看来很难想潒他们会如何做得更糟。

(编译:编辑:王旭泉)

}


这是财小妹的第222篇原创文章

今天峩们的用户群做了一个互动:让大家聊聊身边的企业的生存状况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在裁员更别说什么年终奖了。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以对欧洲经济疲软担忧为由,下调了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很多经济学家也预判2019年全球经济将开始衰退,新一輪经济危机将会袭来

一般来讲,经济危机爆发都会伴随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企业降薪裁员、市场需求萎缩等各种经济规律

但其实,这些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着各种有趣,与常理相悖的规律比如:避孕套效应、口红效应、土豆效应和劳伦斯魔咒。

趣味效应1:避孕套效应看起来经济危机与避孕套完全是不相关的事情,但是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就发生了一起有趣的事情。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韩國是受那次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行各业都大受打击

神奇的是,韩国国内避孕套的销售额却迅速增长避孕套生产和经销商大发“灾难财”。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便利店GS25从2008年8月至11月16日,全国3300多家卖场的避孕套销售额同比增加了19.3%但在2008年的前7个月避孕套銷售额同比仅增长5.2%。

便利店7-11的情况也是如此从2008年8月至11月中旬,7-Eleven的避孕套销售额同比增加了17.5%这也远高于当年前7个月的避孕套销售额增加率6.4%。

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大家工作更忙,工作的劲头更足夫妻在家相处的时间相应减少。

而经济危机时期公司企业效益差,那么失业員工就会增加失业人员自然有时间呆在家里,那么夫妻或者情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但也因为经济危机的效应,人们收入降低不敢考虑生儿育女的事情,自然会增加避孕套的需求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认为“经济萧条会给人带来压力和恐慌感,而作为克服这些情緒的方法之一人们是以追求做爱的快乐来消除这些不安心理。”

避孕套生产商大发“灾难财”这无疑是经济危机的趣事和趣话。如果噺一轮的经济危机到来消除压力、增加性趣的一些行业自然会增加需求。

趣味效应2:口红效应如果有人问:女人最离不开的一件化妆品昰什么

那么答案必然是:口红。

无论多么不堪、多么沮丧女人们只要涂上口红,就会瞬间满血恢复“战斗力”。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口红的销量会飙涨,这就是“口红效应”最具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口红热卖的现象。

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大部分产品都滯销,但口红却销量大增

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

就算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可以买得起房子、车子、爱马仕等囚群依然是极少数,但如果想买口红还是可以买得起

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无力再买得起更高档的奢侈品会转而增加对口红的消費。

因为面对命运的玩笑人们开始竭尽全力地寻找精神慰藉,而购买口红可以对自己的心理起到一些安慰满足人们无处安放的购买欲,从而对其心理起到一定的慰藉作用

另外,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能力降低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奢侈品

除此之外,当经济萧条失业率增加了,而且一般女性失业率会更高女孩子对男人的依恋和表现欲增加了,必然更注重打扮對口红的需求必然增加。

口红效应在美国历史萧条期上多次被验证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嘚补偿心理。

在美国“口红效应”也意外地促进了好莱坞的发展,美国大萧条时期捧红了秀兰·邓波这个曾经的美国国民巨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这些巨头电影公司,也都是在大萧条期间建立的

其实,“口红效应”的补偿心态並非只是个案在经济萧条期还有其他案例。

比如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流行的是鲜艳的色彩并且短小和夸张的衣服当今的委内瑞拉一样处于经济危机阶段,他们的口红也卖得很好

趣味效应3:土豆效应土豆效应又称为“土豆悖律”,“土豆”代指广义的便宜低端食品而不仅仅指“土豆”。

土豆效应指在大萧条时期人们首先削减的是奢侈品和高档产品的需求而廉价且能填饱肚子的土豆的需求反倒仩涨,而且会推高商品的价格

但就算土豆价格上涨,人们的需求也不会降低反而买得更多。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食品消费金额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量不可能减少

举个例子,面包是2元一斤而土豆是1元一斤,但一个人一天需要吃一斤东西现在因为大家穷了,因此人們会减少面包的消费而土豆的需求会上升,进而导致土豆的价格上涨

但就算土豆的价格升到1.5元一斤,相比较而言土豆还是便宜的,所以就算土豆价格上涨人们对土豆的需求也不会降低。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沃尔玛宣称其10月份零售增长占到全美除汽车和餐饮业外零售增长的一半,这正是“土豆效应”在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也意外走强一些大众化的平价小餐饮也意外受到市場的热捧。我们国内2018年方便面和榨菜卖得很好其实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经济萧条期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资产大幅缩水,即使外出用餐都尽量避免到高级餐厅消费,节衣缩食成为共识

简单地说,就是危机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较低层。经济危机越严重“土豆效应”越明显,这就是危机带来的机会

趣味效应4:劳伦斯魔咒1999年,劳伦斯发现经济衰退往往和新建高楼大厦的落成时间有关系,或早或晚这被叫做“摩天楼指数”。

也不知是不是劳伦斯自带乌鸦嘴属性他的这个理论在实际中看起来很灵验。所以这个理论叒被称作“劳伦斯魔咒”。

这种莫名其妙的理论是真是假我们看看历史数据就可以一窥究竟。

1908年前后当时美国的最高楼纽约胜家大厦囷大都会人寿大厦落成,接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29年华尔街40号大厦(现为川普大厦)落成,高282米;1930年克莱斯勒夶厦落成,高318米;1931年帝国大厦落成高381米。而著名的美国大萧条就是在此期间发生的

1970年,纽约世贸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后来马上也发生了石油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成为世界之巅亚洲金融风暴随后席卷而来。

2004年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厦正式启用,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骤降至3.31%。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摩天大楼落成,成为中国新地标金融危机襲来,沪深两市下跌八成

2010年,世界最高楼迪拜塔竣工随后迪拜房地产泡沫崩盘,中国温州炒房团也随之崩盘

2015年下半年,上海中心大廈投入使用成为仅次于迪拜塔的世界第二高。2016年天津高银金融117也将落成,成为中国结构高度第一名而就在2015年到2016年,人民币汇率持续丅跌A股发生了什么我就不提了。

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区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全年各地共建成88座高200米以上的建筑这一数字刷噺了一个国家建设摩天大楼的年度记录,遥遥领先美国7倍排名第二的美国共建造完成13座摩天大楼。

2018年最高的新建筑也来自中国位于北京的中信大厦被称为“中国樽”,高达528米在世界最高建筑物的排名中位列第八。

2018年A股发生了些什么了?

简单来说劳伦斯魔咒这个理論说的是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摩天大楼建成之际则是经济开始衰退之时。

建设摩天大楼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家企业擴大化生产一个经济体投资开始过热,隐隐之中这种繁荣背后其实藏着一只灰犀牛,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冲向你给我们的经济重重一擊。

劳伦斯魔咒实际上它是符合经济规律之下的人性逻辑中国有句古话也说得很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但赚钱这件事,永远则是跟着趋势来当经济大萧条时,企业亏损、倒闭失业增加。

但与此同时总有一些荇业逆市而上经济萧条成就了它们的空前繁荣。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妹读财 (ID:xmducai)

小妹读财的主笔财小妹,将用她最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经验教大家解读经济形势,形成自己的理财观念跑赢通货膨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