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了家长消息如何qq解除屏蔽对方消息

后来,我们屏蔽了父母
昨天遇到一件事儿。
舅母跑来找我说: " 我发现皮皮最近行为异常,每天躲在房间里不出门,茶饭不思,问他也不太愿意搭理我,简直让我担心坏了。我去翻他的朋友圈,却只看到一片空白和一条横线。你不是添加了他为微信好友么,能让我看看他的朋友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好吧?"
出于对表弟皮皮的尊重,我当然一口拒绝了舅母的请求。我说,舅母,既然皮皮对您屏蔽了朋友圈,就是不想让你过分担心他的事情。您要相信他,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想过怎么样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遇到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好的。
舅母依然喃喃自语,可我还是对他放心不下啊。要是你的孩子也对你屏蔽了朋友圈,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向你透露一点儿消息,你大概就不会这么说了。
对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恐怕是很多为人子女都干过的事情吧。父母想透过朋友圈来了解自己的子女,却被他们以一道横线阻隔在外,难免会生出绵长的伤感和失落。
孩子屏蔽父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代人价值观差异巨大所造成的问题。但凡孩子们的朋友圈里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父母们紧张兮兮,焦虑难安。即便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动态,在父母眼中也会被过度放大,甚至会因此而加重彼此间的误解与隔阂。
和朋友去酒吧消遣,刚上传了一张有酒杯和骰盅的图,然后就收到了老妈的来电召唤。
发了张姑娘的照片,父母会信以为这就是他们板上钉钉的未来儿媳妇。
写了几句负面心情,父母看了会觉得你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或打击,语重心长地对你一顿开导。
凌晨三点发了朋友圈,第二天父母发来微信语音念叨你要注意身体不要熬夜。
后来,你索性屏蔽了父母。而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他们窥视孩子们的朋友圈,是生活中关爱的一种延展。毕竟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极其有限,他们只想透过散落在朋友圈里的只言片语,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只是这种关注的方式,明知隔鞋搔痒,不得要领,却也是无奈之举。
记得有一期《奇葩说》中曾谈到 " 要不要屏蔽父母朋友圈 " 这个辩题,其中一个辩手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太多的隔阂,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太多的代沟,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太多的距离,很多时候,他们的手已经伸不过来了,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直在你身上。
那么,到底要不要对父母屏蔽朋友圈?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项调查,如果父母出现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将近大半数的年轻人会选择屏蔽父母来保护自己的独立空间,只有少部分的年轻人表示不会屏蔽,愿意与父母们进行深度沟通。
很多人表示,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和表达情绪,时常会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和约束,而发布的内容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隐私和空间,往往会对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但是私底下仍会与父母保持必要的沟通。
这并不意味着是对父母不孝,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向父母报备。也不是所有隐私,都应该与父母分享。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并没有屏蔽父母,而是把他们设了分组。这姑娘平日里喜欢事无巨细都发在朋友圈里,而部分敏感的内容,她一概设置了对父母不可见,本意是不想让父母过分担心自己,所以朋友圈仅仅对父母开放了一部分在长辈眼中还算作正儿八经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导致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他们的胡乱猜疑。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样写过,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当我发现未来的孩子,有一天对我屏蔽了社交软件上发布的内容。我一定不会大惊小怪,心怀不安,毕竟这就是两代人之间无法逾越的代沟所造成的成因。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并不是通过双方合理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倒是希望,生活中能够有更为充裕的时间与孩子们交流,而不需要通过观察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动态来表达自己的关怀与担忧。如果无法打消彼此之间的隔阂,我也会尊重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即便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并不能完全认同。
只盼我的孩子能够独立成长,拥有不被父母打扰的生活。纵有万千隔阂,愿我们都能真正地学会理解和体恤对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晚上夜听,用声音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让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晚上到了,让我们
深夜十点,陪你听书,最美好的阅读方式
今日搜狐热点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如何进入孩子朋友圈?
233小学手机客户端下载观看离线课程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Web看视频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
情感类内容“屏蔽”家长?如何进入孩子朋友圈?
来源:233网校日|
  给孩子最安全的倾诉渠道
  张恩慈的女儿在北师大四附中上初一,因为工作原因,女儿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姥姥家,微信是母女二人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张恩慈说,自己一点都不担心女儿会在朋友圈里屏蔽自己,她也不会主动窥探女儿的隐私,因为她和女儿的关系更像好朋友。
  “我只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些她该经历的事、该摔的跤,都应该让她亲身感受。”张恩慈说,自己也走过青春期,能体会如果自己跟大人说一件事情,家长表现出很反感、不愿意听,以后肯定什么都不会跟家长说。因此,女儿无论有什么事情跟她讲,她再忙都会耐心听完。“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安全的倾诉渠道,孩子一定会通过网络寻找寄托。”她要让女儿知道,父母是最值得放心倾诉的对象。
  在情感问题上,她也与女儿开诚布公:初中有喜欢的男生,不可以交往,因为男孩、女孩都没有长好;高中允许跟自己喜欢的男生牵牵手,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女孩除了亲情外,也需要懵懂的异性的爱;大学后可以正式交男朋友。
  张恩慈说,只要对孩子说明网络社交的雷区,再给予孩子充分的倾诉渠道,网络社交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那么可怕。
  圈子转发消息会在乎家长眼光
  “我六年级才有了QQ号,相比其他同学算是比较晚的。”北师大四附中上初二的何媛媛说,当初开设QQ号就是为了同学之间交流方便。几个月后,父母知道她有了QQ号,就主动提出加入了她的好友名单。
  何媛媛说,自己QQ空间里的东西多是比较搞笑的内容,因此不会刻意避讳父母。“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同学QQ空间的东西,我觉得不错,但不会转发,因为会担心父母多想。”
  她认为,作为年轻人,他们的世界父母不会全部理解。“比如,有些网络语言,同龄人之间使用会觉得没什么,到了父母那里,可能就觉得不好。”何媛媛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开明的,但有些观念并不一定一下就能接受。
  父母关心孩子的社交圈,何媛媛不认为这是父母瞎操心。但对于度的把握,她认为“只要不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就可以了。”她说,如果父母关心自己日常交往哪些朋友,自己可以坦白告诉父母。
  何媛媛说,在对自己的互联网社交管理上,父母做得还不错,基本只是提醒她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过度沉迷,“这点干预,我可以接受。”
学习推荐:
233网校小学采用孩子喜欢的色彩,高清视频显示,确保每堂课程生动有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交流平台:233小学qq群号:,微信公众号:<FONT color=#ffcom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更多小学资讯尽在“掌”握:
责编:xiaoq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资料由编辑整理上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下载 876 次
扫一扫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
湘ICP备号&&|
版权所有(C)3网校() All Rights Reserved你会朋友圈屏蔽自己父母吗 “横线鸿沟”如何解
正在加载...
原标题题:屏蔽父母?朋友圈里的“横线鸿沟”如何解微信作为一种大众主要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其朋友圈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人们分享生活感悟、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的主要阵地。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进入这里,朋友圈不再是“我和同学朋友的私密场”,一些子女因此烦恼。于是“屏蔽”父母渐多,留下“一条横线”任家长想象。家长抱怨、子女烦心,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又该如何化解这“一条横线”带来的隔阂?朋友圈里的“一条横线”在大庆石油学院读大二的小吕曾如此评价父母在自己朋友圈里的第一次出现:“她给我点了赞,然后上学校找到我,逼着我不再谈恋爱,简直受不了,因为那条朋友圈我说自己失恋了。后来很多状态我都屏蔽了她,再后来我又注册了另一个号码。”在小吕看来,朋友圈是自己的私密场所,有些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就会在这里表达,而父母的“进入”让她不知所措,且“有些厌烦”。“我担心她唠叨,有时候觉得朋友圈不纯粹了,我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或者发一条父母不可见的状态。”这样的案例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正在读研的小蕊说:“我们和父母是有代沟的,因此产生了很多误会。有时真的感觉和父母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思维逻辑的差异不是一星半点。有次在朋友圈发了有些小伤感的歌词,忘了屏蔽我妈,结果我妈给我发了一大段心灵鸡汤……”小蕊和室友后来做了同一件事,在朋友圈给父母留下“一条横线”。当哈尔滨的马女士去年发现无法看到自己在读高三的女儿的朋友圈时,她“欣喜地”发现了身边“共患难”的家长。“我都不好意思和人家交流,这还是同学聚会时一位老同学不小心说出来我才知道的,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她在误会什么,是不是她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里不一样,怕我知道?”但是一些家长表示,加子女好友只是为了便于联系,而自己只是默默关注,并未对孩子的朋友圈刻意监管或者提出意见,但“孩子有时很敏感”。这样的“猜测”让一些子女和家长都颇感压力,按照小蕊同学的话来说,就是“科技进步竟然增加了彼此无形的隔阂。”“横线”映射现实鸿沟一些专家认为,子女潜意识里避开束缚、渴望自由的本能,成为他们把父母拉入到朋友圈黑名单的主要原因。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史晓红分析说,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此时有自己的生活逻辑和思维方式。在绝大多数子女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他们认为,父母在与他们成为微信好友之后,会让他们的私生活受到打扰甚至产生被窥探的反感,久而久之就会抗拒与父母间的分享。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杨朝清则告诉记者,子女将微信看成一个分享经历、表达意见、发泄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平台,父母将微信看成是一个了解子女生活状态的窗口,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导致了父母和子女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专家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有多高,取决于共同心理领域的大小。共同心理领域越大,交往越密切。因此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连榕解释道,年轻人选择对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这种做法与自我价值的确立和情感安全有关。在年轻人心中,父母的角色往往是强势、给予指导的一方,和自己缺乏态度、观念方面的相似性。相反,同龄人、熟悉的朋友和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态度会比较一致,有共同的价值确立、共同的情感安全需要,这就排除了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年轻人更愿意对同龄人、熟悉的朋友开放朋友圈。尊重独立人格搭建互动平台专家建议,面对“微信拉黑父母”,不能一味指责子女不够孝顺、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却忽视年轻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在尊重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互动平台,提升亲情互动意愿,精神家园才会更加厚重。史晓红表示,家长们“入侵”孩子朋友圈都是发自爱孩子的本能,他们想要了解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过,初衷感人并不代表方法正确,太沉重的爱就会变成负担。教育专家建议,对于家长来讲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既具有闭锁性又具有开放性,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希望对父母保留自己的空间和隐私,父母应当给予理解,而不宜采取强硬态度,因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心理需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父母应学会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并通过尊重子女的隐私和权利,教育子女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培养自我权利意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家长对他们的理解远比了解要重要。”史晓红说,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犯了一个错误,朋友圈并不是了解一个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可行途径,而要想从了解到理解,有些父母首先就要摆脱对孩子朋友圈的依赖症。连榕建议,父母可以通过建立家庭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交流来加强与孩子的互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除了在网络中了解孩子外,父母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和孩子的沟通,通过家庭活动、亲子游、聊天等方式,和孩子愉快相处。而作为子女如果感觉受到打扰,也可以尝试采取直接沟通或者微信分组等方式来解决。(新华社 采写记者:王君宝、宓盈婷、王烁、向定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van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凤凰号出品
我屏蔽了父母,他们看不到我报平安的朋友圈
四川发生地震惊魂一刻过后,很多亲历地震的人在朋友圈报平安,但最关心你的人可能反而看不到这些讯息。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走了之后,家里的菜有多简单。就像我永远不知道,对话框里短短的一行字,背后是多少担忧和关心。今早给一名在四川念书的好友打电话问情况,絮叨了半天,聊到了以前曾经历过的一场地震。那会儿他刚到四川读书,一次凌晨的小型晃动让他惊慌不已,千万种情绪涌上心头,给一直喜欢却没有得到回应的姑娘发了一条消息:此刻正地震,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到你,只想发个消息,希望你一切都好。后来晃动停止,他才跟着早已习惯了晃动的本地同学进屋睡觉,又给姑娘发了个消息解释,还发了个朋友圈说自己一切安好。随后关机睡觉。早上醒来,开机后手机一直震动,他惊喜地以为是姑娘关心他。等看到20多个未接电话,几十条微信、短信都是来自爸妈,一下就慌了。“我回拨过去,电话响了不到一秒钟,就接通了,想必当时他们一定急坏了,手机就拿在手心呢。接通后,我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宝贝儿你还好吧,要不你赶紧先回来家里吧,别在那里待着’。”“我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我把他们屏蔽了,他们并没有看到我那条报平安的朋友圈。”“我朋友圈里的所有好友都知道我没事,除了他们。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屏蔽这回事,更不会像我的男朋友、女朋友们那样,嚷嚷着我为何对他们设置分组可见。地震现场照片|央视新闻“凌晨看到地震的短讯,联系不到我,他们就慌神了。那个时候,我有点儿难过。危难关头,我只牵挂自己喜欢的姑娘,却忘了最着急的两个人是爸妈。像个哈巴狗似的爱慕着姑娘的时候,不觉得自己卑微,可看到父母这样用力地爱着我,我都替他们感到心塞”。你以为父母正在渐行渐远,可他们却一直努力向你靠近。“后来,我和那个姑娘在一起又分手,已经再无联系,但父母发给我的那几十条微信,却永远舍不得删除。”微信记载了太多人爱我们的方式。九寨沟地震后,网友这样留言:“天下最关心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我出差到地方,我妈就打电话,旅游下飞机接第一个电话就是妈妈,她嘴上说关心她孙女,其实关心还是她儿子。”“昨晚感觉到震感后抱着宝宝穿着拖鞋就往楼下冲,竟不知自己原来可以跑的那么快,心里就一个念头:我的宝宝还那么小。”也有人为了更大的责任,选择拯救更多的家庭。@代立安C:“九寨沟所有人都想出来,可是我爸却是不得不进去。”即使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爸妈也留下了太多让我舍不得删除的聊天记录。在我做公众号之前,我妈几乎不关注订阅号,微信全部的存在意义,除了跟我聊天打电话,就是用来发红包抢红包。 后来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点开看一篇文章可以加人气,她的“工作”重心就变了:一有新文章就点开看,就算是看不懂也一定要翻到最后点个赞,有时候我明明是开车写文,她还不遗余力地往各种长辈群、朋友圈里转,末了还不忘骄傲地补一句:“这是我闺女写的!”我既尴尬又感动。 好害怕她的亲戚、同事们把她拉黑,又默默想大概只有亲爹妈才这样支持女儿吧。 另一位写科普文章的作者在群里说,有一次回家她看到她妈妈戴着老花镜,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写东西,还以为高中辍学的妈妈准备重返课堂了,仔细一看,里面全是抄录的他的文章,边页写满了笔记,一页页纸上注释密密麻麻。 她问她妈妈,你抄这些做什么? 她妈妈抬起头,表情认真得像小学生:“看到你每天拿着手机点点点,妈想知道你每天在看的是啥。” 要知道,她平时写的文章,都是那种参考文献列一大串,行文像论文的风格,每天发到群里,我们这些作者都看不下去。 一个几十年没有读过书的老太太却脸贴着笔记本,一丝不苟地摘文章、写注释、做笔记,只为与她离家在外的女儿,创造一点微弱的情感联系。 即使在朋友圈,父母也一直在用笨拙的方式爱着你。有时候太忙,忙到不想跟任何人联系。朋友都已经把我加入到约饭黑名单了,爸妈每天还是不停地给我发着信息。端午节是他们先提醒我要好好吃饭 每天关心我有没有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我提到过的好多东西他们都在关注。她其实一个人在家,但说得很轻松 | 来源微博 看过一个笑话。 妈妈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啦?”小明说:“我今年三岁啦。” 妈妈又问:“那爸爸几岁啦?” 小明说:“爸爸也三岁啦。” 妈妈很奇怪:“爸爸为什么只有三岁呢?”“因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一天才变成爸爸的呀!” 一百来字的对话,看得我差点要哭。 我们经常讨论,个人性格多多少少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懦弱源于打击式教育,狂躁是因为模仿双亲,不会过婚姻生活是上一辈带来的阴影,思维不开阔则源于穷养。 但很多时候又忽视了,他们也是在我们出生那一天才开始学习为人父母,没有人给他们培训上岗,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们摸索前行的样子,看上去不那么标准,有时候又太小心翼翼,让人心疼。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讲过一个故事: “我们几个辩手住在北京,一起租房子住。那次我爸妈来我家的时候,不敢住我家。” “他们说,我们薇薇,从小就不习惯跟别人一起住,如果我们这次住了她家,那下次邱晨爸妈来也住她家,玄毅爸妈来也住她家,薇薇会被烦死了。我们不住她家,我们住酒店。我相信我爸不住我家是真心的,但这种真心,我就这么坦然接受吗?”
有句很有名的话,说的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会感觉既有了软肋,又有了铠甲。 父母爱你的方式也是这样,有时候是胆怯,有时候是张扬。朋友说,考研的时候与男友异地恋,每日打电话,山盟海誓,蜜语甜言。一周年的时候,精心准备了礼物,写了好长一封情书,算计着日子邮寄给他。 后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有天心血来潮收拾衣柜的时候,发现那封曾用尽温柔词汇的信,完好无损地躺在角落,好像,被打开过,又好像,许久没被打开过。 可高三那年伏在妈妈病床前写的那封信,她妈妈一直保留到现在,白色的纸已经泛黄,折痕淹没了字迹,但信里的每一句话妈妈都记得。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哪怕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她就满世界宣扬,直到你感觉尴尬,阻止她为止;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在朋友圈流露出一点负面情绪,她就会马上打电话过来问个没完,直到你忍无可忍,把朋友圈负能量的内容都屏蔽她为止;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 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来源 | 共青团中央、槽值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江苏新闻广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被屏蔽了怎么解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