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众参与管理办法设计

  红网龙山站4月2日讯(通讯员 魏宏齐 实习生 谢汶倩 )4月1日,黔张常铁路经过的龙山县石羔镇、茅坪乡等8个乡镇和永顺县万民乡、毛坝乡,完成了黔张常铁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统一将问卷表及相关影像资料交到了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专家手里。
来源:红网 |
中新网贵阳4月2日电 (记者 杨茜)“环境治理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在环境损害评估与赔偿实践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司法,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2日,中外专家在贵州贵阳就环境损害评估与赔偿实践进行经验分享与探讨。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有新闻消息说“湖北宜昌客运站造型似棺材”,网上搜图,果然酷似。作为公共设施,崇尚安全的客运站设计建造得如此不合民俗心理,不大理解。奇葩成那样,网友就开始调侃了,有说这是比喻“升官发财”的,有说这是为了“警示安全”的,还有挖苦说这是寓意“一路向西,此为终点”的,简直成了一场嘲笑的狂欢。
来源:新民晚报 |
据媒体昨日报道,河北当地官员表示,此前中央定保定为政治“副中心”的传言并不属实,仅为保定一厢情愿表达热情,最终首都功能如何疏散尚待中央拍板。“保定这事还没定。
来源:西安晚报 |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杨红军)本报上期对紫芳园一区上百位居民连夜排队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事过多日,记者再次了解到,目前已有的固定车位已经发放完毕,接下来还会进一步清理小区内的空余地方,争取再规划出40个到50个固定停车位。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中华文化复兴空间规划选址研讨会召开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记者熊园)近日,由天水市国际商会举办的中华文化复兴空间规划选址研讨会在天水市召开。据悉,天水市国际商会从北京邀请的专家学者一行共22人,考察历时3天,通过实地走访伏羲庙、卦台山、龙马洞、麦积山石窟、麦积区后川村、女娲文化广场、伏羲文化广场等多处名胜古迹和村镇,对天水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考察,并且召开了中华文化复兴空间规划选址研讨会,讨论了中华文化复兴空间规划。
来源:西部商报 |
晨报讯 上海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城乡规划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可确定为2040年,指导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在工作安排上,规划编制工作将分为前期准备、战略研究、成果制定、规划报批四个阶段,计划在2015年年底完成各项审批程序。
来源:解放牛网-新闻晨报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大岗、榄核、东涌三镇自日由番禺区正式移交南沙区后,相应的规划也同期启动。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田桂丹 实习生 张天琦) 日,原属番禺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划归南沙管辖。南沙升级国家级新区将为这三镇带来什么飞跃性发展?昨日起,这三个区域的规划方案开始进行批前公示,公开征询意见,到2020年,三个区域规划居住人口为65万人。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
中新社澳门4月2日电 (记者 王国安)澳门特区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2日在政府总部举行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会议讨论确定委员会今年的工作计划、商议成立专责小组以跟进各项工作、探讨人才选拔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讨论人才培养计划的初步构想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林晖、董峻)记者2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日前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覆盖了94%的国家级贫困地区。据了解,《规划》共涉及2388个县(市、区、行委),占全国县(市、区、行委)总数的83.7%。其中,涉及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58个,占总数的94.3%;涉及14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行委)639个,占片区县总数的94%。
来源:新华网 |
  南方日报讯 (记者/聂金钊)记者日前获悉,经惠州十一届6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惠州市内河港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已于昨日开始实施。《办法》涉及港口规划与建设、港口经营、港口安全与监督管理、惩处等方面。
来源:南方日报 |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高玉龙)记者昨日从济南市规划局获悉,从4月1日起,市规划局正式启动了“我为您服务,您对我评价”第三方跟踪调查活动,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规划审批服务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市民如果对规划审批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满意,就可以放心的给市规划局一个“差评”。
来源:山东商报 |
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 雷曼誉 雷东瑞) 历时11天,84场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日圆满结束了对欧洲的访问。此次欧洲之行,习主席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生动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开创诸多外交亮点。
来源:新华网 |
台海网(微博)4月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因海而立,凭海而兴,回望历史的脚步,厦门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这片蓝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握海洋这条珍贵的“生命线”,厦门已将发展海洋事业作为重点纳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来源:台海网 |
青岛西海岸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我市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45855.35公顷。功能分区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其中,重点保护区14763.38公顷,重点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区内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岛长吻虫、多鳃孔舌形虫和文昌鱼;保护区内的西施舌、野生皱纹盘鲍、野生刺参等珍贵的生物种类。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
东方今报新乡讯 3月20日,东方今报新乡读本 A08版以《楼下私自盖房 楼上邻居不愿意》报道新乡市牧野区裕民西街漂染厂家属院16号楼1单元有人在空地上盖房子,且没有任何建房手续。居民多次向新乡市规划局监察大队投诉,但一直没人管。
来源:东方今报 |
似乎在一夜之间,银行证券保险之间鸡犬之声相闻、阡陌依然各自纵横的状态快速后退。互联网金融更是推波助澜,让老百姓买保险更方便,更简单,更实惠。面对着各类保险产品,新华财富规划师特别提示消费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都要立足家庭财务的长远规划,切不可盲目跟风,冲动消费。
来源:人民网 |
记者从济南市规划局了解到,4月1日起,济南市规划局启动“我为您服务,您对我评价”第三方跟踪调查活动,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对规划审批服务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此次调查活动面向规划审批服务对象,对规划审批各环节进行全覆盖的问卷调查和重点问题的访谈调查。
来源:舜网 |
从番禺划归南沙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的最新规划昨起在市规划局官网公示,这三个镇面积相当于南沙近1/3区域。根据规划,至2020年,三镇的人口将分别达到30万、20万和15万。由于三个分区的岭南水乡特色明显,因此,在规划中,三个分区均突出生态,强调水乡特色和岭南风格,并规划有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区。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青山湖区北部地区位于城东片区,属青山湖行政区管辖范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7.6平方公里,被分割为南北两块。该片区北块北至赣江,东至高新大道,南至火炬二路,西至青山湖岸线和青山湖大道,规划面积约为6.7平方公里;南块北至创业路,东至高新五路-京东大道,南至南京东路,西至青山湖大道,规划面积约为0.9平方公里。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
  长滩岛、普吉岛、巴厘岛等热门海岛,如今早已成为人们出境游的首选。不过,人山人海的热门海岛,不免让寻觅清净的初衷大打折扣。正在规划五一假期的你,不妨选择那些少有人知的海岛走走,找寻真正的海岛天堂!。
来源:北京晨报 |
  有无规划 职场两重天  “职业规划是城里人的事情,我们哪里考虑这些。”3月27日,在合肥市经开区禹洲华侨城建设工地,40岁的农民工姚飞龙听记者提及职业规划,不由笑出声来。  姚飞龙的老家在枞阳县,在建筑工地打工多年,他唯一的一次“职场”变化是学了油漆手艺,把自己从小工变成了油膝工。对于工作前景,姚飞龙的想法是“有活干,能按时结工钱就行”。记者对这家工地上的10位农民工进行了采访调查,有8人不知职业规划为何物,或与姚师傅一样认为职业规划与自己“没有关系”。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
最省钱:学雅思、小语种,留学能省一半钱好年华教育集团推出的“学雅思,免费办留学”课程报名热度远超预期。好年华外语学校在4月对课程扩充至两大板块,即“学雅思免费办留学”和“学小语种申请免学费院校”,其中,“学雅思免费办留学”课程除原有的四个国家英国、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外,又增加了瑞士(5所顶尖酒店管理大学)和新加坡(排名前十的和私立大学顶尖中学);而“学小语种申请免学费院校”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国、新西兰三个热门小语种国家,将意语、法语和西语学习和留学、签证、境外服务纳入一体。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今天建、明天拆”之类的瞎折腾,表面上看,是城市或城镇规划短视。往深层看,其实多半是时任官员为谋求利益、追求政绩而大动干戈。
来源:长城网-燕赵都市报 |
央广网财经消息 据财新网报道,河北当地官员表示,此前中央定保定为政治“副中心”的传言并不属实,仅为保定一厢情愿表达热情,最终首都功能如何疏散尚待中央拍板。“保定这事还没定。
来源:中国广播网 |
本报讯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年)启动年。为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践行“开门编规划”理念,广聚社会智慧和共识,市发改委面向社会各界(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市民)征集青岛市“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的选题。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河套街道位于大沽河东岸,在入海口处与胶州市隔河相望,也是高新区唯一接受大沽河滋养的地域。因为面积不大,治理起来更加小而精。青岛日报大沽河报道组沿河而行,体验红岛经济区大沽河生态湿地及其工程进展情况。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国外硕士录取正式开始,而先到先得是海外院校一贯的录取原则,因此把握时机对申请成功至关重要,意向出国读研的学子可于4月1日—4月30日到南京新街口金鹰国际26楼参加由好年华留学主办的“出国读研早申早录抢报月”活动,提早规划留学,抢占录取先机。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一年多前,从番禺划入南沙后,大岗、东涌、榄核三镇未来发展的规划终于出台了。按照规划,这块占南沙面积1/3的区域,到2020年人口将比现在增加20万,并依照各自原来的特色打造珠三角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宜居宜业魅力城镇和高端国际合作教育、高端医疗产业区。
来源:南方日报 |
本报乌海4月2日电乌海市规划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对规划审批和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划拨类项目办事时限由120天减少为75天;将出让类项目办事时限由90天减少为49天,分别精减了38%和44%。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日,在城市中国网举办的第八期《城市会客厅》访谈活动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就“更好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城市规划”主题展开讨论。
城市会客厅简介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特邀高级研究员、城市化问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世博会中国馆咨询专家。&&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士、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城市规划学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城市规划》杂志执行主编、《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副主编,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 &&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过程在我国有很多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充分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并且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紧密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决策、监督、公众参与之路。
&&&&主持人:为什么在中国的许多城市讲到城市规划当中公众参与的时候,出现说起来很重要,但是做起来不重要,做起来不要这个局面?这个问题和中国特殊的城市化背景,和中国目前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有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石楠:当今的中国不少城市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原因主要体现在:1)我们有很多决策者,他讲出来的话跟普通老百姓所期望的之间,有一些差距。2)规划工作,特别是城市规划工作,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大家的衣食住行都牵扯到很多规划问题,老百姓特别明确的感觉到,我没有在规划当中,没有我更多说话的机会,我的观点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3)第三点也是很大的因素,就是我们很多的技术人员,还不太习惯于这种转变,我们还习惯于在技术圈以内来讨论这些事情,还没有习惯让公众更多的参与进来来研讨。此外还有公众本身参与能力方面的问题,机制方面的问题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跟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有关系。但实际上从公众参与问题,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几个基本的观点:一个就是公众参与肯定是必须的;第二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方面指望单兵出战,能够超越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渐进式的整体的改善,才有可能做得到。&&&&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规划工作具有保密的传统。过去像我们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城市规划是保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我记得到单位刚刚开始工作,发给我一个保密本,一个保密手册,然后我们去做宣传调研,到派出所了解户籍情况,到各个居委办去了解经济状况,社会发展状况,到企业去了解具体的生产状况,所有的数据是保密的。在那个年代来讲,规划完全是一个高度保密的政府内部的循环。现在要求不一样,要公开,要求要公众进来参与,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一方面来说,我们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事情需要快速决策;另一一方面来讲,我们传统上是一个高度政治化,或者高度机密化内部性的政府决策的事情。但是总的一条,现阶段我们的公众参与要往前走,但是有很多的障碍,只有一步一步的改善。&&&&李铁:这个事情分为两方面来看,毕竟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是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高速发展,高效决策给中国的城市化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在前三十年的时候很多招商引资需要快速决策,政府要高速度调度资源,来使城市经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个时候再考虑很多问题,恐怕是来不及了。如果没有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决策方式,特殊的调动资源的能力,我们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恐怕也很难。&&&&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同时人们的观念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外很多国家,在城市发展中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同时看到了高效发展虽然带来经济高速增长,城市的高速扩张,也带来很大问题。&&&&因此公众参与是必要的,但是公众参与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说谁来参与?是所有老百姓参与?还是专家参与?还是在限定的一个狭隘圈子里参与?在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是不是完全走大众投票选举的参与,恐怕也不现实。我去美国一个迈阿密的小城市,20万人的小城市,要建机场。建机场争论了十几年,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议会讨论,亲眼看到了大家的讨论过程,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还是争执不下。就是这个决策是非常难,因为当他需要考虑到所有公众利益的时候,这个利益会导致政府的决策变得很慢很慢。我们也曾经在亚洲银行举办的活动中培训了一批印度政府官员,当我们介绍中国发展的情况和特殊条件的时候,他们也提出,中国在这个条件下可以快速去干事情,但是在印度做不到,因为你要经过充分讨论是很难的。&&&&另一方面呢,就是我们现在注意到如果这种决策没有制约,就是一拍脑袋就做,然后一批规划师去附和的时候,这个决策往往也会出问题,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特别是稀缺性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我们现在城市发展中和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最后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经济增长了,但积累的很多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这就提出了问题:现在的政府要不要制约,要不要公众参与来限制监督你这种行为?要不要加强社会精英的力量对政府进行约束?要不要使规划师这个群体脱离开这个利益结构,来对政府的决策、规划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这个和原有的一拍脑袋的决策方式恐怕是对立起来的。在这个对立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比如说在高速发展中的决策,我们的目标是对着广大公众的时候,决策的偏差可能会少一些,如果目标是取决于个人的政绩和利益的时候,或者取决于狭隘的知识的时候,可能决策失误的比例会大一点。&&&&&&&&主持人:“公众参与”概念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规划学术界,从很20多年前大家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今天重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应从哪几个方面剖析它,或者说有哪些条件,哪些因素决定说这是一个更好的规划,更好的公众参与?&&&&石楠:更好的规划,我觉得首先牵扯到是谁来说这是一个更好的规划。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出这种评判的人,并不是说这个规划本身的主人。我最近在好几个场合讲这个观点,我说规划是谁的。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规划是市长的,书记要做一个规划,这届政府希望做一个规划,不管是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或者说是战略研究,是要展现某种宏图大略,某种远大的理想。这很重要,这是要给我们老百姓一个美好的未来,给大家一个愿景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另外一种情况呢,是规划师的,规划师觉得我是辛辛苦苦的做了很多的调查研究,做了很多的分析,这是我的规划,但是我觉得这两个都是错位的。&&&&规划是谁的?规划是市民的规划,是生长在这儿,生活在这儿,这些老百姓,不管有没有户口的,流动人口也好,固定居住的原住民的也好,是他们的规划,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所以评价规划的好或者是不好,除了有各种的政治、经济、技术的因素以外,第一个强调的是谁来评价这个规划。专家可以讲规划是不是经济上可行,是不是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不是能够结合本地的特点,但有一条最基本的标准,老百姓接受不接受,如果老百姓不接受,不觉得这是我的规划,那么这个规划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规划。&&&&目前的情况底下,我们这套规划评价的体系必须要改变,现在基本上整个规划的评价体系,从程序的设计,从整个审批的过程来讲,基本上百姓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公众参与的角色,还是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或者说技术的圈以内。虽然我们现在制度上已经有很多的设定和要求,但是目前的操作层面来讲,没有突破。如何从机制上能够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这可能是我们要做的一个制度设定的最核心的方面。&&&&李铁:我理解的规划,也是要结合我国的现有的国情来考虑。第一个就是从规划自身角度来说,是对公众资源的分配,按照计划方式,特定的方式来再分配。这个规划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规划要有一定的技术内容,比如说资源怎么样分配更合理,在技术上或者环境上,这些恐怕老百姓参与不了。如果假定,一些精英的百姓可以参与,但是决绝大部分百姓对这方面内容有一定技术专业知识限制的时候,无法参与,这是对公共资源分配的作用。另一方面,规划也涉及民生,很多规划一定涉及到群体的利益,比如说企业搬迁,居民的拆迁等等。而现在往往发生社会矛盾的就是这个方面。比如说一条路该不该修,一个公共设施修完之后,对老百姓是否提供了更方便的生活居住条件。比如说基础设施,水的问题,电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从这方面来理解的话,就是与老百姓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涉及到社会反映的事情。&&&&规划评价是个复杂的体系,我特别想一个例子,阜阳当年要搞一个机场,他在整个全市的大会上,雄心勃勃讲阜阳要打破几十年没飞机场历史的时候,全场的观众、参与者都给予热烈的掌声,按照这个公众参与程度,是不是仅仅是专家的决策,或者领导一拍即合的决策呢?我想当时很多人的掌声也是发自内心的。可是那个时候对资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当实践证明机场违背了科学规律,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变成一个废墟的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个投资是错的,但已经晚了。当时大家都投了赞成票,不能说没有公众参与,但受大家对当时条件认识的影响,感觉这是非常好的决策,因为中央批这么大一个项目投入这么多钱来建这个机场,对阜阳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它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他的经济条件不能支撑形成一个机场足够的流量,不能维持机场的生存。因此谁来评价,这是短期和长远的关系问题。我想,这么多年我来理解,确实存在很多好的规划,怎么让它更好,就一定要因人因地而宜,因时代而宜,因人的理解而宜。&&&&虽然评价体系复杂,但是有几个前提一定要清楚。作为政府决策对公共资源分配,如果他能保持政府常规的有效运营,比如说符合城市经营的概念,城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使资源更好分配了,要从城市经营来讲是一个好的规划。反过来从另一方面,在这个规划运行的几年当中,没有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没有形成社会矛盾,我可以假定它是好的规划。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什么地方呢?很多规划当时理想中认为是好的,但是落实不下去,造成一大堆债务,一大堆矛盾的时候,比如说关系到民生方面的内容,甚至可能引发较严重的社会矛盾。&&&&这里头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长远的角度上讲,从前后任政府的角度讲,你是不是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二从专家和规划师的角度来看,你这个规划资源配置在空间上,是不是导致未来城市发展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北京堵车,肯定和原来的规划有关,或者说受到某一项资源短缺的约束。第三个衡量是社会大众,会不会因为规划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影响百姓的生计,甚至生存,使矛盾激化。这些也是对规划评价的标准,这三条标准不是由某一个人,是需要一个时间来验证的。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但是有一条,如果在规划制定修订过程中,我们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精英群体和不同的社会大众都参与到了这个过程中,虽然不敢一定说它是个好的规划,但起码使错误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我们需要的一个结果。&&&&石楠:这个里面我就想一个问题,规划的问题确实是协调眼前跟长远矛盾的问题。我想起一个具体的案例,90年代中期,开过一个研讨会,请了很多部门的人来参加,讨论小汽车的问题。现在北京大家讲的很多,无非一个路网供应够不够,第二小汽车要不要发展,还是要发展公交?这个从技术角度、专业角度来讲,大家都赞成应该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北京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的,典型的最适合发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但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人认识都一致的,很明确两部分人,一部分从产业角度,从企业角度要发展汽车。因为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企业,汽车进入每一个家庭,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包括机械工业、石油工业很多很多。这样想错不错?绝对没错。在那个年代来讲,发展是硬道理,一定要增长,肯定是对的。另外一方面反映最大的是环保问题,环保部门就说小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大家都不相信,但是不到十年,北京第一位的污染源就是小汽车。而且现在讲的PM2.5,最主要也是小汽车贡献的。所以这类的技术问题,确实有一个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又有技术人员的认识和政治决策者的认识之间的平衡,政治决策和公众决策之间的平衡,这相互之间确实是很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有时候也确实不能把规划给神化了,规划人员不能把自己的规划神化,外界也不能把规划神化,很多问题规划是解决不了的。&&&&&&&&石楠:我们现在有一种情况,很多时候大家希望讨论的话题,并不是真正适合公众参与的话题。你比如说很多时候技术性非常强的拿到公众平台来考虑,最后的结论往往造成误导,引向反面。如果讲比较成功的公众参与能够辅助决策,让我们的决策减少失误,我觉得很重要一条,一定要挑选那些所谓非政治决策层面、非技术决策层面,但是与老百姓关系非常密切的事务让大家来讨论。这样可以保证广泛的参与度,大家很感兴趣,愿意参与进来,另外有很多自己很切身的体会,包括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出行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价格问题等等涉及民生的具体问题。而这个领域往往在以往的规划过程中,是我们听得不够多的。&&&&这里面我也想说一点,参与的问题其实是有阶段性的,不能脱离开阶段来看这个事情。我们肯定很理想,希望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让各方面的利益都能被考虑到,但是在这个阶段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是发展阶段的问题。我跟国外很多朋友交谈碰到这样一个情况,跟他们开一天会,讨论的是很小的问题,问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不是A就是B,在中国来讲,拍板做,因为我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压缩了城镇化过程,在很短时间内解决很多问题,必须要快速决策。而且这是快速决策,快速城镇化的时期来讲,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基础建设的投资。这个不光是中国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城镇化过程当中也是一样的,包括美国,包括英国,他们在处于40%、50%阶段的时候,都是处于快速决策,而且是政治基因和技术基因起到了很大的结果。只不过过了后期以后,过了50%,城镇化速度慢慢降低以后,增速降低了以后,到了70%相对稳定以后,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坐下来,喝着咖啡聊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考虑的更细一点,考虑的更周全一点。他们的公众参与也是分成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不参与,就是忽视公众,也是一样的。第二个阶段实际上是我们象征性的参与,只是摆出一个姿态出来。我们现在说实话,很多情况都是一个象征性的参与,我们做一个展览馆告诉大家这么回事,是一个宣示,告诉大家有这个东西,并不是要把你很多的意见吸收进来。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底层的要求怎么反映出来。第二个是我们有网站,法律有要求,必须要公示,你去看政府的网站,所有的公示的东西你去找。有的网站你找半天也找不到公示内容,二级目录,三级目录才找到那个玩意儿,怎么叫公示呢?你必须要用最方便的方式,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现在基本上处在第二阶段,象征性的阶段,可能稍微往前走了一点点。到了第三阶段就是进入了自治的阶段,社区开始推行自治,农村推行自治,但整个的自治系统还远没有实现,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一个领域,单兵突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这种需求起来了,顺势利导,才能够做到这一条。我们目前整个社会的这种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进化到,或者发展到自治性参与的阶段,因此不能脱离这个阶段来说这个问题。&&&&李铁:在特殊发展阶段,需要适度开放公众参与,并且分不同的内容来解决。比如说涉及民生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涉及水、电、路、交通、贸易、服务网点的设计,包括实体拆迁。但是涉及到一个具体的细节,比如说北京西客站,这个大楼怎么才能让我所有的旅客出行更方便,更简洁,而不是搞形象工程,这块就有一定选择性的约束,是不是公众投票可以解决,还是技术专家层面上给出评价。&&&&公众参与这个事,我们去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说,如果在我们目前发展过程中马上体现,我是反对的,我做不到。现在我估计也做不到,只能叫有限参与。怎么开始逐步的进行,并往大众中间推广传播呢?我觉得微博是起作用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不满,发泄等等能反馈回来,传递给政府。比如说7?23事件,政府当时的想法还是要解决快速通车,保证经济稳定,将损失降到更小,可是大家希望你要把人的问题放在前面。这是两种考虑问题的方式,通过微博至少让政府知道,社会上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在拆迁问题上,新闻媒体的反响越来越强烈,迫使中国调整自己的决策方式,这个是逐步开始认识到公众发声对政府有一定约束作用的阶段。&&&&但是至于到底怎么参与,我想有三个内容。一个是从技术的角度,是满足高效的问题,同时还要把民生内容分解开。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什么叫公众决策,公众到底代表着什么?比如我举个例子危房改造,这个有上万户,可是就因为几户要价很高,致使上万户受到影响。但是社会舆论不一样,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这几户,觉得他是弱势群体。但是实际上是95%甚至更多的人完全同意这个方案,因为他们等着进新房,等着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时候如果我们把那几个人的利益作为公众利益,那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得不到进步,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到的公众利益一定是大多数的集体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政府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也开始征求意见,广泛的征求意见,但是真正的形成所谓的公众利益参与,还有很多内容要做。比如说第一个规划的文本要简化,涉及到民生的问题非常通俗;政府要及时的发布信息,另外通过一系列的经济阶层反馈信息导致决策调整;同时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内容,就是要考虑外来人口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所以,公共参与的话题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是需要实践,需要我们政府和规划精英的持续不懈的努力,否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石楠: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公众参与最重要的就是一定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形成政府专家和老百姓的共识。我开玩笑说法,我们传统说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很多时候我们有些政策决策精英也好,技术决策精英也好,他们想得很远,想得很大,但是犯了一个很大的忌讳就是从上往下看,都是站在上面俯视下面,看全局。而对于每个市民,芸芸众生,草根阶层来讲,我是每天早晨出家门坐公共汽车去单位,我接触的就这些人,就这条线路,所以我关心的就是眼前的,周边很小的范围,很近的时间段的问题,这和宏观决策完全是两个角度。所以我认为真正要想成功的参与,一定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合适的话题。同时在这个平台设计上,一定让大家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共识的。政府想做的事情,老百姓需要的事情,技术上、财力上又能够支撑,我觉得好的案例都需要满足这几方面的选择。&&&&我可以讲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也是前两年建设部得到规划设计一等奖的案例。当时是在新疆的伊宁,伊宁的南市区进行改造。这个地方是一个传统的民族聚居地区,相对来说老城区设备不好,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都不是很好,生活条件的改善是老百姓非常大的,迫切的要求,政府也希望做一些事情。但具体怎么做呢?当时他们就提出来我们需要做一个旧城更新改造规划,找到了中规院。中规院去帮他们做,这批搞规划的同志就觉得,我们应该琢磨琢磨,这么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如果我们改完了,成了跟北京上海深圳一样,这个规划肯定是不成功的,是失败的。另外一方面必须要改,如果不改、不动就达不到政府和老百姓的要求。他们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公众参与的方法,整个过程很坎坷,老百姓一开始并不是很信任你,并不是花很多时间扯这些事情,觉得我说了也白说,你们也不听。后来他们通过很多途径跟老百姓沟通,真正把老百姓想要的东西听进去,比如说最希望要小学,最希望把哪条路修好。你们原来想到的,或者是市里面想到的,规划师想到的,那不是我们最想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最想要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从老百姓调查的角度来讲,这些东西是最需要的。把这些问题再进行梳理,然后列出很明确的清单,再跟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形成一个大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我们有一个目标,起码在近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按照城市整体规划,我们又有更长远的目标。&&&&李铁:在灾后重建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世界银行和财政部开了一次研讨会,我介绍了一个水磨镇的经验。因为我们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在谈到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对灾区尤其是灾害严重受损地区,提出了产业外移的观点。当然这个产业外移的观点,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一定反对。因为当地政府,当地老百姓长期依赖于这个产业,比如说小水泥、小水电,比如说五小,十五小这些工厂都在山里,这次被地震彻底的损害了。起初水磨镇大家提出要求是重新恢复这些小水泥,小水电的工厂。但我们想按照功能区要求,在产业布局上这不是合理的安排,只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利益,关系到村干部的利益,关系到企业家的利益,这就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时佛山在汶川进行援建,他们就用一个很好的办法解决。因为当时提出,按照他们的要求,这个地区重点放在旅游,需要把所有工厂关闭,重点发展农家乐等。但是老百姓不同意,怎么办呢?当时政府就把乡村的干部和乡村两级的干部,就是农民的头带到云南丽江和浙江的乌镇去参观,告诉他们你们这个镇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人家这为什么会带来更多的旅游,旅游带来什么样的收入,然后镇的形态是什么样子,大家参观完了以后觉得很好,认为那种发展方式是比我们原来的发展方式好了很多。这个结果就导致了,回来因为这些乡村干部来做农民的工作,一致同意说按照佛山援建的方式来重建水磨镇。后来我们也组织很多人参观水磨镇,我们也看出是一个旅游非常兴旺的小镇,无论从景观上,从镇的形态上,从民族风情上,以及旅游事业的开展上,都是成功的典范。所以我想这里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形式,考虑到你利益结构的调整,考虑到利益的相关人员,我不是强制通过行政命令贯彻我的想法,而是让大家通过因势利导,通过外部因素来考察,来让你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过头来促进你在规划内容的调整,按照正确的发展思路,来解决当地发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李铁:不知道石老师注意到没有,我们现在的规划文本,让别人参与也参与不进来,因为技术性太强。拿了一大堆图纸,这个图纸有各种划分,有各种图表,各种颜色,然后大量数字化的语言,让老百姓永远看不懂。其实规划就是涉及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如何把一个规划文本用一种更通俗更普及的方式传递给百姓。进一步说,假定一个政策概念放在那里,要有实质内容,而且实质内容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要有一个互动过程,这个互动过程是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的孩子学习很好,可是社区学校满足不了,怎么办?我就要从资源分配解决这个问题,达到真正公众参与的效果,否则都是一纸空谈。但是前提就是通俗化,大众化,让规划走下神台,不再是仅仅规划界能看懂,近70%的领导人和百姓都看不懂的规划。我说句实话,政府官员、省长看不懂,你们建设规划还好一点,都是图纸,我们原来很多单位做的发展规划,一厚本的文字,没有人有功夫看,看完也不大明白,等于他被一部分人垄断了。我们把这种资源,怎么样变成一种说文解字,图字化、图形化,通俗化白话的表达方式,这恐怕对我们整个规划公众参与的过程,是一场革命,至少我认为它应该普及规划知识,把它变成大众通俗能懂的文字。&&&&石楠:我特别认同这个。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是自上而下看的,一直在看鸟瞰图,看地图,看全局,所以在我脑子里面是有整个全市要多少公共设施,需要多少小学、中学,大学基础设施,而老百姓看得往往就是说我这个小区,我周边步行三百米范围以内有没有小学,步行一百米有没有商店。让公众参与,除了思维方式要更换以外,另外一个就是公众沟通的技巧,很多专家不会说老百姓日常的话,说出来的话都是很专业,很学术的词汇,讲出来的话很有哲理,但是百姓听不懂,不知道你说什么,除了变化角度以外,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现在就很多城市建了规划展览馆,规划展览馆里面最受欢迎的事,我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是老百姓到那个地图,或者到模型上找我们家在哪儿,他找我们家在哪儿的目的,是要看我们家旁边有没有医院,有没有菜市场,公交站方便不方便。所以这就是一个换视角的问题,他是从小见大,是关心自己身边的环境。另外一个他需要很具体的,能够理解的,能够接收的信息。比如我马上就能想到我出门50米就有公交站,医院也不远,最多坐两站车就可以到了等等。他是从这个角度,理解你的概念。而我们现在很多专业人员呢,就是你说的,是习惯于我们有国标,按照国标来讲,多少人口要配一个医院,多少人口要给一个小学,多大的范围以内,要组织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所以这种沟通的技巧可能确实是现在我们很多技术人员,包括我们很多决策者需要把握的。我们有时候很习惯,学习这个文件,理解这个精神实质,我老开玩笑为什么不能拿老百姓的话来说这些精神实质,让大家马上第一眼就理解,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做到这一步,这种参与就会更流畅,相互之间沟通更顺畅一些。&&&&&&&&主持人:这方面我也注意到,中国的地方政府这些年也在学习西方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建了一些规划馆和展览馆。还有一些创造性的尝试,比方说随着中国新媒体新技术手段的兴起,微博技术就在一些城市被广泛的运用起来,用来征集规划意见,反映大众需求。&&&&李铁:我觉得微博在整个加强公共服务里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就回到我刚才界定的话题,就是微博的参与群体是有限的,一定是社会白领和知识群体,至少要有手机,手机就要有收入水平,同时要用140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因此从规划公众参与的问题上,我想恐怕微博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考虑到,仅一个城市来讲,先不说城市是一个管辖区或行政区,我们还有很多外来人口。现在我们的规划,能界定的参与人群,一般就是人大,或者通过网络来提意见,但是我们想一个社会要解决锦上添花,还要解决雪中送炭的时候,我们关注什么?关注外来人口。而恰恰这个农村进城的流动人口,在城市规划中没有占据有利的位置,甚至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他们怎么样表达他们的诉求,表达他们在居住和就业方面一个基本的需求,目前没有得到重视。我们讲城乡群众可以看微博,农民工看微博的肯定很少。如果把城市放大成一个管辖区(中国城市就是一个行政区),那农民在这方面表达的能力更少。在这个过程中,微博的作用可以得到认识,它会发挥一定作用,可能会发挥精英群体对整个城市的决策,对监督和约束作用,但是很少能反映更多的广大农民,广大农民工,广大城乡流动人口的需求,这是目前微博做不到的。&&&&我们考虑到公众参与要有不同的方式,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诉求的接纳方式,同时还要主动寻求这种参与,这个恐怕是无论在规划还是在决策方面,都需要我们认真去考虑的。&&&&石楠:确实是这样的,这个是参与途径的话题,怎么来参与。两个概念,一个多大范围的参与。除了人大以外,我觉得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需要加强的,是我们的部门之间的参与,我们现在往往倾向于觉得这个规划是部门的规划,其实我们任何一个规划,哪怕是在一个部门做出来的,实际上是牵扯到整个城市,全体市民,因此应该让其他部门都来进行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参与,而这一块我觉得现在做得不够,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得不够。第二个应该扩大参与的就是李铁同志说的,就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尤其到了今天,这种发展环境底下,这个是第一位的。比如说住房的问题,我们的保障性住房是不是能够覆盖到这些农民工,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有一部分城市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就应该在政策上对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很大的话题提出来讨论。既然我们是想推进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可持续的城镇化,既然我们认为这个城市主人不仅仅是像我们这样有户口的,也包括做过很大贡献,我们城市一天也离不开的外来建设者,那么从我们的理念,从我们的制度,从各方面来讲,就要把他们包括进来,要让他们有说话的权利。这需要一个制度设计,其次规划的过程也好,实施的过程也好,必须要让他有说话的机会,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就是说他们说出来好的观点,哪怕是从他自己的角度,从他自己利益集团的角度,说出来一个好的观点,可行的,合理的,应该得到尊重,技术上应该得到尊重,政治上、决策上也应该得到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两条,公众参与基本的原则,这是从范围的角度来说是这个概念。&&&&再一个就是讲到微博的问题,我是一直认为,微博相对来讲,范围还是相当局限的,虽然微博的力量很大。他们开玩笑讲,你一个姚晨,一个小S相当于一个CCTV,拥有上百万甚至更多的粉丝,她的影响力足以给每一个传统媒体来媲美。但是我觉得真正厉害的不是这个,真正厉害的是微博作为一个技术工具,让我们每一个能用得起的人都成为一个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作用。过去我们依靠传统的所谓的CCTV,《焦点访谈》曝光一下,或者某一个内参写一个材料。现在不是,现在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通过技术,让所有人,包括老百姓,包括领导,包括专家都知道,出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所以,这种全媒体时代也好,自媒体时代也好,就是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社会观察者,都成为一个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的角色的时候,这个影响力就会很大,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记者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我觉得这一点现在可能在微博上来讲还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我曾经有次讲了一个话题,不要把微博的发布变成一个发泄,更需要有建设性的。即使是一些批评,揭露的东西,也是需要一些建设性的内容。我跟我的同事一直讲这个事情,我说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是愤青,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要批评,这不难,难的是你告诉我怎么做,提出个建议出来。当然这有点求全责备,但是我认为很重要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发泄的渠道。当然发泄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整个群体都在发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作为每一个自媒体的人来讲,你的社会责任在哪儿,怎么体现出来,就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所以这种参与途径的设计,可能技术因素会起很大的作用,这块我觉得我们很多的专业人员,或者我们很多决策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我们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主持人:在推动公众参与这个方面,我们固然需要城市的市长,需要城市的规划局长,城市的发改主任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城市的规划师。我们也注意到,在讲到公共参与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身就意味着规划师的职能需要有很大的转变,在这之前可能规划师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接受了政府委托的任务,做一个规划的文本交给政府。那么到我们以公众参与作为条件,作为背景,作为要求来看的时候,规划师就要有新的职能,新的决策任务。从公众参与这个角度来说,要推动发展,我们的规划师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哪些新的变化?&&&&石楠:规划师是一群专业人士,但是另外一方面规划师是一个利益群体,这点不能回避。从50年代,老专家一直跟我们讲,50年代规划的第一个春天,黄金年代,后来我一直想挖掘,为什么他们感觉那么好。最重要一条,作为专业人士他们的领导听了。也有不听的时候,这当然有政治原因,其他的原因都有。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底下,规划师作为专业人士,是得到决策者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那个年代很多决策者来讲并不是专业出身,甚至有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都有可能。他们需要技术员的辅助,那个年代他们感觉非常好。到改革开放以后,感觉也不错,为什么?经过文革这么长时间规划被废止以后,改革开放忽然一下子新的春天来了,很多城市要做规划,很多规划项目来了。但是感觉不错的同时,隐隐约约感到一些问题在哪儿,很多技术问题让位于经济问题,或者让位于招商引资。老板来了说的话,比规划师说的话更管用。到今天来讲,规划师又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一种情况来讲,他们自己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希望把城市做得更好,能够让城市可持续的发展,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所谓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这都是从规划角度提出来的一些好的设想。但同时来讲,他们隐隐约约感觉到,规划讲得很多话不被重视,既不被决策者重视,也不被投资者重视,起到的咨询作用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在想规划师是一个什么角色?&&&&我一个基本认识,我认为规划师是一个助产士的角色,就是说我们这个城市需要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形象的说十年怀胎,本身就有这么一个东西,作为政治家也好,作为老百姓也好,对我的城市未来是有想法的,是有愿景的,只不过是没有拿你的很专业技术指标,方案图表达出来,脑子里是有东西的。如果没有规划师怎么办,这个孩子照样可以生出来,当然可能死亡率会比较高,伤亡率会比较高,孩子出生的过程当中母婴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这种问题,让它更持续安全健康的发展,需要助产士这个行业,但你不能说这个孩子是助产士的,这个孩子是老百姓的。所有规划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属于一个因为拥有专业知识,能够很善于对城市的未来进行分析,能够很善于把老百姓和政治决策者的愿景表达出来。而且通过愿景的表达,设计出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径,让孩子生出来,这是你的长项,而不是这个孩子是你做出来的,这是两个概念。所以这就牵扯到有几条,第一你的技术是第一位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推行规划师的职业制度,推行规划师,包括规划教育必须要经过评估,规划设计必须要有资质的要求,都是保证规划方案本身,科学性、技术合理的基本前提,作为人群来讲最基本的立身的要求,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专业技术来讲很重要的,这是科学性内涵。另外一点规划本身是一个公共决策,是一项政府决策,是一个公共政策,这就是所谓的你要把老百姓的意见,大家的意见反映出来,让大家都认可,让大家共同的遵守、推行这种规划,这才是真正可行的规划,这个是政治过程。这就要求规划师来讲,你本身第一必须要对我们整个的国情情况很了解,你不能说违反我们现在整个城市化发展的态势,违反我们现在可持续发展,违反我们核心社会的这些基本的理念,文化建设的理念,违反这些东西,你去强调个人技术上的,所谓的一切一切的,那是不行的。所以这种,我把它叫做基本的政治觉醒,你要知道规划过程是一个政治决策过程,要理解这些,并不是你要投身当中,我要成为很了不起的政治家,甚至会怎么怎么样的,这不是目标,但是你必须要理解规划是个政治过程,这就会有助于你在技术上找到你解决的方案。&&&&再有很重要的,一旦碰到利益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大部分情况下市长要去干,明明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们碰到很多这个案例,这个市长就要发展这块,那一块多少年一直作为城市水源地,你一旦把所有的污染东西放在那儿,这个城市就完蛋了。也可能企业建起来了,GDP上去了,税收上去了,市长可能提升了,留下城市后患无穷,老百姓没有优质的水去饮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规划师基本道德底线的要求是,我必须把这个问题给你讲清楚,我可能做不了主,但是我必须给决策者讲清楚,问题在哪里,你不能这么做。也就是说,我从我的技术决策的角度,我要坚持我的理念,这是一个处理这种利益矛盾的底线。现在的问题什么呢?现在的问题是有一些规划师,碰到这种利益矛盾的时候,并没有能够坚持。有的时候出现一些情况,规划师可能是更多的认证领导的意图,或者说甚至考虑到自己对企业的利益等等。总的来讲,我觉得规划师的决策要保持他这种技术,科学的合理性的同时要作为一个人民的代言人,或者利益的代言人,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李铁: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是一个空间规划师,但是我是学区域发展规划,地理规划的。我来理解规划师,我们先说空间规划师,某种程度上,在中国有点和建筑师类似,因为这个从专业设计上是一体的,现在还没有摆脱。更多的考虑到理想性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看到好多城市的规划都带有理想色彩。就像建筑业一样,一个好的建筑都是完全理想化的。大的城市规划,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很多规划展览馆都有这种特点。成长在中国的规划师,第一个是和建筑师技术风格有类似,第二呢,它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在国外的规划师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不受政府制约。政府可以请规划单位,但是政府左右不了规划师,所以规划师做规划是客观的,最后还要经议会和政府决策,还包括项目总监来进行讨论,综合讨论得到一个成果。中国的规划师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是一个自收自支企业,有企业盈利的要求,而恰恰这个盈利的要求,使他不得不考虑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屈服于他的利益行为,否则就吃上饭了。第三就是作为规划师,我想还有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的规划师还是一个技术团体,在中国都是理工科,可是现在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多学科的组合,需要考虑更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刚才石老师举的例子,考虑技术因素的时候,水源地的污染,这是一个很绝对的技术因素,他可以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做。但是考虑到经济学损失的时候,这块可能会服从于政府的利益,服从于开发商的利益。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学的后果不是我们空间规划师所能想到的,这是我认为当前规划师的重大缺陷。&&&&作为规划师,我想在中国,和国外不一样,由于他是利益群体,为政府服务的,某种程度下还是政府下辖的事业单位,某种程度下会屈从于政府。但是屈从于政府,他同公共利益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呢?取决于政府的公共目标,助产士好,如果一个好的政府决策,比如说确确实实满足了利益公众要求的时候,规划师会做出好的规划。如果政府作为一个短期行为,我要三年大修大建,我要建政绩,我要升官,可能就要做坏的决策,这就使规划处于这样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但是不是政府就是通过短期的利益来考虑问题的?不是,有很多人不懂。很多看到国外的例子,想按照国外的方式来塑造我们的城市,我们很多城市的规划,很多都是学国外的,大的生态的街道、建筑,大的空间格局都是按的国外的,就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政府理想化的想把城市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化的公园,这个目标过程中公众到底在哪里?而这个公众恰恰是两类公众,一类是既得利益公众,就是城市的户籍人口利益公众,还有一个就是非利益的,外来人口。所以我看到大量的城市规划,山东临沂、河南很多城市都是漂亮的。但是看到那个城市,至少不是给外来人口,给农民建的,可能给当地农民拆迁的,为了土地的利益拆迁,但是不是为了城市流动人口建的,不是给底层建的,是给开发商建的,开发商给谁建的,买得起高价房子的人建的。最后这个城市景观就就形成了富人的景观,富人的城市。把绝大多数的13亿人口排斥在外了,这个时候规划师在公众利益的决策下,他恰恰也有一个问题,他也是城市的人口。比如说我是石楠,是北京人,在考虑北京规划的时候,一定希望我的环境更漂亮,问题是北京1900万人口,有700多万外来人口,这就是规划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规划师是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做规划?是为一个人口自由迁徙流动的城市做规划?还是为了封闭户籍人口,或者封闭的富人阶层做的规划?这是我们现在公众参与中,规划决策思想中,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纠结的,而且很现实的,被利益所固化的问题,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们可能不会一下子走到所有的公众投票参与的结果,但是至少经济阶层和规划师作为一个独立群体的参与和限制因素,应该迫使政府一拍脑袋的决策得到进一步的遏制,这是目前公众参与最好的结果,也是下一步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使民生得到改善,使城市发展按照良性的轨道运行,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条必然之路。&&&&&&&&主持人:是可以这样说,更好的推重城市规划,城市公众参与方面,光靠政府意识的觉醒,或者光靠唤醒规划师去承担他们的社会责任,他们得具备组织协调广大的社会资源来参与规划这方面能力不够。还有一个唤醒广大公众这样一个责任和义务。在英国的网站上面登了很多关于如何进行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有一些问题解答。石楠老师领导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我今天早晨也看了一下你们单位的介绍,网页上还有一个教育培训,这个教育培训是只面向规划师的教育培训,还是面向更多的公众进行培训呢?&&&&石楠:应该说几个方面,一方面来讲作为规划师继续教育是我们的责任,另外还有两方面很重要的,对领导的教育。我们领导有时候希望了解什么是好的城市,什么是适合我们这个城市的技术手段,这种情况是很重要,我们学会做过几件事,我们在2001年,当时出了一本书叫《城市规划读本》,这本书是国家第一本系统的介绍城市规划知识的,讲到了城市与经济,城市与交通,城市与住房,土地布局等等方方面面,讲到了十个方面,很综合的。而且读者就是给市长看的,就是让市长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究竟有哪些道道,而且基本的概念,而且是用很通俗的方法,我们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请了当时最顶牌的专家写,写完了以后,学术性很强,不行改,改成普通的,不行再改,花了很长时间。那本书出来以后,很快,不到两三个月,一下子成了规划领域里畅销书第一位。看出来这里面的人需求很大,领导是希望了解的。&&&&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个事情,我们跟国家行政学院正在合作,做一个在线的土地利用方面的课程,我们去年跟他们合作,做了有关规划方面的课程,发现我们行政学院,包括各地的行政学院需求很大,很多利用希望了解,希望学习这个知识。那么好,我们作为专业团体来讲,我们有这个责任,要提供这种技术服务,所以我们正在做这个工作。&&&&再有一个很大的群体就是老百姓,怎么样让老百姓真正能够了解规划,特别是了解到他所在那个城市的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需求,政府感到的压力,或者说哪些目标能实现,哪些目标不能实现。把这些问题了解,有助于工作能够更好的参与,这里面我也想说一点,参与的问题及时是有阶段性的,不能脱离开很多的阶段来看这个事情,我们肯定很理想,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让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够考虑到,但是在这个阶段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很多决策,我跟国外很多朋友交谈碰到这样一个情况,跟他们开一天会,讨论的是很小的问题,问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不是A就是B,在中国来讲,拍板做。因为我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压缩了城镇化在很短时间内解决很多问题,必须要快速决策。而且这是快速决策,快速城镇化的时期来讲,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的技术建设的投资。这个不光是中国的情况,在其他国家城镇化过程当中也是一样的,包括美国,包括英国,他们在处于40%、50%阶段的时候,都是处于快速决策,而且是政治基因和技术基因起到了很大的结果。只不过过了后期以后,过了50%,城镇化速度慢慢降低以后,增速降低了以后,到了70%相对稳定以后,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坐下来,喝着咖啡聊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考虑的更细一点,考虑的更周全一点。他们的公众参与也是分成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不参与,就是忽视公众,也是一样的。第二个阶段实际上是我们象征性的参与,只是摆出一个姿态出来。&&&&主持人:假象参与。&&&&石楠:你叫假象参与也好,我更倾向于说象征性参与。我们现在说实话,很多情况都是一个象征性的参与,我们做一个展览馆告诉大家这么回事,是一个宣示,告诉大家有这个东西,并不是要把你很多的意见吸收进来,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底层的要求怎么反映出来。第二个是我们有网站,法律有要求,必须要公示,你去看政府的网站,所有的公示的东西你去找,有的网站说实话,你找半天也找不到,二级目录,三级目录才找到那个玩意儿,怎么叫公示呢?你必须要让最方便的方式,让老百姓了解了,我们现在基本上处在第二阶段,象征性的阶段,可能稍微往前走了一点点。到了第三阶段就是进入了自治的阶段,社区开始推行自治,农村推行自治,但整个的自治系统还远没有实现,所以我们不可能一个领域,单兵突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这种需求起来了,顺势利导,才能够做到这一条,我们现在目前整个社会的这种治理的结构,还没有完全进化到,或者发展到自治性参与的阶段,现在你拿到自治阶段来讲不解决问题,你不能脱离这个阶段来说这个问题。&&&&主持人:李铁主任,我所知道的,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去加拿大学习公众参与方面的做法,在试点工作当中也在不断的推进,还有其他的方式,在这些方面工作,安排方面您再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李铁:公众参与这个事,说起来,我们去加拿大的时候说,马上在我们发展过程中马上体现,我是反对,我做不到。现在我估计也做不到,只能叫有限参与,怎么开始逐步的进行往大众中间的推广,传播呢,我觉得微博是起作用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社会不满,发泄等等能反馈回来,传递给政府,他知道我这个事做得大家是这么的,有问题的。比如说7?23的事件,我们当时的想法还是要解决快速通车,保证经济稳定,将损失降到更小,可是大家想你要把人的问题放在前面。这是两种考虑问题的方式,但是至少他知道,社会上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在最大拆迁问题上,新闻媒体的反响越来越强烈,迫使中国调整自己的决策方式,这个是阶段逐步开始认识到公众发声对政府有一定约束作用。&&&&但是至于到底怎么参与,我想有三个内容。一个是从技术的角度,一个是满足高效的东西,同时还要把民生内容分解开。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什么叫公众决策,公众到底代表着什么?比如我举个例子危房改造,这个有上万户,可是就因为几户要价很高,致使上万户受到影响。但是社会舆论不一样,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这几户,觉得他是弱势群体,但是实际上是95%,甚至更多的人完全同意这个方案,因为他们等着进新房,等着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们把那几个人作为公众利益的时候,那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得不到进步,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公众利益一定是大多数的集体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所以我们现在政府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也开始征求意见,广泛的征求意见,但是真正的形成所谓的公众利益参与,刚才讲过的还有很多内容要做。第一个比如说规划的文本要简化,涉及到民生的问题非常通俗,政府要及时的发布信息,另外会通过一系列的经济阶层反馈信息导致决策的调整,同时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内容,你是不是要考虑这些人体,外来人口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所以,公共参与的话题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是需要实践,需要我们政府和规划精英的持续不懈的努力,否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主持人:好的,实际上两位专家已经为我们这次讨论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因为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公众参与这个问题已经从发生发展到现在的相对成熟,在中国公众参与这个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去进行改革,去进行积极的推进。今天我们带演播室里讨论了更好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城市规划,实际上在这个方面,还仍然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后加以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加以推进,感谢两位老师,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 &&&&
要做到更广泛有效的公众参与就要求规划要走下“神坛”,变得通俗易懂。
公众参与是政府执政的有效工具,更应该成为最终决策的有力依据。
往期会客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