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虾蟹虾蟹多久可以盈利

您的位置:
    &本土白虾。&李鲲鹏&摄     由于赚钱太少,不少农民放弃土地进城打工,而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王军艳却放弃了城市生活来到农村,她的致富项目就是南美白对虾养殖。  王军艳是地道的银川人,跟随丈夫在外地生活多年。他们曾在江苏如东县生活,那里的村民靠养虾,把日子过得非常红火。于是,王军艳就想把养虾的技术带回来。  王军艳带着技术人员回来考察发现,这里日照充足有利于对虾快速生长,盐碱地对于农作物是灾难,但对于原本生活在海洋里的对虾来说反倒成了优势。去年,王军艳带着养虾技术在兴庆区镇河村包了地开塘养虾,当年实验养殖非常顺利,亩产超过300斤。由于排污系统出现问题,对虾未到养殖周期就提前上市,个头偏小的对虾在本地市场价格不理想,王军艳通过朋友把虾卖到了西安。  预计市场价格每斤50元左右  虽然王军艳的活虾去年和银川市民擦肩而过,但不少周围原来养鱼的村民都从中看到了商机,每天趴在她的虾塘边“偷着学”养殖技术,现在已有4户村民跟着王军艳一起养虾。  银川也有活虾养殖了,价格会不会高得离谱?宁夏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他们一家公司的养殖水域就达到700亩,今年投放了4000多万尾虾苗,月底鲜虾上市时,每天可捕捞5000多斤鲜虾,由于供应充足,预计市场价格每斤50元左右。  养殖场私下做了一个调查,目前银川市每天的活虾消费量在3000斤以上,该公司看好养虾市场,打算今年加大投入,增加600亩虾池。销售区域也将涵盖整个宁夏,在保证本地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今后还将供应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鲜虾市场。  水产养殖的新鲜血液  银川市农牧局水产科科长武竞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主要养殖的鲤鱼、鲢鱼、草鱼价格一直处于低迷,随着鱼饲料和鱼药的价格不断攀升,每斤鲤鱼的养殖成本接近5元钱而销售价只有5.6元,有些养殖户忙活一年不但赚不到钱还面临亏损。  武竞介绍,目前温棚养殖鲜虾每亩产值1000斤左右,大水面养殖亩产在300斤左右,经过测算,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本每斤10元~13元,设施温棚每年能养两茬虾,每亩纯利润接近2万元,随着南美白对虾在银川的养殖成功,这项特色养殖有望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今年市农牧局大力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目前全市已发展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50000平米大水域养殖2000亩,今年第一批本土活虾将于本月底上市,预计将为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责任编辑:丁伟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银川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银川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这里是银川,那个你所心心念念的,那个记忆中的家乡。
今天上午9点,汽车爱好者们期待已久的2015银川国际汽车博览会在银川...
宁夏是一个爱意绵绵的地方,也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从美食到...
昨天下午虽然是工作日,不过盼小君还是带着60位银川新闻网的粉丝翘班...
7月31日下午,北京携手张家口一举拿下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随着申办成...
新闻刊载许可:国新办发函[2003]0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ICP许可证号:宁ICP备号
主管单位:银川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银川日报社&&&&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安大街490号银川iBi育成中心 邮编:750011 电话:(
Copyright &copy
银川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纳入银川市工商局兴庆一分局的监管
工商巡查人员:屈明仕 韩小莉 电话:
if (device.type !== "pc") {
document.write('寿光有人用大棚养虾,一年五茬每亩收益60万_掌上寿光_新闻中心_中国寿光网
寿光有人用大棚养虾,一年五茬每亩收益60万
10月13日,寿光市祥润水产养殖场负责人袁荣津掰着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约700平方米,每平方米一茬就出成品虾20斤,一年大约养5茬,虾的平均价格在27元/斤,刨去成本,一年下来一个大棚纯利润就达60余万元。该养殖场之前搞半滑舌鳎养殖,由于受市场形势等因素影响,养殖效益低下。去年,该养场及时调整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开始试验利用大棚搞南美白对虾集约养殖,取得成功,今年又扩大了规模,养殖场发展大棚14个,并且开始建设高标准养殖工厂。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技术人员介绍,近年来,由于海参、鲆鲽鱼类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效益不断降低,而南美白对虾由于营养价值高、适养环境广、价格适中等原因,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已成为渔业养殖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池塘南美白对虾养殖最高亩产达500公斤,亩纯利润高达1.2万元,是常规淡水鱼的10倍;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每平方米实现利润1000元(亩利润66.7万元)。
根据2015年渔业养殖生产统计,我市共有对虾养殖面积5100亩,其中,海水对虾养殖面积3100亩,半咸水对虾养殖面积2000亩,工厂化大棚养殖面积3万多平方米。2015年,全市对虾养殖产量630吨。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其中,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占全年对虾总产量的90%以上。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因其肉质鲜美,适温、适盐范围广,是一种优良的海、淡化皆可养殖品种,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已逐渐成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和致富途径,也是我市的主要养殖品种,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朱志强张健
责任编辑:董科养蟹日赚三十万纯利润 这不是传说
王凤玲:耐心,钓螃蟹要有耐心。你看着那线,那线绷紧了就有了,又上来一个,这个大。
这个正在教别人钓螃蟹的人叫王凤玲,在天津市宁河县,不管是养螃蟹的还是卖螃蟹的,提起她,几乎无人不晓。
宁河县七里海镇是天津市著名的螃蟹养殖大镇,八年前,这里曾经上演过悲壮的一幕,全镇数千养殖户,几乎在一夜之间集体破产,一个引以为豪的产业突然变成了巨大的赔钱陷阱。
村民张云忠:赔钱也是真赔了,这都是实话,当时那种现状,养螃蟹都赔钱了。
王凤玲当年就名声在外,因为赔得最惨的就是她。
然而,王凤玲咬着牙闯过了一道道的难关,终于抓住一个翻身的机会,杀出一条血路,让自己的螃蟹成为七里海的标志性螃蟹,她也成了七里海螃蟹养殖户中最钱的人。2011年的中秋前后,她每天就能收获30多万元的纯利。那么,王凤玲是怎样从一个曾经破落的行业里崛起的呢?一切首先得从她的一次恋爱故事说起。
[致富经]嫁对情郎入对行
王凤玲是土生土长的七里海镇人。七里海是一片频临渤海的淡水沼泽,因为海水和淡水相邻的缘故,所以七里海特别适合螃蟹的生长,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红火一时的螃蟹产业。
水产局副局长吴士顺:因为河蟹是海水里产卵,淡水里生长的,河蟹的回游,定居在七里海,那个时候河蟹很多。
村民李国村:沟壕、门口、一下雨,到这季节哪里都是螃蟹,连道上爬的都是螃蟹。
村民张云忠:有的时候都爬到屋里去了,水稻割完了以后,圃里全是螃蟹,有的时候不注意把手都扎了。
七里海镇上很多人因为养蟹发了财,王凤玲从小就看着眼馋。
王凤玲:看人家养螃蟹也上瘾,人家挣钱,一亩地那年头好几万元那是钱,谁不眼热。
王凤玲考取了天津农业学院水产专业。1996年大学毕业后,王凤玲回到了七里海。她没有直接去养蟹,而是先找了个有经验的人学习养蟹的实践经验。没想到这次学习却让她意外收获了一段美好爱情。
有一天,王凤玲来到了螃蟹养殖大户王永山的养殖场,想要拜师学艺。当她来到池子旁时,突然有些后悔了,因为她看到池子旁边有好多死螃蟹。
王凤玲:我还说你瞅你那螃蟹养的,都死在池子边一层,那还能挣什么钱,你这还养螃蟹。
王永山:她说这都是死螃蟹,笑话我说螃蟹养得不好,螃蟹都死了,我逗她,我说怎么上的这几年大学。
王凤玲:人家笑话我,这是死螃蟹,就你这学怎么上的,白上了,这不是螃蟹蜕的壳。
在螃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一般要蜕18-22次壳,每蜕一次壳螃蟹就长大一次,学习水产专业的王凤玲当然是知道,但她却从没有见过。&王凤玲:像这种就是它蜕下来的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死螃蟹。
王凤玲:知道它蜕壳,我学过,但是不知道壳什么样,没见过,因为它跟死螃蟹太像。
王永山觉得这个大学生也不过如此,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不得不重新对王凤玲刮目相看。
1996年8月的一天,王凤玲再一次来养殖场找王永山,她突然发现池子里大批的螃蟹正在往岸上爬,她赶忙找王永山告诉他螃蟹生病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王凤玲:我对螃蟹病这方面挺了解,我去他们池子边一看,螃蟹都上边上张着爪,我说这螃蟹不是得病了?
王永山:因为这螃蟹就是两栖动物,有时候在水里,有时候在上面,我都没在意这个问题。
王永山不以为然。心想这个大学生恐怕又要出洋相了。当掰开以后看到螃蟹的腮部已经长满了寄生虫,王永山也开始害怕了。
王永山:一看螃蟹已经都长寄生虫了,当地人都不知道,没人见过这种病。螃蟹得病急得要命。
王凤玲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治好了螃蟹的病,王永山躲过了一劫,对王凤玲心服口服。
王永山:通过这件事吧,小样,这学没白上,还挺管用,这要是把她收为己用多好呀。
当时发生在王永山养殖厂里的疫情并不是个案,七里海的螃蟹养殖场几乎都出现了螃蟹大批上岸死亡的事情。
养殖户:突然螃蟹都往上爬,爬上来以后一看,螃蟹长毛。
养殖户:也不知道它叫什么病,就说它是“上岸病”,可是螃蟹爬上来,就死在边上了。
就在王凤玲给王永山的螃蟹治病之后的一天夜里,有个养殖户给王凤玲打电话说他家的螃蟹快要不行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王凤玲不知如何是好,就给王永山打了个电话。
王永山:那天雨特别大,她说不想去送药了,我跟她说,你哪怕是只挣100元钱也要给别人把药送去,因为养殖户都不易,也许你这点药去了就能避免别人几十万元的损失,咱们还是去。
王永山拉着王凤玲去养殖户家里送药。黑夜再加上瓢泼大雨,王永山吃力地开着车子,坐在车里的王凤玲不知不觉被感动了。
王凤玲:他拉着我去心里一点点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反正从心里对他产生了那种感觉,没表白,也有那种爱慕之心。
王永山:我说不行你嫁给我,因为咱们俩在一起是最好的结合,我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地,咱们俩可以一起干,她就同意了。
那场大雨过后不久,王凤玲成了王永山螃蟹养殖场的女主人。谁知,结婚以后,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灾难一直在无情地考验着这对夫妻。
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七里海火爆一时的螃蟹产业突然走向了大萧条,从以前80多元一斤一直掉到了10几元钱,直逼成本底线。
水产局:主要还是市场的价格问题,由原来的养殖低潮到养殖高潮,高潮就是养殖的量大了。
王凤玲:苗、蟹,整个一窝蜂都上来,这一下子把蟹的全部价格,包括蟹苗、成蟹都砸下来了。一斤螃蟹才卖十几元钱、二十来元钱,一斤蟹苗才卖几十元钱,三四十元钱,那豆蟹更甭提,更不值钱了。
王凤玲连续两年赔了30万元。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谁都想不到,王凤玲竟然从一个螃蟹的习性中,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这是一只少了一条腿的螃蟹,它是在遭遇到一次危险时为了逃脱,自己把腿切断的,而自切之后不久它又长出了新的腿,王凤玲从这个习性中悟出了一个让她长期受益的办法。
王凤玲:看螃蟹断了腿,看,这是新长出的小肉芽,它遇到危险的时候,或者你这样使劲拿它,它就容易这条腿脱落,它有掉了腿自己逃跑的本能,自切,你看见这小肉芽了,这就是它重新长出来的腿,河蟹具有这种功能,如果这条腿长长就和这些腿差不多了。
记者:腿还能自己长出来?
王凤玲:腿还能长,在这苗的阶段它能长出来,一旦成为成年蟹,成年蟹掉了腿就长不出来了。
螃蟹自己切断腿再长出新腿,这个本能只在生长阶段的前期才具有,王凤玲根据这一特点,将螃蟹的食谱进行了调整,前期喂低蛋白的食物,让螃蟹长骨骼,到了后期用高蛋白的食物让螃蟹长肉。通过这个办法她把大多数螃蟹从一两多一只,养到了2两以上,价格从10多元一斤升至30多元。
这个办法提高了螃蟹质量,让养殖场有了起色。王凤玲就把大批螃蟹苗投入到池里,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2002年七里海湿地大旱,螃蟹赖以生存的水面大幅锐减,螃蟹养殖环境急剧恶化。
王凤玲:干旱时候可怜着呢,你看这大裂口子,都干成这种样子了,比这都严重,大缝大着,看着都可怜,再没有水都像这种程度,都干死了,都成这样了。
养殖户刘建军:河里都没水,河里都没水,就是真没有水,河里都可以跑车了,旱到这个地步。
大旱让许多养殖户心生退意。2003年的一天,一个养殖户找到王凤玲,问她愿不愿意以100元一亩的低价转租自己的养殖场。
付子云:我就是赔怕了,不要了,不干了,就是丢刀洗手不干了。
王凤玲:总而言之还是自己贪心想赌一把,我趁着价低的时候把这些破烂地都收购过来,也许明年就有水了,只要有水,凭我的能力,我肯定能挣钱。&&因为地价很便宜,王凤玲接受了付子云的100多亩池塘。接着她又接受了10多家养殖场,使养殖面积猛增到了1300多亩。因为干旱,别人都在退出,她却要扩大,人们都奇怪这王凤玲到底哪根筋搭错了呢?
王凤玲:因为我当时年轻,总觉得肯定可能有低谷就有高潮,有不挣钱的时候它就有挣钱的时候,总琢磨能给这几年坚持过来,我肯定还能挣大钱,能翻身。
王凤玲的这个决定把家里的钱全花光了。眼看七里海还是那么干旱,螃蟹越来越难养,赔钱是一定的,而王凤玲非要死撑着,王永山再也沉不住气了。
王永山:年年不挣钱,年年干,一直干了这么多年,好几年没挣钱了,我跟她说转行干别的,她不干,性格挺倔强的,她想一定能干好,总是想坚持。
夫妻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王凤玲非要一条道跑到黑,作为丈夫的王永山也不再劝她。为了降低风险,王永山决定自己去做别的生意,万一螃蟹有什么闪失他好补贴家用。王凤玲很感激丈夫给自己做的一切,她希望干旱早点过去。让王凤玲没料到的是,池塘里的水一年比一年少,甚至出现了可怕的裂缝。
合同是白纸黑字,1000亩地的租金是必须要交的,为了养螃蟹王凤玲已经好几年入不敷出了,每当丈夫把外面辛苦赚回来的钱默默地塞到她手里的时候,她都感到揪心地痛,但此时的王凤玲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硬扛。
既然天上没水,那就向地下要水。王凤林打了4口井,往池塘里蓄水。
王凤玲:打井也没缓解,打井电费很贵,井水也贵,那几年我们可怜着,可怜死了,都有点那种感觉。
王凤玲相信靠她的大个螃蟹一定有翻身的那一天。当池塘里的注满水的时候,她赶紧把苗放了下去,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些注入池中的井水正在酝酿着一场可怕的灾祸。
2005年王凤玲的螃蟹就要上市了,每天王凤玲都要到池塘边细心查看,生怕出什么意外。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池子里的水好像不对劲了。
王凤玲:我去看那池里的水都有点发红了,特别是下风头,都有一种那种红的起粘性的那种感觉。
王凤玲在水中发现了大量的寄生虫,她知道这与井水有关系,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她马上向池子里投放了杀虫剂。
当天晚上一阵电闪雷鸣把她惊醒,她担心池子里撒的药会不会被大雨稀释,挣扎了一会,因为太困她还是带着侥幸睡着了。
王永山怕妻子担心,天一亮就出去查看,回来以后告诉王凤玲什么事都没发生。
王凤玲:说没事,没事,他越说没事我越不放心,最后我说不行,我非得赶紧看看去。
丈夫的故作镇静让了解他的王凤玲看出了端倪,她立刻赶往螃蟹池,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正如她担心的那样,大雨稀释了杀虫剂的药效,大批得了病的螃蟹爬上岸后集体死亡,损失超过100万。望着遍地的螃蟹尸体,王凤玲整个人都傻了。
王凤玲:到那边我一看,池子边都是死螃蟹,我就堆在那了,当时都懵了,傻了,你说刚开始有点转机,又发生这种事,自己都后悔,那次你要是早点把药撒上,早早往外放水,也不至于到这份上,还把这么多池塘都糟践了。
她懊悔自己的大意,痛恨自己的固执,不但把丈夫的几十万家底败光了,还欠下了几十万外债,她觉得自己太自私、太没用了。 &王永山:作为男人,我应该把这事挺下来,日出东海落西山,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因为你哭,你哭能顶什么用,你哭太阳也得落山,事情总会过去的,其实我对她也挺怨恨的,当时不让干非得干,但是事发生了不能怨她,她也是为了好,我就陪着她出去借钱,继续养。
王凤玲并没有就此止步,她认为当地除她以外几乎没人养蟹了,价格已经见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等到翻盘的一天。她决定借钱重来。然而,对于一个屡战屡败赔光家产的人,谁还敢借钱给她呢?一天,王凤玲敲开了好朋友李国春的家门。
王凤玲:去了二哥不让干了,不让干,顶着困难不是也过来,最后还是说,借,没辙,这都是不错,要是赔了不还,二哥也没辙,最后反正是借了几万元。
李国村:哭了,当时,在我这就哭了,看着她我也不好受,豁出去了,她赔了就赔了,赚了就赚了,既然朋友关系到这份上了,没办法还是借给他们钱了。
常言说机会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就在王凤玲东拼西凑几十万元,重新养蟹的时候,一件大喜事突然出现了。
2005年底当地政府出台了保护七里海湿地的措施,政府从别处购买商品水注入七里海湿地。拥有1300多亩湿地的王凤玲一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2006年的一天,养殖场突然来了几个人,他们取走了3样东西:池塘里的泥、池塘里的水、还有池塘里的螃蟹。当时谁都没在意,而这件事却彻底改变了王凤玲养殖场的命运。
原来,来人是宁河县质监局的人,他们取走3样东西为的是给七里海的螃蟹申请地理标志。
质监局:从她的养殖场采集的样本,应该说她螃蟹养殖场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养殖环境,从养殖规模上讲,投料、技术上讲,都是我们宁河县规模比较大,而且比较规范的企业。
2006年以后,王凤玲的螃蟹带上了标志性的小牌子。
质监局:这个地区有这么一个好的产品,因为这是一个质量标志,所以国际上特别认这个标志。
从那以后王凤玲的螃蟹从一斤30多元串升到六七十乃至100元以上。
王凤玲:这只螃蟹得有半斤多重。
记者:半斤多能卖多少元钱。
王凤玲:半斤多的就得卖到一百六七十元一斤。
历经了10年的磨难王凤玲终于苦尽甘来,之后她牵头成立了河蟹养殖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七里海重振雄风,迎来了久违的热闹。
2011年,王凤玲利用七里海湿地保护的优势,开辟了钓螃蟹等农家乐项目。画面上的这些人正在做当地的一种传统小吃,蟹面,制作这样一盆正宗的蟹面需要5斤以上的螃蟹,而这样一盆蟹面,在这里能卖到1000元左右。截止中秋节,2011年,王凤玲的河蟹销售收入已突破3000万元。
论坛每月热帖:
论坛互动:
Powered by 中国水产频道手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十届华人虾蟹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