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投资于,海外房产的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么

“虎视”海外私募市场的中国富豪家族财富
摘要:随着美元基金日渐成为国内私募领域重要的投资渠道,中国财富家族资金全球化投资的路径显示得越来越清晰。中国富豪家族从“横扫”欧美一线城市房地产到投资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都在“虎视”着海外市场的一切投资机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赞(2)收藏(0)
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
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金盾奖)
中国旅游品牌发展论坛
金票根影迷嘉年华
Copyright 2016 华夏时报网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华夏时报新媒体中心
联系邮箱:NewMedia@ChinaTimes.cc第19版:研究院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中国私募房地产基金还是幼苗
国际金融报
  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当前也缺少相应的金融工具。对于房地产这种资产的投资,西方市场中投资者除了可以购买物业进行直接投资,还可对行业相关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进行间接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对房地产的间接配置并未提供较大的支持: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上市和增发受限;另一方面,企业债券市场欠发达;此外,如REITs、贷款支持债券等结构或风险特殊产品的缺失    已经过去的2013年可以说是房地产基金大发展的一年,清科数据显示,2013年完成募集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的房地产基金募集。而在2014年上半年整个私募房地产基金也完成接近44亿美元的基金募集。这意味着房地产基金已经进入2.0时代。  在过去的2003年—2013年间,中国遇上了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政策密集调控的十年。在过去的20年间,房地产极具保值价值,但是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未来十年到底是拿着房产增值速度更快,还是拿着现金增值速度更快?而对于中国房地产基金而言,未来的道路又将走向何方?  三大挑战来临  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最终消费成本(总消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2.5%回落至2013年的48.1%,其中2009年达到最低的47.4%;总资本形成(投资)占GDP的比重逐步增大,由2000年的35.1%增长到2013年的49.3%;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于2007年达到最高的8.8%,2001年该比重最低为2.1%,近年来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步下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具有投资、消费双属性的房地产便理所当然地带动众多领域的发展。  广义的房地产产业链包括房地产和被房地产拉动的钢筋、水泥、机械、家电、家纺等产业。房地产广义产业链除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外,还受到宏观经济等其他因素影响。狭义房地产产业链主要指与房地产开发流程相关,与住房建设、住房配套和住房服务三大方向有关的牵连产业。  2003年—2013年是中国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密集调控的十年。受十年密集调控影响,2013年—2014年房地产开发出现小幅回落,商品房销售颓势明显,商品房市场销量下滑明显,平均价格增幅缩小。  房地产行业对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几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直接带动上下游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而形成的财富效应,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投机盛行,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资产泡沫严重,住房供需结构失衡,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政府通过土地、信贷、税收等多种传统手段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力求在推动多个行业深化改革的同时从制度根源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稳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房地产行业走势的转变,政府的调控态度和方向也将改变。  我们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三类:首先是融资渠道,过去几年楼市的调控基调及2014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走势,使得房地产行业部分中小开发商资金来源渠道窄的问题充分暴露。其次是行业利润率,竞争加剧、融资成本抬升、土地成本高企等促使行业的投资回报水平逐步下滑。再者是行业分化,行业竞争及发展程度的加深,将促使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沿着自身优势及战略的方向逐步分化,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有挑战自然也有机遇。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确立,这将使得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开发转向长期、整体产业规划的开发模式,促进地产开发理念的提升。其次,伴随着国家金融体系建设层面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及其他对外投资限制的放宽,海外融资比重将逐步提升。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工具的发展将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房地产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产业内及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整合的意义更加明显。再有,未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文化等细分领域地产开发机会将增多;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地产开发也存在机会。  投资方向渐变  2013年可以说是房地产基金大发展的一年,清科数据显示,2013年完成募集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的房地产基金。但其中权益类产品比重很小。2014年上半年整个私募房地产基金完成接近44亿美元的基金募集。但是募资的基金总数呈现大幅度下降,仅完成了47只房地产基金的募集。从上半年投资的情况可以看到,上半年投资完成了40个项目,投资金额共计30亿美元。  统计显示,房地产基金目前在一线城市的投入更为主流,二、三线城市仍有待发掘。从房地产基金的退出渠道上来看,2013年—2014年上半年,整个私募房地产基金的投资,退出非常活跃。2014年上半年比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更为明显,以2013年全年的数据来看,全年完成退出是64笔,远超过2012年的12笔。  在房地产基金的年化回报率上,根据2012年—2014年上半年持续跟踪的情况,201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基金基本上保持在1.34倍的回报倍数,IRR保持在25%—27%的水平,国内房地产基金依然属于回报非常高的品类。同时,中国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年化回报率,平均是在19.3%,和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对比,房地产基金的回报目前还维持在一个高位。  然而,随着不断有机构进入私募房地产基金市场,该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对地产业投入的资金总量也在持续增加。这令地产商的融资成本有所下滑,同时私募房地产基金的收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投资策略上,国内的房地产基金的投资策略目前还是偏债务交易型,在过去的12—18个月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首先,在中国市场,由于金融市场结构的问题,普通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因此对于基金管理方而言,利用风险偏低的债务工具去创造年化20.0%左右的收益,其回报、风险之比非常诱人;其次,权益属性的优势在于其回报潜能,然而中国房地产行业并不成熟,基金管理人不管在知识储备和投资经验上都较西方市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通过权益投资大幅增加回报的能力也相对有限,对比债务属性的优势,权益属性的吸引力显然更小;第三,基金存续期普遍较短,债务属性市场主导地位的确定就成了必然。  而从投资标的来看,国内房地产基金投资策略也大多重商业轻住宅。这主要是因为,住宅市场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面临较大的调控压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对于住宅市场,商业地产无论是零售地产、酒店和写字楼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持续收入受运营能力所限,具有开发商背景的投资团队将在开发、运营类投资策略的执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零售、酒店和写字楼的前期投入较大,后期回款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权益类投资的潜力更大;仓储、停车场这类功能性地产的差异化低、运营需求小,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投资的特性,整体而言现金流更稳定,因此适合做偏长期的债务投资或固定收益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旅游地产日益火爆,我们认为养老地产潜力巨大。城镇化的加深、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过去几年经济繁荣导致的地产类资产价格升值,使得旅游地产成为众人追捧的投资热点。不过需注意旅游地产的项目投资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因而对基金的存续期要求更为苛刻;此外,旅游地产需坚守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强调因地制宜,避免掠夺和破坏。市场上主要的投资活跃者除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外,旅游景区经营者、旅游关联企业及其他投资者都纷纷涌入旅游地产市场。  而养老地产方面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建筑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护理医院、敬老院等。目前,中国的老年人依然以与儿女同处或独处进行养老,在专业化的养老社区进行养老的比例尚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1%,且主要以富有家族为主。未来,随着新一批人群的老年化,传统的养老观念会逐步转变,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的养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而当前的供给相对有限,投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REITs受重视  追溯私募房地产基金的历史,首先得回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私募房地产基金开始出现。但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剩余资金,融资成本低廉,对私募房地产基金的需求并不大。投资机会的匮乏使得私募房地产基金一直默默无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机构投资人集体抽逃资金,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由于无法偿还贷款而抵押的房地产。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有二:不断上升的利率加大了人们偿还贷款的压力,房贷毁约率显著提升;政府取消了购买房产的优惠税收政策,增加了人们购买房产的成本,使房产销量急剧下降,市场价位每况愈下。许多优质资产廉价出售,Zell-Merrill和Goldman&Sachs等投资机构看准时机,募集私募房地产基金抄底市场。至此,以机会型私募房地产基金为标志的新兴投资领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最终成为帮助房地产市场恢复繁荣的一股重要力量。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私募房地产基金已不再局限于收购那些困境资产,其业务逐步延伸至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债权投融资和国际房地产投资等诸多领域。由于私募房地产基金多属长线投资并且拥有较为优惠的融资渠道,他们通常愿意考虑以稍高的价格购买房地产项目。在整个产业链上,这种运营模式不但满足了很多房地产商的融资需求,也提升了行业整体的资金配置效率。  目前,全球私募房地产基金募资虽然规模有所下滑,但美国仍是主要市场,美国机构引领2014全球私募房地产基金行业。  私募房地产基金的运营模式与其他私募股权投资类别一致。构建此模式最终是为了实现三个目的:投资业绩最大化;激励基金管理人;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利益捆绑在一起。在成熟市场上,杠杆融资在私募房地产基金中非常普遍,它使基金增强了购买力,从而扩大了未来的回报潜力。私募房地产基金的周期一般在3至10年不等。这个周期促使基金管理人平衡投资、管理和退出等各环节的节奏,让投资人对投资回报有所预期。中国市场上的私募房地产基金存续期相对较短。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成熟市场都会使用重要的房地产投资退出工具REITs。REITs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作为基金产品,然后将基金资产交由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来管理运作,专门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或业务,以获取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的一种基金形态。与一般投资基金不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专门用于房地产投资、开发、销售、租赁、消费等方面的投资基金,投资范围一般仅限于房地产领域。  REITs的流动性比较高。房地产是非流动性的资产,资产价值量大,投资周期长,变现能力差。REITs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将房地产项目的收益权分割和变现,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  另外,REITs促使房地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类,为专业化经营管理提供了基础。房地产项目的管理经营知识理念有不同类型、地区差别较大,但借助REITs,投资者可以投资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而无需过多的房地产项目投资经验。  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REITs通过多数投资者以“集合投资制度”形式设立投资基金,聘请专家管理,从而形成规模优势,降低个体投资风险,节约风控成本。  同时,REITs还有股本金低、税负轻的特点。一般REITs美股价格为10美元—25美元,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个人投资者持股数量限制为不超过15.0%;在美国,由于REITs所投资房地产不属于应税财产,免征公司税,可以避免双重征税,从而保证基金的净收益。  美国REITs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70年代的快速发展和重创,80年代的复苏以及90年代中后期以至21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之后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现已重新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截至2013年,美国的REITs市值为6703.34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权益类市值为6082.77亿美元,抵押类620.54亿美元,混合类产品于2010年淡出市场。  萌芽尚缺保障  2013年,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融资的比例有所提升,但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依然十分小,规模仅相当于后者的12.6%,相当于信托融资的9.6%。相比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国国内私募房地产基金融资占房地产市场融资的比例依然较小。  当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募房地产基金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私募房地产基金的资金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机构投资者。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能够为私募房地产基金提供稳定的资金。同时,我国对于部分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房地产行业是限制的。目前,可以直接参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信托公司和国外产业投资基金,而券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则只能通过投资资本市场的方式间接参与。  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当前也缺少相应的金融工具。对于房地产这种资产的投资,西方市场中投资者除了可以购买物业进行直接投资,还可对行业相关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进行间接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对房地产的间接配置并未提供较大的支持: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上市和增发受限;另一方面,企业债券市场欠发达;此外,如REITs、贷款支持债券等结构或风险特殊产品的缺失。  而在私募房地产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上,我国也是比较缺失的。私募房地产基金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重要前提条件,没有专业化的私募房地产基金管理队伍就不可能有规范的、有效的、不断壮大的私募房地产基金市场。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是金融和房地产的知识和人才“两张皮”。投资银行人员往往擅长证券操作,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人员大多擅长房地产业务。具有房地产和证券市场操作经验的人才较少。  同时,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滞后,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主要体现在迄今为止,我国任何一部法律都没有正式承认房地产投资基金形式的法律条文。因为法律法规的滞后,不仅无法建立起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公开市场,而且私募房地产基金没有名分,也很难运作,难以形成房地产私募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的法律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房地产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形成,缺少私募房地产基金的合格基金管理人才等。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尚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正在探索的发展初期。  (作者系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兼清科投资董事总经理,本文由本报记者赵怡雯根据《2014年中国房地产基金白皮书》整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情况分析-中商财经-中商情报网
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情况分析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fangzhuangyu
私募股权行业在中国市场从开端至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90年代,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也创造了一波波的热潮。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05年中国活跃的股权投资机构仅约500家左右,而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在这10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2004年中小板启幕,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4年新三板全面扩容,近十年的时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受益资本市场放开,正逐渐走向成熟。目前,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行业监管政策落定和逐渐完善,中国市场已逐步迈入“股权投资时代”。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创新高,总体募资超5,000亿元,投资近4,500亿元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平稳发展充满期待,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募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其次,A股IPO重新开闸,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基本稳定,退出方式多元化更加激发了投资者热情,同时也增强了LP的投资意向。此外,国务院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改革,鼓励创新创业;新国九条发布;火爆中国,正式进入规范化监管;领域大热,企业赴美上市潮起等因素无一不增强投资者信心,因此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出现明显的增长。
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情况出现好转,特别在规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VC/PE机构共新募集74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同比上升35.9%,较十年前市场规模增长近10倍;已知募资规模的715支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832.19亿美元,较2013年的414.25亿美元大幅增长100.9%。全年已披露金额的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募资市场的火爆主要受益于新“国九条”明确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大力发展私募行业,使得大量政府背景的资本涌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与此同时,2014年正式确立的开放宽松的行政监管格局,极大地刺激了以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主的资本的涌入;而2014年境内外合作的频繁开展也相继成立了数支规模较大的政府间合作基金。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3,626起投资案例,较2013年同期增长100.6%;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711.66亿美元,较2013年同期的310.84亿美元激增129.0%,双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新一轮国企混改、境内外并购市场的火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活跃及生物、等新兴投资领域热潮的到来等成为推动2014年投资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
整体来看,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经进入投资“狂热期”,且投资阶段愈发前移。从2006年至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攀升,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1%和21.7%。
私募股权投资聚焦TMT、医疗、清洁等新兴领域,互联网+概念受捧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所发生的3,626起投资分布于24个一级行业中。从投资案例数方面看,互联网行业以959起交易位列第一;电信及增值业务期间共发生617起交易,排名第二;第三名为IT行业,全年共发生投资298起。从投资金额方面看,以96.56亿美元的成绩稳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能源及矿产行业,2014年共涉及投资金额79.16亿美元;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共产生79.02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总体来看,新兴产业的投资活跃度较高,而传统产业的平均投资额较大。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已形成“3+2”区域格局,北上深居于绝对优势
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所发生的3,626起投资案例分布在全国33个省市地区,从投资案例数上看,、、深圳三地分别占据前三甲位置,投资案例数分别达到1,和273起。投资金额方面,北京高居榜首,投资总额285.3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地区,全年投资金额80.49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深圳,投资金额30.63亿美元。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主要集中于上述地区,区域格局上已经形成“3+2”模式。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已形成,新三板受关注
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退出案例830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较2013年大涨81.2%。从退出方式上来看,2014年共发生337笔IPO退出,占比38.74%,为近3年新高。2014年境内IPO开闸,打破了2013年A股市场的沉寂,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丝暖意;IPO退出依然是VC/PE的主要退出渠道,IPO开闸刺激了VC/PE机构的投资热情。另外,无论是个人财富的积累还是机构资本的积累都加速资本的流动,促进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国家鼓励创业、新兴行业兴起、传统行业转型与互联网行业接轨是最明显的特征。2014年股权投资市场的退出交易较2013年近乎翻番,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历程起起落落,2014年后行业复苏并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根据过往二十余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活跃机构数量变迁,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92年至2000年——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进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1992年至2000年是中国股权市场发展的萌芽阶段,市场中仅有少数几家机构表现活跃,外资机构中有IDG资本等开始探路中国市场,“科教兴国”战略及创业板筹划工作启动的消息也推动了部分早期本土投资机构的建设。然而,由于当时投资者对股权投资认识有限,参与投资的动力和热情不足,政策环境不健全,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在此期间,活跃于中国境内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由10家增长至100家。
●2001年至2005年——政策环境逐步完善,股权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有限合伙管理办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创业企业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国内股权投资相关政策建设起步;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吸引及利用外资政策步上新台阶;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进一步为股权投资机构境内退出打通了渠道;200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75号文”),重新开启外资创投投资境外注册中国企业以及海外红筹上市的,股权投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在此环境下,中国股权市场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截止至2005年末,活跃于中国境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增至500家,其中主要领导者仍以外资机构为主,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现赛富亚洲的前身软银亚洲以及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等;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环境的完善,包括深创投、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联想投资等机构在内的一批本土机构开始崭露头角。然而,从上述本土机构特点分析,这一阶段的机构资金来源仍以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或国有企业为主,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积极性不足。
此外,该阶段初期受互联网泡沫破裂影响,股权投资机构回报表现欠佳,部分刚刚起步的机构就此没落;到阶段后期,优秀项目估值仍旧偏低,为机构创造了投资良机,经历互联网泡沫洗牌后坚持下来的投资机构在日后成为中国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2006年至2010年——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逐渐步入成熟、健康发展阶段
进入这一阶段,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政策环境开始进一步完善,例如2006年开始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2008年下发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形成了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初步管理规范;2007年,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开始实施,为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券商直投试点启动,部分获得试点资格的公司开始以自有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获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再至2009年创业板开闸、IPO重启,均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带来了利好消息。
但同样于这段期间,2006年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简称“10号文”),对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设下了限制,外资机构境外退出受阻,加之2008年全球危机爆发,境外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外资机构募资、投资及退出活动均受重创,而本土机构则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乘势而起。本土机构投资者群体随着政策的放开进一步扩容,且在高投资回报的吸引下,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热情高涨,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止至2010年底,中国市场中的投资机构激增至了2500多家。
●2011年至2013年——机构投资节奏放缓,市场进入盘整阶段
2011年2月,发改委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试点地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和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启停滞一年的备案制度,变自愿备案为强制备案,并欲从合格投资人、募集形式、信息披露等方面全面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与此同时,基金法的修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有市场人士表示此次修法将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列入监管范围。此外,除国家层面颁布规范政策、强化股权投资监管外,地区及地方政府关于促进及规范股权投资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在稳步开展,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对于股权投资市场的管理将日渐趋严。
随着各路资本的融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但弄潮其中的各投资机构均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考验。从外部环境来看,外部监管不完善、中概股诚信危机一度引发的中概股冰封、2012年末开始的长达一年的境内新股发行暂停。从内部来看,新设立基金的管理机构中不乏成立不久的新机构,其中亦有机构急于在市场发展热潮中分一杯羹,并未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导致投资人风险加剧。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活跃于中国股权投资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一级市场投资逐步降温,投资节奏相对放缓,市场进入盘整期。
●2014年后——行业复苏并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进入2014年,随着境内新股发行重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投资、退出环节开始逐步复苏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一步成熟。截至201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VC/PE机构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方面,确立《办法》符合私募基金行业运作特点的适度监管制度,促进各类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健康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为建立健全促进各类私募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体系奠定法律基础。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行为规范确立,加之经过优胜劣汰后市场集中度上升,市场步入健康、有序发展阶段。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女性隆胸通常是为了拥有更傲人的胸部,使整个身体的线条更加完美......
一位北京街头的“落跑新娘”火了。当天晚些时候,一位现场目击的......
深圳患癌续命保安吴树梁:我不怕死怕妻儿不能好好活。“抗癌斗士”......
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到北京念上了一所全国最好的学校,本科、研......
炎热的夏天到了,在吃货的世界,怎么能少了一样美食,没错,那就......
有钱就是任性!济南街头一辆浑身金光闪闪的双层巴士亮相,吸引众......
罗莱家纺年报拟10转15派10元
罗莱家纺4月24日晚间......
日最新沪深股市新股上会情况一览表
汪国真,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
左耳7740万,累计1.31亿;疯狂外星人2000万,累计2720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股权投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