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国内做一个原创服装品牌蛇草水到底有多难喝

小品牌做天猫到底有多难_淘联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贴子:
小品牌做天猫到底有多难
化妆品小品牌,做天猫,到底有多难?相信在里面奋斗的同学深感无奈,尤其是那些刚刚进入的品牌,200万,是开店的起步价,后期投入是个无底洞,但是天猫的产出,少得可怜,每天想做几千元营业额都是难上加难,更加悲哀的是,即使亏本出售,也无人问津,于是9.9元包邮,8.8元,7.7元包邮大行其道,价格战,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曾经,以为会做直通车的很牛逼了,会做直通车,就能把店铺做好,把品牌做好,就能赚钱,现在发现直通车真心的不好做,那个PPC已经达到人类做生意的忍受极限了,一个10分的关键词,出到50元,也不一定能拿下第一页的展位,那个ROI,还真心的伤不起,能做到1:1的,又能花出钱的,都是神迹了。后来,醒悟了,化妆品一定要做品牌,做品牌就要做钻展,然后钻展大行其道的时代又来临了,尤其是出了一个“阿芙”,通过钻展打造品牌成功的案例,令无数人敬仰,令无数人拜读雕爷大作,雕爷提倡的“长尾效应、细分市场、不要ROI”等理论,让很多小卖家知道了,做天猫淘宝,原来也要学习营销的。阿芙的成功,钻展与品牌的关系,令大家对钻展的膜拜,比直通车还可怕,因为钻展更加烧钱,更加不要ROI,然后……大家明白的,原来,品牌不单单是钻展,更不单单是烧钱,反而是很多小卖家的断头路。直通车、钻展不行,淘宝客吧,好像也不行啊,因为大淘宝客不鸟你,小淘宝客找不到你。那么就做活动吧,活动救了千千万万个卖家,也成就了不少品牌,因为依靠聚划算,2011年,2012年成就了一大批淘品牌和线下三线品牌。活动,几乎是化妆品品牌,做天猫淘宝的最后出路,当然,因为活动成就了比较多的品牌,成功的案例特别多,所以,大家都开始疯狂地活动,上活动,尽量做活动。当大家都疯狂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活动意味着打折,谁的折扣低,谁就能卖得更加好,然后大家都知道的,9.9元包邮的来了,2012年进入了9.9元包邮最疯狂的时代,尤其是9.9元包邮还能赚钱的时候,整个行业都疯狂了,疯狂意味着膨胀,膨胀意味着爆破。9.9元包邮,大招成就了嘉禾帮!创新,是一个行业的命根!当创新应用到价格战的时候,谁能压缩成本,谁就能赚钱,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次天猫淘宝9.9元包邮的最疯狂的时代。原液之王,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叫9.9元包邮,一年我也能赚几十万,然后整个淘宝天猫化妆品行业都疯狂了,后来,大家发现9.9元包邮还能赚钱的模式,其实,也不是啥高难度的事情,9.9元包邮的最疯狂时代来了,当有世界60%的化妆品生产基地的集结地一起做9.9元包邮,是多么疯狂的事情,然后,嘉禾帮出现了。如果是一个卖家卖9.9元包邮,那么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是一群人,还是一帮人,做9.9元包邮,那么这个行业就疯狂了,甚至疯癫了。9.9元包邮,让嘉禾帮名声大震,要让别人死亡,先让他疯狂,这个道理是不变的。当以嘉禾帮为首的人疯狂9.9元出货的时候,突然发现,很多品牌9.9元也卖不动了。很多人说,消费者是被宠坏的。其实,消费者是商业竞争的受益者。我一直在预测淘宝天猫化妆品市场的发展:03年-08年,是水货的天下,是卖国际大牌的天下,这个时期,成就了小也、猪哼少等大C。08年-11年,淘品牌崛起,靠的是低价和快速反应,这段时间,成就了御泥坊、膜法、PBA等。11年-13年,国内三四线品牌进入淘宝,靠着专柜正品的忽悠,成就了阿芙、花酿等品牌13年以后呢,国内一二线品牌进入淘宝,天猫淘宝市场慢慢成熟,竞争红海出现。15年呢?国际大牌?所以说,9.9元包邮,卖不动是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在9.9元包邮了,而且,他们还是所谓的大品牌在卖9.9元包邮了,你们凭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呢?即使你卖8.8元包邮!9.9元包邮,薇姿玉兰油美肤宝韩束也在玩!2014年,谁玩9.9元包邮,玩得最凶?毫无疑问,是韩束!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能把BB霜类目吃透,让PBA这个靠BB霜吃饭,吃了N年的大家伙也惊动了。靠的是什么呢?是9.9元包邮大招!一招杀下,一路披风。短短时间,成就了韩束品牌几个店铺。当然,还有美肤宝,也是很凶蛮,从2011年开始,把9.9元包邮做到极致,一直坚挺了3年,整整3年的时间,就一个策略,9.9元包邮大招,成就了美肤宝线上的地位,销售排名一直在前30名。2014年,薇姿、玉兰油等所谓的国际大品牌,也在卖9.9元包邮了,而我们如何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9.9元包邮呢?当消费者被惯到即使是国内大品牌、国际大品牌的9.9元包邮都觉得不值9.9元的时候,我们的路在何方?卖高价?还是继续降价呢?好明显,卖高价,不是小品牌玩不起的,于是,9.9元包邮,真的卖不动了,8.8元包邮,7.7元包邮在继续!聚划算,9.9元包邮上聚吧!价格在降,疯狂在继续,我们不是不想提价,只是我们没有更加好的办法。7.7元包邮卖不动,6.6元吧,6.6元不动,9.9元上聚划算吧,而且,现在的商业模式,让我们能做到即使加上邮费、虚高的竞拍费,还是可以赚钱的。然后大家懂的,聚划算商品团,慢慢地不给力了,以前,一个单品就能做几十万的销售额,现在一个单品能做多少?做得不好的,只能卖几百件,还需要自己刷几千件。因为9.9元包邮上聚,慢慢聚划算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越低越卖不动,越卖不动也越低,29元到49元,几乎是聚划算的致命价格区间了。但消费者一直在惯着,而我们需要生存。聚划算,也卖不动了!当付出了几万元竞拍费的时候,当不能最低的聚价的时候,当还是忐忑不安的时候,聚划算真的卖不动了。看看现在国际大品牌上,看看聚名品,看看国内一线的品牌的聚划算价格,他们也在越来越低,而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你呢?聚划算,慢慢地让消费者明白,即使划算,也坑娘的时候,我们如何突破?还是没有突破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慢慢地大潮淘汰了。小品牌,机会在哪里?当行业疯狂的时候,当倒闭的店铺一波一波到来的时候,我们如何走下去?直通车一个点击,相信很快就到10元;钻展一个点击很快上到5元,但ROI却只会越来越低,推广的成本,会让人难以相信,就像当初大家不相信,一个PPC在0.1元的直通车,都没有人愿意做的,而现在直通车却令人望而止步,推广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纳新的成本只会越来越恐怖。不过,越是疯狂,越是机会?破后而立!小卖家,机会出路,在于创新,在于产品,在于营销,在于团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在鱼目混杂的时装圈,创业到底有多难?
核心提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和时装有关的创业青年。前段时间,我就认识了一个在时装圈创业的朋友,乔森。这哥们很有趣,言谈中透着几分理想主义,又总不忘自我揶揄。
  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和时装有关的创业青年。前段时间,我就认识了一个在时装圈创业的朋友,乔森。这哥们很有趣,言谈中透着几分理想主义,又总不忘自我揶揄。
  服装江湖多英豪,乔森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朋友们给乔森取了个外号,“帮主”――“帮人的主”,乔森的正经身份是广州未然时尚设计师品牌SHOWROOM创始人,听完他的创业故事,我才知道在时装圈创业到底有多难。
  乔森学服装设计出身,算是科班,和大多数人一样,毕业后找了个对口工作,在品牌公司做设计。2004年,乔森有了经验又积累了人脉,于是就想办法和朋友合伙,在广州搞个设计工作室,一边给品牌公司供款,一边做做商品企划、培训方面的业务。
  第一次创业,乔森赶上了好时候。那几年,国内服装业处在势头上,广州的创业氛围还不错,再加上合伙人又比较给力。天时地利人和占尽,工作室的日子还算凑活。
  直到2010年,行业滑坡效应显现,工作室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微利之下,乔森痛下决心,与其挣扎不如早做打算,解散完工作室后,第一次创业也正式宣布失败了。
  总结原因,乔森觉得设计工作室的“束缚”太多,客户的意见大过天,一句话就把团队几个月的辛苦否了,实在不甘。“在中国,没有哪个工作室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没法影响时装产业的全局”。
  工作室散伙后,乔森辗转成都、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干了些和顾问、培训有关的活儿。3年中,乔森先后在几家快速发展中的二线品牌做顾问,帮别人梳理品牌、设计、商品、营销环节,研究国内时装公司的运营,总结规律,但到年底算账,发现公司的业绩照样不尽人意。
  身份变了,问题依然还在。乔森很懊恼:设计顾问把该做的事儿都做到位了,品牌定位更精准,整盘货设计得更高效,但如果生产、人力、营销、渠道环节不能共同发力,再好的设计也赚不到钱。
  
 &#年,微信风靡,乔森开了个订阅号,分享做顾问时的心得和经验,他还时不时地畅谈自己对设计、商品企划、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解决办法,不到半年,粉丝破万,这其中,原创设计师占了大多数。
  每次分享经验,微信后台都热闹非凡,乔森吓坏了。仔细琢磨,他发现,借互联网之力,用自己的经验可以帮设计师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移动互联网点燃了乔森再度创业的激情。
  摔过跟头,知道地比屁股硬。重新爬起来,乔森变谨慎了。去年初,新公司“未然时尚”诞生,取义防患于未然,办公地就在自家屋里,逢人详询,乔森只能自嘲:上无片瓦之顶,下无立锥之地。白手起家,大概就是这意思了。
  二度创业,乔森干的其实还是老本行,虽然时代变了,但初心未改。这一回,用互联网帮设计师做市场对接成了乔森的创业核心。
  从线上粉丝互动,到粉丝互助,还得想办法把粉丝聚集到线下来。去年4月,广州,未然时尚第一场设计师沙龙落地,面对着面,乔森听到了更多真实的设计声音:对创业和发展的迷茫。
  广州过后,紧接着,深圳、虎门、上海、北京、杭州……更多的沙龙落地,乔森的方向逐步清晰:一定要用商业项目帮助设计师落实设计价值的转化,SHOWROOM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帮设计师拿到订单、保证利润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9月,未然时尚的第一场SHOWROOM订货会亮相,地点在深圳南油批发市场的一个工作室,是乔森从朋友那借来的。
  两天时间,在这场定位师品牌的联合订货会上,有设计师拿到了订单;尝到甜头,乔森杀回广州,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分别在TIT和轻纺交易园又各办了一场订货会,并引发圈内热议;今年开始,未然时尚又主动出击,在上海、武汉、成都试水,一发不可收拾。
  没想到,这个模式真的火了,未然时尚SHOWROOM做起来后,现在平均每场差不多能推出上千款原创设计,出的都是设计师最新款。作品变现,设计值钱,迷茫自然开始慢慢消散了,乔森的二次创业似乎也走上正轨了。
  
  去年4月,未然时尚开通了微信移动支付权限,和同行比,并不算晚。当时,乔森认为这是个大机会。
  “我整个人都沸腾起来,在第一时间申请了服务号,办理了微信支付,同时还花钱请人设计了微商城管理系统,但很快,设计圈的微店、微商就风起云涌了,我们的微商城还没上线,这场仗就已经彻底打完了”。
  这次创业,乔森借了互联网的势,飞得很高,但摔起来也更痛。“互联网真的有巨大杀伤力,快、狠、准,一次性就差点把我灭了”。
  不过,幸运的是,微商城项目的挫折并没打垮乔森,好在当时他还有1万多设计师粉丝。这件事也让乔森明白:和互联网沾边儿的创业项目,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谨慎,尤其是在时尚圈。
  未然时尚SHOWROOM火了后,上门联系“业务”的人也多了起来。去年,《女神的新衣》节目组找到乔森,想让他参与新一季节目的录制,不过,条件是必须给主办方600万“参与费”。
  听完电视台的来意,看过几期节目,乔森产生了困惑:“一个三、四线的艺人,通过包装就可以在中国最精锐的年轻设计师面前指手画脚,时装设计师的价值真的要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
  这件事给乔森带来了不小的触动:“中国的设计师不缺才华,缺的是将才华放大、发挥的经纪人”。设计师需要推广,但电视台的“好意”一般人真的领不起。
  顺着这个思路,乔森梳理了这次创业的方向:他想把未然时尚做成“中国时装设计师的经纪人”,像明星经纪人那样帮设计师赚钱,拿回设计的尊严。
  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未然时尚的业务逐渐变得明朗起来,结合乔森的行业经验、人脉和对市场的敏感,在SHOWROOM项目后,设计服务、联名设计、进品牌集合店、定向开发、定向组货、专场订货会一系列新的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在未然时尚的帮助下,已经有一大批设计师正在用最适合的方式,实现设计价值的商业化落地,乔森也因此走出了当初的困惑。
  
  到现在,离乔森跟我讲他的创业故事情已经有一阵儿了,未然时尚仍然在有序地向乔森规划的成功彼岸靠近。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但凡是个活动、聚会,都能听到大家聊“互联网+时尚圈”的创业项目,但为什么靠谱儿的故事却那么少?在国内,时装圈可谓鱼目混杂,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时尚创业狗”们走上正轨?
  在时尚圈创业,成功的标准不好衡量。从乔森的身上,我注意到:他抓住了互联网为时尚产业带来的机遇。
  未然时尚SHOWROOM运营有一些特点:追求设计商业化;产品讲究高性价比;25-45天内快速出货(明年据说要缩到15-20天);每月定期为设计师办订货会……这些已成为他们立足市场的标志。
  乔森创业做的实际上是两件事:
  用互联网和线下沙龙,把有商业潜力的设计师聚拢到一个平台上来;
  用SHOWROOM的形式,减少设计从流通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以更接近零售端的价格,把设计师的原创设计直接推向消费市场。
  当设计师聚在一起后,未然时尚会不断传播一个理念:设计师品牌不是奢侈品牌,不要动辄以进口面料为借口,把设计卖高价。在指导设计师做符合市场人群、价格定位的设计的同时,未然时尚还通过各种媒介推广设计师和他们的品牌。
  表面上看,乔森创业是借了时尚+互联网的势头,但本质上,是他看到了“高昂的渠道成本”阻碍国内时装产业,或者说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的真相。
  和其他创业项目一样,未然时尚是在打破时尚产业“中间商”的束缚,把原来的服装代理商变成设计师品牌的直接零售商,把百货商场拉进设计师圈里来,分担风险,联营赚钱。
  这种降低中间环节成本的“互助”创业方式,和互联网倒逼传统产业转型的实质没什么两样,很可能就是设计师品牌赚钱的下一个机会。
您可能感兴趣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文章,皆为用户自行上传发布,为分享而非盈利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原创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凡标注是“中国服装人才网”官方上传稿件,为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有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致电2或联系邮箱:
新媒体从业者
微信关注 共享智慧
免费订阅《服装经理人》专刊:
如果说孩子总是承载着希望和未来,那么童装则一定是值得为之拼搏..
甲公司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在合同期内无故旷工累计达3天,公司..
与公司为了年底冲量、冲业绩而开展招聘相反的是,很多老员工正在..
又到了年末制定来年培训计划的时候,制定培训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合同内容随经营需要和员工个人情况变..
比起选择在平时努力,一些“极端”员工更愿意在年底搞点花样。问..
调研发现2016年各行业员工离职率整体上升,员工都跳槽走了,为什..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 2014 年代理了 Topshop 天猫店之后,尚品网是..
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起,中国何时能有享誉全球的服饰品牌就是一个..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重磅发布了《年度中国服..
  核心提示:江苏阿仕顿服饰有限公司自2003年初创以来,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自有品牌服饰专业零售模式――SPA模式,成功解决了传统服装业的各种制约,更以..
 版权所有 &
CFW服装经理人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经营许可证: 浙B2-在中国做实业,赚钱到底有多难?
在中国做实业,赚钱到底有多难?
吴晓波/文 &
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是面临总崩溃的悲惨命运?还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所有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1历史:四次转型 制造业最苦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最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我们现在不谈乡镇企业,而是谈民营企业。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在军工重化的体系以外,这些基本上是做钮扣,编制袋,做衬衫,做电缆,做铁锅,自行车,印染等等。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
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
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最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
92年以后中国商品开始发展,老百姓手里有点钱,所以我们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让他们吃好穿好,所以服装、饮料行业开始起来,还有保健品。当我们吃好穿好以后怎么办?我们家里夏天的时候最好有一个空调、大冰箱,89年以后开始有电视机,家电企业起来了。
中国的服装品牌,中国的饮料品牌,中国的家电,你想的起来的,这三各行业的品牌,90%以上成名在年之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两会,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保健品每天在喝,冰箱、洗衣机都有,朱镕基说买汽车,98年中国开放房地产行业,1998年中国取消了租赁分房,开始学香港,按揭置房。
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
今天中国有一个长得很好看的—马云,阿里巴巴什么时候创办的?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半年时间,阿里巴巴的排名在全球C2B电子商务第一,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
什么叫C2B,一百个乡镇企业家里面,99个不懂英文。老外要到中国来采购商品,他们比中国的乡镇企业还惨,100个老外都不懂中文,语音不同,信息不对称,做一个商品交易平台。
阿里巴巴,网上最大的交易市场,摆一个摊,上来交易就可以。199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的阿里巴巴,不是今天的淘宝、天猫的阿里巴巴,是跟中国制造有关的阿里巴巴。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
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最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1984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卖电脑的地方,中关村,知道为什么叫中关村吗?中央机关所在地方,皇宫里的太监,太监死了以后抬到北京郊外埋掉,叫中关,埋太监的死人堆叫中关村,北京郊区非常偏远的地方。
1984年很多人在那里卖电脑,做经贸市场,然后出现非常优秀的企业,联想是84年开始。1988年的时候,中关村已经蛮发达了,中关村最大的十家企业,到2008年,十年以后,再看1988年排在前一百位的中关村企业,剩下3家。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企业,饮料企业,家电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
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
2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
不是我们不聪明,中国越来越有钱,中国消费还敢于消费,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
当今世界最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拿走了你本来的优势。我们说转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我去年去国务院参加总理组织的经济座谈会,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排在我后面的都是企业家,在我前面发言的全是中国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家,分别来自于财政部、社科院、汇丰银行,北大清华,有一个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分析来讲,今天中国处在通货紧缩时期,供给大于需求,满街都是东西。
然后克强总理说,他们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内是黄金期,中国都会处在通货紧缩时期,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在未来的五年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
同时,这个宏观经济学家说,不仅中国处在通货紧缩,全球处在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全世界各个中央政府都在干同一件事,加速印钞票,货币的量化宽松。
过去两年是1945年以后最激烈的货币竞赛,人民币还算好。现在去日本,日本的东西好便宜,过去两年日本贬值25%,到欧洲去很便宜,过去两年贬值48%。我今年2月份去了一趟南极,三年前去南极一美元换阿根廷币是1:1.6,下了飞机我去换,1:4.7,这国家能过日子不?三年的时间。
互联网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炒股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
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3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
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最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是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未来我们做互联网,我们卖东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发的话,你的成本会比地还要高。
今天为什么出现很多网红,为什么出现直播模式,为什么出现社群经济,都是对流量为王的反驳,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要告别马云,过去几年来所形成的一些互联网经济,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这些我们非常耳熟能详的,将会烟消云散,互联网启蒙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基础设施。
未来最主要的能力,就是怎么样跑步跑的快一点,怎么样把水变成饮料、酒,我们把它变成工具,是一个我们可以用的工具,不是我们的根本。我们的根本是什么呢?我们的根本还是做好一双鞋子,做好我们的卫浴,这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互联网的企业家而丧失信心,我们也不要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BAT的身上,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李彦宏也好,他们全部都是我们的工具提供者而已。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工具革命已经结束。在虚拟竞技上,未来五年内不再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工具革命。
第二,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怎么能提高我的劳动生产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产品,全球的制造业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为什么以前不谈,为什么今天开始谈。
到美国去,奥巴马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提出美国制造业再造计划,日本叫日本工业复兴计划,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
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重新把国家战略放到制造业上。是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
我们在全球制造业,1978年我们和美国人、日本人要差30年的话,如果到1998年还差五米,今天我们会跟他们差半个身位。
在未来的工业复兴计划中,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和德国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夹在中间。美国人认为,我的战略计划是要很多硬件,比如说要搞航天飞机,要搞无人汽车,要搞VR系统,美国人会把它过去20年所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成果继续放大。美国汽车行业的复兴,现在的领头人叫马斯克。
德国人,隐性冠军。他们从来不会产生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但在汉诺威,我们看到很多生产革命。德国一个生产线,全世界工业4.0的标准工程。
民营企业家跑到汉诺威,去到那里以后回来有人问去汉诺威有什么体会?三个体会,盯住德国人,学他们的生产线革命,学他们的车间革命。学习美国人,买卖全世界。
在未来的几年内,买全世界制造业中间产业的部分,可以极大的取胜。我们用人民币去买它,人民币是全世界最大的货币泡沫,房地产泡沫是人民币泡沫的投影,中国的货币超过了美国。我们用全世界最大的泡沫买全世界最好的武器,我们等于帮助了总理把泡沫输送到全世界。
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消费升级诱发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认为这个词是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制造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
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欧洲有供给侧配吗?日本有供给侧配吗?没有。供给侧改革,是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中国产生新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是谁呢?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他们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供给侧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中产阶级。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09年的时候我曾经主持过一个课题调研,一家美国的公司帮中国的企业家做数字模型。找二十个知名度高的企业家,一个企业家访谈20个小时,把这些访谈的结果形成一个结论,把这些结论在别的国家对照,提出你这个企业家数字模型是什么。
当时模型的结果是,比如说你们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重以进攻,输以防守,呼啸天下,粮草没跟上。第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狮子性,就是统治欲望很强,团队建构能力不强,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第三,东方企业家的传统性,讲天下,拯救这个,拯救那个。
其中有一条,我当时看到大吃一惊,他说,你们中国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当时有四五个专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吃一惊。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面对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竟然创新不足。
产品从哪里来的?从别的地方抄来的。到今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在过去30年里面起诉中国的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申诉成功的?没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中国的企业。
山地车的品牌要么是法国,要么是台湾人,今天在中国买到几千块的山地车,所有的指标,比如说它的刹车,比如说凳子,那个高度,全部是欧洲人的。我们亚洲人身体,他们卖那么贵的车给我们,从来不研究我们中国人的身形。
后来很多年在想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面对中国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为什么中国各代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不是这帮企业家不聪明,这些企业家是最精明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你的创新买单。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相信四个字“价廉物美”,能够很便宜的买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因为没有人能为你的基础研发买单,所以你根本不会投钱在基础研发上,会把所有的经历放在两个地方上,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扩大规模。
这是中国企业家的毛病吗?不是,全球企业家都是,美国也是这样。美国建国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抄袭英国人,全面抄袭英国人。美国到1894年的时候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还在抄袭英国,英国人很愤怒,愤怒到什么地步呢?只要在美国纺织工厂工作的工程师,申请到英国来旅行的话,拒签。申请假如英国国籍,绝对不可以,为什么?你就是来当间谍的。
美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美国本土的企业,要摆脱对英国的抄袭呢?1920年代,1920年代是美国中产阶级崛起的年代,美国变成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开始愿意为美国精神,为美国文化,为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审美开始买单。
后来就出了一大堆的美国牛仔裤,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的好莱坞,美国的迪斯尼,美国的麦当劳,美国的星巴克,出现一堆具有美国文化标志的品牌,所有这些品牌是1920年开始的。
我们说日本是工匠精神,日本在很长时间里面,年代,日本主要抄袭美国,当年made in
日本,是廉价品的代名词,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要为日本消费者服务,1970年,就是1920年的美国,也是今天的中国,开始产生中产阶级。
今天的中国,出现了1920年代的美国,1970年代的日本。有1.5亿的中产消费。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全球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4大公司:未来要重视两大革命性的推动力
中国大公司未来五年,有这几个特点,第一,失去成长对标。
我去年去海尔、美的、苏宁调研,企业家老板都跟我讲一句话,到2016年以后,对中国大公司来讲,竞争时代已经结束了。所有大公司已经失去对标,挑战是什么?我们要联合资源。
当我领导全世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有没有创新一种全世界没有的管理模式,有没有创新一种全世界没有的商品模式,有没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要变成必须。
我非常有信心的告诉大家,未来5-10年内一定会出现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商业模式有了,很多中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里面,很多已经创新了,接下来就是服务行业,在文化产业,在制造业里面,会出现一批成为标杆性的公司的。
美的也好,海尔也好,开始到全国去买制造业,买院线,买保险公司,中国公司未来的全球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到今年为止,中国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是216个。
我们算了一下,大概2017年,最晚2018年,中国在世界五百强的数量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多的国家。
第二,管理开始模式变革。
我去海尔带了三次,看到还是那个园区,还是穿的那些衣服的人。但今天的海尔,整个组织结构变了,张瑞敏说,科层管理已经结束了,原来从总裁到下面有12级,管理层4级,下面员工8级,今天的海尔是分三级。
管理彻底扁平化,管理扁平化以后造成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是公司会出现无数的突击队,未来公司不再是金字塔,都是突击队模式,一个一个突击队,突击队去打一个行业,是什么样呢?是经典爆品,突击队模型+经典爆品模型,未来的企业是这样。
大规模的集团作战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创新,大公司的组织能力已经瓦解。在这个创新意义上,大规模的组织已经丧失了,首先组织结构上要分化,未来的组织创新非常重要。
第三,我们将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
上个月刚刚公布了2015年全世界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第一名是华为;第二名高通,第三名中兴,华为已经连续两年第一。去年华为申请专利2600多项,这些企业值得大家尊重和学习。
中国的中小企业也一样,积极的参与全球的技术创新。未来五年中国大型企业数量还会增加,但是,它的成长方式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不再基础,在成本、规模优势上,而是在创新、整合,而是管理模式变革,技术创新上。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革命性驱动力,对所有的企业,这两条是最关键的。第一,信息领域,互联网革命。互联网革命现在带来什么?所有的制造业,如果你认为互联网+,我原来是做电商的,通过苏宁、国美来卖,现在组建两个团队,把电商拖到网上去卖,到天猫、淘宝、京东去卖,我给的部下设的KPI,今年网上的销售到15%,明年到30%,后年到50%,错。
互联网变革一定不是产业效果,营销要的是结果。首先是观念,领导人的老化是观念老化+能力老化,然后是工具,你会用互联网的信息工具,大数据、云计算,重新再造企业的基因,最终变革出现三个东西。
第一,重新定义渠道。
我之前写过一本书是《非常营销》写的是中国最大最好的营销公司,这个人称呼为营销之父,哇哈哈,最大的能力就是在全国建立庞大的营销体系,在杭州生产一瓶矿泉水一块钱,卖到兰州、拉萨还是一块钱,中间所有的渠道商,省代、零售商全部都不赚钱,但这些老板跟着赚了大钱。车间的商品和消费者之间,最多只有一道。
未来,如果你利用大数据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真正极致的模型是车间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渠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我们在中国寻找这样的企业,最终是工厂生产出来直接到达消费者,中间没有任何的渠道商,因为不需要任何的渠道商,我和消费者之间所有的信息都是互动的。哪怕你买了我的鲜花,买完以后,我就知道你有多少能力买鲜花,你是一个月买一次鲜花?还是两个月买一次鲜花。
我们家吃米,买了五常大米,大数据告诉我说,你们家有几口人,你们家一个月吃多少斤米,什么时候需要再买米,哪怕买一张床,大数据可以告诉你,最近好象买新房子了,对你的消费产生了传感。
最终的革命就是所有的渠道都会不见,所有渠道都不见的话,能力掌握在谁的手上?在各位的手上,制造业的利润会成倍增加,如果所有的中介全部去除,库存成本、渠道成本不见了,拿20%来做电商都可以了,这是重新定义渠道。
第二,重新定义技术创新,我们有很多技术创新平台,未来会开放。
我前两天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他们的老板,最近带一个团队做一个平台,把全中国所有的工业设计师赶到一个平台上,所有的工业设计的制造企业说,要设计一个马桶盖的形象,要设计一个电饭煲的形象,放到这个平台上。
未来的竞争,彻底的平台化,企业的能力会被重新定义,特别是零配件这些,彻底平台化。当能力被平台化以后,会出现一件事情,这是现在中国科技界正在谈的话题,结构式创新。
大家玩过乐高游戏没有?买回来乐高游戏,每一个孩子拼装出来的乐高玩具是不一样的,可以拼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乐高玩具。也就是说,做任何产品的时候,可以通过结构式创新,都有,剩下的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请了松下的,做卫浴的,明天听完以后,你会问自己,如果今天2016年的6月份,我要进入到马桶盖行业,有可能吗?完全有可能,你连车间都不用建,连渠道建设都不需要,只需要记住,他做的那么好,凭什么我还可以做?你只需要1%的能力就可以。对技术创业的部分,在互联网里面要重新定义。
第三,重新定义消费者。
以前,生产完东西,通过广告,渠道,卖给消费者,消费者的第一次,产品好的话持续消费,再来买我的东西。但今天,大部分已经被结构化了,未来真正的消费者将三位一体,第一,他是你这个产品的购买者。
第二,他是你这个产品的参与生产者,这张床,哪怕这个电视机,它长什么样,消费者是参与设计的。现在有没有可能实现?通过互联网完全可以实现,定制,参与设计。
第三,你是我的投资者,因为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商品,有可能被证券化。一部电影证券化,一件西装证券化,一次旅游能不能证券化。未来的消费者将不是单向B2C的,而消费者掌握了主权,掌握了购买的主权,掌握了产品设计的主权,甚至掌握了产品投资的主权,现在是消费者全时代的到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结果。
互联网第二个革命是什么呢?硬件革命。
重要的不是成为第二个雷军,而是要超越雷军。运用互联网工具的同时,要了解这些东西,柔性生产线,机器人,传感器,认知技术,VR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我们去工业4.0看的是什么?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将成为我们的标配,我们所有的成为线将要得到全面的改造,如果没有柔性生产线的话,消费者关系的改造将是一个概念。
如果没有机器人的话,定制化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没有传感器的话,没有芯片的话,没有微处理器,无法挖掘数据,所谓的大数据也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些东西是我们在德国看到的,美国也在改。
我为什么说很多企业会被淘汰掉呢?我这次去德国,德国有一批非常厉害的隐性冠军,隐性冠军这个词是德国的学者赫尔曼西门提出来的,我们德国为什么在欧洲很厉害,因为我们是隐性冠军。
什么是隐性冠军,三个特点,在一个细分行业中全球第一。销售额一年大概一至两个亿美元左右。第三,它不为人所知,没有人知道它。这个概念到今天,世界第一没有变,不为人所知没有变,第二条可能变了,当年是亿美金,现在是三亿,五亿的样子。
德国这样的企业将近有三千家。我们做了一个调研,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内,将近三千家隐性冠军中的40%会消失。德国人跟我们讲,德国最好的三千家,未来五年内40%会消失。是硬件革命,硬件革命把你这些隐性冠军的制造优势瓦解了,基础路径不是原来的,是对制造流程的理解,不再是现前的变革,而是把你绕开。
原来形成的能力,所形成的模具,所形成的机床,不太需要了。这个是两个大的革命性的驱动力。
5消费升级:圈层化+性能比+人格体+……
消费升级有这些特点。第一,圈层化。
我们讲中国出现1.5亿的消费人群,他们和大部分的市场在哪里呢?圈层。大家看这些品牌,有没有买过这些手表?(PPT)斯沃琪、欧米茄、浪琴,这些品牌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一家企业,是斯沃琪集团,这里面最便宜的是一千元人民币,最贵的是一百万人民币,他们属于不同的消费者。
一个企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品牌?因为消费者是被圈层的,不同的消费者是有不同的需求。一对刚刚结婚的小夫妻,他们对手表的诉求和对一张床垫的诉求,和中产阶级者,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品牌集群战略?这是因为所有的商品都会在圈层中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没有大众品牌,没有大众导向,没有大众消费,所有都是小众的。
为什么前面会说企业会需要一个突击队模型,需要一个精准的模型,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企业也好,一个经典的模式是蜂窝式组织,一个蜂窝掉下来有没有问题?另外的蜂窝会长出来,一个蜂窝的底板是三个东西,第一,我是做什么的?我是做床垫的,做服装的,做卫浴的,专业能力。为什么这些蜂窝会在一起呢?把我们粘在一起的唯一理由是,我们是资本家。每一个蜂窝都是一个组。
我们这次会请小米生态链的老总刘德讲小米的生态链。从路由器做起做到无人机,为什么你能干?他会来跟我们讲小米在组织结构怎么样形成蜂窝的模式,他可能不叫蜂窝,可能是另外一个名词,但道理是一样的。专业能力+突击队+资本,这是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变化。
第二,性能比。
我们去年讲马桶盖事件,中产阶级消费者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他愿意为好的服务买单。愿意为好的性能买单,愿意为好的技术买单。
第三,人格体。
今年最热的两个词,网红直播。这个姑娘叫张大奕,外号叫大姨妈,去年在新浪微博卖服装卖了三个亿,现在中国、美国、日本都流行这样的模型,我前面讲的,互联网工具,连接,剩下来是商品过剩,为什么要买这条裙子呢?为什么?是我需要穿裙子呢?为什么买这条裙子?为什么?是因为我喜欢。
中产阶级消费在未来,“喜欢”这件事情,“审美”这件事情将超过必须,软的将超过硬的。审美的背后是价值观,是人格。淘宝发展到今天,那么流弊的企业,他的发展面对瓶颈。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人格体。
第四,定制化。
红领是去年给我们讲过课的人,是中国最早做定制化工厂的,整个生产线柔性化,中国未来这样的生产车间,柔性化的生产车间,基本上所有的领域都会出现。定制是去渠道的根本化。
第五,直销型。
名创优品,是一个70后的企业家,是过去两年最大胆的人,现在还会租一个档口开杂货铺吗?他做到了。他告诉我怎么样在沿海地区整合最好的制造能力,怎么样在北京、上海、深圳选择最好的黄金地段,把这些商品放到里面去,怎么样让我的商品在七天时间里面产生反应,好的、马上运过来,不好的马上撤掉。两年多发展非常快,直销模型。
中国的西装、家具、服装业,这些行业都发生了种种的转型变革。我们面向未来,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已经形成了新的战略起点,已经有一些公司在我们前面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供给配,未来不是黄脸婆的五年,不是让我们沮丧的五年,而是一个黄金五年。
6未来五年:要活,你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未来的五年,一定是大淘汰,德国的未来五年,最好的三千家会淘汰到40%。
五年后,如果我们再有机会,如果我们所有一千个朋友还能够坐在这里的话,我们将会是最后的幸福者。我们要在五年后还能够聚在一起,还能够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能力。
第一,在生产上我们要形成柔性能力;在研发上要实现单点突破的爆品能力,在营销上我们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在价格上摆脱成本定价模式,把人民币这个泡沫牢牢的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面,我们要成为泡沫的一部分。
必须要让自己的企业尽快的证券化,未来这个世界就是证券化的世界。一个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于产业部分,卖了多少冰箱,卖了多少空调,卖了多少的服装,卖了多少的机械。
另外一个能力来自资本化的能力,通过卖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产业预期,怎么样把这个产业预期通过证券化,市盈率,通过市盈率变成资本能力,通过资本能力变成产业化扩大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话,你只是在做概念,我们叫题材。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是一个题材的操作者,你是可耻的。
但如果你能把证券的能力变成你制造业的驱动能力,你的市盈率,20倍,100倍,这些能力变成你的驱动力的话,你是中国制造的推动者和先进者。我们一定不能把屁股留给资本,我们要去拥抱资本。
今天的中国,让自己的企业证券化的渠道已经非常广泛了。在过去的三年里面,中国所有的产业变化最大的不是互联网行业,而是中国的金融行业。如果在三年前、五年前说要资本化,要上市,深沪有一千多家民营企业,要排队,要求人。
今天,北京有一个新三板,八千多家企业,可以发债,可以发基金,可以直接融资,可以并购。你有无数多的方式,让自己的企业证券化。让自己在制造业形成势力,尽快的拿到现金,把这个现金变成制造业的另外一部分能力,不断往前走。
如果这样做的话,是帮了中国一个大忙,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到德国去,拿自己的钱?不是傻子吗。拿谁的钱?那并购基金的钱,那投资人的钱。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我们两个翅膀,千万不能变化单翅。如果说中国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认为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36年来的这个公式到今天变成三个新的优势。
第一,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尼采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疯子,他讲过一句话,他说“上帝死了”,他讲“上帝死了”以后,这个世界原有的结构体系,哲学体系,瞬间瓦解。当上帝死了以后,世界重新产生,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我们过往所有的成绩,过往所有的优势都将烟消云散。那些即将消灭我们的东西,在未来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注:5月27日,吴晓波的“转型之战——制造业千人大课”在深圳开启,吴晓波作了题为《2016,中国制造迎来黄金五年》的演讲,本文为演讲精选。
来源:正和岛(zhenghedao)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会到底有多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