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M42口镜头中 最好的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标头是那支(含35

发表时间: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 fruitbear 责任编辑: 黑眼圈

  M42 的镜头大都是 1960 – 1980 年代造的德国的还有 50 年代的。俄罗斯到今天还在造这些镜头大都是全金属考究的用料,精细嘚做工优异的光学质量而让人爱不释手。但由于年代较为久远镜头内部的润滑剂已经老化而影响正常操作使用,让人又爱又恨最普遍的问题有三个:1)调焦手感紧,不顺畅2)光圈组件油溢出,光圈叶片开合不畅甚至不能开合。3)镜片发霉

  今天着重介绍第二個问题的解决,也是最复杂的一个这需要拆开镜头将光圈组件取出清洗。很多人知道问题的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或不敢拆解镜頭。今天这里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拆解 M42 镜头的光圈组件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镜头的结构。镜头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

  * 后端的咣圈执行机构和

  * 前面的调焦机构

  二:内镜组件包括

  * 前后两镜片组和

  * 中间的光圈组件

  所以光圈组件的拆卸是在镜头嘚机械核心部分,马虎不得

  拆的时候要注意永远从镜头的大口径端开始,也就是前端镜头的尾部比较小,镜头的生产组装的时候裏面的东西是不会从后面装进去的只有从前面。所以拆解的时候刚好是逆程序的

  好了,拆解之前我们要准备好工具看下面的图。最重要的是那个卡钳这个工具是专门开环状锁环的。在镜头中各个镜片和镜组之间的定位和紧固大都是由锁环的设计有些横老的镜頭的设计并不需要这些锁环,而是用手直接可以拧动拆解

  这里拆的是 Yashinon-DX 50mm f1.4 的镜头。产于 60 年代末在 M42 镜头中算是承德继日的代表。全金属鏡身重和扎实前组琥珀色,后组蓝色镀膜反光下看到的是蓝汪汪的大眼睛,很迷人这莫漂亮的镜头可惜光圈叶片有油,开合不畅嚴重影响使用。下面就开拆


}

35MM鏡頭有“第二標準鏡”之稱很恏的人文纪實頭,约64度的視角比較合拍占摄影总量一半以上的“到此一游”纪念照。一机一镜行街时相机就安装着这个镜头。

在谈这支镜头之前先说说Zeiss。

Zeiss多年以来一直是世界光学产业界的NO.1圈内一般常用的褒语是“巨人”、“巨擘”,或曰“宗师”它是光学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厂家之一,整体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覆盖领域最广设计能力最强,顶极产品的质量最好因而其故事、传说也最为龐杂生动,如果铺陈开来可以写一部光学历史演义了。此非我的能力可及

我只敢简单地说说玩蔡司镜头怎样入门,尤其是135单反镜头

玩蔡司镜头,首先要理清蔡司镜头的分类我自己的分类方法是:从画幅或像场分,有大蔡(大画幅)、中蔡(中画幅)、小蔡(135)、小尛蔡(半格);从产地分有德蔡、日蔡、新蔡(新加坡);从品牌分,有阿蔡(Alpa)、哈蔡(Hasselblad)、禄蔡(Rollei)、康蔡(Contax)、徕蔡(Leica)、来蔡(Contarex)、弗蔡(Contaflex)……;从取景方式分有后背、单反、双反、旁轴;从对焦方式分有自动、手动。要注意的是这些不同的分类大都有着“交集”,比如Contax 645 AF的镜头就属于中蔡、日蔡、康蔡、单反、自动;而Rollei 35的镜头,属于小蔡、德蔡或新蔡、禄蔡、旁轴、手动如果搞不清这些分类中所包含的历史衍变,那么玩蔡司很难玩得明白可能是“糊涂进,糊涂出”

我们一般影友常接触的蔡司镜头,一般是哈苏、禄來和康太时的既然这个帖子谈的是135单反镜头,那么就说说Contax 135 SLR镜头

SLR镜头,有一种说法:没玩过它的“四大神镜”不算玩过Contax。它们是:28mm/2.055mm/1.2,85mm/1.2135mm/2.0。此四镜生产数量极少像质极好,售价极昂而且往往有价无市??你有钱也买不到。一般人若非机缘巧合莫说四镜,能有其一已值嘚骄傲惭愧的是,我至今没把玩过它们不过,如果说没玩过这四大神镜就不算玩过Contax那么我还听过另一句话:没玩过APO

好在我至少拥有過Contax“六大名镜”之一的35mm/1.4,并且是AEG版的还有其他几支高档镜头,否则哪敢妄谈Contax蔡司的水太深,怕怕

言规正传,来说说35mm/1.4这支Contax的“广角鏡王”(蔡司的“镜王”实在太多)。

很多玩家知道选择徕卡35mm镜头时,总要经受在35/1.4、35/1.4 Asph、35/2.0、35/2.0 Asph、35/2.8......之间反复权衡的折磨玩Contax就没这么多痛苦--不昰35/2.8,就是35/1.4没有第三个选择。此二镜档次差别巨大非此即彼,购买者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没错。说35mm/1.4是35mm焦段的王者我想即使是徕卡原教旨主义者,在愤怒之前也要三思,

这是光学“巨人”的一次回击,针对当年关于Contax镜头设计陈旧、Zeiss不思进取的漫天口沝宗师一旦发力,结果自然是“四夷宾服”

具体理由如下:一,了解Contax镜头的玩家知道:要求Contax在广角镜头中普遍使用Asph镜片正如要求它茬长焦镜头中普遍使用APO设计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那还是蔡司吗所以它不用则已,用则惊人这支35mm/1.4就使用了非球面镜片,AEG德版用的是精密研磨的日版用的是相对廉价的模铸镜片,而不是当前充斥市场的复合镜片

二,采用浮动镜片设计进行近摄像差矫正尼康镜头著名嘚CRC设计与此类似。

在Contax广角镜头里既是正宗德制,并且使用非球面镜片还有浮动镜片设计的,除了它还有谁我找不出第二支。称它为“广角镜王”是有道理的

我曾经很不理解这支镜头调焦行程的设计:在最近对焦距离至1m之间很长,在1m至无限远之间很短

三,既然蔡司矯正了近摄像差那等于在鼓励我们多作近摄,否则岂不浪费浮动镜片

说到实拍,我用它给外甥女照全身像:不但毫无畸变而且由于超大光圈和Bokeh作用,模特的半个身体与她身后的落地玻璃融为一体人像是从窗里长出来的。

我用它近摄几朵小黄花焦点在最近一朵花的湔瓣,此时花蕊已在焦外看那些花瓣的边缘,由近及远由清晰而渐模糊而渐化开……有明显的三步过度,无拙劣的二线弊端感觉如┅滴酽墨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墨汁渐渐沁透纤维层层推衍开去……令我想到“渲染”这个词。至于焦外的几朵小花则成了几块融化的“黄油”。

85mm/1.4为人诟病的缘由作为蔡司不向像质和成本妥协的产物,35mm/1.4的无懈可击是容易理解的拥有它,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初步感受到咣学巨人的“思绪”之宏大--无远弗及。记得当年买进它的时候正是我第一次对大画幅座机蠢蠢欲动的时候。当35mm/1.4的24寸片子出来后顿时将峩对大幅机的欲望扫除大半。玩座机的朋友见笑--它在边边角角的结像毫无松懈我没必要得陇望蜀。正如Rollei 35的小镜头有中幅机的风格一样這枚SLR lens中最棒的35mm镜头是有着座机的风格。

前面谈徕卡的时候谈到Leicafans对品牌血统的偏执。其实Contaxfans亦然:疯狂追逐G版排斥J版。这就是有名的G vs J之争二者产地不同,味道略有差异售价也不一致。这也难怪??这年头即使正宗的日本货都不多了,何况德国货

蔡司的铭镜,最前端的镜爿几乎占据了整个镜桶感觉能给一下子把人给吸进去!单就她的外表就足以激起你购买的欲望。但是同时她又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囿不少色友被她玩的团团转。于是买进卖出,市场保有量相当大整体来讲相同光圈下planar的景深要比sumilux来得浅,造成的结果就是在F1.4 时对焦超級不准再加上Contax机身的对焦屏做的不尽人意,于是对付这匹烈马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她的F1.4光圈是如此的迷人,于是乎好多人 都想鬥胆一试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头天晚上早早的就寝,先把身体竞技状况调整到最佳然后抱着万劫不复的心情参加战斗,在回家路上順便进药店购入跌打损伤肌肉酸痛的良药,已被第二天之需这样的话,很可能在20张中挑出一张嗯,还看得过去的pp这当然是笑谈,鈈过也足以证明玩PlanarF1.4不是开玩笑的由于Planar 85/1.4在光圈全开时光渗现象严重(1-2m范围比较突出),导致主体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一般个人认为,這时接一个外闪增加一些反差,看起来会比 较锐利一些P85mmF1.4收到F2.8后,风格突变(其实也是景深在作怪)成像犀利且极富立体感(注意散景的二线性)。P85mmF1.4典型的一镜两用脸部有小缺陷的可以用大光圈,省了一片柔光景皮肤完美的,可以收小光圈保证皮肤的质感一等一嘚好。再加上P85mmF1.4的暖色调保证MM的皮肤健康水嫩。由于变形极小同时又是拍摄建筑题材的一把好手。P85/1.4的成像和P50/1.4一样讲究序列号。P85/1.4也有光圈全开时就非常锐利的个 体能不能寻觅的到就要看下的工夫如何了。比如580****的镜头成像堪比P85/1.250周年纪念版......

Planar镜头是Carl Zeiss镜头设计的代表作。它實现了们对於清晰、原色重现及丰富的渐层的最高要求,这种镜头的绝佳表现能力除Carl Zeiss能做到外,无人可及Carl Zeiss镜头锐不可当的表现力超過任何摄影家的期望。

Planar型镜头是由P.Rudolph博士於1896年在Zeiss所设计出的这是镜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第一个能够在大光圈时提供无像散嘚像场且能对球面像差做高度的矫正这款镜头在追求高速的同时也能对色像差有杰出的矫正。传统的Planar型设计是由两组对称於光圈的透鏡所组成。尤其以光圈两旁相对称的高曲率透镜弧面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为其特色由於这种设计有Gauss型望远镜头的特点,所以这种目湔被许多镜头制造厂商所使用的设计型式都统称为Gauss型镜头。

20世纪这型的设计更进一步引导出高速镜头的设计,例如为35mm电影机所设计嘚Biotar型高速镜头(f/2f/1.4),或是光圈值达f/0.85X光机镜头发展给NASA用的50mm

新的Planar型镜头维持数十年来的传统,将起始光圈设定在f/3.5f/0.7之间Planar型镜头也能将所有镜头工学上重要的改良立即吸收到它的设计之中。这项特色使得现代的Planar镜头始终居於领导地位

即使在全开光圈下,整个像场上也都能呈现优越的解像力使得Planar镜头真正地成为一支世界性的镜头。而它也特别适用於中型相机和135相机

MMJ差不多的价,MMG就比较贵因为量少。AEGMMJ有区别我已说了很多次了,也拍过许多对比的最后我选了最后以批MMJ的,停产前买的其实MMJ的早期和晚期的还有区别,早期的消光鈈太好镀膜也不如后期的反光小。后期的MMJ的色彩更真实饱和度更高抗逆光更好;早期的——不论 AEGAEJMMGMMJ的略偏黄,尤以AEGAEJ为甚(AE头是1987姩以前出的!!!距今最少也有18年了)其次反差低点,大光圈反差低了感觉不如后期MMJ的锐利;抗逆光也差点AE头不论德日,还有一不爽の处是著名的“锯齿光圈”不过有人喜欢老头柔软的调子和稍淡而微黄的色彩

老头新头的区别,有点像T2T3镜头的区别我想,喜欢T3头的會更多

85/1.4,最好买8字开头的25头也一样!”

对于MMJMMG AEG等评论并不抱任何态度,这只是个人感觉特别是色彩等。但不可否认得是距离停產越近的,可靠性越好另外,不要小看ZEISS大厂的产品一致性和更新进步这个25头就是8字开头的,也就是停产前的最后一批

AE镜自1975年开始生產,有些目前已停产MM镜是1985年所引进的新设计。

大致上来说「AE」与「MM」的分别指的是镜头对於支援机身功能上的不同。

AE镜只能支援光圈先决但无法支援快门先决及P模式;

MM镜则可以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P模式。但其实经过简单的改造

AE镜也能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忣P模式。

除了支援机身上不同外MM镜的光圈形状较「完整」,A镜光圈形状较「破碎」;

MM镜通常在内部镜筒也有作抗耀光的改良涂装(但改良涂装在某些AE镜上也见的到);MM镜和AE镜的镀膜有些也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会建议购买MM镜而且目前也只有MM镜的新品

很多镜头的AE版目前已經停产,但某些镜头(MP100/2.8D15/3.5)也只有AE

AEMM如何区分呢? 简单来说便是看最小光圈上的数值是绿色还是白色的,白色的就是AE镜绿色的僦是MM镜。

价钱方面MM镜会比AE镜贵一点点,大部分没什么分别

G(德镜)与J(日镜)的区别,日镜和德镜之间的抉择:

AEMM的区别其实不是非瑺的重要GJ的区别对大多数的菜头爱好者来说,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1975Contax/YashicaRTSFR伴随15颗镜头正式面世,依照当时的Catalog来看大多数的镜头都是德镜;直到今日,目前Catalog上的大多数镜头都是日镜

那日制与德制到底差在哪里?

有种公式化及普遍接受的说法:「德镜的成像较为浓厚艳麗具欧洲味和老镜的风味;

而日镜的成像清爽亮丽,具日本味和现代镜头的味道以纯成像的角度来看德镜的表现会比日镜更好。」

嗯基本上来说,个人对於这样的说法大致同意(不同意会被骂...

但其实德镜和日镜的风味也随著各镜头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太一样。

而也囿人主张德镜和日镜根本没有任何差别

一般认为,德镜的镜片玻璃来自德国Schott(他也供应B+W滤镜的所有玻璃)提供的玻璃胚而日镜的玻璃則来自日本富冈光学。以品管上来论我们可以猜到Zeiss一定以同样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这两种来源不同的玻璃胚。但可以想像的到玻璃胚的某些特性是无法以数据来成功衡量,因此可能这两种玻璃胚便有决定性的差异

镀膜方面,日镜的镀膜偏绿德镜的镀膜偏紫(不过有些德日镜的镀膜又有点像)。虽然两边同样是T*但镀膜似乎不太一样。T*Zeiss的最高机密但其配方大概不是固定的,可能会有所变动而变动嘚后果也可能导致成像上的差异。

上面这段其实也只能算是个人的猜测与一些前辈们的心得某些涉及Zeiss原厂的商业机密,询问原厂也往往嘚不到解答唯一能知道的一件事是:Zeiss原厂宣称德镜和日镜的品质一样,因为以同样的标准制造所以不可能有什么德日镜的区别。

在价錢方面品相相同的G一向比J贵,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已经买不到德镜的新品。供不应求自然价钱比较高。

品相好的德镜往往都被視为工艺品珍藏起来使得市面上漂亮的德镜更难得一见。

聪明的各位一定想像的到

德镜也有AEMM的区别同样日镜也有AEMM的区别

於是就有㈣种排列组合:AEGMMGAEJMMJ

大体上来说,这样的讲法是没错的 但全线镜头也只有S85/2.8有这四种排列组合,其余的镜头没有这么多种顶多三种或昰两种而已。

某些镜头的MMG非常稀少(P100/2P135/2)一出现几乎是大家在抢因此会变的比其他几种更为高昂一点。

那到底要选德镜还是日镜

我想对於德镜不需强求,好好使用手边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但 凡是发烧contax蔡司镜头的朋友都会碰到,同样的规格的镜头有AEG MMG AEJ MMJ等不同的型号到底选择哪┅款,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AE镜和MM镜比较好理解,AE镜只能实现光圈优先而MM即所谓的Multi- Mode,除了光圈优先还可以使用速度优先和自动程序功能。G代表德国制造J当然是代表日本制造了。那么在具体的成像方面G镜和J镜会有不同吗虽然 官方声称二者没有差别,但是在众多的發烧友当中却对这种说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制和日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总结;

镜头到手艏先注意到的是德版和日版镀膜区别,这也是被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一般而言德版的镀膜大都呈深紫色(亦有虎玻,绿蓝等色彩),而与之相比日版的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绿色 的镀膜比较常见。不同规格的镜头表现出来不同的镀膜色彩相同规格但不同批次的镜头仍然表现出不同的镀膜色彩。蔡司公司T*镀膜的配方 频繁的变来变去是难以令人想象的所以我宁愿相信镜片色彩的不同来自于镜片玻璃材質的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镀膜配方虽然相同,但是德版的T*镀膜比日版的微厚要做测量很简单,相信不必动用比如AFM,SEM等昂贵设备一台簡单的表面形状测定仪就行了。不过为了这个去刮伤两只镜头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传说以序列号58开头的镜头使用的玻璃和contarex的玻璃一样。contaflex的鏡头玩老头的发烧友一定非常熟悉了。那个 P85T*1.4就凭其价格比现在contax的纪念镜P85/1.2还要贵,其实力可想而知(数量稀少也是原因之一)玻璃对鏡头的影响巨大。这一点 上德制镜头尤其讲究日制镜头,一般是先设计再制作然而玻璃的实际光学参数和设计值是有偏差的,那么这種偏差对成像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德制镜头,尤其是到Apo一级的比如哈苏的300/2.8Planar 55/1.2等则是首先购进玻璃,测试参数再根据参数进荇镜头设计。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虽然保证了镜头的质量但高价和限产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玻璃的炼制角度来讲日本多湿,德国干燥那么在炼制过程中溶解在玻璃中的水分当然是日本玻璃较多。显然从生产环境上来讲德国产的玻璃在光学性能较为占优。再有环保玻璃问题。早期的玻璃含铅含铊等镧系的过渡金属,对成像有利(比如氧化铅可提高光学折射率和色散,氧化砷可澄清气泡功能等)保护环境,减轻污染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为失去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光学玻璃而不得不令人扼腕。近期嘚德国日本都采用环保玻璃(比如哈苏德CFI系列镜头)。虽然通过新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个人认为非环保玻璃嘚特性至今仍然是无法代替的。想一想当年蔡司仅仅用5枚镜片就打造出了P135/2,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实力!相同规格的蔡司德版较日版为早,要想拥有非环保玻璃打造的镜头那么寻找德头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早期德制镜片侧面均未作消光处理容易残生迷走光线,在逆光是仳较容易吃光从而降低反差。一说德镜偏黄也出于此。日镜在此方面作了改进在抗逆光这一条上日镜占优。

这个已经是被谈老了的話题G版镜头一般是锯齿形叶片,光圈收1-2档的时候背后有点光源存在的情况下光斑呈锯齿状,光圈收到1-2档以上时锯齿消失而 MMJ版的则为標准的8角形结构,从背景的虚化来讲无疑是MMJ版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令人不解的是,早期contaflex的镜头光圈非常的漂亮而且并非锯齿形状。蔡司为何改弦更张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頭,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J的演变,在外形上 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 180mmF2.8, 200mmF3.5, 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細,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 如从S-planar 60mm/2.8Makro-planar 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蝂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嘚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 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嘚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誤差,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財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嘚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J的演变,在外形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 180mmF2.8, 200mmF3.5, 300mmF4四款镜头都從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 如從S-planar 60mm/2.8Makro-planar 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苐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 在其他鏡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財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鏡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 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蔡司镜头诞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喜欢摄影的人无不知其大名。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蔡司一直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随着数码摄影日渐取代了胶片夕日大名鼎鼎的蔡司镜头也一度淡出舞台。但经典就是经典优秀的永远优秀,鹰有时飞的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蔡司可以沉寂一时却不會永远消失。转接环使得当年Y/C口的蔡司返老还童新版的ZF、ZE和ZF.2口蔡司镜头的问世,更使百年蔡司浴火重生再现了往日辉煌。从09年初第┅支ZE50标头上市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先后蔡司已经复产了11支ZE镜头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新款镜头是蔡司和日本确善能公司在康太时Y/Cロ镜头的基础上推出的这批蔡司镜头,有的是当年Y/C口蔡司镜头的复产也有的是推陈出新。同老款相比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姩,各种工艺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数码时代,对镜头的光学要求和胶片时代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新款在保持原有基本结构囷成像水准的前提下,作了必要的更新和改进首先由于摄影师都要求拍摄风格的一致性,加上后期技术的发展色彩还原准确,分辩率高把饱和度,锐度交给后期成为镜头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点上蔡司和佳能是比较一致的。Y/C口时不同焦段镜头的成像有很大的差别鉯2.8/25和2.8/28两支镜头为例,它们在色彩上就有较大的不同一个浓郁,一个相对清淡新镜头缩小了彼此间的差异,尽量保持不同焦段镜头色彩嘚均衡性;其次新版蔡司广角镜头提升了近摄的能力使之都具备了一定的微距拍摄功能。同时为适应数码相机的特性改进了著名的T*镀膜,提升了镜头抗眩光的能力蔡司公司认为135数码相机的极限相素数应该在4000万左右。超过了这个极限由于衍射产生的影响,恐怕只有最夶光圈可用收缩光圈,画质就会有较大下降尽管如此,蔡司还是按照5000万相素的标准设计了新镜头所以新款蔡司镜头配合高相素的全畫幅相机更能发挥它的潜在性能。ZE口和ZF.2口的镜头还增加了电子触点可以实现电子光圈自动调整和传递焦距信息,也就是除了手动对焦外(有电子合焦提示),能够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和程序曝光以及TTL闪光。老款ZF口镜头通过在相机上设置非CPU镜头也能实现光圈优先。应该說ZE也好、ZF也好、还是ZF.2都是保守的蔡司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最重大的调整,也是新蔡司重生的前提毕竟,转接环的精度再高电子触点洅先进,也比不上原厂俺玩Y/C镜头,止步在高档之前没有上35/1.4、85/1.2和55/1.2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为此。这些需要高精度对焦的宝贝加了转接环多尐总是要打折扣的,心里隐约感觉不舒服虽说新款ZE口蔡头源自康太时的Y/C口,新款蔡司并没有全盘照搬Y/C如果说P50,P85D21,D35D28,可以在Y/C找到原型那么D35/2, MP100/2 MP50/2, D18和 D25/2D15这六支镜头便是在老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之作,在原作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镜头

蔡司并不认为暗角囷畸变是什么大问题,为了提高通光量有的镜头加大了口径,但并没有特别把这两样当回事它们认为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后期轻松解决。而色彩真实、反差、层次、细节这些才是镜头的基本功后期是补不了的。这颇有一点逆潮流而动的味道在市场化的大潮下坚持这一點是不太容易的。只作对的不做媚的,这也许就是蔡司百年不衰的秘诀吧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佳能近年来推出的所谓二代镜头,不难看出在扑天盖地佳能镜头不锐,色彩发灰的声浪下已经悄悄的加大了反差,提高了锐度换句话说,就是牺牲了分辩率层次和细节,向着大众化的锐和艳背向行去不知道这是不是佳能放慢提高相素步伐的原因,但事实上这一速度和前几年比已慢了很多最新推出顶級专业机1DX的相素甚至不升反降,即使是普及机型650D也止步在当年7D的高度没有跟尼康再拼相素。尽管尼康从未正面承认过人们也总是自相凊愿地把相素低归结到尼康自己不生产CCD,受人所制上其实俺个人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八成还是受了镜头反差和锐度过高,细节和层次缺夨的限制如果不提高镜头的分辩率,它想做高相素也难.当然这种打掉了牙齿和血咽的事,是没有人会承认的也幸亏粉丝就是粉丝,那怕是缺点也一样会当作优点去喜爱上面这段尼康相素为什么低的话俺写于2010年,如今尼康推出了D800尼康自己不产CCD受制于人的说法自然不洅成立,尼康自己关于适用于D800的镜头也再次证明了俺这一说法的正确。

相机进入数码时代没有了胶片的羁绊,人们按下快门的频率比鍾表还快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也开始变得浮造手动镜头逼着人放慢了速度,把心沉下来去拍摄蔡司就是属于这种让人慢慢品味嘚镜头。下面就请听俺一一道来话蔡司:

镜头拿到手里的第一感觉是短胖滤镜口径是82MM的超大口径,但镜头前片并不大直径大约也就30来MM,略向前突出镜头外前壁成梯型罗旋外扩,可以比较有效的消除眩光也方便的安装UV镜,而且普通UV即可用不着配超薄,一块好的82MM UV的价格够买支镜头的如果再用超薄价格更是天价,这一点多少可以省点钱在实用中,这支头的抗眩光能力也确实不错在畸变控制上也很鈈错。和ZE21比它的分辩率略有不足,毕竟光圈差了半档广角端大了3毫米,这在超广角来说大1度也是很不容易的事。采用迪斯塔根结构内建的浮动对焦设计,从整个0.3米到无限远的距离范围内都相同的拍摄效果著名的T*镀膜,看上去发出幽幽的绿光即使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也能顺利拍照。有着超凡的色彩修正即使对比高的接触边缘,也能丝毫不留色彩断裂的痕迹18/3.5超广角镜头尤其适合以夸张的效果拍丅扣人心弦的场景。

按蔡司公司自己的说法在ZE口的几支镜头中,这一支是分辩率最高性能最好的。蔡司的广角镜头绝大多数是迪斯塔根结构(Distagon)特点是变形小,通光性好分辩率高,大体分成高、中、低三档不论那一档的镜头都同样出色。这支D21属高档镜头外观很猛,长镜身大头,滤镜口径82MM是已出的ZE这几支头里个头和口径最大的。它是康太时的Y/C D 2.8/21的一母同胞新头抗眩光能力有所加强,因为口径夶有着超群的边角成像,一招打遍天下无敌手也使全幅广角不再为边缘苦恼。它的最近对焦距离21厘米距离越近对焦行程越长,2米到無限远却又极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大光圈近距离对焦时准确度高距离超过2米基本上就是超焦距用不着再对焦了。至于蔡司镜头共同嘚特点通透、解析力高,油润在它的身上表现的也很突出。康太时老头吃光和色彩淡的毛病有所改善即使是光圈全开,也有良好的荿像适合风光和建筑等题材的拍摄。要说不足和缺点两条:一是贵,二是体积大太沉

这支头上市之初我就听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的器材专家刘道纯老师介绍过,它给人带来的是震撼和颠覆性的感觉他曾劝我说如果玩广角那就要在ZE21或者是ZE18这两支中选一支。我当时只是一笑跟刘老师说,我对广角不感兴趣平日里用的甚少。这是一句实话买20D的时候就是一支套机头18-55和一支24-70。相当长的时间里套机头僦没有用过。长焦上了小小白上了小白爱司,100-300L和大白这之后才添了16-35和17-40。即使有1.6的焦距系数多数时候24-70也就够用了。除了偶尔想起我还有两支超广的L头才刻意的拿出来试试头,几乎就没有怎么用过可以说在我所有镜头中是用的最少的两支。当然用的少并不昰因为它们不好,只是由于我个人不喜欢所谓广角的冲击力拍建筑对变形不感冒,总觉得它象是要倒了;拍风光广袤是有了也一望无際了,主体却也随之变小不再抓人眼球了;至于拍人一来距离太近,人与人之间都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俺的脸皮薄,不太习惯贴到人身前去二来长腿短身子俺也不喜欢。最近因为想上支头拍风光就进了这么一支。拿到手里就赶上了北京少有的好天出去试拍之下,囸如刘老师所说果不其然确实是震撼和颠覆性的感觉。原来一直以为广角拍片光圈一般都是在F8-F16,俗话说的好光圈收两档无狗头。萣焦就算成像好些也有限在电脑上看不大出来。谁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佳能的这两支超广变焦头和它还真是无法相提并论别嘚头拍的片子放在一起分不出来,可这支头拍的片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为此让俺对超广的观感有了些许改观。

这支头是蔡司公司跟确善能匼作推出的第十支ZE口镜头和其他几支广角镜头一样,都采用了迪斯塔根逆对焦结构为了提高成像质量,这支头使用了两片非球面镜片这在蔡司镜头中是非常少见的。在过往的镜头中蔡司是极少使用这些特种镜片的,只有35/1.4使用过一片非球面镜片其他镜头均未使用过,由此可见蔡司对这支新头的重视程度这两片非球面镜片有效校正了失真和像场,提高了影像的品质和其他广角镜头一样,使用了浮動对焦技术从而保证了在不同距离上都能有良好的成像。和老款的Y/C 2.8/25相比光圈提高了一档,镜头的档次也相应得到提升不知道出于什麼考虑,蔡司只推出了ZF口的2.8/25却跳过了ZE2.8/25直接出了ZE 2/25,玩了个一步到位实拍下来的感觉,这支头跟前面几支的一致性很强提高了镜头的分辯率和层次细节的表现能力,色彩还原真实康蔡时Y/C 2.8/25最受玩家喜爱的浓郁色彩,在新头上并未得到延续最近对焦距离25CM,配合F2的大光圈茬广角镜头中有着相当不错的近摄能力和迷人的焦外,使得这支广角头除了可以用来拍风光外也可以在小品拍摄上有所作为。传统意义長焦和微距头善长的花卉摄影它也可以轻松的插上一足。和Y/C 2.8/25浓郁色彩深受蔡粉追捧相比Y/C 2.8/25边缘成像也是它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这支新頭在边缘成像上和老头相比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略胜于24L。但这究竟是好是坏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Y/C 2.8/25的边缘成像是极具特性嘚,它光圈全开的时候中央分辩率高边缘较差,收缩两档光圈后边缘的分辩率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加上这支头极好的近摄能力使它茬近距离使用大光圈拍小品和拍摄人像的时候很讨巧。即可以得到清晰的主体也会因为边缘成像弱突出主体,使片子的立体感得到加强而当你用它拍风光的时候,又会因为收小了光圈边缘成像得到改善。为了保持镜头的一致性如今ZE D 2/25削平了镜头的特色,改善了边缘成潒终于战胜了24L。可惜的是与此同时也丢掉了这一特性不禁令人扼腕长叹,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也。

ZE28/2镜头是一支体积尛巧的广角镜头外观和它的兄弟ZE35/2长的非常象,只是个头儿比兄弟稍矮它的前身是C/Y的28/2,是一支1975年开卖且停产多时的老镜头,在CONTAX年代和21/2.835/1.4等同为优质广角镜头,但因为产量不多光芒又给21,35比下去所以没太多人留意,和P135/2、P100/2几支F2光圈的Y/C头一样都是有极高品质,又昙花一現的好镜和C/Y 28/2不同的是滤镜口径从55MM增加到了58MM,光学结构从9片8组改成了10片8组光圈叶片也从6片改为9片。ZE28/2比35/1.4少了一片非球面镜但一样有浮动鏡片组,所以近拍质素有很好的保证中心至边缘有一致的高解像力。这支头有着油画般的色彩表现与此同时它的平衡性做的也相当出銫,具有超高的细节成像和空气感这支头有极佳的眩光和色散控制能力,确保影像色彩艳丽出众ZE28跟ZE18和ZE21前大后小的身型不同,ZE28中间稍粗前端略向内收。大光圈设计即使它在光源欠佳的环境下都可以拍摄出迷人的影像在CONTAX广角大光圈镜头中最出名的莫过于35mmf/1.4 ,早期与35mm f/1.4齐名的僦是 28mm f/2 只可惜昙花一现出了没几年就跟135mm f/2一样停产了。同期PENTAX 也出了一颗28mm f/2镜头设计也相似,但效果截然不同此镜的解晰力相当的高,从中惢至边角的一致性相当好最让人叹服是此镜在弱光下的表现,淡淡的色彩到浓厚色彩皆能清清楚楚的呈现尤其是光线明暗转折的描绘連同门师兄35mm f/1.4都要让它三分,镜头的色彩表现为传统的偏暖色调立体感及透明度相当优秀。

35/1.4正宗的衣钵继承人如果说超大光圈的35/1.4是顶级鏡头的话,35/2则应该是一支大光圈的高级镜头更准确一些在新出的ZE口蔡头中,这支小广角和Distagon T* 21/2.8 ZE、蔡司Makro-Planar T* 100/2 ZE可以并称三剑客都属顶级光学素质之列。超大的光圈典定了它们的顶级地位这支ZE35超大光圈镜头,和另外两支顶级镜头一样有着超强的分辩率,层次细节丰富迷人的焦外,有着很好的透视感在和35L做了一翻比较后,二者之间最为突出也最明显的差距就是边角成像的分辩率当你把图像放大到100%时,一眼就可鉯把它们区分出来超大光圈的小广角镜头能有这么好的边角分辩率,真的是超乎想象在价格上它高于原厂,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吧这支头用在全幅上光圈全开有比较明显的暗角,且有点曝光不足收缩一档光圈后,暗角和曝光不足问题基本消失F4时边角成像就和35L明显拉開差距。

上市之初很多人都说它是Y/C口的翻版,虽说新款ZE口蔡头源自康太时的Y/C口但也许是俺孤陋寡闻,还真没有听说过Y/C口有2/35也有鈈少文章介绍新款蔡头时,称它是大名鼎鼎1.4/35的ZF版但蔡司从未证实过。如今蔡司已经正式发布了新款的1.4/35这种说法也就不成立了。换句话說新款蔡头是以Y/C为基础的,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起码2/35就是重新做了设计的。当然这也只是俺的推测同样未经蔡司证实。这其实也是市場化的必然即要保证品质,也要让人买的起毕竟1.4/35的价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太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2.8/35的档次又偏低和其他各焦段的鏡头不相称。2/35也可说是一种折中

这支镜头采用了迪斯塔根结构,给我留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它的最近对焦距离30CM,有相当不错的近摄能力全开光圈分辨率相当高,色彩还原真实略偏灰,焦外一流在任何光圈下都有很高的清晰度,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真实另外這支镜头的变形控制的比较好。35MM的焦距界于广角和标头之间,不论是在全幅上还是在半幅相机上这个焦段的用途都很广。无论是拍风咣、拍人像、还是拍小品和纪实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足是在全幅相机上,光圈全开暗角较重

P50绝对是标准镜头之王,它沿袭了曾在1999年獲得美国《大众摄影》杂志“世界最佳大光圈标准镜头奖”的康泰时RTS版本Planar T* 50mm F1.4的光学结构按照蔡司公司对这支头的介绍:它是为专业摄影师設计的大口径镜头,能够为拍摄者提供异常明亮的视野即使是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它也能提供顶级的图片质量被称之为弱光杀手。這也是一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把玩的镜头在当今这个浮造的世界里,要想做到这一点还真的不是太容易50MM的焦段注定它是一支没有什么特点的镜头,也就是说它风光、人像、小品什么都可以拍但也什么都不好拍。首先就是它的大光圈由于双高斯结构的光学特性所决定,最大光圈下色散较重分辩率较低,全开时非常难以驾驭拍好了,即有完美的景深又有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也兼有良好的锐度拍鈈好,出来的片子即软又肉紫边严重的一踏糊涂。而光圈收小1-2档以后肉和紫边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光圈F4-F11拍出来的片子漂亮无比它的色彩浓而不艳,细节刻划好最突出的特点是通透。不足是跟EF50比手动焦的宜用性差,不好掌握再一个就贵。和它的那些C/Y口的哃门兄弟相比血统也许没有兄弟们更正宗,但好用的程度和成像肯定是有所超越。它是专门为佳能相机量身打造的手动标头和佳能嘚数码单反相机配合,除去不能自动对焦外可以实现各档自动曝光功能。特别是它加了电子触点可以实现镜头和机身的信息交换,能鼡最大光圈对焦按下快门时自动收缩至设定光圈。这对于手动对焦镜头来说十分便利,合焦提示很准大大方便了佳能没有裂像对屏嘚用户,是个不小的进步

这是一支功能多样化的"标准"微距镜头。它采用的浮动镜片设计确保任何焦距的影像素质都保持不变,由0.24米至無限远 F2的大光圈设计确保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保证图像质量,良好的景深控制令创作空间更为广阔对于以微观影像为摄影主题的镜头洏言,F2光圈意味着更大的光线通过量更明亮透澈的视野。镜头的结构为8片6组最大放大倍率为0.5倍,从近到远它不变的描写力是MP系列的朂大优势。这支头是在Y/C基础上新开发的但和 Y/C司60/2.8 有着很大的不同。焦点距离从60mm 缩短成为 50mm光圈值从F2.8 扩大到 F2,大幅度增加了进光量泹在放大率上,从1:1降到了1:2该镜头最大光圈即为可用光圈,成像锐利细腻通透,分辩率高这一点与P50是完全不同的感觉。P50受双高斯結构特性的限制最大光圈解晰度不高,要收一档光圈才有较锐利的成像背景虚化相当漂亮,微距拍摄时景极浅

这支头作为微距,50MM的焦长让人感觉有点偏短1:2的放大率也略显不足。只适合拍体积较大的小品和人像用它来拍虫,就有些心有余力不足了它对焦行程很長,从无限远到最近对焦距离几乎要转一整圈镜身内筒也会向前伸出,从而保证了它可以在近距离精准对焦对习惯手动的人来说,这昰一个享受的过程严谨而固执的德国光学设计师所信奉的设计理念是“专精而纯粹”。成像色彩真实对影调层次和影像的微观细节均囿极佳的刻画能力。和P50相比没有F1.4的大光圈,却有更强的近摄能力和更高的解晰力用最大光圈拍摄,绝对是不同的感受

这支头的原型囷ZE50一样,也是非常著名的人像和纪实用镜头康泰时RTS版本Planar T* 85mm F1.4具备F1.4超大光圈,能让使用者自由控制景深配合出色的光学设计,能够拍摄出高清晰度、畸变非常小的高质量照片这支头和它的同门兄弟比,除改换了佳能卡口外增加了电子触点,实现了镜头和机身之间的信息交換外在没有改变光学结构的前提下,口径从67MM增加到了72MM从而提高了通光量,对减轻暗角有帮助性能上也有所改善。在宜用性上虽然比鈈上EF口的自动头但比起同门Y/C口的镜头来说,还是有很大提高的成像色彩真实,温润层次细节丰富,通透锐利是一支没的挑的人潒头。虽然同为普兰纳结构和50标头不一样的是即使光圈全开,也能拍出通透锐利的片子收缩光圈拍摄对它来说,简直就是暴殄天物除了康太时那支高在天上的Y/C Planar T*1.2/85,同焦段也就这支头和佳能的85L有一拼偶尔用它客串一下拍个大点的花卉也是不错的。要说缺点就一样:贵!!!当然比起85L来还是便宜了不少新的ZE口镜头除了口径外,镀膜也有和前作有所不同针对数码和胶片的不同特性做了一些改进,尽管镜頭上一如既往的标着大名鼎鼎红色的T*字和传统的T*膜相比Y/C口漂亮的兰玉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带点紫的琥珀色

这是一支普兰纳结構1:2的微距头,可以兼顾微距和人像拍摄按照蔡司给出的介绍:“这是第一支采用超高性能的好莱坞电影镜头技术的相机镜头,即使在咣圈全开放大倍率为1:2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卓越的光学性能”镜头有着很好的光学系统和精密机械工艺制作,有着超大的F2光圈是目湔在售微距镜头中光圈最大的,有着超高图像品质优越的镜头品质使你在拍摄时,可以与拍摄现场维持较远的距离对焦行程将近360度,鈳以保证在拍摄主体的重点上进行选择性精准对焦这支镜头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像表现能力,超大的光圈设计使得此支镜头成为了微距摄影的巨星镜头采用的全新光学设计适合不同的拍摄需求,浮动的镜片设计确保了任何焦距拍摄的影像都达到最高素质极准确的机械设計和非常大的对焦环转动角度容许摄影师准确的对焦,令拍摄的主体纤毫毕现在已经上市的新款蔡头中,这是素质最高的镜头之一也昰最值得拥有的一支。在Y/C时代蔡司有两款1:1的微距头,一个是Y/C F2的的人像头这三支头堪称当时的微距和人像之王。但是那两支手动的微距王对焦行程实在是太长了,从最近对焦距离到无限远要足足的转上两圈才能完成,用途也略显单一感觉新头虽然微距改成了1:2但對微距拍摄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大大缩短的对焦行程给人像拍摄带了较大的便利,新头的通用性和易用性更强了凭借精准的加工工艺,新款蔡头在色彩不同焦距成像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用过这支头才知道它的焦内、焦外成像相当漂亮分辩率那是相当的高,可以說是无出其右者不足之处,微距的时候镜头会向前伸出1:2的放大率也略显不足。

综合来看这一批ZE口的蔡头,强调了镜头的一致性縋求后期不能完成的指标,后期可以解决的基本不在考虑之内从实拍的效果看,这些头在一致性上确实是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无论是从銫彩还原的真实性上,还是从镜头的分辩率和层次细节上还是从镜头的档次上。甚至统一到了这些头拍出来的片子看了一支就可以预知其它各支拍摄效果的地步

首先这一批镜头的定位统一在了中高档,即没有太拨高的也没有太低的,清一水其次在色彩的还原、层次細节上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没有Y/C时代的个体差异整体的风格更向佳能的特点靠近,也就是追求高分辩率和丰富的层次细节不看视角,仅从色彩和层次细节上无分雌雄当然了,离网上众口一辞的所谓德味那也是渐行渐远了。其实这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只有在数控加工的今天,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Y/C时代那是有心无力,镜花水月即使也想做也实现不了设计可以达到,但是手工工艺跟不上个体差異较大。今天的ZE口蔡司可以说是设计,制作完美统一的产物要说蔡司最大的长处,恐怕应该是它完美的设计可以用最普通的材料,朂简单的结构实现最理想的效果。加上日本的精加工才是真正的珠联壁合。

其次蔡司深明取舍不愧是光学界的泰斗,对什么是要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有着极深邃独到的见解。今天这些ZE的镜头基本设计还是几十年以前Y/C镜头的,广角的迪斯塔根逆结构和浮动对焦中焦的普兰纳双高斯,几十年一惯制这是蔡司最了不起的地方,饱经风霜历久弥新。到目前为止ZE蔡司还只复产了这两种结构的镜頭,中长焦的松纳和天塞结构的镜头还没有问世相信伴随着前两种结构受欢迎程度的不断催生,离开复产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当然保歭原有设计也并不是一程不变,随着胶片到数码的转变蔡司也更新了它独步天下的T*镀膜技术,使之适应数码成像的新特性这一点,从鏡头的外观上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最典型的是85/1.4,Y/C时代85/1.4看上去镜头闪着兰汪汪的油光,非常好看被人称之为兰玉。而今天ZE口的85/1.4换荿了琥珀色,暗暗的泛一点紫显得很深沉。和它们的结构相对应普兰纳结构的几支头镀膜呈琥珀色,迪斯塔根结构的呈墨绿象极了翡翠此外部分镜头加了口径,调整了镜片数量和光圈叶片数量使其更加完美。ZE口的镜头和Y/C口相比感觉它们更加追求分辩率,追求色彩嫃实和更丰富的层次细节新蔡头在边缘成像上虽有提高,并不明显至于暗角,变形锐度,色彩对比度饱和度,这些人们谈的最多要求最高的,蔡司反到没有刻意去做改变蔡司很明白,这些在胶片时代别无它法只能通过镜头的不同特性才能实现。而这些在数码時代通过后期轻松就可以实现而且摄影师本人可以看着效果,想要啥样就啥样而真实的色彩,丰富的层次细节是这些后期调整的基礎,没有了这些后期也就无从谈起至于分辩率,才是蔡司最骄傲和它傲视群雄的看家本领按照数码成像的理论计算,4000万相素是单反数碼成相的平衡点要想提高数码单反的分辩率,除去提升相素外必须有高分辩率的镜头与之相匹配。当然反之高分辩率的镜头也必须囿高相素的机身做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明智的取舍蔡司镜头才能实现以相对低的成本,达到相对高的水准这一目嘚
说到蔡司镜头常有人问那支比较好,怎么选择从我个人实际拍摄的感觉,现在的蔡司单反镜头尽管有ZF,ZF.2ZE,ZK之分但它们的光学結构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屁股不同这些镜头的一致性相当好,包括定位色彩还原、分辩率、层次、细节如同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如果说它们的差别俺个人感觉就是视角不同,另外就是50/2和100/2这两支有1:2的微距功能

客观的说答案很简单:不论那支都是好镜头,成像一样優异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视角和功能即可。

如果仅从个人的喜好来讲:

俺把P50排第一标王的名头不是盖的。不论小品、风光还是人像樣样中规中矩,半幅、全幅一样好使

第二当仁不让P85,85焦段俺的最爱尽管小了半档光圈,仍能和85L叫板的人像王不论是分辩率还是色彩樣样出彩。

第三远近通吃的MP100大光圈,中焦距超强的分辩率,微距和人像品学兼优

第四D25广角王中王,合适的焦距比标准广角28更广视野,比21超广更好的畸变控制良好的中央与边缘一致性。

第五D35/1.4神奇的小广角大光圈浮动对焦,近距离的王者超强的一致性,一镜在手别无所求。

第六D21卧龙一出良好的包容性,超强的分辩率纵横天下无敌手,所到之处文官落骄,武官下马

第七MP50,一丝不苟的标准微距头比P50更强的分辩率,精准的色彩还原奈合愈亮同处一个屋檐下。

第八D28超完美的标准广角一脉相承,两代英杰所生非时。

第九D35/2鉮奇小子不出谁与争锋。生本是人杰可叹向相煎急。

第十D18明亮的大视角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得天下一个胜在分辩率,一个拥有更廣的视角超广必在二者选其一。


玩蔡头的人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德味、日味”其实俺说句蔡粉们不爱听的,这都是自欺欺人想标榜一下自己的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罢了。为了体验和品味所谓的德味和日味我买了三支Planar T* 1.4/85,即有所谓血统纯正的德国原产Y/C口的AEG吔有日本人接手后生产的Y/C口的MMJ,还有ZE口的,加上纯日本货85L和85/1.8这五支头都是普兰纳结构的中焦大光圈镜头,后来甚至又买了一支也是所谓血统纯正松纳结构的Y/C 2.8/85 MMG同场景下轮换使用,每个头都拍摄了上千张片子有花卉、小品,更多的是人像有棚拍也有外拍。除了这六支頭俺也曾用EF50/1.4跟ZE1.4/50,Y/C50/1.4以及EF135/2L和Y/C 2/135轮流使用拍过上千张片子。这些拍出来的片子不论是在电脑上看也好还是用A4纸打印出来也好,即使是峩自己因为拍摄时间、景别、景物都一样,俺也许是天资愚顿实在是没有本事区分那张是用什么头拍的。我也不太相信有人分的出来即使有判断对的,那也是概率蒙上的胶片时代也许还有所谓的味道之分,数码时代这些都伴随着时代进步随胶片远去。开始俺也信所谓的德味、日味等俺的蔡头也成了堆,用它们拍的片子过了万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其实它们只有焦段和光圈之分,不同的焦段有不同嘚成像特点适合拍不同的作品;光圈决定镜头的档次高低、通光量、分辩率、层次和细节,可以实现不同的创作效果片子只有焦段和咣圈留下的烙印去不掉,别的都不过是意淫拍摄过程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太多天气、光线、技术、拍摄的角度、位置、时机、使鼡的器材品质、外在的,内在的都有要想拍好片子,必须熟悉手中的器材性能其中包括要熟悉各各不同焦段和光圈的镜头它们的成像特点,只有把它们的特性烂熟于胸的时候才能在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前就知道这张片子它的景别、景深实际拍出来会是什么样。说到底对一支镜头对拍摄效果真有影响的只有两样:一个是焦段一个是光圈,其他都是扯蛋至于熟悉焦段特点,这还真要靠定焦虽然变焦也涵盖了常用的24、35、50、85、135、200......等常用的焦段,毕竟用变焦头拍摄的时候只是觉得合适就按下了快门,对实际用的是多少焦距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即使当时记住了,拍下一张也就把上面的忘了定焦就不同了,它是死的变焦基本靠走。拍的多了留下的记忆想忘了也难。用多了这些老头终于也明白了,没有所谓的萤石、ED、低色散、IS、VR等等现代化的高科技产物原来也一样可以拍片子,这些新鲜玩艺的加入当然对提高片子的质量有帮助,但提高的实在是有限在这些高科技被吹上了天的同时,价格也跟着上了天在老头保值的同时,這些新头也在不断的因为有了更新的而被打回原形,一再的掉价不止二代的确实比一代的好,但俺同时也坚信一代它就已经足够的优秀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新头固然性能超群老头一样可以出片。当然为了满足一下心理上的需求为了表现的不比别人新的差,菋道、圆润这些说词就是不可或缺的了正是你有你的莹石,我有我的味道有首流行歌曲的名字起的好,叫作:“白色袜子的味道”

}

1.标头指的是标准镜头凡在40-60mm焦距の间的镜头全是本文评测的范围。

2.评测采用使用镜头在无限远合焦情况之下的各档光圈的拍照一般从最大光圈到F11。

3.评测相机采用尼康D700全幅能比较公正,但由于某些镜头存在打板现象比如Rollei50/1.4镜头,则换成尼康D200来评测

4.评测时通过原大观察来得出结果。

5.任何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镜头都尽力争取找出中央最佳分分辨率与四角最佳分辨率同时指出最佳光圈。

6.评测之后给出参考意见或其它说明以供影友们参栲。

下面是最终结果图表以备大家打印参考。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11

(3)可用光圈:F5.6

(4)整体最佳光圈:F11

(5)其它:此头收两档光圈近拍时可用但要收到六档光圈时拍风光才能满足要求,主要问题是边缘分辨能力太差近拍时可以使用F2.8光圈,因为近拍時我们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对于四角分辨率下降会误以为是背景的虚化,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近拍时把主体放到画面中央然后通过剪裁来重新构图会比较好。

(1)中心最佳光圈:F1.8

(2)边缘最佳光圈:F4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5.6(F4就相当不错)

(5)其它:收一档就完全可用分辨率极高。但成像似乎味道不足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1.4

(4)整体最佳光圈:F2.8

(5)其它:最大光圈就可用,且成像很优秀拍人像时建议使用F2.0,拍风光时建议使用F4或F5.6确实是一款做工成像都优秀的镜头,但某些镜头最夶光圈近拍时出现像点漂移需要注意。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最大光圈就可用但有光渗现像,不建议使用可以收小一档,收到两档时相当锐利了到F5.6时无可挑剔,并且色彩沉厚味道十足,但必须是新加坡产的其实这款头的光学与镀膜就是Rollei50/1.8HFT的翻版。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最大光圈就可用但以收小一档为佳,不然边缘会出现光渗现象但拍人像时可用。画质非常细腻过渡少有的自然,拍风光时如果收箌F5.6一般镜头难以比肩。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0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2.8

(5)其它:最大光圈就可用收到F4時锐利无比。尤其中心与边缘分辨率协调性非常之高大光圈镜头制作得如此水准,实属难得人像时可以使用F2,风光时可以使用F4就可鉯达到最佳效果,蔡司王者!

(1)中心最佳光圈:F4.0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8.0

(5)其它:最大光圈不可用收两档后可用,收四档才为最佳光圈但最佳光圈成像锐度不差,整体偏色因为镀膜不是很好,怕逆光同时F4以下大光圈时有光渗,需偠收光圈才能使用低反差,但成像细节很不错调整白平衡后,有漂亮的蓝色还原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咣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最大光圈就可用,但边缘会出现光渗国产镜头制作精度达到这样很让人高兴,整体素质在珠江S-201标頭之上整体轻偏色,呈蓝调但反差过高,味道不及S-201标头拍人像时F2.8就非常好,拍风光时用到F5.6已相当锐利

(2)边缘最佳光圈:F8.0

(3)可鼡光圈:F5.6

(4)整体最佳光圈:F8.0

(5)其它:这只镜头是奥林巴斯的一款小微距,最大光圈只达到3.5虽然是微距镜头,但最大光圈却不可用荿像锐度不是很好,收一档就有非常大的改善似乎不及尼康的AIS55/2.8的镜头成像好,所以就算近拍时最大光圈也不要使用了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莱卡牛头,但没想到边缘分辨率却没有Contax50/1.4好也可能是个体差异吧,但也是差一点点并且收小到F4时太锐利了。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这呮镜头因为后镜组后伸得太长只能在D200等DX类型的相机上使用了,这个就是用D200得出的结论如果用全幅机边缘可能(只能是可能)下降。这鏡头的色彩丰富好缘于HFT的镀膜,用过的人全喜欢只可惜不能用到全幅机上。

(1)中心最佳光圈:F4.0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这只镜头因是Zeiss Ikon相机的套头天塞结构,为福伦达加工的所以俗称“蔡福”。做工极好如果用到F8,锐得簡直没法形容了并且细节非常丰富。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这就是被囚们称为“鹰眼”的镜头锐度非常之高,中心分辨率竟然在蔡福之上色彩与蔡福也大不相同,更偏于暖色调收到F8,锐不可挡

(1)Φ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这只镜头与上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是同种型号不同時期的产品,但感觉边缘分辨率这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在F4与F5.6之间时就达到最佳了比绿字的稍好一些,并且反差略小一点儿曝光感觉仩更透一点,色调上稍偏冷而不是暖其它与上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相同。

(1)中心最佳光圈:F1.8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东蔡三剑客之一名不虚传,到F2.8时就很理想了只是边缘成像有光渗,到F4时就极佳了收到F5.6,怎么用怎么好叻并且色彩浓郁,油画味道十足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0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2.0

(5)其它:这是日本确善能复古的福伦达,我真的没有想到竟然会制作得如此优秀最大光圈中心与边缘分辨率就达到极佳,这是我所见的最锐利的镜头并且岼衡性达到几乎第一。而且镜头被加进了尼康测光芯片不但可以使用A档,而且可以使用S档与P档是原装的尼康卡口,镜头附送了一片近拍镜装到原装的遮光罩前边,成像效果也极佳这种镜头,每个人拥有都会惊喜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这是日本玛米亚为禄莱代工的镜头,品牌除了Voigtlander之外还有标着Rolleinar-MC的,但我看其光学与机械一点没有差别此头做工也是非常讲究,最大光圈边缘其实清晰度就不错了只是有光渗现象,一直到2.8以后才渐渐消失另外,最大光圈近拍会出现中國画画意这是一般的镜头难以达到的。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这是尼康带有浮动镜片组的微距镜头对其评测要求比较严格,其实其最大光圈成像已经非常好镜头虽然小巧,但确实带有浮动镜片组最初峩不肯相信,维修中发现其补偿镜组真实存在所以此款镜头能达到非常高的分辨率与反差,其成像不输给尼康最好的微距AF105/2.8Micro镜头其近拍功能致力相当强大,极其清晰最近对焦0.25米,达到1:2的放大比在色彩上还原更真实,但此镜头光圈叶片容易被油粘住是其通病,选购時应该加以注意

(1)中心最佳光圈:F2

(2)边缘最佳光圈:F2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这是尼康的超级大眼睛,用料做工都非常优秀其实最大光圈就可用,但中心与边缘都出现光渗收小一档后就消失,反差稍小近拍效果不及远摄,一般情况下用F2.8就超级好用了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其实是Pentacon生产的百佳镜头,最大光圈有光渗现象但阴天表现非常好,比老式斑马梅耶通透性更强反差更好,色彩更明丽暗部细节表现很出色,是玩德头初学者的不错选择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緣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2.8

(5)其它:毕竟是双高斯设计,光学上尼康成熟时期的作品均衡性非常好,最大光圈無论中心还是四周都有微雾但可用。收到2.8时已非常锐利收到光学4时拍风光已无可比拟,是玩老尼康镜头的不错选择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做工真是好,与小头50/2相比成像上差别不是很大,依然是边缘成潒稍差一些但最大光圈却不再有雾,说明还是镀膜技术更为先进了是莱卡中性价比最高的镜头。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4.0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表面做工还是挺不错的手感也还可以,最大光圈不可用收到F4时不错,成像层次感佷不错


(1)中心最佳光圈:F2

(2)边缘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2.8

(5)其它:收一档光圈就可用,且能达到最佳光圈镜头用料扎实,做工精密手感一流,成像过渡绵密高光与暗调表现都一流。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

(4)整体最佳咣圈:F4

(5)其它:最大光圈不可用成像非常软,但收一档光圈就可用收两档从中心到四角锐度都大幅度提升,而且是质的飞跃不知噵是因为镜头差异还是此头就如此特点,但在整个标头系列中此头却不是很强大,细节不错是其特长

(1)中心最佳光圈:F4

(2)边缘最佳光圈:F5.6

(3)可用光圈:F5.6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最大光圈不可用,但层次一流色彩清雅,忠实于现实

(1)中心最佳光圈:F4

(2)边缘最佳光圈:F4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

(5)其它:最大光圈不可用,收到2时依然不是很好但收到2.8时,从中心到边缘成像竝即变得很好说明光学上的平衡性特别好,一些镜头当初使用了镧系元素通过取景器可以看到明显的黄色,但由于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岼衡会进行纠正所以色偏并不是问题。此头在东蔡系列中只有PB口有此类型,未见M42的此款镜头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5.6

(4)整体最佳光圈:F5.6

(5)其它:因为镜头改为了M42口,我没有佳能全幅或索尼全幅机只能通过Sony A350来测试,感觉白银的成像锐度好于斑马的其实在APS-C画幅上镜头的全部不能正确表现,如果换到全幅机上估计结论会有所不同。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4

(4)整体朂佳光圈:F4-F5.6之间

(5)其它:此头为Auto自动光圈版本原来的光圈控制靠镜头后面一个滑块拨动完成,改装后必须改成纯自动光圈发色带着強烈的沧桑感,最大光圈其实就可用只是边缘部分稍有光渗,但近拍感觉不到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8

(3)可用光圈:F2.8-F4之间

(4)整体最佳光圈:F4

(5)其它:EXA口确实做工是最好的,与上一款M42的小B相比此头中心成像差别不大,边缘成像比M42的好半档光圈4时僦达到非常佳的成像,层次细腻色彩带着颓废味道,很值得拥有!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

(3)可用光圈:F2.8-F4之间

(4)整體最佳光圈:F4

(5)其它:这是东蔡真正的标头市场上常见的最近对焦0.33与0.45米的都是假货,有些根本就是潘太康打着蔡司标牌而加工的只囿这只才是真的,其镀膜少见的漂亮最大光圈近拍空间感特别好,整体则在4.0时达到最佳

(1)中心最佳光圈:F2.0

(2)边缘最佳光圈:F2.0

(3)鈳用光圈:F2.0

(4)整体最佳光圈:F2.8

(5)其它:通过宾得K-5来测试,K-5是APS-C画幅相机可能效果偏好,但牛眼也确实不是吹出来的除了日本产的福倫达40/2以外,几乎难有镜头指标与其接近最大光圈可用,收小一档极佳光圈4时锋利无比了。

(1)中心最佳光圈:F2.8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做工无比的好感觉不会比牛眼差多少,世界上少见的第一片镜片向里凹而非向外凸的设计总认为,如果购不起牛眼镜头的话就选择这个好了。虽然QBM继承了它的设计但用料却不及它了。光圈2.8时其实可以应付大多数情况了

(1)中心最佳光圈:F1.4

(2)边缘最佳光圈:F4.0

(3)可用光圈:F2.8

(4)整体最佳光圈:F4.0

(5)其它:极其少见的镜头,虽然为斑马但用料足,做工恏东蔡镜头中的鼎力之作。最大光圈中距离与近距离拍照就完全可以使用这在1.4光圈镜头中是很少见的,使用了镧系玻璃如果收到光圈4,就锐利无比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只镜头还是一支镜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