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AF2752公司什么玛丽苏名字生成器

&img src=&/v2-c6f_b.jp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v2-c6f_r.jpg&&近日,中印两国在边境争议地带再次出现摩擦。印军士兵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并阻碍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活动。事后,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同时公开要求印方尽快将越界部队撤回印方一侧。并正告印军中的个别人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发表叫嚣战争的危险言论。&p&而之后,印度国防部长Arun Jaitley却针锋相对,公开对媒体表示,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p&&img src=&/v2-da0e5b516d823afde106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v2-da0e5b516d823afde106_r.jpg&&&br&印度国防部长Arun Jaitley之意,应该是印度已然今非昔比,1962年被中国击败是彼时的事情,凭借印度多年的发展壮大,今日一定有信心战胜中国。&br&来看看这个Arun Jaitley,此人2017年3月才刚刚接替Manohar Parrikar(此人后来去果阿邦当主席了)再次担任印度国防部长,并继续兼任财政部长。就是此人&br&&img src=&/v2-e0d949261fba2f1eeb2722_b.jp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365&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v2-e0d949261fba2f1eeb2722_r.jpg&&&br&注意,他是“再次担任”,早在2014年莫迪上任之初即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兼财政部长,但仅仅几个月后就被Manohar Parrikar取代,现在是在此兼任两职。需要指出的是,去年由莫迪主导的印度废钞政策,实际就是由任财政部长的Arun Jaitley推行的。&br&至于他的言论是一时的豪言壮语,还是确有底气,还需要对当年与今日的中印两国进行一系列比较。&br&首先要看看1962年的中国和印度到底是个什么家底。&br&&h2&一。60年代中期两国国力,军力的比较&br&&/h2&&br&根据冷战期间美国军控与裁军署(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gency)1968年公布的《年度世界军费支出报告》里的数据&br&&img src=&/v2-6d09fe0cdc661818dbc176a9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515&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v2-6d09fe0cdc661818dbc176a9_r.jpg&&&br&按报告中的几个指标对中印之战结束四年后的中国和印度军事力量作个大概比较,即:&br&GNP(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军费支出总额/军费支出占GNP比重/接受之国际援助/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健康支出/人口/军队人数/军人占总人口比重(皆按60年代中期美元汇率来统计)&br&&img src=&/v2-425eccbef7f194bbcf2cfe66_b.jpg& data-rawwidth=&1077& data-rawheight=&66&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7& data-original=&/v2-425eccbef7f194bbcf2cfe66_r.jpg&&&br&&br&中国是这样的:&br&&img src=&/v2-8a2b2a75616c98dfcac7c3f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110&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v2-8a2b2a75616c98dfcac7c3f_r.jpg&&&br&印度是这样的:&br&&img src=&/v2-d681bc79f568b5b4bf42414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12&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d681bc79f568b5b4bf42414_r.jpg&&&br&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印度与中国在军事力量上确实存在差距。比如:中国在中印之战结束4年后的GNP是800多亿美元。印度是368.95亿美元。军费支出中国是65亿美元,印度是14亿美元。人口中国是7亿多,印度是5亿多。军队人数中国是250万人(与今日相近),印度是100万人&br&同时这份报告还计入了几个与军事力量相关的指标&br&1.接受之国际援助:中国是8000多万美元。印度居然高达13亿美元。可见在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之后,与西方的关系还远未解冻。中国的经济建设能获得到的国际援助是比较少的,而印度,在60年代中期其外交局势要远好于中国,还是比较容易获得国际援助的。&br&2.公共教育支出:中国是28亿美元,印度是10亿美元。&br&3. 公共健康支出:中国是10亿美元,印度是1.61亿美元。可见这个中印在这个指标上差异比较大&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85680.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tate.gov/documents/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anization/185680.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注:美国军控与裁军署(ACDA)已于90年代被重组,《世界军费支出年度报告》亦被《世界军费与武器转让报告》(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s and arms transfers)&br&从以上多个指标,可以概括出:60年代中期,也就是在1962年中印之战后几年,虽然印度有相对中国好得多的外交环境,能够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获得国际宝贵的经济援助,而中国连续遭遇了大跃进和文革的冲击,经济并未复苏,但总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是要强于印度的。&br&&h2&三。今日中印两国国力,军力的比较&br&&/h2&&br&今日的印度人,在看待当时面对中国的那场败仗时,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两个,一个是当时印度国力尚弱不足与中国对抗,一个是尼赫鲁一系列错误的决策&br&时至今日,中印之战已经结束50多年,印度是否如印度国防部长言下之意所料,已经今非昔比而能与今日的中国一绝高下呢&br&还是要用数据来说话,首先看看两国在中印之战后,经济实力是如何增长的&br&首先看两国历年的经济增长率变化&br&&img src=&/v2-cf0fcce560_b.jpg& data-rawwidth=&967& data-rawheight=&382&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7& data-original=&/v2-cf0fcce560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DP growth (annual %)&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再看看两国经济总量的变化&br&&br&&img src=&/v2-fbab4fcdacea3c_b.png&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431&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v2-fbab4fcdacea3c_r.pn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DP growth (annual %)&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见,从1962年中印之战至今50多年,虽然印度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成就,但中印之间的经济实力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在新中国成立最初的十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实力实际是要弱于印度,虽然在苏联援助下经过建国初期的建设,经济有过一段高速增长期,但因为基础薄弱,总体而言依然不容乐观,加上各种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和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冲击,一直到90年代前,中印两国的整体实力实际上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br&而在90年代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开始呈几何级增长。直到今日成为第二经济强国,国力已经远超印度&br&具体到两国的军事实力,由于ACDA已经重组,目前我并未查到最近几年ACDA公布的《世界军费与武器转让报告》的详细数据,因此只好参考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SIPRI ) 的年度报告&br&根据2016年度报告里所罗列的15个军费支出最高的国家&br&&img src=&/v2-95fc427b8c2a11fe3c2f9e_b.jp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492&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v2-95fc427b8c2a11fe3c2f9e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www.sipri.org/sites/default/files/Trends-world-military-expenditure-2016.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ipri.org/sites/default&/span&&span class=&invisible&&/files/Trends-world-military-expenditure-2016.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中国的军费支出排名第二位,达到2150亿美元。而印度排在第5位,为559亿美元。应该说印度的军费相比以前确实有了大幅增加(比如从2007年至今的增长率达到54%),但中国增长更为迅猛,中从2007年至今中国的军费增长率居然达到了118%。&br&而在中印战争结束不久,中国的军费差不多是印度的3-4倍左右,而今日居然还是3-4倍左右。&br&在看看两国自冷战结束以来20多年大致的军费增长趋势&br&&img src=&/v2-391a09e278fce98c5b5bd9c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330&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v2-391a09e278fce98c5b5bd9c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answerson/military-power-china-vs-ind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o has more military power, China or India? | Thomson Reut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除了比较宏观数据,再比较今日中印两国军事已经军事相关指标的其他数据&br&1.人口。这个实际上双方已经很接近。不过绝对人口数对两国的军事实力有多少助力,是个很难判断的事情&br&&img src=&/v2-45461cc7eba8ea8f52a2d2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172&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v2-45461cc7eba8ea8f52a2d2_r.jpg&&&br&2. 现役军人人数。这个中国远胜于印度,双方军队人数的差距与60年代中期相差不大(彼时中国拥有250万现役军人,而印度有100万左右的军人)。不过考虑到双方能集结在冲突地区的军队人数都是有限的,加上调兵能力,交通状况,自然条件的限制,现役军人的绝对人数的参考价值是要打个问号的&br&&img src=&/v2-8cfa22f3fd5eba91af022fd76e920ed5_b.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241&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v2-8cfa22f3fd5eba91af022fd76e920ed5_r.jpg&&&br&之后参考三组与两国战争潜力相关的数据&br&3. 可供支配的人力资源总数(Total available manpower),这个数据计算的是国内人口中有多少人可以参与战争相关的工作。这里不光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军人,还包括进入军工企业从事军事生产,参与后勤工作的人口数&br&这个指标中国还是高于印度,中国拥有7亿5千万人口可从事战争相关工作,而印度有6亿多&br&&img src=&/v2-8faa1b716f3ddf977ec8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157&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v2-8faa1b716f3ddf977ec8_r.jpg&&&br&4. 可服役的人口数(Available Manpower Fit for Military Service),亦可以理解为国家最大动员人数&br&这方面中国仍然全面强于印度。中国可以最大限度动员6亿多人,而印度的动员能力不足5亿&br&&img src=&/v2-254fe75d6ef62d3a5a8cff52d901bc76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160&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v2-254fe75d6ef62d3a5a8cff52d901bc76_r.jpg&&&br&5. 每年达到参军年限的人口数(Available Manpower Fit for Military Service Annually),以2016年数据为准。受人口增长率下降,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影响,中国每年达到参军年龄的年轻人口是不如印度的。这也是中国未来的隐患之一。&br&&img src=&/v2-a27d84ea93fbf8d16eef833_b.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159&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v2-a27d84ea93fbf8d16eef833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lobal Firepower - Ranking the World Military Strengths&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而两国的军备水平,军工水平和军事科研水平,在别的答案里已经被讨论好多次,印度的军工科研水平是绝对无法和中国相媲美,国产化率很低,而质量又不能让人满意。这里只列出一个关于军备数量的大概数据,以对中印在军备上的差距见微知著&br&&img src=&/v2-b9ef724af0c123e6884b54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442&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v2-b9ef724af0c123e6884b54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answerson/military-power-china-vs-ind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o has more military power, China or India? | Thomson Reute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h2&三。其他数据比较&br&&/h2&&br&我想着重讨论几个看似与军事无关,实际却是关乎国家大计的指标,一个是两国婴儿死亡率,一个是两国受教育人口&br&1.中印两国婴幼儿死亡率比较&br&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1970年至2015年,中印两国婴幼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变化曲线如下&br&&img src=&/v2-5d02ee92bba529fdbf7217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467&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v2-5d02ee92bba529fdbf7217_r.jpg&&&br&&br&&img src=&/v2-5b7dcf1a7c4_b.jpg& data-rawwidth=&702& data-rawheight=&165&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2& data-original=&/v2-5b7dcf1a7c4_r.jpg&&&br&来源:&a href=&/?target=http%3A//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IMRT.IN%3Fend%3D2015%26locations%3DCN-IN%26start%3D197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rtality rate, infant (per 1,000 live births)&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见虽然印度与中国一样婴儿的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但依然几倍于中国,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很成问题的,就算是放在世界上也是比较低的水平(如下图),因此带来的婴幼儿较高的死亡率,对印度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军力发展是个极大的拖累(兵源的整体身体素质是个问题)&br&&br&&img src=&/v2-f257c25fd4c7da_b.jpg& data-rawwidth=&876& data-rawheight=&450&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6& data-original=&/v2-f257c25fd4c7da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infant_mortality_rate%23CIA_Sud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st of countries by infant mortality rate&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中印两国受教育人口比较&br&首先看两国现在的教育支出状况。目前能查找到的是2014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15%&br&&img src=&/v2-a38eec3bbdf_b.jp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156&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v2-a38eec3bbdf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www./srcsite/A05/s/t12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而印度呢,根据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公布的截止2014年的数据。印度教育支出所占GDP比重为3.25%&br&&img src=&/v2-425f29b7ca3305cdb1ce1e19b5bf7cdc_b.jp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254&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v2-425f29b7ca3305cdb1ce1e19b5bf7cdc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mhrd.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statistics/PubExpdt-2013.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hrd.gov.in/sites/uploa&/span&&span class=&invisible&&d_files/mhrd/files/statistics/PubExpdt-2013.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指标印度不光低于中国,而且考虑到印度与中国相近的人口数量,而经济规模又大大小于中国,印度的实际公共教育支出要大大小于中国,其水平也可想而知。&br&其次,中印两国受教育人口比较如下&br&根据世界银行和Trading Economics公布的一组中国教育的数据&br&&img src=&/v2-b5ed003d9e861eda807ef7ac45f2efdb_b.jp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327&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v2-b5ed003d9e861eda807ef7ac45f2efdb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china/barro-lee-percentage-of-population-age-15-with-no-education-wb-dat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ina Barro Lee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Age 15 With No Educ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再看看印度教育的数据&br&&img src=&/v2-f6b98bee1_b.jp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324&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v2-f6b98bee1_r.jpg&&&br&数据来源:&a href=&/?target=https%3A///india/public-spending-on-education-total-percent-of-gdp-wb-dat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受惠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中国人基础教育水平已经显著提高,印度国内特别是青年人群(尤其是女性),还存在大量未受教育人口,但就基础教育而言,印度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br&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受教育”以及“扫盲”这个概念在中印两国是有差异的。在中国,除了少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外,汉语是唯一官方语言,汉字是唯一通用文字。所以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扫盲就是识汉字,写汉字。而且近年来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汉字教育的推广力度正在加大,随着青壮年少数民族公民汉语汉字水平的提高,就算是直接在边境地区征召少数民族士兵,其在军事活动里遇到的语言障碍也已经大大降低&br&2016年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青年踊跃参军&br&&img src=&/v2-d5c7cddfef7dd4c0205299_b.jpg& data-rawwidth=&573& data-rawheight=&348&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3& data-original=&/v2-d5c7cddfef7dd4c0205299_r.jpg&&&br&而在印度情况就复杂的多,首先,印度官方语言和文字众多,使用人数最多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也没有如汉语之于中国那样通行全国。其他很多各地方民族语言都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如此一来,所谓的扫盲,即会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即可视为扫盲,这样的扫盲如果仅仅放在各邦之内倒也问题不大,但如过参军,参与到国家军队的军事活动中来,问题就会很多。不同民族文化信仰的士兵加入同一支部队,会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这样,军官与军官,军官与士兵,士兵与士兵间就会遇到沟通障碍,这在作战时是非常致命的,就算编入不同的民族军团,协同作战也会很成问题。&br&印度67周年国庆阅兵上,由不同民族操不同语言的士兵组成的军乐队演奏苏格兰手风琴&br&&img src=&/v2-137dda6d96c95cf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71& alt=&图片&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v2-137dda6d96c95cf_r.jpg&&&br&通过这两组指标的比较,可以对今日中国与印度的战争潜能对比有进一步了解。&br&&h2&结语:&br&&/h2&&br&通过上面彼时今日的一系列比较,可以看出,相比1962年中印两国交战之时,两国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战争潜力的差距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大。在1962年开战时,中国尚处在经济极为困难时期,虽然建国十余年在苏联帮助下的基础建设给中国打下了还算不错的底子,经济,国防等很多数据实际要强于印度,但国力并未对印度形成压倒性优势,印度在很多方面(如人均收入)反而高于中国。而且中印边界处于中国边缘地带,中国能集中在这一带的兵力其实很少,加上中国的外交局势在当时要比印度恶劣得多(当时巴基斯坦还未与中国亲密),因此在1962年这个开战节点上,印度在局部地区战胜中国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br&但印度还是惨败了,而且败得让现在的印度人还在为之心痛为之耿耿于怀。&br&而时至今日,印度确实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也是今非昔比,而且其进步的速度是印度所难以企及的。因此,倘若中印之间再次如1962年那样擦枪走火,爆发局部战争,如果中方没有出现过度愚蠢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就这个家底印度想要赢得胜利,怕是很难的,而且难度远大于1962年。&br&虽然Arun Jaitley说出这样的话很可能只是在语言上反击对手,对印度国防力量的实际情况他肯定比谁都清楚,但这种言论恐怕是印度国民对中国对世界普遍的认知。只知道纵向比较回顾自己辉煌的发展历程,而忽视了对手的进步幅度要比你大得多。相比较中国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宣扬“印度潜力比中国大”,强调印度不可小视之类的言论(无论是想让人保持清醒还是再兜售别的私货),在印度,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的观点与看法却是比比皆是。由此观之,印度人的观念与见识相比较1962年并没有太大的长进。
近日,中印两国在边境争议地带再次出现摩擦。印军士兵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并阻碍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活动。事后,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同时公开要求印方尽快将越界部队撤回印方一侧。并正告印军中的个别人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发表叫嚣战争的危险言论。而之后,…
&img src=&/v2-5be879fdeabaeae3b589b63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v2-5be879fdeabaeae3b589b63_r.jpg&&&p&地缘政治上有一个通常被忽视的常识:&/p&&p&即“一场胜利的战争过后,胜利者的梦魇并不是战利品的获得,而是如何防范战败者心有不甘的报复。”&/p&&p&&b&胜者的梦魇与败者的报复&/b&&/p&&p&对于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赢得胜利的中国来说,她就面临着这样的战略困境:即她在中印战后问题上最感紧迫的不是趁机控制更多“她所宣称”的领土,而是如何防范印度处心积虑的报复。&/p&&p&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是一个潜力雄厚的大国,1962年的战争虽然羞辱了印度的脸面,却没有削弱她反击的潜力。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时时刻刻在中印边境部署强大的军队,以实力优势阻遏印度报复的可能。&/p&&p&&b&不完全统计之被公开的中印边境冲突:&/b&&/p&&p&1986年-1987年的中印边境争端;&/p&&p&2013年4月拉达克地区的“帐篷冲突事件”;&/p&&p&2014年9月拉达克地区的“观察屋”冲突事件;&/p&&p&……&/p&&p&这一逻辑体现在外交上,就是战胜国为了防止实力犹存的战败者报复,将倾全力构建针对战败者的同盟。&/p&&p&1870年,俾斯麦打败法国之后,他后半生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围绕着如何防范法国报复的展开;1918年,法国人击败德国之后,法国所有的外交资源也不得不贯注在防止德国报复问题上。&/p&&p&同样,1962年10月,当中国军队横扫印度的时候,中国便不得不寻求与美国盟友巴基斯坦在边境问题上的谅解,并由此扫清了双方事实结盟的外交障碍——而中国这一外交政策的根本动机,就在于组建防范印度报复的同盟。&/p&&p&因此,对中国来说,如果中印间不能有效和解,那么印度国力的增强不仅仅意味着两国商业竞争的加剧,也代表着西南边境国防压力的增大和日益沉重的外交负担。考虑到莫迪对印度经济卓有成效的改革,那么这无疑是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现实。&/p&&p&&b&中印之间的共同敌人与共同利益&/b&&/p&&p&不过,在中印边境问题再次激化之前,两国关系并非没有取得互信的机会。&/p&&p&&b&一方面,中国与印度在边境争议区域的西部和东部,都面临着类似的严重分离主义问题。&/b&&/p&&p&在中印边境的西部,中国政府为南疆的圣战分离主义所头痛,多年来靡费无穷却仅仅为了保证该地区稳定;印度则同样被临近西部边境的克什米尔地区之伊斯兰叛乱所折磨,据《南亚研究季刊》之《印巴克什米尔博弈》一文记载,为了保持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印度每年在该地区的军费开支就高达1000亿卢比,相当于22亿美元,这对于财政收入不高的印度来说,是一笔极其沉重的财政负担。&/p&&br&&br&&br&&img src=&/v2-99a240bdfd8a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9a240bdfd8ab_r.jpg&&&p&&b&&i&当地时间日,印控克什米尔斯利那加,民众持续示威抗议反政府武装“真主穆斯林游击队”的高级领导人瓦尼被杀&/i&&/b&&/p&&p&在中印边境的东段,中国多年来为西藏地区的分离倾向所苦恼;而印度东北邦地区各邦由于与印度本土人种完全不同,且从无属于同一国家的历史基础,因此拥有着严重的分裂倾向。多年来印度军队在此镇压分离主义叛乱,但效果甚微。&/p&&br&&br&&br&&img src=&/v2-ce21b4e646a27caf32012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v2-ce21b4e646a27caf32012_r.jpg&&&p&&i&&b&2015年照片中间的女子哀悼该年6月在印度曼尼普尔邦(印度东北邦之一)的一次伏击中被打死的儿子&/b&&/i&&/p&&img src=&/v2-58c5dfe1_b.pn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v2-58c5dfe1_r.png&&&br&&p&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印边界上有争议的地区(阿赛克钦无人区可能除外),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治理成本极高、且不稳定的领土。如果单纯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看,两国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几块动辄爆发圣战和叛乱的争议性领土而不死不休。中印之间的冲突既缺乏可供达成的明确目标,也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实际利益,更将带来长远的外交负担——政治家不同于键盘侠,他必须考虑战争的动机和后果,而中印之间的争斗除了国民的虚荣心以外,并没有其他实际价值。&/p&&p&&b&另一方面,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双方都不可能对彼此的领土怀有过多的野心,因为这不仅仅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经济的&/b&(统治成本足以使政府破产)。而在21世纪的今天,双方领土面临的真正威胁,并不是边境上彼此利剑横陈的军队,而是两国边境省份上难以消灭且牵连甚广的分裂主义组织——在这一问题上,中印双方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p&&p&因为,中国西藏分裂主义者一旦成功,足以鼓舞印度东北邦血缘相近的叛乱者;印度克什米尔的圣战分子如果取得胜利,对于中国的西北安全同样意味着噩耗。就像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强邻苏联若是真的解体,中亚诸多突厥国家的新生就一定会反过来刺激新疆地区的分离主义者。&/p&&p&这种不易察觉的共同战略利益,那些大政治家往往看得相当透彻。1861年2月,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华沙发生市民暴动,由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内也有波兰族群分离主义问题,俾斯麦建议普鲁士应与俄罗斯结成更加牢固的政治同盟,而非趁俄国的困难胁迫对方。因为在俾斯麦看来,俄国波兰人的成功,足以加剧普鲁士波兰问题的复杂性,这是一种残忍却真实的政治逻辑。&/p&&p&在给妹妹的信中,铁血宰相冷酷无情地对自己的政策予以解释,俾斯麦说:“我十分同情波兰人的处境,可是普鲁士若要安全,就只好支持俄国人把他们消灭掉。”事实上,早在1830年的俄国波兰大起义中,当时大政治家梅特涅为了防范奥地利境内的波兰分离主义,同样选择帮助俄国平定华沙的叛乱。&/p&&p&当然,今天的中印双方似乎倾向于支持彼此的分离势力(西藏、东北邦),给对方制造麻烦。这严重削弱了双方的互信,加剧了边境的紧张局面,也损害了双方的国家利益。&/p&&p&&b&总结&/b&&/p&&p&随着印度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如不能尽快与印度取得真正和解,恐将陷入东西两线面临强敌的梦魇——这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阿喀琉斯之踵,其灾难性危害犹如法俄结盟对于一战之前德意志帝国的影响。虽然核武世界下,全面大战的爆发已很难发生,但相对良好的战略环境,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国家安全仍然极其重要。&/p&&p&因此,能否争取在相对有利的条件下,与印度达成持久互信的和平,乃是对中国外交的重大考验。&/p&&p&++++++++++++++++++++++++++++++++&/p&&p&&b&逐步推出现代马基雅维利思维政治《无可匹敌的力量——群众运动》 ,欢迎关注公众号。&/b&&/p&&img src=&/c211cbe7893aecd340a65d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efa0f16ebde55aca94d23bbf99f91a6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地缘政治上有一个通常被忽视的常识:即“一场胜利的战争过后,胜利者的梦魇并不是战利品的获得,而是如何防范战败者心有不甘的报复。”胜者的梦魇与败者的报复对于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赢得胜利的中国来说,她就面临着这样的战略困境:即她在中印战后问题上最…
2015年刚开始逛Facebook的时候,我转发了一条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的视频。一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印度哥们在我的分享下评论:&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73& src=&/v2-11ca74ff6f6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11ca74ff6f6b_r.jpg&&&br&&br&赫赫,居然问我是怎么翻墙刷脸书的,那我就得好好告诉你,VPN在中国的妙用了。。&br&&br&后来跟印度小哥聊了很多。小哥在印度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长大,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英式的,目前在某大学念大四。小哥这条件放在中国绝对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子弟,也许也像我们一样整天刷知乎,那让我们走进印度小哥的心理世界,看看他是怎么看中国的:&br&&br&刚跟他聊的时候,他说的话真的让我有「嗯,这很印度人」的感觉,比如&br&&br&&im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896& src=&/v2-a665c95f5449c8cba70ab30b56be95d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v2-a665c95f5449c8cba70ab30b56be95d7_r.jpg&&&br&&br&&br&「你朝跟北棒一样毒菜」&br&「计划生育太失败了」&br&「皿煮自由大大的好」&br&&br&偶尔向我扔几个敏感问题:&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91& src=&/v2-a11f234548bab2e6e1bd4b3ed495377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a11f234548bab2e6e1bd4b3ed4953777_r.jpg&&&br&&br&&br&「你党是怎么运作的?领导人是怎么被选出来的?」&br&「你们和西藏是怎么搞的?那个藏独头头我觉得人很好啊!」&br&&br&&br&有一次他在Whatsapp问我,知不知道前一阵子有个巴基斯坦人在印度闹事的新闻&br&&br&我说,不知道啊&br&&br&他回:&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25& src=&/v2-5c33832d2ceb6ad23cd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5c33832d2ceb6ad23cd8_r.jpg&&&br&&br&&br&「啊哈,你们的媒体都被控制了,所以你不知道!」&br&「巴基斯坦并不是真的爱中国!他爱的是伊斯兰教!」&br&&br&我实在没忍住,委婉的回复他:如果你出生在阿根廷,那你会care刚果共和国有没有发生过政变吗?同样因为你们的事情我们根本不care啊…跟我们媒体有没有被控制有什么关系……&br&&br&要不就是扯到西藏问题的时候,一道把港台扯出来了…&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cb650ee1dd7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b650ee1dd76_r.jpg&&&br&&br&&br&Excuse me?? 大陆政府武力统治了台湾并且打压当地民众学习台湾语的热情,转而向无辜的岛民强制实行中文教学??&br&&br&不过印度小哥和大家见到的普通印度人不一样,自己给自己揭短那也是毫不含糊的。这也是我能跟他一直聊下去的原因。&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v2-46cebc3b0b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6cebc3b0bea_r.jpg&&&br&&br&&br&印度小哥是个官二代,所以对国内腐败的情况非常清楚…为了跟我讲明白印度有多腐败,还举了个详细的例子…&br&&br&还有一次我问他,听说你们印度人还喝牛尿…用恒河水洗澡…还听说有些人最近在抵制中国产品…&br&&br&小哥说:&br&&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55& src=&/v2-9b4aab60ac7b434fed7c89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9b4aab60ac7b434fed7c89ff_r.jpg&&&br&&br&&br&「因为中国政府资瓷巴基斯坦,所以印度普通民众开始抵制中国产品」&br&「这帮人知不知道,没有中国货,他们早就住在喜马拉雅或者亚马逊了。。」&br&「有些印度教徒崇拜牛,所以喝牛尿。我觉得他们是智障。」&br&&br&&im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52& src=&/v2-0f59e365b4d614ef88b6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v2-0f59e365b4d614ef88b6cb_r.jpg&&&br&&br&&br&这是我跟他说我们学校很多印度留学生的时候,他告诉我的原因。来中国学医便宜又好,在印度,公立大学名额有限,私立大学学费太贵,所以很多学生不得不出国留学。&br&&br&之前还跟他讨论过种姓问题,他给了我很全面的解释。比较两国经济的时候,他说,大家都知道中国这几十年来突飞猛进,真的好羡慕啊。多希望这样的经济腾飞也能复制到我们国家。&br&&br&后来我想了想,他问我的这些西藏台湾香港还有毒菜的问题,也许就像是我问他为什么印度人喝牛尿、在恒河水里洗澡一样,其实本没有恶意,只是因为媒体长期的渲染,所以对对方国家已经产生了刻板印象。印度小哥给我的感觉是,他能够看到本国的缺点和别国的优点,同时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对比某些发达国家的白人还以为中国人留着长辫子),只是媒体和政府长期的宣传,还是让他觉得「我们现在是穷,但是我们有民主,所以我们一定会发展起来」。我想印度小哥的想法,应该可以代表很多受过教育的印度人。也许只有将来中国或印度都发展成发达国家之后,普通民众才会有意愿去了解真正的对方。到那时候,这些偏见才会完全消失吧。&br&&br&----------------想学英语and交外国朋友的请看这里-----------------&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560&/span&&span class=&invisible&&471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2015年刚开始逛Facebook的时候,我转发了一条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的视频。一名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印度哥们在我的分享下评论: 赫赫,居然问我是怎么翻墙刷脸书的,那我就得好好告诉你,VPN在中国的妙用了。。 后来跟印度小哥聊了很多。小哥在印度第四大城市…
&img src=&/a5a0ead8d22dddc3919d_b.jpg& data-rawwidth=&1459&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9& data-original=&/a5a0ead8d22dddc3919d_r.jpg&&&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印度低种姓阶层和“贱民”阶层不想起来造反或者暴力推翻这个社会吗,像陈胜吴广那样的?&/a&&br&这个问题答案的部分,写到“贱民”忽然很难过。&br&&br&题图是甘地墓中一块石碑上的刻字,这是他最爱的一首诗。他是如此伟大。&br&????? ?????? ???? ???&br&???? ?????? ?? ????? &br&&p&&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aghupati_Raghava_Raja_Ra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ghupati Raghava Raja Ram&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br&为什么那么多人,学识之士、开明君主、封疆大吏、巨贾富商,都没有把种姓制度推翻。&br&&b&因为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社会的根本道德合理性的制度性表达,而且它始终在随着时代在变革,所以那些离成功只有寸步之遥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既得利益者,成为了制度巨轮下被碾压的蝼蚁。因为他们真的只是人,而信徒们自以为虔信膜拜的神都不是“真理”。&/b&&br&&br&历史会说明一切。&br&&br&1,来自祭司阶层的挑战&br&种姓制度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在吠陀时代业已存在。&br&按照传统的雅利安人理论,这时次大陆仍处于部落时代。&br&那么,种姓制度遭遇的第一次巨大挑战便是部落祭司们的挑战。可以想见,在被征服部落中,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本土祭司是最坚定的反抗者。而他们,是社会融化过程中的一大阻力。毕竟,无论从血亲氏族还是宗教信仰上,作为头人的他们能在新的社会中造成最大的混乱。&br&如果这段残破的历史可以被还原,他们是种姓制度确立后吸入的第一批人。这批新生的婆罗门摇身一变成为了兵强马壮的入侵者的伙伴——对应的便是那批沦为达萨的战争奴隶和成为首陀罗的农人们。&br&马上得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在武力控制后,对知识阶层的同化便显得尤为重要了。&br&吠陀时期常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最高纲领,实质上,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到印度教,不断强化的概念只有&b&婆罗门至上&/b&。&br&在印度教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个概念极为重要:梵化(Sanskritization)。简言之,将一切其他文化纳入印度教体系。第一步,便是确立新生的婆罗门,以及给予他们最高的权利。&br&&br&2,来自武士阶层的挑战&br&从前读历史,常常愤慨:伤痕累累,真刀真枪打下江山的武士最后败在文人们一纸荒唐言上。为什么用血拼来的江山就得送给书生们来治理?&br&大概争夺领土,抢占资源是人类最本能的血性,但偏偏发展的动力其实远在那之上——&b&是知识:是让生产发展的技术、是给予社会存在合理性的哲学、是解释世界运转的智慧。&/b&&br&婆罗门并不善战,甚至并不勇敢。但他们垄断了知识,当所有其他种姓都被体力劳动桎梏时,他们掌握了最强大的武器。强大到,一旦失去了婆罗门及他们创造的宗教,人们可能失去信仰,剥离身份,最终陷入动物性的&b&虚无&/b&。&b&人,总是需要知道为什么活着的。&/b&&br&婆罗门与刹帝利的充满紧张的合作关系亘古存在。刹帝利最接近成功的挑战是“沙门思潮”,这次他们没有动武。因为暴怒的国王可能胆敢冒着极大的舆论压力去杀死婆罗门,去剥夺祭司的权利和财富,但暴力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婆罗门至上的格局。&br&“沙门思潮”的出现却击中了婆罗门教的七寸。无论是佛陀还是大雄,诸多精妙哲理奥义都按下不表,唯独“&b&众生平等&/b&”足以击溃这个社会。更可贵的是,佛教、耆那教乃至被誉为“具有朴实唯物思想”的顺世论派都提供了一种原有信仰崩塌后逃离虚无主义的途径。&br&(在单一世界观霸道行世的今天,回想那2000多年前的盛况,更觉得佛陀作为一个哲学家的伟大。宇宙这么浩瀚,我们凭什么以为自己就看透了呢?)&br&&br&可惜,“沙门思潮”最终未能成功。一方面,思想性局限性明显。毕竟佛、耆的思想仍然脱胎于婆罗门教社会环境中,逃不开千丝万缕的联系,终至湮灭于历史尘埃。&br&结点是商羯罗的出现,他的印度教改革太成功了。缪勒在写印度教时,认为从单一神、泛神到唯一神的演化是宗教发展的终极形式。精彩之处在于,商羯罗从哲学上把唯一神教演化到了极致,在根本上解决了“沙门思潮”遗留千年的问题。&br&佛陀、大雄全部变成了印度教的一部分;佛教和耆那教在教义和形式上都被“扭曲”,而哲学逻辑上被婆罗门教统一了。&br&另一方面,政治上刹帝利成为了婆罗门的盟友。当社会根基被动摇时,“神的代言人”与“平民的保护者”达成了协议,人间的权利与权力被分割了。世俗权力完全交给了刹帝利,而婆罗门以无害的形象出现,如教育帝王(老师)、为他们祈福(祭司)、提供智囊(谋臣)等。他们与刹帝利分享知识,为王权合法性提供道德支持,却用知识进一步巩固社会道德体系;他们用种姓制度小心翼翼地将自己隔绝于统治权之外,接受庇护。&br&“众生平等”的呐喊依然存在,但刹帝利们不喊了,他们的先圣被婆罗门封了神,他们的子孙被婆罗门封了王,这样挺好。婆罗门似乎不再“至上”,但这套社会体系的运转又通畅了。&br&&br&3,来自低种姓的挑战&br&一如上文所述,武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不那么多农民皇帝最终还是得被农民推翻呢?&br&在印度史上有过类似的例子,出身贫贱的征服者开国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请婆罗门来编写家书族谱,把自己变成刹帝利罢了。&br&德干诸国的情况略有不同,但在前伊斯兰时期,逃不出这套逻辑。卡卡提亚的首陀罗武士集团虽然有趣,却不典型。而南亚伊斯兰化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又太复杂,只选其中一点作为例子。&br&低种姓带来最大的挑战同样来自文人,在古代印度,这些人是诗人。古典梵语的没落以及波斯文化的影响,与中世纪地方性语言的大规模兴起互为因果。婆罗门阶层控制知识的重要源头是垄断吠陀语言——梵语,通过与俗语等其他阶层语言的隔离而保证经典的神圣性。&br&各类方言诗歌和宗教文学作品传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非婆罗门,甚至反婆罗门思想。这些出身皮匠、守林人等职业的民间诗人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风潮。虔信运动与之呼应,再一次,古老而永恒的议题被提起:&b&在神面前,众生因对神的爱而平等。&/b&&br&受到挑战的不仅仅是婆罗门对经典的垄断,而是他们作为人与神的联系人的地位。&br&这一次挑战其实在很大部分上是成功了,以平等思想而迅速崛起的马拉塔帝国便是一次典型。&br&&br&婆罗门再一次妥协了,他们让渡了自己对知识的垄断权,从而给予了新兴的知识阶层以话语的空间;他们甚至逐渐模糊了种姓的界限,从15世纪前后至今,这套制度发生了极大的松动。梵语死了,祭祀不再万能,但婆罗门创造的神依然统治着人们。&br&以湿婆之名而战斗的马拉塔人又如何可能推翻他们自己的神呢,更何况,与佛陀不同,他们其实没有创造出新的制度。&br&&b&种姓制度没有崩塌,因为内部的反抗因素给它带了变革,却没有推倒重建。这一次,部分低种姓的抗争也使他们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这就够了。&/b&&br&&br&&br&4,来自“贱民”阶层的挑战&br&个人观点,种姓制度的多数部分都是合理而且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它不比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更残忍。但是,“贱民”制度却是反人类、愚蠢而且理应被废除的。&br&事实上,努力破除“贱民”制度的努力不是没有。甘地爷爷这么做了。他是种姓制度的维护者,为了这个社会道德根基,甚至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印巴的命运;但他却没能改变“贱民”的生活状态,一点一滴。他被封神,被印度教徒所杀。&p&安贝德卡尔也这么做了。但率领“贱民”们转投佛教并无效果,因为逃不出印度教社会的大漩涡。新佛教运动失败了,安贝德卡尔即使贵为宪法起草者,他也只能成为“贱民”的神。事实上,当年改宗穆斯林的“贱民”们,不过也就成为了伊斯兰教的“贱民”。&br&&/p&&p&印度政府这些年一直在做,但保留制度欲盖弥彰,反而激化矛盾。甚至,高种姓学生们走上街头,呼吁废除留给“贱民”和低种姓阶层保留的入学与工作指标,因为这不“公平”。&br&&b&世上恐怕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仅仅因为他们出生了,就活该积贫积弱,就理当生不如狗么?&/b&&br&当种姓制度中所有人的挑战都成功了,而且或多或少的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后,剩下的就绝望了。&br&&br&历史说完了。&br&其实种姓制度变迁数千年的过程便是一场婆罗门的博弈,他们赢到了最后。&br&总结种姓制度能够存在至今的原因:&br&第一,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道德根基的外化不断变化,适应着新的时代。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活着的理由,在无数次的尝试中,他们无法找到一个比前者更合理的解释。&br&第二,永远的社会矛盾,只有既得利益者掌握知识和力量去变革,可是少数人的质朴的良知总也敌不过多数人的欲望。&br&第三,因为“贱民”被牺牲了他们作为人的权利,成为了这场巨大的人祭中唯一的贡献。&br&&br&---&br&大半夜地写这么多,只是因为好歹有一腔热血,哪怕无用。&br&想起那时候和佛光山的法师们去义诊,被遗弃的“贱民”村中,那些绝望的眼神。他们只是出生在这里,世界如此不公。大概是觉得人性最丑陋的时刻。&br&&br&&br&&b&若你已成神,而你的子民却因此深陷泥沼,我会用最最恶毒的语言去诅咒你。&/b&&/p&
这个问题答案的部分,写到“贱民”忽然很难过。 题图是甘地墓中一块石碑上的刻字,这是他最爱的一首诗。他是如此伟大。 ????? ?????…
可以成体系,留坑,现在开始写,一向对一楼的封神体系和其他楼所说的道教神话不感兴趣,二楼等了好久还没有填坑,手痒就先开始写了,我认同的中国古代神话是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及少量吸收后世神话作为补充的洪荒体系。长文慎入。&br&&br&——————————日第一次更新————————————————————&br&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br&&br&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br&&br&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b&神话时代&/b&,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b&英雄时代&/b&,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br&&br&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br&&br&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br&&br&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br&&br&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b&雷神&/b&,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br&&br&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b&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b&,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br&&br&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b&三皇 &/b&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br&&br&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br&&br&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们发明了修炼的法门,后来都搬到了西边的昆仑和东边的蓬莱三岛。现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娲交合的后代无误,至于伏羲和女娲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被昊天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咦,女娲不是捏泥土造人吗?这种说法仅见于《风俗通》,是孤例,不予采纳,在多数文献里和出土文物都证实了是伏羲和女娲结合成为人类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说法应该和小时候妈妈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一个道理,小羞羞的事怎么能到处乱说呢。&br&&br&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风姓部落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他尝遍了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医疗,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神农和炎帝其实是两个人,后世常误以为是一个人,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炎帝出自神农氏部落而已。史记中已有暗示:“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意为神农的后代治理已经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黄帝的敌人。《史记封禅书》明确指出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的炎帝显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写“炎帝神农氏”的文献,意为炎帝出于神农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农。&br&&br&接下来就到了五帝时期,五帝是哪五帝呢?这里采用《吕氏春秋》的说法:东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黄帝-轩辕,北方玄帝-颛顼,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嚣。注7&br&&img src=&/172cde55d44c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172cde55d44c_r.jpg&&我猜测太昊和伏羲并非一人,应当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没有文献史料可以作为佐证,只好依旧当做一人,太昊伏羲修炼成圣后,昊天上帝册封他为青帝,掌管东方,历经女娲和神农两个部族的长期统治之后,神话时代的主线故事——三次神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不周山之战)正式展开!&br&&br&话说太昊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做少典,少典虽然没什么光辉事迹,却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囧rz,给大神跪了)注8。黄帝继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继承了神农部落,居住在姜水,该部落有个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黄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两次神战,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两次大高潮。&br&&br&阪泉之战,《史记》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统领神农氏部落后日益壮大,和轩辕争夺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没人拥护,在阪泉和轩辕大战三场,轩辕驱使着以各种神兽作为神明的部落,并有来自昆仑山的神兽英招(为昊天上帝看管花园),陆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昆仑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强,苗龙等儿孙也已成长为一方神明,风后,应龙等大神也正当壮年,此时的轩辕可谓神威无匹,炎帝一方阵容就没有这么强大了,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孙,炎居,并节,以及猛将刑天可用,最终因实力不济而战败,归顺了轩辕,部族被轩辕所吞并。&br&&br&阪泉之战后,神农氏部族有个分支后裔,叫做蚩尤,统领了九黎部落,此时强大了起来,与轩辕在涿鹿展开了第二场神战,《史记》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兽身铁额,吃沙饮石,善于作战,两方实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许多传说,轩辕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幸得风后炼制了指南车,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赐下天书给轩辕,常先制作了夔牛战鼓,威力巨大,应龙的水属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风伯飞廉和雨师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轩辕只好向一袭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风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涿鹿战场因此大旱数年。经《山海经》和《逸周书》证实,蚩尤被应龙斩杀。&br&&br&黄帝和嫘祖所生的长子,叫做玄嚣(音玄箫),号青阳氏,被封为白帝,掌管西方,以凤凰作为图腾,白帝玄嚣有几个好儿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后面还会出现,还有一个叫穷奇,作恶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为牛状,全身长刺,叫声像野狗的野兽,成为四凶之一。&br&&br&玄嚣还有个儿子,名叫蟜极(音脚极 不叫搅基!!),蟜极没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后(渡劫飞升?),在人间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颛顼(音专需),颛顼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二儿子,白帝玄嚣的弟弟,但和玄嚣比起来,据称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点把持不住,于是在风后,常先等人的建议下没有登上帝位,风后是此时风姓部落的首领,在黄帝手下混饭吃,擅长祖传易数,好兵法,征战蚩尤时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前往东海流波山斩杀夔牛(音葵牛)和雷兽制成战鼓(情节是不是有点眼熟)。黄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应龙,大鸿,力木,容成,大容,离朱等等。&br&&br&话收回来,第三次神战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颛顼和炎帝后裔共工之间展开的,颛顼是个大神,号高阳氏,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即自称是颛顼的后代。此时离那两场人神大战(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输后其臣子后代颇有不服,刑天就是一个,结果被砍了脑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挥舞着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个,共工和祝融一样,是神职,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个祝融和共工,这个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孙,老祝融的儿子,于是和颛顼争夺地位,带着相柳和浮游等人和炎黄部族开战,两大部族大战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颛顼法力滔天,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死。看来轩辕的后代和轩辕一样霸气,专治各种不服。&br&&br&这一触坏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后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上破了个大口子,惊动了女娲,于是出来救场,炼石补天。&br&&br&至此颛顼彻底征服了九黎,令他们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怀抱。颛顼的儿子们没有太争气的,但后世有八个杰出的子孙人称八恺,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梼杌,作恶多端,后来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猪牙的怪兽,成为四凶之一,注9。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音帝酷)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大boss帝俊。&br&&br&如果要写一本书来评价帝喾,书名必然要叫《帝喾和他的儿女们》,他的儿女们都有:帝喾和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和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和简狄生了后契(商的祖先),和庆都生了帝尧,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仪生了帝挚和帝女,帝挚后来因为德行问题禅让给了帝尧。帝女因为高辛氏发布悬赏,能够破犬戎者嫁女给他,结果一只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领的脑袋前来领赏,帝喾想反悔,帝女却不在意,下嫁给了这个叫盘瓠的神犬,成为瑶、苗、黎、畲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于有盘古来自盘瓠的说法,私以为是范文澜瞎联系。咦,简狄不是吃了玄鸟的蛋才生的后契吗,玄鸟生商啊,我们都记着呢,来来来,帝喾是谁的孙子?白帝啊,白帝部落的图腾是什么?凤凰啊,不就是玄鸟吗,简狄吃的是谁的蛋还用我多说?图森破,这叫艺术加工。帝喾还有八个杰出的后世子孙人称八元。&br&&br&帝喾从小跟着颛顼治理天下,深得颛顼厚爱,但是好像又跟颛顼有不可告人的仇隙,乃至直接导致了英雄时代发生的数起血祸。帝喾治理天下得当,也深得后人的崇敬,他还册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嚣之子句芒掌管东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颛顼的重孙名叫重黎,注10,继承了祝融的称号,司火,颛顼的老部下玄冥继续掌管北方,司水。后土掌管中部,司土。后土是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的共工的儿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爷爷,后土能担此重任,可见自共工挑战颛顼失败后,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经彻底归心。&br&&br&神话时代该结束了,此时的天地是怎样的呢,帝喾站在亳都的宫殿里,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将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他想着:羲和生了十子后已经元气尽复,十个儿子汲取了太阳精气,妖神血脉复苏,化作十只三足金乌,栖息在东方的扶桑神木上,他们暂时还在乖乖的轮班,等着羲和驾着车子每天拉一只去普照人间。叔父颛顼的儿子们一个个尽是些不省心,堂兄穷蝉就算将魍魉赶到了雷泽,这帝位不还是要落入我手,堂弟鲧也不知道在山川里瞎折腾些什么,南方的共工氏部落有一拨人又发生了叛乱,后土说自己不知情,看表情应当是真的,我已派重黎前去剿灭,这几日就当有捷报了,说起来,重黎倒生了好儿子,长琴…长琴……,哦,对了,前些日子碰见一个叫羿的年轻人,箭术很好,于是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希望他不会辜负我的厚望。注11&br&&br&这是个盛世啊。&br&&br&是的,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暴风雨前的平静正在消逝,神话的狂澜正在悄悄孕育,等待着震惊天下。&br&&br&&br&太晚了该睡觉了,明天开启英雄时代的叙述。&br&&br&注1,见徐整《五运历年纪》&br&注2,见徐整《三五历记》&br&注3,烛九阴见《山海经 海外北经》《山海经 大荒北经》《天问》《淮南子》&br&雷神见《山海经 海内东经》&br&注4,有巢氏事见《庄子》《韩非子》,燧人氏事见《韩非子》&br&注5,三皇说法有数种,这里采用《史记索隐·三皇本纪》和《风俗通义》的说法。&br&注6,事见《太平御览》引《诗含玉露》:“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br&注7,这里的五帝采纳的是《吕氏春秋》《礼记 月令》以及《淮南子 天文训》的说法,较为主流的还有《史记 五帝本纪》版本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br&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吕氏春秋》最早将他们合称三皇五帝,五帝为五方上帝之意,是天神,司马迁也认同“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br&而《史记 五帝本纪》毕竟宗旨是记录史实,不是神话书,其中的五位人帝显然为了照顾史实弱化了神话色彩。&br&注8,《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br&注9,事见《左传 文公十八年》&br&注10,《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br&注11,&b&射日的羿和夏代篡位的有穷氏的后羿不是一个人,&/b&有穷氏的后羿也只是因为善射而被人们冠上了”羿“的称呼,只是一个凡人,《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许慎曰:“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羿射杀太阳后,善于射箭的人通常都会被称为羿。&br&&br&—————————————日第二次更新——————————————————&br&&br&帝喾很生气,因为祝融重黎去剿灭共工氏的叛乱久诛不尽,于是帝喾诛杀了重黎,令重黎的弟弟吴回担任祝融,以及重黎的儿子太子长琴领兵彻底铲除共工氏余孽,我猜测帝喾能这么不留情面的斩杀了叔父颛顼的重孙,一方面是和帝喾和颛顼的间隙有关,另一方面联系共工氏后来的所作所为,有可能重黎犯了一个大错,这个大错可能是导致后世那场巨大灾难的原因。&br&&br&不管怎么说,帝喾还是施施然回到了天上,帝位传给了帝挚,帝挚风评很差,做了九年后被迫将帝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尧,号称陶唐氏,腹黑男帝尧正式登场,开启了一代传说。&br&&br&帝尧刚当政,民心未归,就出了一件大事,自己同父异母的堂兄,帝喾和女神羲和所生的十个太阳,十只金乌,因为不明原因,一齐降临人间玩耍(或许有内幕?),这下坏事了,十日齐出,天下大旱,酷热难耐,民不聊生,伤亡惨重。并且同时天下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等凶神齐出(没内幕才怪,这是一场阴谋!),帝尧默默的看着,找来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早年因为箭术十分高超被帝喾所赏识,赐下了神器级的弓和箭,在帝喾的军队任职。他叫做羿。&br&&br&帝尧找来了羿,一番交谈,羿同意去解决这个问题,羿回到家里摸着帝喾赐给他的神弓,良久,擦亮了长箭,毅然背负起长弓,出门向东,他登上东方的高山,望向了高空中十个明亮的太阳,太阳中隐隐映出三足乌的身形,弓如满月,松手,长矢如同一道飞虹,刹那间的光辉似乎盖过了日光,便听一声惨呼,一道金色的血液从天际洒落,九只金乌被羿一一射杀。&br&&br&最终,羿留下了一只金乌,随后,他前往弱水诛杀了猰貐(烛龙之子),前往畴华之野诛杀了凿齿,在凶水斩杀了九婴,到青丘国的水泽中斩杀了大风,在南方的桑林之野擒住了封豨并烤着吃了,又去洞庭湖诛杀了修蛇。注1&br&&br&羿的英雄史诗之路还没有终结,斩杀这么多神魔怎么会没有后果,第一个传他去问话的却是西王母,西王母是个妙人,我们不知道她的来历,但她的地位却十分高超,统领昆仑,法力无边,据称是先天混沌之气分化出的先天阴气汇聚所生,那么也就是说她是昊天上帝的女儿。和西王母对应的可不是什么玉皇大帝,而是先天阳气汇聚所生的东王公,统领蓬莱仙岛,据称东王公常在东荒和仙女们玩投壶的游戏(在远处放一个壶将箭枝往里投),投进去了则”天为之唏嘘“,投不进去的话”天为之笑“。注2&br&&br&西王母,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住在西方昆仑的玉山上。她有万妖之祖之称,她还在东海的度溯山上养了一棵大桃树,方圆三千里那么大,也就是吃了可以长生的蟠桃,蟠桃树的东北方向有个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有叫做神荼和郁垒的两个神看守鬼门。注3&br&&br&金乌在西王母座下担任使者,注4,金乌被羿射杀后西王母反而答应了羿的要求,将不死药赐给了羿,羿回到了家里,拿出了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常娥,常娥与帝喾的妃子常羲,常仪一样,都是常氏的部族的圣女。然而羿却不能吃不死药飞升天界,因为帝喾帝威滔天,羿射杀了他的儿子,天界就再也容不下他,常娥最终还是一个人偷偷的走了,她趁羿外出的机会吞下了不死药后举霞飞升,也许她心里也有怨气吧,为什么要为了什么苍生,什么天下弄得不能既作鸳鸯又成仙。羿独自一个人站着想到,只要她能长生就好,他静静的站着,被整个世界所抛弃。&br&&br&因为太阳和凶神的事情被摆平,帝尧的声望无比高涨起来,四海称之为天子。(见注1)&br&十日齐出到底是怎样的阴谋,没有人知道,我可以联系一些线索做出猜想,找出幕后真凶,但这不是文献中的东西,是我自己的故事了,以后再说吧,先把文献中的体系整理完。&br&&br&不管怎么说,羿都是牺牲品,落入了大人物的漩涡,他成为了人间的英雄,却不再为天地所容。甚至不得不与爱人分离,也许常娥事后也会像诗人所说的那样后悔窃取了灵药,长生跟挚爱,不知道再有一次机会的话她会怎样选择,羿最终也没有上天,也许是西王母的建议,他死后去了蟠桃树东北的鬼门之中,依然为人们铲除鬼怪的祸乱,被人称为宗布之神。注5,注6&br&&br&事后金乌老实多了,它坐着羲和的车子,每天从生长在东方旸谷(或称汤谷)的扶桑神木出发,到西方的虞渊(或称禺渊,禺谷)落下,虞渊落满了羽毛,有其他金乌陨落于此,扶桑木上,只剩下一只金乌茕茕孑立,这时有个人出现了,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帝喾任命的中央司土之官,后土吗,他是触了不周山的共工的儿子,他生了个儿子叫信,信生了个儿子叫夸父,夸父不自量力与金乌相争,羲和的车子很快,夸父追赶不上,他就想至少把你堵在虞渊之前,可惜实力不足,被金乌杀死在北方的大泽。这个插曲是炎帝后裔与轩辕后裔相争的延续。&br&&br&(羿的故事之前写了一个版本,有所演绎,删掉重写了一遍,想看演绎的可以到我的专栏&a href=&/lanling/& class=&internal&&羿的史诗之路 - 蘭陵的文学菜园子 - 知乎专栏&/a&去看)&br&&br&&br&羿的故事讲完了,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人,他就是禹,我们还记得重黎因为剿匪不利被帝喾所斩杀,他的弟弟吴回接任了祝融神位,会同重黎的儿子太子长琴继续剿灭共工氏余孽,我一直觉得重黎被斩杀还有什么内幕,因为共工氏的欲孽之后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洪水,重黎也许发现了什么却没来的及阻止,共工氏几经波折终于在帝尧晚年的时候做成了这件大事,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大地,被全世界多个民族的神话所记载,比如著名的圣经体系,他们躲进了诺亚方舟。但身处洪水中心的帝尧却无处可躲,他又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鲧(音滚),是颛顼的儿子,注7,经常在名山大川里游荡,擅长治水。&br&&br&帝尧命令鲧火速前去治水,鲧受命后开始开工,但是洪水势大功效不显,后人说鲧治水只知堵不知疏,不足为信,鲧治水数年都没有成果,回来面见帝尧,说:“这样下去进度太慢,我需要那样东西。”帝尧沉默了良久,摇头拒绝了。&br&&br&鲧走了,他还是偷走那件东西,息壤,一种珍贵的,生机勃勃的土壤,用息壤修建的堤坝河水一旦上涨,堤坝也会随之涨高。这一次,鲧治水即将成功。然而帝尧发现了这件事,震怒,命令祝融吴回将鲧杀死在了羽山的郊外,像当年白帝的子孙帝喾斩杀玄帝的子孙重黎时一样果断,屈原叹道:“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然而鲧确实是死了,死在羽山,羽山这个地方很奇妙,是当年羿射杀金乌后金乌的羽毛洒落在山里因而命名。注8,注9。&br&&br&然而韩非子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认为鲧偷走息壤不是被杀的原因,他真正的死因是阻止舜继承帝位,注10,这点我们讲到舜的时候再说。&br&&br&鲧死了之后,他的神魂化为黄熊,沉入了羽渊,他的尸体肚子里又孕育了一个生命,那就是禹,是的,尸体肚子里跑出来的,《山海经 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也许禹是鲧即将治水成功的一股执念,总之禹接替了鲧的事业,帝尧也没有收回息壤,禹得以继续完成了治水大任,他会同伯益和后稷,带人测量山川地形走势,疏通河道,治水十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害的妻子涂山氏十分幽怨。至于他的儿子在三过家门之前就出生了,不要总是说那啥绿绿的。&br&&br&倒是禹在治水的时候曾受巫山神女瑶姬的帮助,巫山神女自称是炎帝的第三个子女,炎帝的第二个子女就是炎帝长子炎居的妹妹,叫女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填海的精卫。也许知道洪水是本家共工氏闹出来的,巫山神女治水非常积极。&br&&br&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足迹踏遍了万水千山,据《吕氏春秋》记载,他向东走到东海,向北走到犬戎国,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奇闻异事,这里写一些我知道的,必然不够完整,所以欢迎评论或私信指出。&br&&br&共工氏臣下的神怪常常作乱,禹在昆仑之北斩杀了相柳(共工部下蛇身九头的凶神),在淮水斩杀了无支祁(淮水水神,青身白头的猿猴),禹的手下有一个叫做坚亥的擅长速度的神明,禹命令他步行测量大地的长度,坚亥花了一天时间,从自东极走到西极,走了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然后他”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山海经》)却没说他为什么左手要指向青丘国,难道看上了娇滴滴的九尾小狐狸。&br&&br&河伯冯夷是个风流倜傥的倒霉蛋花花公子,过河时被淹死了,天帝顺手就让他担任了黄河的河伯,望洋兴叹就说的是他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时候他曾贡献过河道地图给大禹,他还曾被一道美丽的歌声吸引,原来是伏羲的小女儿宓妃(也就是洛水之神洛神)在唱歌,于是邀来做客,宓妃就长住了,后来篡夺夏君的有穷氏的后羿(和射日的羿不是同一个人,见1月23日更新的注10)路过,看见洛神的美貌,一箭射伤了河伯,惹得洛神钦慕,洛神就跟着后羿跑了,可怜的河伯。后来还因为几个凡人折腾河伯娶妻的事坏了名声,天见可怜,我都是和洛神亲近过的人,怎么会看得上平凡女子。&br&&br&大荒之中还有一座云雨山,大禹在这里砍伐木材的时候看到山上一块红色石头上突然长出来一棵叫栾树的植物,它的果实可以制成不死药,各方天帝听说了之后都来这里取过药。注11&br&西北的不周山旁有一条河叫做寒暑之水,大禹在河边的山上剿杀过共工氏余孽,附近有十个神明,他们自称是女娲之肠,由女娲当年的肉身的肠子通神化作神明,他们经常横卧在大路上(一股日和范儿是怎么回事)注12&br&&br&相柳是九头蛇怪。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立即变成大沼泽,而气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生机俱灭。大禹杀死了相柳,其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屡次填塞而屡次塌陷,于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注13&br&&br&伯益也是白帝的后代,他的爹是大业,大业的父亲业父和帝喾是兄弟,都是蟜极的儿子,白帝玄嚣的孙子。伯益相传能听懂鸟兽的语言,是禹的老师,和禹一起治水,丈量神州,相传禹写了地理书《禹贡》,伯益写了地理书《山海经》。注14 后来禹老了,伯益摄政,禹的儿子启登上帝位后杀死了伯益。伯益也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br&&br&羿和禹的英雄故事讲完了,英雄时代也接近了尾声。&br&当禹在全国各地操劳时,帝尧的生命走到了终点,人们把他安葬在济阴城阳。&br&但故事还没有结束,《竹书纪年》记载舜将尧放逐到平阳囚禁,先立丹朱又废而自立是怎么回事,鲧为何又要阻止舜继任帝位,帝舜是何人后裔,又担负着怎样的重担,长乘,泰逢,计蒙,神人二八又是谁,禺强,苗龙,太子长琴结局如何,四凶中的饕餮和混沌又在何处。。。且等我明日再更!(妈蛋我透露这么多上古隐秘会不会被昊天上帝一道闪电劈死)&br&&br&&br&注1:事见《淮南子 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br&注2:事见《神异经·东荒经》&br&注3:事见《东京梦华录》引古本《山海经》&br&注4:《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br&注5:《淮南子 氾论训》:“ 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br&注6:有人说羿不是射伤了河伯娶了洛神么?事见于《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很显然娶洛神的是夏代的有穷氏后羿,而非帝尧时射日的羿。&br&注7:《史记 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br&注8:《山海经 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br&注9:《左传》桓公三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三代祀之。”&br&注10:《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br&注11:事见《山海经 大荒南经》&br&注12:事见《山海经 大荒西经》&br&注13:事见《山海经 大荒北经》&br&注14:见刘歆《上山海经表》&br&&br&——————————————日第三次更新————————————————&br&&br&按照皆大欢喜的说法,尧在乡下把以孝闻名的舜找来,把娥皇女英嫁给他,还把帝位传给他,卧槽要被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晕了有木有,一瞬间金钱女人…啊,不,事业与爱情都有了,而且顺顺利利的得到了大臣的认可,人民的拥护,想象一下,隔壁刘大地主快死了,他有子有女有家臣有佃户,却把正在替他家放牛的你拉倒病床边,说我的家产都给你,我的女儿嫁给你,我的佃户都归你管,他的儿子没有意见,他的管家仆人都怀着热切的眼光看着你,他的佃户都心服口服,这种事处处都透着诡异,你要是自以为是自己的名声太好,王霸之气不小心抖露出来而一点怀疑没有的沾沾自喜的接受了,那神经得是有多大条,这种故事也就儒家那帮理想主义者才编的出来,按儒家的说法,尧舜禹相互禅让天下咸服,顺顺利利进入夏朝,神话时代结束,情节之平淡相当反人类,每个人似乎都化身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儒家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儒家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而改造神话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谓是惯犯。注1&br&&br&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史家思想家们总是不自觉的将神话历史化,“在正统的史家和儒家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纳入历史谱系当中,还有一些触犯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都遭到了删削,司马迁的理由是”其文不雅驯。“……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这种例子,在儒家的典籍中比比皆是。……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的消亡”注2 比如子贡问孔子黄帝有四张面孔的时候,孔子说那是黄帝派去治理四方的四个人,诸如此类。&br&&br&儒家典籍中的神话正如第一段中所说,一段理想国般的禅让后,进入信史时代,作为第一种说法,也是主流的说法。&br&&br&以下再说一种,是综合比较非儒家典籍的记载后,整理出的版本。&br&《竹书纪年》说道:“昔尧年老德衰,被舜所囚禁。舜不但囚禁了尧,还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使得父子无法相见。”&br&《汲冢书》中说:“舜把尧流放到平阳”。&br&《荀子》说道:“有说尧舜禅让的,是假话,是道听途说,是见识鄙陋者的说法。”&br&《韩非子》说道:“舜逼迫尧,禹逼迫舜,汤放逐桀,武王伐纣,这四个人,都是当臣子的却弑其君的人。”注3&br&&br&神话权威《山海经》中说道尧的儿子丹朱的时候,明确称呼其为帝丹朱,很显然,丹朱是继承过帝位的。注4&br&&br&尧的品德和才智无疑都是高绝的,即使有时候比较腹黑,坑了羿和鲧,但也是为了子民,尧老年的时候,提拔了一个人,那就是舜,舜的德行也很好,他孝敬父亲瞽叟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是他是什么身份呢?舜是玄帝颛顼的后代 注5,还记得上文所说的穷蝉驱逐了魍魉吗,穷蝉和魍魉都是颛顼的儿子,两人为了帝位曾有纷争,没想到颛顼却把帝位传给了帝喾,自此之后,穷蝉一脉就衰落了,儿子敬康,孙子句望,再到舜的爷爷桥牛,父亲瞽叟,都已经沦为平民了。&br&&br&舜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打渔 注6,贤德的名声传了很远,帝尧听说了颛顼一脉还有这么一个贤德的后人,于是到服泽找到了舜,带他回来授予了官职,并且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br&&br&也许是白帝一脉亏欠玄帝一脉太多了,白帝玄嚣的孙子帝喾斩杀了玄帝颛顼的子孙时任祝融的重黎。白帝的曾孙帝尧又令重黎的弟弟,也就是祝融吴回斩杀了自己的叔祖,玄帝的儿子鲧。&br&&br&颛顼的子孙,重黎和儿子太子长琴,重黎的弟弟吴回和其子陆终,都被帝喾派去南方剿灭共工氏余孽,完成重黎未竟的事业,后来都留在南蛮之地成为楚国的祖先,你说颛顼得是有多倒霉。&br&&br&儿子梼杌还化为四凶而被子孙帝舜流放。儿子穷蝉和魍魉之间还相互争斗,最后穷蝉混成了平民,魍魉死后变成了山精鬼怪,哦,对了,颛顼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后变成了传播疫病的疟鬼,另一个死后变成了专吓小孩的小鬼 注7,颛顼:“我…………”。&br&&br&幸得出了舜这么一个后代,被帝尧挖出来,舜顺便保举了自己八个同宗,都是颛顼的后裔,有贤名,人称八恺。舜的势力越来越大。帝尧重用了玄帝的后人舜,玄帝的儿子鲧去见了尧,说:”这样做是不祥的“,后来帝尧派祝融吴回将鲧诛杀在了羽山,有说法认为是舜主使的。注10&br&&br&尧年老智昏后,舜派后稷将尧的儿子朱流放到丹渊做诸侯,故而被人称为丹朱,注8,注9,而将尧囚禁在平阳二十八年,直到一百一十八岁时死去,尧死后,舜将丹朱立为帝,自己在南河隐居,据说丹朱不够聪颖,被尧视为不肖子,还发明了围棋给丹朱玩希望能能增长他的智慧,丹朱还被舜流放了这么多年,连父亲都见不到,又能有什么威望呢,所以诸侯都不理会帝丹朱,而是纷纷参见舜,舜说”天意如此。“然后废了丹朱,自立为帝,成了帝舜,号称有虞氏,定都蒲坂。并火速平掉了支持丹朱者的叛乱。&br&&br&帝舜在位时政绩很突出,重用八恺四岳,皋陶,后契,后稷,禹等人,流放了四凶,穷奇,梼杌,饕餮和浑沌。还找出了帝喾的八个有贤名的子孙,号称八元,让他们担任重要的官职,禹是自己的同宗,所以帝舜很放心他,后来禹治理好了洪水,万民敬仰,声望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帝舜却遭遇了和帝尧一样的窘境,那就是他和女英的儿子商均也是个不肖子,名声不好,于是禹渐渐的把持了朝政,尧死之后,舜在位39年,晚年被禹逼迫南巡,死在苍梧之野,就地葬在了九嶷山的南面,禹颇有黑色幽默之风,他把丹朱葬在了九嶷山的北面。(见注3)&br&&br&禹登临帝位,号称夏后氏,收天下铜铸就九鼎,分天下为九州。九州自此而定。禹老了,禹的老师,白帝后裔,大业之子伯益摄政,治理国家,禹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启,伯益辞官隐居到箕山南麓,启登临帝位,建立了夏朝,六年后诛杀了这位传说中的《山海经》的作者伯益,神话时代也终于终结,信史时代正式开启。&br&&br&&br&以上,是我从各种古籍文献整理出来的一套上古神话体系,因为很多事情说法很多,为了简单明快期间我只取一种,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挑出我认为最佳的说法,且做到有理有据。所以有和其他说法有出入的话很正常。神话的存在是有其刚性需求的,第一,在科学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找一种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无论科不科学,都可以避免人们长期面对未知的恐惧之情。第二,维持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保证社会稳定。最后,神话不但增强了一个群体的凝聚力,种种故事更寄托了先民的美好愿望,宣泄了对自然界的无奈和不安之情,因此,神话对每一个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我整理的这个体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先辈们灿烂的想象力,寄托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崇敬。&br&&br&&br&注1:见《史记 五帝本纪》《史记 夏本纪》&br&注2:见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 第一编 第一章 第四节》高等教育出版社&br&注3:《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br&《汲冢书》:“舜放尧于平阳”&br&《荀子 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br&《韩非子 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br&注4:《山海经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br&注5:《史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br&注6:《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br&注7:干宝《搜神记》:”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弱水,为魍魉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br&注8:《尚书 逸篇》:“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br&注9:《竹书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br&注10:《韩非子》之《外储说右上·说三》: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br&&br&——————————————日补遗———————————————————&br&&br&以上叙述只是叙述了主线剧情,神话时代的创世造人,五氏三皇五帝,三次神战及其他纷争,英雄时代的英雄羿和禹,尧舜禹三代隐秘及其他纷争,构成了上古神话的主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故事,没能讲述,特此补遗。&br&&br&黄帝的孙子禺强,也叫禺京、禺疆,是禺虢的儿子,禺虢是东海的海神,他长的是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黄蛇,脚踏两条黄蛇,注1,禺强是北海的海神,擅长风和瘟疫,长的是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红蛇,据说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时候禺强曾经参战。&br&&br&我们还知道渤海之东无数万里有五座仙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方丈),瀛洲,蓬莱,每座山都很高大,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相距七万里,山上住的神仙很多,金殿神兽不禁其数,但是这些山却漂浮在大海上,没有根基,仙人们担心它们飘走,就给天帝说了这件事,天帝令禺强解决,禺强找了十五只大神龟,分成三班倒,驮起了五座仙山,每六万年换一次班,五座大山就此稳定下来。&br&&br&但是有个龙伯之国,国中的人身形巨大,抬起脚走不了几步就到了东海边,投下钓饵一口气钓了六只背在肩上走回了国家,灼烧这六只神龟的龟甲来占卜凶吉,于是岱舆和员峤这两座山就漂流到了北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玛丽苏名字生成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