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三的股东,为什么平安就不可以价值尼采 重估一切价值

平安无作为的原因在这里,中国公司就是受歧视_平安证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999贴子:
平安无作为的原因在这里,中国公司就是受歧视收藏
中国平安投资富通仲裁请求被驳回 损失难收华夏时报 11:15:11从2007年平安首次“出海”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到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出现巨额亏损,平安通过各种渠道,与比利时政府进行长达数年的索赔、诉讼、仲裁。4月30日,世界银行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ICSID)就“平安诉比利时案”做出最终裁决。5月5日,比利时政府代理律师披露信息称,仲裁庭以缺乏管辖权为由驳回了中国平安的仲裁请求。本报记者就此结果向中国平安求证,但并未得到明确回复。这一消息在国内保险界及法律界引发波澜。“按照流程,在ICSID仲裁程序最后一步结束后,仲裁法庭会递交一份最终的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会有三种情况,一是仲裁法庭认为并无管辖权;二是有可能进入到实体问题,给出一个结果;第三就是看双方有没有达成和解协议,并写进结果里。”5月7日,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清表示。比利时政府耍“阴谋”?本报记者梳理平安投资富通案例发现,日,平安以每股19.05欧元价格买入富通集团9501万股,总价18.1亿欧元,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平安不断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和参与配售共计持有富通1.21亿股,合计投资成本238.74亿元。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到日,富通股价只有1.16欧元/股,平安在一年内投资亏损高达228亿元之多。彼时平安为了挽回损失,积极通过各种方式甚至通过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与比利时政府协商,然而到2011年,依然没有结果,平安最终一纸诉状把比利时政府推向被告席,世界银行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受理了该案件,其案件号为ICSIDCaseNo.ARB/12/29。而在那三年里,比利时政府做了将富通集团国有化的决定,收购了富通集团全部的银行业务,并在随后将其75%的银行业务股权卖给了法国巴黎银行,并且对欧盟境内的投资者给予了补偿,但是却没有补偿给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平安。“比利时政府的这些行为让我们大惑不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其违背了2009年中比之间双边投资协定中第四条规定。比政府没有征得股东大会的同意,甚至对投资者都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通知;其给予欧盟境内投资者一定的补偿而没有对欧盟境外的中国平安进行补偿,违反了平等无歧视的规定;还有第四条规定要对投资者的补偿不应该不合理的延迟,实际上比利时政府至今仍未给中国平安补偿。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认定比利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的征收行为。”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李福来如是指出。李福来进一步称,比利时政府的行为从对投资者影响程度来看,已经对中国平安的财产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并且这种损害是不可挽回的。从投资者的合理预期来看,《中比双方双边投资协定》不应随意征收投资者的财产,而比利时政府的这一做法也违背了投资者的合理预期。不过,5月8日,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比利时政府代理律师Foley Hoag LLP律所对外称,中国平安起诉比利时政府对富通集团的救助计划(即将富通先国有化再出售给法巴银行),起诉的依据是比利时与中国1984年的投资保护协定,平安提出的索赔金在7亿-10亿欧元之间,而这个金额的起诉依据是中比两国在2009年生效的新投资保护协定。“国际仲裁法庭称对本案无管辖权,因为该争端出现在新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之前,争端针对的是1984年保护协定的违反,而中国平安在新的投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生效之前,就已经将争议通知了比利时政府。”Foley Hoag LLP律所称。“新的中比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原则上适用于日之前作出的投资,那么必然包括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股权投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平安是否就这一争议启动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启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可以知晓的是,本案仲裁在世界银行国际仲裁法庭的登记日期是日。在启动仲裁程序之前,中国平安一直是通过各种渠道在与比利时政府协商,而不是司法赔偿。那么比利时政府代理律师发布的信息是不是强词夺理。”5月8日,上海一位资深跨国经济案律师梁斌(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2009年生效的《中比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第十条“过渡条款”写道:本协定替代并取代了1984年6月在布鲁塞尔前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关于相互促进投资和保护投资的协定》;本协定应适用于缔约任何一方投资者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所有投资,不论其是在本协定生效之前还是之后作出的。但是,本协定不得适用于在本协议生效前已进入司法或仲裁程序的与投资有关的任何争议或赔偿。平安损失能拿回吗?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比方代理律师单方面公布的消息,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要拿回228亿的投资损失几无可能。而即使按照平安方面提出的7亿-10亿欧元的索赔要求,比利时方面也不愿意给。“事实上,比利时通过将富通银行业务出售给法巴银行,这中间还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差价,但是它作为欧盟成员之一,对境外投资者的行为还是有违国际法的。”梁斌称。与此同时,在上述消息公布之后,作为涉事另一方中国平安,对于此事则保持了缄默。“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结果还不清楚,世行国际仲裁中心还没有正式发布仲裁结果。”5月8日,平安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根据ICSID公约的规定,仲裁庭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双方不能就裁决提出上诉,也不能要求国内法院撤销裁决。但是,根据公约第50、51、52条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当事方可以要求仲裁庭修改裁决,或者要求ICSID成立专门委员会撤销裁决。根据ICSID操作程序,未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裁决不得对外公布,ICSID可能会公布裁决全文,如果当事方不同意公布全文的,则将公布摘要。”任清告诉本报记者。值得关注的是,时值保险业资金正在大批“出海”投资,就在5月6日,保监会批复了安邦保险集团收购比利时FIDEA NV保险公司100%股权。复星集团在欧洲美国大手笔收购金融股权,平安投资富通失败的案例能否给保险资金出海带来一些警示意义。“不仅仅是对于保险资金,对于整体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而言,确实是有警示意义的,中国的企业到海外投资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非商业风险,投资之前要做国别风险评估,要与各党派、非政府组织、媒体、社区处理好关系,可以就征收、政府违约、战乱等非商业风险投保;通过适当的投资者国籍筹划和投资路径规划,获得更高水平的投资协定的保护。”任清接受采访时指出。
平安选平安普惠,凭寿险保单,线上即可申请50万,无需材料,快至2小时放款!平安集团旗下,口碑好,信誉高,实力护航,不再为缺钱烦恼.
平安挺可怜的
损失288亿啊。〒_〒。可怜滴孩子。没人爱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报告及跟踪评级安排.pdf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 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 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主体信用等级:AAA 级 评级时间:2015 年11 月9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Shanghai Brilliance Credit Rating & Investors Service Co., Ltd. 新世纪评级 Brilliance Ratings 概述 编号:【新世纪企评 [20 15]020203 】 评级对象: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 评级观点 信用等级:AAA 评级展望:稳定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新世纪 公司”或“本评级机构”)对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 (简称 评级时间:2015 年11 月9
日 “平安不动产”、“该公司”或“公司”)的评级反映了平安 不动产在股东支持、业务模式及发展空间、退出渠道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 和管理团队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公司 在资金平衡和经营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与风险。 2015 年 项目 2012 年
2014 年 上半年 ?
主要优势:
金额单位:人民币亿元 ? 平安集团支持。作为平安集团不动产投资和运营
平安不动产合并数据及指标 总资产 22.34
218.45 的主要载体,平安不动产能在资本金注入、资金 总负债 11.74
114.41 和业务支持等方面得到平安集团的强有力支持。 刚性债务 10.00
109.47 所有者权益 10.60
? 协同效应明显。平安不动产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向 营业收入 1.84
1.86 平安集团提供不动产投资及资产管理服务,收入 净利润 -0.27
1.30 较稳定且具有一定成长空间。其中自有资金投资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量 -10.54
-20.78 主要给集团保险资金提供资产配置过桥服务,退 EBITDA 0.67
4.95 - 资产负债率[%] 52.55
52.37 出渠道较为明确,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股市纵览==  “8.20”地量反弹:历史极罕见 “保险三剑客”指明方向  巨头顶牛:平安人保逃顶 人寿230亿元2800抄底  红周刊热评:盯盯历“险”记 盯紧保爷动向  ==延伸阅读:机构逾百亿入市抄底==  资金流向分歧调查:机构开始“亿级”申购 小持有人赎回放量  保险资金3000点下大申购 赎回敏感度  保险资金赎回调查:“并不全盘撤退,需要锁定收益”  华南调查:险金大申购流向指数基金 南方中证500华宝100跑步入场  华北调查:基金赎回止血,中邮净流出仅2.6%  --------------------------------------------------------------------  券商呼吁“已被低估”,最高可值72元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彭洁云/文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601318)(601318.SH)20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并且中国平安总会先知先觉,频频带领大盘拉升或回落,取代了曾被赋予“定海神针”神圣使命的中(601857.SH),俨然成为了大市的“新风向标”。  中国平安是否平安?已经出现泡沫还是正在回归价值?它到底值多少钱?在近来行情迷茫的时刻,对中国平安的价值重估成为了各路研究机构炙手可热的课题,掌握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或许能给尚处徘徊的你指明方向。  “第一指标股”屡次发出预警信号  从两张走势图来对照分析,中国平安自2008年以来,尤其在2008年初和今年上半年在曲线上保持了极度吻合,在一波涨跌行情的时间点上,总是提前大盘3-4天,似乎是在引领着大势的走向。  2008年1月下旬,中国平安1000亿元天量增发的消息带动大盘大跌,引发市场大幅波动,此后在长达数月的实践中,中国平安被奉为触底的指标股。而在去年,中国平安与大盘也同时于10月28日见底,而在此前的五个交易日,中国平安已经持续累计下跌了近30%。  今年6月1日,上证指数上涨3.36%,成交量开始放大,并形成向上跳空缺口。这一天,三只保险股均高开高走,中国平安尤其放出了10277万股的成交巨量,以涨停报收。  实际上,中国平安在7月21日和7月27日已经两次冲顶回落,回头看,这是对大盘极其准确的预警信号。  其后,在大盘已经退出2800点大关岌岌可危之时,8月20日,中国平安涨幅达到6.12%之时,上证指数也大涨126点,收复2900点。  为什么中国平安与大盘如此息息相关?基金对中国平安的一致推崇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今年的基金二季度报显示,在226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均有中国平安的身影,占据了基金的半壁江山。这也使得中国平安成为被最多数量基金重仓的股票。  上海一位基金界人士表示,基金青睐中国平安是在于,保险股是对资本市场高度敏感的品种。他认为,本身质地优良,效率很高的平安是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金融类公司,而且H股比A股贵很多,很多机构觉得具有投资空间。  当中国平安成为基金重仓的“香饽饽”时,其也在对股市进行持仓投资。  “保险行业有一部分比例的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本身也来自股市。”华泰证券分析师刘鹏认为这也是中国平安业绩走向与股市正相关程度高的原因。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平安的权益仓位由年初7.8%上升到9.6%,投资仍十分谨慎。  深圳一家券商研究员则认为,中国平安的盘子很大,没有哪一方可以对这只股票进行足够的操纵和掌控,不受太多干扰的中国平安能够更多反映市场的声音,因此与A股的走向比较接近。  对于中国平安是“大盘风向标”的说法,上述基金界人士不置可否:“很难说是平安看市场的脸色,还是市场看平安的脸色。”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则表示这是市场决定的。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重回寿险合理价值探讨 研究机构纷纷调高估值  正是在这一逻辑下,市场需要密切关注中国平安的一举一动。而近期国内券商也展开了对中国平安估值的探讨。  2008年中期以来,市场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寻找保险公司价值的安全边际,而忽略了公司合理价值的探讨。  各大券商也意识到此前对中国平安的估值较为保守,纷纷进行重估,并调高评级。  安信证券保险行业研究员杨建海上调公司目标价至61元(对应25倍新业务价值倍数)。预计行业投资收益率将达到6%的水平。  平安证券则在长期投资回报率5%,贴现率11%,新业务乘数28.4倍的假设下,将公司寿险评估价值58.5元/股;产险、银行、证券业务按2倍PB,集团按1倍PB估值,非寿险业务合计估值11.2元/股,合计估值69.6元/股。  据上可以看出,分析师们并没有使用最常用的市盈率法来估算保险股的价值。原因在于,市盈率估值法适合周期性不强,盈利波动不大的行业,以及产品、经营周期相对较短的行业。  相反,寿险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经营,寿险公司的产品、负债很多都是10年以上的,另外寿险公司的盈利受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券商研究机构采用的是更为精确的内含价值法,并引入一年新业务价值的概念。所谓一年新业务价值,即最近一年新业务产生的未来可分配税后利润的现值。根据市场对不同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期,给予不同的新业务价值乘数。  东方证券王小罡认为:新业务倍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上的合理估值水平,即25-30X新业务倍数;第二层次是结合目前A股市场状况的合理估值水平,即15-20倍新业务倍数;第三层次是可以长期买入的估值水平,即10X及以下新业务倍数。  以东方证券15倍新业务乘数目标价42.08元为参考基准,以2009年每股内含价值18.96元,每股一年期新业务价值1.47元推算,理论上的合理估值水平在25-30倍估值,则可以推算出理论上的合理价格为55.7元-63元。  “对于保险股普遍的保守估计,主要在于贴现率的假设过于谨慎。11.5%的贴现率过高。”孙婷表示。  她认为,贴现率是最有把握的重估动力。中国寿险业的发展预期非常明确,而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601601)等龙头公司,其增长预期也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应给予中国寿险公司更低的风险溢价,适用更低的贴现率。在10.5%贴现率假设下,申银万国认为,中国平安的合理估值为71.6元,保守估值为59元。  新估值思路:  “公司价值=客户规模?单位客户价值贡献”  而上述的估值方法似乎仍让一些分析师觉得缺憾。让他们感到困扰的是,如何对业务综合化的中国平安进行价值评估?因为中国平安虽说是一只保险主业股,但也算是一只完全意义上的大金融股。  从2008年年报可以看出,与中国人寿希望保持中国最大寿险公司的地位,中国太保专注于保险市场,目标是求得寿险与产险的平衡不同的是,中国平安更看重的是整个零售金融市场,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  于是,在8月7日的中国平安股东会上,管理层提出了新的估值思路:“公司价值=客户规模?单位客户价值贡献”,让人耳目一新。  “这种新的估值方式给了我们启发。”平安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员邵子钦豁然打开思路。  他表示,公司通过渠道扩张和收购兼并来增加客户数量,又通过“一个客户多个产品”提高单位客户价值贡献,这是综合金融和交叉销售背后的商业逻辑。  邵子钦运用上述思路估算出,假设5年后客户数量7750万,单位客户利润贡献503元,则中国平安的净利润为390亿元。如果以20XPE估值计算,则市值为7800亿元,再以11%贴现,折现市值为4877亿元,折合下来,每股价值便是66.3元。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8.20”地量反弹:历史极罕见,“保险三剑客”指明方向  作为前一周唯一的一个资金净流入的板块,房地产上周资金方向逆转,净流出6.7亿元  理财周报实习记者 马菁华/文   指数单边下跌20%以后,杀跌动能减小,且远离筹码重套区,引发做多力量。8月20日,两市迎来“8.4”以来首个真正意义的反弹交易日――沪指报收于2911.58点,涨幅4.52%,创下近半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抢反弹资金以快打慢,利用抛压空挡区高开,迅速占据主动。尽管量能微薄,为历史案例罕见,但从分时图上看,许多更为保守的做多力量在午后入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反弹趋势的认同。   从做多的板块上来看,业绩优良且近期跌幅巨大的煤炭在早盘率先揭竿而起,打响了此次反弹的第一枪。煤炭石油板块全天资金净流入6.5亿元。板块中的平煤股份(601666)(601666.SH)、恒源煤电(600971)(600971.SH)、中油化建(600546)(600546.SH)和准油股份(002207)(002207.SZ)均在早盘便上攻涨停,带动整个煤炭板块,刺激多头人气,撬动大盘。   保险、有色等也在随后时间均有优异表现,全天资金分别净流入9029万元和2.2亿元。保险股三驾马车中国太保(601601)(601601.SH)、中国平安(601318)(601318.SH)和中国人寿(601628)(601628.SH)涨幅均超5%。有效发出了指标信号。有色金属板块则在午后震荡走强,金钼股份(601958)(601958.SH)收于涨停,这位次日做多提供了关键凝聚力。   资金密集度较高的个股中,中国石油(601857)(601857.SH)、(601398)(601398.SH)、宝钢股份(600019)(600019.SH)、中信证券(600030)(600030.SH)、中煤能源(601898)(601898.SH)在此轮下跌中均持续资金净流出。但8月18日以后,这几只股票纷纷出现资金逆转,出现亿元以上的净流入。   而紫金矿业(601899)(601899.SH)和中国联通(600050)(600050.SH),虽然在8月20日和21日的反弹中跟风上涨,但资金方向并未逆转,基本保持净流出态势。   从一周的整体情况来看,上周净流入最多的板块为医药,全周共流入资金1.1亿元。其中康恩贝(600572)(600572.SH)流入7717万元,人福科技(600079)(600079.SH)流入6504万元,康美药业(600518)(600518.SH)流入3182万元。   有色金属继续遭遇资金抛弃,上周保持了资金净流出之王的地位,全周流出16.9亿元。紫金矿业为板块中净流出最多的个股,流出2.6亿。西部矿业(601168)(601168.SH)紧随其后,以2.2亿元的净流出排在第二位;江西铜业(600362)(600362.SH)流出1.4亿元,位列第三。   钢铁同样是资金净流出的大户,合计流出9.2亿元。马钢股份(600808)(600808.SH)净流出2亿元,排名第一。武钢股份(600005)(600005.SH)、杭钢股份(600126)(600126.SH)分别流出1.6亿元和1.5亿元。   运输物流板块上周位居资金净流出榜的第三名,全周资金净流出8.8亿。个股中仅中国远洋(601919)(601919.SH)一只便为运输物流板块贡献了3亿元的净流出。   作为唯一的一个资金净流入的板块,房地产上周资金方向逆转,净流出6.7亿元。另外,银行全周流出1.2亿,新能源板块净流出6.3亿,电力板块净流出3.5亿元,均比前一周有所好转。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巨头顶牛:平安人保逃顶,人寿230亿元2800抄底  截至8月21日,记者渠道消息称中国人寿已至少分四次入场申购,总规模约在230亿元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文  中国人寿(601628.SH)230亿元抄底A股的效应正在被资本市场急剧放大。  自消息透露后的8月20日起,一连两天,沪指从2700多点绝地反弹,及至周五收市,沪指已报2960点,反弹逾6%。不少投资者将中国人寿的举动视为救命稻草,将其与长江电力(600900)(600900.SH)的大股东三峡总公司增持长江电力一并列入重大的救市行动之列。  不过,理财周报记者在与多位保险、券商和基金经理交流中,却发现保险资金进出股市却有着多种戏剧性的版本。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保险资金越大,越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   中国人寿230亿元2800点介入  关于中国人寿2800点介入的市场传闻有很多,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是,今年7月时,社保资金已开始提前部署撤离行动,7月底,先知先觉的中国平安(601318.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两大保险资金已开始陆续撤出市场,而到了8月中旬,眼见情势不妙,想大举撤离的中国人寿已经撤不出来,惟有在大盘急跌后介入,以求大盘回稳后再图撤出之策。  实际上,人寿确实在周一就有在二级市场购买基金的举动。另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一轮在2500点之上,我所认识的保险资金就已很少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了,因为资金量较大,随便买哪只股票都会造成市场波动。”因此,大部分保险资金这一轮都选择购买指数型的ETF基金。  中国人寿原计划于8月17日开始在市场上申购指数型基金,总规模大约在200亿元。而截至8月21日,记者渠道消息称中国人寿已至少分四次入场申购,而总规模在230亿元左右。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这一数字未能得到中国人寿方面的证实。而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他确实听闻其事,但具体金额确实难以核实,“也许要等到中国人寿按规定正式披露的那一天吧。”  平安3、4月间介入指数型基金  理财周报记者从中国平安一位人士处得到消息,中国平安大约是在3、4月间才大量买入指数型的ETF,当时,中国平安的考虑是买股票有一定风险,但是如果不买,则会错失市场上涨带来的回报,因此,最后决定大力购买指数型基金,“你也知道,通过基金入市比直接入市成本低得多,也可以规避当时不少股票相对较高的风险。”  今年3、4月间不少题材股已经回到2007年的水平,只有一些大盘蓝筹股的上涨有限,存在较大空间。  而来自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前,保险进入股市的资金是递增的。譬如在今年前6个月,保险资金入市2.32亿元,7月份,保险资金还新增1204亿元。一季度中,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证券投资基金约占5%,而二季度末就提升至6.8%,占比增加36%。  事实上,中国平安除了积极申购指数型基金外,自身也想直接获得基金资格,“国内的保险公司一般是没有基金资格的,通过努力,几个月前平安得到了一个,但目前还没有开始运作。”上述平安内部人士称。  社保资金7月有选择性撤离?  相对而言,社保资金7月的撤离似乎有统计上的依据。来自光大证券(601788)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8月19日,两市已有783家公司披露了中报。二季度社保基金的23个组合进入了91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其中,新介入股票45只,增仓22只,13只持仓未变,减仓11只,退出33只。  一位南方券商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社保资金的属性看,即使是在2008年股市持续走低之时,它也不会全部撤出市场,而是有选择地撤,譬如对一些个股,“不过只要社保资金认为持仓的价值已不大,就会选择退出。”  该人士称,他对于此次保险资金的撤离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几个星期前,我就得到消息,一些保险资金是每天50亿元的规模逐渐撤离股市,那时,我就得出了大市可能阶段性见顶的判断,并几次建议客户要及时获利了结。”  保险资金的博弈  “某种程度上,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的退出和中国人寿的买入都是一场博弈。目前这个阶段,谁也不敢太乐观或者太悲观。”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保险资金不是散户,他们热衷追求长期的回报,对后市的看法也会存在分歧,大盘跌700点,也许对中国平安而言,是继续出货的信号,而对中国人寿而言,也许他认为是入货的信号,“目前,争论保险资金的抄底意义并不大。”  “不少人把保险资金看得太精明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该基金经理称。  事实上,与保险资金的分歧相对应的是,市场的分歧也很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最近举行的“广东经济是否触底及中小企业应对策略论坛”上表示,目前股市的下跌并不会改变长期上升的趋势,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可以支撑中国股市继续向好。  相对来说,与记者相熟的大部分名私募基金经理均对后市表示谨慎,认为股市将继续下跌,直到流动性和公司业绩得到真正的恢复。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盯盯历“险”记 盯紧保爷动向  《证券市场红周刊》 张越   股市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基民、股民共输光,把盏凄然北望。篡改几句东坡词,却不知秋月当楼,股民与古人,谁更落寞?虽说栏目早就断言月线收阴,并把8月定性为调整之月,但如此惨烈,两周削去700点,却是始料未及。   每逢大起大落,都会有人扮演神的角色,凭着一次预测而声誉鹊起。虽说放在时间的长河里,“神”这玩意儿,基本上就是个笑柄,不过人们还是孜孜以求,渴望“神”的长久眷顾。这回当上“神”的,不是人而是家机构。上周二,“申银万国”召开电话会议,强烈看空,建议客户立即清仓,惹人瞩目。一位听过会的朋友说,太刺激了,吓得裤子都快湿了。   裤子事小,票子事大,事实证明,申万这把押对了。遭同行妒嫉是免不了的――“大券商都看多,就他们爱出风头”。遭基金骂也是免不了的――“老子还重仓呢,你就敢宣空,招我们转户吧?”遭股民恨也是免不了的――“见过砸盘的,没见过用乌鸦嘴砸盘的”。但遭领导关注,却是咱想不到的,惊动的居然还不是管证券的同志。据说申万已经保证,不再公开看空,当然您也可以理解成,把申万给逼成偷着看空了。反正申万也主要为客户服务,偷偷看空,难度并不大,比偷情容易多了。   有别的部门插手,大约也能看出点政策取向。只是领导太外行,诺大的国家,能用嘴影响股市的,屈指可数,一个小小的机构,哪有如此神通?何况股市一向倔强,向来不服管教,上面越是让统一口径,市场越给你脸色看。什么时候没人再嚷嚷什么牛市了,行情自然又会回来。   据说申万的看空理由挺简单,就是发现保险在撤,所以迅速翻空。盯着看空的嘴,却没看见做空的手,那叫缘木求鱼。高层或许也意识到此,江湖秘传,本周二曾有银行、保险的同志被召见。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打死也不会有人说,但随后便有消息,几大保险悄然杀了个“回马枪”,又开始给基金补血了。   “保爷”走时,如风卷残云,回来的过程,却不会一蹴而就。我还是愿意老实捱过这个调整月,再作定夺。倒是申万,您爱也罢,恨也罢,教会咱个新思路,盯紧“保爷”动向,可知大盘方向,相信用不了多久,“狗仔队”就会轮番上演盯盯历“险”记。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资金流向分歧调查:机构开始“亿级”申购,小持有人赎回放量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市场一跌,谣言又起。   关于近一阶段A股飞流直下600点说法,市场众说纷纭,同以往一样,最终基金成为了替罪羊:市场猜测正是由于基金的大量抛售才导致了A股的急速下跌。   作为市场第一大主力机构,应承担起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但基金从看多后市到急急出逃,似乎毫无逻辑可循,为了将基金抛售的故事描述得更加栩栩如生,所谓“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的故事充斥市场。   基金是否遭遇大额赎回?理财周报记者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集中采访了多家上海基金公司以及上海基金公司直销中心。   中小型保险机构大跌时申购过亿元  相较于个人投资者的赎回情况,机构的申赎风向标作用更为明显。   “我们的基金在这一周来申赎还算正常,基本保持平衡,最多也就几百万元左右的净赎回额度。但这周机构赎回量就比较大,一周净赎回几亿元,当时放量比较明显。”上海某管理数百亿元资金的基金公司人士8月18日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但亦有基金公司出现了机构大额申购的单子,农银汇理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市场调整,我公司旗下基金有一定的赎回量,但总体数额不大。此外,在8月17日大跌的情况下,还出现一家机构投资者的1亿元资金申购我公司旗下的农银行业成长股票型基金,显示出投资者对中长期市场的信心以及对农银成长管理能力的信任。”   同样出现机构大额申购的还有上海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该公司在8月14日接受了一笔保险公司1亿元的单子,但不幸在8月18日遭遇大跌,“被套住了。”   尽管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期保险等机构不断大额赎回公募基金,但记者在上海基金公司范围内调查了解到,有数量不在少数的保险机构趁近一阶段回调的时机不断申购数量为“亿级”的股票型基金,“但这些保险机构多属于中小型公司,不具有行业代表性,如平安、人寿等大型保险机构近期动作并不大。”   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分析认为保险资金买入基金的行为并未形成规模,“所以并不表示机构在目前时点战略配置基金是对市场有信心。”   事实上,保险资金作为长线低风险资金,“买入并持有”可能是保险资金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由于股市仍然存在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因此保险公司长线操作策略的生存土壤仍然欠缺,这决定了保险公司在入市资金的绝对数量上不会投入太多,“基金重仓股因增量资金匮乏而出现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中短期之内很可能会形成资金链真空,导致市场整体走弱。”有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更为可怕的是,当基金重仓股下跌至止损位时,我们就必须卖出,从而形成多米诺效应。”   1亿元的赎回量也许对于市场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于一只20亿元规模的基金而言却相当于5%的仓位水平,为了保持之前仓位水平,基金必须通过进一步减仓来平衡仓位,“此风不可长。”最后,上述基金经理表示出了对后市机构加大赎回量的担忧。   基民赎回放量在回调至3000点之时  与大机构安静,小机构蠢蠢欲动不同,基民在近一阶段急速下跌过程中却呈现了加速赎回的迹象。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A股市场遭遇大幅调整,上证指数迅速跌破3000点,直线向下调整,投资者信心崩溃。   “我们的基金最近几日赎回明显放大。”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统计数据一时没看到,但从我们渠道反馈的数据来看,近几日赎回同比很明显在增加。”另有基金公司人士称,“公司每次的净赎回在1亿元左右,比上个月放大不少。”   不过,各家公司的情况似乎并不完全相同。一家打理几百亿元资金的合资基金公司人士称,其目前每周的赎回量约在一亿元,“跟市场相比,赎回状况没有特别变得更差。”   而富国基金给理财周报的反馈是因为市场近一阶段多是急跌,“按以往经验,急跌过程中赎回量不会很大,我们的赎回量比较平稳。”上投摩根基金同样向记者表示虽然整体净赎回,但赎回量并不大。   在稳定与赎回中,各基金公司之间尽管有差异,但基金业整体赎回放大,是基金行业在6月的3000点附近的总体遭遇。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关于3000点将会遭遇大量赎回潮的预测,基金公司早在年初即已经预判,而现在看来来得晚了些,“原来以为市场在反弹至3000点附近时会有赎回潮,但现在却发生在了回调至3000点的过程中了。   为了更深入了解基金在近一阶段的申赎情况,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基金公司直销机构,基金公司直销机构主要负责5万元或1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国企财务公司、个体私营企业等,都是通过直销渠道买卖基金。   “我们直销机构最近比较忙,不管是申购抑或是赎回的客户都络绎不绝。”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赎回肯定占多,但申购也不少。”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保险资金3000点下大申购 赎回敏感度  资金流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申购或赎回的问题,“溢则出,虚则入”。这股大资金已经摸透了市场的规律和逻辑,甚至主宰着基金的命运   理财周报记者 代星/文   抄底还是割肉,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下跌总是令人心痛,但是市场也正是在它的不可预测性上不断地展示着它的魅力。8月4日至19日,上证综指已经下跌20%;8月20日,终于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反弹,股指上涨4.52%。   据上海一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7月底,招行北京分行就已经召集了9家基金公司开会,商讨可能出现的基金赎回潮和相关的应对策略,博时、嘉实、易方达、交银等基金公司都参加了这个会议。   本期,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京沪深三地的大部分基金公司,调查基金的申购、赎回和新基金的发行情况,试图把握这些参与市场的基民和机构们最近的心态和行动。   3000点下方保险资金杀来回马枪  在市场中徘徊不定的,不只是散户,还有机构。   8月17日晚,理财周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一位来京出差的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市场最近下跌以来,我们公司每天的净赎回都在几个亿左右。”在记者询问最近基金公司的申赎情况时,他对记者表示,“一些保险资金赎回比较多。”   不过,保险资金很快杀了个回马枪。在3000点以下时,部分保险资金已经悄然加大了申购的力度。   鹏华基金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苏波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根据直销方面最近反馈来的信息,虽然一些小型机构存在赎回情况,但大型机构申购总量是放大的。”   亦有基金公司出现了机构大额申购的单子,农银汇理基金相关人士表示,8月17日大跌那天,一家机构投资者斥资1亿元申购农银行业成长股票型基金。   基民赎回压力初现  就在保险资金分歧毕现之时,已经有部分的普通散户投资者们开始选择了用脚投票。根据理财周报记者对三地基金公司的采访来看,绝大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赎回。   “从我们公司来看,股票型基金在最近市场开始下跌的时候出现了净赎回,因为不少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但净赎回的量并不大。”8月18日下午,建信基金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好买基金研究员表示,投资者的赎回和机构投资者的减仓正是近期市场下跌的直接原因。其中,基金由于前期仓位较重,缺乏弹性,在市场趋势短期改变之后,为应对赎回,不得不进行被动减仓。但市场弱势,承接力不足,这样刚性的被动减仓往往容易形成“多杀多”的恐慌,加大市场的下跌幅度。   不过,据理财周报记者的采访,目前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净赎回。一个能证明这种说法的例子是中邮基金。   “从7月份算起直到8月19日,中邮旗下两只基金分别净赎回6亿多和5亿多。8月17日大跌当天,我们的净赎回量也不超过5000万。”8月20日,中邮基金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尽管目前并未出现大的赎回潮,但近日开始发行的新基金已经对这种负面情绪开始有了最直接反应。   8月19日、20日,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在近日有新基金发行的11家基金公司,从它们那得到的信息是:“新基金的发行情况已经比市场调整之前要坏,严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投资者,新基金对他们的吸引力已经随着市场的调整而开始降低。”   但愿这一切,只是前进途中的一个小波折,而不是一个坏的开始。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保险资金赎回调查:“并不全盘撤退,需要锁定收益”  8月第一周,50ETF遭遇赎回32.26亿份,第二周达到41.09亿份  理财周报记者 王小静/ 文   A股市场持续下行,机构投资者为锁定收益大幅赎回基金,从而导致基金被迫减仓,进而又反过来影响市场下跌。恶性循环中,8月17日、8月19日股市再现跳水行情。   “保险公司可能也没有想到会跌得这么厉害。”上海一位投资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说。该人士认为,在市场矫枉过正之后,保险、社保基金等可能面临重新申购的好机会。   险资赎回并不等于看空,或重新申购  8月17日、8月19日,上证指数分别下跌5.79%和4.30%。在没有实质利好的支撑下,散户投资者纷纷出逃,从而使大盘一跌再跌。   虽然市场的恐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机构的赎回,但是事实上机构本身并未对二级市场失去信心。   “保险公司只是兑现部分利润,并不等于看空。”以上投资总监称。在该人士看来,社保基金也是如此,只是设立了他们的“止赢点”。“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必须要采取这样的举动,这和其他投资者不同。”   “其实到了8月的第三周,保险的赎回已经小于此前两周了。”某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们只是部分赎回,并不是全盘撤退,我们需要锁定收益。”   保监会日前公布的半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险资入市积极性明显提高,上半年共新增1548亿元入市。截至6月底,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已经接近10%的投资上限,几乎是满仓操作。因此,在继续谨慎看好后市情况下,保险资金不会轻易放弃权益类投的丰厚利润。   其次,对于保险公司的赎回,也有部分的原因是财务报表的一种需求。“我们的记账方式比较复杂。”   但是,对于A股市场在8月份第三周仍然有如此大的跌幅,这似乎令一些保险公司感到有些矫枉过正。因此,该人士表示,如果在满足报表需求之后,不排除为了明年的业绩而重新申购基金。当然,在重新申购的时候,也正好考虑调换一些基金。   “机构仓位的调整是正常情况,一家机构的举动并不能预示市场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汇丰晋信表示,在有机构赎回基金的同一时间,也有市场消息说北京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一直在找基金进行路演,以希望扩大投资规模。虽然市场消息可能有真伪,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路机构对市场的不同观点。   “其实,有赎回,也有申购。总体增量很难,但存量之间是在流动。”以上那位基金公司负责市场渠道的高层说。   这说明,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对基金的选择更加细致,即便是同类型的指数型产品也会精挑细选,资金搬来搬去。   赎回打乱基金公司操作节奏  虽然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对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充满信心,并且在操作上也保持了高仓位运行。但是,不可否认,进入8月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赎回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及操作上的难度。   “自从进入8月,我们就一直是处于净赎回状态。”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渠道高层对理财周报记者说。特别是8月10日之后,连日来该公司旗下基金出现了几亿元的净赎回,其中保险机构成为赎回主力。   据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对外透露,8月7日,深圳一大型保险机构赎回公司旗下一偏股型基金份额超过5000万。而且这仅占该保险公司此次赎回份额中的一小部分。   与此同时有多家基金称,上述深圳的大型保险机构近日大规模赎回偏股型基金近百亿元。北京一大型保险公司近期也加大了对偏股型基金的赎回力度。   近两周被机构赎回最为严重的是,曾在7月初出现巨量申购的上证50ETF基金。   交易所数据显示,8月第一周内,50ETF遭遇赎回32.26亿份,净赎回份额达到3.44亿份。8月第二周,数据再次被刷新,50ETF赎回份额首次突破40亿份,达到41.09亿份。   Wind数据显示,仅8月10日一日,华夏中小板ETF和华夏上证50ETF分别遭遇1.8亿份和1.5亿份的净赎回。   与50ETF基金同命相连的还有红利ETF和华安180ETF。交易所数据显示,8月第二周红利ETF基金的申购额为5.715亿份,赎回额为8.28亿份,净赎回达到了2.565亿份;180ETF基金在当周申购额为5.07亿份,赎回额为13.92亿份,净赎回突然放大至8.85亿份。   这其中,机构都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机构的赎回,给基金公司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一方面,绝大多数基金对后市都较为乐观,希望以高仓位运作。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不得不降低仓位,以应付赎回的状况。   “市场跌到一定程度,正好是换股或加仓的好时候。可是赎回打乱了我们的节奏。”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华南调查:险金大申购流向指数基金 南方中证500华宝100跑步入场  理财周报记者 汤雅婷/文   涨也超预期,跌也超预期。   仅两周左右时间,A股市场连续暴跌近20%,钢铁、地产等基金重仓板块跌幅更高达25%左右。   同时,被称为市场风向标的ETF基金连续两周出现巨额赎回。而基金公司也自称“赎回压力下被动做空”,进而导致进一步下跌。基金公司到底面对多大的赎回压力?   8月17日为申赎分水岭  指数型和固定收益净申购,股票型净赎回   “我们最近有新基金发行,总体情况还可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的下跌也对我们造成了一定影响。”一家规模位列前十大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市场开发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8月份以来公司申购和赎回的情况总体比较稳定,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从该人士透露给记者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公司8月份的前两周平均净申购比7月份的周平均值要高;而8月17日以来的一周净赎回要高于7月份的周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8月17日,大盘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上证综指下跌5.79%。   这位市场开发部人士还提到,8月份以来,净申购的主要是指数型和固定收益,以及平衡型产品,而主动型股票基金产品则出现了小额净赎回,但仍处在正常的范围。   而深圳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副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说:“目前还没有拿到具体的数据,但是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在市场大涨或者大跌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申购和赎回的突然放量。”   他补充道:“二季度市场由2400多点上涨到3100点,但是申购总量没有明显增加;同样的,现在市场跌幅已较深,加上赎回也是有成本的,经历过前两年牛熊市的投资者已经体会到基金与股票的不同之处,除了一些EFT,赎回大幅放量也不太可能。”   3000点以下   保险资金加大申购力度  近期不断有保险机构大量赎回基金的消息,而这也被市场视为近期股市下跌的助推因素。   对此,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平安(601318)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执行董事暨总经理张子欣强调,平安投资股市的比重不会改变,“平安现在用于投资股市的资产占的比例为10%,下半年将继续维持这个比例。”   张子欣同时指出,公司下半年更注重投资组合的优化,以长期投资为主,不存在大量的买进卖出行为,会保持投资组合一定的稳定性。   鹏华基金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苏波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根据直销方面最近反馈来的信息,虽然一些小型机构存在赎回情况,但大型机构申购总量是放大的。”   国金证券(600109)近期也表示,保险机构并不是普遍的赎回,有部分基金公司并未接到赎回申请。   国金证券认为,保险资金作为基金的最大客户,申购赎回成本较低,也不能完全显示保险机构看空后市。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保险机构在股市向3500点发起冲击之际,有赎回股票型或指数型基金的情况,但规模并不大。   而在上证综指跌至3000点以下时,部分保险机构则加大了申购力度,因为市场超跌,价值投资区域显现。   该人士还表示,从总量上来说,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并不算很高,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仅为5%。   赎回动机上,一种是赎回部分资金准备申购新股,另一种是兑现收益。抱有兑现收益动机的保险资金在3000点以下回流股市的可能性很大。   把握调整机遇,指数基金抢发  数据显示,在8月份前两周基金赎回的份额中,指数基金占了一定比重。   对此,大成基金认为,2009年以来指数一直大幅攀升,股市本身也有调整的需要,以对前期的过快上涨作出必要的修复。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资金因连续暴跌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因素将前期获利筹码卖出兑现收益。   而由于市场出现较大调整,一些指数基金发行又开始提速,近日就有南方中证500指数、华宝兴业中证100指数等跑步入市。   “按照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指数基金的机会。一是市场预期比较好,二是市场也在调整。”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近日表示。   他还举例说:“比如2006年是牛市行情的前一轮,做得好的股票型基金净值增长120%,做得差的只赚了55%。平均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基金类别是指数型基金――125.87%。在不一定能选到好的基金的情况下,关注指数型产品更易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招商基金认为,目前的市场调整只是牛市行情中的阶段性休整。从7月份的居民储蓄下降来看,储蓄资金向股市分流的进程开始加快;企业盈利和流动性充裕双轮驱动市场上行的中期格局仍然存在,市场的趋势最终不会由市场情绪来决定。   南方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原表示:“我们继续维持对全年市场震荡上行的判断。政策面和资金面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宽松;估值虽不便宜,但是并不算高。考虑到过剩的流动性,市场上升仍有空间。”   南方基金认为,市场调整提供了低位建仓的机会,基金的运作将直接受益,指数基金或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期。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华北调查:北京基金赎回止血,中邮净流出仅2.6%  记者目前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基民的赎回量并不多,尚没有给基金公司造成较大压力  理财周报记者 代星/文   “还要调整到什么时候?”这是在最近,各位基金经理们被投资者问到最多的问题。   8月17日,大盘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上证综指下跌5.79%;19日,2800点也被轻松跌破,投资者的热情受到打击。   “以为到了底,没想到下面还有地下室!”在2008年市场大跌之时这句颇为流行的笑话,也在最近的市场中再次流行。   8月18日至20日,理财周报记者面访和电话连线了京沪深三地的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深入采访各大基金公司,了解最新的基金申购、赎回情况。   整体来看,在未来市场走向尚不明确、今年以来基金收益率已经可观的情况下,“赎回”已经成了一些基民和机构投资者的选择,不过,从记者目前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基民的赎回量并不多,尚没有给基金公司造成较大压力。   建信基金:净赎回量不明显  “从我们公司来看,股票型基金在最近市场开始下跌的时候出现了净赎回,因为不少投资者选择了落袋为安,但赎回的量并不大。”8月18日下午,建信基金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一部分机构客户,比如保险资金和财务公司赎回的比较多,但是在建信基金的客户中,个人投资者的比重比较大,占了80%―90%的比例,所以机构投资者的赎回给公司的压力并不重,对于后市,我们依然保持乐观。”   建信核心精选基金经理田擎对记者谈道:“事实上,股市确实有比较强的调整需要,流动性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微调仅是近期市场下跌的诱因。上半年股市的反弹主要靠流动型的支撑,而不仅仅依靠上市公司自身价值的推动;而目前,市场已进入由流动性行情向业绩推动行情转化的换挡期。并且宏观经济复苏的预期得以落实之后,尤其当复苏力度超出预期时,股市有望再度走上新一轮的增长路径。”   那么,近期的下跌会不会导致大家对于市场趋势的判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抽离?   田擎表示:“关于资金的流失问题,从目前来看前期纯粹赌流动性的游资可能会离场,估计后期也不会再进来。但这些炒作资金不管是从长期影响,还是所占总量来看都不是很大,只是因为这部分资金短期集中流出对股市的冲击显得较大而已。目前市场短期的暴跌并没有改变市场的趋势。   中邮基金:7月份至8月19日仅净赎回2.6%  “从7月份算起直到8月19日,中邮旗下两只基金分别净赎回6亿多和5亿多。8月17日大跌当天,我们的净赎回量也不超过5000万。”8月20日,中邮基金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从中邮基金二季度末416亿的资产管理规模来看,作为长期关闭申购只打开赎回的中邮基金,7月份以来,近2个月的净赎回量也仅为2.6%。   上述人士表示:“公司较低的净赎回量说明投资者对于市场依然抱有信心,而且,这也跟中邮基金今年以来较好的业绩密不可分。”   据银河证券的数据,截至7月31日,中邮系基金现有的2只产品――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基金和中邮核心成长股票基金,分别以108.25%和87.72%的净值增长率,位列股票型基金的第1位和第14位。   另外,记者近日获悉,已经2年未发新基金的中邮基金即将迎来旗下第三只基金――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该基金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将于近期发行。这也有助于由于长期关闭申购,只能赎回的中邮基金迎来资产管理规模上的再次突破。   日赎回几亿减少至一亿  “我们最近没出现大量的净申购,从昨天和前天的数据来看,每天、每只偏股型基金大概有几百万的净赎回。”8月19日,在看了最新的统计数据之后,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说,“指数基金的赎回量更少,只有几十万的赎回。”   据统计,该基金公司在最近市场下跌过程中,每日遭遇的赎回量在1个亿左右,对公司并没有构成影响。   “市场刚开始跌的几天,赎回量要大一些,每天几个亿的样子,但是在目前,市场跌幅已经较深了,投资者赎回的动力已经减弱,每天的赎回量在1个亿左右。”同样在8月19日,北京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了理财周报记者该公司最新的赎回情况。   该人士表示:“这跟银行渠道也有关系,据我们公司最近跟银行沟通的情况来看,银行的客户经理已经不建议投资者选择赎回。道理很简单,在挣钱的时候,客户经理当然敢向投资者建议赎回;但在如今上证综指已经下跌20%的情况下,谁还敢建议投资者赎回?从我们公司来看,今年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在点左右进场的,前面的上涨都踏空了,后来进来的现在也基本没挣钱。”   净值表现越好,净赎回越少  除了采访北京几家规模稍大的基金公司外,理财周报记者也跟北京这边几家规模稍小,但今年业绩表现不错的基金公司进行了沟通。   “在7月份的最后一周,我们公司旗下的基金还处于净申购状态,一只基金的规模在7月份的最后一周增长了2个亿。”北京一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这跟今年以来我们公司旗下基金不错的净值表现有关系。”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上述该公司旗下这只基金,跟二季度末相比,份额已经增加了近两倍。“8月份开始几个交易日,公司旗下基金依然保持了每天2000万左右的净申购,但从市场大跌开始,旗下基金出现了小幅净赎回,8月17日大跌当天的净赎回量是2000多万。”上述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北京另一家今年以来业绩不错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7月我们公司旗下基金一直保持着净申购,8月以来,除了大跌的几天出现了净赎回之外,旗下股票型基金依然呈现净申购,净赎回最多的也才1000多万。”该人士还给记者看了8月18日的相关数据,公司旗下一只股票型基金当天净申购400万;一只股票型基金净赎回300万,并未出现大额的净赎回。   将上证指数(000001.SH)和中国平安(08年至今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照,你会发现两者的运行轨迹重合度极高,拥有惊人的相似。   保险基金巨资申购 机构杀出“回马枪”  短短两周,A股高达两成的跌幅,让一度想“逃跑”的机构们杀出了“回马枪”,纷纷展开“抄底”行动。   记者获悉,8月19日,在2800点附近,一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开始分批申购股票方向基金,申购面涉及到30余家基金公司,量能约在3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多家基金公司也开始买入自家的偏股基金,华夏基金动用1.5亿自购旗下3只偏股基金,华安基金也动用了6000万,整体申购偏股型基金的规模超过了2.3亿。显然部分机构们对于“”这一底部区域达成“行动”上的共识。   “3500点杀跌是他们,2800抢筹的也是他们”,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机构投资者。   机构逾百亿入市抄底  机构投资者被市场誉为“先知先觉”的一群,这次,在2800点左右,他们开始了抄底之旅。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国内某著名保险公司在跌破3000之后,分批申购股票方向基金,申购总规模约200亿元,而在19日上证综指继续暴跌至2800点附近时,该保险公司申购了约30亿元的股票方向基金,抄底意图明显。据悉,该公司申购了全国接近3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差不多每家都获得1亿左右的申购量,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份额稍多一些。这一说法得到了基金公司的证实,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大跌之际有险资申购。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自大跌以来,无论是新基金发行、还是老基金持续营销都受到较大影响,基民又一次“跌怕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大机构纷纷加码。据她透露,现在机构的认购量比前期多了一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机构在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建仓”。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也透露,当市场大跌时,一家民营企业就认购了500万偏股型基金。据她介绍,目前股票方向基金的赎回量比前期要小了很多。   更惹眼的是基金公司抄底自家偏股型基金的行动。自市场跌破2800点后,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市场已经超跌。华夏、华安、广发、华宝兴业等公司纷纷动用抢筹自家偏股型基金,华夏基金动用1.5亿自购旗下3只偏股基金,华安基金也动用了6000万申购,申购偏股型基金整体规模超过了2.3亿。   从3500点到2800点,市场划出巨大的下划线,而机构参与者的情绪产生剧烈变化。在3500点上方时,指数型基金等出现了数量不小的净赎回,据说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赎回了87亿元。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前期赎回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赎回部分资金准备申购新股,另一种是兑现利润。而后一种因兑现利润选择赎回的保险资金在3000点以下回流股市的可能性很大。   别人恐惧时贪婪?  机构投资者抄底标的主要为股票方向基金,频频“剑指”指数型基金。   据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介绍,旗下 沪深300 基金近期有保险公司申购了几个亿,其他基金公司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而对于机构的抄底行为,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人士的第一反应是:机构这个时候都在申购指数型基金吧。   一位机构人士表示,市场这种毫无预兆的暴跌并不怕,“申购指数型基金是最有效的,能最大限度把握市场反弹”。而这一抄底的背后是多数机构认可了点这一底部区域。   能让机构有勇气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是因为基本面回升企稳和政策面一系列关于维稳的信息。   首先,8月初以来,新基金审批明显加速,而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火线获批,显露出管理层维稳的心情。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股市暴跌,新基金不可能这么快批出来。而且交银施罗德公司在同一天有两只新基金获批,这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按照现在新基金获批和募集情况来看,9月底前将有20只新基金成立,即使按近期募集规模较少的30亿元计算,保守估计将为市场注入超过700亿元的新增资金。同时,业内人士预计,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100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估计在2亿元左右,有望给市场带来200亿元左右资金。 (证券时报 方 丽)
美元人民币汇率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估一切价值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