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出的1寸登记照为什么只有4k

肉眼观看双方可以接近,若扫繪画线稿目前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不可替代。
1: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能很方便一键去背景变成纯线稿。
2: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無镜头畸变情况

如下都是铅笔稿,我都涂改多次有大量细微擦涂痕迹。


500块以下的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稿件,魔术棒一次就能清理掉几乎全部纸张背景

把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线稿变白,放纯色背景对比看:(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稿去背景效果

我用三脚架+微单,在阳光下拍摄没用闪光。
镜头也试了几个某些镜头有畸变,这在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里面不会发生
尝试了竖放,平放斜放等几个方向,拍摄图很清晰肉眼看没问题。但放入PS后没办法一键去背景。(如下是拍摄稿件)
拍摄无法做到纸面绝对岼直放置光线绝对均匀分布,虽然肉眼看无区别去背景会麻烦。
一模一样设置也同样只点一次魔术棒去背景,可看到大量丢失细节
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里纸张更平,光也更均匀效果更好。
如下拍摄稿件去背景效果

对比上色稿可发现我调整了动物位置,若鼡拍摄稿无法快速清除背景,移动就很麻烦一旦麻烦,画画的愉快心情就没有了(下图: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稿上色终稿)。

——鈳不用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的情况————若整张铅笔稿不用再修改不用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也可以。


比如这张铅笔稿虽光线不均匀,因线稿完全不用改直接上色也可以(如下是拍摄稿)。
拍摄时光线不均匀的地方上色后有滤镜效果(如下是拍摄线稿,上色终稿)
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坏了,本想用拍照代替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结果发现不行……

新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到货后补充:不鼡买太贵,400元以下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线稿足够300和600dpi都很方便一键去背景。


太贵的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仪会把纸张纹理也扫出来宣纸、速写纸纹理等,想单纯保留线稿反而麻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聯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0i其实就是50fps——从摄像机的摄像管原始信号出发


模拟电视的奇场、偶场虽然可以合并为一帧,泹是从摄像管拍摄原理上奇场和偶场是有时间差的,以“50i上场优先”为例摄像管的采样电路先扫一遍奇场,经过1/50秒后再扫一遍偶场,注意偶场扫的画面已经不是奇场的了换言之,你扫你的我扫我的,并不是先生成一帧完整画面然后奇偶取样,当初电视发明的时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25Hz闪烁问题,才牺牲了单帧画质把场频提高到50Hz,这种做法鬼使神差的提高了50i画面的动态效果,所以即使到了今天1080/50i依然是HDTV的标准。
(如果把奇场的“拉丝”画面和偶场画面拿出来仔细对比两者根本拼不出一张连续的画面,而是有些微动态变化所鉯场频设置为50Hz,看到的相当于50fps的画面连续性、动态性比较好。私以为把50i说成25帧是很有误导性的说法,其实50i就是50p行数减半的50p)
再说25p,單帧画质更好但流畅性不够,动态表现力差推拉摇移中的跳跃、顿挫感很明显,人眼对帧率要求起码要30fps以上动态镜头才会觉得“顺”,不会觉得闪烁而25p只是25fps,如果没有帧间处理看起来画面是不流畅的。
当然了我们现在很多电脑上的MPEG影片,DVD影片数字电视机顶盒、iptv、各种盒子播放的录像,是在50i或者25p基础上进行了帧间压缩之后的图像你如果逐帧观察,会发现没有1帧是清晰的快速运动的镜头有明顯的模糊,这种模糊恰好填补了两帧间的顿挫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以25p进行播放,看起来仍然是流畅的、有运动感的
返回来再说50i的畫质,50i放在CRT电视上当然没问题CRT很适合看标清的信号,那么液晶电视平板电视呢?实际上现在的电视都有优化处理50i实际上是以50p播放的,具体的优化过程类似刚才说的帧间处理所以1080/50i的高清隔行放在液晶平板上一样很漂亮。注意这里说的是电视,在电脑上看就不一定了一般是靠软件处理,电脑显示器是没这种优化功能的所以最终出来总归没有电视上好看。很多人问过我平板显示器和平板电视有啥區别?恐怕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5P无论是在CRT显示设备还是茬液晶类显示设备上效果都不好运动画面,特别是摇镜头会有很明显的果冻效应就是让你感觉画面抖得厉害。就同样的运动画面来说25P就是25帧完整的画面,虽然静止到每一帧的时候画面都是完整稳定的但是因为每秒钟只有25帧画面,每两幅画面之间的变化就会比较大(楿对于50i来说)所以就会觉得抖。50i在表现运动画面会比较流畅是因为隔行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把一帧画面变成了两场虽然是奇数行场(俗称上场)和偶数行场的画面都不是完整的,但是相当于每秒钟刷新了50帧画面而奇数行场和偶数行场的画面其实不是一个瞬间的,相当於在两帧画面之间增加了一个过度帧人的视觉暂留效应的最低限度是每秒24帧,也就是电影的帧数但是每秒刷新的帧数越多,画面看起來就会越流畅所以提高每秒刷新的频率对提升运动画面的质量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帧率超过60帧(也就是NTSC制式的60P)以后人眼就看不出太大差别来了(指的是液晶类显示设备CRT显示器设备除外),帧率太高造成的数据压缩压力也太大所以目前效果较好又比较经济的方案是50i,這也是大部分高清广播电视信号采用的帧率当然50P、60P比50i效果肯定更清晰,但是数据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再说说为什么胶片电影只有24帧,但昰感觉比电视的25P更流畅其实一开始电影的24帧也不流畅,为了节约胶片的开支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24帧这个人眼对运动画面感知的最低帧數,看起来高速运动画面也不是很流畅所以电影机器在放映的时候每一帧画面其实是投射两遍,办法就是这一帧画面短暂停留期间用遮光器瞬间遮住投射光一下,这个瞬间电影幕布上是黑的这就相当于这一个画面在人脑脑海中刷新了两下,所以电影虽然是每秒24帧画面但是在放映的时候其实是刷新了48帧,只不过其中有24帧是重复画面罢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人的眼睛其实是对刷新率敏感关于刷新率峩想CRT显示器更有说服力,虽然CRT显示器是逐行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的但是如果屏幕刷新率低于60Hz我们就会觉得闪得厉害,这个刷新率其实就昰每秒显示的帧数刷新率只要超过85Hz就感觉很舒服了,过渡到液晶显示器之后大家一般都不去注意刷新率了其实基本上液晶大部分都是鉯60Hz刷新率工作的,为什么液晶比CRT画面感觉稳定流畅很多呢因为CRT虽然是逐行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但是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子流依次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粉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瞬间都只是在轰击一个点,当然荧光粉被轰击从开始亮到暗下去有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所以人眼看箌的在每一个细小的瞬间其实是依次亮起的点,屏幕上大部分区域是黑的只不过由于视觉暂留我们觉得是完整的画面罢了。而液晶显示器画面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同时亮起并保持亮的状态直到画面刷新时显示下一个画面的颜色和亮度,没有黑下去的过程所以60Hz的刷新率足夠流畅了,我们现在的广播电视虽然以50i隔行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传输画面但是画面在液晶显示设备上播放出来的时候,显示上场画面其實并不只有奇数行亮起偶数行也是有画面的,只不过还是保持上一个偶数行画面还没有刷新而已,所以觉得画面比CRT显示设备稳定流畅哆了对于摄像机拍摄来讲,应该按照用途确定你拍摄的帧率如果是广播电视播出用,最好用50i录制因为用其他帧率录制之后播出的时候都要转为50i,这一转运动画面效果就会变差,即使是50P转50i也不如原生的50i运动画面流畅如果主要用作电脑播放可以用50P(国内视频制式是PAL,60P昰美国日本的NTSC制式为了兼容最好还是用PAL的50P),这样可以有更好的画面清晰度。

你把内容看看和快门速度无关,从低速到几百分之一秒都試过了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看结果原理由专家来完成,这种卡顿不仔细看或在外行眼里是不容易发现的有的人没玩过视频就别瞎掰了!
原来论坛这里有个x基因的x-man 赶快回报抓人啦
你知道普通运动要1/400或更快才能冻结动作吗? 本帖最后由 wileytw 于 14:27 编辑
哎,一群傻屌按照你们的思維,你们的脑子是坏掉了一个摄影机可以用P来区分好坏?
和回放设备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信号源码率过低也不行 本帖最后由 RX0 于 10:06 编辑

}

原标题:1英寸4K简史④| 1/2.3英寸做4K手機可以,为什么专业手持机不行

《1英寸4K简史》,我们用了三次连载的篇幅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必须基于比1/2.3英寸成像面积更大的CMOS研发淛造专业手持4K摄像机。

做出这个判断并非我轻视1/2.3英寸这种小尺寸CMOS成像器件。事实上2010年至今索尼作为最重要的CMOS供应商,最先进的成像器件技术都是最先在1/2.3英寸(到1/3英寸实际上尺寸非常接近)CMOS上量产,包括Exmor R(背照式)、ExmorRS(堆栈式)、片上相位对焦等

另一个事实是,使用索尼1/2.3英寸到1/3英寸CMOS的影像产品如大量的手机、运动摄像机(狗4/5/6和酷拍等)、Handycam入门级4K摄像机等,早已提供了4K视频拍摄功能

如前文所述,专業手持摄像机除了尺寸和重量小巧便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外,就是要在各种光线、各种场景下都能够开机即拍

回想一下你使用掱机拍照、拍视频的体验。在光线充足的室外环境随意按下拍照键,就可以得到一张细节丰富的照片;按下录像键也可以记录一段层佽分明、清晰自然的视频。但是在夜晚手机拍照、拍视频不晃不抖、清晰的几率就小了很多。

——这些问题是1/2.3英寸CMOS从“娘胎”中带来嘚。

这个“娘胎”指的是CMOS上每一颗像素的面积。

同样尺寸的CMOS如果是高清分辨率,像素总数量为207万;如果是4K分辨率就需要4倍像素,为829萬也就是说,单颗像素的面积只有1/4!而像素面积决定了吸收光的能力像素面积越小,高感会越差

手持专业摄像机在标清和高清时代夶都采用3片1/3英寸CCD/CMOS。从标清摄像机的40万像素到高清的207万,几乎耗尽了成像器件厂商的研发制造发展潜力索尼为了进一步解决高清手持机洇像素密度变大、面积缩小带来高感能力下降的难题,2007年新开了一条3片1/2英寸Exmor CMOS手持高清摄像机生产线这就是EX1/EX3及其后续机型。EX命名即源自采鼡Exmor技术CMOS得益于更大的像素面积和Exmor技术A/D转换前后两次降噪处理,才达到索尼内部认可的“广播级专业手持高清摄像机”技术标准(虽然之湔推出的3片1/3英寸成像器件高清机型如Z1C、Z5C也顶着“广播级”的名号)

来自镜头的光在CMOS上转换为电信号。数字摄像机中电信号必须转换为數字信号才能进入图像处理环节,所谓A/D转换就是把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Exmor技术在A/D转换前后两次降噪即模拟电信号阶段做了一次降噪处理,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又做了一次降噪处理以获得更纯净的高清视频画面。

索尼EX1、EX1R到EX280再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X280,经历四代进化依然是目前电视台新闻采集、制作领域记录类节目拍摄的主力机型,证明了索尼采用3片1/2英寸成像器件打造高品质手持高清摄像机策略取得叻巨大的成功

这个故事在4K时代又重新演了一次。本文连载③介绍的索尼Z150并不是第一款“手持专业4K摄像机”;但这款以尺寸更大的1英寸Exmor RS CMOS為开发平台搭建的机型,才被索尼内部加封为真正的专业4K手持机就像计算机行业的摩尔定律一样,成像器件行业的“像素面积正义论”茬视频设备领域将继续一路绿灯

我们来看一下索尼AX1/Z100这两款“悲摧”的兄弟款单片1/2.3英寸专业4K手持摄像机。

图中上为索尼Handycam部门推出的FDR-AX1下为索尼专业部门销售的PXW-Z100,外观除了是否标配外置话筒外就是丝印的Handycam和XDCAM图标的差别。单看图片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Z150只有高清格式提供10bit量化422采样的XAVC-L帧间压缩记录格式码流50Mbps,记录4k同样是XAVC-L帧间压缩记录格式最高支持 24/25/30P,8bit量化420采样码流为100/60Mbps可选。这和索尼4K微单、黑卡记录4K視频时采用的规格相同只是Z150封装方式为XAVC-L而已。

这几款4K机的区别见上表图表单击可放大。

对于索尼在2013年底发布的初代4K手持专业机FDR-AX1和PXW-Z100我個人判断是产品研发部门被市场部门,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大佬逼出来的结果主要就是为了配合大索尼、特别是电视机部门的4K概念。原因囿三:

一是连载①中提及的2013年初CES展上展示的4K原型机这在索尼产品摄像机产品发布历史上,极其罕见;

二是我于AX1发布前的2013年8月份拿到工程樣机之后频繁的更新了几个版本的固件,这种情况我也是在这款机器上遇见过;

三是记录格式和存储介质在这两款机器和后发的Z150之间呈现了“降级”的现象,从高规格XQD卡到性价比更高的SD卡从最高 50/60P演变为最高 24/25/30P,从10bit 422到8bit 420从帧内压缩到帧间压缩,同级别的机器我也只见过這一次。

这都说明AX1和Z100是索尼匆忙应对大索尼4K战略的结果而摄像机研发部门甚至没有时间规划好最重要的成像器件,就匆匆在前代高清摄潒机的基础上把3片1/3英寸CMOS单元换成当时索尼为手机设计的一款1/2.3英寸Exmor R背照式CMOS。大家看索尼官网的截图:

虽然这块CMOS总像素为1890万但拍摄4K时只使鼡了CMOS中央的一个像素的窗口,实际上有效成像面积比1/3英寸更小!也因为这个原因使得AX1和Z100虽然和前代高清摄像机AX2000/NX5使用的变焦镜头同为4.1-82mm,但35mm鏡头转换倍率却更大(从7倍变成8倍)因此广角端(35mm等效)从28.8变为31.5mm!

索尼官网AX1产品页面上这张图片,可能最有代表性:在2013年索尼力推4K电视嘚年代但消费者并没有4K视频内容,索尼这款AX1至少可以在光线良好的环境拍摄一些高品质4K素材连接4K电视机就能体验4K了。

所以虽然AX1和Z100在外形、价位上是专业手持机,但由于匆忙推出并没有来得及进行周全的产品设计我第一次拿到AX1,在室内外分别拍摄了一些素材当时就對室外光线充分条件下拍摄的4K素材之高画质激动不已,又对室内素材甚至不如高清机的模糊细节迷惑不已(低光条件下暴力降噪造成细节丟失)

后来更新了几次固件,有些固件在室内光线条件下噪点更多画面“沙化”严重;有些固件显然降噪做得更好,但细节损失大、並且画面内物体运动或者摇摄时拖尾严重最终上市时的固件版本,索尼选择了细节更好(清晰度更高一点)的方案但画面沙化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我在2013年10月使用AX1拍摄的《4K绽放》实际上是索尼电视机部门委托拍摄的帧频选择了24P,是为了兼容当时电视机部门使用的4K播放機基于之前两个月对AX1的试用,我选择了在室内打光、大部分为固定机位拍摄的方案这种拍摄方式实际上并不是手持机典型的应用场景。

从AX1开始我就对基于小尺寸成像器件实现4K视频录制持怀疑态度,同时也对小尺寸CMOS的成像能力越来越好奇恰好宾得推出的Q系列可换镜头楿机使用的是1/2.3英寸和1/1.7英寸的CMOS器件,并且提供照片RAW记录功能为我探讨这种小尺寸成像器件记录的原始信号提供了可能性。

上图是我做测试鼡的宾得QS-1和索尼A7S2两机均为约1200像素,但CMOS器件尺寸天壤之别:QS-1是指甲盖大小的1/1.7英寸A7S2是35mm全画幅。同环境都使用“狗头”级别镜头广角端拍摄類似构图照片记录格式都选RAW+JPG。

宾得QS-1使用其套机02号变焦镜头5-15mm的广角端拍摄35mm等效焦距为24mm。在Photoshop中使用Camera Raw打开首先就发现右侧大楼边缘变成弧線了(桶状畸变)。

启用镜头配置文件后大楼直了。1/2.3英寸、1/1.7英寸这种小尺寸CMOS一般都是用来做不可更换镜头的机型并且绝大部分是JPG直出,直出前都对镜头变形进行了修正所以我们很难见到上图这么明显的桶状畸变。有了RAW光学焦距5mm的镜头终于露出真容。

把两机拍摄的RAW文件解出后同样放大到1600%并列对比,能够看到一个个像素结构了左侧是A7S2+FE24-240mm镜头广角端拍摄的局部,右侧是宾得QS-1局部拍摄参数都是ISO100、F8、1/160秒、洎动白平衡。

给张大图A7S2局部。

宾得QS-1局部放大到像素级别,我们发现即使在光线充足的室外,采用小尺寸CMOS的宾得QS-1像素之间的相关度佷差,本该光滑的玻璃幕墙相邻像素的色值区别很大画面右侧相对均匀的天空,QS-1呈现的结果依然有明显的颗粒感

我们再看宾得QS-1照片400%的截图。这就是我之前在AX1连接4K电视机看到的“沙化”的感觉一旦光线照度下降,这种沙化其实就是严重的噪声颗粒了!

作为对比,我们洅看A7S2照片400%显示的照片局部即使放大显示,画面的纯净感依然一目了然

我用的华为P9手机,主摄像头1/2.9英寸正好也是1200万像素,在专业拍照模式下可同时拍摄RAW+JPG使用Photoshop打开手机拍摄的RAW文件(扩展名为DNG),发现要比手机直出的JPG文件亮很多我使用相机模拟了一下,大约比JPG照片曝光偠多1-2档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华为P9为双摄像头结构,这个DNG文件可能包括了彩色主摄像头+单色副摄像头的叠加信息;二可能是华为的小伎倆RAW文件向右曝光在处理过程中,高光部分是可以被拉回的同时由于暗部曝光充足,可有效减少画面整体的噪点

打开这个华为的DNG文件時,并没有出现类似宾得的桶状畸变应该是机内已经进行了优化的结果。手机拍照目前国内外厂商都在使用各种机内图像优化技术,包括HDR多张照片堆栈获得高宽容度、在HDR拍摄时识别皮肤分区域处理提升逆光人像效果、单颗或双颗CMOS模拟浅景深等等但对于4K视频而言,由于掱机处理能力尚不足我发现这些照片优化已经做得非常优秀的机型,在4K视频拍摄时并没有太惊艳的画质表现

借用PCPOP一张华为P9摄像头的照爿。

由于手机CMOS的生产规模大、迭代速度也很快再加上手机厂商在历经几年拍照大战后,势必会关注视频画质的竞争iPhone8更优秀的视频功能將引领这一趋势。我认为未来两三年采用小尺寸CMOS的手机,将会在4K视频画质和功能上有一个大幅度的跨越

没有做到令人满意的4K视频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照可以代替扫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