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为什么中国现在不能搞“里根经济学”

作者刘戈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证券市场之于实体经济早已不是晴雨表的关系,甚至股市崩盘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把经济带入到大萧条之中。发生在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是这一新时代来临的重要分水岭。
不知道什么人发明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让众多散户股民总是希望从宏观经济的运行中看出股市涨涨跌跌的密码。
其实从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看,几乎没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涨跌和实体经济真的有什么密切的对应关系。当然你把时间周期放大到10年、20年甚至30年或更长,你的确可以找到股指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那对于你有什么用呢?你会去查找下一个整年的天气预报吗?
对于只有20多年股龄的中国股民来说,股市更是从来没有成为过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实体经济高歌猛进时一直萎靡,或是像目前这样在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时暴涨都是见怪不怪的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从大萧条之后,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渐行渐远,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加速,发达国家经济越来越去制造业,主要工业化国家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金融日渐与实体经济脱离,按照自身的规则运行。
按照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他的新作《新资本论》中所说:“自亚当·斯密以来,人们始终相信货币金融变量由实体经济变量所决定,实体经济变量主导支配货币金融变量,金融资产价格仅仅是实体经济收入和利润的反应。实体经济是头,金融资产是脚;实体经济是主人,金融资产是仆人。然而金融资本主义将头和脚、主人和仆人的关系颠倒过来。”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中,证券市场之于实体经济早已不是晴雨表的关系,甚至股市的崩溃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把经济带入到大萧条之中。
历史上著名的两次股市崩盘
发生在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是这一新时代来临的重要分水岭,股市崩了,但大萧条没有来。
“股票市场价格昨天在一阵凶猛的抛售潮中狂跌,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并增加了人们对于经济衰退的恐慌”
日的《纽约时报》用惊恐的口吻报道前一天股市的暴跌。
10月18日,开市前一天周日早晨,当时的美国财长贝克在电视节目中宣布“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这个消息时,本来已经在上周末显现出颓势的全球股市隐隐地感受到了股市下跌的压力。十几个小时之后,东京、香港、新加坡股市陆续开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跌。随着地球的自转,西半球的法兰克福、巴黎、伦敦股市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暴跌一个连着一个。
终于,暴跌在日星期一来到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市伊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开盘就跌去67个点。转眼间,卖盘席卷整个股市。交易所内一片恐慌,整个上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下泻,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下午开市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路德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
“在关键时刻,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关键时刻会在什么时候,我将与股票交易所讨论暂时关闭交易所。”
这则消息引起了新一轮的恐慌。谁都知道交易所一旦关闭,没有来得及卖出的股票将砸在手里。于是,他们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卖出股票。到下午2点,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已经下挫250点。在此期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出面澄清:他们没有讨论有关关闭交易所的事情。然而为时已晚,灾难已无法遏止。
当天收盘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508.32点,由2246.72点狂跌到点,跌幅达22.6%,创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纪录。当天,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的1600种股票中,只有52种股票上升,其余全部下跌。那些被称为蓝筹中的蓝筹的大公司股票均狂跌30%左右,如通用电气公司下跌33.1%,电报电话公司下跌29.5%,可口可乐公司下跌36.5%,西屋公司下跌45.8%,运通公司下跌38.8%,波音公司下跌29.9%。
人们很自然的把1987年的股市崩盘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联系起来。同样是10月下旬,日,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紧接着,一个周末之后,10月28日和29日,又出现了“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至此股市如同坐上了滑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连续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股市危机带来银行危机并进而蔓延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历史会重演吗?
从大萧条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股市已经历了50年的牛市。从1982年起,股价走势更是持续上扬,交易量也迅速增加。股市的异常繁荣,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股市的高收益导致大量的国际游资及私人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泡沫越吹越大,为随之而来的崩盘埋下了伏笔。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不祥之兆:利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国家预算赤字越来越大,贸易逆差急剧增加。人们隐约的感到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里根上台后,减税和放松政府管制成为“里根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为了拖垮前苏联所进行的军备竞赛却花钱越来越多,国家债务越来越高,带动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到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210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1562亿美元,均创赤字最高纪录。此外,实体经济的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和越来越高的离谱的股价使投资者对股市的担忧越来越严重。这是股市崩盘的经济背景。
有人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电子计算机支撑的程序化交易和羊群心理是导致股市崩盘的主要原因。程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卖,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从股市下跌的形式与幅度甚至于每天的价格波动看,1987的股灾和1929年的非常相似。但与1929年的不同的是,1987年的崩盘很快就被遏制住了。毕竟50多年之后,美国证券业的监管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罗斯福和之后的历任政府已经告别了对股市不加监管的原教旨主义经济理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学者对于股灾的应对思路和1929年已经完全不同。
1929年惨痛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信心对于股票市场稳定的重要意义,连《纽约时报》也更多的选择了能够帮助人们树立信心的声音:“谈到昨天的股市崩盘,纽交所主席小约翰费伦说:我们很幸运它发生在美国经济非常坚挺的时候,我们并非在一个衰弱的环境中运营。”学者们也加入其中,“这次股市崩盘不会再像1929年时那样引起经济的连锁反应”,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商业周期研究中心的杰弗里·穆尔这样说道。“我认为股票市场的这次暴跌不会导致经济的大规模崩溃。经济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例如企业利润仍然是坚挺的”,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和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卡文旭说。
《纽约时报》在星期二题为《1987年等于1929年吗?》的评论文章中补充道:
“现在和1929年之间的重要区别还有联邦存款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保险以及其他已被认为是社会安全网的要素。这些不仅保证了不会出现普遍的贫困,而且它们应该有助于避免在30年代大萧条中自身滋长出的金融恐慌情绪。”
“现在的政府更愿意进行干预以使经济保持增长,各届政府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承担了这种责任,而1929年时的情况则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说。
《纽约时报》也在文章中引用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学者的预测:“如果金融系统开始动摇,美联储会成为第一道防线,如果有必要——而我认为情况不会这样——美联储能够提供额外的银行准备金以及其他支持,以确保任何由于市场变化而变成的不良贷款将不会导致金融业的整体危机”。他说对了半句话,情况真的发生了,刚刚上任不久的美联储新主席格林斯潘毫不犹豫的用真金白银开始干预市场。这才是1929年没有重现的最直接的原因。  【摘要】 里根经济学即由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市场自由竞争、降低税收和公"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里根经济学对今日中国的启示
2013年1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里根经济学即由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市场自由竞争、降低税收和公共开支、降低政府对企业经营的控制等,这些政策推动了美国80年代后的经济持续繁荣。本文对里根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并谈及了里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2/view-4502641.htm  【关键词】 里根 里根经济学 启示   一、引言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2008年英国媒体推选出8位英国顶尖国际经济和政治评论员组成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在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的政绩评价排名中,由好莱坞三流演员转行政界的美国第40届和第41届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与创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伟大斗争的林肯、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罗斯福和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政治家、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杰斐逊齐名,跻身美国10位“最伟大总统”行列。在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下历来乐于揭丑亮短的新闻界为什么对里根情有独钟,赢得如此的尊重?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年出任美国总统时接手的美国是一个烂摊子。美国在经历了战后20年(年)高速增长和大繁荣的“黄金时期”以后,在长期奉行的以赤字财政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经济开始步入一个为期10年的滞涨阶段。在政治和军事上美国由于国内经济问题突出不得不放慢全球扩张的步伐,世界领袖的地位受到来自前苏联势力扩张的挑战,国际地位空前低落,里根正是在这样一个艰难时期入主白宫。但是,里根入主白宫后兑现了他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诺言,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好莱坞走来的总统,同时也是继艾森豪威尔之后第一位任满两届且当选时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总统,他是最受共和党人推崇的20世纪美国总统,同时民主党人最喜欢的20世纪共和党总统。1989年他离任时的支持率高达63%,是继富兰克林·罗斯福1945年去世以来的最高纪录。2005年,他被美国在线探索频道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   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创立了“里根经济学”。他以出色的政绩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尊敬。他的伟大就在于他能用极通俗的语言,并富有感情地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传达给美国大众,即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创造就业,通过经济和财富的增量反而能在低税率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税收,同时增加大众的财富。他出色的演讲和宣传鼓动能力,使美国的多数选民在理念和直觉上对里根经济政策有了认同,接受了减税的“里根经济学”,这一部分民众也成为里根连任总统和推进经济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本文即对“里根经济学”进行探讨。   二、里根经济学概述   在经济政策上,里根摒弃了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反对毫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和单纯的需求管理,采用供给学派(也称里根经济学)的经济政策主张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紧缩政府开支。特别是削减政府的一般行政费用和政府福利支出、减少财政赤子以控制通货膨胀,在他第一个任期结束时,一直以来都靠借钱过日子的美国政府实现了预算收支的平衡。   第二,进行主要以降低税率为内容的税制改革,以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大规模减税,三年内减少个人所得税300.4亿美元,对企业实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给企业以税收优惠。   第三,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第四,实行企业私有化,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以增强经济活力和减少政府财政负担。   第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便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里根,这个对经济“一窍不通”的总统知人善任,充分采用以拉弗等人为代表的经济政策顾委委员会制定的经济政策,成功降低了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度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的泥潭。1983年到1984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朝鲜战争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到1988年年末,美国经济已经接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约为5%。在1989年里根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时,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这十年中的最低值5.0%。   三、里根经济学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内外发展环境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极为相似的。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约束和限制因素也在增加,是实现惊险的一跃阔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政策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复杂困难的局面,外需乏力、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持续多轮的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激增、央行资产负债急剧膨胀、国际流动性数度泛滥、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能源资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高位波动、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及国际游资蜂拥而至等待套利的巨大冲击、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引发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和价格的快速上涨、西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全面围堵。这一切都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滞涨的阴影正向中国走来。   危机已经形成了中国改革的倒逼机制,中国能否抓住危机中趁势改革的“机会窗口”?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经济自主、均衡、持续的增长,成为一切关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牵挂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心头高悬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十一年前,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据此目标制定了经济改革的总体规划,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并从1994年起开始了经济体制的系统改革。再经过1997年中共十五大开启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革,最后在20世纪末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不过,这一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背负着命令经济的沉重遗产,延续下来就形成了一种“半市场、半统制经济”的过渡性体制格局。这种体制中命令经济遗产正阻碍着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主导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型;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和对资源的巨大支配权力,产生了普遍的寻租环境,以致腐败迅速蔓延而难以遏制。   这种“半市场、半统制经济”有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一种前途是深化改革,建立法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在规则基础上运行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另一种前途是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管控,使中国经济堕入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   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还是沿着强化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越来越多的学者有了基本共识:改革是中国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深化改革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今天我们反观里根执政八年中的成败得失,也许里根经济学能够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启示。里根经济学给我们经济学人的启示就是任何学科都是与时俱进的,经济学也不例外,经济学之树要长青不老、万世葱荣,必须扎根于生动的现实经济生活的沃土,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不能笼罩在权威的阴影下抱残守缺。   里根经济学给当政者的启示就是经济学只有永恒不变的基本法则没有奉行不二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永远都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实际需要相机抉择的,市场的活力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必须限制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内。中国政府应当抓住当前的改革机遇期不失时机的推进重要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均衡的增长,要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及时地进行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比如:要妥善地处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稳就业的关系,力求找到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稳就业的最佳平衡点;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宏观管好货币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微观激活企业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改试点和结构性减税步伐、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外包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就业贡献大、资源消耗少、发展可持续的企业创造生产经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的宽松环境;要以创造宽松、公平、平等的创业、就业环境和实现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对社会广为诟病的养老双轨制的改革步伐;要通过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取消体制内人员在工资、就业和养老上的特权,引导资源特别是优势人力资源向经济活动的主战场配置。   新的改革一定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里根经济学”于我们是启示也是借鉴,在中国的改革时代,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借鉴“里根经济学”中适合中国的地方,扬长避短,以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已故前总统里根[DB/OL].新华网,.   [2] 叶进、李长久编著:里根[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 里根,下一位美元上的总统?[DB/OL].网易,.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新美国经济:里根经济学的失败与未来之路(布鲁斯·巴特利特)【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布鲁斯·巴特利特
书籍出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新美国经济:里根经济学的失败与未来之路(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2次下载&&|&&总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0人评价4页
1人评价4页
相关分类推荐
0人评价42页
0人评价43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101页
0人评价78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5积分刘戈:“里根经济学”欺骗了美国,有人还想用它来救中国
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改变美国的时刻》
关键字: 里根经济学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美国经济美国经济萧条减税凯恩斯主义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听戈(tinggeliuge),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供给侧改革”突然成了经济领域的热词。
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
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到“供给侧”几个字,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供给学派”,有点经济学常识又有点年纪的人马上就会联想到“里根经济学”。比较流行的看法是里根将“供给学派”理论活学活用,创造了“里根经济学”,通过减税、取消政府管制、抑制通货膨胀、减少社会福利等大刀阔斧的改革,迎来了美国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是酱子吗?
里根说过: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气势磅礴,让总是受政府冷落的市场派经济学家倍感开心,所以他们也当然希望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里根经济学”的中国山寨版,而这套放之四海皆准的供给派经济学理论一定会迅速救中国经济于水火。
是酱子吗?
对年轻一代来说,里根和他的时代已经过于遥远,这回因为“供给侧改革”我们又想起了他老人家,那就趁势把他老人家抬出来扒一扒。
里根经济学:从“巨大的压抑”开始
“失业率在1969年理查德o尼克松执政的第一年只有3.5%,从此以后就一直在上升,1982年2月的最新统计数字已经达到8.8%。新住宅的开工数量在1972年达到237万套的顶点,目前的开工数量仅为100万套,企业倒闭数量正在急剧上升。股票市场看来还在毫无进展的上下波动,但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处于一种长期的悄无声息的崩盘之中,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已经从1965年的2624点跌到现在的不足800点。”
1982年的春天,《纽约时报》的一篇名为“巨大的压抑”的长文这样描述当时的美国经济:此时罗纳德o里根上任已经一年多,在他的“里根经济学”实施一年后,美国经济不但没有走出滞涨的泥潭,看起来反而进一步向崩溃的泥潭下滑。在此之前,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美国经济的自身结构性矛盾和石油危机的雪上加霜,美国陷入了自二战之后的首次大规模衰退,更为棘手的是,这次经济衰退具有和以往经济危机完全不同的特征,被称为“滞涨”,也就是企业关门、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同时发生,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以前资本主义世界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但经济衰退总是伴随着通货紧缩。
198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选民抛弃了看上去已经无计可施的“老实人”吉米o卡特,选择了来自好莱坞的前著名演员罗纳德o里根。里根在1980年的选战中不但击败了时任总统吉米o卡特,同时共和党在那年选举中也赢得了26年来首次在参议院过半数的席位,为里根上台后大张旗鼓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毫无疑问,里根是美国历史上长得最帅的总统,但大多数人没有想到,在他的两届八年任期结束之后,他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干的最漂亮的总统之一。他的两大业绩:一是搞垮了老对手苏联,二是搞活了深陷泥潭的美国经济。1989年他在发表告别演说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比上任之初大幅度下降。
这位著名的二流演员的祖辈来自于爱尔兰,小镇上长大的里根在17岁的时候进入伊利诺伊州的尤里卡学院主修经济学和社会学,毕业后曾担任了5年的体育节目播音员。1937年,凭着相貌堂堂的仪表,里根闯荡好莱坞,在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开始了演员的生涯。二战期间曾应征入伍,退役后重返好莱坞。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演过50部影片,在演艺圈里十分有人缘,但一直没有挤进一流明星的行列。
里根早年就加入了民主党,曾经是一位长时间支持罗斯福新政的民主党人。1962年,他改换门厅投奔共和党,并在1966年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历史上,那些中途改变自己政治观点或者价值观的人,往往更加相信自己新选择的正确性,更加不遗余力的践行自己的新信仰,里根就是这样。
成为一名光荣的共和党人之后,里根变成了一个最坚定的保守主义者,在上世纪60年代争取人权、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中,身为加州州长的里根曾经多次派警察进入校园镇压学生。登上总统宝座之后,里根开始在经济政策上全面“复辟”,改变了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并公开宣称他治理经济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供应学派。在就职演讲中他表示:“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为了表达其与罗斯福新政的决裂,他命人把白宫会议室里杜鲁门总统的雕像搬走,换上了柯立芝的。
第一把斧:减税
共和党出生的卡尔文o柯立芝,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o哈定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1923年,哈定在任内病逝,柯立芝递补为总统。1924年大选连任成功,一直到1929年卸任。在其任期内,美国经济一片兴旺,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执政的核心理念是减税和政府无为而治。柯立芝时代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减弱对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力度,一位传记作者描述柯立芝政府“小的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里根信奉柯立芝的执政思路,但毕竟时代不同,他需要更严谨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用来说服议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而供应学派的理论恰好是最合里根心思的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
供应派经济学是个啥东东?
供应学派的创始人拉发曾经在一块餐巾上画出了著名的“拉发曲线”:
如果税率是零,那么政府的收入是零;但如果政府的税率是百分百,人们不想从事任何工作,政府的收入也是零。
按照拉发曲线,随着税率的提高,起初政府的税收会增加,但税率超过一定限度后,税收收入会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减少。拉发认为税率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高税率降低了税后工资,改变了劳动对闲暇的相对价格,促使他们更愿意用闲暇替代劳动,从而降低了劳动积极性。此外高税率降低了税后的投资收益水平,会使企业减少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使个人减少在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投资,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另外高税率还挫伤人们的储蓄积极性,导致资本外流。因此,只有适当降低税率,才能重振经济。而在当时,企业主和中产阶级的确被高额的税率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里根主打降税的招牌,而且还有理论支撑,自然得到了社会上下的普遍欢迎。为了给民主党人控制的国会施加压力,里根运用自己杰出的口才在黄金时间发表电视演说,鼓动人们给各自选区的议员写信或打电话,表达减税的心愿。果然,国会给予了高度的配合,顺利通过了里根大刀阔斧的减税计划。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和“里根经济学”没毛关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小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