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企业既然那么厉害,为什么大多是私有企业破产流程

中国私营企业的倒闭是历史的必然(深度好文)
广东告急、浙江告急、江苏告急、福建告急、山东告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批私营企业倒闭潮。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私企无论多么邪气,总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当经济开始“下行”,私营企业的很多原始弊端开始凸显,掀起倒闭潮不可避免。
私营企业(简称“私企”)定义为:在市场上依靠企业老板自身运营能力实现生存的企业,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这里讨论的私企不是新成长起来的创业、创新型企业,而是指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滋生的那批私营企业,是传统私营企业)他们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从这个表面上看,中国私企像欧美国家的私企一样,对税收、出口和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主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如果对中国私企的实际状况进行解析,就会发展中国私企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中国私营经济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又“缺衣少食”。中国经济的萧条,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中国广大私营企业苟延残喘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私企有一种原罪,中国私企老板们,大多是60后和70后门,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通过“低买高卖”、“信息不对等”、“模仿、山寨、低价“来抢占市场。甚至习惯于贿赂权力、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等手段来积累财富。他们不懂理论,更不想于学习,他们只想着赚钱、赚更多的钱。而如今,面对越来越微薄的利润、越来越大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狭窄的市场空间,私企并不是选择创或者模式更新,而是试图在越来越差的环境下挣扎,也就是“一条路走到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原罪,如今,他们正在遭受清算……
中国私营企业的前世今生
在最好的创业时代,我选择了打工。在企业最不好做的时候,我却做了创业,一位80后这样说道。
按照这种速度,到2016年下半年,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国私营企业将寥寥无几。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中,私企作为中国人“要钱不要命”的集中体现,将开始理解到,什么是真实的“经济”。“真实”的意思是,企业倒闭已经不仅仅是赚钱或者亏钱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很多私企老板则连原始积累都要搭进去,怎么吃下去的就会怎么吐出来。
总的来说,私企的出路在于:抱着壮士断臂的决心,认清这个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今后企业的发展逻辑只有一条:你可以创造多大价值,你就可以获取多少财富。私企必须要以归零的心态再次踏上征途,早日觉醒。如果越拼命挣扎、坚持越久的企业,结果大都也会越惨。
当人们因为收入越来越少、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而焦虑的时候,不应该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认真分析这个社会的组织状况。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的组织结构决定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决定这个社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
传统的私营企业,大多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他们往往粗糙、善变、不讲原则。一旦经济大势散去,这种传统落后的私营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从这点来说,现在中国95%以上的私营企业,可能在5年后将会消失。从时间的角度,预计到2016年中期,这个预测目标将基本成为现实。而2016年则是私企的集中倒闭期,并将引发相应的连锁反应。当然,一批崭新的私营企业将诞生,并组建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构中国商业文明体系。
在欧美国家,私企老板是整个社会里最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群,也就是整个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外在上,这些人主动建立企业,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持续进行竞争和冒险;而在内在,这些人则更注重安全,更强调防范风险,并且采取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私企的中国特色
而普遍来说,中国私企老板的起家和发展,与西方私企老板完全不同。中国企业老板因为环境不同,往往是“被迫”下海,莫名其妙的弄了自己的企业。从最初起家的方式,中国私企老板主要分为“中国特色”的三大类:
第一类是这些私企老板无法进入国企等体制经济,因此通过做小生意谋生。结果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服务业企业,包括餐饮、娱乐等企业。
第二类是有的私企老板看到中国开设“血汗工厂”、做出口产品能够赚钱,因此跟着做“血汗工厂”。从国际市场的角度,这些“血汗工厂”的实质是“国际民工”,而这些老板只是“包工头”。在21世纪的前十年,这些出口加工的“血汗工厂”迅速发展,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私营经济的“主干部分”。
第三类则是进行仿造和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也被称为“山寨”。“山寨”产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利用中国“血汗工厂”的环境,二是利用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给这些老板以生存空间。
当然,在这些私营经济的基础上,一些私企老板也开始“引进”西方的概念和管理模式,但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试图通过研发创新获得发展。因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即使有些私企花钱研发,其结果是被人偷盗或者模仿。这些企业在研发资金打了水漂之后,很快倒闭。
当中国缺了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大环境后,中国的私企就更不愿意开拓进取了,歪门邪道反而赚钱更快,何乐而不为?缺乏创新导致竞争力不足,后续发力,如今中国经济的萧条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
中国私企在国家权力格局中的尴尬地位
除此之外,私企发展还“缺衣少食”。这包括几个方面:
在金融上,银行对私企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随时卡紧对私企的贷款。在2008年底,中国货币总量M2的余额是47.5万亿元,到2013年11月底M2余额将近108万亿,也就是印钞额度超过60万亿,私企资金的实际价值贬值到原值的40%多点。印钞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人们的生活费用增加超过1倍以上,意味着私企用工的成本上涨超过一倍。
另外,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4,到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到6.05,人民币升值达到13%,也就意味着进行出口加工的私企收入减少了13%。印钞和人民币升值的意思是,私企中与人民币挂钩的日常运营成本增加超过120%,生产出同样的产品,结果总收入减少13%(超过绝大多数出口“血汗工厂”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传统私企在税收方面也没有国企和外企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必须承受各种税外费。当然,近年以来国家给予很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很多照顾政策,比如免租、免税等等,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让很多年轻人去奋进,这是非常好的局面,但是这些私企并不是传统私企,我们讨论的是传统的那批私企。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滋生的那批私营企业。
在土地等费用上,由于国企和外企都可以优惠的方式获得地方提供的大量土地,而私企则很难拿到优惠土地,必须花高价购买土地,但是私企看到房地产的繁荣,就拼命的去挣钱,自然地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减缓体制压榨带来的高昂成本负担。然后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房产行业。这导致中国产业结构紊乱,于是曾经有段时间,我们发现很多私企做大之后都变成了房地产企业,包括做服装的、做能源的等等,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开始空心化。
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也就是血汗奴工越来越少。这个现象与印钞带来的通胀进行叠加,私企的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1倍。用工成本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叠加,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导致世界从中国的采购减少,转而到其它国家进行采购。
再加上世界经济的下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减少。而私营企业由于缺少前瞻,毫不理会世界经济大势,因此对于国际需求的减少感觉“措手不及”。私企出口加速减少。中国出口私企此时为了压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开始进一步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导致出口商品的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私企现金流迅速枯竭的根源
私企的发展问题可以最终归结为“现金断流”。中国人普遍是“小农思维”,私企更甚。也就是只考虑现在、只看眼前的“点式思考”,与只想着未来会越来越好的“线性思维”的结合。
在年,大量私企老板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开始大规模借贷进行“投资”,私企在借钱后,开始扩大生产;有的则进行“多元化”扩张,有的则将借来的钱投入房地产,准备坐享房价升值的利益。当私营经济大规模借钱的时候,开启了高利贷行业的“兴旺”局面。这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借贷”迅速繁荣,然后以跑路和泡沫破灭为结局,2011年的温州、2012年的鄂尔多斯、2013年的陕西神木,有多少人投诉无门?多少亲人反目成仇?多少家庭的财富血本无归?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加速了很多私企的毁灭。在资金市场上,银行基本停止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而主要贷给中央和地方体制单位。另外,很多银行要求私企先归还以前的贷款,然后承诺再给往出贷。但是,当私企借了私人高利贷归还银行后,银行立即翻脸,说没有额度,不再贷给私企。
从2011年开始,私企开始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2012年,私企开始觉得越来越艰难,不少企业已经难以维持下去;进入2013年,绝大多数私企已经在勉强支撑,只是希望“奇迹出现”,让自己的生意能够有转机。进入2014年,私企在多方面的压力下,2015年几乎整体面临绝境。
于是,私企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集群效应”范围越来越大:一方面有的企业从其它企业进行大量借款后,或者因为无法偿还而破产,或者直接跑路,导致相关企业也被拖入“泥潭”;另一方面是“关联担保”贷款,以福建钢贸圈和温州企业圈为代表,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因为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拖垮其它关联企业,进而拖垮更多的上下游企业。
而且,随着资金链断裂到了“雪崩”的状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销售也变得极为谨慎。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在支持不住的时候,不是自己关门倒闭,而是先加大赊货采购的力度,也就是借入更多的钱。等到再也借不到钱的时候,这些企业直接关门跑路,将损失留给相对诚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高的企业。
很多企业因为上下游企业的跑路,导致自身也陷入困境。而实在撑不下去的企业,也找不到下家来接手。而这些企业只能将自己的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等进行贱卖。由于在整个市场中,贱卖设备的人过多,同时很少人扩大生产,因此设备几乎以废品价格出售。私企的倒闭潮之后就是跑路潮,这种状况我们极其不情愿看到,但是不可避免。
另外,随着美国QE印钞的减少,流入中国的外资越来越有限,加剧中国资金紧张局面。同时,由于社会民众基本将现金投入到房地产、理财产品和高利贷等领域,手上的资金已经极为有限。而在2016年,理财产品和高利贷将出现大规模违约,让无数人“血本无归”。同时,资金链断裂的结果是,让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而民众的购买力也将基本消失。或者说,2016年,整个国内需求市场还将大幅萎缩,这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
私企倒闭潮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稳定的巨大冲击
2014年私企倒闭潮开始,2015年情况将加剧,2016年达到最恶化。这意味着传统的绝大多数私企消失。而私企倒闭潮是“连锁反应”。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私企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显著,尤其对于整个社会就业起到决定作用。当私企倒闭潮开始后,直接的影响是,无数人因为私企倒闭而失业。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因为薪水低,很少有在大城市买房的,因此往往会因为没收入而回农村老家。
但是在私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称为“白领”,是收入尚可、贷款买房的人群。这些人一旦因为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直接面对两个结果:一是无力供房,就需要将房子卖掉;二是立即停止除吃喝之外的一切消费。一旦私企倒闭潮出现,这些人开始大规模卖房的时候,不论媒体如何忽悠“房价上涨”,都无法阻挡这些人的抛售浪潮。
这时候,房地产的“刚需买盘”就会直接变成“刚需卖盘”,也就是为了吃喝而把房子卖掉。而一旦房地产抛售潮开始,就不会有人买房,也直接引发大规模的烂尾楼,进而导致建筑建材和相关行业的需求严重萎缩。另外,当人们停止除吃喝以外的一切消费之后,各种家电、电子、纺织鞋帽、餐饮等等行业的需求严重减少。
另外,大量私企倒闭后,私企车和私家车也大量汽车停驶,人们开始纷纷卖车,汽车销量直线下降,汽车生产和维护等相关行业也严重萎缩。而这些行业严重萎缩,进一步导致新一轮私企倒闭潮,再导致新一轮人员失业,形成“倒闭-失业-停止消费-更多倒闭-”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也就是通过“连锁反应”,形成绝大多数私企倒闭的局面。
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联网领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基建材料领域,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处境艰难;轻工业制造领域,家具、服装、陶瓷等状况不乐观。
2015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6.9%,6年多以来季度值首次跌破7%。接着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双降”。10月在广州、佛山两地举办的秋季广交会、陶博会的冷清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寒意”。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进入媒体视野的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因为外债而悄无声息倒闭的小厂。不要说中国私企了,即便像IBM、GE、通用汽车与柯达这类曾经世界一流的OSM企业,一旦科技创新跟不上,照样会被淘汰。任何商业模式如果脱离了诚信和道德,破产就是必然的结果。
有资料显示,2011年8月中国亏损企业家数为4.1万家,到2012年8月就突然上升为5.3万家,这已经算是触目惊心的亏损蔓延。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2013年亏损家数维持在5.4万家,看起来那两年的日子都还能勉强熬得过去。但是到了2015年,熬不下去了,亏损家数暴增到5.9万家!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同时祝愿中国早日实现崛起!
(来源:聪慧学院 本文观点与CEOworld无关)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OpenStack(20)
公有云增长很快,但是在我看来私有云未来增长会更快。
大型企业更喜欢私有云,比如银行,证券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基本不考虑公有云。反而有大量金融机构搭建了基于OpenStack的业务平台。
性能强大,必然要花费好多钱,平衡点要各个公司自己选择了。
公共云和私有云之间的具体盈亏平衡点将根据每公司业务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是一个高带宽应用,比如视频直播,采购公有云服务的网络带宽费用就非常高。
OpenStack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私有云平台,大型企业技术力量很强,基于OpenStack结合业务搭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性能优于公有云,
国内外都有许多企业提供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解决方案。采购他们的解决方案,或者按需求定制。
美国Dropbox的大部分存储从Amazon AWS转移回自己的私有云。 原因是:私有云降低了延迟,性能也提高了。另外私有云能够运行Dropbox优化硬件和软件,间接节省客观资金。
从一个云平台迁移到另一个云平台是有很大成本的,比如Dropbox将应用程序和数据迁移到自己的私有云,就花了不少资源来修改应用。所以提前做好规划,在一开始就使用私有云岂不省去许多麻烦
更安全。数据放在公有云,安全就交到别人手里了。对企业重要的数据还是放在自家数据中心才安心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8943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33篇
转载:15篇
阅读:13382
文章:14篇
阅读:18621
阅读:5525
文章:21篇
阅读:11808
(1)(4)(4)(5)(1)(7)(6)(14)(8)(6)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4088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世界最大私营煤矿企业濒临破产 煤炭行业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美国|纽约_凤凰财经
世界最大私营煤矿企业濒临破产 煤炭行业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FX168讯 世界最大的私营煤矿生产商Peabody Energy在周三(3月16日)传出危险信号,该公司表示,煤炭这项传统行业中近年来面对的内外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该公司最终被迫破产。
FX168讯 世界最大的私营煤矿生产商Peabody Energy在周三(3月16日)传出危险信号,该公司表示,这项传统中近年来面对的内外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该公司最终被迫破产。在该公司一份日常公开信中,这家美国煤炭公司表示,该公司目前的财政状况紧张,近期公司效益持续下降,现金流制造能力减少,这将可能导致近期数笔债务利息以及股息等支出难以应付,并最终不能维持必须的流动资金水平。该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围有7600名员工。公司在去年出现20亿亏损,相比前一年的7.9亿美元亏损出现巨大攀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受到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同时海外市场需求在去年价格下跌之后,出现巨大改变,这使煤炭行业遭受双重打击。在过去两年中,Peabody股票价格已经下跌98%。市场对于公司未来形势极度不看好,这更增加了公司进行再融资的难度。煤炭行业在石油成为全球主要能源之后已经受到大规模挤压。而近年来全球对于温室气体的控制趋势又让已经濒临消失边缘的煤炭行业再度受到巨大打击。中国作为美国煤炭行业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近年来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加大了监管力度,这使煤炭行业需求进一步下降。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提倡低碳经济,希望煤炭能源彻底从美国能源选项中消失,而国务卿、同时也是下任总统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的希拉里也是抵制煤炭的忠实拥护者。不过煤炭行业内人士表示,不用希拉里上台,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煤炭行业已经行将就木,岌岌可危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6874
播放数:1810742
播放数:44002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全球最大私有煤炭公司Peabody申请破产保护_能源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全球最大私有煤炭公司Peabody申请破产保护
本文来源于 
摇摇欲坠了很久的美国煤炭巨头皮博迪(Peabody Energy Corp)终于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对于正在承受几十年来最糟糕时光的全球煤炭行业来说,皮博迪的倒下无疑带给业内最强大的冲击。
皮博迪在署于4月13日的声明中表示,公司自愿按照破产法第11章的条款对旗下多数美国实体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的股票从13日起暂停交易。
声明称,&通过这一过程,公司拟降低整体负债水平,减少固定费用支出,增加经营现金流,并将在法院的保护下继续开展经营。&
该公司所有的矿山和办公室都将在破产保护令之下开展日常业务操作。上述破产保护申请不包括皮博迪位于澳大利亚的实体。澳洲所有运营部门都将正常经营。此外,公司旗下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州的资产出售计划终止,因为买方无法完成交易程序。
皮博迪的债务问题要追溯到2011年其斥资51亿美元杠杆收购澳大利亚Macarthur煤炭公司。当年,由于亚洲钢铁冶金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Macarthur是个令人垂涎的资产。
不幸的是,从2014年年中以来,由于中国等主要消费国需求增速大幅放缓,导致煤炭、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皮博迪因此遭受严重业绩冲击,财务吃紧。2015年,皮博迪将澳大利亚煤炭矿业资产大幅减记7亿美元。
华尔街见闻曾在1月下旬阿奇煤炭申请破产之后警示称,皮博迪的流动资产为14亿美元,其中现金从去年9月末的3.34亿美元跌至1.67亿美元。按这种速度发展,预计该公司9个月后将会出现现金干涸。
&这不是一个煤矿企业的丧钟。这是整个产业萎缩的痛楚。&彭博情报分析师Andrew Cosgrove在此前曾这样评价。
这个评价或许并不过分。现在,至少有四家煤炭巨头已经寻求破产,原因也和皮博迪一样,都是无力承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行业低迷。而导致这种局面发生的因素很多,包括监管部门愈加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压力,廉价天然气大规模涌入蚕食市场份额,煤炭严重过剩打压价格至十年最低。
路透社援引美国政府2014年的数据称,总计占美国煤炭产能45%的几家生产商都已经在近期提交了破产申请。美国第二大煤炭公司阿奇煤炭(Arch Coal)也在1月加入了破产行列。
&这是个艰难的抉择,但对于皮博迪来说,这是正确的道路。&皮博迪公司首席执行官Glenn Kellow在声明中这样说。&这个过程会令我们增强流动性,减少负债,达成我们在最近几年制订的重大经营目标,并为将来的长期稳定和成功奠定基础。&
皮博迪于1883年由年仅24岁的Francis S. Peabody创立。当年,这个年轻人只有100美金、一辆马车、两匹骡子。随后,这家矿业公司一路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上市煤炭企业。截止去年12月31日,该公司员工总数为7600人。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破产程序流程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