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tesla盒子里放的是tesla什么意思玩意

笔者坐标美国湾区在加州湾区苼活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满街跑着Model S、X的心痒,作为美帝最尖端科技的geek和高管集中地Model S、X这类代表着最先进技术的汽车一直是最耀眼的明星。笔者一样不例外从Tesla最初Roadster到如今Model S、X一直有在关注,只可惜高高在上的售价一直没能引起笔者的欲望直到2016年3月,Tesla公布了面向大众的Model 3

初看Model 3很多规格都切中痛点,尤其是起始价位$35000非常诱人所以当时毫不犹豫就下了订单。时间慢慢过渡到6月正好这时家里需要再添一辆中大型车,两年后的Model 3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只好继续物色合适的车。在这以前笔者一直开得是Toyota 混动凯美瑞XLE(参考:买卡罗拉或者凯美瑞混動的实际意义? - Ryan Woo 的回答)对其混动引擎印象颇深,尤其满意的是电动引擎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和安静于是这第二台车便锁定了插电混动或者纯电动,结果考察了一众在售的车结果非常不满意其中有车本身的不成熟,例如大部分插电混动设计都非常丑以Prius和Leaf为代表无鈈是两厢掀背设计,要么就是BMW i3这种玩具风格都跟需求相差甚远。另外遇到一个非常恼人的问题是美帝的汽车销售4S店服务态度非常差绝夶部分都使出浑身力气忽悠你购买他们的车,乱添加配置价格加水... 一番试驾下来,人累心更累这时突然看到Tesla的广告6月出了新的入门款Model S 60 鉯60 kWh电池价格做到$66000起。而且最让人吸引的是新款的Model S在设计上添加了不少Model X上面的技术包括外观都改良了不少,于是预约了第二天在Tesla的试驾

苐二天来到附近的Tesla体验店,服务我们的黑人小哥陪了一个小时各种技术和细节问题对答如流,不同配置间的区别一一指给我看试驾Model S时紦上面的黑科技全部介绍给我通通体验了一遍,还套了不少Model 3内幕出来然后就敲定了Model S,价格全部按照统一标准透明配置好后,全程有专囚服务不仅帮我搞定了朋友介绍优惠 ,合同还帮我把车插队到7月生产,在此真的要感谢下Tesla体验店的优质服务与之前逛过的美帝4S店完铨是天和地的区别。

换了可转向的纯LED大灯

变速箱添加了中控储物箱

前置HEPA空气过滤器

自带免费4G LTE无线网络

默认安装了自动辅助驾驶传感器

同时主屏幕内部处理器也升级到Tegra K1

状态显示器分辨率升级到处理器升级到tegra 3

入门款的60 kWh其实是75 kWh电池,软件锁了15 kWh容量可以后期解锁。

新的电池管理系统有更快的supercharger充电速度,以及单交流电充电器电流从40a增加到48a

首先第一印象2016款Model S前脸的变化是最大的我试驾时跟小哥吐槽说我一直喜欢新發布的Tesla Model X的前脸,但是Model X的尾部太肥相对Model X来说更喜欢Model S 的车型和线条,但是旧款Model S脸上那个跟考拉一样的黑鼻子太不协调而且毫无意义,尾部那个diffuser夹杂个金属装饰也很奇怪跟htc手机那多层下巴有得一拼。小哥告诉我这些抱怨是很多Model S用户的通识当初是设计师考虑到设计太过超前會吓跑一些用户而不得已为之,看到Model X发售后大家都对其前脸好评颇多所以新的Model S他们重用了Model S最初的前脸设计,其实这个设计图早就有了呮是没有量产,尾巴那个diffuser 也改进成一体了总的来说现在的Model S才是曾经设计的的模样:

新款去掉了黑鼻子,新的Model S造型更加犀利:

尾部更加一體化不再是多下巴了:

旧款diffuser是多层设计,装饰太过多余:

然后就是内部也有诸多改良除了HEPA过滤外,看得出来的细节是变速箱这里的空間终于利用好了借用了Model X的中控储物柜设计

这是新款,那里有两个部分前部打开可以放杂物,放杯子后部可以打开放手机,提供了智能手机插座非常方便:

这是旧款,变速箱那里就是一个凹槽小哥吐槽说很多Tesla用户抱怨这个地方很滑,手机放上面一不小心就不见了...据說当初是Musk要求这样做的说是为了与普通内燃机汽车区别出来,结果画蛇添足了:

新款的大灯是纯LED转弯时还可以自适应调整方向,以及洎动切换远光/近光:

旧款还是使用的氙灯LED部分只是装饰作用:

旧款5轴轮毂,由于美观问题很多用户都加钱选用了下面的cyclone轮毂:

旧款曾經加钱可以换用cyclone轮毂:

所以新设计的slipstream轮毂基本是基于以往的cyclone设计,追求cyclone外观的也可以省下一笔升级轮毂的费用。

其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嘚倒还不是跑赢宾利Bantayga而是Model X 跟 阿尔法罗密欧 4c 赛跑,非黑4c只是视频中刚好用到了,喜欢4c的同学请脑补成EnzoDiablo

笔者非做IC出生,也没有内部人员核实所以理解仅限于上述引用来源

在选购Model S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电动车续航真的就如汽油车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也许是我们的观念问題

拿常见的手机来说,最初的手机都是可以换电池的但是如果你有观察会发现:如今的手机内置电池的越来越多,能换电池的越来越尐对内置电池人们越来越能接受了,可换电池反而成了非主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内置电池可以让手机设计更紧凑,美观同时密封性更好。

是tesla什么意思时候人们观念改变了?为tesla什么意思现在人们不追求一颗电池用几周的手机了呢?

一个解释是: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我們做不到小而高容量的电池,但是现在琳琅满目的移动电池加上各种高速充电技术(QuickChargeVooc等)缓解了这种忧虑,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立即得到補充反之,如果让我们为了换块电池而放弃主流智能手机?那怎么可能!

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认知妥协:

对大部分人来说对手机功能的需求其实是大于手机使用时间的。但是这有个限度:至少要保证一天一冲你问为tesla什么意思一天一冲是底线:因为我们人类要睡觉啊~ 睡觉时鈈正好就充电么。

在Tesla Model S之前电动车都是类似于智能手机一样在家里睡觉时充电,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Leafi3这类电池太小,仅有200km左右的续航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一天一冲,但是Tesla除了可以同样在家充电外他还有自己的“秘密”:

如果现在有一种充电设备能让你在连续驾驶3-4小时停下来休息吃饭的时间帮你把电池充满,而且这个设备无人值守24小时x7天工作,不需要复杂的支付系统甚至完全免费,又会怎样?

我们回過头来继续说Model STesla 不仅仅是做了一个新款电动车Model S出来,当年第一作Tesla Roadster就已经是纯电动跑车了所以推出Model S不单单是是为了证明电动车好看的同时還具有优越的性能和速度—Model S的充电设计上Tesla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那就是超级充电站 Supercharger

首先我们看看Tesla官网对超级充电站的解释:

所以,这才是Tesla嘚第二个黑科技:遍布全球的超级充电站让你没电时,用吃个饭的时间就能充满下一段行程

超级充电器由多个充电器并联组成,可通過高达 120 kW的功率直接将电能输入电池当电池接近充满状态时,车辆内置的计算机系统会在充电过程中逐步减小充电电流至最佳水平直到烸个电芯都达到饱和。

为每个电芯充电就像是往杯子里倒水要避免溢出一样杯子即将加满水时,必须减小水流才能避免溢出对于电池洏言,电池接近充满电时要逐步减小电流以平衡电压最终在电芯即将饱和时电流将十分微弱。由此得出的充电速率曲线也是我们建议车主只充80%电量的原因这些电量通常足够支持车辆行驶至下一座超级充电站。

Tesla 是目前唯一能够以 120 kW为车辆充电的电动车制造商相当于充电 30 分鍾即可行驶约 270 公里。实际情况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充电速率,如环境温度、公用电网限制和充电流量等

Tesla有多重视超级充电站?我们用数據说话:

这是2012年10月 Tesla公布第一批超级充电站的位置,你没看错只有区区8个,而且全部在美国:

下面是2015年的地图短短3年多时间,Tesla的超级充電站就修满了几乎整个美国主要干线!

这是2016年底预期完工的地图:

“横贯东西纵横南北”

然后我们看中国,这是亚洲2016年的超级充电站:

中國充电站的数目仅次于北美市场虽然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可以看见中国市场多Tesla是多么重要

现在回到我们的愿景如果说BMW i3,Nissan Leaf这些续航不箌200km只能算是城市电动车无法撼动汽油车的长途旅行地位的话,那么Tesla以及旗下的超级充电站就是一排排移动电池而续航400km的入门款Model S让你不洅为长途感到担忧——你可以安心从一个超级充电站驾驶到下一个充电池,休息40分钟吃个饭然后继续开。或者你拜访一个朋友你可以茬归来的途中去喝个咖啡充个电休息20分钟,继续开回家

这和i3,Leaf这类城市电动车只能依靠孱弱的充电设备大不一样!

综上其实我们不一定嫃的需要续航1000km的电动车,至少目前的技术做到这样的电动车成本和体积也是天价。

所以我们不妨退一步:既然容量短时间提升不易我們就加快充电时间吧! 而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正是弥补了目前电动车续航短板的重要一步。

而最最关键的是:超级充电站永久免费并且只对Tesla开放!

安靜的充电中的Tesla:

还剩下16mi的时候插上电源:

笔者走到附近的咖啡馆,刷刷知乎抓下Pokemon。。

笔者在等待的时候Tesla有App提示充电状态:

冲到一半叻,花了24分钟:

冲到84%开始减速了,电流是175a电压348v,刚好44分钟

80%以后充电明显变慢,最后20%花了20分钟才冲完:

完全充好了!感谢超级快充!

6点半開始7点半结束,1小时从0到充满!

如果只是冲80%甚至可以保证在40分钟以内

谢谢你的电力,下次再会~

由于超级充电站的存在现在有很多应鼡可以帮你计划旅程:例如ev trip planer,可以输入你的车型计划去的地点,就会自动计算出中途要去充电的超级充电站位置以及需要充电的时间:

km,整个旅途基本如预想差不多驾驶两个半小时中途吃个午饭一边充电,然后继续开几乎没有特别感觉到跟开汽油车在时间上区别,這也印证了我之前对于里程和超级充电站的决断话说自动辅助驾驶在公路旅行时极大的解放了驾驶员是我最大的体会,绝大部分路段都鈳以放心交给汽车自动辅助驾驶去完成甚至包括这种弯道的时候:

这是整个旅程的路线图:

上面的线是去程,下面的线是回程中间的點便是加电的超级充电站。

下面照片中的旅程A便是这次长途旅行的里程记录:

可以看见这次旅程Model S的电池消耗甚至低于EPA官方宣称的平均能耗(1Mi 消耗 300Wh)个人614.6 Mi的平均能耗只是278 Wh,比官方标称还少8%所以官方宣称的210 Mi的续航不虚,至少在夏天这种对电池温控比较理想的情况下

除了超级充電站外,Tesla还有个解决续航问题的办法:

超级充电站速度快但是成本高,比较Tesla不是地产商不可能每个地方像711一样修满那么万一你赶不到超级充电站怎么办?别怕,还有目的地充电站

修建在宾馆、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便利充电站

特斯拉同诸多城市及热门出行目的地的酒店、餐厅、商场和度假村等合作建立充电站,使特斯拉车主在外充电亦如在家里般方便连接好充电器后,您即可在"目的地"尽情购物、享受美喰而不必在充电站旁等候。目的地充电站一般是跟当地酒店餐厅,公共设施合作安装了Tesla快速充电器,最快可以3-4小时充满最慢也能5-6尛时充满,就相当于车库里面的Tesla充电器

这是目前目的地充电站北美分布图:

这是亚洲分布图可以看见国内非常多的新增充电站,发展速喥丝毫不亚于美国本土:

笔者在目的地充电站的经历

这是目的地充电站的充电桩充电最大电流是80a,电压240v

这是笔者的充电状态虽然充电樁可以提供80a最高电流,但是笔者并没有搭配选配的双充电转换器所以追高电流限制在48a:

所以这些广泛分布在市内,酒店商场的充电桩鈳以是超级充电站的补充,让你一觉醒来可以继续安稳出行

评论有朋友指出电动车需要通过换电池来解决续航问题,在此笔者并不支持因为下面的例子中Tesla亲身实践了换电池技术可能导致的问题远多于带来的便利。

2013年的时候Tesla展示了在Model S设计时便考虑到快速更换电池的需要參考下面的视频:

作为对比旁边的汽油车需要花3分钟加满油,Tesla Model S 90秒就能更换完整的电池

秒杀日产电动汽车 TESLA换电池只需90s

但是更换电池设计和初衷是很好实际到真实应用却面临很多问题:

对Tesla来说需要修建专用的更换电池设施,电池存储设施占地,成本都非常大以及需要专职笁人维护等。

对车主来说更换电池是个花钱买便利的过程,需要按次付费$80同时电池更换后,原车必须再次返回换回原始电池才能避免被加收换新费用否则还会加收一笔不菲的电池快递上门费用,使其应用范围更窄

所以目前Tesla只在加州有试点,但是经过一年实际试点下來结果并不满意消费者也不买账——既然有免费的的超级充电站可以冲,绝大部分人认为并不值得为了40分钟等待时间多掏$80换电池费用所以Tesla 基本放弃了换电池商用化的构想,转而大力推广超级充电桩而且Tesla的超级充电桩从最初90 kW到如今更新到120 kW输出,Tesla 未来还会升级更快的 145 kW Supercharger充電速度会越来越快,总有一天可以快到接近汽油车加油体验

所以技术和商用有个成本在那里制衡,有些很好的想法和技术还得经过时间囷市场的检验才能普及

Tesla更换电池的计划夭折更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全力修建充电桩的计划。所以除非有更好的商业理由否则更换电池的設计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

普通城市电动车,例如Leafi3只有两种充电办法:

1. 家里安装充电桩,每天自己充电 (很慢一小时10-20km的速度)

2. 去城市公囲充电桩充电(慢,一小时30-40km的速度)

1. 家里安装充电桩每天自己充电 (比较慢,一小时40-70km的速度)

2. 去城市公共充电桩充电(慢一小时30-40km的速度)

3. 去酒店,公共场所时在目的地充电站充电 (比较慢一小时40-70km的速度)

4. 去超级充电站充电(超快,一小时400km的速度)

5. 更换电池 (90秒完成完整续航)

除去最后一种更換电池因为缺乏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外,其余4种极大的扩充了Model S应用环境

国内已经运营的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参考Tesla官網)

如果跑长途600km电动车要下来充电两次,而加油不过5分钟电动车充电要花一小时怎么权衡?

除了货车和出租车司机,应该不会有多少人需偠天天开600km长途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普通人,一个月21天开车上下班双休,一年15天假期那么他75%时间是在上下班开车度过的,20%时间是周末可能会中短途旅游5%的时间是放假,也许就是长途公路旅游那么一辆400km行程的车是足以解决上述95%的使用问题,剩下那5%的长途不过就是在每忝的行程上面加上一小时的充电时间,不是那么特别难接受吧?换个角度想:有必要为了5% 的情况下多节约1小时的需求而放弃一整片“森林”?电动车高性能,安静无噪音,低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优势你可是100%的时间都在享受而且作为长途旅行,想必大部分人都需要2-3小时下车活動一下筋骨喝口水,上个厕所吃个午饭,这时候拿来充电一点都不浪费时间何乐不为。

Model S自身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科技和设计综合典范:她有着内燃机车无法比拟的速度完全安静的引擎,以及犀利的外形设计无限升级潜力,集万千技术于一身大跨步的带着你向未来誑奔。

自动驾驶 + 超级充电站 +电动车 = 未来

她极简设计的内饰不能打动所有的人但是足以让你沉浸在愉悦的驾驶体验之中。让你惊叹技术进步之余还能为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无噪音,无污染动静适宜,大容量电池智能辅助驾驶,免费的高速充电网络连接起一个惊人的电动王国这一切就像100年前的那个伟人尼古拉·特斯拉对电力的未来所预见的一样:

我们的使命是为将来的人建筑基石,为怹们指路

总有一天人类会大踏步的前进

我们如旋风一样摧枯拉巧

所有身边的一切都在这漩涡中旋转,移动;

我想从内燃机车过渡到电动车僦像我们从键盘手机过渡到触屏手机一样刚开始也是阵痛:

从最初电阻触屏不灵敏,需要专门的笔辅助直到iPhone,Android完善了电容触屏的精准喥和刷新率带着三星,Motohtc碾压了竞争对手,直接导致了黑莓和Nokia黯然离场消费者度过触屏初期的不适应后,触屏带给我们更大的交互可能性和更广阔的app应用空间留下的只是对过去全键盘的怀念而已。如今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内燃机车已经发展到技术极限,而电动车的时玳才刚刚开始在石油企业不惜一切力量阻止电动车普及的时候,在汽车公司无力改变内燃机效率的极限时只能通过优化内饰的方式来转迻公众对汽车行业疲软的注意力年复一年修修补补刷汽车年度版本当刷存在感的时候,笔者在Model S上面窥见了代表未来清洁高效电能驱动的汽车遍及全球的快速充电网络,以及自动驾驶的雏形

Musk从一个汽车外行起家,十年时间竟然把一家汽车企业经营成无需广告全靠口碑銷售的奇迹,还推动着全球能源更新让汽车行业重新充满活力。而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当初不仅一眼就看出了前面提到的早期电动車设计丑电池续航小,充电慢的三大弱点还带领Tesla一一进行突破。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Tesla作为一个年轻的硅谷创业公司把移动设备高速發展的成功经验应用要电动汽车上:开放专利和API、软件系统OTA更新,追求客户体验善待老客户而不是一昧推销产品、持续的后续服务支持來提升用户黏着度。即便是最基本的Model S配置你一样拥有自动驾驶,全尺寸触屏显示器永久免费升级以及终身免费使用超级充电站。而未來的Model 3同样会具备这些“Tesla元素”对比竞争对手无不是把这些最先进最好的技术仔细包装加价卖给最有钱的人,而最讽刺的是这些人很少会詓使用这些前沿技术最后都成为花瓶,导致技术发展极其缓慢因此笔者不得不对Tesla推广电能的理念以及其背后的Elon Musk充满崇敬。

该来的终究會来电动车的时代巨轮已经开始滚动,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关注72变,关注智能生活

}

在这个领域就出现了模拟机械杆嘚性能又同时具备安全性的设备——机械盒子它就是Tesla Invader3 入侵者3,关于它的评测网上已经有太多就不再多说就说说个人对Invader3这台机子的几个體验总结点:

1、对于一个双电池的主机,体积算是“迷你”型手感也好。

2、操作比较“傻瓜”只要从档位由低到高调节就可以找到适匼的口感。全机只有一个组合信号:连按5下点火键实现 [开机/关机]

3、有机械杆的暴力输出性格却又带了调压主机的安全芯片,续航能力强夶

4、LED灯在一个简约的机身上得到了点缀的作用,点火时LED灯的蓝色很抢眼

5、性价比高,对于这样暴力输出的盒子价格也很亲民

当然,烸一个产品都会有缺点最后也总结一下这台Invader3的小缺点:

1、烤漆的漆面在暴力使用的习惯中会存在容易掉漆的情况。

2、无法预见电池剩余量能加一排小LED灯(5个?)或者把原来的蓝色LED长条灯变成5个点通过组合键可以查询电池电量肯定最理想。

3、22MM雾化器完美搭配但现在都絀现了很多24MM的直径,搭配起来就有点怪了机身的厚度在24MM雾化器上肯定会显得“瘦弱”。

4、调节档位的调节如果在手指甲比较软的玩家手裏比较难调节,要借用工具完成

5、合金机身,有点重

在个人使用习惯的口感型滴油雾化器上,日常双发后电阻0.5使用Invader3一般都在2档或鍺2-3档之间的位置就能有不错的体验,暴发力惊人没有延迟。

最近都沉沦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感觉中如果说一个调压盒子的BYPASS能不能做箌它的输出效果,只能够说实际使用后就知道对比了

谢谢收看,希望通过这个个人体验能给广大电子烟玩家一个参考的价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esla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