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族盘绣特色服饰开发的模式的论文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
学习啦【文化研究】 编辑:秋梅
  民俗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篇1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民俗文化功能刍议
  摘要:本文将服饰作为一种符号,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文化的族微标识功能、身份标志功能、礼俗规范功能、祈福求吉功能及装饰审美功能等进行阐释,以此来揭示安多藏族服饰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安多藏族;服饰;文化功能
  &功能&简而言之就是作用,是指任何系统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对整体系统或系统的某些部分所具有的作用或产生的影响。在功能学派看来,一切文化和社会现象都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他们主张以功能的眼光解释动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强调把文化作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合成体来理解。功能学派的倡导者马林诺夫斯基就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一人体或心灵的习惯,他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者,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
  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只有在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了人类的各种需要时,才有可能留存和传播,如果失去了这种功能,文化就会在人类历史上消失。
  服饰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一定的色彩、款式结构组合起来,具有相应的功能的系统。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或显或隐地时时透露着种种文化信息,发挥着多重的文化功能。服饰不仅为人类提供御寒、遮羞、护体的功效,还通过一定物化与符号形态进行着社会与文化的信息交流。作为物质层次和观念层次有机结合的服饰文化现象,安多藏族服饰也必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其丰富的文化涵义。概括地说,安多藏族服饰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族徽标识功能
  服饰从诞生起,就具有标识作用。远古时期,各氏族部落成员之间用以区别各自身份的重要标志便是服饰,每一个氏族部落成员会严格按照其所在群体中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着装,以求得所在群体的接纳和认可。服饰作为折射主体认同方式的意念情感符号,具有了向心排异的族徽符号功能。《礼记&王制》中曾记载&披发纹身&的东方夷人,&雕题交趾&的南方蛮人,&披发衣皮&的西方戎人和&衣羽毛穴居&的北方狄人,这便是最明显的例证。&一个民族之所以无需语言便可与另一个民族相区别,原因就在于他们各自享有不同的服饰符号。&
  闭在古代史籍中,以民族服饰特征来命名的称谓已是屡见不鲜。如:&黑苗&、&红苗&、&青苗&、&红头瑶&、&白头瑶&、&白裤瑶&、&蓝靛瑶&、&白彝&、&黑彝&等不一而是。据地方民族志记载,藏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各有近百种服饰式样,这些服饰式样分属于族内不同的一百多个支系。而据调查,西藏的珞巴族服饰,至今仍留存着部落间的区分。
  安多藏族服饰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点。其&头饰与服饰一起组合为民族识别的标志,同时也成为区别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支系的标志。&它的&族徽&标识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反映在款式形制上,长袍、长袖、大襟、右衽等基本特征已烙印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它是本民族生活、历史的见证;反映在头饰上,辫套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识别民族支系或民族地域的重要标志。生活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农区藏族(即绒哇)所用辫套呈长方形,宽4寸,长自后脊背至辫梢。由两侧相仿的&加龙&和相夹其问的&拉序&组成,&加龙&为一对,用彩线刺绣分隔成几个框,佩以许多的珊瑚串,其间镶嵌绿松石或其它宝石。
  &拉序&上同样用彩线绣成框,框内佩戴八九个拓边碗形、直径3寸左右的银盾做装饰,向下至膝窝外续以红穗交绺。而牧区藏族(即卓华)的辫套有大小两种样式,大辫套呈长方形,中央布有形如碗状的大银盾6个,周围分别排列有23个小银盾,辫套下方续以红穗缨子。小辫套呈正方形,上镶以各种珍贵的玛瑙、珊瑚、绿松石等为饰,下方也续红穗缨子。如在妇女辫梢末尾看到名为&加龙&的辫套,就可判断其为绒哇藏族,而看到缀满银盾的&门丹&辫套就可判断其为卓华藏族。而生活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华锐藏族妇女的辫套较为复杂,由辫筒(藏语称&加盛&)和三大片(藏语称&阿热&)组成。辫筒一般宽约3寸,长约3尺,成对地佩戴在胸前。三大片中间的一片最大,叫&斗哈&,宽约5寸,长约3尺;两边两片叫&阿热&,宽约4寸,长约2尺。三片用绳子连接成&小&字形,佩戴在身后和两侧。
  另外,独具特色的狐皮帽也成为区分民族支系的标志之一,如农区藏族多将一张狐皮分为左右两半,可做成两顶狐皮帽。用料多为软缎、织锦缎等,帽筒高约二十厘米,围帽筒上卷一周,后有一开口,两边各缀以一彩带,顶口皱褶成簇角,总体成钟形,下口续以狐皮,上翻后戴用;牧区藏族多将一整张狐皮做成一顶帽子,帽体高大,帽顶为圆形,多用数片色彩各异的绸缎叠压而成,看上去像一朵绽放的鲜花,异常美观。诸如此类的外部显性表征,既是安多藏族族内不同支系的标识,也是成员间相互认同其身份的重要符号。
  在历史上,和诸多游牧民族一样,青海安多藏族由于部落化生存与族群间的地域之争,常常引发大小规模不一的战争,此时服饰就成为了区分部落与族群的最形象的标志。安多藏族服饰作为一种标志,对外用以区别其他民族,对内是互相认同的旗帜,结成整体的纽带。
  这种不断强化的凝聚力,使相同部落里的人相互认同接纳、团结一致,而对其它族群的人抱有戒备甚至排斥的防御心理,这种&只认彩衣而不认人&的做法,即使在今天,也可以让我们毫不费力地在众多的人群中,以鲜明的服饰特征分辨出安多藏族不同地域的特殊属性。不同部落有不同部落的标识,不同支系有不同支系的标识。这种标识不得随意更改或变化,否则将违背群体意志,遭到群体成员的谴责和非难。因为它更多地承载了各自不同的血缘和文化归属。
  二、身份标志功能
  服饰除了具有族徽标识功能外,还有识别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派别等的符号意义。
  服饰的最初、最基本的符号意义,便是对性别的标识。我们从服饰发展史中得知,人类发明服饰的最初功能之一,便是遮羞的需要。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不具备羞耻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身特别是男女在生理和社会分工的角色地位有了认识以后,服饰区别男女性别角色的意义才得以形成。诸多民族选择男女服饰有别,其实是服饰作为特定礼仪文化约定的一种选择。
  对安多藏族而言,早期的游牧生活在服饰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自然环境艰苦恶劣、生产力水平又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藏族先民既要狩猎放牧以维持生存,又要为生殖繁衍而争夺异性,于是英勇强悍就成为衡量一个男人的价值标准。服饰也就相应成为了张扬勇敢和力量的重要手段。他们将动物毛皮制成宽松厚重的长袍,将狩猎所得的骨角、牙齿作为吉祥饰物,充分显示自己的勇猛和威武。
  由此猎物的皮毛、骨角等成为安多藏族服饰的特殊装饰,也成了男子服饰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安多藏族服饰的性别区分包含了更多的文化意义,反映出社会以及男女对各自角色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的趋向。男性较之女性服饰的款式较为简便,讲究英武有力,突出实用、便捷的原则。而女性的服饰饰物丰富,装饰繁复,色彩明快强烈,以充分显示女性聪慧、灵巧、勤劳为基本格调。可以说,安多藏族服饰作为文化符号最显著的意义就是对性别的表达。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篇2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青海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歌舞、民族服饰和民族体育项目种类繁多、特色鲜明,这些民俗资源是发展青海旅游业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然后将青海的民俗资源进行了分类,最后根据青海地区的优势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青海;民俗;旅游;文化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青海的旅游业取得了飞跃发展。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孕育了青海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青海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舞、服饰等具有鲜明的特色,也是发展民俗旅游的一大优势。因此如何发掘青海民俗文化的资源,开拓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值得思考。
  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旅游景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因为旅游景点的交通、购物等是否方便直接影响了游客的数量。而青海地区虽然具有较高的观光价值,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滞后。目前青海地区省内的旅游车辆线路较少,省外进入青海的旅游客车也很少。在青海旅游景区内的大部分交通线路,都是直通景区与市中心的,而很少有连通各个景区的环形线路,这对于游客游览各个景区带来了不便。交通的不发达直接影响了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青海省内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塔尔寺、鸟岛、日月山和青海湖这样有名的自然观光景点,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民俗旅游资源,这些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为青海省开发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目前青海地区的旅游业仍以自然观光的旅游项目为主,没有充分利用青海的旅游资源,这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太过于简单,限制了青海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三)各类旅游人才极度缺乏
  在青海旅游业的发展中,缺乏一批旅游业人才,具体有行政管理人才、旅游规划人才,以及各个行业的服务人员,从科学规划管理到酒店、农家乐的服务队伍都需要一大批旅游从业人员,这也是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运动旅游是青海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这也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旅游人才参与其中,为青海旅游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二、青海民俗旅游资源介绍
  (一)民族歌舞景观
  在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间流行着很多民族歌曲和舞蹈,有关部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青海地区的民族歌舞种类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民歌上万首以及千余种民族舞蹈。其中藏族的牧民其本上人人都是能歌善舞,另外还有蒙古族、撤拉族和土族都有着丰富的歌舞资源。一到了民族节日,青海民间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的人们,体现了高原民族群众的豁达、开朗的性情。青海地区不仅歌舞资源丰富,而且各民族的舞蹈都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藏族舞蹈奔放热情,撒拉族的歌舞温婉抒情,土族的舞蹈纯朴简单。青海的民族歌舞景观可称为青海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特色代表项目,充分展示了青海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各民族人民的风采。
  (二)体育娱乐景观
  青海地区地处海拔位置较高的高原上,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生活的各族人民发明了许多体育娱乐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劳动生活,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有,蒙古族、藏族的拔河、摔跤、射箭、赛牛、赛马,还有土族的轮子秋等等。藏族的赛马活动是青海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活动,另外射箭和赛马也是比较著名的体育活动。而土族的轮子秋项目,是土族传统的娱乐活动,其风格独特,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东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之作。这些运动都能够号召较多的群众参与,活动气氛热烈,同时又具有参与性、观赏性、竞技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作为旅游项目比较合适。
  (三)民俗商品景观
  作为旅游的人文景观,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商品本身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同时也是外来游客购物的主要选择,既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游客作为纪念的一种方式。青海地区的民俗商品有手工工艺品和土特产两大类。青海地区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气候孕育了许多动植物特产,例如麝香、鹿茸、耗牛肉、牛绒、雪莲、虫草、青稞、人参果、枸杞以及一些加工产品,比如一些藏药和臧酒等,因其稀有而很珍贵。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让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广受现代人的喜爱,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景观资源。
  (四)民族服饰景观
  青海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不仅种类多样,而且各具特色,在色彩上缤纷艳丽,在款式上独特新奇,观赏价值极高,是青海地区民俗景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藏族和土族的民族服饰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藏族服饰大多数为藏袍,藏服的最大特点是装饰品多。男人的服饰上一般是腰间配有精致的藏刀,而妇女的服饰上则配有宝石和银饰。藏族人喜欢用衣服上的装饰来变现家庭的富有,尤其在参加大型活动时更是注重藏袍上的装饰。而土族的妇女服饰较有特色,一般头上是织锦毡帽,身上的花袖衫则是五彩缤纷,还配有绣花的腰带,下身服饰一般是黑蓝色,脚上穿着绣花鞋,整体服饰非常精致秀美。
  三、青海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时尚。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是一种时尚。因此要想发展青海旅游业就需要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抓住青海的特色,同时以游客的需求为基础来开拓青海旅游的市场。因此,提高对旅游业的科学认识,转变观念是青海旅游业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
  (二)合理开发青海民俗旅游资源
  青海地区的民俗资源丰富,这也是青海旅游的一大特色,所以首先可以精心打造一些民俗旅游产品。在青海的民族歌舞、服饰、体育项目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青海旅游品牌,同时开发一些民俗商品,全面提高青海旅游业的知名度。其次要对青海民俗旅游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青海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而分散,加上旅游交通不便,这制约了青海发展民俗旅游。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出河湟地区土族和撒拉族民俗旅游区、西宁民俗旅游区、玉树民俗旅游区、黄南民俗旅游区和环湖地区民俗旅游区,科学规划交通线路,为青海旅游分发展提供便利。
  (三)大力做好宣传促销工作
  包装和宣传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青海要抓住自己的旅游特色,将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和民族运动这些民俗文化,以及高原绿色食品作为宣传的重点,充分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青海,让更多的游客走进青海,大力促进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青海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而珍贵,科学规划青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是青海旅游也发展的宗旨。只要抓住青海的特色,同时加强宣传,并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加以完善就能够让青海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马桂芳.论青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9(12).
  [2]王大钊.青海互助土族旅游文化发展简论[J].青海社会科学,2010(6).
  [3]齐嘉鹏.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探讨―以青海旅游业发展为例[J].当代经济,2008(15).
  [4]王伟章.青海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建设[J].中国土族,2002(2).
[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相关的文章
【文化研究】图文推荐青海接待旅客的酒店、旅店现有98家,其中四星级宾;表3-22006年星级饭店基本信息;表2-32006年青海宾馆住宿基本情况;(表中数据来源于青海旅游局.2006);从表3-1、表3-2和表3-3可以看出青海已经有;3.5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3.5.1品牌意识淡薄;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青海许多地区;造”的,着重点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很
青海接待旅客的酒店、旅店现有98家,其中四星级宾馆七家(青海宾馆、西宁大厦、建银宾馆、盐湖酒店、中发圆饭店、胜利宾馆),还有三星级宾馆31家,二星级宾馆54家,一星级宾馆6家。在旅游淡季房屋出租率为33.6%,而旅游旺季时房屋出租率为52.9%。(如表3-2与表3-3)
表3-2 2006年星级饭店基本信息
表2-3 2006年青海宾馆住宿基本情况
(表中数据来源于青海旅游局.2006)
从表3-1、表3-2和表3-3可以看出青海已经有了一批旅行社和酒店为青海实现旅游品牌提供了依据,但相比之下青海旅游企业还是较少,而且知名度底、服务内容、延伸度差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青海旅游企业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在不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品牌问题,才能实现以旅游带动经济。
3.5 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5.1 品牌意识淡薄
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青海许多地区虽已认识到了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而且旅游产品的品牌意识也开始觉醒,但大多都是从促销的层面认识“信息传播”和进行“形象打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
造”的,着重点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很少真正从“品牌经营”的角度认识品牌打造的战略意义。
青海由于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人们的品牌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都比较淡薄,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青海旅游业照搬东部地区旅游发展模式,未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一种突出青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导致了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规模弱小的现状。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同时,在青海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在“旅游扶贫”的名义下放任“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造成了地区经济“资源空心化”现象。还有一些人认为,旅游产业是“无烟工业”,因而不注重生态、环保问题的存在,产生了相当多的“旅游公害”。这不仅危害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因此,青海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3.5.2 旅游品牌基础不牢固
目前,青海所拥有的只是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打造出的部分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还不是太高,尚未形成对旅游者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品牌,青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并不乐观。青海省旅游业起步晚,规模小,很多旅游企业都是个体私营旅游企业,大都按传统的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为主,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由于青海省的人文自然景观离市区较远,招聘城市文化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较难又不实惠,所以大多数服务人员是从农村招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致使旅游业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不到位,致使旅游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旅游业品牌化的发展。
3.5.3 品牌定位不准确
品牌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形象,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与竞争性,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要准确的进行品牌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个性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青海许多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模仿的现象,没有真正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创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青海省现有旅游景区建设缺乏创意,加之配套服务项目不全,游乐项目少,留不住客人。游客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这是青海省旅游收入低,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如青海湖、鸟岛等旅游项目单调,游乐项目少,服务水平不高,旅客长途跋涉到那里,逗留时间却很短。还有许多商品是从外地买来的,没有本地区特色,而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也因科技含量低、档次差而缺乏艺术性的收藏性,无法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致使旅游业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3.5.4 旅游品牌的打造与宣传力度不足
许多地区不惜耗费巨资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却忽略了旅游品牌的打造及品牌的宣传推广。部分地区未能对旅游品牌的经营进行科学规划,品牌的推广活动也存在着随意性和临时性,没有长远打算,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企业在对旅游品牌的宣传上并没有做到强有力,旅游局、旅行社、酒店等并没有发挥自己的宣传职能。
旅游宣传是旅游推销的先导,是旅游业的“开路先锋”。在当代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争夺客源的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 17
激烈斗争中,有效地对外进行旅游宣传,不仅可以招徕游客,推销旅游产品还可以更好的树立青海整体形象。青海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尽管己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因此,加强旅游宣传史是刻不容缓。青海在旅游宣传方而重点不够突出、覆盖而小、深度不够,应当更大程度的加强品牌的打造与宣传。
3.5.5 旅游品牌创建缺乏管理体制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较为缓慢,具体表现为:1.在企业制度方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青海省旅游企业由于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没有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自我发展。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是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2.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些旅游管理部门沿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政府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大大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欺客”、“骗客”、“宰客”的现象大量发生,影响了青海旅游业形象。
3.5.6 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影响品牌发展
由于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短、起点低、固定资产投入少,而完善旅游设施的耗资量却很大,造成了目前青海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非常低的状况。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旅游资源多地处偏僻地区,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上要新建。二是旅游资源大多虽品位高但知名度低,低知名度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真正的经济价值的。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是广泛开展宣传,而宣传促销也需耗资。三是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于政府,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
3.5.7 旅游产品品牌结构单一
青海旅游资源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已开发的旅游景点近千处,其中有近30处景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足,甚至连在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青海湖,其开发尚处于原始阶段,其它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利用程度则更低。在东部地区,虽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但青海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青海旅游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
4 青海旅游业发展中的品牌策略
青海旅游业的品牌化,必须从品牌的概念入手,结合旅游者的需求倾向及旅游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从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企业品牌两个角度及产品的质量、特色、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延伸等具体方面加以认识,从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对旅游业品牌经营进行分析,才能探讨出旅游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策略和发展方向。因此,创造旅游品牌创建可以通过创造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企业品牌来实现。
随着中国加人WTO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应站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人寻求旅游品牌的发展。
4.1.旅游产品品牌策略
青海独特的自然环境、雄奇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旅游产业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青海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旅游产品品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4.1.1.确保产品质量,树立旅游产品品牌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服务等,树立旅游产品品牌就要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包括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等硬件产品的质量,还有旅游服务等软件产品的质量都影响消费者对旅游品牌的评价。
要保证旅游产品的质量,就必须从景点、设施和服务等方面来考虑。青海旅游业看,就是要改善设施,优化服务,同时保持较低的价位。如加快省内河黄地区、环湖区和柴达木区等不同旅游区的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及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拓宽旅游种类,丰富旅游产品,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优质服务、低廉成本和优惠价格赢得游客。青海省旅游产品真正对旅游者构成直接吸引力的是独有的高原资源和文化特色以及舒适的夏季气候,自然资源受到季节的严重限制,这就使得在旅游旺季时,旅游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容易发生某一组成部分与产品的统一质量标准相脱节的情况,此时就应高度重视到旅游产品的各个环节,保证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避免因小失大。又因为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使服务质量在创建旅游产品品牌的地位上上升了一个高度,成为创建旅游产品品牌的核心问题。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对旅游人力资源严格把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服务品质,是旅游业创品牌不容忽视的课题。提高服务人员和游客的关系,建立良性的互动、参与、个性化服务,是吸引,留住游客,让游客满意的关键
4.1.2发挥特色优势,打造精品品牌
青海旅游资源大多保留着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充满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 19
始感,恢弘博大,高旷险雄,历史悠久,丰富深邃是青海旅游的基本特色,是开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朝拜和民俗采风的理想胜地。青海旅游业可以发挥以上特色优势,打造精品品牌以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青海近年来大力开发“中国夏都”品牌,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就应该把青海湖、塔尔寺、可可西里、土族风情等各种特色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依托西宁曹家堡机场、兰新铁路、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的西宁―兰州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214国道等航空、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以西宁为中心,重点建设互助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青海湖鸟岛游览渡假旅游区;循化孟达天池旅游区;坎布拉地质森林公园旅游区;玉树三江源头探险旅游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旅游区;开通西起湟中―――湟源―――都兰―――格尔木,南至倒淌河、温泉、巴彦喀拉山,东至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的东西主干旅游线,以西宁为中心,把互助土族之乡、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塔尔寺、青海湖、贵德旅游渡假区、孟达天池、日月山等著名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全省旅游的骨架网络。凭借上述旅游网络,青海可着重推出观光与特种专项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青藏高原古风游,江河源头探索游,土族之想采风游,藏族风俗游,青海湖鸟岛游,寺庙佛教游,冰川探险游,地质森林公园游,治沙生态绿洲游,文成公主西行线路游,可可西里考察观看动物游。要善于把上述项目优化组合策划包括成若干个旅游精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推出富有震撼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旅游产品。
4.1.3强化文化内涵,加强品牌竞争
旅游产品品牌应注重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同一线路产品其文化含量注入多与少就形成产品层次的高低之别。从竞争的角度看,第一层次的竞争也是最原始、最普遍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第三层次是文化竞争,也可以说是最高质量的竞争。创立旅游产品品牌,就必须注重文化内涵的加深,让品牌产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化竞争。我们应建立以各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展演体系,以增添青海旅游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立土族文化保护村、撒拉族庭院旅游点等项目,既可发展村落旅游事业,又能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保存一个村生态旅游,游客可以参观果园、水产养殖园、名花异草等植物资源等,参与农趣活动,并与村寨文化,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增加旅游的兴致。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对外参观、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场所开发民族服饰文化既可以增加旅游景点的民族色彩,也可以从中开发旅游商品,增加经济效益。
4.1.4旅游产品品牌延伸
旅游产品品牌延伸就要产品的不段创新,要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项目,向多元化的度假型、商务型、疗养型、会展型旅游项目靠拢;想办法延伸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运用综合型旅游服务项目吸引游客多逗留、多消费;从市场导向的原则出发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游客需求。
青海旅游产品可以从三个进行延伸:以高原地貌和湖光山色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藏传佛教、昆仑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文化型旅游产品,自娱自乐的农家乐、牧家乐和高原探险为主的参与互动型旅游核心服务产品;以酒店、交通、餐饮、购物、娱乐为主的延伸服务产品;以宣传、咨询为主的便民服务产品。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青海特色旅游论文36等内容。 
 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这篇论文来自 www.edu5.net[教育资源网]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了一个为...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考_职教论文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深入挖掘高原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积极推进了玉树嘛呢文化 景观和“三江源...  《青海旅游景点塔尔寺广告设计》论文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青海旅游景点...(1)研究内容 1、塔尔寺文化特色; 2、塔尔寺游客需求; 3、塔尔寺广告设计知识。...  利用甘 肃宗教旅游资源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宗教旅游...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四 川和云南等省份, 北京由于清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求...  青海省区域规划研究论文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青海省区域规划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湟中县交通图 湟中县旅游图 青海省乡镇数量统计资料 张军涛. 我国...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旅游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生态经济学论文...不同类型旅游景观的布局和组合是旅 游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重要反映。若旅游资源...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旅游门户网站 学生姓名 年专班学级业级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时间 4 月 6 日---6 月 6 日 07 年 6 月 8 日 I...  青海海北州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2)旅游资源特色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围绕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出具有...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隐藏&&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2011...产品, 尤其是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导思想的生态旅游及高原特色旅游都极具开发 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土族风情园好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