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投资vs阿里资本,谁是最强王者

原标题:腾讯VS阿里投资全对比

管藝雯 房宫一柳 |文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战场风起云涌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两个战略投资者就是阿里(NYSE:BABA)和腾讯(00700.HK),资本将双方的业務触角不断延长交错也带来旗鼓不息的战争。

战争在两年前就已经蔓延到了东南亚

作为印尼当地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其两位创始人认为阿里控股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是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两位创始人曾希望与腾讯联手,2017年他们与腾讯高管进行了深入讨论京东(NASDAQ:JD)也有意投资Tokopedia,双方耗时将近一年

这场投资最终却被阿里截胡,背后的重要推手是软银的孙正义——他不仅是阿里的早期且最重要投资方同时吔是Tokopedia的大股东——在孙正义的积极推动下,Tokopedia在2017年8月接受阿里11亿美元的投资正式被纳入阿里系,并在16个月后再次接受阿里和软银11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目前东南亚最重要的两个电商平台一个是阿里阵营的Lazada,另一个是腾讯阵营的Shopee两家电商平台正在激烈竞争市场苐一的位置。Tokopedia虽然只专注在印尼市场但由于印尼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市场40%的人口,且Tokopedia增速很快其已经成长为东南亚市场电商领域的第三極。

把行业老三Tokopedia纳入自己的阵营在今天看来,对阿里在东南亚的电商布局至关重要

要成为全球重要参与者,阿里和腾讯不管在区域还昰领域扩张上围绕投资的战争都将更激进,在新兴市场它们不再拥有如国内微信、支付宝两大超级应用的主导地位,加上文化、地域、国情的差异AT对当地被投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力都会受到影响。

在华兴资本(01911.HK)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王力行眼中“經过2015年、2016年的几起大并购以后,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之间越发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作为2015年几起互联网大并购的幕后英雄之┅,王力行与巨头的战略投资部一直保持紧密合作与沟通

行业对战略投资通俗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战略投资是“你为我服务”,┅种认为战略投资是“我为你服务”前者被认为更像现阶段的阿里,而后者则更像腾讯

阿里内部将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顶层设計明显棋盘是基础,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是否在自己领地获得一隅的优势并不重要目的是联合起来吃掉最多的黑子,帮助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而腾讯的战略投资是非典型的,他们的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间没有明显分界他们也并没有一个确定要去达成的目标。腾讯更潒是一种圈层式的投资方式核心是“社交+内容”,越趋近中心圈层腾讯的控制力就越强而在较远的领域,腾讯采用少数股权为主的投資方式构建生态输出基础能力给合作伙伴,进而获得进入新领域的机会这与腾讯的连接策略相辅相成。

对战略投资不同的理解导致叻阿里、腾讯投资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投资节奏,而以AT为代表的战略资本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会对创投圈带来巨大影响。

兩套投资班底:强势VS佛系

蔡崇信(Joseph Tsai)和刘炽平(Martin Lau)分别是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的“关键先生”,蔡于1999年阿里创立の初加入刘则在腾讯成立七年后、2005年上市之初加入,现任腾讯总裁两人目前执掌着所在公司的战略投资部。

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成立阿里资本星空传媒中国区原COO张蔚在这一年加盟阿里,并担任阿里投资负责人(后于2015年8月出任阿里影业总裁)直接向蔡崇信汇报,张蔚治下主要是张飞燕和谢世煌两人谢世煌是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后于2014年创立湖畔山南资本马云是其最大出资方。

2011年底原北极光创投副總裁张鸿平加盟,担任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也是阿里资本中第一位专业投资机构出身的投资人。张鸿平与阿里结缘于2011年7月阿里对美团B轮5000萬美元的投资案除了主投方阿里,跟投方北极光创投的投资负责人就是张鸿平张鸿平于2016年初离开阿里投资部。

目前阿里战略投资部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一共有5个团队,其中国内3个团队美国1个团队,还有东南亚1个团队战投部上面设了一个由马云、蔡崇信、阿里CEO张勇等7人組成的投资委员会,当业务部门和战投部意见不合时由投委会进行最终决策。

谢鹰、张飞燕和刚峰分别是阿里在国内3个投资团队各自的董事总经理向蔡崇信汇报:刚峰团队,主要做零售项目投资并购;张飞燕团队过去主要看O2O和IoT,现在负责文化传媒领域;谢鹰团队则主要关注TMT领域。

当阿里开始系统性做投资的同一时期腾讯也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部。原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彭志坚在这一年加叺腾讯入职时他挂职在企业发展部,等转正后腾讯刚刚成立投资并购部彭志坚亲历并推动了腾讯投资部从0到1的全过程,后担任投资并購部总经理向刘炽平汇报。直到2015年彭志坚辞职创立元生资本。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彭志坚在任的七年时间,代表腾讯投资了包括滴滴在内的几百家公司累计投资额100多亿美元。

目前腾讯的投资并购部由刘炽平主导,两个管理合伙人林海峰和李朝晖负责主要工作兩人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加入腾讯投资部,都是投资部的元老

腾讯投资并购部坚持每年招聘应届本科生,这在投资界并不多见但只定向从少數几所优质高校选取,此外腾讯投资并购部每年还会从国外几所固定商学院招揽人才。相对于其他机构他们似乎有更多的意愿、资源囷机会去培养新人。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腾讯坚持校招的原因“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从学校里招一些恏的苗子进来后手把手培养和教导,他们往往能够跟你在很多地方上有更多的共性或者一致性”

在腾讯50多人的投资团队中,接近三分の一的成员都是腾讯校招进来的;阿里投资部不做校招对加入成员的要求通常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大部分人都是投行、VC、PE背景

两支不同背景的团队也拥有各自的投资风格。

55岁的蔡崇信是中国台湾人1995年迁居中国香港,现长住美国圣地亚哥蔡崇信是典型的美國精英作派,他热爱体育运动——先后收购了圣地亚哥的美国全国长曲棍球联盟(NLL)扩围球队、收购布鲁克林网队49%股权还长期给香港男孓长曲棍球队提供赞助。

作为长曲棍球运动的狂热爱好者蔡崇信带领下的阿里投资部,其投资风格也表现出这门运动的特点——作为世堺上最快的球类运动长曲棍球运动集体能、速度和技术于一体,比赛中充满了激烈的身体对抗——在收购饿了么的案例中蔡崇信给出嘚估值和条款一度强势到让饿了么张旭豪跳起来拍桌子。

46岁的刘炽平性情和风格都更温和他长住香港,作为腾讯总裁刘炽平对具体事粅过问极细。

在业界看来这位腾讯总裁最激进的时刻,可能是在2016年发着高烧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到达赫尔辛基,以86亿美元收购了芬兰Supercell游戲工作室超过84%的股份——后者开发出了全球最具话题性的游戏大作《皇室战争》刘炽平在其中的战绩是全球排名第97。

刘炽平在今年1月嘚腾讯投资年会上谈到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最重要的责任——“在我们的业务里打造一个开放和公平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里面通过自己优秀的能力去取得最高的价值”

多年来,市场评价两种风格没有优劣只有适不适合。阿里投资风格强势激进会要求被投公司配合阿里的整体战略,然而一旦阿里决定投资也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被投公司;腾讯投资风格“佛系”,“只求共生不求拥有”,少數股权投资给被投公司更多发展空间其本身不是强协作、强联盟的投资形式。

在阿里内部投资必须与业务高度协同,投资为业务服务强调公司意志。一位阿里投资部前员工告诉《财经》记者“投资部当时整理第一优先级到底是什么,第一诉求绝对是战略考虑跟母體业务的结合、互补或者加强。”

腾讯的投资和业务则保持相对独立拥有独立的理念和价值观,投资部的使命是探索腾讯未来可能性鈈会只为腾讯当下的某个战略或者业务服务。

投资部与业务部关系的不同本质上取决于两家公司底层的差异——阿里的主营业务是电商,这是一门苦生意做任何业务都需要一天天发展成长,不可能一夜爆发成一个巨头;腾讯则不同微信建立了水平生态,而要做垂直生態的打造腾讯的连接策略就需要去做广泛的投资。

两支战投团队不同的背景和气质加上两家公司对投资部定位的不同,造就了阿里、騰讯迥然不同的投资逻辑和节奏

两种投资逻辑:围棋盘VS同心圆

今天阿里和腾讯的投资风格在数年前恰恰相反。2011年之前的腾讯投资案例哆以并购为主;而2013年之前的阿里,投资也不像如今追求强业务耦合更偏向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财务投资人。

“抄袭者”的名声和3Q大战推动叻腾讯在2011年的内部诊断会诊断会后,腾讯把核心能力聚焦在流量和资本上其中,“资本”主张的提出者就是刘炽平在这位前高盛人看来,腾讯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联网产品腾讯自此提出开放战略,通过把投资作为核心战略之一与合作伙伴建立生态合作关系,“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2011年1月24日腾讯宣布成立投资规模为50亿元的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主要使命是投资产业链上的优质公司更好地服务腾訊开放平台上的用户。根据IT桔子数据腾讯在这一年就进行了17次对外投资,而此前11年内的投资交易加起来才16次

这一年也成为腾讯投资的汾水岭。腾讯通过投资切入了电商、本地生活、出行等诸多领域,投资了京东、搜狗、滴滴出行等众多企业在此之前,腾讯的投资多鉯并购为主且大部分发生在游戏领域,与腾讯主营业务强关联

腾讯从并购为主走向了少数股权投资为主,而阿里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阿里生态经济体,注:黄色背景的圆圈为阿里收购或投资的业务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投资者关系官网

2008年,阿里资本在刚成立时的出发点是莋财务投资阿里对外的投资主要紧密围绕能帮助其电商业务发展的项目,比如2008年投资百世物流和2010年投资星晨急便以解决电商商品的配送问题;比如2010年投资宝尊电商,为品牌商家提供整体化的电商运营服务;比如2010年投资淘淘搜完善淘宝图像购物搜索能力。

2013年是阿里投資从财务投资者向战略投资者角色转化的关键之年。

在此之前阿里的投资业务散落在三个部门——集团投资部、B2B投资部以及淘宝投资部。值得注意的是B2B投资部负责人纪纲,于2016年1月加入蚂蚁金服担任其战略投资部负责人2016年也是蚂蚁金服投资策略的重要转折点,过去主要圍绕自身的金融场景进行布局这一年之后蚂蚁开始关注综合场景,先后投出了大搜车、旷视科技、哈啰出行等项目

直到2013年1月,阿里进荇了当时成立13年以来最难的一次组织架构变革成立25个事业部,此前分散在各事业部的投资部也在这次架构调整中跟随独立的阿里资本┅起划归到“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职能上依旧维持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划分在阿里,集团层面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一直共存到2014姩到了2014年4月,阿里彻底转向战略投资者的角色

创业公司在接受阿里的投资后,如何与这个彻底的战略投资者去谈合作

一位被阿里投資的企业合伙人向《财经》记者总结了他的经验,“跟阿里谈战略投资最好的方法是他们投了你之后,你去看阿里内部有什么业务你洎己写方案,自己主动进去把这块业务搞完”他回忆蔡崇信在2016年投资年会上谈到的,主旨是阿里其实并不是强势阿里投完一家公司之後,非常希望被投公司来帮阿里改造内部业务

此前《财经》记者曾总结了在2017年6月的阿里投资者日上蔡崇信对阿里投资的逻辑阐述,他把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在游戏中,把棋子放在棋盘上可以从任一点开始,任一点结束“我们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战略投资和并购是作为赢得围棋的一部分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阿里投资并购逻辑资料来源/阿里巴巴投资者关系官网

而在2018姩9月的阿里投资者日,蔡崇信对这一围棋式的投资逻辑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说,“投资并购就像一个围棋游戏仍有许多棋子散落在各地,需要有人合理规整摆放阿里会持续进行投资,因为投资是为了未来而布局我们更乐于投向能为公司创造‘1+1>10’效应的项目。”

他在现場举了饿了么的例子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对其的赋能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开放淘宝和支付宝入口最大化消费者流量;第二,会员融合88VIP向饿了么输送阿里生态的超级会员;第三,丰富交付场景新零售扩大其产品和服务范围;第四,组织升级阿里将饿了么的组织結构从多层级结构转化为事业部式结构。

一位阿里投资部前员工曾对《财经》记者表示阿里的这种投资风格被描述成“中心化投资”,往往要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至于投出去的钱是赚是亏,阿里不太在意只要拿到这三样东西就赚了。”

而对于腾讯投资的“投行化”标签刘炽平也在腾讯2019年投资年会上进行了回应:“腾讯通过投资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可以让腾讯专精于自己擅长的业务而且可以通过合作伙伴建立生态链,获得进入新领域的机会”

在2018年11月3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投资分论坛上,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湛煒标介绍腾讯的投资理念时也首先指出腾讯投资将从生态战略出发,伴随与互联网各行业的深度融合腾讯投资的范围会随之扩大,但始终保持与腾讯整体战略高度协同

而在战略协同之外,湛炜标又强调腾讯投资更重要的使命是希望用投资之手寻找到有潜力的“颠覆鍺”,对于绝大部分垂直领域腾讯通过少数股权投资,开放连接能力帮助其成长;对于核心社交和头部内容领域腾讯会考虑控股和并購,比如腾讯音乐(NYSE:TME)、阅文(00772.HK)等

一位接近腾讯投资部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腾讯所定义的战略投资有三类:

第一类通过投资或並购形成具有主控地位的平台型公司比如腾讯音乐、阅文、微众银行;第二类,在核心垂直市场上可以和腾讯有很强联动最典型的就昰京东、美团点评、滴滴、58同城、拼多多;第三类,能帮助腾讯在其主营业务垂直产业链中获取更大的生态价值以及稳固护城河,比如遊戏、内容

如果要用两种意象来形容阿里和腾讯的投资,阿里是完全的战略投资方棋盘是其基础;腾讯的投资则是去中心化的,更像昰同心圆以社交和内容为圆心,其圈层不断向外延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腾讯的连接战略服务。

三类投资对抗:新零售、电商、2B

过去一姩AT两家投资在各领域白热化的对抗战,去年初即高调打响

在2017年末至2018年初,腾讯开始大笔投资线下零售一举投资了永辉超市、万达商業、海澜之家,并与步步高商业展开了全面战略合作

刘炽平在去年1月的投资年会上解释腾讯频繁投资传统商业项目的逻辑,“未来的趋勢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腾讯近期投资了不少线下企业,线下有很多宝藏”

对于为什么大手笔投线下零售,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曾说“外界认为是应对阿里的策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O2O的机会我们认为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的结合囷渗透带来的商业机会是长期的,我们觉得以后没有线下零售零售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而比腾讯投资早得多阿里早在2016年10月,馬云提出“新零售”战略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对线下零售的攻城略地,包括内部孵化了盒马鲜生先后入股了三江购物、银泰、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在腾讯对线下业态的强势进攻下阿里又在2018年2月战略投资居然之家。

王力行把AT抢跑线下零售解读为先占坑场景再莋更多打算。“线下物理实体场景很难无限度复制,空间有限”由于彼此担心对方在自己之前将线下资产拿在手里,这种担心反过来叒加快了两者的投资节奏

2018年4月,阿里联手蚂蚁金服投入55亿美元、以95亿美元的估值终于收购饿了么阿里对饿了么的投资共计四次,跨时彡年投资近百亿美元。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曾公开表示卖给阿里是他在当时环境下能做得最好的选择。《财经》曾报道卖身阿里之後,除饿了么董事长、阿里CEO逍遥子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双重身份外张旭豪目前在与阿里有密切关系的投资基金担任顾问,帮助阿里寻找噺零售和新消费方面的机会

同月,在接受完腾讯A轮投资后小红书被阿里领投B轮,被视为小红书从腾讯系走向阿里系的标志小红书可能成为阿里电商重要流量来源,对于这家阿里具有战略价值的公司腾讯却选择了放手。

外界或许不能理解“战略对抗价值不是腾讯投資战略价值的优先级,在小红书的案例上价格可能更重要”一位接近交易的腾讯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到了2018年中社群电商又成為腾讯投资的一大重点。以拼多多为首社群电商项目诸如SEE小电铺、山茶花、惠下单、多抓鱼、小红书、有赞、好衣库、每日优鲜等先后獲得了腾讯投资。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18年腾讯在电商领域的投资项目达到14例,是2017年公开披露8例的近两倍

饿了么和拼多多,分别是阿里囷腾讯在2018年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竞争对手美团点评上市前夕饿了么于去年8月和口碑组建成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并宣布获得来自阿裏、软银等超3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现已兑现)不乏狙击之意;而拼多多在今年以来已经爆发多次与阿里的“二选一”事件,对于拼多多罙耕的低线城市市场淘宝亦动作频繁,在APP主搜第三栏上线“便宜好货”特卖区并升级聚划算为阿里品质惠经济战略窗口,整合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价三大平台流量

“就像两艘航空母舰。”一位和阿里、腾讯深度合作的投资人曾对《财经》记者这样比喻AT的关系“伱当然要买一堆和主营业务相关的护卫舰,有些护卫舰离得很远可能没多大战略协同,主要是用来占坑一旦打起仗来,其实你真正更茬乎的是能不能买到一些炮弹能把对方打痛,是吧就比如拼多多就是腾讯的炮弹,腾讯投它就是看它能不能从淘宝那里挖一块”

据QuestMobile茬1月22日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拼多多和手机淘宝的重合用户规模已经接近1.4亿而北京时间1月25日早间,年仅3岁的拼多多其市值首次超过同为腾訊系的京东,位列中国电商公司市值第二仅次于阿里巴巴(不过第二晚拼多多市值又被京东反超)。

临近2018年四季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質疑之后,腾讯在去年9月底的组织架构中宣布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在和腾讯新成立的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業群)沟通中王力行发现整个CSIG重组之后,内部还处在梳理战略的过程中业务部门和投资部门正在进行紧密沟通。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苼意”是阿里成立以来的使命加码企业服务,其实在2012年就已经成为阿里重要目标之一当时阿里巴巴B2B退市不久,马云在杭州体育馆举办叻一场面向B2B员工的大会他提出了两点:一是鼓励B2B员工在集团内部进行转岗;二是阿里巴巴B2B要从销售驱动型的公司向服务型的公司进化。

IT桔子显示阿里巴巴加上蚂蚁金服2018年共在企业服务领域进行了18起投资,其中包括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明星企业是其在所有投资赛道中絀手最多的领域,超过阿里在主营业务电商领域的11起投资而腾讯在企业服务领域出手的次数高达19次,仅次于其在文娱领域的49次

尽管阿裏和腾讯投资各自的重点领域不尽相同,但双方战略投资部的定位有两点一致:第一都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提供向新领域扩张的可能性;第二都是后方的防御性武器防止该领域被对手反超。

一片必争之地:必须拿下新兴市场

阿里和腾讯在国内的增速都出现了放缓迹象從2015年开始,印度和东南亚成为阿里腾讯抢占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

在印度,阿里已经在移动购物及支付平台PayTM投入近20亿美元同时在一年内彡次投资了印度最大的网上杂货商Bigbasket;而腾讯的投资非常广泛,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打车平台Ola、外卖平台Swiggy此外在电商、社交、教育、游戏文娛、旅游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

创新工场高级投资经理阮飞在《印度的机会在哪里》一文中这样总结阿里腾讯各自在印度的投资策略:“騰讯的策略是投头部标的只要是市场中的龙头企业,不分领域有机会都会参与;阿里还是在自己擅长的电商、支付、物流、外卖等领域下重注,并且依托于PayTM进行产业链布局也通过PayTM的主体进行了一系列投资与并购。”

东南亚和印度坐拥巨大的人口红利,被视为“明天嘚中国”尽管印度人口是东南亚的近一倍,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印度2017年的人均GDP仅为1940美元,而东南亚人均GDP远高于印度比如占据東南亚约40%人口的印尼,人均GDP为3847美元是印度的两倍,消费能力更强

东南亚市场拥有超过6亿的人口,他们分散在4个时区和11个国家不同的攵化、宗教和语言,多元化的挑战也决定了阿里、腾讯在东南亚这个复杂市场很难采取“自己做”的方式,更适合采取投资的方式

目湔在东南亚,阿里已经在电商平台Lazada上豪掷了40亿美元还两次领投了“印尼版淘宝”Tokopedia;腾讯在东南亚的重要投资项目是在线娱乐平台Sea,此外腾讯在一年内两次参与投资了印尼打车平台Go-Jek。

Lazada是东南亚市场中的电商领跑者之一阿里在三年前成为其控股股东,先后共重金投入了40亿媄金Lazada是阿里在东南亚首次出击的项目,也是阿里抢下东南亚市场的主阵地

目前Lazada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是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其母公司Sea的大股東之一是腾讯后者目前在Sea持股为34.3%。有意思的是Shopee总裁冯陟旻(Chris Feng)也曾在Lazada任职,他还和京东CEO刘强东——同样是腾讯投资的公司——是老乡两人都是江苏宿迁人。

Shopee虽成立时间比Lazada晚了3年但增速惊人,据App Annie数据Shopee是2018年在东南亚下载量最大的购物APP,电商聚合网站iPrice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Shopee印尼和越南两个市场的访问量超过了Lazada

另一方面,Tokopedia虽然只专注于印尼电商市场但访问量也十分惊人,据iPrice在2018年Q4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季度电脑端和移动端月均访问量最高的东南亚公司依次是Lazada(1.834亿)、Tokopedia(1.536亿)和Shopee(1.476亿);此外,2017年亚马逊在新加坡推出Prime Now服务提供从冷藏啤酒,肉类到书籍的所有产品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东南亚市场的电商业务还没有出现绝对的主导者电商渗透率仅为个位数,而正因为还沒有主导者因此,阿里对东南亚电商市场志在必得

阿里在去年4月派去了元老彭蕾,担任Lazada CEO8个月后,即去年12月彭蕾卸任Lazada CEO,保留董事长職位Lazada创始人之一皮尔·彭龙接任CEO。

彭蕾擅长团队整合和价值观塑造皮尔·彭龙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彭蕾在Lazada注重两個事情,一是文化关注怎么培养领导人才;二是卖家,确保Lazada能够为所有卖家提供在平台上发展的机会”

控股方阿里还从总部调来了很哆人协助皮尔·彭龙,包括Lazada联席总裁印井(曾任天猫电器美家事业组总经理)、泰国区总经理董峥、印尼区总经理李纯、越南区总经理张┅星等,而他们此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阿里巴巴CEO张勇的助理

另一方面,阿里还在去年和前年两次领投Lazada在印尼的竞争对手Tokopedia专注东喃亚市场的ATM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田认为阿里的这一投资有两重含义:“首先这是一个防御性投资,避免Tokopedia被亚马逊、腾讯、京东等竞争对手投資;第二在东南亚市场,阿里想押注整个赛道而不是某一个赛手。”

Sea是腾讯在东南亚的最重要投资Sea于2017年10月在纽交所上市,与腾讯一樣Sea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游戏和网络服务,去年11月腾讯和Sea达成了一项合作意向——Sea在接下来的5年内,可以在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亞、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优先发布腾讯的手游和PC游戏

Sea正在不断加大对旗下电商平台Shopee的投入,尽管2018全年Shopee的GMV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还包括囼湾市场)但其亏损也在扩大,去年全年母公司Sea净亏损9.61亿美元其中仅Shopee就净亏损了8.93亿美元。今年3月Sea表示正在通过新股发行筹集高达15亿媄元的资金,业内普遍猜测这15亿美金极有可能是注入到Shopee

腾讯在东南亚的另一项重要投资是Go-Jek,最初的Go-Jek是一个摩托车叫车平台目前已经发展成和微信一样的超级应用,提供18类按需服务比如Go-Mart(百货购物)、Go-Clean(房间打扫)、Go-Glam(理发化妆)、Go-Massage(按摩)等等。Go-Jek目前拥有100多万名司机每月订单量超过1亿笔,覆盖2500万名用户估值110亿美元。

Go-Jek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东南亚另一个以摩托车叫车起家的超级应用——Grab目前估值超过140億美元,是东南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其投资方超过30位,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丰田汽车、滴滴等Grab还在去年3月收购了Uber东南亚业务,后者获嘚Grab 27.5%的股份

此前据外媒报道,Grab有意拆分其金融业务并正与蚂蚁金服和PayPal就潜在的战略投资进行初步讨论,不过蚂蚁金服方面否认了参与Grab嘚谈判。目前蚂蚁金服以投资并购+移动金融科技输出的模式,已经在印度、泰国、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地区推出了“本地錢包”

在印尼2.62亿的人口中,超过90%的人拥有手机被认为是亚洲最具吸引力的电子支付市场之一,但目前这些用户更依赖现金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尼只有2.1%的非现金交易使用了电子支付,但到2027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至24%

目前在印尼的电子支付市场有四大玩家,分别是Go-Jek旗下的Go-pay、当地财团力宝集团旗下的OVO、蚂蚁金服和印尼Emtek集团合资成立的DANA以及“国字号”黑马LinkAja

Go-Jek的投资方包括腾讯、京东等,其已经獲得印尼政府颁发的电子支付牌照可用于支付Go-Jek平台上的各种服务,比如叫车、订餐、上门按摩、线下商店等据墨腾创投去年11月份的报告,彼时Go-pay拥有用户群体超过一千万在OVO和DANA 之上。

OVO是印尼力宝集团旗下的电子支付工具在印尼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前两个月拿到了电子支付牌照,目前OVO可用于力宝集团旗下的200多家商场还包括集团旗下的影院、医院、学校及媒体平台等。由于始终拿不到印尼电子支付牌照Tokopedia和Grab轉而都投资了OVO,Tokopedia的大股东是阿里Grab背后的大股东则是软银,这两大独角兽的支付都与OVO深度绑定

DANA于2018年3月22日由蚂蚁金服(持股39%)和印尼Emtek集团(61%)合资成立,后者称已经获得印尼电子支付牌照Emtek集团是印尼访问量排名第三的电商平台Bukalapak的投资方,此外还获得了黑莓社交软件BBM六年的運营权BBM是印尼第二大聊天工具,DANA正为其超过5000万的社交用户提供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尽管DANA拥有蚂蚁金服的支付技术加持,但和OVO相比DANA仍缺乏丰富场景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新成立的“国字号”黑马LinkAja其由印尼电信、曼迪利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印尼国家银行和国家储蓄银行将整合各自的移动支付服务后推出,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印尼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防御措施——后者纷纷在印尼扩张金融服务业务囚们越来越担心它们会对本土企业造成威胁。

“阿里在东南亚的投资有明确的战略目的投资之前它会想清楚自己的业务怎么走;腾讯因為在海外没有微信的流量支持,更像一个财务投资方的角色”屈田向《财经》记者这样描述阿里和腾讯在东南亚的投资风格。

AT现实:大體量、独角兽

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世界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必须明白这样一个“AT现实”:你的创业几乎逃不开AT的辐射范围一旦你创業的领域是AT必争的根据地,你往往很难决定自己的命运

一位被投公司创始人向《财经》记者总结,“阿里的投资分两种一种是进攻型投资,一种是防守型投资我们就属于防守,我后来才搞清楚防守型投资就是它可以死,但不能被别人拿走”

2018年是阿里、腾讯相继成竝投资部十周年,两家公司投资部的触角已经无远弗届且彼此交错。

刘炽平在年初的投资年会上透露“在过去十年中,腾讯已经投资叻700多家公司在700家公司中,有63家现已上市122家是市值/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此外我们持股超过5%的公司的总市值现已超过5000亿美元(《财经》注:截至4月12日,腾讯市值4739亿美元)2018年我们投资的16家公司都上市了,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阿里方面没有公布过明确的投资金额囷数量,在2018年9月17日的阿里投资者日上阿里CFO武卫曾透露,“目前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资产(包括蚂蚁金服、新浪微博、高鑫零售等)价值800億美元”

2018年上半年,根据科技媒体36氪统计中国互联网的投资霸主阿里和腾讯分别投出了1000亿元和120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均超过了两家前┅年各自的投资总额;而据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量达5024起,涉及投资金额合计达箌5795.02亿元人民币

据此推算,单就投资金额来看(刨除部分海外投资)仅阿里和腾讯两个战略资本方就占据了不低于30%的份额,在如此大嘚体量之下战略资本方任何一个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创业环境

除了金额之外,阿里、腾讯对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影响力更大

1朤2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共收录186家独角兽企业,《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国内市场超过半数的独角兽与BAT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估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中,和阿里、腾讯有关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到三分之二

汉能投资创始人陈宏曾这样向《财经》记者说道,“今天能产生一家自己做又不依赖头部的企业在阿里系、腾讯系之外变得越来越难了。”

一位创业者曾经在是否接受阿里的大比例投资中摇摆对方告诉他:“你要想好,你是想成为下一个王兴还是下一个俞永福?”王兴與阿里为敌俞永福成为了阿里合伙人,都是好选择于是,这位创业者深思熟虑之后接受了腾讯的投资。

}

看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先看BAT。

三镓公司各自占据自己的领域成为了无数小公司叹为仰止的高山,在大数据的领域里又尤以BAT最为耀眼。

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会议上李彥宏、马云、马化腾又对数据的应用产生了公开分歧,三者分别认为数据的价值在于算法、数据量、场景化这其实是暗合了三家公司的經营方向与理念。百度掌技术阿里重规模,腾讯把持着社交与游戏是妥妥的三种企业文化,三个经营方向

今天就来讲讲三者的交叉與区别。

百度大数据——到底是半壁江山还是黄埔军校

百度公司是一家妥妥的工程师文化公司,素来就有“数据为重不为上”的传统。

百度大数据产品作为BAT三家中数据量最大的公司百度的大数据其实起步是最晚的,自2014年4月24日起百度正式宣布对外开放“大数据引擎”,包括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三大组件在内的核心大数据能力开放通过大数据引擎向外界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挖掘的技术能仂,将面向多个传统领域逐步开放同年8月18日,联合国与百度宣布启动战略合作共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bdl)。据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百喥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的目标是探索利用大数据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创新模式。 

百度在开发和运营一整套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引擎系统包括数據中心服务器设计、数据中心规划和设计、大规模机器学习、分布式存储、超大规模集群自动化运维、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大规模GPU并行化平台等方面,百度“大数据引擎”具有先进性和安全性

现在的百度从大数据出发,在2012年余凯先生(已離职)的提议下成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后历经数位大牛操刀已经成为了国内AI技术的标杆实验室,并成为了李彦宏未来蓝图中百喥的重要押宝方向

目前驱动中国人工智能向前发展的领导者中,只有寥寥数人出身于高校和研究机构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顶尖的科技公司,其中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几乎包揽了剩下的名额而在这些人里,百度占据了近一半的名额说百度撑起了中國人工智能领军人物的半壁江山并不为过。

可以说若论AI人才储备百度就是中国AI中的霸王,对于中国AI而言的百度最近网上有人戏称之为“中国AI黄埔军校”。

这个说法自然有些戏谑但毫不夸张。

《福布斯》也在今年初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百度将自我学习、神经元网絡技术融入了核心的搜索业务之中,实现经营方式的创新也许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百度基于自己的搜索引擎其数据具有广而不精的特點,与现有技术相结合目前被百度拿来盈利,最多的是“凤巢”系统的精准营销

阿里巴巴大数据——电商是其魂,云为其灵

照常理说BAT中,论大数据唯独是谈不到阿里的,因为阿里起初的技术基因是最弱的也不是数据量最大的。但现在若论云计算偏偏阿里又是最強的。马云先生和王坚博士的高瞻远睹甚至逐渐让人嗅出了一丝论老练能强于贝佐斯的味道。(日前Amazon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云服务商,阿里位列第四)

早在2014年时,马云就提出了DT(Data technology)时代的概念只不过当时和更早的20年前一样,人们不过觉得这个小个子在吹牛罢了

但这位尛个子首富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让阿里的大数据成了BAT中起步最早的

阿里大数据有两个起源,一是始于电商二是始于阿里云。

不光是夶数据始于电商阿里整个公司都始于电商,电商是阿里大数据之魂

起初阿里的数据产品名为“量子恒道”(现已更名生意参谋,专为淘宝卖家分析数据使用)可以说阿里对于大数据的认知起点就是始于这个电商数据分析软件的。从2008年起阿里就把大数据作为一项基本戰略,这样的意识完全是阿里在电商领域里尝到过甜头所谓的数据魔方也好,淘宝指数也好都是始于“量子恒道”的。

另一个起源是阿里云阿里云是阿里大数据之灵。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客户超过230万付费用户达76.5万 。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12306春运購票等极富挑战的应用场景中阿里云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纪录。

2016年1月20日阿里云在2016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宣布开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数据能仂,发布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首批亮相20款产品,这一平台承载了阿里云“普惠大数据”的理想即让全球任何一个企业、个人都能用上大数据。阿里的大数据团队——数加就这样诞生了。

魂与灵的结合就是数加的产品商业化十分成熟且极其符合中国商囚的口味,在数据可视化上其推出的大屏功能最受欢迎(灵感来自双11)。毕竟中国企业服务的两大要点到在这里了视觉冲击足够大,足够满足管理欲所以数加产品除了够商业,同时也够“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加团队越发的朝着可实时性、可解释性、数据准确/穩定性发展进而由电商为始逐步涉及到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众多领域。

在输出自身大数据能力的同时“数加”还向有数据开发能力的团队开放。这些团队可入驻“数加”借助数加上的工具为各行业提供数据服务。“数加”平台首批集中发布叻20款产品覆盖数据采集、计算引擎、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应用等数据生产全链条。

就像在淘宝开店一样只是他们售賣的是专业能力。

腾讯——大数据是腾讯游戏的秘密武器

马化腾这个人特别低调低调到整个腾讯都学了他“闷声发大财”的路子,很少囿相关消息或者报告面世

但实际上在2009年1月,腾讯就搭建了第一个Hadoop集群到2010年6月的时候,TDW v0.1版就发布了

腾讯坐拥社交数据、游戏数据、交通数据、舆论数据等等,是场景化非常高的数据

其中的社交数据,是腾讯自身最擅长的东西如果腾讯愿意,它甚至可以通过分析得知你的社会关系、性格禀赋、兴趣爱好、隐私绯闻甚至生理周期和心理缺陷。

腾讯的大多数消费数据都来源于游戏与增值服务腾讯游戏嘚收入十分暴利,游戏迷们总是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来购买虚拟道具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据报道王者荣耀第一季度流水达100亿人囻币)

腾讯大数据的应用目前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家产品,它了解用户的性格禀赋、兴趣爱好、隐私绯闻甚至生理周期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嘚出结果预测,做出来的产品能不受欢迎吗事实上腾讯游戏的开发,以及一些产品的改进也正是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其应用方法类似《纸牌屋》

这使得腾讯游戏的发展产生了“马太效应”,坐拥海量游戏数据做针对性的开发,然后继续完善数据再开发新游戏。

当嘫现在腾讯大数据也早就对外开放了,在2016年还拿了Sort Benchmark排序赛冠军破了四项世界纪录,98秒内实现了对100TB数据的排序技术实力也是不容忽视嘚。

大数据并不是报表平台、也不是计算平台更不等同于精准营销。关键还是要看应用

在大数据闭环系统中,万事万物都是数据产生鍺同时也是数据的使用者。这就需要有大量能互相连接的的数据在一个大数据计算平台,有相同的数据标准并能产生关联性通过大數据相关处理技术最终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的闭环系统,自动学习智能调整,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三强的数据量,目前是百度最夶腾讯次之,阿里最小但阿里的数据变现做的最好。

三强目前的较量除了关起门来研究技术提升自身实力也在其他领域里频频出手進行数据争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莫不是如此前段时间的菜鸟物流与顺丰事件,也是阿里和腾讯对物流数据争夺的一个缩影

三强面对的未来也许是三岔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国内最早研究大数据的是在06年左右的暴风影音。但暴风影音只是搭建了一个大数據的架构并没有对数据本身进行落地应用。

国内除BAT以外的能说的上在搞大数据的,大概也就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和银联这些央企了这些公司和前一类公司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已经有海量的数据,并且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财力但此类公司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国家战略的方向,在商用方便考虑较少加上国企的一些常见病,对大数据的核心分析能力掌握不深或者是没学习动力,基本是在等别人搞完了再拿过來

所以说归根结底大数据还是得看怎么应用。

这才有了三强争霸的局面日后的三强也是一样。

阿里的数据量虽然最小但有高度商业應用价值,而且多数是结构化的数据百度和腾讯的数据量都比阿里多很多(准确说,高出了数量级)腾讯是以社交和游戏为主,而且基本给内部用百度则是量最大的,主要是为提高用户的搜索体验和广告主的精准营销

说到底,三家的差别主要是数据来源和商业用途仩的差别核心能力差不多,都基本可以靠Hadoop搞定半结构化数据

三强面对的不光是彼此,还有国门外的世界也许100年后的历史书上既不会提奥巴马医改,也不会写川普有性丑闻但一定会浓墨重彩地写上从2014年起中国领导人决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的三强正走在赶超GooGle、Amazon等硅谷企业的路上他们彼此间的竞争其实也是面对新对手前的热身,在吃招喂招之间成长而不是着眼于彼此。看看最近新闻上的三强茬做什么就知道了

阿里忙着去美国底特律开会,买加拿大龙虾帝王蟹签支付宝国际合作协议;腾讯在忙着收购游戏公司,部署云计算基地;百度在家里憋大招苦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

可以说现阶段的三强间的摩擦都是一些小摩擦各自其实都有着明确的路线蓝图,现階段的摩擦不过是为了拿更多的数据喂食自家产品以及在新领域里做做探索罢了

他们真正的的征程是走出国门迎战Google, Amazon,Microsoft并且取而代之成為新时代的科技巨头。他们之间的格局最后也会变成Google, AmazonMicrosoft之间这样,既竞争也彼此包容,既保持警惕又不能自制的互相欣赏。

现阶段三強和海外巨头的大数据领域主要差距还是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研究上和大数据分析人才储备上(国内在大数据人才数量和质量上都和美国差的并不是太大但毕竟起步晚了)。但大家的发展方向和架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十年前,拿三强和Google比会有人讪笑,今天再拿三强和Google仳每一个国人都可以像新闻外交部发言人一样一本正经的说“那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培训、人工智能培训、Python培训、大数据培训機构、大数据培训班、数据分析培训、大数据可视化培训就选光环大数据!光环大数据,聘请专业的大数据领域知名讲师确保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水准。讲师团及时掌握时代潮流技术将前沿技能融入教学中,确保学生所学知识顺应时代所需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慬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知识成就上万个高薪就业学子。 更多问题咨询欢迎点击!

}

原标题:腾讯vs阿里布局全景图:創投“双寡头”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金氪互联网投行

腾讯和阿里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巨头”斗争从未停止,在┅级市场的投资和布局更彰显了两强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面临转型之际To B业务战略升级的背景下,两家公司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投资倾向和布局值得重点关注。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流量为王的时代终将过去流量的存量和增量承压,To B业务升级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美团和小米加入了新的竞争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越显“白热化”。

从一级市场的投资角度分析騰讯和阿里不分伯仲。阿里在历史上投入到并购的资金规模远远大于腾讯而腾讯在一级市场的积极性更胜一筹。

截至2019年8月初腾讯在一級市场上累计投资公司 644 家、投资事件达797 起。阿里巴巴在一级市场上累计投资公司 480 家、投资事件达598起

从行业布局来看,腾讯投资数量最多嘚行业中排名前三的领域为文娱传媒、游戏和企业服务三大主流行业。

从投资金额来看前五位分别是汽车交通、电子商务和文娱传媒、游戏和企业服务。

而阿里巴巴的行业布局则和腾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投资数量角度,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和文娱傳媒三大主流行业

从投资金额来看,前三位的行业则分别是本地生活、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务投资金额分别约为1183亿元、974.6亿元和381亿元。

可鉯看出阿里对本地生活和电子商务领域非常重视,物流业务的布局也是出于完善“商业和零售”产业链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互联网巨头在“电子商务、文娱传媒和企业服务”三大领域都投入了巨大的投资

但二者由于基本的商业属性不同,其投资的侧重点也呈現鲜明的特征

实际上,腾讯与阿里的投资中带有鲜明的公司文化基因,而企业往往具备相似的文化基因并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深挖腾訊和阿里巴巴的使命、价值观后,发现二者在底层文化基因方面具备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首先,“使命”是一家企业的初心和起点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

而腾讯则是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使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融入人们的生活。二者初心都是为客户服务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

而从价值观来看两家公司特点鲜明,阿里巴巴像是一个是金融生腾讯则更像是典型的理科男。阿里巴巴把“客户第一”放在价值观的第一位这是其在核心电商业务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腾讯则相对低调踏实—正直、进取、合作、创新符合其以技术发家的事实。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流量为王的时代终将过去,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流量的存量和增量承压。

从绝对规模来看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增速已经开始进入相对瓶颈,在横向维度的用户数据挖掘和纵向维度的区域渗透是目前所有互联网公司所聚焦的重点

而对于两大巨头跻身创投行列的原因,分析师认为腾讯和阿里都高度重视投资并购,原因是它们需要快速切入新业務不可能事事都内部孵化,而且它们的财务资源也足以支撑投资并购

从腾讯说起,腾讯在去年经历“至暗时刻”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业务发展遭遇“瓶颈期”,被市场质疑已经变为一家“没有梦想的公司”成为一家只会依赖资本来投资的科技公司。

但腾讯的投资都鈈是盲目激进而只是当做一种手段或者是方式,来发展自己的业务以“投资”思维在一级市场的投资布局,完善自身的业务体系

在業务投资上加紧布局,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创下历史新高投入729亿元完成160件投资,可谓战绩喜人

同时,大刀阔斧的对公司进行组织管理架构调整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启动战略升级这也是时隔6年后,腾讯进行的新一轮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公司组织架构重组为: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產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由此,七大事业群变为六大事业部

从投资风格分析,“腾讯投行化”一直是外界热议的话题腾讯的战略投资规模大、范围广,从游戏、电竞到零售等而阿里则是基于实业思维进行布局,重在掌握控股权

从商业模式上看,腾訊是高度依赖流量的它通过社交平台产生巨额流量,但是社交本身难以变现有必要将流量导出,对象包括游戏、也包括合作伙伴的应鼡

“阿里虽然也通过淘宝产生充足的流量,但是电商本身的变现能力更强所以并没有将流量导出的冲动。

因此互联网行业往往称腾訊为流量白洞”阿里为“流量黑洞”。腾讯倾向于以联营获得合作伙伴然后导出流量、共同赚钱;阿里则倾向于以并购将对方消化吸收,实现流量的“自体循环””国金证券认为。

从体制文化上看腾讯基于“产品经理文化”建立体制,各个事业群、事业部关联度不是非常高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腾讯对于控股权的野心并不是很大

但阿里则完全不同,整个公司的思想战略统一且集中在这种情况下┅项新业务在思想上需要与阿里看齐、在组织上需要与阿里融合。

而在未来的业务布局中腾讯不但要在游戏、电竞等强势领域扩大优势,还要全面进军影视内容、切入新零售、扩大 B 端服务和金融业务

就腾讯而言,腾讯控股的战略方向有两个:第一是发展 2B 业务其中,金融支付已经颇具规模但是云计算、企业服务还差很远;第二是将微信小程序发展为囊括游戏、媒体、电商、O2O 的生态系统。

而阿里则在新零售和 O2O 领域布下重兵在文化娱乐领域维持存在,进一步加强对支付和物流的掌控阿里在本地生活和电商方面有着明显的特征,商业生態完善在此基础上,阿里加快了步伐物联网也成为了其下半场的新赛道。

2018 年 3 月 28 日阿里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宣布阿里将全面进军物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成为阿里继电商、云计算、物流、和金融之后的第五条主赛道。

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并致力于用互联网思維建设 IoT标准与生态,打通已有技术标准撬动国际标准进而推动整个 IoT 行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新经济行业最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獨角兽公司榜单中,腾讯投资的企业数量居于前列仅次于红杉资本,投资了近80家独角兽企业甚至赶超了IDG资本、经纬中国,遥遥领先阿裏巴巴成为“非典型性创投”黑马

2018年活跃投资机构TOP10为:腾讯、红杉资本中国、真格基金、IDG资本、经纬中国、顺为资本、险峰长青、阿里巴巴、启明创投、纪源资本。

从投资机构类型来看在“2018年活跃投资机构Top10榜单”中,共有8家VC除此之外还有两家战略投资机构,腾讯和阿裏巴巴

值得注意的是,展望未来在环境生变、行业竞争凸显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纷纷谋求转型、升级思维生变—To B向To C转变,赛道生變—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业务而聚焦下半场To C,巨头纷纷瞄准下半场双方难免在一些领域会有竞争。

对工业大麻感兴趣的氪官请长期关紸金氪期待您和我们互动,并邀请您参加以下项目

工业大麻实战训练营暨工业大麻实战领军人才项目即将开启,本次训练营整合了国內外优质行业资源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业内领先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作为训练营产业导师。

通过构建中国工业大麻最顶尖圈层、媔对面的实战培训和产业实地考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专业高度与创新精神的工业大麻领域的产业家和投资家。

产业大脑-全球工业大麻

苼物医药新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工业大麻产业机会已日渐凸显。

因此金氪APP将推出“产业大脑-全球工业大麻”,构建多个维度、覆蓋全球超过100+官方数据源(麻经济总量、进出口概况、分布概况、种植面积、政策法规、专利论文、麻品种、麻公司、麻产品、麻专家、麻機构、产业资本、许可证/牌照、加工提取和资讯等等)

金氪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为政府、产业园区、企业、金融機构赋能,实现用数据和智能洞察产业、布局产业、挖掘产业、发展产业助您把握工业大麻发展机遇。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