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模式运作模式与风险评估用英语怎么说

导读:41(1):395-399.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冷链基础设施较少,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有:政府加强协调,加快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价值、销售价格等多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居民对,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农产品产产品的生产、,资料显示:我
J].江苏农业科学,):395-399.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摘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冷链基础设施较少,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滞后,市场环境尚不成熟,企业规
人才缺乏。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有:政府加强协调,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模及运作水平有待改善,
企业技术创新;完善行业标准,加快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
验,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5-04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营养价值、销售价格等多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面提出新要求,
注度越来越高。为保障居民的消费安全和消费质量,政府以“菜篮子工程”“放心肉工程”“农超对接”等多项措施促进农
流通和销售。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农产品产产品的生产、
后损失及浪费却非常惊人。资料显示:我国蔬菜水果、水产
15%、品、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分别高达20%~30%、12%;每年蔬菜损失达1.3亿t,水果损失达1200万t,总价
值1000亿元以上。由于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卖难”力不足,农产品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日益突出,
菜贱伤农、果品滞销、城市果蔬售价飙升等现象并存,农民被砍果树等行为成为一些地方反复上演的新闻。为保迫毁菜、
障农民增收和居民的消费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逐渐近年来成为政府大力推动和企业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兴起,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
2011年近年来我国新鲜蔬菜、水果的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
23100万t,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67700万、分别约占世界总30%。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产量的60%、
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5600万t,第1位,
占世界总产量的40%,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
2011肉蛋奶供应充足,国。我国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年,我国肉类产量达7950万t,禽蛋产量达2775万t,居世界
第1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40%;牛奶产量3825万t,居世界第3位。近4年来6大类农产品的产量见表1
年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统计
年度蔬菜产量水果产量水产品产量肉类产量牛奶产量禽蛋产量102011
注:数据根据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得到。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
”农产品冷链物流强调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全程供应链系统。
“断链”,若有一个环节温度失控出现就会影响产品品低温,
之前的所有付出将前功尽弃。质和质量安全,
与常温物流供应链相比,低温冷链物流系统对设施设备
的要求高、投资大,对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更复杂,更综合。22.1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种类众多。
2.22.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冷链物流流通比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
量和流通量不断增加,每年约有4亿t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
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资料显示,我国果蔬、水产品、
23%、15%,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40%、30%,使用全程冷链运输的禽蛋制品比率不足1%。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美国销售的禽蛋已全部使
用冷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
[1]比例偏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2.2.2冷链缺乏制约产品出口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不仅使
我国生鲜农产品损失浪费严重,还削弱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及出口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生鲜农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率较低。统计
2009年我国蔬菜出口802.70万t,显示,占当年总产量的1.3%;2008年我国果品(含加工品)出口484.1万t(其中鲜
占当年总产量的2.52%;2010年我国肉类出口果306万t),
88.4万t(含活畜禽出口折肉13.0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
1.12%;2010年我国水产品出口333.83万t,占当年总产量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孙春华(1968―),女,天津人,副教授、高级物流师、职业经理人,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Tel:(022);E-mail:liujuling.com。
保障产品品质及消费安全
的6.22%;我国虽是禽蛋生产和消费大国,而禽蛋加工却仅占蛋产量的0.2%,出口量占产量的2%。(2)我国出口的蔬菜、水果等80%为利润较低的初级产品。我国对生鲜农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加工规模不足、温控手段不够,无法满足发达国家对冷鲜、冷冻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频现及升级,我国在出口时受到发达国家在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方面的制约较多,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的竞争策略逐渐失效,生鲜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2.2.3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中首次提到了冷链物流;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了农产品的冷链体系规划;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生猪屠宰管政府还加快了立法和规划工作。为贯彻好(日实施)、《食品安全法》(2009年2理条例》
《肉月28日发布)等法律法规,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制定了
》《鲜、与肉制品物流规范冻肉运输条件》等国家标准,以及《初级生鲜食品配送良好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有关部门联
《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链运输要求》合制定等行业标准。商”“放心菜”“放心肉”务部、农业部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等多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项工程。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划》力争到2015年实现“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
30%、36%以上,别提高到2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的发展目标。2.2.4
生产商、经销商、物流商积极探索一些大型的生产
商、经销商、物流商开始联合构建低温物流链。上海光明乳内蒙古蒙牛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天津水产集团等生产企业、
业的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上海百联、江苏苏果、北京物美等连中外运裕和、上海新锁集团的冷链物流大力推进;山东荣庆、
天天低温物流公司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烟台冰轮股份公司的制冷设备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基本形成四类运作模式: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商为主导、
以冷库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2.2.5
外资抢滩中国冷链市场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投资
基本进入饱和期,外资纷纷看好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
经济的发展使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消费安全提
出了更高要求。生鲜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属性,因其采收后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或微生物及酶的作用易导致品质下降甚至变质腐烂,果蔬、禽蛋会因外界碰撞受伤而加速变质腐烂过程。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是其区别于一般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物特性,此特性限制了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限,
对物流过程和物流时间要求苛刻。同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与消费需求的四季均衡性相矛盾。
如何采取措施延长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弥补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时间间隔和地点间隔,这便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运作与管理提出新要求。
研究和实践表明,低温可以有效延长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适当低温(10℃以下)环境可以抑制一般的腐败菌和病低温冻结时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会变得缓慢;适原菌的发育,
当低温(如杨梅需要0~3℃)可以抑制生鲜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营养成分的消耗和水分蒸发,延缓衰老变
如香蕉在质过程(但温度过低会产生生理病害甚至冻死,
12℃以下会冻伤变黑)。因此构建生鲜农产品产后“从田间
到餐桌”全程的低温物流链(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低温装卸、低温存储、低温销售等),对接生产和消费,建立全程的产品
品质追溯系统,是保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手段。3.2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菜篮子”政府大力推动工程,我国
的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种植业、养殖业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种植、养殖规模和产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进
产品品种日益增多,大量生鲜农产品入流通环节的产品数量、
的集中上市又增加了流通的难度,一时间供大于求导致的价
无人贩运、腐烂等事件成为一些农民致富的噩梦,农格狂跌、
“增产不增收”“增产却无收”民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农
解决困境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兴建低温仓储设施,延
增加冷藏运输车辆,扩大产长生鲜农产品的保质期和储藏期,
品销售区域,平衡供需,稳定产品价格,使种植业、养殖业健康
发展,从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3
跨区域、大流通的客观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纬度、温差较大,不同地域适宜的
近年来快速进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冷链装巨大商机,
冷链物流运作领域。美国冷链物流巨头英格索兰公司在备、
3个贸易公司,投资达4亿多美元,中国设立了11个生产厂、
其下属子公司冷王与开利合资生产冷藏车与冷藏库。美国另一冷链巨头普菲斯冷冻仓储服务有限公司进军我国长江三角
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冷库市场。澳洲太古公司与广洲、
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了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公司。另外,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美国美冷公司、世界速递、意露国际等也进军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使市场竞争加剧。3
为发挥各地的自然优势,近年来我农产品品种分布不尽相同,
积极实施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国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我国蔬菜产业初步形成了华南和长江上
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初步形成以海设施蔬菜等5大区域,
“大市场、为代表的大流通”格局。农业部《全国蔬菜重点区(年)提出:“十二五”域发展规划》期间,我国将
构建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8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华南冬春蔬菜基地、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基地、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基地、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基地、东南沿海出口蔬菜基地、西北内陆出口蔬菜基地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基地)。
我国栽培的水果品种较多,其中苹果、柑橘和梨产量最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迫在眉睫,其发展动因主要
来自消费需求、保护农民利益、区域布局大流通的客观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4个方面。
多。苹果、梨、柿、葡萄、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地区盛产。亚热带水果柑橘、枇杷等能耐轻寒,一般只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香蕉、椰子、菠萝、芒果、桂圆、荔枝、龙眼、火龙果、柚子、榴莲等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我国水产品产量集中度很高,多数集中在海洋大省,山东、浙江、辽宁、广东等沿海地区水产品品种丰富,产量较高。其中淡水产品产量集中在中南、东南与东部地区,湖北、广东、江苏、湖南、安徽产量较高。肉蛋奶产量在全国分布较广,鲜、冷藏肉产量较高的地区有山东、四川、河南、吉林、辽宁等;原料奶产量较高的地区有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宁夏、辽宁、浙江、湖北等。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特色、品牌的要求
肉蛋奶产业呈现出越来越高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生鲜农产品区域规模化、季节性产出的特征,势必形成农
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农产品产品流通的跨区域、
跨地区保鲜运输、保质存储期延长的迫切需求,对农产品物流
服务规模和运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我国产业布局和大流通的客观要求。3.4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内销市场压力不
“卖难”促进出口是缓解农产品和提升生产效益的有断增加,
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增长速度较快,但
与快速增长的生产规模和产量相比,出口量仍显不足,比例偏技术、绿色环保等低。扩大出口必须突破进口国在产品质量、方面的各种壁垒,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规范各环节的管理和操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条件保障,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
此我国冷链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4.2冷链物流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滞后
冷链物流对技术有特殊要求。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产后预冷技术、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等在我国尚未普及。我国的蔬菜、水果往往不经过快速预冷环节就直接进入冷库冷藏,运输环节的温度控制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只测量到货时的车厢内温度和产品的即时温度。我国在节能环保的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加工包装设备、多温控冷藏车等冷链物流装备方面的研发能力较弱,发达国
RFID、GPS/GMS等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程温控家运用传感器、
和综合管理的做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高效的冷链物流需要信息化作保障。冷链的WMS系统
确保质量监控的及时到位,我国需要具备温度追溯系统功能,
多数冷库的WMS系统与常温物流区别不大,只记录常规事项。
有文献报道,我国仅有约39%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采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企业间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同时我国尚缺乏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公共信息
无法做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冷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平台,
置受到限制,有限的冷链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政府监管部门对冷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监管手段有待改善。4.3
市场环境和行业监管尚不成熟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和西方人在超市购买冷冻、冷鲜肉的习惯不同,更多的国人愿意在农贸市场现场宰杀,不少人认为冷冻过的鸡鸭肉不新鲜,买活鸡活鸭,味道差,很多消费者对冷却排酸肉的更卫生、更新鲜、更营养、更美味的好处缺乏了解。消费者对全程冷链操作的实际意义认识不够,不愿意为冷链产品的额外成本付费,优质优价的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冷链物流的普场机制尚未整体形成,及、规范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冷链物流各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要求、冷链操作规范、温度控制要
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求等方面我国尚缺少统一标准,
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操作规范缺乏协调,
和相关管理办法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
市场机制不成熟,法规及行业标准滞后,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也很少用冷藏车,有的连起码的保不少蔬菜、水果是用厢式货车或敞篷车加些鲜运输都做不到,
有的生鲜农产品在途中融化后再到冷库冰块盖上棉被运送,
标准的缺失让企业的很多行为失控,恶性竞争阻碍着冷冷冻,
链物流发展的步伐。4.4
企业规模及运作水平有待改善我国部分生产商、经销商、物流商通过业务与资产重组、
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并未使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井喷”出现态势,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4.1
冷链基础设施较少,增长缓慢与常温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有特殊要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统计资料显示:目求,
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t,人均冷库容量仅7kg;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冷藏保温车约5万辆(其中冷藏汽车约2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藏船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一些关键物流吨位10万t,
节点(如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冷藏设施。我国批发市场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等)缺少冷冻、
冷链基础设施的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不仅如此,我国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经使用30年以上,
70%以上且设施陈旧老化,这些冷库大多只有低温仓储功能,的冷库很难实现温度控制,也无法与冷藏车无缝对接;冷藏运
输车多为单温控车辆,适合多品种运输的双温控、三温控车辆较少。同时,我国冷链设施分布的区域间差异较大,山东等东部地区拥有设施较多,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和中部农牧业主产
[4]区的冷链设施严重短缺。
冷库、冷藏车技术要求高,需要投资大,一辆冷藏车价格
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拓
展冷链物流业务,完善冷链网络,重构冷链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冷链物流大多由生产商、零售商自己完成,第三方冷链物流所占份额很少,且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销规模小、实力弱、服务标准不统一,实际运作中冷链的“断
现象非常普遍,少数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链”
型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一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处于探索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规模化、系统化的冷
是普通厢式车的3至5倍,我国冷藏库的电耗平均使仓储费增
加20%左右(每冻结1t产品最高要消耗160~170kW?h),因
配送和处理中心,引导企业配备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和全程温控设备,在监管部门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试剂。
政府部门通过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等支持手段,鼓励企业进行冷链技术创新,尤其在冷库保鲜技术、多温控车RFID电子标签及GPS/GMS相结合的物联网技术等辆制造、方面,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弥补我国在冷链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
5.3完善行业标准,加快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
政府部门应联合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制定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制订生鲜农产品产后
设施设备及工各物流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
程设计安装标准;制定重要信息数据的采集、交换、管理等标
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同时,要针对肉类、水产品等密切关系消费安全的产品,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等。根据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区域特点,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选择一批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这些企业进行资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改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源整合,
方法,拓展物流服务网络,促使企业在自身发挥的同时,辐射
带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5.4
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生鲜农产品冷链运作的成本价值未被消费者广泛认可,但一些知名企业以冷链运作的农产品却能卖上好价钱。如在中国大陆拥有100多家餐厅的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引
相关施工技进台湾地区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工艺设计方案、
术与施工方法,建立了2万多m的低温物流中心,按冷链产
物流中心设计了品存储及牛肉加工流程对温度的需求,
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满足居民消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
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我国农产品
[7]冷链物流的运作与管理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许多省市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扶持力
度,一些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利用国家在土地、税收、扶持资金、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发展冷链物流业务。然而多数企业对冷链新领域的市场预期及运作规范不熟悉,对冷链业务的投资风险、投资回收期、未来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等不清楚,对企业自身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不清晰,对如何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赚钱、怎样赚钱感到迷茫。冷链物流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以及冷链体系我国农产品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很难在短时建设的不均衡性,
“断链”期内完全建立,整个社会低温供应链的现象还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
4.5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从冷链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运到全程温度控制等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涉及多个领域的营,
技术及管理业务,同时由于冷链物流工作环境欠佳,岗位工作辛苦,因此冷链物流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吃苦“师耐劳的敬业精神有较高要求。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基本是傅带徒弟”在岗位上进行培养,高校基本没有对应的专业设置,有些相近专业培养的人才还需要在企业岗位上学习实践,完善知识结构和运作经验,有部分实习生和从业人员因工作辛苦而流失。因此,目前冷链人才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缺乏也是近期制约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5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
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体,5.1
政府加强协调,完善相关政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产业链长、环节多,体系建设是一个
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优惠政策制跨部门、
多部门的配合与协调。目前需要国定及实施等需要多方面、
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冷链物流体系进行统一组织规划与实施,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解决跨部门的重大瓶颈问题。
政府应继续完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在税收、土地、资金
对冷藏运输等方面对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给予扶持和帮助,
车辆的载重量核定,以及车辆的跨区域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
作业及管理方面适当放宽限制,继续推进生鲜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减少各收费站对生鲜农产品
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冷藏运输车辆的开门检验次数,
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方
面的差距。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生鲜农产品的预冷、低温加工、低温存储及运输、低温装
-25℃、-18℃、-7℃、0℃、-7~4℃、-4~4℃、12℃等多个温层,采用全程冷链管理的高品质运作流程和全程温控
对餐厅的牛肉等生鲜产品实行一日一配或的物流配送体系,
保证了各门店产品的品质、新鲜度、口味的一致性,一日两配,
企业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信誉
让消费者接受冷链产品并愿意为之付费,企业一方面要
同时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加大对冷链的宣传,
在食品质量良莠不齐、全体国民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良
优质的产品和好的品牌信誉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所在,
服务可以提升品牌的内涵,品牌较高的美誉度、满意度可以吸
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培育出大量的忠诚顾客,使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优质的品牌为企业不断拓展业务提供坚实的份额保障,帮助企业获得先天优势。5.5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高运作管理水平
70年代开始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从20世纪60、
入迅速发展期,现今其冷链物流运作实现了高效率和高效益。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普遍较高,物流运作根据实际需
三温控冷藏运输车,企业利用全程温控系统对要配备双温控、
产品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对运输途中开门次数实施管理。资料
显示,发达国家的果蔬产后损耗率为5%左右,美国只有2%。
卸、低温查验及销售等都需要专门的设施设备,政府鼓励企业
尤其需要在产量集中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力度,
的产地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和低温存储加工设
施,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考试资料、应用文书、办公文档、外语学习、教程攻略、IT计算机、资格考试、人文社科、经管营销以及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_孙春华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研究
【摘要】: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利于减少损耗,提高质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特性决定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形态向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连锁超市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主导模式。整合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各方资源,建立组织化、扁平化、规模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益,共同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产业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326.6;F252【正文快照】:
生鲜农产品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中人们更加关注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多样性、食品安全和生鲜农产品本身的品质。生鲜农产品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慕庆国;朱萌;杨宁;;[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滕光富;;[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06期
李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莉莉;[D];石河子大学;2013年
周火盛;[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吴小玲;[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英霞;;[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董红兵;;[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2期
魏国辰;;[J];商业时代;2009年02期
刘铮铮;;[J];物流技术;2006年08期
冯华;王振红;;[J];物流技术;2009年06期
方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年11期
李学工;;[J];综合运输;2010年04期
刘国丰;欧阳仲志;;[J];制冷;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飞;王中东;潘鸿;董绍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朱超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李永开;王淑云;;[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张劲松;田敏娟;崔鹏勇;;[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陈妍;齐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王以忠;迟成;陈绍慧;张平;李达;黄国全;;[J];保鲜与加工;2011年04期
欧海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卜梅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鲍长生;;[J];财贸研究;2006年06期
余丛华;赵振华;;[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晶;刘龙昌;;[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食品冷冻与冷藏的安全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隋继学;;[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武俊梅;黄翔;吴生;;[A];第3届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文力;黄翔;;[A];第3届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娥玉;臧润清;刘圣春;;[A];第四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申江;刘斌;孙颖;;[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隋继学;乔明武;孙向阳;;[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苏永玲;;[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施敏敏;章学来;王文国;杨鹏程;;[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施敏敏;章学来;王文国;杨鹏程;;[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蕾;[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张孝义;[D];吉林大学;2011年
鲍长生;[D];同济大学;2007年
刘军弟;[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黄纯辉;[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张晓敏;[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刘静;[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马常阳;[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方凯;[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祥;[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顾英男;[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李秀明;[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李国平;[D];吉林大学;2011年
曹玮;[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白娜;[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彭丽霞;[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饶先军;[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张静;[D];长安大学;2011年
张萍;[D];石河子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隋博文;王景敏;;[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段宝国;;[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韦颖乔;汤琼;郑龙;;[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5期
陈妍;齐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张建彬;;[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康三江;;[J];保鲜与加工;2006年03期
龙伟;袁永友;;[J];当代经济;2011年21期
杨华龙;计莹峰;刘斐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吕峰,林勇毅;[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杨跃辉;;[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彬;[D];江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沅;肖岳峰;;[J];高校后勤研究;2013年02期
曹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11期
卢瑞雪;刘瑞涵;卢海军;;[J];商场现代化;2013年23期
巩茜;肖岳峰;;[J];商;2013年16期
何卫华;;[J];企业研究;201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燕舞;[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谭琴;[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卫丽,王成艳,赵瑞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金盛楠;肖更生;张友胜;丁春杰;;[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10期
黄含其;罗定波;;[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13期
斯樊锋;;[J];物流科技;2006年01期
高旭琳;秦军;;[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韩宇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06期
李晋;;[J];农产品加工;2008年09期
李学工;;[J];农业经济;2006年03期
向丽;;[J];标准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鲍长生;[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栋;索志林;李海成;施喜军;于兴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1期
汤晓丹;娜仁图雅;;[J];管理现代化;2008年02期
李晓晟;杨黎民;白良义;;[J];兰州学刊;2009年09期
彭东华;张春霞;宫磊;;[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崔彬;;[J];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孟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王红玲;郑纲;;[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李翠芝;;[J];管理观察;2008年07期
冷雪霜;;[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鞠红;;[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晋;;[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祝强;[D];中南大学;2007年
陈军;[D];重庆大学;2009年
张焱;[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毕玉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蓉;[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黄玲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陈镜羽;[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段小毛;[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陈林华;[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李小飞;[D];浙江大学;2007年
左娜;[D];暨南大学;2009年
丁珏明;[D];浙江大学;2008年
张均涛;[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梁浩栋;[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