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传统金融业被颠覆传统的格林童话,我们应该如何创新

以色列新兴的金融科技强势来袭,传统金融要被颠覆了-钛媒体官方网站
以色列新兴的金融科技强势来袭,传统金融要被颠覆了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传统金融业态会不会被颠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 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特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座教授,为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经济项目主任、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和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黄益平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黄益平)未来,传统金融业态会不会被颠覆?
  我认为,并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但形态会发生很多变化。
  中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我们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于全世界。所以,态被颠覆的现象,完全有可能最先发生在中国。现在,不管是第三方支付、小微贷款还是P2P,中国不光站到了这个产业链的顶端,更是在引领互联网金融的潮流。
  互联网对很多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冲击,包括商业银行和一些投资基金等,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但必须注意,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做,这一本质都不会改变,所以唯一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是银行、投资方还是资本市场,都属于金融中介,关注和试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能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老问题,是它未来能不能成功颠覆传统金融业的根本与关键。
  现在的很多平台,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第一是通过移动终端帮助大家找到和识别自己潜在的交易对手;第二是通过对数据作出分析来帮助大家判断。其实,这两个优势都替代了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前耗时耗力的人工调查,大大提高了速度,所以我对互联网金融有信心。
  传统银行不屑于做的,互联网金融做到了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多样化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中,大多数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服务的那些客户,比如需要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和普通老百姓等。所以大家能看到,阿里也好、腾讯也好,他们一开始提供的很多服务,其实传统银行是不屑于做的。
  后来,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做一些技术。如果大家使用过大型银行的互联网工具,会发现客户体验还是和阿里、腾讯不太一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文化就是给有钱人和大企业服务,成本就必须高;而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就是“屌丝”企业,服务对象就是普通大众。但是,在未来,这两种客户体验是不是能够融合,我认为还值得观察,因为互相学习本来就很容易。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里的推广,我们需要直接使用纸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需要到银行去见银行职员和在柜台取钱存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所以未来传统银行到底会怎么变化,还是让人充满想象。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比较明确,现在很多大银行有很多员工、很多分行,虽然目前这些条件还属于最大的竞争优势,但十年以后就不一定了。
  唐宁认为,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一词会消失,因为十年之后,互联网和科技已成为金融内生的一部分,就不必再强调“互联网金融”,那时候的金融是更好的金融。对于这个观点,我基本认同。因为,互联网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一是提供渠道,二是提供数据分析,帮我们做调查,但它本身并没有改变资金融通的本质。
  当互联网技术真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了作用,就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我们现在看到,尤其在中国,金融体系主要就是银行为主,也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直接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需要投资者本身能够自主分析和决策,现在很多老百姓做不了这个,所以才只能主要靠银行。但是,如果信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帮助决策,未来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间接融资比例会越来越小,直接融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大家自己去做投资,自己选择产品,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其他中介机构。
  互联网金融应该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现在的征信工作,应该以央行为主。央行自己就有一套征信系统,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完全靠自己积累的数据建立起了另一套征信系统。年初,央行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其中就有芝麻信用,我相信今后不管是紧密或是松散,各大征信系统之间相互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
  以后,除了个人征信之外,也许还能通过合作后的征信系统来判断一些机构的征信状况。税收、电费等各种信息集中在一起,不但能判断一个人,还能帮助判断一个企业的征信状况。到时候就会有多样化的渠道,这些金融平台和企业也会存在更多可能。
  虽然目前P2P还没有被纳入到央行的征信系统,但我认为将来还是应该被纳入,已经有机构开始尝试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获益的不光是旅游业和娱乐业
  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缩短银行等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所以将来受惠最大的行业可能是旅游业或一系列娱乐行业。但我认为,能让旅游业和娱乐行业从中获益的不光是互联网金融,还有互联网本身和机器人等等,因为那些都会大大提高生产率,让大家都不需要工作那么长时间。
  那么,互联网金融还有什么更直接的好处呢?我能想象到的就是,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会越来越少,不必再让别人来帮自己理财,而是自己来做决定,因为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各种分析,老百姓可以选择保险产品,可以选择债券产品,也可以选择外汇产品。的确,部分高端客户还是需要高级的个性化服务,但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支付宝等工具就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不需要再去银行。
  当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融资门槛可能也会大幅度降低,也许未来会是一个众筹欣欣向荣的时代。现在很多股权众筹是把钱放在一起,但最终还需要一个领头人来帮助我们做,这说明目前虽然信息不对称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远远不够让每一个老百姓真正做充分的决策和参与管理,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个领头人。如果未来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像领头人那样来做决策,实现金融民主化以后,也许领头人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当然,目前来看那还只是一种设想。
  监管和创新真的不可兼得吗?
  互联网金融发展得这么快,“监管”就可能会落后一些,毕竟它不是先知。有些人觉得管得太紧会造成倒退,但也有人觉得管得不够会有安全风险和漏洞,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监管呢?我认为,市场仍然需要有信息披露,还是需要透明化,还是需要尽职调查,但在监管和创新之间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很重要。
  很多金融创新,如果一开始就被监管卡死了,也就不会有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监管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只要没有大风险,创新也就不会有大问题。当然,这背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产品不行了,创新者要自己承担责任。否则,创新还是会有困难。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本文为作者在9月10日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杜春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融业的颠覆性创新
00:00:00 作者: 来源:
随着P2P网贷的崭露头角,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概念的推广与普及,对传统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颠覆性创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1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办理与钱有关的业务可以不在银行柜台,当时有网银服务的最多不超过5家;1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在家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购买到东西;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小小的手机竟可以做到与网络7×24小时无缝连接……整个生活习惯和形态随着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强势崛起而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真正的创新,都是颠覆性甚或破坏性的。当下,随着P2P(对等网络)网贷的崭露头角,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概念的推广与普及,对传统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颠覆性创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未来15~20年内,以P2P网贷所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将最终取代目前以传统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模式。直接投融资模式与间接投融资模式之间,最核心的是效率之争。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化、规模化取代了人力劳动及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等,然而最重要的是信息获取、处理、保存等方面的根本性革新。实质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信息革命,而贯穿整个工业革命史的,就是效率及生产力的不断革新与超越。传统银行起源于早期金属货币的难以携带性。为此,出于流通需要便有了票号、钱庄等现代银行的雏形。形象地说,银行其实是管理货币存放的仓库“保管员”。而这个“保管员”既要保证货币安全又要进行收支结算。后来这些“保管员”发现,仓库里那么多钱放着,可以先借出去收点利息,到期再收回,这样就能利用时间差和资金沉淀来赚取额外的收益,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支付结算。于是,便衍生了银行的另一重要功能――信贷业务。多年以来,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收支结算的手续费及借贷交易利差。初期银行由于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边际成本,提高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然而凡事物极必反。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银行开始持续扩大规模,业务也开始多元化发展,组织结构日益庞大,官僚作风不断滋长,人力成本和边际成本开始上升,内耗现象日益严重……当这一切达到一定限度势必会大幅降低实际运营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间接投融资模式的缺陷愈发明显。随着电子支付兴起,以电子货币为核心的虚拟货币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币将不再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进行支付交易的主要方式,将逐渐被便捷的电子货币取代;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也将被专业电子支付公司取代。而海量数据的收集、获取、整理、分析及存储功能的日益成熟,使得计算机完全具备智能化按需分配、处理资金以及满足供需双方所有需求的能力,从而势必将取代银行需要依靠人工完成的借贷流?程。以上因素都将促使传统银行体系的两大基本功能被更加专业、高效的互联网模式及信息技术所颠覆。而间接投融资模式将因为模式上效率无法最大化的硬伤而最终败给直接投融资模式。P2P网贷作为直接投融资模式的代表,其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便利性和跨地域性等优势,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借贷交易成本。这些无疑将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个日益高效的社会里,效率高低势必将成为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轮金融产业大变革,各自的启动时间差别不大。而中国由于先前的金融服务基础薄弱,反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变革空间,且重构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公司,就将在P2P行业诞生。(作者系畅贷网创始人兼CEO)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传统金融业态会不会被颠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颠覆金融_百度百科
黑天鹅图书2014年出品书籍。互联网正在日益改变这我们所面对的金融生态,通过互联网,所有人第一次获得轻易进入互联网的机会。本书通过遴选了大量的一手案例,详实展现了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业。[1]
颠覆金融内容简介
& 金融业,既是关乎经济命脉的行业,亦是财富积累速度最快的领域。在既有经济体制中,金融业一直处于国家的严密监控之下,任何想进入金融领域的人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壁垒。随着互联网的向社会纵深急速扩张,普通人的网络经济活动日益平凡,而与之配套的网络金融服务需求的极具增加 。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传统金融企业既缺乏提供网络金融服务的兴趣,也缺乏技术和数据储备。互联网企业积累了丰富网络经营经验以及服务意识,展现了非凡的竞争力。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本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正逐渐开始成为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行业的跳板。从支付、金融搜索、理财、小额贷款、p2p、众筹等领域,互联网金融正迅速成为一种潮流,互联网正用它天然的颠覆性再造中国金融业新格局。[1]
互联网正在日益改变这我们所面对的金融生态,通过互联网,所有人第一次获得轻易进入互联网的绝佳机会。本书通过遴选了大量的一首案例,详实展现了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业。[1]
颠覆金融编辑推荐
&万亿级蓝海开启中国新“捡钱时代”,互联网+金融=财富井喷式增长。
梳理大数据,余额宝,比特币,众筹,p2p科技界、财经界最关注话题。透视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金融野心。[1]
王文京、孙陶然、吴伯凡等20余位业界顶尖高手集体推荐,数十种互联网“钱生钱”游戏全新玩法大揭秘&[1]
颠覆金融名人推荐
&互联网金融是一场革命,对每一个IT企业都是新的机会。在这场大潮中,用友有幸抓住了机会,也有幸与《颠覆金融》中的众多弄潮儿,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宴。
——用友软件董事长 王文京
如果没有以第三方支付作为先锋队的互联网金融,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中国金融业的机会和潜力有多大。浔芳在书中描述了这拨大潮带来的机遇,以及弄潮儿努力使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企业和人们生活的企业家精神。
——易宝支付CEO 唐 彬
美国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带来的机会,我恰好有幸经历。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则是最大的一拨儿。汤浔芳的书,道出了创业者要追寻的方向。
——融360CEO 叶大清
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跨界,给互联网人、金融人带来了未来10年事业发展的大机会。这本书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一机会。
——网信金融CEO 盛 佳
两类人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努力探索新事物的人和努力传播新事物的人,本书涉及的应该都是这两类人。
——拉卡拉CEO 孙陶然
几年前,我就看到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产业互联网是巨大的一拨浪潮,冲击着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其中互联网金融正是这拨产业互联网大潮中机会最大的,也是中国超越美国互联网金融的机会。汤浔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的颠覆时刻,更给大家以未来方向性的启迪。
——文思信息联合创始人、文思海辉总裁、美国硅谷天使投资人 陈立峰
当互联网遇到金融,就像草根男遇到多年仰慕的女神,触手可及的机会之下,定会发生一段美妙的故事。互联网金融给金融IT带来新的历史大机会。
——恒生电子董事长 彭政纲
本书中个个鲜活的互联网与金融跨界合作的案例,为中国这一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写下了精彩的注解。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肖 雯
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欣逢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颠覆时代。但是,这种颠覆一定是一个漫长甚至痛苦的过程,对于每个创业者乃至从业者都将是巨大的考验。只有做好自己,才是最初的目的和最终的结果。这本书或许能够帮你同时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因为未来已来。
——积木盒子CEO 董 骏
凯文·凯利曾说过颠覆总来自于边缘创新。《颠覆金融》以独特的视角、更富故事性的语言描绘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这场来自边缘的创新是怎样开始的,更描绘了面对这场变革,新锐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们的表现与其背后的逻辑。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 杨一夫
互联网金融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人类的知识第一次通过机械文明,将抽象文明和大量数据统计积累的能力有效结合起来。这个结合不仅仅改变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也可能带来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汤寻芳长期关注这个行业,了解其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她的文章有助于大家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对于中国社会及金融体系的改变。
——有利网CEO 刘雁南
作者见证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在书中阐述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经济成长的价值的全新和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腾讯财付通副总 胡启林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栖息于信息之中。当外界认为互联网金融以海啸之势来袭时,更多需要的是可以抽丝剥茧、拨云见日的探寻思考,本书给了我们接近和了解真相的深刻观点与信息。
——百度百付宝公司总经理 章政华
互联网金融第一女记者的精彩解读和亲见,让我们更直接地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与金融跨界碰撞火花的美妙!
——好贷网创始人兼总裁 李明顺
《颠覆金融》给人最大的收益,就是创业者在机会大潮面前的勇敢、激情、不屈不折以及用务实的精神,将一个个想法实现出来。
——翼龙贷CEO 王思聪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书,通过故事来讲述创业者们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在我国传统封闭的金融体系中撬开一道缝儿,让阳光雨露普惠众生。如果你关注互联网金融,这将是一本必读之书。
——拍拍贷CEO 张 俊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意义在于能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参与金融的平等机会,手机就是每个人的私人银行。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在这条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挖财董事长兼CEO 李治国
一本负责任、有干货、花心思的互联网金融著作,非常值得一读。
——铜板街CEO 何 俊
看完全书,这是对互联网金融最全景的展示和深入分析。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的源动力,在这拨浪潮中,本书提到的创新公司,将会是今日你所见到的BAT。
——金电联行CEO 范晓忻
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史,必将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位创业主角的经历都将是一个有料的故事。
——钱先生CEO 张 岩
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并将繁荣中国经济20年。处于互联网浪潮之巅,你准备好了吗?
——帮你盈移动金融创始人 梁洪军&
颠覆金融作者简介
前《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专职于互联网金融、电商等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报道与研究,发表过多篇在业界又有广泛影响力的相关分析文章。联合发起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该民间俱乐部促进了互联网业与金融业的跨界交流,促进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1]
颠覆金融目录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数万亿的大市场
  一、互联网金融的缘起 002  互联网金融的历史 003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么热 004
  二、支付革命:互联网金融第一拨浪潮 006  第三方支付现状与历史 006  第三方支付发展瓶颈 011  支付与互联网金融 014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创新 015
  三、P2P:掘金小微金融 027  P2P的定义、特征、几大分类 029  P2P的分类 030  P2P的市场规模与现状 033  P2P的风险 035  P2P的发展方向 036  P2P网贷纳监管视野 037
  四、众筹:第三拨互联网金融浪潮 043  众筹的故事 044  众筹的兴起 046  众筹的机会、分类 050  困惑与选择 053  众筹平台的创新 056
  五、大数据:颠覆金融模式 059  供应链IT服务获得数据 060  信用分析逻辑 061  数据会说话 065
  六、互联网金融样本:金融产品垂直搜索的玩法 066  贷款垂直搜索的发展历史 068  信贷市场足够大 070  探寻商业模式 074
  七、疯狂的比特币:互联网金融的乌托邦 080  比特币的中国玩家 081  比特币不适合普通大众投资 082  针对比特币的监管 083  线下支付公司求转型 085
  第二章  互联网大佬们的金融野心
  一、全方位解密余额宝 090  余额宝的诞生内幕 091  余额宝不是吸血鬼 093  货币基金的短板 095  余额宝的困境 096  开放式的余额宝的困境 097  余额宝的积极作用 098
  二、阿里巴巴:电商帝国的金融野心 100  阿里巴巴缘何可以做金融 101  支付宝担大任 102  阿里小贷迈出了重要一步 105  聚宝盆服务银行:数据产生价值 106  网络银行:互联网的竞争 107
  三、腾讯:微信金融大鳄 109  微信支付快速逼近1亿级别 109  微信金融的特点——从小额切入、与商贸结合得紧密 110  微信的机会 111  腾讯的互联网金融图谱 112
  四、百度:三箭齐发,剑指互联网金融 114  三大业务分层聚客户 114  百付宝成金融交易基础 116  流量入口是关键 118
  五、京东:互联网金融全布局 121  3分钟到账的供应链金融 121  京东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124  电商基础 128
  六、苏宁:O2O金融 130  成长中的易付宝 131  借力开放平台 132  O2O:线上与线下打通 134
  七、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有切入金融的机会 136  小米:借力移动硬件,发扬个性化优势 136  奇虎360的底层优势 137  电商平台:有流量就有机会 138
  八、互联网创新公司之——信用卡的创业机会 140  信用卡的那些玩家 142  银行信用卡的新玩法 147  信用卡的延伸 150
  九、互联网金融创业的机会 151  B2B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的撬动者 151  敦煌网的尝试 152  发挥数据优势:IT厂商的互联网金融机遇 153  富基标商玩转供应链金融 156  互联网金融的送水人 157  万全宝:移动互联网上的农村金融市场 158  链家等房产中介如何做互联网金融 160
  第三章  传统金融业的先行者
  一、互联网“鲶鱼”搅动银行、证券 166  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几点促进作用 167  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冲击 169  互联网对证券业的冲击 170
  二、保险基金:率先拥抱互联网 175  互联网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176  互联网保险的创业机会 180  互联网对基金业的冲击 182
  三、平安:金融系的率先觉醒者 191  平安综合金融帝国的版图 192
  四、银行电商:痛苦中的艰难求索 200  银行触电潮 201  银行做电商:贴近用户 202  银行PK电商的优劣势分析 204  另辟蹊径的金融创新 206
  五、民生电商:定位不清的暂时折戟 207  B2B和B2C齐发力 208  互联网金融的机会 211
  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交锋故事 213
暂停二维码支付背后的利益分析 214  央行对虚拟信用卡暂停的分析 217  央行对个人账户转账限额1000元、单笔消费5000元的分析 219  总结: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221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金融
  一、挖财是如何创业出来的 232  二、挖财的逻辑是什么? 234  三、铜板街、数米基金,同属于移动端创业的样本 236  四、挖财的这些创业逻辑都有哪些细分领域 240  移动支付安全、快捷支付的问题 241
  第五章  征信:互联网金融的基石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的难点 245  征信业历史:发展缓慢 246  谁能角逐个人征信 248  谨慎探路商业模式 249  针对征信业的监管要快速跟上 251  FICO的借鉴:中国也将会有自己的信用评级公司 252
  第六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定调
  监管博弈的缘起 256  关于支付类型的安全性讨论 259  快捷支付的安全性 259  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 262  支付市场合作共赢 264
  后 记 我的互联网金融情缘 267&[1]
颠覆金融试读
颠覆金融前言:互联网金融是一场“Bigbang”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  吴伯凡    今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热词。  金融和互联网,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传统业务,这两个东西如何对接,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会不会是一种新东西?比如,智能手机是信智能还是信手机,是很不一样的。诺基亚认为应该信手机,加一些电脑的功能,苹果认为应该信智能,也就是信电脑加一个通信的模块,这好像是2+3等于3+2,在其中怎么定义它到底是哪个加哪个?哪个是主体?最后得数是很不一样的。  面对新变局,在位的金融企业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劣势——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核心劣势”,而这种核心劣势又恰好与其核心优势密切相关,并且被在位企业自认为是不言而喻的优势。具体说来,与图谋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金融企业在价值观、流程、资源(Value,Process,Resourse,简称VPR)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只限于既定的行业语境下。具有明显劣势的新玩家所从事的(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首先是悄然改变行业语境,其次才是从在位企业夺走客户。然而,在位企业往往认为新进入者只是想从既有市场里争夺份额。  新进入者与在位企业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雏鹰与蛇的关系。当雏鹰羽翼未丰时,不仅不能对蛇构成威胁,反而可能成为蛇的美食。今天刚尝试进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在传统金融巨头看来还只是不自量力的小打小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特定竞争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赢利额这几年节节攀升,这不能不让在位企业觉得“更强”了。传统行业的业绩在实质性逆转之前,往往呈现出“好得难以置信的状态”,这在照相机、电信、媒体等行业中早就出现过。  传统行业对威胁失去知觉,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以拿来主义的立场来看待新技术和新市场,高估自己驯服、利用“来者不善”的颠覆性力量。金融业是率先拥抱数字化、网络化的行业。传统金融企业很自然地以为自身的业务早已经“e化”了。正是这个隐秘而常见的认知误区,让传统金融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滋生出极难消除的自负。  互联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一种新工具,是可以被企业吸纳进现有框架、强化和优化既有流程和资源的技术要素。但互联网除了是一种新工具,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方法论,更意味着一种新的世界观。在位企业由于其相当成形和固化的VPR,而对这一点基本上没有觉察。传统金融企业误以为自己早已被互联网化,却很少意识到,IT和互联网更是一种塑造新的交往关系、交易关系的社会软件。  传统的金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一点对多点的单线关系,其运转体系是一种中央控制式计算,IT技术应用于传统金融业,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强化了这种关系和体系。金融企业表面上是传统行业中离互联网最近的企业,其实是离互联网(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最远的企业。  作为社会软件的互联网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分布式计算的网络。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式都是由“生人社会”而非“熟人社会”的假定以及“中央控制式计算”来决定的。作为社会软件的互联网造就的是一个信息日趋透明的准熟人社会,信用体系是由透明的社会关系、交易关系来决定的。在不透明的生人社会里,由于逃逸成本低,要解决信用和担保问题,只能采取质押的方式。而在透明的熟人社会里,监控、追踪的成本大大降低,逃逸成本随之变得相当高昂,信用可以不用实物质押来实现。  2014年以来,阿里巴巴的金融特性越来越明显,本来是作为阿里巴巴辅助部门的支付宝日益成为核心部门,半路上杀进小额信贷的阿里金融,也已成为行业的黑马。阿里金融的真正优势并不只是其客户量的天然优势,而在于阿里巴巴的业务基因与金融业具有潜在的相同之处,金融业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产业,获取判定客户的身份信用记录的真实信息,监控客户的交易行为和踪迹,是金融业的核心业务内容。在通常的情况下,或许获取真实信息、精确地把握客户的行为踪迹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面对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传统金融业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手段来消除、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经营风险,当客户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时,交易只能放弃。换言之,传统商业银行所使用的风险管理手段是一种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得已使用的手段,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交易行为被置于信息越来越共享和透明的信息环境当中,交易行为同时是一种数据积累过程,所有的身份信息和商业行为信息,都可以被存储、被挖掘、被分析和提纯,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在逐渐消除。  阿里巴巴既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更是一个产能巨大的数据采集和加工中心,一个信用识别和认证的系统,把这种核心能力与大量客户潜在的融资需求结合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潜能巨大的金融服务中心。数据是阿里巴巴意外的金矿,事实上围绕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已经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主题。腾讯发布了面向营销的大数据战略,将调动腾讯7亿活跃账户数据去服务门户,百度不甘落后,也宣布了自己的云战略。这是一种代表未来的竞争力。  分布式计算、信息自动存储、新信息的自动生成,让互联网每日每时都在生产、合成、呈现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的成本极低甚至趋近于零,而效用远非传统商业银行生产的信息可比。二者之间在成本收益上的差别,如同日光与灯光的差别,也如同移动互联网通信与传统邮政的差别。  传统金融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但决不能“更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原因在于,再先进的技术,如果置于陈旧的构架下,其作用都是有限的。这一点,我们从移动通信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的尴尬、无力中可以感受到。克里斯腾森所说,妨碍传统公司行业远见的,恰恰是它们基于其VPR进行循环论证,要想窥见未来图景,在位企业必须尽可能在心智上清空既有的VPR——去掉长期优势地位养成的“我执”,让自己与新玩家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实现“视野融合”。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在美国比较流行,是一本管理学的书,叫Bigbang,主要探讨宇宙大爆炸式的颠覆和创新。什么意思呢?按照迈克尔·波特“三大竞争策略”的理论,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做得更便宜,要么做得更个性化,很难兼顾。传统的行业包括金融业也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径,而互联网可以同时达到更好、更便宜、更具个性。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在原有的产业格局里占据优势的公司,不管是垄断优势或是在市场中获取的竞争优势,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被颠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把握这种大爆炸式的创新,或者大规模杀伤性的创新,非常重要。互联网对于金融业,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企业如果抓住这种机会的话,就用不着去打擦边球,用不着低三下四。在这种语境下,汤浔芳的新书《颠覆金融》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这对传统行业是一种很好的提醒,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一种信心。 [1]
颠覆金融大数据:颠覆金融模式
在商业世界,只有信息流和物流,而金融数据就是一种信息流。IT技术改变的就是信息与物,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上,可以较好地将信息变成信息流,将物变成物流。而未来的3D打印,也希望将物信息化掉,最后就成了一个流——数字流。  受益于网络的发展,这些流以数字的形式,能够在互联网上更好地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性,利用数据来大做文章。  整个贷款行业,从抵押贷款到仓单质押,再到信用贷款。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形式、贷款效率,都需要获得提升。  未来,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强调收益要覆盖风险。国内金融机构考虑的是如何转嫁风险,一旦出现风险,金融机构要有变现能力。  而今,国内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少,大部分金融机构只是做做样子,表示一点姿态。这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问题。[1]
     供应链IT服务获得数据    进行信用贷款离不开数据分析,其基础是获得数据,关键是要撬动中小企业的贷款难的“神经”。  金电联行CEO范晓忻也曾走访了上千家企业,他发现,缺少资金是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年景好的时候,汽车主机厂商加大产量,供应商需要多购买原材料,缺少资金;年景差的时候,主机厂商回款慢,而企业的流动资金受限,同样缺少资金。  在流通供应链的环节,车贷已经非常普遍。银行与4S店合作,普通用户购买每一辆车,银行都会提供分期付款。而4S店则提前从银行获得回款,银行从普通用户那里获得息差,从中赚取利润。  但是在生产供应链环节,这些中小企业却没法利用货押来获得相应价值的贷款。由于不少汽车零件都是供给某个整机厂商使用,如果这个整机厂商不使用,这些货品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银行也不会将此作为抵押来发放贷款。如果采取应收账款质押,这需要作为核心企业的汽车主机厂商“签字盖章”。而保理业务则是供应商借钱,核心企业还钱。只是将原本是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转变成了汽车主机厂商对银行的欠款,而供应商只是早一点拿到了这个欠款。  在汽车生产供应链中,传统的做法是抵押贷款,而抵押需要这个企业有房产,进行抵押贷款或者连带担保贷款。并且,很多时候,房产价值1000万元,而用这套房产抵押贷款也只能贷出100万元,由于估值较低,中小企业主也不愿意这么去做。  汽车主机厂商在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环节当中属于链主,对中小企业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积极。因为,他们不想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背书、承担责任。此前,许多汽车主机厂商也曾利用银行给其的授信,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做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贷款,但是效果不佳。  对资金的渴求,让这些中小企业愿意将数据开放出来给数据分析企业使用,并且,汽车主机厂商也不反对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商将数据给这些数据分析企业。于是,这就给了数据分析企业以机会。  在刚开始,从软件业务向数据金融业务转换时,软件业务是向金融业务输血的,因为当时的金融业务刚刚起步,需要大规模投入。  [1]
   信用分析逻辑    2007年,一家名叫金电联行的公司成立,取“金融电子化,联合银行”之意,希望能够打通企业资金与银行之间的联系。  从2007年到2013年,金电联行帮助了数百家企业从银行那里获得总计约20亿元的信用贷款,贷款的平均额度是300万~500万元,最小金额是98万元,最大一笔达到6800万元——这一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升水40%,而普通信用贷款通常需升水90%。  在金电联行的眼中,企业的一切都是可计算的。这个计算是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挖掘,订单、库存、下线、结算、付款等五大核心环节的所有信息,可以用来对数据进行清洗、脱敏,以进行数据分析、图文展示,从而计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如企业现在所处的状况,还有未来的成长性、安全性,等等。
金电联行将企业的数据一网打尽,企业的历史、现在、未来等三种数据均可以得到展现。一是根据过往订单、回款、库存等趋势分析以及所有的原始数据,来计算企业的信用分值;二是根据供应商在汽车主机厂商的入库的贷款品折算的真实资金沉淀,来计算出信用额度;三是通过订单、库存、回款等重要环节的变化,实时进行动态的贷后监管。  对银行来说,贷后监管的难度更是远远高于贷前监管。一般情况下,企业往往通过抵押房产获得相关贷款,而银行发放贷款后,并不知道如何来管理贷款。因为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银行不可能派驻一个业务管理员,天天蹲点在企业。并且,即使真派业务员蹲点企业,也不一定能够时时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运营数据,也无法在风险来临时进行风控。  较难的贷后监管也影响了银行的批贷。为了压缩贷后无法监管的风险,许多银行提升了贷款标准,这也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更低了。  依据大数据进行供应链金融分析,可以准确地把握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向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收取服务费;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实时、动态的贷后管理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收取服务费。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订单响应慢的企业出事的概率是30%~40%。有了详细的数据之后,金融机构可以据此进行分析跟踪。  数据的可靠性还来源于对数据的长期跟踪。金电联合的IT系统,对上千家企业进行了3~5年以上的数据追踪分析,每家企业的数据量大小是T级别(1T=1024G)。有了这些数据积淀,系统将进行一项工作——将数据拟合,比对出企业经营状况是否符合每年的生产规律。这些横向、纵向的对比,使得这些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全部呈现出来。  依附于供应链,由于信息流比较完整,上下游产业链也相对完备,这样一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得以大大提升。而这些一个个细分领域模式里面的企业能否进行复制,就需要金电联行,将汽车供应链的数据分析模型复制到其他领域。  至少,小贷公司、担保公司、P2P、银行甚至政府都希望获得这些数据分析服务。2013年10月,金电联行在上海嘉定安亭成立。政府很想帮扶当地中小企业,但金融机构都是同质化的。2014年,金电联行正与一些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合作,希望基于金电联行的现有数据分析工具,加上税务、社保、水电以及园区数据中心的相关信息,对园区里面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细致分析,为园区帮扶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大数据金融领域并不是赢者通吃的一个机会,金电联行是基于供应链进行大数据分析,而富基标商也同样在进行大数据的供应链分析。  [1]
.豆瓣[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颠覆传统的格林童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