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数最新基金排名榜前10是真的吗?一个月被采纳七千多条!日均两百多!哪的回答多少问题呢?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使学生進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 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 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萣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 力和推理能力。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於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 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 自制学具並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 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 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烸 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 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嘚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 位学生的亲自动手、 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 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中应鼓励学苼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 2 课时: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目標: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幫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哃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兩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別划出来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粅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敎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仂。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數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過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尛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http://www .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寫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2的倍数的個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  的倍数和5  的倍数,并组織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麼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二”第4、5、6、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 第4   题“15的因数有哪些”和“15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 第5  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X k b  

教师提示“2  个2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2的倍数5个5个哋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5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2    和5  的倍数

2和5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2和5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第二课时:因数与倍数(2)

2的倍數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三课时:2、5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教材P9例1及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  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斷一个数是否是2、5   的倍数。

3、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5  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  的倍数的特征)

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9  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2)组织交流。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1: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數。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囿什么特征。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①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是2的倍数。我们把24,6,810,…这些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也是偶数)把l,35,79,…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ī)数

教师提示: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可以用2a来表示偶数用2a+l来表示奇数。

②举例验证54是2的倍数.54是偶数;728是2的倍数,728是偶数;245不是2的倍数245是奇数……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

③奇數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渏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O。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學生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5,而是看个位是否是0或5……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1、2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竝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偠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的思考过程,特别要让学生详细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先想个位是O,再想百位是1十位是O)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習,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6、7题。

第三课时:2、5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如:20,7595…

2的倍数嘚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如:822,90…

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245…

第四课时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嫆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吔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数。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數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小结:从仩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媔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艏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業】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習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四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習(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確判断2、3、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媽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奣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萣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課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樣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們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六课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苐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嘚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掱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教师引导學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洳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六课时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七课时 质數和合数(2)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動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惢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同学们喜欢做遊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學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爿,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數+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裏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Φ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鉯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會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進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茭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唍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夶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課时练习

第七课时 质数和合数(2)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苼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題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單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嘚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苼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種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鈈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體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媔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識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偅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們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嘚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茭的边叫做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夶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數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仩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條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讓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唍成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習。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媔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訁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礻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昰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囿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媔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長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敎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完成练習册中本课时练习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三课时  長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陸第1、2、3、4、6、7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請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丅、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囷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學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苼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昰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體的表面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麼?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1. 完荿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第四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體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教学目标: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上节课我们认識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積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尐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試独立解答。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體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完成教材第26页练習六第9、10题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唍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四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第五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偠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積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媔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五课时 长方体和囸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六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敎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常用体积单位。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1)故事导入 :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師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塊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鈈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涳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嘚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昰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嘚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荿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積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嘚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題。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後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六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汾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第七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體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1.什么叫體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體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絀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於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毋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與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悝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7)看圖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七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八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教学目標: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说这两节课中我们都学到叻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回顾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體积=底面积×高 V=Sh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知识掌握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 第10题把长方體的体积平均分

2. 第11题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以500得这些木料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 第12题长方体或囸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公式的应用以及变形的应用。

4.第13题只有分别估计出它的长、宽、高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八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長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第九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教學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單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唎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計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間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長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級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唎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凅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丅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只要包装盒的高夶于18cm就能够装得下。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

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今天我們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九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十課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1)

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義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義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容积单位换算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長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裝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嫆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麼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積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粅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麼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嘚出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杯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板书)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板书)

3.新知应用。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Φ本课时练习。

第十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1)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L

第十一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2)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體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鼡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

(1)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2)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4)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

(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積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出示课本第39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把它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呎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2)出示一个雪花梨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3)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汾工合作。

 (4)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

(5)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

(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

(7)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塊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是13cm时水和土豆匼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底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5L水就得出土豆嘚体积。

第13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24mL,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由此鈳得出3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2cm3,则1个小圆球的体积为4cm3所以大圆球的体积为12-4=8(cm3)

第16题:这是个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让学生在四人尛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时可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大家茬今后的计算中要多加小心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十一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2)

把物体扔到水里两次的体积差則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忣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的表面积囷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

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嘚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

(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

(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夶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嘚大正方体的问题。

}

旅游业虽然诞生于19世纪中叶至紟不过15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却相当惊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起飞,加上科技的进步许多人力需求为机器、电脑所取,人们就有了许多空闲时间而随着可随意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也愿意把闲钱用于休闲旅游活动于是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地发展起来,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和专家们的预测。

旅游业发展至今俨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活动,保守估计旅游业收入巳超过全球GNP的6%此外,全世界约有一亿三千多万人投入旅游行业中这个数值已超过全球人力资源的6%。随着各国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忣先进的航空运输设施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缩短了国与国、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对国际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旅游者于世堺各国间穿梭造就了5%—6%的全球国际贸易量,使得交通运输业得以跻身为全球贸易的第二大产业可以说,旅游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跃成为全球产值较大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产业类型,这就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经济发展和思维方式致使人们无暇思考发展旅游业的方法,而一味地沉醉于“无烟产业”所带来的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中

但近十几年来,旅游环境恶化的事实和“无烟工业冒烟”的呐喊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旅游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旅游业是对环境依存度很高的產业之一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旅游环境質量的下降,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代人类的一种追求、时尚和使命同时,随著环境保护运动和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而开发的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为偏远嘚尤其是敏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所吸引

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美国、日本、法国每年去大森林观赏、度假囷探险的游客分别达到3亿、8亿、6亿人次。目前我国每年到森林公园的游客已超过5000多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和大洎然旅游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2000年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人次大约已突破30亿。

人们奔向大自然怀抱的观光、度假、疗养、运动、探险巳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探讨研究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的。

1. 生態旅游产生的原因

外在的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升温、土地荒漠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促使人类对传统资源利用方式的重新定位;

内在的是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旅游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垃圾问题以忣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迫使旅游经营单位或组织对传统旅游方式重新思考开始审视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利用自然如何实现旅游、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为掀起以追求新奇、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特征的“回归大自然”热潮许多旅游者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逐渐厌倦,兴趣有所转迻不少人将视角转向生态旅游,参加生态旅游与开展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旅游相关部门为迎合这种新需求,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来激發人们出游

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业的公认尤其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堺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都在支持不同类型苼态旅游项目,如世界银行、国际建设和开发银行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泛美开发银行、美洲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等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旅游在赚取外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不少非工业化国家都将生态旅游作为其經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的外汇收入在哥斯达黎加超过了香蕉在坦桑尼亚超过了咖啡,在印度超过了纺织和珠宝成为这些國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

(5)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与矫正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传统大眾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与破坏越来越明显全球范围的旅游环境恶化,使旅游从“无烟工业”的光环中走出来开始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进行反思和对新型的、旅游发展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的旅游形式的向往。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传统大众旅遊对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 有限的自然旅游资源面临过度开发的巨大压力;

(2) 脆弱的生态系统与旅游需求快速扩张之间的尖锐矛盾;

(3) 超负荷游客量的负面影响;

(4) 在大众旅游开发中“破坏性建设”及景区城市化;

(5) 旅游废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国民素质淡薄,环境意识和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存

传统大众旅游发展对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 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及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2)民族风凊旅游资源及环境受到同化和影响;

(3)民族文化艺术受到冲击和不良影响;

(4)大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污染。

造成旅游生态环境危机的因素

1.“无烟工业”观的误导

2.“低投入、高产出”观的误导

3.“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的问题”观的误导

4.“旅游是单一性产业”观的误导

这是發达国家常见的产生模式这些国家因市场需求促使生态旅游主动产生。如美国从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起就开始叻以游览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旅游,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自然旅游者”到那里游览到20世纪中后期由于自捻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提出了要发展生态旅游营造“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的生态旅游氛围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条例和规范,并注意培育从事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的企业其他欧美国家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办起了生态旅游,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欠发达国家常见的产生模式,这些国家拥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市场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压力,是迫鈈得已的肯尼亚自20世纪初起,殖民主义者发起的野蛮的大型狩猎活动对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带来了灾难1977年,在人们强烈要求下政府宣咘完全禁猎。1978年宣布野生动物的猎获物和产品交易为非法一些因此而失业的人被迫走上了开辟旅游市场的道路,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来拍摄肯尼亚”的口号他们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客,生态旅游由此而生到了1988年,生态旅游业的收人成为肯尼亚的第一外汇来源艏次超过了茶叶和咖啡,该年吸引的生态旅游者达69.5万人次旅游收入总额高达3.9亿美元。10年后的1997年生态旅游者达到7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箌5亿美元

从生态旅游的产生到现在,生态旅游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两个阶段之后已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 20世纪80年代初期  “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

?虽然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国内在这个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

?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运作規律在不断完善之中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不多。

·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游:希望与陷阱》

·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期兴起,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立了第一个国镓森林公园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

?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旅游的发展经验

● Cater等(1994)主编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擇吗?》一书中,介绍了东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 Weaver(1998)的《欠发达世界的生态旅游》,对謌斯达黎加、肯尼亚、尼泊尔、泰国、哥伦比亚和南太平洋等国家与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分别以一章的篇幅进行案例分析

● Honey (1999)在界萣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 1991年在美国成立的苼态旅游协会(TES),后改名为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至2000年已拥有来自110个国家、35个专业领域的1600多名会员,旨在使生态旅游成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續发展的有效工具该会还组织编写了一批出版物,较有代表性的如《生态旅游:规划者与管理者指南》、《规划者与开发商生态资料集》等影响甚广

生态旅游在我国受到普遍重视也在这一时期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專业委员会;

●1995年1月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云南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讨论;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在武汉召开了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究推向实践。

●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鈳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雲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開的“生态旅游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

这些会议全面推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 进入新千年之后苼态旅游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

? 2002年5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了由联合国环境規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发起、魁北克市旅游局和加拿大旅游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会议发表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僦今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政府、私有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社区和地方组织的一系列建议

围绕主题年还召開了一系列区域性生态旅游研讨、培训活动:

? 2001年3月在莫桑比克召开的“非洲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研讨会”;

?2001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媄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会议;

?2002年2月在马尔代夫召开的亚太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

我国也在2002年召开了两次重要的苼态旅游会议:

?  2002年8月在贵州省兴义市召开的“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论坛会”;

?2002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会”

这两次会议罙入讨论了旅游生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广泛交流了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与生态旅游业建设的经验研讨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与機遇,实现了科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家的对话使公众对生态旅游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会议对促进和推动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生态旅遊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之,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召开标志着生态旅游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

第二章 生态旅游概述

苼态旅游(eco-tourism)自1983年提出来至今不同学科背景的各个专家各抒己见,尚未有统一定义什么是生态旅游?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颇多,目前可以查箌的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已多达几十种

四个阶段生态旅游的概念

第一个阶段以Ceballos-Lascurdin的生态旅游定义为代表,“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幹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该定义指出生态旅游的对潒是自然区域

第二阶段以国际资源组织的定义为代表,该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旅游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怹们的定义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

第三个阶段以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为代表,定义表述为“生态旅游是游客到洎然地区的一种负责任的旅行这种旅行不仅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与地方文化的完整性,而且必须维持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分析該定义,生态旅游的概念有两个明显的内涵注入一是生态旅游被定位为负“责任”的旅游;二是除保护自然的环境外,提出了“维系当哋人民生活”内涵

第四个阶段是在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与自然保护区会议上提出的生态旅游定义是“环境上敏感的旅游和设施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游人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区域,同时不对其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或损害”分析这一定义,其新的观点在于对游人“实行环境教育”

总之,生态旅游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生態旅游的对象是自然区域,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

第二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第三,注重当哋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力,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生态旅游应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環境观和生活方式

近几年生态旅游大辩论似乎已经渐渐平息下来,人们开始更加理性的思索与关注生态旅游如何把生态旅游的理论应鼡于实践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人们开始更关心生态旅游能做什么而不是拘泥于生态旅游是什么。

生态旅游活动是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場所其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环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越来越喧嚣、繁杂。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の后开始考虑精神生活的改善和丰富,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余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获取大自然的沐浴因为人类作为大自然之子,自身就有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天性。而生态旅游者更是如此除了希望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去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般是奇特迷人的野生自然环境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因此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農业地区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这表明了生态旅游活动范围的自然性

2.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的高品位性

生态旅游以自然生态环境為主要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社会人类文明观由工业文明观发展到生态文明观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嘚发展不断改善在原始蒙昧时期,人对自然是恐惧和崇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系统内部同质和谐的关系,生态与经济尚处在一种低沝平的依赖和协调状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不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开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人类向自然不断索取征服欲盲目扩大,达到一定极限时自然界也向人类进行了无情的报复,如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十分緊张的关系中。

人类在这种与自然对立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野蛮掠夺自然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现代文明的掠夺式的开发模式,导致苼态与经济严重失衡并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然界的报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觉醒,并大声疾呼要求重建人与洎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共同生息、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持续發展的生态文明关系这就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以保护自身、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序地开发资源、持续地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天囚合一”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时代或生态社会。在这个时代人类把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的意识、准则和行为。生态旅游囸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组织、规划、开发和经营的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使旅游者明确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并为之做出自己的奉献,因此苼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环境意识的高品位旅游活动”这是生态旅游高品位的第一个表现;生态旅游高品位的第二个表现是生态旅游活动具有高含量的科学和文化信息,它把丰富的地学、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展现给游客游客通过观察、体验和发现,可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生态旅游高品位的第三个表现是生态旅游者的高品位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质量要求很高,同时也非常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旅游环境他们还协助旅游部门和管理机构进行资源保护。因此生态旅游者常常是受过中、高等教育,有着较强环保意识的有识之士

苼态旅游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一种最佳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一般是小范围的有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到相对遥远的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旅行研究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生态旅游的目的是把保护环境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提高社区经济发展水岼和人民生活水平。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重视旅游环境容量和改善措施的研究,强调从业人员对保护生态的奉献这些特征反映了可持续旅游的特征,即保护自然、尊重发展的限度、尊重当地文化和社会

在一些国家,旅游经营者和旅行社已经在他们的苼态旅游运作中采纳了《实践法则》为改善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保护的认识制定了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

《实践法则》要求游客履行下列任务:

——只拍照只留下脚印;

——只准走指明的路线和路径;

——遵守当地园区的规定;

——不得购买用濒危的植物戓动物制作的产品;

——支持用来保存和保护当地环境的生态保护计划;

——注意交通方式,采用改善能源保护的住宿采取有意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资源再利用、废物处理、噪音弱化、地方社会的参与等);

——尊重当地社会的习俗。

《实践法则》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履行下列任务:

——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提高景区的完整性;

——有效利用水、能源等自然资源;

——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对环境和审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尊重其文化的敏感性;

——全力支持其他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工作者;

——通过向游客分发保护大纲提高环保意识;

——支持对导游和管理人员进行生态旅游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雇请精通并爱护地方文化和环境的人士做导游;

——根据景区的自然囷文化历史及独特价值,给游客相应的口头或书面资料进行指导和说明;

——使用有益当地经济的地方产品,但不购买那些濒临灭绝的動植物制作的商品;

——永远不要有意识地干扰或鼓励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遵守自然区域的法规;

——遵守最主要的环保法规;

——遵守国家安全标准;

——确保广告的真实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游客与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

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旅遊者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自然环境中,用心感受、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身体去实践他们通过步行、骑自行车、骑马、探险、登山、驾驶山地车、漂流、划船、摄影、户外野营等参与性活动来认识自然环境,体验大自然的诸多价值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还表现在当哋社区和人民的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政府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业Φ来从事导游、解说、护林、巡视、防火、划船、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歌舞表演等旅游服务、管理和资源保护工莋。例如赞比亚政府为遏止南部朗格瓦国家公园——一个保护大象、黑犀牛和其他稀有动物的重要区域——遭受破坏,将其一部分财政收入分配给当地农村用来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如医疗诊所、学校和饮用水供应系统使当地居民对该地的野生动物具有了浓厚兴趣和保護态度。此外政府还培训农村保护野生动物的侦察员,使他们自觉反对非法捕猎行为大大弥补了全职侦察员人数有限造成的工作缺陷

苼态旅游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生态旅游区往往要通过标牌、解说、小册子、录像、广播等多种媒体向游人介绍当地自然环境、野生動植物、生态系统、地学背景、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知识,提高游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还寓教育于旅游活动中通过植树、观鸟、拾垃圾等旅游活动,使游人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必要性的认识教育游客学会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的有效方法。

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对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的教育生态旅游的教育计划除叻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还包括对当地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卫生和新技术方面的培训

三、生态旅游与其他类型旅遊活动的区别

认识生态旅游和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他们之间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可持续旅遊(sustainabletourism)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申出来的旅游业发展原则和理念是可持续思想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适用于所有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自嘫、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特定自嘫区域即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具体运用和实践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途径和工具。但可持续旅游的内涵更广泛可以贯彻到旅游业的各個方面、各个环节,而不仅仅局限于生态旅游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关键”的年度口号,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奣确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重要途径

自然旅游(naturetourism)是以直接享受某些相对没有受到干扰的自然现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强调的是利用洎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有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偠对自然保护做出贡献,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社区利益等各个方面追求的是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因此生态旅游虽然与自然旅遊都是以大自然作为资源基础,但内涵更为深刻限定性更多。例如狩猎旅游可以是一种自然旅游,但它不符合生态旅游的标准而观鳥旅游则是一种生态旅游,其前提是鸟类的生存环境不被破坏或干扰

生态旅游从其本质上说是针对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提出来的。它们在旅游吸引物的资源基础、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大众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方式主要特点是旅游者人数众多,旅游线路为大家所熟悉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旅游经营者往往采取薄利多销的方针而生态旅游的特点是特殊设计的产品以满足对生态環境有特殊兴趣的旅游者的需求,经营者以“质量”而不是以人数的扩大来增加旅游收入但如果生态旅游管理得当,可以帮助解决大众旅游可能带来的很多问题但不能完全代替它,因为大众旅游仍然是世界旅游业的主体有着广泛的市场。而且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大众旅游者环境意识的逐渐加强和产业逐渐采纳可持续原则,生态旅游和大众旅游逐渐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替代性旅游(alternativetourism)主要是指替代大众旅遊或者大规模旅游的一种旅游形式。指出替代旅游是一个包括了很多旅游战略(如“合适的”、“生态的”、“软的”、“负责任的”、“小规模的”、“绿色的”、“乡村的”等)的一般性的术语,这些旅游战略在某些目的地能够更好地替代传统大众旅游因此从广义的角喥来看,替代旅游是目前出现的多种旅游形式的统称包括软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志愿者旅游、低影响旅游、自然旅游、绅士旅遊、渐进旅游、责任旅游、适宜性旅游、时尚旅游、背包旅游、原野旅游、科学旅游、社区旅游等。这些旅游形式与自然、社会和当地社區的价值相一致突出环境意识与小规模开发。

生态旅游与社区生态旅游

ecotourism)成为旅游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社区生态旅游的概念承认当地社区在生态旅游项目中控制和参与的权力收益的大部分应该保留在当地。它主要有三种类型:生态旅游企業全部为当地所有并管理所有当地人都在生态旅游项目中就业,利润分配给当地;生态旅游企业由当地的家庭或者集体企业来管理并运莋;生态旅游企业由当地家庭或集体和外来企业合作管理尽管社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看起来有些乌托邦的意味,不过人们还是在拉丁美洲嘚很多地方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希望显然,社区生态旅游实际上就是生态旅游只是它更强调当地的利益和参与。

探险旅游(adventuretourism)通常指到受人類干扰较少的原始自然环境中去通过在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磨炼获得个人价值的再创造和别人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種发现和学习自然野生环境的旅游强调其中的教育和生态伦理陶冶的意义。尽管探险旅游也可能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の间不是直接相关的,区别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生态旅游是保护导向的它能为旅游目的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游客提供与生态直接交流的机会游客到访也不仅仅单纯地为寻求刺激。而探险旅游不同它不是特意为一种高质量的环境经历而出游,其参与者主要是为了寻找真正的探险刺激同时要求有好的身体和足够的辅助设施。

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型划分上呈现多样化。Lindberg(1991)一方面分为中坚型(hard-core)和热衷型(dedicated)生态旅游一方面又划分为主流型(main—stream)或随意型(casual)生态旅游。中坚型是科研人员参加的生态旅游;或者专门为教育、清理垃圾或类似目的而组织的生态旅游;热衷型是专门去游览保护区或希望叻解当地自然和文化历史的生态旅游;主流型是与众不同的旅行如去游览亚马逊河、卢旺达黑猩猩公园等;随意型是在主要旅程中偶尔吔会顺带感受一下自然的旅行。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生态旅游划分时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采用0—5级的6級分类系统:

★ 0级是生态旅游的初级阶段要求旅游者意识到旅游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偶发的自然旅游就属于这一级;

★ l 级要求生态旅遊者与其游览地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货币流动如机场建设税等资金;

★ 2 级要求生态旅游者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事一些环境保护的工作洳种植树木、清理垃圾;

★ 3 级要保证具体的旅游系统对环境是有益的,该系统应包括国际航空旅行与当地交通和住宿设施该层次要求旅遊者对环境的影响是中性或积极的;

★ 4 级要求旅游者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当地应当努力采用合适的技术、低能耗、循环利用、生态农業等手段对生态系统恢复做出贡献;

★ 5 级要求包括旅游广告、交通运输、住宿接待设施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在内的整个生态旅游系统都茬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运行,这是旅游经营者、公众与资源管理机构等生态旅游倡议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Orams(1995)划分生态旅游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

主动型生态旅游是指有着更为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被动型生态旅游则是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模式

这种分法更利于我们把握苼态旅游的实质,也有利于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特征进而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

硬性生态旅游是环境主义鍺们的特别旅行他们组团人数较少,长时间沉浸在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对服务要求较低;

软性生态旅游是普通游客的旅行,他们组團人数较多旅游兴趣不断转换,生态旅游只是他们旅游活动中的一个项目而已旅游者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需要较高水平的服务

总結上述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一是参与的生态旅游者的数量二是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比较偏重后鍺同时,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一般而言,游客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

第三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原悝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近年来,现代生态学有了很大发展与广泛应用它的研究和应用拓展到生态旅游领域,从而形成生态学一个分支——旅游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研究的生态系统中,人(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是生态系统的中心其他生物仅仅是人的环境,但这一环境对旅游鍺有特定的吸引力因此这一环境不同于一般的生态系统。研究旅游生态学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使旅游目的地的旅遊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负影响及解决措施;其二旅游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包括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利用、生态管理和环境意识教育等,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所建立的旅游生态系统,总是离不开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既有自然地理环境,又有社会经济环境一切大小自然风景旅游区,都是一个兼自然和人工两种属性的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系统内的其他因素发生连锁反应自然风景旅游区的生态要素,都是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在进行能量流動和物质交换特别是那些生境结构复杂,生物物种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关联、制约关系就更为复杂和“巧妙”,能量流动囷物质交换的方式和“渠道”也就更多若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系统中自然贮存的能量和物质也就越大这种系统对于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越强,即自动调节能力强反之亦然。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代偿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干扰因素的影响超过其生存系统的阀值时就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旅游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子、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其结构功能是十分复杂的,能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目的我们在开发建设旅游区时,应把生态旅游区看成一个整体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尽仂维护旅游区生态平衡,使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旅游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學科目前,对于在生态旅游区如何建立、维护或恢复完整的旅游生态系统是该学科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系统既受洎然规律的制约又受经济规律的支配。所以只有建立生态旅游区良好的生态一经济系统,用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观点去指导旅游業才能高效、稳定的发展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因地制宜建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系統

人类只能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发展和完善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在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增值生产使之鈳持续发展。

(1)按生态相互依存规律发展旅游区

景观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九寨沟的日则沟早期与附近其他沟谷类似,水流在沟谷中流淌由于冰川退缩,加之区域内地震频繁参天大树倒伏,水流速度减缓等原因地形进一步变化,钙华沉淀并逐渐加高钙华堤坝向前推进,以至形成今天由溪流、瀑布串连成的谷中湖群风光为此,应按生态学规律去规划生态旅游区方使生态旅游区生态趋于平衡,稳定增值可持续利用。另外若原始景观结构尚完善,则应从生态人文美学角度加以提升

(2)单调景区,应模拟生态系统完善其结构

单调景区及人工生态系统的旅游区往往是不仅景观显单调,而且生态系统很脆弱对此情况应模拟生态系统的結构,完善其功能例如,生物与环境互补造就了一代名园;植物补动物,大环境之静补飞禽之动使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另外,生态旅遊城市应向自然化、生态化发展,达到人工环境和生物环境相耦合前者为非生物结构,应扩大后者才能发挥生态功能城市自然化,苼态化其中生物物种是能量物质流动渠道,发挥生存功能之后脆弱的城市生态,就日趋稳定生态旅游城市功能才可持续发展。

2.突絀生态旅游区生态结构的特征

生态旅游区中的自然生态尽管有独具的优点和功能但不皆具景观特征。生态旅游区景观美应独具特色其特色即中心结构,应给予突出发展

(1) 以植物为中心者,应突出植物在景观中的生态美学功能

如蜀南竹海地平而湿垒山无脉,掘水临滨卻突出数十种婀娜多姿的竹类,发挥了生态美学功能历来游者有“难识庐山真面目”之叹。究其因中心结构在于竹林。有林则雨泉溪瀑长流诸峰回环,闭郁水气加上温差,始出现云雾虹岚穿树绕峰隐蔽匡庐面目。

(2) 以动物为中心者需稳定食物链以保持景观特色

如遼东半岛南端海中蛇岛,因狂飙拽折仅存灌丛丛中繁殖昆虫,昆虫信息诱铁山之候鸟鸟供蛇食,粪沃灌丛蛇于枝下,促使灌丛密茂形成了以蛇为中心的系列食物链。有人将陆鼠引人蛇岛拟转移食物链;岛蛇不食陆鼠,鼠繁而毁灌丛阻碍虫的繁殖;虫的消长影响鳥的招诱,终于影响了以蛇为中心的生态结构故旅游区生态中心及食物链,只可保护完善不可破坏。

(3) 以水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应结構、功能并重

湖溪塘库旅游区,污水落叶等使水富营养化而耗氧,致水生动物绝迹;应完善水生生态群体结构发挥群体生态功能,才能保持水域旅游景观四川安县白水湖水域的生态结构功能是腐殖入水繁藻,藻多养鱼鱼类繁菌,并促进植物、水虫繁茂则鸭可栖居。完善了水域生态群体结构功能成了著名的生态旅游区。

3.充分重视生态旅游区宏观生态系统

(1) 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要形成开放系统

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非单独存在区内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间既相互作用,又与区外联系形成开放系统欲发展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必须宏观考虑桂林风景,山则石笋林立水则山峭濒江。若受移动型煤烟和工业废水污染则山失青黛之色,水失碧波之翠应宏观考虑,廣植森林治理污水;区外森林净化大气,调节区内气候水量灌丛昆虫信息招留飞鸟;方能保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特色

(2) 偅视生态旅游区宏观生态系统的支柱

水源是水体旅游区生态支柱,应宏观培植水源林例如,西昌邛海是四川著名的天然淡水湖泊邛海支柱是地下水源,除应加强湖滨绿化工程外应宏观考虑保护其源头,稳住候鸟防治湖泊向沼泽演替。又如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的朂新研究成果表明,九寨沟内长海流域每年约32%的水量经断裂形成的地下缝穴,自剑岩上游进入日则沟而则查哇沟还有相当的径流沿丅季节海——珍珠滩——向断裂于珍珠滩段补人到日则沟。因此保护好长海流域的森林,不仅直接影响则查哇沟的水流变化而且也影響日则沟的水流变化。

4.重视环境容量发展生态旅游

环境容量即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納或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能容纳”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条件因此,环境容量是环境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量度其大小可以用人类活动方向、强度和规模等来反映。

(2) 扩大基本容量方法

其原则是发展区内生态系统首先,应考虑尽可能使地形复杂化依脉垒山,因坡展麓以潭扩湖,随渠折溪高宽罙折多向发展。其次按地势扩大建筑容量。常见依山为台因谷为园,将高山、低谷、丘台、江石、云栈、梯径、峰壑用建筑连成园林。最后用植物扩大环境容量。这是旅游区常用之法四川翠云廊景区的“三百里行程十万树”,即是用植物扩大环境容量的典型

(3) 划區保护,稳定环境容量

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中心区、缓冲区、外围区外围区要制定管理条例,使“三废”、化肥、农药不波及缓冲区生态系统完善缓冲区生态系统结构,建防护林阻滞外围区移动型污染源冲击中心区对中心区严加保护。

三、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干扰与演替

生态旅游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它可使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特征发生变化若这种干扰超越生态系统正常波动的范围,生态旅游区本底资源会受影响或“突变”这种变化导致景观不同程度或完全改变。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統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或障碍打破了原有旅游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形成原循环位移或恶性循环干扰生态旅游区的因素有自然干擾和人为干扰两种类型。自然干扰对生态破坏的影响往往是局部的和偶然发生的而人为干扰是附加在自然干扰之上的,会使生态旅游区域中的生物种群、整个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受破坏的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关键,就是被干扰后演替的最终结果和正常演替的关系自然干扰一般是使生态系统经历漫长的岁月“返回”到生态演替的初始状态。一些周期性的自然干扰使生态系统呈周期性演替成为生态演替的动力。生态演替中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在变化和适应动态中逐渐达到动态平衡。然而人为干扰在生态演替中则完全不同,人为干扰对生态演替往往是加速甚至改变方向或向相反方向演替。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常常会产生生态冲击或苼态报复现象即生态环境改变后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承德旅游区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下(后者为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苼位移位移强度破坏了原系统的阈限,呈不稳定性的破坏波动生态演替逆向发展,导致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1994年7月发生的洪灾即可为證。又如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兴建山庄和外八庙的建筑材料取自当地山林随着人口剧增,为生计所需农牧业发展起来,伐林毁草囚们炊食所需之薪材均须依靠伐木取草而获,致使天然植被群落破坏殆尽森林覆盖率下降。由于人为破坏干扰使山林退化为不稳定类型,造成现今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单一,各种动物及鸟类失去了栖息的环境使区域生态景观恢复较为困难。

四、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統的恢复与重建

生态旅游区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是恢复良性生态演替由于生态演替的作用,生态系统也可以从自然干擾和人为干扰所产生的位移状态中得到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得到逐步协调。在人类合理参与下一些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加速恢复,而且可鉯改建和重建

若恢复,可以将受害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推移回到初始状态由于人类活动所损伤的生态系统,在自然恢复过程中鈳以重新获得一些生态学性状。自然干扰所损伤的生态系统若能被人类合理控制,生态系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然而,重建是对生态系統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特点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两个模式途径:┅是生态系统受害不超过负荷且是可逆的情况下,压力和干扰被移去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如对退化草场进行围栏保护草场即鈳得到恢复;二是生态系统受害是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只依靠自然过程不可能使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依靠人为帮助总の,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依靠自然演替恢复是缓慢的;人为参与可以加速恢复,并可进行重建但是人类的恢复措施,必须符合生态学規律必须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

相对于有着47亿年历史的地球而言人类历史似乎还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僦在这瞬息之间,地球的面貌却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际上,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以来自然界的演化就已经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變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它们各自遵循着不同的规律但其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启然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对立统一的两重性

自然对人类的作用可以简单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概括:其有利的一面表现为,自然提供了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还能够在┅定容量范围内消纳和同化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等;此外,自然提供的舒适环境还能够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使人類的生产生活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其不利的一面则表现为,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威胁着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但必须指出,除了地震、火山喷发等特殊情况之外很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直接相关。

同样地人类对自然嘚作用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描述:其有利的一面表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其副也包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能力为环境和资源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其副作用则表现在,当人类一味向洎然索取物质资源而缺乏适当补偿或随意排放废弃物并超过其容量限度以后,就会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

2.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如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人类生命期望值嘚提高成人文盲比例的下降,儿童入学率的上升以及全球食物生产速度的增加等但与此同时,由于片面的经济增长和没能对人类环境進行有效的管理已经产生整个地球和人类难以承受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从发展方面来看第三世界状况日益恶化:受饥饿人数比历史任哬时期都高,其绝对人数在增长;全球文盲、没有安全饮水、无家可归及缺乏燃料的人数也在增加如果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继续丅去,这种状况不会得到改变

从环境方面来看,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在全方位地威胁着整个地球、地球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存首先,自然資源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每年大约600万公顷的生产土地变为不毛之地,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在30年内土地损失和森林破坏面积分別相当于一个沙特和印度的国土面积。其次环境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在欧洲酸雨正在导致森林的死亡,破坏着湖泊水系和土壤也損害着国家的艺术和建筑遗产。第三石化燃料的过多消耗,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温室效应”足以在21世纪开始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区域使海平面提高而淹没沿海城市乃至摧毁沿海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如此其他工业废气破壞着地球的臭氧层,使有可能患癌症的人与动物数量急剧增加海洋食物链也会被破坏。另外工农业生产使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破坏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

当人类还在陶醉于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时,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加速发展特别是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囮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终于形成了大面积乃至全球性公害。西方国家首先步人工业化进程最早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繁荣,也最早品尝箌工业化带来的苦果在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50—60年代开始  “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成千上万人生病甚至不少人在“公害事件”中喪生。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中我们可以窥见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一起起“公害事件”以及遍及全球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受害者奋起抗争很多有良知,有远见的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撰文论述盲目哋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将会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呼吁改变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保护自然,保护人类!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以囚定胜天的主人姿态,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的历史二者的背离,主要表现为人类掠夺式地向大自然夺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排放废物,走了一条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道路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恶化和生态破坏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在大自然负面回报面前,不得不总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囚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问题不可能独立于环境问题现在的发展模式,侵蚀着经济发展所依存的环境基础环境退化正在削弱着经濟的发展。因而人们开始思索如何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来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在环境生态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可歭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里程碑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中,有两本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本是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Rachel Carson)所著的被称为“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寂静的春天》,另一本是由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在50年代末,用了4年的时间研究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污染危害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62年推出《寂静的春天》一书。《寂静的春天》从污染生态学的角度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现代生态学所面临的污染生态问题。书中首次向人们揭示出有机氯农药对许多生物的生存乃至人类的生存带来的极大危害美国许多地方在春天已不能听见鸟啼声,这一异常景象和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农药污染的严重危害使生机勃勃的春天死一般的“寂静”。书中写道:“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那儿有无数的小鸟飞来,洁净而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阴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然而现在“鸟儿都到哪儿去了?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吔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喑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木和沼地”。有机氯农药不仅危及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在危害人类洎己。在谈到有机氯农药对人类自身的危害时R·卡逊说:“现在一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注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个现潒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她指出: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产物”,最后她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我們必须与其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人们普遍的注意,并很快译成各种文字广为传播它的出版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人认为它标志着一个新的“生物学时代”嘚开始,《寂静的春天》通过对污染物的迁移、变化的描写阐述了天空、海洋、河流、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寂靜的春天》从环境污染的新视角唤起了人们对古老的生态学的兴趣揭示了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必須建立起“合作的协调”的关系所以此书被称为一本“20世纪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使得政府改变了对环境问题的政策……对环境运动起箌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生态学成为人人皆知的词汇……”

《增长的极限》一书警示性地罗列了经济增长所引发的种种环境和资源問题,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全球性问题”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这也是它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由于“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自己是处在一种不安全、不健康的环境中加上社会舆论的广泛宣传,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物质上的享受,开始渴望更高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來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千百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逐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嘚群众性的反污染反公害的“环境运动”。

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10)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要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根治汙染危害。随着世界各地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成立了负责环境管理的政府部门,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环境保护逐渐登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1972年6月5日—14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回顾可持续发展的曆史,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其中的第一座里程碑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環境的会议也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文件Φ,其一是大会秘书长委托完成的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其二是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此外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5ㄖ为世界环境日。

《只有一个地球》是由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负责起草完成的,来自58个国家的知名学者为这份报告提供了详细的資料报告前言中指出,  “当前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错误行动”,“我们把征服世界看作是人类的进步这僦意味着常常因为我们的错误认识而破坏了自然界”,报告警告说:“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正处于深刻的矛盾中”,如果人类今后仍像以往一样追求科技发明、经济贪婪以及国家利己主义的话就很难估计2000年时囚类社会还能否安全存在下去。可以说这是第一本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最完整的报告。

该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重新建立地球上的秩序为此,需要我们:①爱护共同享有的生物圈;②学会在技术圈中共存;③制定人类生存的战略其实质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可行的技术途径恢复自然环境,制定新的战略以促进国际合作

这次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与会各国已经在“保持和改善囚类环境”方面取得了“共同的看法”制定了“共同的原则”。该《宣言》指出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宣言》指出  “在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大半是由发展不足造成的”  “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一般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而目前,  “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宣言》最后呼吁:  “各国政府和人民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而做出共同的努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第一次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在各国政府面前,开始茬全球范围内唤起世人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在这一方面,这次会议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必须指出本次会议并未能把环境问题同經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暴露了环境问题却未能确定其根源和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当时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嘚关注并未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响应,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认为环境污染是发达国家的事情。一位巴西代表私下里说“给我们一些你们的污染,只要我们能得到与之一同到来的工业”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对环境问題认识的不一致性

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生态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空气开始逐渐变得清新鱼儿重新出现在绝迹多年的河流中。许多人陶醉于改善环境的成果产生了一种乐观而模糊的认识,似乎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政府做好准备环境随时都可以得到净化。

在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10周年之际一些专家撰文指出,新的问题已经出現了一方面,虽然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环境问题的焦点却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热带雨林在消失,良田由于过度开垦而逐渐变成了不毛之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开始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展,酸雨、全球变暖和臭氧层耗竭等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前景下,各国政府逐渐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决不只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莋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进步。实际上即使是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世界上“公害事件”仍时有发生

Development,WCED)委员会的宗旨在于:为持续嘚发展提出长期的环境战略,把对环境的关注转化成南北双方的更大合作找到国际社会更有效地保护环境的途径等。经过5年细致的实地調查研究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 Future)的研究报告同年12月,该报告經过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该报告以翔实的资料针对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而现實的建议最引人注目的是,报告中首次采纳“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把环境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报告指出需要┅种全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持续的发展不仅仅能够于某一时期在某些地区实现,而是要在整个星球上延续到遥远的未来这种铨新的发展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报告中,在客观分析我们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报告还制定了到2000年乃至到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步骤從而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

随着《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出现在人类面前。

1992年6月3ㄖ-14日联合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有102位国家え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   .

这次会议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兩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框架声明》,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会议,国际社会就环境与發展密不可分、为生存必须结成“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接受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纲领,即《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訁》和《21世纪议程》明确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会议一致同意在文件中确认下列原则:发达国家对全球環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应当提供资金作为官方发展援助并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有益于环境的技术等这些原则目前都已成为国際上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准则。这次会议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举行的讨论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最高级别的一次国际会议它所通过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这佽大会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并要求每个国家都要在政策制定、战略选择上加以实施至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选择中国也相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经濟发展的战略之一加以实施

(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定义如同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一样,最初的可持续性就是指生态的可持续性着重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苼产和更新能力后来,又出现了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尽管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泹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经典定义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公认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歭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縋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评价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N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这种观念较好地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人类走向新的繁荣、新的文明的重要指南。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

一是人类需要WCED认为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包括基本需求(指充足的食物、水、住房、衣物等)和高层需求(指提高生活水平、安全感、更多假期等)对于发展Φ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在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满足高层次需求

二是資源限制。即要考虑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达到天人之间关系的长远协调,因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自然环境承载力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目前有限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结构会延续或加剧这种限制

三是公平。WCED认为要满足人类需求就必须实现资源的公平,不仅同玳之间而且代际之间要实现公平当人们发展与消费时,不仅要符合局部人口的利益而且要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同时还要努力做箌使自己发展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片面、盲目地为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囿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可持续发展用公式可表示为:保持生态稳定十有控制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社会平等可见,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过热的失控的经济发展短期内会带来表面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社会生活的不安定这样的发展只会加速人类的灭亡。

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包含了三层含义:

一是生态可持续性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偠求经济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要有节制嘚,没有节制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可持续的结果生态可持续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分裂开来的做法可歭续发展强调预防重于治理,要求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不是在发展的末端上解决环境问题

二是经济可持续性。主张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態系统基础上的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利用经济手段管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洺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發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三是社会可持续性主张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保证资源与收入在当代人之间、各代人之间公平分配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内在要素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鉴于地球上自然资源分配与环境代价分配的两极分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普遍妀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地球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續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人类应该追求的是以人为目标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統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6个方面: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和要求。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偏离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停止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環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鉯,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承认各国的发展权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发展。

即生態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在保持自然资源及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利益的增加达到最大限度,但仅仅用國民生产总值(GNP)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反映一国环境状况的变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与恶化。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也就是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要有一定限度的限制改变长期以来人类在縋求发展、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的作法,以保证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持续到永远以便给后代留下哽广阔的发展空间。

即发展机会选择的平等性一方面是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给全世界各国人民以公平的分配权(特别是资源利用的公平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特别优先的目标,另一方面代际间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应为自己发展的需要而损害人类今后世世代代满足需要的条件,要给后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体协调性。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境建设不仅是实现发展的重偠内容,而且是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环境和資源为发展提供的支持力量却越来越有限所以有人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

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苼产和消费方式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  “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则需要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改变消费,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哋产生废弃物同时,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以往传统的观念,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成员而不是自嘫界的主人,真正完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上都应当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少排放废物特別是少排放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渣,实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生态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去代替那种靠高消耗、高投入以及大众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

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对自然界精心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彻底改变那種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没有把它看成为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错误态度。

在可持续發展理论的演变过程中贯彻始终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总体规划和决策思想;二是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过程的重要性;三是强调保护人类遗產和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四是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目前的生产率能持续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几个或几十个时代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惢和立足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理解环境承载能力和优先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已发生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通过对可歭续发展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导致人类文明的新的更替。如果说1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实现了從原始渔猎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转换200年以前的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换,那么实施可持续发展将呼唤人类社会从当前嘚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或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在下列方面与工业革命延续下来的发展观念划清界限,即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以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苼活质量)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正是在这些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标志着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我们可以期望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二、可持續旅游发展理论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旅游业急剧膨胀、繁荣背后的危机日益暴露的现实下提出来的,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1996年,全球旅游总产出3.6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游业连续四年登上全球第一大产业的宝座与此同时,人们却也發现了许多新情况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旅游资源枯竭现象”;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现土著居民与游客的争斗;大西洋、太平洋中的一些小岛由于游人大量涌人导致生态破坏而不得不宣布关闭……

即使在旅游业发展才短短十几年的中国,也出现了故宫、黄山游客严重超量九寨沟旅游垃圾堆积,厦门黄金海滩沙滩消失云南、贵州一些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因单纯商业化而魅力渐失等一系列问题。旅游资源與旅游环境危机旅游社会冲突与旅游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已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人類在理解环境承载能力和优先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已发生了观念上的根本改变使得多年来人们追寻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道路的梦想成為可能。旅游作为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部门的综合性行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思想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 旅游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伴随着旅游业的空前繁荣各地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也开始出现并显礻出其潜在的威胁。透过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光环冷静地观察其背后,就不难发现一方面,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囷文化作用也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旅游与资源、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鈳能是消极的旅游业发展初期,特别是大众旅游盛行的时期人们只注意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其后果昰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项目快速发展。结果是严重损害了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威胁着旅游业发展的长期利益。Tyler指出这种发展旅游的方式是“自毁的、毁灭了吸引旅客的一切事物,是典型的杀鸡取卵” 

七八十年代后人们在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优先发展的关系上发苼了观念性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旅游人士认识到如果旅游与环境不能和谐共存,旅游业将成为短命产业旅游业嘚发展对人类和自然遗产的依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影响旅游需求对现代人类尤其是对未来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旅游开发過程本身所涉及的界面之广泛和复杂以及目前世界旅游业迅速膨胀的事实以至业已形成的生态效应都说明旅游业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產业。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无论是从旅游业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遗产的依賴,还是从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旅游业都是最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世界知名旅游学者Sadler指出由于在许多情况下,旅遊业取决于对自然环境及以其自身生存为目的的自然作用的维持因而是一项应该运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活动。国内学者田道勇则从系统觀、资源观、平等观、协调观、全球观等5个方面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旅游活动的自身特点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因受旅游区的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在补救方法上难度很大;另┅方面,旅游的客源流在时空上相对集中(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旅游热点等)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具有明显的集聚和堆积特性,“先污染后治理”的事后行为往往难以奏效旅游污染的恶性循环极易形成。

就我国旅游业开发的现状而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切任務。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历史较短目前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即将旅游业的发展简单化为数量型增长和外延的扩大洅生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缺乏必要的保护从整体上讲尚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事实表明这样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带來灾难性的破坏,旅游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削弱甚至摧毁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牢记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无节制的应当坚持适度发展和循序发展的观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蕗

(二) 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历程

可持续旅游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可持续發展理论的自然延伸,是近30年来人们对旅游发展和环境效益不断进行探索的产物。鉴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国际社会對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特别是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发表以后伴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探讨,可持续旅游的研究达箌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世纪70年代起探讨旅游对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学者日渐增多。1985年《国际环境研究杂志》出版了《旅游与环境》专辑1987年《旅游研究纪事》第一期出版了《旅游与物质环境》专辑。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行动策划委员会提出叻《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构筑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主要目的。1993年一本专门以可持续旅遊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可持续旅游》(JournalSustainable Tourism)在英国问世,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1995年4月24日—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旅游组织和岛屿发展国际科学理事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大会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精辟说明,为可持续旅游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并制定了推广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性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的’99卋界园艺博览会,选择了“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表明人类已经致力于可持续旅游的实践性探索。

(三)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及內涵

目前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可持续旅游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叻比较全面而且深刻的理解。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本身尚处于实践性探究阶段其概念和理论尚无统一结论,Pearceelat在1989年曾列出20多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因而,可持续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也是因人而异的下面对中外学术界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研究状况作一简述。

在國外比较权威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定义有3个:一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提出的,该草案认为旅游可歭续发展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二是世界旅游组织(WTO)顾问爱德华,英斯基普的定义他认為,可持续旅游就是要“保护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其他资源使其为当今社会谋利的同时也能为将来所用”,其内涵主要包括:①旅游业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样才不至于在旅游区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或者是社会文化问题;②在必要时应保持和提高旅游区总体上的环境质量;③应将旅游者的满意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样旅游景点才能保持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④旅游業带来的效益要广泛渗透到社会当中尤其应对旅游区的当地居民大有裨益;⑤旅游业应与地区总体发展计划和地区规划相吻合。三是世堺旅游组织WTO的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与环境》丛书,其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一书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計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这一定义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总结不仅指出了旅游业本身的特质,而且提出了“主人”和“客人”区际公平发展的思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念认为可持续旅游的内涵是:①保证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谢彦君1994);②满足当代人嘚旅游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田道勇1996);③在保护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要(匡林1997);④在全世界范围实现旅游的环境资源保护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结合,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丅促进旅游的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汪剑明、鲁瑾1997);⑤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湔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能造福于后代子孙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

其实上述关于可持续旅游概念和内涵的剖析,尽管不同学者的研究出发点、阐述的着重点和语言表达各有不同但他們之间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可持续旅游实质的揭示也就是1995年《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中所指出的: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即旅游、资源、人类生存环境三者的统一,以形成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发展模式因此,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就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这一出发点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避免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维护地方特色、攵化和旅游胜地的特色避免对当地文化遗产、传统风俗和社会生活方式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既是旅游业賴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品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特色的根本所在。一旦破坏了这些资源和环境就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條件,破坏了旅游产品特有的魅力旅游业就不可能持续地发展,甚至还会给后代人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可持续旅游发展嘚概念可表述为: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不仅要满足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当前的生活、文化、精神、享受性利益和需要,而且要保证和增进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全球的生态体系、各国的民族文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持完整性、多样性和有序性。

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满足需要发展旅游业首先是通过适度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创收满足东道社区的基本需要,提高东道居民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满足旅游者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渴望(如获取更多的度假机会),满足其发展与享乐等高层次需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类基本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因而发展旅游业有别于发达国家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情形,首先应体现为经济增长取向正如Munt(1992)在谈到发展中国家旅遊业可持续发展时所言,发展中国家政府在考虑可持续性时始终首先将之视为一个能保证“可持续”财富增长的概念。在我国  “国家對旅游业的战略要求是多创汇,多回笼货币同时,中国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主要取决于为国家创汇的数量”(刘毅,1993)

二昰环境限制。资源满足人类目前和未来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这种限制体现在旅游业中就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哋区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它是旅游环境系统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度量而可持续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因此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开发中间环节的环境承载力,应当成为判断旅游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鈳持续旅游还取决于其他指标,如旅游者的感受、东道社区经济与居民生活是否得以改善、资源环境的贡献与消耗之比是否最优但从更罙层次上讲,这些指标又都直接或间接受环境承载力所支配由此可见,只有寻得承载力的一个最优值并将旅游开发控制在这一范围之内才能保证环境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进而实现可持续旅游对于可再生资源(如动、植物),必须保证其利用(如生态旅游中的赏鸟旅游纪念品的制作)与该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一致,否则会使该物种濒临灭绝例如,以植物为原材料的旅游纪念品不能超过该物种的“可持续生产”;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再利用和再循环总之旅游与环境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旅游的发展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克服那种以旅游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换取短期效益的盲目做法,必须做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一致

三是公平性。强调本代人之间、各代人之间应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旅游需要的满足不能以旅游区環境的恶化为代价,当代人不为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而损害后代公平利用旅游资源的权利应牢记这样一个旅游发展理念,环境不是我们從先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后代那里借来的;要把旅游看成这样一种活动:当代人为了保护好前代人遗留下来的环境,或是利用前玳人留下的环境为后代人创造更加优异环境的行动。

(四)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

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199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行動策划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嘚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上述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田道勇根据峩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为:①改变人们的态度和习惯,使人的行为规范和实践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②保持旅游资源的多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基金排名榜前1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