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紧缩,蓄意谋杀未遂吹起的房价泡沫会不会被刺破

彭文生:无需担心政策紧缩刺破房地产泡沫
[摘要]判断资产泡沫破裂的时间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现在政策不紧缩,任由信用扩张进一步吹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的破裂带来的冲击将更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企稳、通胀温和,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却偏紧,一个解释是为了控制风险,背后的问题是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水平近几年上升很快。去杠杆成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担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将如何影响经济?未来去杠杆将如何演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判断资产泡沫破裂的时间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现在政策不紧缩,任由信用扩张进一步吹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的破裂带来的冲击将更大。以下是报告全文:首先,从短周期来看,企业的高杠杆率使得经济增长的下行更多是和投资增速下降联系在一起。高杠杆率意味着利率和总需求波动对企业部门的冲击大。企业的债务存量较大,导致在利率上升的时候,财务成本上升较快,容易导致亏损,从而增加债务违约的风险,迫使企业紧缩开支。其次,假如需求受到冲击,比如出口或者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偿债能力下降,高杠杆率意味着企业紧缩支出的压力尤其大。从中长期来看,企业部门去杠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部分。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有两条主线,一是让市场在配臵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个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前者提高资源配臵的效率,后者降低收入分配的差距,两者的一个共性是有利于消费,消费率上升意味着储蓄率下降,企业部门的融资条件趋紧。加上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成本上升,企业部门将面临长期的紧缩压力。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体现就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下降。这个结构调整过程是比较平稳的,还是有大幅波动,带来债务危机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重要的因素将是房地产市场的演变。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经济增速下滑,企业部门因为其杠杆率高,受到的冲击大。同时,企业持有的资产贬值,而债务水平却不会下降,其杠杆率反而进一步上升。 在经济增速和资产价格下行的环境中,杠杆率上升可能带来剧烈的去杠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引发金融危机。从房地产泡沫和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看,我国的情况类似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受冲击最大的将是企业部门。这不是说家庭部门不受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次要的,经济低迷将主要体现为投资疲弱。由于房地产在杠杆周期中的特殊作用,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关注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2013 年中以来的利率上行,主要反映了货币政策的紧缩,主要是为了控制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信用扩张相互联系的金融风险。同时,近期的媒体报道,显示政策当局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限制其信用扩张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发展显示政策主动引导经济去杠杆,起码是控制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速度。在这样的情形下,也有人担心政策紧缩是否过度,刺破房地产泡沫反而带来金融危机。这样的担心似乎有道理,但现实中对政策操作没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判断资产泡沫破裂的时间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现在政策不紧缩,任由信用扩张进一步吹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的破裂带来的冲击将更大,伴随的经济调整将更剧烈。当然,对房地产是否已经是泡沫也有争议,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还谈不上是泡沫,或者不是全面的泡沫。如果这个观点更接近现实,那就不需要担心政策紧缩刺破泡沫,相反,政策紧缩有利于防止泡沫生成,虽然对短期增长可能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有限,对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是有利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neom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货币政策寻找平衡点 A股市场或将从中受益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App:直播上线 博主一对一指导
火爆A股:1250万操盘金震撼发放
  阎&岳&
  央行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大量信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是“稳定经济增长、防范资产泡沫和促进绿色发展之间的平衡面临更多挑战”。那么,货币政策在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呢?
  今年以来,央行对资产泡沫的认识也是递进式的,主要反映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在之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仅对国内资产泡沫做客观陈述,对海外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在陈述的同时也会加以点评。但从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开始,央行就对资产泡沫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在这份报告中首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税负”。而在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在摘要、下一阶段政策思路的框架阐述等在内的七个部分均提到了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可见其对泡沫问题的重视。
  那么,资产泡沫和风险都存在于哪些方面呢?央行在报告中具体指出了一些行业领域,比如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保险资金运用、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对于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央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对房地产实施“限流”,即限制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业,实施债转股化解企业和银行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等。这些措施目前已经初步见效。
  所有上述这些工作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给予支持。而实现“稳定经济增长、防范资产泡沫和促进绿色发展之间的平衡”的基础或平衡点就是要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更直白的表述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需要从量价两个方面着手。价格方面主要是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量的方面则主要包括SLF、MLF、PSL和公开市场操作等,由于准备金工具的信号作用明显,央行会慎用。
  总之,后续货币政策将在“稳定经济增长、防范资产泡沫和促进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在这个过程中,A股市场或将受益,因为在抑制资产泡沫过程中挤出的资金有一部分将会流到股市,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成为价值“洼地”。虽然央行也强调要对股市异常波动进行风险监测分析,但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出现异常波动情况主要是外界干扰,就其市场内在因素来讲,提振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视点
责任编辑:张海营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李克强:中国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增长|中等收入陷阱|创新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李克强:中国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增长
  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李克强强调,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李克强首先向长期以来为国家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李克强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他说,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各种困难和问题交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预期等一些方面出现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各地发展不平衡,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又不能掉以轻心,要直面问题、善谋善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惠民生要动力,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克强指出,正确认识形势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基础。在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尽管面临国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突出等诸多挑战,但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长中的庞大内需市场、“新四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李克强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激发。要合理确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两头发力,积极作为,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产业跃上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催生和壮大新兴业态,拓展新的市场需求,用无限的创意使有限的资源转变为更加丰富的创新成果,造福亿万人民。要以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冲破形形色色体制机制障碍的羁绊,由市场决定创新资源配置。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尤其要注重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把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开花结果,通过开放合作汇集更多创新资源、凝聚更多创造力量。
  李克强指出,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要进一步破除阻碍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各种障碍,弘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两院院士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培育和带动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使创新创造成为中国发展故事新乐章的强音。
  李克强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创新,锐意开拓进取,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会前,李克强会见了金怡濂、王小谟、王永志、吴孟超、吴良镛、郑哲敏等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院士代表。
  刘延东、杨晶、陈竺、韩启德、万钢和路甬祥、桑国卫、宋健、徐匡迪、王志珍,及两院院士等共1100多人参加报告会。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梁振英任内政绩简单回顾:限奶令曾引巨大争议|梁振英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
  梁振英自2012年起出任特首,就任4年多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但过去数年仍有一定政绩:
  1. 限奶令
  近年由于内地对奶粉需求上升,出现内地人及水货客抢购香港奶粉热潮,影响本地奶粉供应。梁振英政府于2013年3月实施俗称“限奶令”的携带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离境新规定,限制每名16岁或以上人士,每24小时只可携带净重不超过1.8公斤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配方粉)离境,违者可判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2. 免费幼儿教育
  梁振英早于参选时就曾于其政纲内承诺,将推行免费幼儿教育。政府早前亦已公布免费幼稚园教育文件,料每年将开支67亿元支援幼儿教育。
  免费幼稚园计划只适用于非牟利幼稚园,至于受惠的幼稚园须符合3大条件,包括幼稚园是本地非牟利团体,并愿意参与“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为半日制课程;其学费资助额亦要不低于学费。
  根据教育局公布的名单,738所批准参加计划的幼稚园中,合共有430间幼稚园的半日制班真正免费,占整体约58%,而所有开办全日制、长全日制的幼稚园,均获核准收取不超过2,000元的学费。
  3. 叫停投资移民
  梁振英在2015年施政报告宣布暂停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指会研究制订人才清单以更有效及聚焦吸引高质素人才。
  政府在2003年10月推出投资移民计划,只要投资650万元本港房地产或金融产品,即可申请投资移民,但因不少申请人投资房地产,因此计划被视为会推高楼价。前行政长官曾荫权曾在2010年暂时将房地产于计划下的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同时调高投资移民所需的金额至1,000 万元。
  梁振英政府及后在去年指,考虑到特区的经济状况,不应再重点吸引资本投资者来港,而是应聚焦吸引人才、专业人士,故暂停有关计划。
  4. 推出“港人港地”
  梁振英在任期内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优先照顾本港永久性居民置业安居的需要。2013年3月,行政会议通过港人港地政策,但政策推出一年后就被“搁置”,目前“启德一号”为唯一引用“港人港地”条款的的发展私宅项目。
  由中海外发展的“启德1号”,早前亦公布首批110个单位的价单,呎价介乎15,080元至18,418元,扣除折扣后最平单位入场费为491.8万元。虽然已被“搁置”,但政府已表明, “港人港地”在有需要时,可于短时间内再次启动。
  5.“白居二”政策
  梁振英上任期间,先后两次推出俗称“白居二”的“扩展居者有其屋计划第二市场至白表买家”,让符合资格的“白表”人士以“绿表”资格,于1年内免补地价买二手居屋。但有评论认为,“白居二”推高二手居屋及公屋的售价。
  6.“零双非”政策
  过往内地俗称“双非”的非本地孕妇在香港出生子女,因造成跨境儿童等问题而备受关注。梁振英政府在2013年正式实施“零双非”政策,所有公立医院均不会接受非本地孕妇在港分娩,而私家医院亦同意不再接收双非孕妇分娩预约,令双非儿童人数不再上升。
  (新浪港股整理自香港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上海公积金新政会给楼市带来什么|楼市|上海公积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上海公积金新政会给楼市带来什么
  4月9日,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称,购首套房及二套普通住宅,个人和家庭公积金贷款上限调至50万元和100万元;缴交补充公积金的,上限再增10万元和20万元。也就是说,家庭公积金贷款上限最高能达到120万元,比原有的家庭最高贷款额度60万元整整翻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政所惠及的不只是个人购买第一套房产者,它还同时适用于购买改善型第二套普通商品房者。根据新政,购买第二套非普通商品房家庭最高也能拿到10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消息一出,当天下午A股房地产板块强势拉升。
  “虽然只是上海一地出台的新政,但它在全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纯觉得,房地产股因上海新政飘红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时机到了。他告诉记者,北京、上海、广州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具有标杆性意义,“二三线城市给楼市松绑的新闻不断,有的还取消了限购,但这些都不如北上广的一个‘小动作’来得更具指导性、标志性”。
  丁纯觉得,此次上海公布的楼市新政释放信号的意味很明显,“引导按照正常需要配置房产,鼓励老百姓均衡分配资产”。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内地股市一路走高,许多人在预测“牛市”的情况下将资产投入股海。公积金贷款新政的出现,无疑给萎靡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鼓励老百姓买房有一条底线――政府鼓励有刚性需求的普通百姓买房,而不鼓励那些只有投资需求的有钱人买房。因此,“限购政策”尚未放开,且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北、上、广的限购都不会放开。
  房地产研究学者尹伯成认为,大幅度调整公积金政策是上海政府的“上上之举”――能释放一些刚性的、消费性的需求,但仍然不会让那些投机者找到钻空子的机会。“要稳定经济,必须要稳住房地产。”尹伯成说,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然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转型成功之前,“日子怎么过”是一道难解的题。
  房地产行业能否“稳住”,是决定经济走向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房地产行业涉及其余60余个行业的“生计”。
  在尹伯成看来,提振房地产市场,是让那些迫切需要住房者买得起房,而不是放开限购,让投资需求重新入场。“用公积金贷款这一杠杆来刺激住房需求,效果最佳。”尹伯成说,“原来想过让银行降低商业贷款利率,但银行现在资金成本太高,它不干;动公积金利率、公积金政策,是最好的办法。”
  在上海,有关公积金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今年3月1日起,上海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4.25%下调至4.00%;5年期以下(含5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由3.75%下调至3.50%。今天,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
  这些政策究竟对楼市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上海一家中介机构研究咨询部高级经理卢文曦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预测,考虑到有大约30%的客户拥有补充公积金条件,新政可能会在短期内为楼市带来一成左右的增量。
  但尹伯成觉得,新政对上海楼市的刺激作用仍然有限。他分析,目前上海的状况是“房价太高”,经济条件差一些的人,还是买不起房,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早就买好房了。
  尹伯成判断,光靠公积金政策的“利好”或许并不能给上海楼市带来多少“增幅”。因此,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采用贴息的方式,把银行商贷的贷款利率降下来一些。同时,开发商降些价,保障性住房降低点门槛。
  本报上海4月9日电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蓄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