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甲壳虫的版权在中国的哪个音乐软件版权多上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53|回复: 17
奋豆350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实习会员,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扫一扫手机看本帖
注册奋韩,浏览更多更全的内容,享用更多的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谁能给推荐一个在韩国能用的音乐播放器?
今天试了好多音乐播放器,都是因为版权原因,只能在中国大陆用,天天在网上 无时无刻 都会看见 仅限中国大陆,我透% w2 J1 T% b1 |' F&&Q; S
老子真都不想当中国人了&&2 |7 O. @6 d. W&&v# E&&x; Q# u
奋豆56152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手机上就下“多米”
电脑上就用虾米~
奋豆382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实习会员,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ali_302_kr
奋韩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奋豆382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实习会员,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奋豆27167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薛定谔的猫
电脑QQ音乐啊
奋韩提醒: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奋豆6009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忘川无殇 发表于
10:17 $ s! @: r2 }; Q$ Q8 f
电脑QQ音乐啊
qq音乐不行了。。。。
奋豆6009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Smile_土豆 发表于
手机上就下“多米”
电脑上就用虾米~7 ~5 x9 Y0 n% \' U% q7 G3 L' E
电脑下 “多米”&&行么?
奋豆1866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74 积分
qq音乐可以啊
奋豆1055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39 积分
忘川无殇 发表于
电脑QQ音乐啊% [3 ~+ m8 L; q1 w& M5 }( Q
QQ音乐已经抛弃我们了
奋豆1720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8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66 积分
燕翔魑魅 发表于
QQ音乐已经抛弃我们了5 l# Q1 K3 g1 @$ n
是吗。我家里上次还下载了破解版的qq音乐呢。不过好久听了。不知道限制不限制了。
奋豆1055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1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39 积分
永恒的乡愁 发表于
21:14 7 v% R- A- w: i7 |2 `9 ~1 j# f
是吗。我家里上次还下载了破解版的qq音乐呢。不过好久听了。不知道限制不限制了。 ...
现在好像又能用了
奋豆3967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30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92 积分
下载酷我音乐播放器
电脑和手机都可以
. [8 |" C3 d% R# s) Y* f
ali_273_kr
奋豆4006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酷我比较好 今天早晨我刚下的
奋豆1158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普通会员, 积分 5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2 积分
小丁叮 发表于
qq音乐可以啊0 x/ ]& }) ^! }2 ^
我的电脑没法用QQ哎
奋豆2957 粒
主题帖子奋韩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1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96 积分
笨笨~ 发表于
qq音乐不行了。。。。! c5 W' T: ?3 s( z7 n$ x
办年费绿钻QQ音乐可以用&&我用QQ音乐好几年了 一直能用
TEL: 02-861-9196 & FAX: 02-861-9193
移动客户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遭遇网络及版权冲击 背景音乐公司入中国市场受挫_新浪上海
遭遇网络及版权冲击 背景音乐公司入中国市场受挫
东方网评论
  音乐背后释放“魔力”
  Muzak公司的曲库里有数百万首歌曲,各类流派无所不包,从传统的乡村音乐、怀旧老歌到爵士、重金属、灵魂乐……眼下,收录歌曲总数还在不断增加:每个月都会有几万首新歌入库。除去这些,曲库里还收集了很多CD封面,不少经典歌曲更是有多种版本,独占鳌头的自然是甲壳虫乐队的“昨天”(Yesterday),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至少拥有500个版本。
  为了在庞大的曲库里方便操作,Muzak公司的每首歌不仅按照艺术家和专集名字来分类,年代、制作人、标签,甚至是录音棚都是必要的信息。在Muzak看来,“特定时期在特定的棚里录音有时会有独一无二的效果,就像特定年份在特定庄园酿成的葡萄酒一样,而这类歌曲往往能起到更好的衔接作用。”
  无可争议的是,背景音乐已经成为现代商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被广泛使用在不同的消费场所,商家打的如意算盘无外乎影响客人心理,带来愉快心情,最终刺激销售。从理论上来看,好的音乐会使人心情愉悦,就可能会使部分消费者在场内多停留一些时间,也可能使商场的营业额得到增加。另外,背景音乐还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舒适的购物环境,使消费者对这个商场的购物环境产生亲切感,以后在这里购物的次数可能也会因此增加。
  有一项对背景音乐的研究表明:播放有背景音乐的商场、超市、零售店等,顾客的光顾会增加;音响的强度过高时,顾客于商店逗留的时间将减少;与节奏快的音乐相比,舒缓的音乐将使商店的销售额增加。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阿兰·布拉德肖认为,放慢商店里的音乐节奏,能让顾客误以为时间过得更慢,这样顾客可能就会花更多时间来仔细查看货架上的商品。而商店强迫圣诞购物者听这些喜庆歌曲,从而改变他们的心情,影响他们的时间观念和他们购买的产品种类。换而言之,就是试图用你几乎察觉不到的方式来操纵你的购物习惯。
  实际上,当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逐渐领悟到——购物不仅仅单纯地买东西,更是一种全程式的体验时,商场里背景音乐释放出的魔力就愈发受到重视。MoodMedia的负责人表示,“在产品与服务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客户越来越期望着在各种商品体验中得到正面、有情感而且值得回忆的感觉。”有意思的是,经验老到的奢侈品品牌早就在店堂里实施了这一“秘密”,彰显品牌个性的装饰加上独具格调的音乐几乎是奢侈品专卖店的标配。眼下,背景音乐乃至特定的视觉设计的流行趋势已经逐渐蔓延到服务业、餐饮业。就连银行都在利用这些方法改善人们排队的体验,比如在MoodMedia的客户名单上,就有为金融客户提供的排队叫号系统,借此帮他们提升销售额。
  “看人上菜”本事不小
  从事背景音乐这行当的人都知道,这其中藏着很多不言自明的“规则”:购买百货的顾客比较喜欢节奏舒缓的音乐——有助于家庭主妇们从容选择商品;打折店里往往选择高分贝的快节奏音乐——消费者就不会有时间来仔细检查商品质量了;快餐店比较适合播放节奏明快的轻音乐——食客们能加快食物咀嚼率,快吃快走;在时尚绚丽的服装店——播放高音量的酒吧音乐总能吸引更多的时尚潮人大掏腰包;而到了高端传统的手工西装店——耳熟能详的怀旧老歌才会让固守陈规的成功男士感到舒适自在。
  作为背景音乐业的“开山鼻祖”,Muzak公司自然还掌握着不少“独家秘诀”,比如和电台广播或任何一张普通唱片不同,Muzak注重歌曲编排和衔接的方式,力图从头到尾营造一种持续不断的情绪。
  以Amani的休闲系列服装专卖店为例,光顾这个品牌的客户大多数是25岁到3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他们是城市里各类社交派对的常客,追求带些嘻哈又不失时髦的风格。因此,在这样的店面里,背景音乐要选择很酷、很炫的,目的是让每位来消费的客人都能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已然置身于最棒的俱乐部里。歌与歌之间不能留任何喘息的时间,这首还没收尾下一首就已经开头了,就好像有DJ在现场打碟一样。
  但要是换一个品牌,在Dunhill 这样崇尚传统和理性的店面里,应用方案可完全不同——一切带有悲观情绪的歌曲都要排除,每首歌不但要节奏舒缓,歌与歌之间更是要留下几秒让人思考的时间。
  此外,在Muzak公司的产品中,大提琴独奏很少被用到,因为只有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捕捉到这种乐器的旋律。除了选择适当风格的歌曲,每首歌之间的衔接也马虎不得。在Muzak公司的产品里,在年代跨度比较大的两首歌之间,总是选择一首风格比较模糊又没有什么时代感的歌曲,例如一些老歌的最新翻唱。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Muzak公司,工作人员不仅重视一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更看重它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一些客户来说,这种意识尤为重要,因为许多品牌的目标群体不仅有成年人,还有婴儿,为了让每个消费者在店里购物都能感到舒适,必须确保选择的歌曲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包容性足够强。
  网络与版权的双重冲击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的超市平均每年都要为在商场播放的音乐支付总额高达近1亿美元的版税。事实上,正是由于支付版权费用太过复杂,几乎所有的零售商都愿意将背景音乐的经营交给专业公司去解决。MoodMedia相关负责人坦言自己公司的一大优势就是成本,“毕竟我们为47万个零售场所提供服务,每天要播放多达1.12亿首歌曲,所以从版权协会和版权公司那里得到的价格会更低。此外,唱片公司给我们的价格也很低。除非是播放盗版音乐,单个零售商自己选择音乐来播放的成本,肯定要比雇用我们的成本高很多。”
  不过,这门在欧美市场已经算得上历史悠久的生意,在中国却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版权”问题。由于唱片市场上盗版情况较为严重,基于版权保护的商业生态链尚未形成雏形。
  早在两年前,MoodMedia正式进军中国之时,曾宣布与中国音像协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内超过500家领先的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品牌建立了沟通渠道,但此举能否真正解决版权这个绕不开的难题问题,似乎还是未知数。
  与此同时,网络音乐的免费传播和播放也让背景音乐行业受到了冲击——音乐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商业价值。背景音乐行业的利润本来就不算太诱人,Muzak早期还曾连年亏损。不过,2005年才创立的MoodMedia在收购Muzak后,显然对背景音乐制作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公司负责人的畅想中,“我们就像是YouTube,拥有一个非常巨大的音乐图书馆,而Muzak则像是电视台,站在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肩膀上,我们正在试图为行业带来颠覆性改造。”南方日报讯 (记者/孙嘉琳 实习生/谢梦元)昨日上午,由中山市娱乐协会(简称“协会”)举办的“提高守法经营意识、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露天广场举行。据悉,自今年8月开始,中山市所有已签订“歌曲版权使用合同”并且已合法向国家缴纳歌曲版权使用费的歌舞娱乐场所,将逐步试行向消费者收取歌曲版权使用费。
来源:南方日报 |
新华网洛杉矶6月27日电(记者曹卫国)美国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猝死后,其名下260多首“甲壳虫”乐队歌曲50%版权份额的最终归属引发种种猜测。有一种说法是,前“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可能如愿以偿获得这些歌曲的版权。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湖南频道长沙5月3日电(记者 明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2日晚在长沙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网民和唱片商普遍关注的歌曲下载版权问题,百度将尝试用广告分成模式予以解决。李彦宏认为,互联。
来源:新华网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收取歌曲版权费用的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自2007年开始收取卡拉OK版权费,如今收取的版权费已达8000万元。但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歌手至今却仍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另外,记者还了解到,音集协掌管着两年多来企业陆续缴纳的8000万版权费,然而具体负责收缴和管理这笔费用的却另有其人。
来源:每日新报 |
来源:齐鲁晚报 |
云南某公司举办一场歌友会,没付歌曲版权费音著协称公司“侵犯著作权”准备起诉除了让KTV为曲库里的歌曲交“版权费”,酒店、商场、舞厅为播放的背景音乐交“版权费”之外,现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又声称,搞演出也要交“版权费”了。本月,云南某公司举办了一场歌友会,引来了音著协的关注。
来源:云网 |
  昆明三家KTV又因歌曲版权问题被告上法庭,这已是第三批因此成为被告的昆明KTV。据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工作人员介绍,涉及昆明多家大型卡拉OK经营场所的第三批维权诉讼已陆续启动,该协会已掌握多家KTV未缴纳版权使用费,违规使用部分歌曲的证据。
来源:云南网 |
新华网消息: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20日报道,杰克逊遗产引起华尔街兴趣。当世界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整理他的生活物件时,华尔街也在做类似工作。消息人士说,一些重要的金融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购进杰克逊名下资产索尼ATV音乐出版公司5 0%的股份。该公司控制着大部分披头士乐队的歌曲版权。消息人士说,对杰克逊资产感兴趣的包括科洛尼资本公司、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股权公司、普莱恩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和媒体大亨海姆·萨班。
来源:新华网 |
  2006年国家版权局规定,开始收取卡拉OK每包间一小时12元的歌曲版权费。歌曲版权费已经收取了两年多,歌手以及词曲作者本应收到版权的所得。但记者调查时发现,很多歌手并未收到相关报酬。著名女歌手孙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两年来从未收到过任何的版权费。
来源:羊城晚报 |
  中新网7月31日电 前段时间,日本女艺人(前AV女优)小泽玛利亚所属公司高调丢出其想进军内地歌坛的消息,消息刚爆出就引发了影迷转播热潮,轰动一时。  据业内人士可靠消息得知,原本小泽计划在本年8月至9月间进军内地,无奈《最后一次的温柔》歌曲版权还没谈妥,台湾地区工作还没能如期的到达尾声,只能把进军内地的计划搁浅,时间一拖再拖。谁料小泽“寂寞”难耐,竟然意图独自一人出走到内地与《最后一次的温柔》歌曲版权所属唱片公司谈判,只因不想耽误发行时间,此行为幸好被所属经纪公司提前发现,将其拦截下来,否则后果定更让人惊讶,小泽如此急躁的个性实在让经纪人捏了把汗。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5月10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消息,收取歌曲版权费用的音像集体管理协会,自2007年开始收取卡拉ok版权费,如今收取的版权费已达8000万元。但很多歌手至今却仍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收取歌曲版权费用的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自2007年开始收取卡拉OK版权费,如今收取的版权费已达8000万元。但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歌手至今却仍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2006年起卡拉OK歌曲版权费开始收取,目前已经收取了两年多。歌手以及词曲作者本应收到版权费的所得,但记者调查时发现,很多歌手并未收到相关报酬。著名女歌手孙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两年来从未收到过任何版权费。
来源:解放日报 |
本报讯2009年8月,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下称音集协)将昆明大明星KTV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其支付剩下的版权使用费,并支付27000余元的违约金(本报曾作报道)。在持续了近一年的诉讼后,近日,双方在北京达成和解,音集协承诺以优惠价格收取歌曲版权费,大明星KTV按照新合约交清了之前剩下的费用。
来源:云信网 |
  新华社专电 美国洛杉矶高等法庭6日宣判,已故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母凯瑟琳失去儿子财产处置权。杰克逊的财产将按照他在2002年所立遗嘱,由长期担任他律师的约翰·布兰卡和唱片公司高管约翰·麦克莱恩管理。
来源:天津日报 |
尽管这一数字中的很大部分都要归于数月来人们对于这位流行巨星的怀念,但我们仍不能低估商业运作带来的大量资产。迈克尔·杰克逊在1985年斥资4750万美元收购了一系列的歌曲版权,这其中包括有250首甲壳虫(The Beatles)乐队的歌曲。
来源:青年时报 |
  尽管这一数字中的很大部分都要归于数月来人们对于这位流行巨星的怀念,但我们仍不能低估商业运作带来的大量资产。  杰克逊商业行为中最成功的一次却与他本人的音乐并无关系。在1985年,他斥资4750万美元收购了一系列的歌曲版权,这其中包括有250首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十年后,索尼唱片公司总共花了9千万美元才从杰克逊手中买下了其中的一半版权。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收取歌曲版权费用的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自2007年开始收取卡拉OK版权费,如今收取的版权费已达8000万元。但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歌手至今却仍没有拿到应得的报酬。
来源:中国新闻网 |
除了让KTV为曲库里的歌曲交“版权费”,酒店、商场、舞厅为播放的背景音乐交“版权费”之外,现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又声称,搞演出也要交“版权费”了。本月,云南某公司举办了一场歌友会,引来了音著协的关注。
来源:昆明信息港 |
  曾轶可作品翻唱过百万  近日,当记者登录数字音乐版权注册平台网站时,发现该网站已注册作品仅有4921首,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十几万首网络歌曲。音乐人嘉忠表示:“网络歌曲版权现状极不乐观,中国。
来源:北京商报 |
  拨打武阳的手机时,记者听到的就是他自己创作的彩铃《你爱不爱我这样的男人》。这个大连小伙坦言自己并不是学音乐的。高中文化的他先后做过鼓手、歌手和主持人。令他也没想到的是,自己在演艺界努力多年,却是短短几十秒的彩铃让自己走红。
来源:重庆商报 |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台湾TVBS网站报道,台湾歌手江蕙的《家后》最近被国民党选为竞选广告歌曲,广告以周美青为主角,主打马英九和周美青互相扶持的鹣鲽情深,但有亲绿网友认为歌曲染上政治色彩,要求江蕙开记者会说清楚,一向不碰政治的江蕙则在博客澄清,版权是前公司所有,自己无权过问。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不做“炒作家”要做“词作家”的80后著名作家张一一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当大多数业内人士还在回味、盘点、研究、借鉴2010年的“十大热门歌曲”时,青年畅销书作家、著名文化娱乐策划人张一一已开始打响了兔年歌曲的第一枪,由其一手策划并创作的兔年贺岁歌曲《兔子爱萝卜》脱颖而出,成为周杰伦、陈楚生、张杰、张学友、张靓颖、张韶涵等当红歌星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更有消息称央视春晚打算买下其版权,让国际巨星成龙大哥和“中国第一童星”林妙可合唱,欲把《兔子爱萝卜》打造成“2011兔年央视春晚主题曲”。
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经典情歌作词者孙仪,两年前发现他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的歌词著作权竟不属于他,而是老东家丽歌唱片公司所有。他向知识产权法院提告,要回这一百多首歌曲的著作权,获判胜诉。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申购、中签、资金解冻、开盘交易……您谈的是股票吧?错,是音乐。1月19日正式上线的“最地带”音乐网站,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可能:除了股票,音乐版权也是可以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如今,时间过去近两个月,网站运行得如何?如此模式是否可行?记者进行了追访。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万一)记者日前从第六届北京文博会朝阳展区获悉,一个大型音乐版权数据库将于明年中期投入使用,届时其将为网民提供200万首国内外流行音乐作品的付费下载,价格要比目前的付费下载便宜。
来源:新华网 |
罗大佑近来惹上官司 音乐人李坤城指称,10多年前他与罗大佑合作的《心肝宝贝》等8首歌曲遭罗大佑擅自登记为版权所有,为此他将和罗大佑对簿公堂。凤飞飞当年一首《心肝宝贝》红遍大街小巷,当初创作的作词人是这位李坤城先生。李坤城表示,这首歌被罗大佑登记为版权所有。他介绍,不只是《心肝宝贝》,还有《火车》《大家免着惊》等歌曲,出版时唱片上都写着作词人是李坤城,但没想到最后是罗大佑一个人独占了著作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严版权令”之后 中国互联网音乐怎么走?_网易科技
“最严版权令”之后 中国互联网音乐怎么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拓原标题:“最严版权令”之后,阿里音乐该怎么走10月31日,国家版权局“最严版权令”过渡期满,热衷版权官司的互联网音乐圈,在政策推动下悄然发生着新变。一方面,在大限前后,各大音乐平台开始了授权谈判,如云音乐赶在大限期满前与音乐签订了150万首音乐的版权转授协议;另一方面,互联网音乐平台也经历了年内第二波未经授权音乐的下架大潮。随各家声明“下架了x万首音乐”而来的,是再度爆发的舆论战。11月6日,科技发布自媒体文章称阿里音乐“商业模式成空中楼阁”,11月9日,娱乐指称虾米音乐“下架后再上架”,即便是盘点音乐下线数量的新闻中,对阿里音乐的态度也没友好到哪里去……成立不到一年的阿里音乐成为这次口水战的焦点。这令人们又将目光转向7月刚加盟音乐就遇到版权局 “最严版权令”的高晓松和宋柯,他们为何选择加盟?在这场互联网音乐版权整治过程中又做了什么?他们对版权大战怎么看?中国互联网音乐到底要怎么走?北京大望路以南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是阿里北京分部,11月9日,这里也在紧张筹备“双十一”,门口还停着未必送货的京东送货车,雾霾中戏剧性对峙是中国商战的一出默剧。只占北京分部其中一层的阿里音乐,集合了原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和恒大音乐三部人马,可容十人左右的会议室旁边就是宋柯与高晓松合用的办公室,屋内摆设也是会议室+茶室的混合版,高晓松正在参加“双十一”晚会排练,于是旧式实木长几对面坐着点烟而坐的只有狮子座的阿里音乐CEO宋柯。他与虎嗅君一起聊了聊阿里音乐、版权大战和中国互联网音乐的未来。备受音乐圈与媒体尊敬的宋柯,被冠以“内地唱片工业的操盘手”的美称,他也是唱工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我们当天的话题也是音乐版权,但又不限于此,聊天从他们加入阿里音乐开始。谈职业生涯:阿里音乐是最后一站?从崛而未起,到盗版泛滥,到下载风行,再到今天的版权大战,见证了中国音乐市场尤其唱片业的全部遭遇的宋柯甚至一度投身餐饮业卖起了烤鸭,在转回音乐圈之后,与高晓松一起从同样财大气粗的恒大音乐转向阿里音乐之际,高晓松曾在微博上表示“阿里音乐”将会是二人作为“音乐职业经理人”的最后一站。至于原因,除了年龄问题,宋柯认为他们在音乐圈上游遇到的痛点没有得到解决,加入阿里音乐 “是一个难得的转变。”他说,“比以前留在上游的时候更有机会。”据说马云称“5年内盈利不是目标”的豪言也令宋、高二人赞其情怀。虎嗅:晓松老师在微博上谈过,加入阿里音乐是二位作为音乐职业经理人最后一站。这是出于什么考虑,会有这种表态?宋柯:第一个原因是岁数,我今年都50岁了,晓松也比我小4岁而已。大家都有岁数考虑。第二个原因当然岁数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之前在上游内容方,到中游做平台,甚至要直接接触到下游的时候,对我们俩也是重要人生的改变。从一个很细的,精雕细琢的去研究一张唱片、一个艺人、一首歌,到往下游,视野思路都会更广阔一些。这对我们俩带来的是难得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是特别好的,我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这是我们俩最重视的,可能对行业(我们不敢说改革,也不敢说改变,就说改良)一些改良性的东西,比以前留在上游的时候,更有机会。更多的涉及到你对行业的各个产业链或者产业链环节都要进行一些考虑,原来前20年的这些积累,积累的有效经验和困扰你多年的痛点,都浮现出来了。当然现在有机会去改变这些痛点,解决这些困扰。这是让我们两个很兴奋的事情。第三个原因,虽然我们入职是7月份,但是之前我们已经跟阿里各方各面,从大的核心管理层,到下面直接对接的各个部门的人(接触过),我们两个都有一个统一的感觉,阿里是一个有价值观、情怀,又有执行力的一个公司。这样的公司谁都会求之不得,挺好。跟马总(马云)我们三个聊音乐产业的时候,大家聊得很开心。老马也很希望两位是职业的最后一站,在这里退休,我觉得也挺好。所以基本上我个人认为差不多是最后一站。谈版权:不少人想在版权上浑水摸鱼,以后不可能再出现了中国流媒体音乐版权大战的根源,一方面是巨头提前囤积,防患未然,另一方面,版权众寡悬殊,势必造就市场需求,这就是“版权转授”。因而事实上,处于版权大战初期的中国音频市场,仍然在走三年前互联网视频的老路子。“我们两三年前就开始买版权了,我敢保证无论版权数量还是付出的价格,我们都名列前茅。这是正版化的必要过程,是唯一的正版化的渠道。”宋柯表示,“买了你才能用,没买就该下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看来,版权是消除目前国内市场“混沌状态”的最好办法,虽然不是完美状态,但至少是个良性模式。关于版权转授谈判,宋柯表示,阿里音乐跟各家音乐平台都有谈判——不过有媒体称阿里音乐与QQ音乐的谈判破裂了。毕竟是业内前两名,行业人士猜测,可能还是因为价格没有谈拢,而这个信息似乎也在对谈中有所印证。宋柯对版权转授表现强硬:“如果你想以超出市场的版权价绑架我,我绝不接受。”宋柯特别强调先前媒体报道阿里为正版化付出10亿元是误读,超过10亿元应是整个业界的数字。但对“阿里音乐在未来会为正版投入多少钱”的问题,他予以回避并认为这不是重点,音乐产业模式的更迭才更重要。买版权的模式能持续多久,他坦承:“我个人也是疑问。”虎嗅:好像音乐在走视频的老路子,像前一段网易云音乐买了QQ音乐曲库,未来阿里音乐会不会也像同行一样买版权?宋柯:我们在两三年前已经开始买版权,我们在版权正版化这方面付出的精力和财力不少。阿里音乐在这里面一直是重要的推进者,不是阻碍者。首先这是正版化的必要过程,即使视频干过这个事,可能音乐也要这么干。实话讲,有些人买得比较晚而已,现在刚刚开始。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正版化的渠道,就是你买了才能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买就应该下线,这次终于体现到这一点。不管是独家还是非独家,这个过程我们肯定在介入,而且我敢保证无论从版权数量和付出的价格,阿里音乐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我一直在讲,这个行业很多人想浑水摸鱼,不想花钱,老想办事,这种状态以后不可能在出现了。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因为在国外,压根就没有之前的混沌状态(所谓的混沌状态,就是我才不管你的版权,反正我有就上,让我下线,起诉了再下,下完了投入再上),反正就让你陷入到一个无穷反复的过程,你对版权完全就是失望。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再有了,以后无论是视频、音频,都应该花钱得到了授权才能上,这是改变这个行业的第一步,当然不是天下大同最好的完美状态,但至少这是一个良好的模式。虎嗅:之前一些媒体报道说,阿里音乐跟QQ谈过版权转授,为什么后来又不谈了?宋柯:我们跟每家都谈过,我们非常早跟各家谈分享版权、转授权的事情,但是没谈下来,也是因为市场的原因。市场体系有一个市场供应价格,如果你分享给我的版权,想绑架我,给我一个超过市场供应价格的数字,我肯定不会接受。因为我并不怕任何人,我们自己也有版权壁垒。别人急于去谈转授权,是因为不谈以后就没有可播的东西了。阿里不是,我们有可播的东西,我们拥有半壁江山,才敢以开放的心态跟大家谈判。虎嗅:您觉得授权模式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宋柯:取决于各家跟各家授权的期限,跟每家版权放的谈判,拿到合约可能有一年,也可能有三年的,大概都是这样的。虎嗅:您也说之前确实有媒体说,阿里音乐为音乐正版化花了10亿,实际情况应该是什么样的?宋柯:不到10亿。这几年整个行业买了多少版权,花了多少钱,其实我知道比较具体的数字,一定是超过10亿的,20亿也差不多,阿里在这里面应该是花第二多的。虎嗅:这个是业界历史数据 ,未来有没有一个可能透露的数据,表明阿里对正版化的决心,或者对未来阿里音乐的投入,未必是正版,也包括新的产品、新的规划投入?宋柯:我关心的是最初聊到的话题用户痛点,我希望完互联网音乐商业模式,应该是类似于院线化。版权各个平台都有,大家拼得只是这个平台的硬件,顶多就是产品。否则现在这个体系,大家只是花大钱买了版权,数据也不清晰,分配也不知道怎么分配,用户还在免费得听,还在享受。这个模式能延续多久,我个人也是疑问。拿什么拯救中国互联网音乐产业?唱片业、互联网势力的交织,令中国音乐产业处于一片乱象中,至今难见曙光;收费与免费模式还在争吵不休,音乐产业如何像影视产业那样与互联网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或许我们需要理解音乐产业真正的症结在哪里,这里是宋柯从业20年来对音乐产业痛点的总结。传统唱片公司很弱势。互联网化已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传统唱片公司一直没有资格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尽管目前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都在大手笔采买独家版权,但这种“坐等收钱”的现状并不表明他们就此变得强势,“传统唱片公司一直很弱势。”宋柯告诉虎嗅,“他们不光是想要钱,他们想要的东西很多。”而目前的版权采购模式对唱片公司来说并非好事,因为价格评判体系不是音乐的真正价值而是平台方的曲库规模。“曲库规模它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他反问道,“未来你写的一首歌被点击了1亿次,这1亿次应该是多少钱?”音乐产业初级且粗放的模式未改。“我们产业上游这一行基本上是人脉的起决定性作用(包括你去找一首歌、找一个制作人、找一个演出商 )。”宋柯解释到,“基本上只能通过人和人之间口碑的传播去决定这个产业很多从小到大的事情。这个效率极低,透明度很差,成本极高。”中国目前并不存在像Billboard一样的透明实时的销售榜,因而也没有更详细权威的数据来供唱片公司做营销参考,以便决定应该去哪里做推广,或将重点倾斜到哪里。也正因为如此,宋柯吐槽道:“在10年前,我们只能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每个店站一下午,每一个上来买唱片的人都问‘你买的是哪张唱片?’一看是我们的,就做一个统计。我们是靠这种最笨的办法获得数据。”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对音乐产业并没有实际作用。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从《超级女声》开始就在中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成为常胜将军,《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不仅曾引发搜狐视频与腾讯视频的天价争夺,还将百度音乐、酷我、虾米与天天动听都卷入版权纠纷中。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影响力虽大,但在《直通春晚》《完美声音》以及滚石《原创歌手大赛》等节目中担任评委的宋柯却表示,这是这些节目都是电视产业范畴,音乐只是辅助的角色。“真正要让音乐工业从里面受益,应该还是我们工业自己去想办法,电视我们基本上也靠不上。”他说,“很多影视圈、影视歌曲,也算跟我们跨界可以搭上勾,但都不能促进。所以每年从电影到电视,给我们贡献的就是3首红的电影主题曲或者电视剧主题曲。或者10首翻唱的老歌,10个、5个老艺人重新的崛起,5个新艺人不错的上升,仅此而已。”音乐付费不是终极目的。尽管Apple Music相关负责人表示“免费音乐是谎言”,但在国内免费音乐依然受到普遍欢迎。“行业对付费肯定是有期待的。免费有免费的体验,付费有付费的体验。”宋柯表示,“付费不是终极目的,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下游的良性循环。”按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和资本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对互联网音乐怀有美好期待。但这些期待应当建立在值得期待的良好商业模式上来,正版化是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被盗版、免费和版权倾轧所挤压的中国音乐产业应该怎么走?“天下大同”的模式是存在的。宋柯认为,不必关心大家花了多少钱买版权,关键是版权能够在未来完整良性的市场中能够产生出多少价格。“天下大同的办法是全平台、全局,但产品、服务是不同的,有的音质不一样,给用户的服务不一样,当然给用户的价格也不一样。”如果这种模式可以成立,宋柯估计,那么未来几年仅仅播放器市场,就可以自发产生出50亿到100亿的市场。版权方拿走一半,平台放拿走一半,良性运转的商业体系也可因此确立。阿里音乐的关键时刻阿里在收购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之后,就保持着两个播放器并存的局面,直到成立阿里音乐之后也没有改变。但实际上变化已经在酝酿中。“我们不可能有两个播放器,应该有一个平台会做另外的事情。”这是宋柯对虎嗅的表态,“一定要分工,但目前这个是机密。”所以,阿里音乐将有什么调整?虎嗅从对谈中总结出如下消息:虾米音乐人计划将做“技术性调整”。宋柯曾对外发声表示,“阿里音乐不会和上游产业竞争,去签艺人,做艺人经纪。”在与虎嗅的对谈中,他再次重申了这个立场,他解释说,“(如果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我们作为一个平台放扰乱线下的市场秩序,这个我们是不会做的。所以保持这样的良好心态,我们才会跟所有的合作方有更好的沟通。”事实上,虾米音乐人包括寻光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做的正是一些挖掘和经纪事宜。阿里音乐新的发展策略势必令宋柯觉得“很牛逼”的虾米音乐人计划作出调整。宋柯称:“会做方向性调整,虾米音乐人还会在,寻光计划还会在。” 未来的导向,应该是阿里音乐介绍给唱片公司,由唱片公司真正来主发或者企划,或者音乐人自己做好了,阿里音乐想办法把销售给唱片公司,或者把经济约销售给经纪公司。但他表示支持音乐人的目标是“绝对是不会变的”。新的产品已经完成60%,但具体保密。谈及阿里音乐的努力方向时,宋柯表示:“这个行业所有环节里面的人、事情,能不能做一个梳理,我觉得这个是阿里音乐。这就是我提到的痛点,目前碰到的机遇。”这些话的指向依然非常模糊,但可从中推断出,除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阿里音乐有意再开发一个有着“理想模式”的产品。对于关于这款新的产品(甚或平台),宋柯称阿里方面有非常清晰的想法,已经研发好60%,并称新产品不是C2C(Copy to China),“在国外、全世界,包括最成熟的音乐市场都没有先例,完全是自主研发。”他称,“不管是Apple Music、Spotify的方式,各种方式对我来讲都没有参考价值。”
对“2016年将是QQ音乐与阿里音乐对峙”的预言,宋柯并不回避,他说,“阿里和腾讯阵营中间,你肯定要有一个。双app又是免费,有什么不好。”眼下这图景对刚成立不及一年的阿里音乐来说已算不错,在未来,阿里音乐会不会也像阿里影业一样独立发展?这取决于2016年的成绩。QQ音乐与阿里音乐之间的剑拔弩张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明讽对方“不懂互联网”,也体现在真刀实枪的版权谈判中,“双app”只是两家暂时妥协的结果,未来一年谁都想干掉对方,问题是,拿什么秘密武器?而阿里音乐自身还将面临既有产品转型,新产品研发推广和整个团队的调整。有心改变中国互联网音乐的阿里音乐,从内到外正经历着最关键的时刻。
本文来源:虎嗅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需要版权的音乐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