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微信paypal用支付宝充值网络游戏充值8千多,能要的回来吗

微信游戏惹的祸 5岁熊孩子3天充值1400元
微信游戏惹的祸 5岁熊孩子3天充值1400元
现在手机游戏那是相当之火,上到一把年纪的老人、下到几岁顽童,都会玩、喜欢玩,就连张女士家五岁的宝宝,都沉溺其中,小小年纪,为了玩儿个游戏,三天时间砸上了1400块,当妈的惊呆了。
张女士的孩子今年刚刚5岁,酷爱玩手机游戏,特别是微信游戏《天天跑酷》。空闲的时候,张女士就把手机拿给孩子玩。前两天,孩子兴奋地告诉妈妈,自己的分数又超越了别人。孩子说得次数多了,张女士也就上了心。打开游戏界面才发现情况不对,孩子说的道具都是要用钱买的,随后到网上银行一查,傻了眼。
短短三天时间,孩子充值14次,每次100块钱,共花了1400块。5岁的孩子,阿拉伯数字都认识不了几个,怎么会给游戏充值呢?这一次尝试,张女士吓了一跳。原来,自己手机的微信支付功能跟银行卡关联在了一起,密码非常简单,就是家里的WIFI密码,孩子尝试了几下,就破解了。这个责任在自己,太过于大意。但微信支付,不还有个验证码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这个验证码,5岁的孩子能轻而易举的填写上去的?
本应从手机短信中提取的验证码,却根本不用自己操作,在收到短信那一刻,微信自己就填上了。正是因为这个智能的服务,让5岁的孩子,最终顺利支付成功。1400块钱,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概念,但白白买了游戏装备,实在不值得!
记者在网上查询,关于微信验证码的事情,也有不少报道。这种页面上自动填写验证码的智能服务,有时候反而成为了一种漏洞,容易被黑客利用。
要不是孩子这回浪费了这么多钱,恐怕还不能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人家正因自己年幼的孩子会用这些高科技,感到欣喜自豪呢。要知道,小朋友正是发育的时候,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屏幕,对视力会有不小的伤害,并且手机都有辐射,说不定还能影响到孩子的脑发育呢。各位家长,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远离辐射,才能让宝宝的成长更健康!
【编辑:饭饭】
类型:ARPG
特征:沙盒
类型:即时战略
特征:战棋
类型:ARPG
特征:恐怖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新闻热线:021-
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原标题: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晴晴就是用这部手机完成验证,支付了13600元到游戏账号
4399网页上有充值教程,教玩家如何方便快速地充值
在南京的孙女士眼里,12岁的女儿一直是个“乖乖女”,哪知从不要零花钱的她,在暑假里却干了一件惊人的事――用妈妈的支付宝账户和密码以及手机,9天时间在一款网络小游戏中充值13600元!
发现此事后,孙女士立即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对方表示游戏账户未出现异常,希望孩子母亲以后管理好支付宝的账户密码。至于此事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说法。
支付宝账户缩水
女儿给一款网游
充值13600元
孙女士的女儿叫晴晴(化名),玩的这款游戏叫“皮卡堂过家家”,在“4399小游戏”的网页上被评为“4399年度最佳女生网页游戏”。
其实,晴晴四五年级时就开始玩了,但之前从没花钱充过值,这次突然充值是在今年的8月中旬。原来7月底,孙女士将女儿送回老家,为了方便联系,就把自己的一部旧手机让她带着。“我女儿两三年前就会在网上买东西,比如文具或者鞋子,都是用我的支付宝账户。”孙女士说,她跟女儿一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而且女儿一直很乖巧,所以很放心地把这部与支付宝关联的手机给了女儿。
8月11日晴晴被接回南京,由于刚搬家事情比较多,孙女士也没来得及跟女儿聊天,倒是叮嘱过她,支付宝账户里的钱不能乱花,当时晴晴的回答是没花钱。后来,孙女士想查看手机,发现是关机状态。
8月20日晚上,孙女士想起来查看支付宝账户,发现余额只有3万多元,比原来少了13000多元。问女儿,她什么都不说,后来查消费记录才发现,这笔钱是充值到一款游戏账户中了。
为什么大量充值
充值后可在游戏中升级更快
觉得不可思议的孙女士,赶紧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的充值服务专员,对方日前给出回复:从8月12日开始,该支付宝一直在往“皮卡堂过家家”游戏的一个账号中充值。其中,8月12日有三笔100元和两笔1000元,随后13、14、15日,都是100元的充值,17日突然一天之内充值6000元,然后18、19日分别充值1000元和2000元。20日这天,也充值了2000元。
看到详细的充值记录后,孙女士感到非常震惊。之前通过支付宝消费,都会有验证码发到手机上,但女儿为了不让她发现,就把所有的验证码信息和确认短信都删了,这让一直信任女儿的孙女士难以接受,“从小到大没给过她零花钱,要吃什么都是放学接她时直接去买。”女儿也没有金钱概念,比如要两块钱买东西,给她五块都不要,只要两个硬币。“我根本想不到她会瞒着我在游戏里花这么多钱。”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河西某小区见到了晴晴。当问起为何在游戏中大手笔充值时,这个文静的女孩表示,充值后可以在游戏中升级更快,获得更多的道具。“因为妈妈查支付宝账户查得紧,我就更想充值。”晴晴说,她担心再不充值就没机会了,就想着多充点钱,后面慢慢玩。
充了6000多元登上排行榜首位
晴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玩的这款游戏共99级,她以前是22级,短期大量充值后就升到了35级。而这款叫做“皮卡堂过家家”的游戏,其实就是虚拟的种菜、装饰房间,还有装扮自己的女孩角色等。由于是女生游戏,晴晴和其他玩家一样,最感兴趣的就是装饰自己的角色以及家,而想快速获得好的家具,可以通过充值来购买。“一般大的家具要5个金卡,而一个金卡等于5元。”至于好一点的服装要13金卡,头饰要8金卡,价格可谓不菲。
在晴晴看来,充值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在游戏里有一个充值排行榜,她充了6000多元后就排到所在服务器的第一位,也因此获得一个价值50金卡的“家族权杖”、3个换服装的金卡、3个头饰金卡、3个首饰金卡等奖品。
晴晴说,其实以前第一次充值也就充了5元,但发现充值后的确比一般玩家都要多享受很多,于是就顾不上充值的后果了。据她称,这个游戏的玩家大多是6到13岁之间。
9000多元能不能退
想退款有点麻烦
目前经确认,晴晴充值的1万多元中,有4000多元已被兑换成游戏道具,还有9000多元尚未动用。为此,孙女士希望游戏公司能够退回9000多元,于是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对方给出一个初步答复:经核实,充值的账号不存在异常充值的情况,且充值获得的游戏币都是即时到账的,属于已消费,因此没办法做退款处理。
对此回复孙女士并不满意。9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皮卡堂过家家”游戏的开发商――上海爱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热线人员表示,该游戏属于爱扑公司在4399平台上运行的,充值是充到4399,建议具体情况问4399。爱扑也表示,如果是在爱扑皮卡堂的官网发生的问题,公司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记者随后登录爱扑公司皮卡堂过家家的官网发现,其网页上有“适龄提示”,称“适合13岁以上青少年使用。”就此,客服人员表示这只是个提示,并没有限制玩家年龄,只是建议13岁以上玩家玩。
“9天时间花掉这么多钱,这是游戏设置的问题,还是玩家自己的问题?”对于记者的疑问,客服人员称,游戏里是有成年玩家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如果是玩家年纪太小,用父母的卡异常充值,这类情况可联系4399网络公司。
现代快报记者又在4399小游戏网页上搜索,发现了“皮卡堂充值帮助视频攻略”。一位“小颖姐姐”以温柔的语气,向玩家介绍了15种充值方法,教程有9分多钟。
大部分充值金额应退还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的吴晓兵律师表示,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未成年人属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只可以从事与自己心智能力相适应的活动,比如一些小额的交易。
如今产生大额的游戏消费,从家长的角度讲,肯定是有过错的。但另一方面,网游公司并不能全部推卸责任,比如这款游戏是否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在大额交易方面,是否考虑设置消费额度?从法律以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考量,吴律师认为,网游公司应该退还大部分款项。当然,家长也要尽可能地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交易不是家长完成的。
9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总部,但暂未找到公关部的联系人。对于此事4399方面会拿出一个什么处理方案,现代快报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稿源:中国青年网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日 03: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晴晴就是用这部手机完成验证,支付了13600元到游戏账号
4399网页上有充值教程,教玩家如何方便快速地充值
在南京的孙女士眼里,12岁的女儿一直是个“乖乖女”,哪知从不要零花钱的她,在暑假里却干了一件惊人的事――用妈妈的支付宝账户和密码以及手机,9天时间在一款网络小游戏中充值13600元!
发现此事后,孙女士立即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对方表示游戏账户未出现异常,希望孩子母亲以后管理好支付宝的账户密码。至于此事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说法。
支付宝账户缩水
女儿给一款网游
充值13600元
孙女士的女儿叫晴晴(化名),玩的这款游戏叫“皮卡堂过家家”,在“4399小游戏”的网页上被评为“4399年度最佳女生网页游戏”。
其实,晴晴四五年级时就开始玩了,但之前从没花钱充过值,这次突然充值是在今年的8月中旬。原来7月底,孙女士将女儿送回老家,为了方便联系,就把自己的一部旧手机让她带着。“我女儿两三年前就会在网上买东西,比如文具或者鞋子,都是用我的支付宝账户。”孙女士说,她跟女儿一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而且女儿一直很乖巧,所以很放心地把这部与支付宝关联的手机给了女儿。
8月11日晴晴被接回南京,由于刚搬家事情比较多,孙女士也没来得及跟女儿聊天,倒是叮嘱过她,支付宝账户里的钱不能乱花,当时晴晴的回答是没花钱。后来,孙女士想查看手机,发现是关机状态。
8月20日晚上,孙女士想起来查看支付宝账户,发现余额只有3万多元,比原来少了13000多元。问女儿,她什么都不说,后来查消费记录才发现,这笔钱是充值到一款游戏账户中了。
为什么大量充值
充值后可在游戏中升级更快
觉得不可思议的孙女士,赶紧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的充值服务专员,对方日前给出回复:从8月12日开始,该支付宝一直在往“皮卡堂过家家”游戏的一个账号中充值。其中,8月12日有三笔100元和两笔1000元,随后13、14、15日,都是100元的充值,17日突然一天之内充值6000元,然后18、19日分别充值1000元和2000元。20日这天,也充值了2000元。
看到详细的充值记录后,孙女士感到非常震惊。之前通过支付宝消费,都会有验证码发到手机上,但女儿为了不让她发现,就把所有的验证码信息和确认短信都删了,这让一直信任女儿的孙女士难以接受,“从小到大没给过她零花钱,要吃什么都是放学接她时直接去买。”女儿也没有金钱概念,比如要两块钱买东西,给她五块都不要,只要两个硬币。“我根本想不到她会瞒着我在游戏里花这么多钱。”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河西某小区见到了晴晴。当问起为何在游戏中大手笔充值时,这个文静的女孩表示,充值后可以在游戏中升级更快,获得更多的道具。“因为妈妈查支付宝账户查得紧,我就更想充值。”晴晴说,她担心再不充值就没机会了,就想着多充点钱,后面慢慢玩。
充了6000多元登上排行榜首位
晴晴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玩的这款游戏共99级,她以前是22级,短期大量充值后就升到了35级。而这款叫做“皮卡堂过家家”的游戏,其实就是虚拟的种菜、装饰房间,还有装扮自己的女孩角色等。由于是女生游戏,晴晴和其他玩家一样,最感兴趣的就是装饰自己的角色以及家,而想快速获得好的家具,可以通过充值来购买。“一般大的家具要5个金卡,而一个金卡等于5元。”至于好一点的服装要13金卡,头饰要8金卡,价格可谓不菲。
在晴晴看来,充值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在游戏里有一个充值排行榜,她充了6000多元后就排到所在服务器的第一位,也因此获得一个价值50金卡的“家族权杖”、3个换服装的金卡、3个头饰金卡、3个首饰金卡等奖品。
晴晴说,其实以前第一次充值也就充了5元,但发现充值后的确比一般玩家都要多享受很多,于是就顾不上充值的后果了。据她称,这个游戏的玩家大多是6到13岁之间。
9000多元能不能退
想退款有点麻烦
目前经确认,晴晴充值的1万多元中,有4000多元已被兑换成游戏道具,还有9000多元尚未动用。为此,孙女士希望游戏公司能够退回9000多元,于是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对方给出一个初步答复:经核实,充值的账号不存在异常充值的情况,且充值获得的游戏币都是即时到账的,属于已消费,因此没办法做退款处理。
对此回复孙女士并不满意。9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皮卡堂过家家”游戏的开发商――上海爱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热线人员表示,该游戏属于爱扑公司在4399平台上运行的,充值是充到4399,建议具体情况问4399。爱扑也表示,如果是在爱扑皮卡堂的官网发生的问题,公司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记者随后登录爱扑公司皮卡堂过家家的官网发现,其网页上有“适龄提示”,称“适合13岁以上青少年使用。”就此,客服人员表示这只是个提示,并没有限制玩家年龄,只是建议13岁以上玩家玩。
“9天时间花掉这么多钱,这是游戏设置的问题,还是玩家自己的问题?”对于记者的疑问,客服人员称,游戏里是有成年玩家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如果是玩家年纪太小,用父母的卡异常充值,这类情况可联系4399网络公司。
现代快报记者又在4399小游戏网页上搜索,发现了“皮卡堂充值帮助视频攻略”。一位“小颖姐姐”以温柔的语气,向玩家介绍了15种充值方法,教程有9分多钟。
大部分充值金额应退还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的吴晓兵律师表示,在民事法律关系上,未成年人属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只可以从事与自己心智能力相适应的活动,比如一些小额的交易。
如今产生大额的游戏消费,从家长的角度讲,肯定是有过错的。但另一方面,网游公司并不能全部推卸责任,比如这款游戏是否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在大额交易方面,是否考虑设置消费额度?从法律以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考量,吴律师认为,网游公司应该退还大部分款项。当然,家长也要尽可能地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交易不是家长完成的。
9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4399网络公司总部,但暂未找到公关部的联系人。对于此事4399方面会拿出一个什么处理方案,现代快报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熊孩子!12岁女孩偷用妈妈支付宝网游充值13600元
稿源:中国青年网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您当前的位置:
记者热线:
编辑热线:
投稿邮箱:
熊孩子偷用妈妈支付宝充值游戏 9天花一万八千元
  周女士的儿子尧尧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对于现在孩子们普遍爱玩手机游戏,周女士始终抱着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时、玩游戏还能调节紧张学习的态度。不过,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总是显示异常,仔细一查吓了一跳:从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时间里,她的支付宝账户消费了一万八千多元,这些钱全部汇入了一家游戏公司账户。追问之下,原来,大额账单的始作俑者竟是儿子尧尧。  孩子试出了支付宝密码  周女士说,她是1月5日才发现异常的。因为自己的信用卡绑定了一张借记卡,每月是可以自动还款的,但最近,周女士总接到“账户余额不足,还款失败”的短信。  “我在银行上班,工作比较忙,当时并未在意。”后来,闲暇时想起这件事,周女士特意登录网上银行,还顺便把手里的另外3张信用卡一并进行了查看。这一查可不要紧,一张绑定支付宝的信用卡账单中,支付明细足足有5页!算下来,总共近40笔消费。这些消费中,单笔596元的支出占了多数。  “我看着电脑,一页一页往下翻,当时觉得头发根儿都炸起来了。”周女士注意到,这些钱都是汇入一家“东莞信怡电子有限公司”的账户。这些钱是谁花的?又支付了什么东西?在家里问了一圈,最终,儿子尧尧承认,这是他玩游戏时充值花的钱。  尧尧玩的这款手机游戏名为“恐龙神奇宝贝”。据周女士说,这是她手机里自带的一款游戏,她一直以为游戏是免费的,所以,每次孩子玩的时候也未太留意。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这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游戏,通过随机任务,玩家将化身公益环保使者,在游戏内拯救并保护恐龙,为它们建立家园。游戏操作简单,玩法丰富,可玩性极高。  尧尧说,他确实给游戏进行过多次充值,充值越多,能买的恐龙就越多。因为妈妈的QQ、微信密码都一样,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试出了支付宝的密码。周女士虽然感到非常震惊,但她并未过分苛责儿子。只是教育他,这么多钱都需要由妈妈还给银行。  游戏厂家:充值不能退  周女士说,显然,儿子对钱还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多严重,但是,在得知即便把自己这么多年攒下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也不够偿还账单后,他表示出了歉意,“现在会主动帮着大人干点活儿”。  周女士认为,作为家长,她确实有一定责任,没有看管到位,但游戏厂家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毕竟,这些游戏的受众都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昨天,记者联系了游戏厂家。工作人员表示,支付宝在支付过程中需要输入密码,这个环节是付款人的自主行为,不存在操作失误,所以,这些钱不能退回。  律师说法:维权取证很难  记者搜索发现,盗用父母支付宝、银行卡充值游戏的“熊孩子”还真不少。但能把损失追回的家庭却是少数。一些手机安全专家建议家长,最好能设置访问限制或是指纹支付的功能,避免孩子误操作。  对于周女士的遭遇,北京汇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晓东认为,要分两种情况分析。第一种情况,家长有证据证明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进行的付款操作,这种情况下,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所作出的民事行为无效,付款行为属于无效行为,厂商应当退款。但是,家长作为监护人将手机交给儿童使用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具体比例由法院确定。第二种情况就是,家长无法证明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那么这个手机对应的付款操作就是有效的民事行为,不能退款。  但第二种情况取证过程很难。魏晓东认为,即便能证明,家长也有责任,儿童持有手机不需要家长参与就可以操作付款,说明家长对于手机设置缺乏保护,这是家长的主动行为,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在国外,这种事情退款也并非普遍现象,即便最终争取后可以退款,也是按特例处理。  本报记者 刘琳
编辑:廖志荣&
作者:刘琳】
高清图集推荐
安明明等5高管贪腐案侦查纪实
南宁:大学清川立交计划年底前主线通车熊孩子花1.1万充值游戏家长索要退款被拒-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熊孩子花1.1万充值游戏家长索要退款被拒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7:58:28
读者(化名)向本报反映:银行卡内11000元钱竟被9岁的儿子用于游戏充值。王欣说,8月3日她到银行存钱,发现工资卡内余额减少了11000元,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钱是在7月1日至8月2日通过网上支付转走的。“一定是盗刷。”王欣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民警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钱的流向大部分流向了财付通。“您家有没有人在玩游戏?”王女士回忆,9岁的儿子明明(化名)有时用自己的手机玩游戏,但是孩子只有9岁,不可能懂这些东西。图为手机中的充值交易记录王欣回到家中,询问明明情况,孩子这才和盘托出,7月1日起,他花钱为《生死狙击》游戏充值。记者看到游戏有约15种充值方法,明明主要通过微信扫码支付的方式充值。微信中消费需要6位支付密码,平时王欣也不让孩子看到密码,但是明明是怎样获得密码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现在我只希望游戏公司能不能退一部分钱给我,毕竟是一名未成年人买的。”王欣和游戏客服联系,对方表示,这些需要王欣提供证据,证明购买者为未成年人。“孩子是躲着我对游戏充值的。”王欣无法提供证据。 相关阅读:让熊孩子玩游戏的后果是什么?
微信号:webgame0707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联支付 怎么充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