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一年财政收入入15万亿,两三年不是有一个中国那么多钱,怎么算的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地方15万亿投资盛宴开启 央行“暗度陈仓”?
||##para_地方投资盛宴开启:14省投资规模合计逾15万亿##||||##para_央行&滴灌&规模超万亿 降息降准要看实体经济##||||##para_定向降准风声再起 央行偏爱&暗度陈仓&?##||||##para_中国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增加##||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地方投资盛宴开启:14省投资规模合计逾15万亿  一些省市正马不停蹄地预备&弹药&备战2015年。本周一,四川推出总投资近3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这是今年以来第14个发布2015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省份。此前,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都公布了上万亿投资计划,安徽、宁夏、贵州、广西、新疆、云南、江苏、浙江等省份今年投资也达数千亿元。  据粗略统计,目前14个省份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规模逾15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  根据各省公布的投资方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是重点。除此之外,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投资重点,不少省份大举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投资主题:基建、环保、民生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全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4%,随后全国31省份相继公布各自地区生产总值。除了西藏以12%勉强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外,其余30省份全部未能完成各自预期目标。并且,各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扩大有效投资&成为各省稳增长的抓手。  湖南、福建是较早发布投资计划的省份。1月14日召开的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湖南省今年将推进&511&重点投资计划,总投资1万亿元。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透露,2015年省重点项目名单已确定,共490个,总投资30435亿元。  随后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不少省份也都明确提出了今年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根据河南省发改委1月28日向河南省两会提交的报告,河南省2015年计划总投资3.57万亿,其中8000个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5万亿。而浙江省发改委向该省两会提交的报告指出,年度推进省&411&重大项目960个左右,计划投资7200亿元左右。  此外,安徽、江苏、宁夏、新疆、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等省也相继发布重点项目投资情况,计划投资规模从2000亿元至8000亿元不等。  刚步入2月份,2日召开的四川省2015年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提出,今年500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99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8亿元。  记者梳理各省重点项目投资目录发现,各省今年不约而同地瞄准交通、能源、农林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  如,福建省3万亿重点投资项目就主要涉及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等领域;江苏则预计完成投资4900亿元,加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能源输储设施、交通网络以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  西部省份对基建投资重视尤甚。广西今年重点项目投资20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84亿,占比最大,其次为民生及社会管理、生态环保;新疆计划投资3000多亿元,用于重大水利、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云南今年将重点督查20项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1371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投资731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另外,西藏今年将新开工建设16个重点项目,其中交通、水电项目涵盖13个。青海则表示,今年将围绕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等五大支撑体系,持续谋划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  产业转型升级是重头戏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进一步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地方在投资结构上也更注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这也是今年重点项目投资的一大亮点。  从四川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产业类投资依然是&重头戏&,项目数达281个,占总量的56.2%。其中,围绕转型升级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4个,年度计划投资312亿元。  在浙江省今年重点项目投资中,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和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平分秋色&,两大类别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  湖北今年要确保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  另外,有的省份还将重点项目投资直接对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表示,今年将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并完成投资4600亿元。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养生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使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  在北京的投资规划中,&高精尖&产业培育是重点项目投资的五大领域之一。另一大领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而从1月30日公示的2015年河北省重点项目名单来看,河北也是主打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钱从哪里来?地方剑指PPP  目前已经出台的地方政府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5万亿元,这一数字已高于去年逾14万亿的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如此大规模的投入,钱从哪里来?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基调是积极财政政策,但地方政府这一块很困难,43号文之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被大大压缩,房地产行业疲软导致卖地收入锐减,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税收下降。虽说可以发地方政府债,但规模太小!&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地方财政难积极。  地方财政面临多重压力,那么要完成投资计划,钱到底从哪里来呢?不少省份将目光投向民间资本。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马菁林在谈及西藏今年投资情况时表示,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西藏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政公用设施领域、重大基础设计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建设和运营。  浙江省发改委在部署其在&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时强调,&更加重视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重视民间投资主体作用。&  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在解析该省&1万亿的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来&时指出,资金来源重点是通过改革创新,一个是改革投资审批制度,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核心是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  对于民间资本如何进入,谢建辉认为,&PPP是一种方式,股权融资是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也是方式,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只要觉得民间资本能够选择的合作模式或者进入模式,都可以。&  尽管吸引民间资本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各省更倾向于推广PPP模式。不久前湖南省就向社会重点推出了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583亿元,涉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上海证券报)&||##PG##||  央行&滴灌&规模超万亿 降息降准要看实体经济  澳洲央行周二宣布下调隔夜拆款利率25个基点至2.25%。此前,已有包括欧洲央行、丹麦、瑞士、加拿大、俄罗斯及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调降利率。随着降息国家和地区的增加,中国是否也该采取类似举措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那么,中国有必要跟风这个所谓的降息潮吗?  预测中国央行今年将进一步降准、降息的机构不在少数,这里仅以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澳新银行的观点作为例证。  澳新银行称,CPI的快速去通胀化和PPI通缩的加剧将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今年CPI涨幅可能低至1.5%以下,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预计2015年中国需要降准三次,每次降准50个基点,或者推出类似的政策。此外,央行今年还可能降低存款利率50个基点。  预测央行在短期内不会采取重大措施的机构同样不在少数,比如瑞银。  瑞银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过去一个月央行超额续作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并重启了公开市场逆回购,但同时谨慎调节利率和投放量、更没有如市场此前期待的那样降准,大体上维持了中性的流动性基调。  该机构认为,央行将会进一步加强流动性支持力度,包括在跨境资本持续大规模外流时降准。然而,在没有切实证据表明经济明显恶化之前,宏观政策难有大动作。瑞银在报告中判断,3月份宏观数据才是对实体经济真实运行状况最好的衡量,有可能会决定未来两个季度的政策走向。  能够决定降准、降息政策何时出炉的决定性因素非实体经济莫属。因为今年1月份实体经济数据走势不太具有指示性(其实历年都是如此),再加上2月份会受到春节因素的干扰,能够真实反映今年经济运行状况的数据要从3月份开始。仅仅看到1月份部分数据就对全年的货币政策走势做出预测,这显然不是理智的判断。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货币政策定的调子是&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就表明,今年货币政策的微调预调要更加注重以实体经济的感受作为调控阀门。假如实体经济出现局部运行不畅的迹象,这个阀门就会部分打开,诸如局部&降雨&(定向投放流动性)、定向降准或降息的举措就会择机使用;但如果实体经济出现系统性的运行不畅的现象,这个阀门就会全部打开,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措施就将随之而来。  困扰中国实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应对这一问题上,央行已经启动汇率工具进行接招拆招。  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诸如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几近跌停、跌至逾两年新低、中间价创两个月低位,这样的词汇在网络和报纸上飞舞着。  近来,在国内对经济增速的担忧及美元强劲走势的主导下,人民币自2014年年底以来一直承受明显贬值压力,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已经出现逆转迹象,双向且幅度不小的区间内波动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新常态。这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如此才能有效化解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给国内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汇率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进行考虑,人民币大幅或长期贬值的概率不会很大。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多是因为欧洲央行万亿欧元量化宽松后美元指数强势重估所致。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调整幅度增加,更多传达的是一种市场化预期引导意图,并不代表短期内汇率政策的转向。但在汇率方面的微调,使得货币政策必须符合国内外基本面和市场动态,这对央行的调控艺术是一个严峻考验。  对冲外部不利因素,央行已经出手;化解内部经济矛盾,央行已经将调控的阀门紧紧握在手里,并且开始松动。从去年12月份至今,央行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逆回购已经向市场&滴灌&了超过1万亿元的流动性。(证券日报 阎岳)||##PG##||&  定向降准风声再起 央行偏爱&暗度陈仓&?  2月3日早间,央行进行了900亿元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资,其中7天期350亿元,28天期550亿元;两个期限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3.85%和4.8%,与上次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  这是继1月23日央行时隔一年重启逆回购以来,今年第二次进行逆回购操作,且仅仅相隔不到两周。  对于此次逆回购规模,市场交易人士普遍认为低于预期,不过,结合昨日发生的异动,似乎也可以理解;但2月3日午盘后,受900亿元逆回购影响,已经有所下行的货币市场利率再度小幅上扬,显示市场资金需求仍然比较强烈。  央行祭出900亿逆回购  &我以为会有上千亿的规模,900亿似乎少了点儿。&一位一线交易人士早间对此次央行的逆回购规模表示出略微的失望。  但他自己也称,自2月2日下午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的异动,交易人士都感觉到央行在放水,但并不清楚水从哪个渠道来的。  &14时左右,债券市场突然活跃了,然后利率债收益率下行。&2月2日晚间,一位交易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时市场上流传着央行向农商行定向降准的消息。  该消息尽管没有被证实,但交易人士普遍认为:&放水是肯定的,但放水的方式和规模都不确定,可能是定向降准,也有可能是SLF(常设借贷便利)或者MLF(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工具。&一位交易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市场层面来看,2月2日货币市场的确存在突然间&放水&的迹象,隔夜质押式国债回购品种(GC001)利率在14:28左右开始在6.881附近大幅下行至1.087附近,银行间7日回购利率则直接从4.7847下降到2.300附近。  2月3日,央行逆回购900亿之后,原本高开的回购市场再度活跃起来,早盘GC001利率在央行启动逆回购之后迅速从5.759下行至4.789附近;同时银行间7日回购利率也从开盘5.8012的高位下行了100多个点。  &明天(2月4日)应该还是高开,央行这900亿逆回购是为过节平抑市场流动性用的,但目前的形势可能并不是节点性流动性问题。&一位交易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900亿逆回购的期限设计来看,7天期350亿元、28天期550亿元确实是平抑短期资金需求。  央行为何偏爱&暗度陈仓&?  不过,前日的资金注入若真如市场所传是央行给两家农商行定向降准,那么此类资金是为了刺激经济。  而且与公开市场操作以及传统的降准降息相比,从2014年全年的货币政策来看,央行似乎已经惯于运用SLF、MLF、PSL(抵押补充贷款)以及定向降准降息等非公开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其实谁都清楚这些结构性宽松解决不了当前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此明显的背景下,但要稳定汇率,央行也只能如此为之。&一位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走软态势日益明显,2月2日一度逼近日内跌停线;2月3日的跨国资本流动数据显示,中国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下行,且国内经济压力继续承压,未来可能会有大规模资本流出风险,而央行也已经开始为此做相应的政策准备。(一财网)&||##PG##||  中国央行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增加  欧元本轮贬值已达20% 丹麦一周三降息澳大利亚又降息 A股反弹 有专家认为:  美联储退出QE并即将进入加息周期之际,欧洲央行推出QE,瑞士、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央行也采取意外的宽松行动,昨日,澳大利亚联储又意外降息25个基点至纪录低点的2.25%,货币战争顿时乌云密布。这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大幅走强,非美货币大幅贬值,欧元本轮贬值幅度已达20%。  在全球央行宽松政策压力下,昨日早间,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释放900亿元流动性。到昨日下午3时左右资金面已经开始逐渐转松。这也导致A股昨日强劲反弹。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则收跌至逾两年新低,中间价也创下两个月低位。  分析称,在官方与汇丰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线的情况下,人民币相对强势不利于出口,稳增长压力升温,央行降息降准可能性也随之加强。  另外,澳大利亚降息或将导致进口铁矿石价格下跌,国内钢铁企业也有望因此减负。(见AⅡ2)  欧洲央行推出QE,瑞士、加拿大、新加坡等央行推出意外宽松行动,造成外围宽松局面不断加剧,全球货币战新军不断。虽然印度央行在上个月意外降息25个基点后,昨日暂停了进一步降息的步伐,但同日澳大利亚联储意外降息25个基点至纪录低点2.25%。此举导致澳元重挫140点,刷新2009年5月来新低。  昨日,新西兰元兑美元跌1.7%至0.7184,创2011年3月来最低水平;澳元兑美元日内跌幅扩大至逾2%,最低报0.7634,刷新五年半新低。昨日,澳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4.8016,上涨118个基点。  非美货币贬值压力骤升  澳联邦银行分析师预计,澳大利亚联储将在5月再次降息,称其声明中除去&一段时间内维持审慎利率&的说法暗示宽松基调。澳元后市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因事实上通过盯住美元,造成实际有效汇率的不断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上升,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还来自于:宏观经济不断下行,使得市场对人民币前景产生疑问,而呼吁人民币贬值以刺激中国经济的观点使得市场情绪进一步谨慎。  昨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报6.2581,上涨0.03%,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1369,下降16个基点。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分析师任泽平表示,&因我国最新官方与汇丰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分界线,人民币相对强势不利于出口,因此央行降息降准可能性加强。预计央行将维稳人民币,并防止资金大幅外流。&  数据显示,伴随着中国企业增加海外投资,中国去年第四季度出现至少1998年以来最大的资本项目赤字。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在网站上公布,第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同期经常项目顺差收窄至61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300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293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专家:3月份宏观数据  或决定未来两季政策走向  汪涛(瑞银中国经济学家)  1月份实体经济数据有限、淡季期间的表现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春节因素干扰,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把握。3月份宏观数据有可能会决定未来两个季度的政策走向。  花旗银行  本月中国央行或降息25个基点。  姜超(海通证券分析师)  预计3月或迎来首次降准,年内有望超3次。预计人民币即期汇率年度贬值幅度应约3%,年末汇率约6.4。  资本市场:  央行昨逆回购900亿元 A股成交未明显放大  昨日早间,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释放900亿元流动性。央行当日开展7天与28天逆回购操作,交易量分别为350亿元和550亿元。但由于当日有300亿元前期7天逆回购到期,因而央行单日实现资金净投放600亿元。  这是央行时隔一年重启逆回购工具以来连续第四次操作。昨早,shibor利率全线上扬,不过,到下午3时左右资金面已开始逐渐转松。  受此影响,经过五天大跌后,昨日A股如期反弹,沪指大涨2.45%,券商、保险等金融股集体走高。同时,创业板也再创历史新高。不过,市场追涨动作似乎较慢,沪指全天成交量仅2834亿元,环比未能明显放大。有分析认为,经历暴跌之后,不排除指数会快速反弹,但鉴于下周巨量新股发行等因素,谨防大盘上冲中,成长股回调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因春节临近等季节性因素及新股即将申购的影响,市场流动性趋紧,后续央行将继续增加逆回购滚动操作规模,保持较大的资金净投放力度。  应对举措:  我国部分外币负债企业面临汇兑损失及利息上升双重压力。官方持有绝大部分外汇资产而负债极少,部分企业有外币负债而拥有的外汇资产较少。若政策调控不当,企业集中去外债杠杆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阶段性贬值。  农业银行的报告建议,一是适度增加美元多头敞口,商业银行可考虑逢低增加美元多头敞口,把握波段交易机会。同时合理调整海外机构&短融长贷&运营模式;二是做好人民币资金安排,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三是防范客户汇率风险转化为银行信用风险;四是全球货币竞相贬值的情况下,中国降息、降准以及扩大汇率浮动空间皆有可能,银行需提前做好准备。  未来两三年人民币大贬可能性低  在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人民币继续快速升值的可能性在下降,但中期内(未来2~3年)大幅贬值可能性亦很低。&人民币年内波动区间为6.05~6.35元。在当前时点,企业客户趁美元走强逢高结汇的时机正在临近,6.25以上可能都是不错的价格。&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  原因一  经常账户有支撑。去年下半年以来,经常账户顺差&衰退式扩大&。&2015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有望进一步增加,支撑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农业银行分析报告称。  原因二  资本流动有管控。我国对资本账户仍实行管制,尤其对短期债务控制严格,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政府及企业负债以内债为主,资本大幅外流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国主要对外债务水平在正常范围。另一方面,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不会加大资本外流。  原因三  政策调控有空间。我国有高达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政策调控空间和回旋余地较大。中间价已经清晰透露出央行的意图,特别是在本周一逼近跌停后,周二中间价旋即有所上调,维稳汇率之意凸显。  原因四  战略导向有要求。&一带一路&空间布局快速推进,&相应地,人民币正从贸易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处于从国际结算货币升级至储备货币的起步时期。&农业银行的分析指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其他国家接受人民币的意愿才会较强。(End)大家都在看
盘点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公共收入超15万亿,人均财力单薄。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超15万亿 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快
来源:中商情报网 编辑:中商情报网
财政部今天公布了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本预算的收支账本。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增幅进一步放缓至8.4%,同口径增长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
相对于收入的个位数增长,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3.17%。中央和地方支出均超额完成预算,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7.1%、农林水支出增长16.9%、节能和支出分别增长26.2%和17.7%。
三本账中,去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30亿元,增速下降21.8%,同口径下降15.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547亿元,同比减少8840亿元,下降21.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364亿元,比上年下降17.7%,同口径下降12.7%。
此外,去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60亿元,同比增长27.5%;支出2079亿元,同比增长3.2%。(来源:中国经济网 崔文苑)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中商情报网讯,东方时尚28日下午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
中商情报网讯,东方时尚28日下午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申购摇号......
中商情报网讯,南方传媒28日晚间公布新股中签率。
中商情报网讯,东方时尚27日晚间公布新股中签率。
东方时尚......
《唐人街探案》电影海报
今日大盘继续萎靡不......
《唐人街探案》电影海报
周四大盘跌破5000万关口,......
《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电影海报
周四大盘跌破5000万......
《老炮儿》电影海报
今日大盘继续萎靡不振,单日冠......
日全国各地鸡蛋淘汰鸡最新价格行情走势
河南安......
日玉米价格今日行情趋势预测
河南省孟津县玉米1......前三季全国财政收入破15万亿 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快_第一财经
前三季全国财政收入破15万亿 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快
第一财经陈益刊 11:03
财政收入是经济的晴雨表,10月19日,财政部披露了9月份财政收支情况,受经济下行压力、营业税改增值税等减税举措落地,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形势严峻,第四季度也不容乐观。
房地产相关税收高增长
财政部数据显示,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略低于同期经济增速(6.7%),不过以地方土地收入为主的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29777亿元,同比增长11.3%,远高于经济增速。
上述两项收入相加,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元(15177亿元),而这离不开房地产相关税收高增长的支撑。受今年来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较快等影响,带动相关税收强劲增长,远超全部税收收入增速(6.6%)。
前三季度,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03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4%,契税3158亿元,同比增长11.7%;土地增值税3280亿元,同比增长13.7%。受二手房交易活跃等带动,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中的财产转让所得税增长27.2%,个税增速也因此高达17%。
楼市增长,也直接拉动地方土地收入的高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约3万亿元中, 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2.3万亿元(23306亿元),同比增长14%。
去年全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3.3万亿元,同比下降21.4%,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一增速直接飙升至14%,增长强劲。
营改增减税冲刺5000亿元
今年5月1日,国家全面推开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预计全年减税规模达5000亿元。
根据财政部前三季度数据,这一减税效应正愈来愈强。财政部称,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9月累计增长11.4%,其中上半年增长24.2%,7、8、9月则分别下降10.9%、17.6%、21.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体现。
此前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107亿元,其中全面推开营改增后,5月至7月减税规模达1260亿元。
营改增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减税力度明显增加,今年前7个月营改增减税总规模相当于去年全年,5月~7月每个月平均减税大概400亿元,而之后力度会更大,如果按此推算,今年全年有望实现5000亿元的减税预期目标。
除了营改增外,其他减税效应也在体现。比如,受去年10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影响,前三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10.8%。资源税改革后,首个月减税达5.54亿元。
财政部预判,今年第四季度,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影响,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
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加强财政运行监测分析,积极做好预研预判,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财政支出积极
今年国家明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上述大规模减税助力企业发展外,另一大举措就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数据显示,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远高于收入增速。
财政支出进度也明显加快,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将不再。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为年初预算的75.2%,超过序时进度(75%)。
具体来看,今年财政在基建领域发力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城乡社区支出15657亿元,增长34.1%;农林水支出12000亿元,增长11.4%;住房保障支出4614亿元,增长22.7%。
另外,前三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8121亿元,同比增长7%。
此外,财政部等力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近日推出了第三批万亿规模的PPP示范项目,以示范效应推动总投资规模破12万亿元的PPP项目落地。
另外,国家发改委推出的专项建设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亿元,这也解决了地方政府基建的资金缺口。
编辑:胥会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