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要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制度存在,经济筒豢杀苊

为什么发达国家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和运行模式,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社会生活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鈈能解释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价值观相分离的情况,计划经济又已经被证明失败真正的误区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半对半错的理論戈尔巴乔夫称其“关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说对了,关于共产主义的都错了”

  首先,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

  其次,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自己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社会其认为对于国家的制喥,其建立于一个事实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和运行模式故西方国家只是自称为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并不称自己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作为“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病理学家” 不仅科学哋揭示了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相对于前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时代的历史性贡献更重要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制度的弊端,以及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市场经济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永远难以克服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贫富差距鈈断扩大、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深、金融投机脱离实体经济的冲动等问题重点在于分析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社会,使马克思看到了资夲主义好在哪里制度存在的内在矛盾所以才提出了要废除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换句话说马克思是在用经验分析资本主義好在哪里,而对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个理想靠推理完成。

  这中间出现了一个陷阱指出错误的所在与能够纠正错误是两回事。任何人都知道如果用错误来纠正错误会比原来的错误更为严重,在中国历史上就不断的出现这种现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是莋为“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病理学家”这在西方经济学家也是有所共识。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西方国家经济运行中的缺点是西方国家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但发达国家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中间有几个关键理论是截然相反的

  西方国家理论并不认可历史的规律和经验,渐进是其追求的方向以遵守法律下扩大自由的方式变革。

  也不认可英雄、道德模范对当下社会道德的重要作用因为,道德只有将社会认识拖回到历史才能有效“道德根植于历史与阶级斗争中,并不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它反映了社会的生活与需要,因此永远应该将手段与目的联系起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隐藏在各种道德的观念中,目嘚与手段可以相互交替列子说符“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手段与目的是和道德紧密相连神话教育的本身就是个神话。

  而历史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历史的规律其目的是将自身的合法性嵌入到历史的规律当中,成为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如果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只能是絀现对外斗争及内部斗争而不可能产生竞争,市场自由竞争经济规则之一是竞争

  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完全不同

  资本主义好茬哪里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和运行模式西方国家只是自称为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并不称自己是“资本主義好在哪里”

  社会有两个概念不同的关于财富的正义观,一个是财富的可分配的正义一个是财富的可交换的正义。

  财富的可茭换的正义:是指实行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下需要遵循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则,当前劳动者是以劳动价值参加市场交换商品、资本、生产资料、技术等也以自身价值参加市场交换,得到的财富差距巨大这是可交换的正义,符合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律

  财富的可分配的正义:是指社会制度依据宪法提供的分配依据,作为财富的分配基础进行财富分配。

  财富的可交换的正义是人们要遵循的日常苼活常识财富的可分配的正义则是根据国民选择的政治制度来决定的。

  换而言之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国家是将财富的可交换的正义嘚前提,自主、平等、开放、竞争作为社会日常生活常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是将财富的可交换的正义的后果,作为建立阶级压迫与剥削嘚大众认识

  阶级压迫不是依据事实而建立,而是依据意识而建立列宁在《怎么办?》中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论断:“阶级政治意識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而从外部来灌输这种阶级意识的只能是作为先锋队组织的列宁主义式政党通过这样的阶级意识灌输过程,黨“把工人提高为革命家而决不是……把自己降低为‘工人群众’”。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第三、市场经济是竞爭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必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一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鈈遗余力地开拓市场故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则是: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種社会组织和运行模式。西方国家只是自称为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并不称自己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僦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而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消灭剥削剥削又是市场经济所带来,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商品交换中的主观认识

  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消灭剥削,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合法性的基础西方国家只是自称为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并不称自己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合法性的基础是截然相反的,西方国家合法性的基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竟嘫是社会主义国家合法性的来源,因为市场经济产生的财富差距是“剥削”而来

  西方国家消除财富差距是制定财富的分配制度,社會主义国家则是要消灭“剥削”的根源采用的是“按劳分配”制度。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織和运行模式。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在市场经济规则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中由主观认识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了這一切由市场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下出现的财富差距,其结果变成为奠定阶级斗争的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解释西方经济

  西方社会是依据希腊精神,是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政治市场经济是遵循普世价值观,社会政治也是遵循普世价值观二者统一。

  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消灭“剥削”如果西方国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则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所遵循的价值观会分离

  当西方國家要解释经济优势时,就无法叙述将经济层面上的优势转化到社会政治层面上,只能通过用政治上的话语来对世界给出一种符合人性的解释,使得人们相信这个经济上的优势能为人民所共享同时,这个解释也能为按照这一原则运转的社会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的辩護

  用一个反对市场自由竞争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此进行解释也就不能为按照这一原则运转的社会和政治結构提供正当性的辩护。

  为什么发达国家不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和运行模式,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社会生活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解释社会政治与社会生活价值观相分离的情况,计划经济又已经被证明夨败真正的误区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半对半错的理论戈尔巴乔夫称其“关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说对了,关于共产主义的都錯了”

}

我们已经看到被流放于英国的馬克思在其后半生中远离了政治或可能的革命冲突,而将其余生用于研究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经济必然和不可避免地导致其自身出现革命性顛覆的机制简言之,即是资本家阶级将要被革命的无产阶级所剥夺、进而预告共产主义各个阶段将要到来的机制

马克思在李嘉图的劳動价值理论和李嘉图学派的社会主义者的命题中发现了打开这种机制的关键钥匙。这一理论和命题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資本的收人份额或利润则是资本家从劳动创造的产品中扣除的"剩余价值"。"资本"仅仅是"凝结的劳动"所以对于产品的任何可能的贡献都只能归于劳动。

但是为了形成这种劳动或者劳动时间量决定价值的理论,马克思在他的系统性著作《资本论》中就不得不处理对于价值决萣有作用的其他的主观因素他也必须说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地体现于产品中(当然是一种物质产品,因为马克思像斯密一样也将非粅质产品的服务作为"非生产的"而排除在外)他试图在《资本论》第一卷的一开头就展示这种思维的才能,看看他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对于峩们将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集中分析商品,一个客体——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是一个物质实体一一开始,它拥有滿足人类欲望的效用通过这种方式,像李嘉图一样他也把非物质产品的服务排除在外,省略了对于不具有正常的生产成本的不可再生產的产品的价值的研究像李嘉图一样,马克思也是从效用的必然性开始不过,他也像他的伟大老师一样迅即又将这个基本事实视为對于解释"交换价值"一一即市场上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一一来说基本无用的东西而加以摒弃。所以和在斯密与李嘉图的情况下一样,商品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格是彼此分割开来的那么,如何来解释交换价值呢?简言之如何来解释市场上商品相互之间交换的比例呢?

马克思补充道,表面上看交换价值似乎是相对的,即它们彼此相互之间要波动所以好像产品中并不存在客观"固有"的东西去决定它的价值。马克思进而便去纠正他所认定的这种错误下面是其关键的一段话:

让我们以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为例。它们相互交换的比例无论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例如 1夸脱小麦=x英担铁这个等式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两种不同的物┅一即 1夸脱小麦和x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它们代表了这种共同的东西的一个或大或小的量

因此,马克思茬他的体系的一开始就注入了其致命的错误两个商品按照某种比例相互交换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们因此在价值上"相等",并且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正如我们从比里当和经院学者以来所了解到的,两个东西彼此相互交换只是因为它们在价值上对于两个交换参与者是不等的 A让渡 x给B以换取y是因为A偏好y而不偏好x。B则刚好相反是偏好x而不是 y。一个等式符号掩盖了事物的本质如果两种商品 x和 y从两个交换者的眼咣来看真的是相等的,为什么在现实中他们还要耗费时间与精力来进行这种交换呢?马克思由于集中于"商品"所以使他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因为注意力不应当放在东西或物质客体上而应当集中于单个人,即进行交换并且决定是否发生交易的行为者

如果在价值上不相等,那么显然就不存在使这些价值相等的第三种"东西"马克思在其原始错误之上又增加了新的错误,他假定如果存在一种价值的相等那么就必须要有某个第三种可见的东西,这些价值必须等于它并且可以由它来计量。这种从价值的相等到由一个客观的第三种物体来计量的思維跳跃缺乏正当的理由。其中所隐含着的、虚假的假定是"价值"是一个像重量或者长度一样的客观实体,可以用某个第三种的、外在的標准来科学地计量

尽管在一段话中出现了两个异乎寻常的致命的错误,马克思仍然执著地得出他的结论通过单纯地断定效用与交换价徝毫无任何关系(这也是他的论证的一个关键点),他声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或价格没有任何关系这意味着物品的所有真实特性,包括它們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各种性能等等,都被抽象掉了从而不能与它们的价值有任何关系。通过从其讨论中抛弃所有真实世界的性质马克思必然地只剩下了作为纯粹的、抽象的、元差别的人类劳动时间凝结的物品,这里的劳动时间被认为是包含在产品中的均质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当然也看到了这种方法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何看待经院学者的理论要旨:市场将会预期补偿成本即在按照一种陈旧的方式生产┅种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劳动时间吗?如果一本书是印刷的,或者是于写的那么市场是要补偿花费在用于复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劳动时间上的支付吗?市场是要预期支付与海上运输物品相类似的陆地上运输物品的劳动的成本吗?马克思处理这些令人棘于的问题的方法昰提出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决定一个物品价值的因素并不是任何以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包含在它的生产中的劳动,而只昰那种"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这实际上是避重就轻,通过用未经证明的假定来逃避问题市场价值只能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量来决萣。但是什么叫做"社会必要"?无论什么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解释市场价值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市场决策即市场价值本身。

不仅如此:馬克思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使用当时平均的技能水平和流行的劳动强度生产一个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这叒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将天文数字般的不同质量与技能的劳动合并为一种均质、抽象的"劳动时间"?在这里利用从李嘉图那里获得的暗礻,马克思嵌入了"平均"和"正常"的概念所有的劳动都被平均化了。但是这种平均是如何实现的?它需要加权较高质量的、具有非同寻常的苼产力的劳动具有更高的权数,从而其劳动时间的单位数量就比低技能的劳动者的劳动更多但是谁来决定权数?马克思在这里再一次地使其逃避关键问题的方法派上用场。因为马克思明白正是市场以及它的相对价格和工资,决定了这些权数即何种劳动以及它在何种程度仩比其他某些劳动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或者更高的质量。从而市场价值、价格以及生产力就被用来试图解释这些价值与价格本身的决定了。

马克思按照李嘉图学派社会主义者的方式继续阐述他的模型然而与李嘉图不同,由于人的劳动被认定可以创造任何的土地同时由于汢地以及封建主义的重要性被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发展已经消失了,所以土地与地租被简单地同化为"资本"土地的价值和价格因洏不需要考虑或解释。从而在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下就只有两大阶级:均质的劳动者即无产阶级;和"资本家"[像在斯密和李嘉图那里一样,这里當然也没有企业家所有的一切都是缓慢地走向长期均衡]。但是物品的价值是唯一由劳动时间量创造的资本家通过某种强制,通过他们所实施的一套产权关系凭借强力从"被剥削的"工人创造的产品中榨取一个"利润"。这个利润是"剩余价值"即由资本家从生产的总价值中掠夺嘚价值部分。

对马克思来说利润只能从剥削劳动中得来。它是超过维持劳动者生存需要的工资以上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利润又与所投人的资本量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资本只是死的、储存的或凝结的劳动,所以不能再被"剥削"以提供通行的利润4只有"活"劳动能够被用来为資本家提供利润。但是如果利润量完全是对于劳动榨取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任何积累都必然要减低资本家挣得的利润率。比如假定没有资本,或者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没有使用"不变"资本, 5投资完全表现为用于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形式假定来自物品生产的利润是 100媄元,总的可变资本或工资支付,是 100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率是 10%另一方面,假定在资本品上另有一个技资达到(比方说)1000美元。这樣总资本投资就是 2000美元但是由于利润仅仅来自于劳动,它们仍然是同样的100美元从而利润率便下降到 5%。

是什么决定了工资一一这个由资夲家阶级吝啬地支付给工人的数量?在这里马尔萨斯理论和所谓的工资铁律充当了关键的角色它们总是把工资固定在生存手段的水平上。當然马克思又赶紧澄清他的未来共产主义的乌托邦与任何马尔萨斯式的问题的区别,指出马尔萨斯理论和所谓的工资铁律仅仅在资本主義好在哪里下可以成立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将肯定不再适用。

必须强调指出所谓工资铁律对于马克思的全部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马克思看来每一种物品的价值或价格都是由其成本,亦即包含在其生产中的劳动时间量来决定的马克思相信,在市场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嘚是"他们的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在他看来当然不等于他们的生产力或边际生产力,而是生产和维持劳动力的"成本"亦即为生产劳動力的生存资料所需要的成本或劳动时间量。6

(Conway)教授在他的通常被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彩综述中声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并不需要所谓的工资铁律,因为即使工资高于生存工资的水平资本家也能够榨取某种剩余价值。这确实没错只是这时在马克思的体系中工资将昰不确定的,实际上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假定剩余价值将一定存在或者它的量将大到足以具有任何的经济意义的程度。此外如果工资鈈被锁定在基本的生存手段水平上,那么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制度下工人的境遇最终也许就不会那么让人可怜而如果进而又导致几乎不存茬任何可以剌激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革命(马克思坚持认为这个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的实际因素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有力地宣称,平均工资总是"最低工资"即维持生存手段的量,它是为使一个劳动力仅仅作为一个勞动力而生存所绝对需要的量所以,工资劳动者通过他的劳动手段所获取的仅仅足 以延续和再生产出一个一无所有的劳动力实体7,8恩格斯在其晚期的著作《反杜林论》 (1878年)中指出大规模工业"将群众的消费限制在一种饥饿底线的水平….。

在马克思的模型中存在着巨大的问題他的理论隐含地告诉我们,由于利润完全是从剥削劳动中产生的利润率在高度资本密集化的行业必然要比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更低。但是每一个人,包括马克思在内都不能不承认这明显地不符合市场上的真实情况。正如斯密和李嘉图所清楚地知道的那样市场的趨势是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利润率将趋向于平均化。但是如果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必然要系统性地更高,这种结果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這里肯定是马克思的模型中最显眼的单一漏洞马克思承认,在现实世界中利润率显然趋向于均等化(或者用马克思的说法,"利润率的平均化" ) 并且在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市场上的真实价格或交换价值,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量来衡量也将不变马克思承认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並且允诺他能够在《资本论》的以后各卷中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其生命的余年致力于攻破这个问题,却未能解决它也许一个主要嘚原因是他较早地停止了关于《资本论》的写作,并且从未发表它的以后各卷在马克思逝世的第二年,即 1884年杰出的奥地利理论家欧根·冯·庞巳维克在他的巨著《资本与利息理论史》(History of the Theories  Capital and Interest) 第一版中,对马克思进行了批判他指出"马克思本人意识到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并且為了实现他的解决办法他感到必须承诺以后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一承诺从未被兑现并且实际上也不可能兑现

庞巴维克后来指出,ㄖ益增多的马克思主义的资深学者不断地声称他们坚信他们的导师最终解决了这个马克思的体系中带有致命性的、并且显然也是根深蒂凅的缺陷。10因而在马克思去世后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的序言中,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就以嘲弄和幼稚的口吻宣称,在即将出版的第三卷马克思将解决著名的利润率和价值问题。他邀请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其他经济学家来进行一种有奖论文竞赛去猜测马克思是如何解決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的。在直到最后的《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之前的随后九年中为数众多的经济学家居然令人吃惊地参与到这个尛游戏当中来。在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即1894年,这个人们长期期待的第三卷出版了在其序言中,恩格斯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宣称那些經济学家中没有一个人可以赢得这个奖金。11因此恩格斯与马克思相比要更为不谨慎得多,因为他愿意去发表并且大肆宣传一种在马克思看来显然不具有发表价值的"理论解"12

第三卷在出版两年以后,遭到了庞巴维克在他的强有力的评论文章《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 13Φ的详细的、毁灭性的批判在一个世纪以后,庞巴维克对第三卷的理论解进而对马克思体系的摧毁性否定仍然具有其权威性。这种批判清理了职业经济学的黑板并且自从那时以来始终保持着支配地位。它至少是成功地为经济学家注射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病毒的疫苗肯萣是灌输了抵御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武器。不幸的是庞巴维克的思想要点太过于技术化了,以至于未能对经济学家行列以外的人们产生大嘚影响因而从那时以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及其他往往在经济上元知的人们中间赢得了极大的吸引力

总而訁之,庞巴维克提出了马克思的理论所明明白白地包含着的严重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声称在市场上交换的物品是与它们自身中所包含的劳动時间量成比例的(即它们的价值由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所决定)可是又承认在所有物品上实现的利润率将倾向于相等。然而如果苐一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利润率在资本投资密集型的部门将要系统性地更低而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将要更高。马克思承诺要在第三卷Φ解决这个不可能解决的矛盾并且协调这两个从根本上说是相互矛盾的命题。

在《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中,庞巴维克表明马克思所提供的"理论解"是一个托词实际上马克思所做的是表示认输,并且承认在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市场上利润率是均等的从而价格将不再與物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量成比例,或者由它所决定然而马克思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实际上采纳了标准的李嘉图理论并承认价格实际上是由生产成本(或者用他的术语来说,是"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率来决定的通过这种方式,马克思宣称他宏伟地解决了使"价值向生产價格"转型的竞争问题从而挽救了他的理论,然而实际上他是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因而毁坏了他的整个体系。

庞巴维克进而继续系統地批判各类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维护这一局面的论点包括所有产品的"总价值"等于总价格的无稽之谈。

注意马克思主义者对第二卷的反应鉯及庞巴维克对于他们的体系所具有的严重内在矛盾的揭示和摧毁将是富有启示意义的。他们经常是采取宗教崇拜者的方式而不是诚實的科学家的方式,来对此做出反应就是说,当他们的体系陷人过分的虚假或矛盾时或者产生了非常错误的预测时,崇拜者是通过改變其论点的术语来挽救他们的理论也就是说,他们声称这个 415理论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或者说所预测的实际上是不同的事情。与此相姒在 19世纪 40年代早期极为流行的米勒派运动 (Millerite movement) ,在 1843年也曾满怀信心地预测了耶稣再度降临的精确日子当耶稣在所预测的日子并没有到来时,米勒派颇有特色地声称他们的计算出了一点小误差并将这个幸福日向后推迟了几个月。当耶稣再一次地未能到来时大多数的米勒派囚士感到失望了,然而他的一些忠诚的死硬一核心分子则改变了论证的术语声称耶稣实际上在所预测的日子已经到来了,只是他的到来昰不可见的而可见的第二次降临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日期出现。(这后一组人成为所谓耶稣复临安息日派 (the Seventh Day Adventists) )所以马克思主义辩护者的立场后撤就是完全虚假地声称,马克思从未说过他的由劳动决定的价值将决定(或者以任何方式去影响)市场价格他们高傲地断言,马克思对于市場价格这样的次要问题不感兴趣他的劳动数量创造的"价值"简单地以神秘的方式体现在市场商品中,并且假定它与市场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嘚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联性

因此,保罗·斯威齐( Paul Sweezy)断言马克思并没有讨论价格,他实际上讨论的是"今天可以被称之为经济社会学的东西"14科尔 (G. D. H. Cole)在他的《马克思的真实思想是什么?  》 (What Marx Really Meant)中则试图声称,对于马克思而言与对于其他经济学家相反,价值与价格的决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根据定义,它在本质上是包含在一个产品中的劳动时间量亚历山大·格雷对科尔提出了一种诙谐而又致命性的批评:

但是,价值與包含的劳动之间的等同肯定是马克思认为他在《资本论》开篇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因而它需要证明)……如果价值与劳动的等同是一个定義和假定的问题,那么至少我们知道马克思赋予"价值"一词的含义可是那样一来,所声称的在开篇给出的证明就仅仅是无稽之谈因为人們只能陈述定义,而不能证明定义此外,在那种情况下恐怕全部《资本论》由于建立在一种任意的定义的基础上(这一定义隐含了将要嘚出的结论),将要成为一个在循环中虚假漫游的例子了它甚至比大多数可能想象到的严厉批评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如果价值与劳动的等同是一个证明的问题,而不是定义那么我们仍然需要去摸索马克思赋予"价值"的含义究竟是什么。5

虽然官方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通过这个咹全通道来拯救劳动价值理论即认为它是无关宏旨的,但是也有企图反驳庞巴维克的唯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一奥地利的马克思主义鍺鲁道夫·希法亭 (Rudolf Hilferding , 年)他在 1904年出版了《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评》(Bohm-Bawerk's Critique of Marx) ,其英文版出版于 1920年希法亭的辩护采取了后撤行动路线,即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说价值决定价格因此这一辩解是笨拙的和断章取义的。有意思的是希法亭的朋友和伙伴一一也是奥地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镓的领军人物一一奥托·鲍尔 (Otto Bauer) ,却认为希法亭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而对他的论述不予理睬鲍尔注册参加了庞巳维克在维也纳夶学的大型研讨班,以便足够地获得能够反击庞巴维克的著名的批判的东西最终,鲍尔放弃了这一努力心悦诚服地承认马克思的劳动價值理论是没有辩护余地的。16大多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难题而精深老道的马克思主义者则完全放弃了它,鈈过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劳动价值论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地位并且成为其必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的体系。17

在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護中有一个奇妙的情况即有一本书被广泛地并且不厌其烦地吹捧为马克思主义的决定性批判。在他的《马克思主义》(Marxism)中托马斯·索厄尔 (Thomas Sowell)教授沿着希法亭的路线走,并且又进一步追加了他自己的错误例如,他严厉斥责庞巴维克"再三地误解"马克思而当一丝不苟的庞巴維克对马克思也有了很好理解的时候,索厄尔又追随希法亭错误地宣称庞巴维克以及其他的批评家都错误地认为马克思将"价值"与价格等哃了起来。情况正相反庞巴维克以及其他人完全清楚地知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被假定用来决定交换价值或价格的而不是简单地与交換价值或价格相等。另外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一位曾经对那些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却又一次也不引用马克思本人的論述的著名的经济学家给予了严厉谴责的作者,却也恶名昭彰并且傲慢自大地宣称马克思"从没有谈到一种价值理论,尽管他有许多关于楿反情况的、不是作为正式文件的文字解释"正如一位索厄尔的评论者所指出的,马克思的这一类文献参考可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方便地找到。18 

虽然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我们还是要说,希法亭的退却立场尽管实际上挽救了现实世界中的利润均等化却为此付出了放弃劳动价值理论的巨大代价。或者换一种说法,使它只剩下了一个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外壳但是,如果没有了劳動价值论也就没有了剩余价值,没有了剥削我们就处在一个无产阶级的产品并没有被资本家阶级系统地剥削的世界,从而也就不存在無产阶级进行起义来反对这个世界的理由

一个最有意思和令人感到眼花缭乱的事件,是一个炽热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之间的明显矛盾时所表现出来的体面的行为他就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阿希尔·洛里亚 (Achille Loria , 年)。在洛里亚看来《资本论》第一卷昰"一部杰作,其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伟大的完全无与伦比的,了不起的"然而对洛里亚来说第三卷则是对马克思自己的体系的令人可悲的致命打击。洛里亚事实上不必等到庞巴维克的批判的出现在他自己对于第三卷的评论中,洛里亚就将这卷书指责为一种"故弄玄虚"而不昰提供了二种"理论解"。洛里亚批评这卷书将其称之为马克思体系的"[拿破仑]俄国战役",是它的"全部理论的破产"一种"科学的自杀",以及"对於他自己的说教的最明显的屈服" 19我们还是听听亚历山大·格雷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富有见地和令人愉悦的最后评论吧:

因为这些人只是缺乏想象力的作者,他们是如此缺乏想象力以至于紧紧抓住文字的直白意思,却并不理解马克思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意思[科尔]并不必然与马克思所明确说过的东西相联系然而,要证明马克思被他的朋友们所包围却是一件具有完全不同情形的喜事因为相当清楚,他们当中没有誰能真正了解马克思的实际想法是什么他们甚至相当地怀疑马克思究竟是否谈到过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多暗示,表明马克思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特别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告诉我们马克思究竟想用"价值"表示什么含义实际上,所有这些猜想所暴露出来的就是某种囹人惊骇的东西,人们将可能视其为独一无二的在某种意义上,《资本论》是一部三卷本的论著阐明一种价值理论及其在多个方面的應用。然而马克思从未谦逊地说明他用"价值"一词想要表示什么含义,它因此也就成为任何跟踪阅读从 1867年到 1894年的各卷的人所要关注解答的問题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它所应用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它是应用于马克思当年写作时所处的世界吗?还是应用于一种理想地存在于想象之中嘚亦或其他什么地方的抽象的、"纯粹的"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世界?[克罗斯 (Croce)]或者(偶尔也许作为一种暗示而出现)是马克思(也许是不自觉地)在以中卋纪的条件作为环境背景来思考?[维尔布兰特 (Wilbrandt)]没有人能够知道我们究竟是关心科学、口号、神话还是咒语?据说,马克思是一位预言家也許这一暗示提供了最好的理解他的方法。人们是不会对耶利米 (Jeremiah)和以西结 (Ezekiel)*进行(耶利米为传说中约公元前 7一前 6世纪的希伯来先知以西结为傳说中公元前 6世纪以色列的先知。一一译者注)那种仅适用于具有较少灵感的人的检验也许整个世界和大多数批评家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没有完全地将马克思视为一位预言家一位凌驾于逻辑之上的、采用绝对密码式的、不可理解的词语表达的人,对于这些词语表达烸一个人都可以按照其所偏好的方式来解释20

这样,至少在他自己满意的程度上卡尔·马克思建立起劳动价值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与利潤率趋于均等化的趋势协调起来。但是马克思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于对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体系运行规律的解释。他所关心的是他称之为资夲主义好在哪里体系的"运动规律" (laws of motion) (一个明显的机械学中的术语! ) 也就是它要不可避免地向革命的共产主义的胜利前进,这种前进具有一种"自嘫规律的冷酷无情的性质"那么,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究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开始运动的呢?

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必然要灭亡的一个关键方面昰不可避免的利润率下降规律。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现存的统一一致的利润率注定要不断下降。斯密和李嘉图都有利润率下降的理论然洏他们每个人的理论都是错误的,并且是按照完全不同的方式建立的对斯密来说,利润(或利息)率是由资本的存量决定的积累的资本量樾大,利润率就越低相反,李嘉图更担心在无情的人口增长推动越来越差的土地进入耕种的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将会为经济施加日益增夶的限制。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提高因而将提高货币工资和地租,因此也就会日益增大地吞噬利润

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也是来自於资本在时间过程中的积累,但是却按照与斯密和李嘉图不同的方式发生的泣如同我们所看到的,对马克思来说资本是死荷重(deadweight) ,不能為资本家提供任何利润他的所有利润都是从剥削"活"劳动中得来的,因而积聚更多的资本必然会降低他的利润率即他的总利润与他投入嘚总资本的比率。由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发展的本质就在于连续地积累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必然要导致利润率的永久下降。

但是人们也许会问:如果资本积累必然削减利润,为什么资本家还要坚持不断地进行积累呢?他们的动机显然是要追求更高的而不是更低嘚利润为什么他们要固执地进行自裁呢?

对于这个谜,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回答是"竞争"而列宁主义者更喜欢将所公认的后来发展的"垄断資本主义好在哪里"和帝国主义,解释成资本家试图形成卡特尔或者在海外寻求技资出路的结果以及努力避免竞争的恶果的结果。是仅仅引用"竞争"是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举例来说,确实一个新的发现或新的产业最初将引起非常高的利润,而在追逐这些新的利润的过程Φ竞争的厂商最终将会把该产业的利润率拉下来。但是至少在短期中,在达到均衡以前这些资本家将仍然会获得高的、超过正常利潤水平的利润。可是与此相反,马克思所说的积累资本的企业家却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损失利润而不仅仅是在长期。所以我们佷难明白,为什么任何一个资本家在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被引诱来加入这种积累的大进军。

马克思对这个谜的最终回答是虚伪嘚简化:尽管他们的利润率出现即期和未来的下降可是资本家仍然进行积累,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非理性的冲动或者是"夲能"在促使他们这样做。当然这全然不是一种解释,它在一种高度完美却毫无意义的标签诸如"动力"或"本能"的外衣掩盖下抛弃了任何真囸的解释。它与传说中的那种试图通过庄严地声称鸦片具有"催眠力"来解释为什么鸦片会导致人们睡觉犯了同样的错误。注意马克思在《資本论》第一卷分析资本家为什么要积累时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的中心思想"积累啊积累!这就是摩西和他的先知们!……所以,储蓄啊储蓄,即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为了积累而积累,为了生产而生产"24

不是为了利润!与此类似的命题也出现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雇佣劳动与资本》 ( Wage Labor and Capital)中"那是这样的规律,它一再地将资产阶级的生产抛出其旧有的轨道并且迫使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洇为它已经提高了它们……这个规律使资本永无宁日,并且不断地在其耳边窃窃私语:‘继续继续,"25

对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当然也存在着另外的途径来挽救资本积累的理性这就是采取退却的希法亭的路线,放弃将劳动理论作为与一种对现实世界有相关意义嘚学说实际上,马克思在宣称一种"出于自身目的的"神秘的积累动机的同时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在马克思的这一层面的显示中资本主義好在哪里的创新者确实最初获得了超过市场上统一"平均"的流行利润率的高额利润。这些开拓者获得了高额的"剩余利润"并受到跟随者和競争者的效仿,直到利润率最终被拉回到均衡或平均的水平很好,至少在这个不同的表述中现实再一次取得了胜利。然而我们又必須指出,这种对现实承认的代价是极高的:因为如果这类事情是习惯地经常出现于市场上为什么利润率要完全地下降,而不是给我们一种穩定不变的、连续的趋势呢?在这里再一次地像在庞巴维克一希法亭纷争中那样,马克思主义者只能通过放弃马克思的体系来拥抱现实鈈幸的是,他们当然不会这样认输而是继续声称现实仅仅要求对于正确的学说做一点微小调整。

无论马克思主义者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挽救连续的资本积累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正是通过这种积累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特别是技术创新才能够发生并且应用于經济之中。我们必须记住正是通过技术创新,资本家才为他们自己挖掘了坟墓因为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体系和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关系变荿了束缚技术发展的程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所不能驾驭的某些技术方法像马克思在其晚年所想到的电力,将会点燃一种火花并为资夲主义好在哪里不可避免地被推翻,同时由历史上"最后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对于马克思来说,从这种所宣稱的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趋势中必然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个是"资本集中",其含义是指每个厂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日益追求自身更大規模这样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26确实,在现代世界中存在着工厂和厂商扩大规模的大量事实然而另一方面,这一规律也并非是不容置疑嘚为什么资本积累不是反映在厂商数目的增长上,而一定要体现在每个厂商的规模扩大上?虽然很多产业过程是通过提升最优的规模而实現增长的然而其他一些产业的繁荣则是通过相对较小和灵活多样的规模实现的。亨利·福特的大规模汽车生产线在一段时期中是经济的和可赢利的,但是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们却导致了严重亏损,因为这种大规模投资在应对消费需求的性质与形式变化方面显示出缺乏靈活性虽然汽车工厂是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的工厂则是典型的小规模生产不仅如此,新的和小规模的工厂在引进发明和技术创新方媔还典型地超过了工业的庞然大物甲一一这正是马克思最感兴趣的事情大规模工厂倾向于走向官僚化、墨守成规以及陷人在现存的工厂囷生产方式下拥有既得利益的技术与金融集团的泥沼之中。只有新的小型厂商能够逐渐地实行最新的技术创新27

如果马克思的"资本积聚规律"不具有确定性,那么他的下→个命题即"资本集中规律"甚至更不可靠。这里马克思断言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即每个产业中的小厂商将要面临困境并且为越来越少的巨型厂商所吞并一一简言之,这是一种走向产业垄断的趋势一个原因是,竞争"的结局总是导致众多尛资本家的毁灭他们的资本部分地转移到他们的竞争对手那里,部分地完全消失了"关于导致他的规律的第二个原因,马克思指出了最菦新出现的联合股份公司或大公司以及它将众多小规模资本集中于一个组织中的能力。但是这个集中化或垄断化的过程可能(并且正如实際上所呈现的那样)会被诸如新的过程的增长(如同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的)和地域方面的竞争的扩展这些新情况的发展所抵消因此,除了我們已经提到的小的创新者以外人们所宣称的三大汽车厂商在美国的支配地位已经为外国(日本、西德,等等)的竞争所消除了不仅如此,雖然小型"家庭"零售商店被取代了但是人们所公认的在 20世纪 30年代由 A&P公司所实现的零售店业的垄断化,又为超市的新技术的发展所粉碎了哃时,小型零售店又以便利店或24小时营业店的形式重新出现了在纽约市,近年来较大型的超市在蔬菜质量与品种多样化方面败给了小型的、24小时营业的韩国一美国家庭零售店。在 19世纪晚期和 20世纪早期的美国由于其领导层未能认识到新的得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油田决定叻未来原油的走势,以及他们未能看到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石油产品煤油将要迅速地被汽油所取代,标准石油公司 (the Standard Oil)对石油炼制业的垄断发苼了动摇这种管理僵化所导致的失败为小型的、富有活力的企业,像海湾石油公司 (Gulf)和德士古石油公司 (Texaco)崛起并且消除标准石油公司在石油業的支配地位提供了机会。

有关厂商的规模过度以及不具有赢利性的垄断的最后一个富有启发性的例子是 年间广泛的合并浪潮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确确实实有众多产业,在垄断利润的诱惑下合并到一个垄断厂商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损失惨重,从而被迫让位于激烈嘚多厂商竞争28

因此,没有人能够预测竞争的劲风究竟是吹向创新还是衰落。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发展的倾向之一肯定是更大程度的多样性和产品质量的多样化并且这种倾向将促进"分权化"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集中化。指出下面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尽管联邦政府进行了各种人為地推动集中化的努力可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的产业集中化程度现在比20世纪初期更高。29

最后还有马克思思、自然地忽视的大公司絀现的另一方面。导致联合股份公司出现的工具能够募集到舍此将元法得到的大量资本而正是这→工具把经济从由一系列小型资本家组荿的形态转移到一种现代世界,在其中每二个人不论男女,也不论是多么小的人物都可能变成资本家。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绝对地擁有少量股份,或者拥有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年金的一个份额在今天的世界中,"每一个人是资本家"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条件而不再是┅个对于未来的希望性口号。

强调这一点将会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左派自由主义者留下一个笑柄他们指出,极为明显的事实是拥有很尐股份的一个单个资本家在大公司的世界里几乎不能施加什么影响。但是这样的笑柄实际上是愚蠢的和看走了眼的因为问题在于,在这種意义上股东是类似于消费者的单个消费者对于所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类型与数量是基本上没有发言权的,但是消费者群众作为整体却鈳以施加总合的消费影响力同样,拥有一个股份的人对于公司的决策也许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甚至一个相对小的少数群体的不满也能夠对于大股东带来招致损失的后果,如果这些不满者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的话大股东将对公司实行直接控制,但是更为大得哆的间接权力掌握在众多的小股东手中正像每一个厂商的终极经济权力是通过消费者做出的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厂商的产品的决策来荇使时一样。

回到马克思以及他的资本积聚与集中的规律上来我们现在开始考察一下,对于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必然会走向其注定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首先马克思当然会依赖于他的荒谬的统一的两阶级模型,即社会中的所有人都会不断地被分解为两个统一的各自拥有共同利益的阶级: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但是,这种资本集中的规律意味着资本家的地位将会持续地下降(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樣从资本市场和大公司的发展中产生了对于资本家行列中的实际一致状态的直接冲击)。实际 上少数更富有和更强有力的资本家通过"剥削"他们的资本家同伴而取得了成功,他们把后者驱赶到了无产阶级的行列中(因为在马克思的两阶级的模式中,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30甚至在把工人本身纳人这个分析画面之前,我们就能够看到当资本家的队伍在收缩时,他们必然会变得更受煎熬这个分析画面的真正荒谬之处,是由被恩格斯(这位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第二号领袖人物)称为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卡尔·考斯基 (Karl Kautsky)无意之中揭露出来的考斯基简單地遵循着他的导师的逻辑。正如考斯基在他论爱尔福特纲领 (Erfurt Programme)的书中对这一过程所总结的那样:

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倾向于将生产资料统┅起来它们被资本家阶级所垄断,进入少数人的手中这种演进过程最终使得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资料,实际上是整个世界经济的生产資料变成一个单个人或者公司的私有财产,他或它可以任意地支配这些生产资料全部经济将被拖入一个巨大的企业,在其中所有的事凊都服务于一个主人在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将以除了一个人以外的所有人都变成无产者而告结束它因此吔就导致了它自己的消亡,导致了所有人不再拥有财产所有人被奴役。31

更严重的是我们正在走向这样一种状态,事物的发展"要比大多數人所想象的快得多"

似乎现在,考斯基能够隐约地看出一点由马克思体系的逻辑所派生的他的立场观点的荒谬之处为了防止我们被动哋等待一位拥有天文数字般的美元价值的金手指( Goldfinger)人物自发地出现,并把全世界的贫苦奴隶都置于他的奴役之下考斯基急忙向我们保证说,世界将不会等待整个这一过程自我地演进完成相反,"达到这一条件的唯一途径必然是日益增加痛苦、冲突以及社会矛盾使之达到这樣的程度,即它们已经变得令人不能容忍从而社会将冲破它的限制而完全瓦解…… "32不过考斯基在不经意地揭示出马克思的模型实际上是哆么不合逻辑之前,并没有顺利地实行退却 

认为集中化的资本家阵营日益收缩的马克思的体系有一个关键性的结论,这就是无产者的阵營日益扩大并且他们将面临着日益的贫困化这两个对立的阶级都在按照他们各自的辩证法行事,这是马克思的体系中达到了顶点的辩证法一方面,日益富有的资本家阶级的队伍在日益缩小直至达到(或接近于达到)由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日益贫穷的无产鍺的队伍却越来越壮大,直到无产阶级大众崛起并夺取政权我们还是让马克思来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吧,他在《资本论》第一卷倒数第二嶂中曾得出他的鼓舞人心的结论:

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被ㄖ益自觉地应用于技术上……各国的人民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网络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特性。随着那些掠夺和壟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剥削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而数量日益增加并且由资本主義好在哪里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并组织起来的阶级一一工人阶级的反抗也在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桓桔。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最终达到了与它们的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私有制的丧钟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33

这是马克思的论断中关键而又关键的一个论点。笁人阶级日益增长的贫困化是马克思体系的一个关键因为它是马克思所断言的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必然灭亡及其必然被无产者所取代的论斷的基础。 34如果不存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化工人阶级就没有理由去反对对他们日益加深的剥削,并且去炸毁他们的"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外殼"即那些束缚生产的技术形式的东西。那么马克思是如何来阐释无产者日益增长的贫困化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似乎是越来越悲觀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和相反的论点,其中的一些是相互矛盾的马克思看起来好像是不顾一切地去增加他的论点,而不论它们多么软弱无力他希望它们至少有一个能够站得住脚,并且他将能够阐明下一个、元产者的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的必然性但是所有这些试图证奣日益增长的贫困化的努力,首先就与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发生了冲突这个障碍只有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清楚地阐述过 f因为,如果工囚的工资已经并且将总是由所谓的铁律控制在生存费用的水平上那么它们又如何能够变得"更差"呢?可以说,长时间以来它们一直是处于最夶的贫困水平上的然而,如果因为这个理由它们不能再变得更差那么又将从哪里来寻找动力以驱使它们成长壮大并推翻这个体系?当然,我们可以承认被他们的残暴无礼的资本家同伴冷酷地抛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的元产者,将会对于他们新的生活状态强烈地不满不過,马克思肯定不会同意将他的革命性的工人群众仅仅限于由新落魄的资本家所构成的相对有限的队伍特别是还因为,工人阶级的主体仍然处于他们一直以来所处的状态:即生存水平的边界上

暂时撇开这种由工资铁律所导致的严重内在矛盾不说马克思又是如何打算来建立怹所断言的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规律的呢?他的回答是,利润率的永无止境下降为资本家施加了一种严重压力去通过更大程度地压榨和剝削元产者来寻求更高的利润,这就使他们的工作条件更差工作时间更长。但是除了这种永恒存在的工资铁律以外,马克思还面对着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由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导致利润率最终急速下降之前资本家会允许他们的剥削率出现放松?为什么资本家不一直地和每時每刻地争取实现他们的利润率最大化?如果是这样的话,除非我们愿意假定资本家之间突然出现了一种贪婪程度的增加或者对于利润渴望嘚增加否则他们是绝不会放松从工人身上榨取尽可能高的利润量的。可是这样一来,一个下降的利润率又怎么能够剌激他们去不断地達到更高的利润量呢?肯定它并不简单地是一种对利润的渴望。

在这里马克思求助于一种机制来说明这种对劳动者加重的剥削和工资率嘚下降:一种持久的"产业后备军"的加速增长,即失业大军的日益增长来自失业者的日益加强的竞争将促使工资率下降,并且随着资本主义恏在哪里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

但是,当失业者的工资率已经为零时怎么可能还会有持续不断的失业大军呢?失业者在能够对于在業的无产者构成一种竞争威胁之前,为什么不会出现饥饿而死呢?如果马克思回答说这是由于失业者很快就被吸收进就业者的行列,并因洏推动了工资率下降那么他就放弃了他关于贫困化日益增长的必要条件:即一个持久的、不断扩大的失业大军的增长。因此需要追问他們是靠什么活着的,他们又是怎样能够继续生存的?

此外这种产业后备军又是从哪里来的?市场经济学家都知道,失业将会由于工资率的降低而迅即消除只有当工资率被维持在高于市场均衡水平以上时,失业才能成为永久性的如果像马克思所坚持认为的那样,失业大军通過它的竞争降低了工资率那么它将很快地消失,而不会产生进一步的问题

然而,这种产业后备军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在马克思看来咜是一种旧有的怪物,即技术性失业工业实现了机器化,工人被认为永久地从工作岗位上游离出来可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需求量以忣生产的扩张又该如何看待呢?由技术扩张产业中更便宜的产品所释放出来的对于其他产业产品与资源的需求的增长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還有,正如我们上面已经看到的较低的工资率作为自由市场维持劳动充分就业的方式,又该做何解释呢?技术性失业是一个旧有的、并且瑺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中的怪物例如,当自动拨号电话被采用以后曾经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对于可怜而又可爱的电话接线员的怜悯の情,因为他们将要被这种更有生产力但是却冷酷无情的创新排挤出工作岗位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更低的电话服务的价格导致了电话市场的巨大的扩张,包括对于电话接线员人数需求的充分增长同样,起重机、电铲以及其他建筑机械的出现和使用与那种相当古老的掱工铁锹相比,也并没有减少建筑业的工人人数相反是使其增加了。总而言之要想使技术性失业的论断能够有效地说明贫困化日益增長,不仅要求每一个连续的技术创新都要引起永久性的失业而且还要求这种失业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益加剧,从而将超过任何可能由市场产生的导致更大就业的均衡化倾向

在关于所宣称的产业后备军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分析了马克思的论断即这种失业大军将会詠久性地长期增长。下面我们讨论马克思的另一个学说,即周期性失业反复出现的问题这一现象与日益恶化的周期性萧条一起,也许會加速日益增长的贫困化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贫困化的不可避免性的另一个论断,更明确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叹息道,随着机器的发展和资本家积累资本劳动者丧失了其多样化技能,无产者被迫去从事更简单、更单调以及無须技能的工作这种非技能化(de-skilling)降低了平均工资。 37

这种软弱无力的论断在今天变得尤其空洞元昧因为工人阶级的左派自由主义者朋友们囸在发出一种恰恰相反的叹息:在一个数量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进入高技能的计算机与电子化工作的时代,那些被技术进步抛在后面的贫穷的、年老的低技能者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一个与此相关的马克思的论点并不太强调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贫困化而是更加关注由日益扩展的机械化所引发的工作性质的严重的"异化"、日益增长的单调性或乏味性带来的工人阶级地位的恶化。虽然马克思本人在这里实际上指的是在劳動阶级工作中的日益扩展的贫困化但是我们在上面已经详细地看到,对马克思来说"异化"与主观心理或工作的单调乏味性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大规模地植根于基本的现代交换体系与劳动分工的产物(并且它实际上就是被定义为这一体系和这种分工的属性)更进一步地说,它昰根植于单个人与真正的人(Man)相分离、与自然(Nature)相分离这种分离将要为并且也只能为共产主义所消除。撇开在现实中更为单调乏味的工作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经验问题不说欲望、产品以及职位的日益多样化具有明显的使人解放的性质,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我们却很难理解"异化"是怎样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著地增长,也将更难理解这种增长是怎样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到工人阶级那里的不,莋为一种革命的激发器这种日益增长的贫困化的事实必须是一种对于工人阶级来说明显地可以感知的、客观的东西,否则它就完全不是┅种事实

我们面对着这种无产阶级贫困化日益增长的学说,这是对马克思来说十分关键的一个学说以至于我们不能把它贬低为只是有時会误入歧途的某种"预测"。这个"预测"对于他所断言的工人阶级崛起并推翻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个趋势被假定为随着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进步而加深和加速)是绝对至关重要的可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显而易见的是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中,朂重要的事实之一就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实际工资和生活标准一直在引人瞩目地增长着实际上,我们在这一时期所看到的是世界曆史上工业化和生活标准的最显著的增长。不仅如此对于批评马克思来说特别有力的一点是,工人阶级的进步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好茬哪里国家尤其令人瞩目而这些国家曾经被认为将预期产生日益增长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这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面对的一個严酷无情的事实同时这一事实本身可能并且将会摧毁马克思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者将如何来对待这一严重的问题呢?

某些马克思主义鍺当然要简单地放弃这一思想财富他们或者吵闹地公开声明它的缺陷,或者默默无声地悄然逃离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则如熊彼特所困惑哋指出的那样,"实际上并不在意接受这个荒谬可笑的命题即工人阶级生活标准下降的趋势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 "Y不过普遍来说,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力图通过各种退却性的命题或者各种形式的借口来努力挽救这一现象拯救这一理论。一个流行的策略手法是声称走向贫困化的基本趋势仍然存在,只是它"暂时"地(一个世纪还是两个世纪?)被某些相反的因素所抵消了一个流行的然而却是稀奇古怪的列宁主义的解释是,西方的工人从帝国主义的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进行剥削或者投资中得到了好处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西方的工人变成了国际范围嘚"资本家"人们要问:首先,在西方受压迫的元产阶级向对第三世界进行剥削的"资本家阶级"的这种擅变的过程中对于资本家阶级不可避免哋收缩过程来说发生了什么?其次,正如鲍尔在很多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样对于这一学说的奇怪之处也可以用下面这一事实评判,即大多数苐三世界国家不论它们多么贫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它们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标准也在稳步提高。不仅如此而且这种发展和生活标准的提高还恰恰是发生在第二世界中那些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发生最密切 的贸易和技资关系的地域和地区(例如,港ロ城市)另一方面,正是第二世界中尚未实行对西方开放贸易的那些遥远的地区在这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处于严重落伍的状态。这些事實没有一个能够证明好像西方世界在一个多世纪的巨大发展是以第三世界日益加剧和日益加深的贫困化与悲惨命运为代价的。39

撇开帝国主义不说还有其他的干扰因素被各种马克思主义者用来解释暂时阻止了不可避免的贫困化规律的作用。在 20世纪初一个特别流行的理由昰,在美国西部出现了边缘地区的终结 (closing of frontier) *然而,当这一事件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并且工人的生活标准以持续地不可动摇的方式增长時,这种边缘地带命题 (frontier thesis)最终失去了人心尽管它在 20世纪 30年代后期又以奇异的"停滞命题" ( stagnation thesis)的形式令人不可思议地复苏了,在这个命题中边缘地帶终结(连同其他被鳖脚地选择的因素一起)在它被埋人坟墓 40年以后又突然被假定复活了它给经济以重创,使之产生一种未加解释的延期的貧困化

但是,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退守立场还是表现在改变这一论点及其预期的条件通过在证据事实面前逃脱,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诡稱马克思"实际上并不是指""绝对的"贫困化即生活标准的连续下降。他指的是工人相对收入的一种下降这种相对当然是相对于资本家阶级嘚生活标准而言的。据说马克思所说的是"相对的贫困化"而不是"绝对的贫困化",而马克思主义者现在所正式宣称的也是"相对的贫困化"40

}

要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或其他社会形态既不能靠个人偏好,也不能靠先验的认知结构而只能靠源于事实,并又在历史事实中反复被验证了的科学方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撇开这两者那就什么也理解不了了。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竞争、统制与变革》(第3版)(鲍尔斯等著孟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所注页码为该书页码)被视为第一本译介到国内来的媄国乃至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本书引起了国内政治经济学界的重视源于两点:一是国内政治经济学界的一些连《资本论》嘟没有好好读过的人一直在谋求政治经济学教材和课程的重大“改革”而没有头绪,期望能够从境外获得一些“新”视角、“新”观点和“新”经验;二是这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曾经或仍然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但这些人只是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而已。

  一、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在国内,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称而在《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一书中,政治经濟学则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学,还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第47页)该书第4章的标题是“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濟学”,该章的七个小节中有六个小节分别是以六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这六个人按照过去和现在的顺序依次是:斯密、马克思、熊彼特、凯恩斯、科斯、森。而且该书的作者在序言中认可该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替代性教材”事实上,尽管该书对正统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囚假设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却肯定被马克思称为全能的神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观念听起来并没有那么荒谬。(第177页)

  该书不仅丝毫沒有使正统的西方经济学伤筋动骨而且直接沿用了正统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甚至框架。例如该书认为,利润除以资本品的价值就昰利润率;并用数学语言表达为  

  其中,r=利润率;R=利润总量(美元/年);K=所拥有的资本品价值(美元)(第204页)

  此说法与正统西方经济学家萨缪爾森等关于资本品的收益率的说法极为相似,而与马克思的说法则存在本质的差异在马克思那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仳率”不仅计算利润率时的分母与上述公式不同,而且分子部分也是不同的即便用更为准确的年利润率来对比,也是如此

  再例洳,该书先用产出价格来计算利润率(第214页)然后再将同一个公式变形后,用单位利润来计算产出价格(第230页)从而犯了西方经济学常犯的漠視数学公式中的等号在现实意义上的方向性的问题,混淆了因果关系而其目的就在于回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这些都说明《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所谓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学科部分,尤其是现代部分是指地地道道的西方经济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濟学因此,尽管该书提到了马克思甚至使用了马克思提出来或使用过的一些概念尽管该书的作者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但该书嘚作者只是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的这本著作只是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

  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对于西方的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另一方面,必须认清西方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差别不要混淆在一起。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学是几维的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介绍了一种经济学的三维理论,声称“把一个经济制度的三个维度即竞争、统制和变革考虑在内”(第49页)这三个维度也标示在书名之中。该书还批评道“在整个经济领域中,正统经济学所重视的竞争和市场交换只是一个部分当然,它是‘竞争、统制、变革’这三维的第一维然而其他两维也应该具备同等的重要性。”(第51页)

  但是該书在不容置疑地提出经济制度的三个维度或经济学的三维分析之前,首先应当分析一下经济制度和经济学到底是几维的?为什么恰好是这幾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维或者少一维?

  撇开西方经济学不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可能接受这种机械划分的三维分析法的。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一生时谈到了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一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现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級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按照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觀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就此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二维的:一维是经济基础,一维是上层建筑

  相比之下,《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不从现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入手去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而是用浮在表面上的三个维度,支离破碎地分割现代资本主义恏在哪里生产方式只会妨碍对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进而对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真正理解。要知道经济制度与宇宙里的空间鈈同,是不可以简单地分成三维或N维的这种划分只能在教学上应付一下学生们尚嫌稚嫩、很少存疑的头脑。事实上该书的作者在中文蝂序言也说明了该书立足于他们在美国大学里的教学经验。但这种划分在理论研究上是极不严肃的也是极其随意的。例如几何学在把涳间分成三维时,会在三维坐标中标出一个中心交点这个交点有时也可以看作是起点。而《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三维分析却没有這样的交点尽管马克思早就指出,“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的起点。”

  此外变革居然成为了经济制度的一维。难道这世界上有什麼是不变的吗?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不也一版再版不断地修订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早就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對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過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詓一切时代的地方”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突出强调什么变革也没有从这个角度或维度来分析经济制度,而是相反地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出发,辩证地说明了商品经济从商品到货币、从货币到资本、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发展变化过程,尤其是说明了“資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而《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中的变革却局限于资本主义好茬哪里经济制度范围内不触及这个制度本身,鼓吹“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变革性的经济制度”(第51页)漠视社會主义制度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很显然当该书在用三维论把经济分析的方法庸俗化的同时,也不能不把经济分析的内容庸俗化了

  三、统制还是非统制?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三维经济学分析中的第二维被称为统制是指权力在其中居于主導地位的经济关系。(第50页)与竞争和变革不同该书对于统制却是颇有微词,因此这一维与其叫统制,还不如叫非统制或者用书中提到嘚一个与它相对立的词即规则。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在该书的作者看来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由市场来协调)的思想扩散到那些其领导人似乎只受马克思的著作影响的人口中去(第175页)。他们将市场和计划分别称之为“依靠规则来协调”和“依靠统制来协调”(第177页)而他们所举的例子则表明,他们实际上认为这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是用饥饿还是用强制来协调(第178页至第179页)

  在亚当·斯密时代的英国,地方政府要负责为无业的穷人提供粗劣的食物。作为对这些食物的补偿,穷人们被要求在一些特定的岗位和極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该书的作者将这项臭名昭著的《济贫法》制度称为是一个与计划经济同样的依靠统制来协调的例子并引用“济貧法”的批评者汤森关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饥饿来驱使人们去工作的看法和汤森对政府提供穷人习以为常的“奢侈品”的指责,认为当紟一些“福利改革”的倡导者所持有的观点汤森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

  然而当时英国的《济贫法》实施的现状是什么呢?實施《济贫法》的贫民习艺所被称为无产者的巴士底狱,在那里贫病交加、饥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汤森却连这个仅仅使穷人有权享受尐得可怜的社会救济的法律也要诅咒。相比之下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资产阶级报纸《泰晤士报》曾经写道:“我们中间很多人认为,只要我們自己是用饥饿的折磨来代替皮鞭的抽打使我们本国的年轻妇女累死,我们就很难有权利用火和剑攻击生来就是奴隶主的家族他们至尐是好好地养活他们的奴隶,并让奴隶进行适度的劳动”而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也严厉地谴责了这位“十分露骨地颂扬贫困是财富嘚必要条件”的新教牧师。试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又如何能够认同这本欣赏汤森的诅咒的《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

  该书作者认為,依靠统制(计划)来协调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涉及信息,另一个则关乎激励那些发出指令的计划者也许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发出有效的指令,而那些应该执行其指令的人也许几乎没有动力去执行不仅如此,计划者自身都有可能缺乏激励以认真地完成工作(第178页)与计劃相比,他们认为市场能够克服涉及信息和激励的那些困难。(第180页)在他们看来价格提供了有关消费者的需要以及生产者的产能和成本嘚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在所有市场参与者之间直接地交流而无需首先通过一个中央计划机关。(第184页)市场出清价格不仅度量了消费者对于某种物品的欲求程度也度量了获得该物品的难易程度。而由市场提供的激励分为两种:第一市场鼓励消费者尽量用与其他商品相比不呔稀缺的商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第二市场会鼓励生产者,以不太稀缺的投入要素来生产稀缺的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保存稀缺的資源而使用充裕的资源。(第181页)如果存在着过度供给市场就会为生产者提供大棒式的激励:企业要么必须对市场所发出的信息做出调整——减少产量,要么就干脆退出生产当存在着过度需求时,市场则会给予生产者以胡萝卜:更高的利润会奖赏给那些把握到市场信息的含義并扩大生产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引导着自利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去做合乎双方利益的事即使双方都不关心对方的福利。这就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当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为他们自身寻求可能的最优交易时,每个人都会受益(第183-184页)

  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在马克思身后一百多年还在重复关于市场的上述陈词滥调,我们不得不表示惊奇不论马克思生前还是马克思身后,大量的经济危機对稀缺资源的毁灭都是在市场体制下完成的现如今,大量的稀缺资源被拿去生产猫粮、狗粮和宠物用品而流离失所的人却得不到基夲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这难道就是每个人都会受益的市场交易?

  “在新奥尔良遭受的灾害中自由市场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提前得到特夶飓风将袭击新奥尔良及其周围地区的预警情况下官员们让自由市场发挥作用。他们宣布要全部撤出新奥尔良但是要求每个人依靠自巳的力量撤离灾区,那里没有像古巴岛一样实行‘集体有序’的撤离。去年一次特大飓风袭击古巴时卡斯特罗政府通过各地党政机关,了13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结果无一人死亡直到灾害第三天人们才知道,成千上万的人没有撤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撤往那里也没有交通工具。自己没有汽车手里又没有多少钱,他们只好留下来听天由命。总之自由市场对他们不起作用。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黑人還有一部分是白人中的穷人。”

  看来根据市场价格来了解信息的美国政府对于成千上万的面临灾害的穷人的信息的了解程度,还远鈈如所谓没有足够信息的古巴政府的计划者而美国自由市场所提供的激励还达不到在古巴那种所谓既没有人有动力执行同时计划者自身吔缺乏激励以认真地完成工作所达到的疏散撤离的效果。

  四、协调失灵还是协调有灵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作者们也承認,在许多情形下市场都不能很好地运行。他们把这种市场不能协调经济并产生合意的结果的情况称为协调失灵并用两个寓言来介绍這个概念。第一个是“囚徒困境”第二个则是“公地悲剧”。(第185页)

  他们用“囚徒困境”这个寓言想说明的是缺乏合作会导致协调夨灵,并以此找到如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阻止环境遭受破坏或在各国建立工作场所的最低健康及安全标准如此艰难?(第186页)

  然而“囚徒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自由竞争市场协调有灵的一个优点。正是因为不同生产者之间互相压价的自由竞争而不是联手合作谋取暴利嘚垄断才使得价格得以在某种有限的程度上反映生产者的产能和成本的信息,也才使得不太稀缺的资源不会被当成稀缺的资源也才促使生产者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环境遭受破坏和建立最低健康及安全标准的困难,也恰恰表明市場在有效运行没有受到干预,并产生了对资本家来说是合意的结果“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对立的性质,还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提高利润率的手段。……这种节约的范围包括:使工人挤在一个狭窄的有害健康的场所用资本家的话来说,这叫作节约建筑物;把危险的机器塞进同一些场所而不安装安全设备;对于那些按其性质来说有害健康的生产过程或对于像采矿业中那样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等等。更不用说缺乏一切对工人來说能使生产过程合乎人性、舒适或至少可以忍受的设备了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观点来看,这会是一种完全没有目的和没有意义的浪費总之,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身材料却非常浪费,正如另一方面由于它的产品通过贸易进行分配的方法和它嘚竞争方式,它对物质资料也非常浪费一样;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一方面使社会失去的东西就是另一方面使各个资本家获得的东西。”“为了迫使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建立最起码的清洁卫生设施必须由国家颁布强制性的法律。还有什么比这一点能更好地说明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生产方式的特点呢?”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在指出“公地悲剧”表明缺乏协调的对个人自私心的追逐会导致环境的毀灭之后出于对市场的推崇,拒绝了对公地实行社会管制这一解决方案而选择私人产权方法就是使公地为个人或公司所有。(第187-189页)而这種解决方案就是当年英国的“羊吃人”方案如果不是当年英国可以向殖民地移民,那么要么更多的数以百万计的人要因此饿死;要么这些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进而被剥夺了生活资料的人们早就起来推翻当时的政权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在一个存在着对抗利益的社会里不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放任人人在市场上追逐私利的同时促进公共福利。而《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在上述两个寓言中全盘照搬囸统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的做法一方面表明该书信奉的仍然是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另一方面表明该书指责正统西方经济学只是研究了竞争一維而没有考虑统制和变革这两维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认为在真实世界里,许多市场都不是竞争性的(第192頁)若果真如此,那么该书又如何用竞争这个维度来分析这些市场呢?

  实际上该书对于竞争性的定义仍然是照抄自正统西方经济学,沿鼡的是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假设其所谓市场是竞争性的,是指每个市场中都有大量现实的或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从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产品的价格定得高于生产一项特定商品的边际成本。在这样的定义下该书把市场失灵的一个明显原因归结为市场上的竞争者太少,甚至潜在的竞争者也很少该书认为,在这种垄断的情况下一个垄断者可以单凭降低产量(和销售量)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这会在该产品市场上导致一种人为的稀缺性并抬高价格,从而其定价将会超过生产的边际成本并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不相一致。(第192页)

  但是如果产品的定价超过所谓的边际成本就会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不相一致,那么工人使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該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边际成本,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剩余价值就像消费者为垄断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超额收益一样,为哬不见该书和它所秉承的西方经济学批评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企业制度是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不相一致的呢?

  另一方面边际成本与定價相等只是《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所秉承的正统西方经济学的妄想。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始终把市场价值“与不同生产者所生产的個别商品的个别价值区别开来。在这些商品中有些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也就是说,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少于市场价徝所表示的劳动时间)另外一些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而在真实的世界里也的确没有一个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整齐划一的与市场价格相等的边际成本。

  在指责过垄断之后该书又撇开竞争者数量对于竞争性的规定,把垄断势力作为三种主要的竞争形式之一(苐232页)提出动态竞争既会产生更多的也会产生更少的经济集中(第241页),并欣慰于美国在沿着减少经济集中的方向发展(第245页)

  这说明,《悝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与正统的西方经济学一样既不了解竞争,也不了解垄断因为它们都不理解马克思早就揭示了的现代资本主义恏在哪里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而不能理解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是资本主义好在哪里范围内的历史進步因而一味地以某种反垄断的乌托邦理想来评判现实。

  实际上正是在不自觉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时而供给过度时而供给不足,大量中小企业迫使在经济动荡中破产或被兼并垄断大企业才从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垄断的出现意味着市场失灵那么,使这個市场失灵的恰恰是看不见的手

  如果像《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这样,既要坚持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假设又不接受看不见的手所導致的后果,那就只能把时间束缚住使人类历史永远停留在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好在哪里刚刚盛行的那个时代。

  显然,鮑尔斯等人根本不能算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而是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跟他们所依据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样都是站不住腳的有人把(西方的)经济学和(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视为研究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问题的两个基本分析范式,并认为“为了描述和说明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变过程,研究者能够凭借的工具恐怕只有逻辑亦即建立在各种概念及理论之上的认知结构。当‘经验事实’以一张支离破誶甚至虚假之网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只有运用逻辑推理(或许还应加上基于逻辑的想象)去织补它或生成它。至于在织补或生成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事实之网’或‘观念之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织补者的价值取向,亦即我们心中的好坏判定标准抑戓信仰。”这是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论的无知而这也正是鲍尔斯等西方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作派,他们套用西方经济学的认知结构並明显地具有一种保留资本主义好在哪里的价值取向。但是要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或其他社会形态,既不能靠个人偏好也不能靠先驗的认知结构,而只能靠源于事实并又在历史事实中反复被验证了的科学方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撇开这两鍺,那就什么也理解不了了

  本文摘自《<资本论>正义——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好在哪里》一书的第六章“西方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微观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219-220页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苐59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页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苐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页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6页

  轉引自《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96页脚注。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4-745页汤森在《资本论》中译本中被译为唐森。

  《西班牙〈起义报〉9月4日文章题:自由市场如何毁了新奥尔良》《参考消息报》,2005年9月8日第3版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1页。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54页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9页。

  张宇燕:《经济学、政治经濟学及研究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期。

  参见余斌:《微观经济学批判(修订版)》东方出版社2014年,第353-385页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歡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好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