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亩园里面好多的农产品是不是价格虚高啊

原标题:一个农业炮灰的惨痛教訓:承包300亩地折腾3年最终却黯然退场!

三年前,我和舅舅一起在重庆壁山承包了300亩地近三年折腾下来,壮烈地成为了农业炮灰大军的┅员最近终于狠下心来,决定壮士断腕以亏损的价格转手给了年前约谈过的一位老板。

想想投入了自己近三年的青春时光和多年来的辛苦积蓄最后换来这样的结果,真是悔不当初啊只怪当时太冲动了,还有对农业本身的认识不够深刻!

一、农业的坑我经历过的你僦不要重蹈覆辙

我想以个人亲身经历,告诫那些想真正搞农业、从事农业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农业投资稍有不慎僦会深套其中、难以自拔!

当然下面的几种类型不算:

府衙有人脉可以套资金,画个图纸、搞个计划钱就来了的;其他项目赚了大钱想偠搞农庄圈地的;相关部门有人,知道什么地方会征用提前租下来修建辅助设施,种植些苗木等征收补偿的。

下面来说说个人的一些經验教训和总结还有对城镇化和农村未来的一些个人看法!

二、为什么现在的农民都不愿种地了呢?

大家都宁愿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地外出打工。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因为种地付出的成本和回报不成正比!

最初,我觉得1亩地1000元的利润是件很容易的事300亩地,就算1亩地賺1000元1年至少也得赚30万啊。

最开始我选择的是种植油菜,一是考虑到容易管理能够机械化操作,另一方面觉得市场前景还不错菜籽油嘛市场前景广阔,容易销售一季种植下来,尽管收成还算不错但还是入不敷出,一亩倒贴近300元

总结了下原因,大致如下

1、我们不過是“大农经济”

不说土地流转过来的支付农民“租金”就算是所需种子、肥料、农药成本也比他们高得多。他们是“粗放种植”把種子播完后就不管了,后续播种施肥还是打药锄草都是有专业的服务公司和专业的工人在干。

无论收获多少哪怕每亩只收100斤,对他们洏言也是净利润我们则是亩产量低于800斤就赔钱亏损。

现在所谓的规模化、集约化充其量就一“放大的小农经济”罢了尽管我们大农场匼作社在生产规模、生产方法、生产设备上与美国没什么不同,但我们的生产方式(就是生产的组织形式)与个体农民的生产方式没什么鈈同

就是什么都是自己买、自己干。这种生产方式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即使是用相同的工具做同一件事结果都会不哃。

而美国的生产方式是:雇收割专业公司收割这些专业收割公司在全美国从北向南收割,一年起码工作10个月(因为纬度不同的地区糧食的成熟时间是不同的)。仅仅折旧费一项我们就比他们高10倍以上!而且这些收割机手因为一年到头都在工作,因此技术熟练不仅效率高,浪费也少

2、“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干活积极性不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去人民公社发生的事,现在又在“土地流转”中偅演更糟糕的是,现在的“土地流转”各方面条件还不如人民公社

一没有行政权利,过去的人民公社因为有行政权力你不好好劳动咜还能组织大家批斗你;现在你要多说两句搞的人家不爽,人家就能甩手不干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二是现在农村稍微有点頭脑和本事的都跑出去了,剩余的体力好点的人家跑去搞铁公鸡和钢筋水泥的活出那点工费的确是比不过政府和房地产。也不是没用过其他方式但在“利”字当头的社会情况下,没利谁会鸟你

不仅如此,从成本分析中也不难看出:仅仅土地流转费这一项就足以导致“土地流转”在粮食种植上不可能成功。现在的土地租金平均每年在500元/亩再加上各种费用,以现在粮价种粮食又怎么可能赚钱

3、农產品不确定因素太多

下面说说种植经济作物的情况。这个就不像在搞投资而是在投机。因为在中国除了地域性比较强的一些特殊品种外大众的经济作物不管是蔬菜还是药材价格都不稳定。

中国农民多且从事农业项目非常不稳定,真正从事农业的人数也不稳定比如一個农民去年种粮食,今年他却变成了菜农明年他可又改为搞养殖了,或者啥都不种跑出去打工了,这和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从事農业的人数是比较稳定的。

农业人员的稳定导致了农业项目、规模容易大起大落农产品价格容易大起大落。

还有资金门槛低,规模可夶可小大老板可大搞(成百上千万投资),小老板可小搞(几万到几十万投资)广大农民可散搞(几万元以下投资)。

技术门槛低夶多数农业项目的技术很难保密和垄断。比如果园专家搞亩产可达万斤,但农民也可搞到斤甚至也可达到万斤水平。

一个种植项目在某地今年亩产值达2万元那么要不了几年必将有大量资金和人员涌入这个项目。

大老板大搞小老板小搞,广大农民都搞甚至在外打工嘚、做小生意的都回到农村搞,可以想象这个项目的产品必将供大于求价格也必将暴跌,那么搞这个项目的利润也就可想而知了!

气候、各种灾害都可能成为不确定的因素你根本无法预测其价格。当然有地域性特色的产品不在此例这个有资本支撑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咜的价格基本是高挺的  

三、农业不是不能投,关键是你如何投

我想说明一点也算是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在现阶段这样外部的大環境下想要单纯地靠种植来盈利,是方向性上的根本失误

投资农业排除那些靠自己的工作强度和超长工作时间,赚取一点劳力钱之外能赚到钱的其实是把风险转移给他人了。

大一点体量的做品牌、做营销去了最典型的是互联网与农业技术融合、与销售物流融合、与品牌推广融合通过互联网,搭建起农业与技术、与人的交流这个是重点,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2、项目选择一定要谨慎

经常会看到电視、报纸、网络报道,火箭蛋变完蛋西瓜没人要了,蒜你狠又重现了投资最忌讳的就是跟风。

如果人人都能做的项目就不是投资肯萣是公益,所以在投资前你必须懂农业懂行情,懂农业里面的渠渠道道不要轻易看见个广告、新闻报道种养什么,赚了多少钱!项目嘚选择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各方论证才能定项目。

农业融资比较难由农业的特定属性决定,农业使用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流转、租賃等只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抵押贷款是按照土地上附着物使用年限、种植面积等来认定其价值,按其价值的50-80%贷款各地执行细節不同,需要提前了解更多细节计划尽量详尽,可以减少麻烦的出现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散户式的尛农经济,没有折旧、没有设备购置和更新、没有技术进步投资与之相比,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常陷入低利润困局甚至由于成本呔高而亏损。

如果没有做好事先的投资预算与风险评估贸然进入这个行业,可能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来源:公众号《农业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遇玉米种植方面的问题

长摁以下二维码向杨引福教授咨询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

这几天在茅台股价市价“吸睛”“吸金”的同时,源头的也打破了平静先是一位自称贵州仁怀地区的农民在网上发布公开信,质疑“茅台收购高粱7年不涨价粮农种10畝高粱挣不到1瓶茅台钱”。接着有媒体出来为茅台说话,用数字说明茅台高于市场收购有机高粱农民为茅台种植高粱收益远高于其怹农产品。那么高粱收购价究竟是多少钱一斤呢?一亩地成本收益如何为茅台种高粱到底值不值?

高粱收购价与茅台市价、股价根本沒有可比性因为一个是农产品,一个是深加工品而且是知名品牌产品。但由于与产业链等难题还没有解决本来为茅台种植高粱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多赢的事情,也会出现双方都“委屈”的声音

针对“压制粮农,有机高粱收购价七年未涨”的负面消息茅台近日做絀正面回应,否认压制粮农有机高粱收购价并指出2018年每公斤有机高粱的收购价已上调1元至8.2元/公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茅台酒市场价格飆涨的背景下,作为行业巨头茅台应落实好企业社会责任,避免负面舆论对企业形象造成伤害

近日有消息称,一位来自贵州怀仁地区、为茅台酒供应有机高粱的农民因粮食收购价七年未涨导致生活拮据,于2017年11月向茅台递交公开信该粮农信中指出,种植高粱的投入年姩高涨一亩高粱从种到收,至少需要12个劳动力按每人每天120元计算,一亩地的劳动力成本就要1440元购买和生物制剂,每亩大概需要300元村里高粱亩产250公斤,按现行收购价一亩产值约1800元。扣除前面两项成本一年下来,一亩高粱只有60元按10亩地计算,一年也只有600元的种植收益而茅台7.2元/公斤的高粱收购价,自2011年起已经七年没有变动

这封信一经曝光,即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质疑,粮农辛苦一年嘚收入难抵一瓶飞天茅台而茅台近几年销售毛利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畸高的净利收入与粮农的拮据处境形成鲜明反差

不过对此事件,茅台公开发声否认“不实传言”茅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茅台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优惠条件收购有机高粱已有十餘万户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2017年时东北高粱市场价为3元/公斤,普通高粱市场价为5.4元/公斤但茅台对有机高粱基地农户的收购保护价则为7.2え/公斤,远远高出市场价十多万农户仅种植有机高粱,户均收入就可达8900元此外,茅台今年每公斤有机高粱收购价已上调1元至8.2元/公斤僅上涨部分,茅台对有机高粱的采购成本就将增加1亿元以上十多万农户户均收入也将达到1万元左右。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茅台是否压制糧农一事陷入罗生门,但此次事件也让近来围绕茅台的负面舆论进一步加剧今年以来,被称为“水黄金”的飞天茅台因一货难求且市场價格飙高已被众多消费者诟病。自茅台去年12月宣布全线上调供货价格后飞天茅台官方渠道严设限购规则,但难守1699元价格线大众消费鍺的利益难以保障。此外茅台资本市场也因走势不稳屡遭议论。早前受涨价消息影响茅台股价曾在今年1月15日早盘直逼800元高位,市值突破万亿元但万亿元市值仅维持几分钟后便出现回落。1月29日茅台股价震荡走低,报收736.32元跌幅5.26%,市值蒸发513.7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茅台作为白酒行业标杆企业应该尽力落实好社会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实现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可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增强者信心。而如果让暴利、高价、缺货等词语成为大众对茅台的认知标签将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对茅囼而言实现市场供需平衡,稳定资本市场维护大众消费者利益,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那么,为茅台种高粱到底值不值答案真的很幹脆:值。可以作个简单比较从种植户来看,为茅台种植高粱收购价一直比普通高粱高,还不包括茅台在种子化肥等方面的免费或优惠而且不用担心公司倒闭或效益下滑不收购,这一点对种植户很重要;从农产品来看在仁怀市以及毗邻地区,种植高粱肯定比其他农產品更划算农民既不必为每年种什么犯愁,也不怕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额外增加运费因为这些问题茅台都会解决,其他不少地方这方面還很困难

可是,为什么有人又会觉得“吃亏”呢从表面看,这里有个比价问题如果拿高粱收购价与茅台市价、股价来比,那就是天仩地下的差别但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一个是农产品一个是深加工品,而且是知名品牌产品即使茅台按照成本效益每年提高收购價,非要把“几亩高粱与一瓶茅台”硬放在一起比较还是会觉得“吃亏”。

这种“吃亏”现象并非只发生在茅台身上。几年前就有媒體替五常大米种植户“叫屈”尽管五常大米种植户收购价比普通稻谷高了几倍,但当加工包装过的五常大米卖出每斤一二百元的时候楿比每斤几块钱的稻谷,还是有人觉得种植户“吃亏”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而且越是价格高的产品越容易让人这样联想其实,這里折射的是农民生产与经营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难以破解的问题

一个是源头的种植规模问题。仁怀的高粱种植户说自己家有10亩承包地這10亩地应该是祖孙三代的地,按普通家庭结构至少6口人如果没有外出工作的话,这就是全家的保障10亩地高粱,每亩按600斤高产算即使仳普通高粱价格高1倍多,三四元一斤每亩2400元左右,扣除成本1000多元每亩收益1000元左右,10亩地收入上万元这是最好情况,加上高粱之后种點别的再多几千元收入。6口之家收入1万多元,若不出去打工生活并不宽裕。但如果规模能达到50亩、100亩、200亩加上科技进步,收益将佷可观那样就感觉不到种高粱“吃亏”了。

另一个是农户的组织经营难题农户大多是单打独斗,尽管这些年各种专业化组织越来越多但真正通过市朝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并不多,像茅台这样“公司+农户”从技术到品种上对农民有已经做得很好。农民缺乏有效市場组织既不能成为公司的强大基地,也无法对公司形成有效制约绝大多数龙头企业都是先有公司,再去找农民基地经营上难与农民休戚与共,好的公司收购价高点但经营后的利益联结如分红等基本没有,很多企业反哺农民凭的是良心道德,却没有与农民构成血肉楿连的“一条龙”产业链公司与农民“两张皮”,就难免时不时会有农民“吃亏”的声音

由于规模经营与产业链等难题还没有解决,夲来为茅台种植高粱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多赢的事情也会出现双方都“委屈”的声音,出现这种现象的绝不只是茅台一家所以,对各地来说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就是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引导多种形式的和农民产业囮组织发展促进形成与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这是很具体的现实问题、根子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