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蛤蚧散动态图

用虫类药治癌屡创奇迹 九旬名医朱良春的神奇病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用虫类药治癌屡创奇迹 九旬名医朱良春的神奇病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动态监测-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 & 动态监测
监测体系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 联系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981_蛤蚧鸣叫观察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981_蛤蚧鸣叫观察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中国生物资源-珍稀野生动物
《中国生物资源》课件 Bioresource in China珍贵的野生动物钟耀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概括我国已参加《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 700多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亚种,我国就有100多个种 (类)和亚种,占1/7。 我
国按保护的级别区分为两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 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 相同的。 名录中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 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共96种;国家二级保护陆 生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穿山甲、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哺乳动物): 金丝猴(所有种)、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 有种)、长臂猿(所有种)、大熊猫、马来熊、貂熊、紫貂、虎、豹、云 豹、雪豹、亚洲象、野马、野牛、野牦牛、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骆 驼、藏羚羊、高鼻羚羊、塔尔羊、北山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 普氏原羚、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鼷鹿、黑麂、熊狸、儒 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河狸 鸟类: 朱q、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 鹫、绿孔雀、孔雀雉、丹顶鹤、白头鹤、黑颈鹤、白鹤、赤颈鹤、黑头角 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黑颈长尾雉、白 颈长尾雉、黑长尾雉、褐马鸡、细嘴松鸡、斑尾榛鸡、蓝鹇、短尾信天 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 鹧鸪、鸨(所有种)、遗鸥、 爬行类、鱼类及昆虫等: 扬子鳄、蟒、鳄蜥、巨蜥、四爪陆龟、鼋、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新疆 大头鱼、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 形虫、黄岛长吻虫。 我国的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兽类(哺乳动物):猕猴、短尾猴、 藏酋猴、小熊猫、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 石貂、 黄喉貂 、穿山 甲、 豺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金猫、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斑 猫、 荒漠猫、 丛林猫、渔猫、猞猁、 兔狲、麝(所有种)、 河麂马鹿(包括白臀 鹿)、 水鹿、 驼鹿、黄羊、 盘羊、 岩羊、斑羚、 藏原羚、鹅喉羚、 鬣羚、 海南 兔、 雪兔、 塔里木兔、 巨松鼠、 鳍足目(所有种)、 鲸目(除一类外鲸类)鸟类:白q、黑q 、彩q、彩鹳 、白琵鹭、 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 种)、隼科(所有种)、鹰科、其它鹰类、 黑琴鸡、 柳雷鸟、 岩雷鸟、 雪鸡、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蓝马鸡、原鸡 勺鸡、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蓑 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黑嘴瑞凤头燕鸥、 鹃鸠(所有 种) 、角噼鹈、 赤颈噼鹈、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岩鹭、 海南 虎、斑 小苇、蓝耳翠鸟 、八色鸫科 (所有种) 、小青脚鹬 、灰燕a 、 小鸥、 黑浮 鸥 黄嘴河燕鸥、 鸳鸯、 镰翅鸡 、黑鹇、沙秋鹤 、铜翅水雉、 黑腹沙鸡、 绿鸠(所 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鸠(所有种)、 斑尾林鸽、 黑颈鸬鹚、白鹇、 黄嘴白鹭、花尾 榛鸡、鸦鹃(所有种) 、^形目、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爬行类、鱼类及昆虫等:大鲵、玳瑁、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 龟、凹甲陆龟、虎纹蛙 地龟、 地龟、山瑞鳖、镇海疣螈、细瘰疣螈、 细痣疣螈 、 贵州疣螈、细痣疣螈、大壁虎、虎纹蛙 珍惜动物系列珍稀哺乳动物(兽类) 珍惜动物系列金丝猴滇金丝猴――“三江并流”的旗舰物种 梅里雪山区原始栖息地头顶有尖形黑色冠毛,背、体侧、四肢外侧 和尾均为棕灰、灰黑色,毛长达23厘米;臀 部为白色,胸部乳白,腹部橘黄色。 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滇金丝猴是 中国的特有种,其分布区狭小。别名黑金丝猴每年秋季是金丝猴的发情期,雌猴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通常一胎一仔,偶产二仔。 珍惜动物系列 川金丝猴金丝猴 黔金丝猴别名灰仰鼻猴 川金丝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两侧、胸及后 腿金黄色,全身毛色艳丽。栖息在海拔米之间针阔混交林带,群居。仅分布 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 黔金丝猴脸部灰白,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背部灰褐色。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 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产于贵州梵净山,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 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珍惜动物系列蜂猴别名懒猴蜂猴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 蜂猴畏光怕热,白天在树洞、树干上抱头大睡,动作非常缓慢,走一步似乎要停两步,有 人作过观察,蜂猴挪动一步,竟需要12秒钟时间,而且只能爬行,不会跳跃,因此被称为 懒猴 。喜独自活动,夜晚觅食,多以植物的果实、昆虫及鸟卵为食。一年四季均能交配, 怀孕期5-6个月,多在冬季产仔,每胎1仔。 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 珍惜动物系列熊猴别名蓉猴、山地猕猴其憨态可鞠,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肉红色,头顶 具“发旋”,从中间向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尾下垂,其长近体长的一半。 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类要强。昼行性,杂 食,多以20-30只结群。 啼声有如犬吠,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十分迅捷。 在国内熊猴有少量饲养和繁殖,雌性性成熟年龄约在4.5岁,雄性约3岁,妊娠168天左 右,每年1胎,每胎1仔,饲养寿命最长的记录为16年。大部分种群栖息于西藏和云南的 自然保护区内并受到了较好的保护。 珍惜动物系列台湾猴台湾猴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 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 昆虫,有时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 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 性作为首领。 体型与猕猴相似,体长36-54厘米,尾长为体 长的三分之二。体毛多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 色,面部呈肉红色。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 黑肢猴。 全年均发情,雌兽发情时,尾巴根部、臀部 和大腿背部等皮肤明显胀红,怀孕期为163天 左右,每胎产1仔。寿命可达20年。 产于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别名黑肢猴、岩栖猕猴 珍惜动物系列豚尾猴别名平顶猴 体长54~62厘米,尾长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 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实 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 珍惜动物系列叶猴长尾叶猴黑叶猴白头叶猴戴帽叶猴黑叶猴别名乌猿,是叶猴中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黑叶猴的肉有滋补作用,加工制成的 &乌猿酒&驰名中外,其味醇香,对医治风湿病有显著疗效。从前在广西仅大新县每年收 购的黑叶猴皮就达1000张。但由活捕率很低,使这一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 白头叶猴别名花叶猴,是唯一一种由我国学者发现和命名的灵长目动物。我国特产种, 仅在广西的左江和明江十分狭小地带内,野外总数大约仅有600只左右。 长尾叶猴仅分布于西藏,目前已建立江村和樟木沟保护区,野外数量仅约1000只。 戴帽叶猴别名翘眉猴,金丝绒猴,分布于云南贡山一带,现仅存有大约500-600只。 珍惜动物系列叶猴白臀叶猴菲氏叶猴白臀叶猴别名黄面叶猴,我国唯一产地是海南岛,但从发现到现在已过了100多年,从 来没有采到第二只标本,且也没有发现过它的任何踪迹,可能很早就已在我国绝灭。 菲氏叶猴别名灰叶猴,分布于云南,它的胆囊和肠道中生有结石,可以入药,药名也 叫&猴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因此在市场的价格非常高。于是,菲氏叶猴也遭到了 无情的捕杀,在我国境内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现它的踪迹了。 珍惜动物系列黑长臂猿别名黑冠长臂猿,属于猩猩科 黑长臂猿雌雄体毛色迥异,细长的前肢比后肢还长。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 生长,形似黑冠;成年雌猿灰棕黄色;幼猿不论性别都是黑色。雌雄均无尾。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茂密森林中,营家族式生活,每群10只左右。攀援自如,很少下 地。寿命可达30余年。 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零星分布,数量稀少,已濒于灭绝,亟需采取保护措施。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 珍惜动物系列白颊长臂猿别名黑猴,属于猩猩科 体型细长,肩宽臀小,无尾,直立时两手可触地。与黑长臂猿的最大区别是雄猿两颊 具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仍为黑色。雌性幼体为黑色,成年后为灰黄色或金黄色。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 群,营树栖生活。喜欢鸣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鸣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 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产于云南南部。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 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珍惜动物系列白掌长臂猿白掌长臂猿有黑褐色或棕黄色两种色型,雌雄两性都有。身被密长、蓬松的毛,其手、 脚为白色,脸部周围有一白色毛环。 栖息于热带雨林,树栖性,喜在树上攀爬跳跃,也能在地上双足行走,营家庭式生活。 产于云南西南部。白掌长臂猿现存数量很少,为了保护这一濒于灭绝的稀有动物,我国 已在南滚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珍惜动物系列白眉长臂猿别名呼猿、通臂猿 白眉长臂猿,雄性黑褐色,雌性淡黄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 后生长,像是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偶尔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时,身体半直 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营家庭式 生活。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闻;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坐在树上。 产于云南、西藏。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现已濒于灭绝。在白眉长臂猿栖息的高 黎贡山,国家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珍惜动物系列大熊猫属于兽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 体形似黑熊,头圆而大,尾极短。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及四肢全黑色。常在竹林内 卧睡,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弱。 栖息在海拔米的高山竹林内,主要以竹笋、竹叶及嫩竹尖为食,亦喜吃野果 或一些动物性食物。 只产于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 珍惜动物系列马来熊别名小狗熊、太阳熊 马来熊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种类,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全身毛短绒稀, 乌黑光滑。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雨林中。1972年在我国云南南部边境山地首次发现,数量极少。 产于云南南部。 珍惜动物系列貂熊别名月熊、飞熊、狼獾貂熊外形介于熊与貂之间,为寒温带动物。体长80~100厘米,体重8~14千克。身体两 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属夜行性 动物,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故又名之为“飞熊”。 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是小型食肉类动物中最凶悍的一种。既善于长途奔走,又善 于攀缘,有时还采用由树枝上突然飞降下去捕猎的方式,加上它的爪牙锐利,力气也 大,猎物很难逃脱。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 物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食杂,包括有蹄类、啮齿类、鸟类及林木浆果等。 貂熊数量很少,现已处于濒危状况,应加以严格保护。产于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 岭,新疆部分地区。 珍惜动物系列紫貂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紫貂体长约40厘米,体重0.5~1.0千克。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尾毛蓬松,体色黑褐。 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其视、听 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紫貂的冬毛皮以绒毛细密丰厚,皮板富弹性,颜色滑润为毛皮上品。貂皮中以紫貂皮最 为名贵, 有“裘中之王”的美称。 在国外,被称为“软黄金”。貂皮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 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珍惜动物系列虎属于兽纲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 虎有八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 哇虎和里海虎。 虎曾经广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中国和俄罗斯海岸,北起西伯利 亚,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辽阔土地上。 至20世纪中叶,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经灭绝。中国曾经分布有华南虎、东北虎 (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里海虎(新疆虎)(已灭绝)等5个亚种。 珍惜动物系列豹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豹全身毛色棕黄,遍布黑色 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 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豹的体能极强,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 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幼豹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 产于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珍惜动物系列云豹别名龟纹豹、荷叶豹云豹体重15~20千克,体长1米左右,比金钱豹要小。体侧由数个狭长黑斑连接成云块状 大斑,故名之为,“云豹”。 云豹属夜行性动物,清晨与傍晚最为活跃。栖息在山地常绿阔叶林内,毛色与周围环境 形成良好的保护及隐蔽效果。爬树本领高,比在地面活动灵巧。 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陕西、甘肃、台湾。 珍惜动物系列雪豹雪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全身毛色灰白,通体布满黑色斑点;尾长,尾毛长 且蓬松,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 为高山动物,是食肉动物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栖息地海拔在米以 上,常活动于高山裸岩。性凶猛、机敏,行动灵巧,以岩 羊、盘羊等为主食,也捕食野 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 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 珍惜动物系列亚洲象别名印度象、大象、野象象是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肉质长鼻约二米,象牙长达1米多,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 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营群居生活,每群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无固 定住所,活动范围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 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有自卫、报复行为。寿命50~60岁。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 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措杀,破坏十分严重。 珍惜动物系列野马别名普氏野马整体外形象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 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野马性机警,善奔驰; 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 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最 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野马生活 在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下,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我国新疆奇台、甘肃 武威半散放养殖。 珍惜动物系列野牛别名白袜子、白肢野牛野牛体型巨大,体长200厘米左右,体重1500千克左右。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 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体毛大部棕褐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袜子”。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竹林或稀树草原,通常每群10余头。嗅觉灵敏,性情凶 猛,遇见敌害时毫不畏惧。 产于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 珍惜动物系列野牦牛别名牦牛体型似家牦牛,但要大得多,肩部也特别高耸。体长200~280厘米,体重在500千克以 上,雌雄均具角,四肢粗短,蹄大而圆,特别强硬。腹毛可长达70厘米。 典型的高原动物,生活于海拔米的高原地带。冬季到较低的地方,夏季又 回到高山地带。既耐寒,又耐饥,以草和地衣为食。发情期时有雄野牦牛闯入家牦牛 群中进行交配,并可产犊。有时乘机“拐”走家牦牛,使之野化。 产于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 珍惜动物系列 蒙古野驴 西藏野驴别名亚洲野驴、饿驴子、野驴别名野驴、骞驴蒙古野驴外形似骡,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 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西藏野驴颈的腹侧、胸、体侧、腹均为白 色,与背侧毛色有明显的分界线。 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叫声 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 蒙古野驴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野驴产于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四川。 珍惜动物系列野骆驼别名双峰驼、野驼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头小耳短,上唇中央有裂,背具双驼峰,尾短,四 肢细长,脚掌下有宽厚的肉垫。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 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性情温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 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早在二千多年 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 珍惜动物系列藏羚羊别名藏羚、长角羊、羚羊,属于牛科藏羚为我国特有动物,体长135厘米,体重达45~60千克。形体健壮。雄性角长而直, 乌黑发亮,一般长约60厘米,雌性无角。 栖息在米的高原地带,生存地区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 要的生态特征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 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子,然后母羚又率幼子原路返 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 产于西藏、四川、青海和新疆。 珍惜动物系列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羊、大鼻羚羊偶蹄目牛科高鼻羚羊属的唯1种,因具高高隆起的鼻骨而得名,体长100~150厘米,雄 性具角。 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群生活,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 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 行实验和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珍惜动物系列扭角羚(羚牛)别名金毛扭角羚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动物,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 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由于它的长相奇特,有些 科学家经长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后称它为“六不像”,即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 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 羊,两只角长得像角马。 羚牛是一种极难得的大型稀有珍贵动物。仅产于亚洲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和 缅甸五个国家,中国是羚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珍惜动物系列赤斑羚别名红山羊、红斑羚1961年才被确定学名,因此也是世界上定名较迟的兽类之一。中国境内直至1973年才发 现,中国动物学工作者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才收集到活体赤斑羚。雌雄均具一对黑色 角。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均为红棕色,腹面黄褐色,尾褐黑色,长度不过10厘米。 产于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珍惜动物系列北山羊别名亚洲羚羊、悬羊北山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型较大,体长115~17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雌雄体都有角, 但雄羊角特别长大,达140多厘米,呈弧形向后弯曲。 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到较低的高山草甸处去觅食和饮水。喜欢成群活 动,一般为4-10只,由身强力壮的雄兽担任首领,警惕性极高,在觅食时留下2-3只 雌兽放哨,站立在离群体不远的巨石上,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群 体便立即从容不迫地爬上悬崖峭壁,常使有“爬山能手”之称的雪豹也无可奈何。 我国北山羊的数量很少。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 珍惜动物系列梅花鹿别名花鹿、鹿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雄鹿有角,一般四 叉。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记载,服用鹿茸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之功。 有分析和临床证明,鹿茸含有内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我国产于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历史上捕捉猎 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己达数十万只。 珍惜动物系列坡鹿别名海南坡鹿、泽鹿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毛黄棕色。 奔跑更是十分迅速,特别善于跳跃。在觅食的时候警觉性也很高,每吃两三口便抬起 头来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敌害,立即疾驰狂奔而去,虽有数米高的乔木、灌丛或数米 宽的河沟,皆能一跃而过,因此还有许多关于它会“飞”的传说。 产于海南岛。坡鹿产品的滋补及药用功效被神化,其产品均被视为珍品,售价高出梅 花鹿同类产品多倍。倒卖一头坡鹿可获得相当于当地农民10年的收入。巨额利润是坡 鹿面临持续的严重偷猎压力,使海南坡鹿的生境一再丧失。 珍惜动物系列麋鹿别名四不象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 不象。仅雄鹿有角。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18世纪我国野生糜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 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1985年以来,我国 分批从国外引回80多只,饲养于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县。在散放的江苏省大丰县已建立 麋鹿自然保护区,为麋鹿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而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珍惜动物系列河狸河狸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水陆两栖哺乳珍稀动物,也是我国最大的啮齿动物,属于我国 一级保护动物。河狸皮是高级皮毛,而其分泌的河狸香是高级定香剂,价格极其昂贵。 布尔根河河狸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河狸青河县城东南约60余公里的布尔根河两岸, 面积50余平方公里。这是我国唯一的河狸生息地区和自然保护区。 珍贵的鸟类资源 珍惜动物系列朱q体羽白色,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嘴细长约18厘米,腿长约9厘米,朱红 色。栖息于海拔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涉水觅食鱼、蟹等。 朱q是稀世珍禽,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过去在中国东部等东亚地区曾较广分布,由 于环境恶化等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 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重新发现朱q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对朱q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 工孵化成功,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现在朱q数量已达近2000只。 日,汉中朱q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珍惜动物系列金雕别名洁白雕、老雕大型猛禽,鹰科, 真雕属。全长约90厘米。体羽栗褐色,未长成时飞羽基部均缀有白色 斑块;长成后,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带白色;头顶羽毛加深,呈现金褐色。趾黄色。 多栖息于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平原少见。性凶猛而力强,捕食鸠、鸽、雉、鹑、野 兔甚至幼麝等。 遍布于我国东北及中西部山区,为留鸟;偶见于安徽滁州、江苏镇江、浙江温州等地。 在北美洲,金雕分布太平洋沿岸,是墨西哥的国鸟。 珍惜动物系列白肩雕别名御雕体较大(75厘米)的深褐色雕。飞行时以身体及翼下覆羽全黑色为特征性。滑翔时翼弯 曲。滑翔时两个翅膀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也不象金雕那样上举成“V”字形。 不常见的季候鸟,种群数量仍在下降且已濒危。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地区,有时 迁徙时见于东北部沿海省份,越冬于青海湖的周围、云南西北部、甘肃、陕西、长江 中游及福建和广东,每年有少量至香港。 美国普渡大学科学家对鸟类的羽毛进行DNA分析后发现,中亚地区的白肩雕可能是世界 上最忠实的鸟类。 珍惜动物系列拟兀鹫别名白背兀鹫体长约80~120厘米。头黄白色,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头和上颈裸露,具稀疏的黄色 纤毛状羽;后颈有一簇白色绒羽。 栖息于干燥而严寒的高山、山地或开阔平原。习性栖于村镇附近,以鼠类、野兔等为 食,也吃动物腐尸。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留鸟),云南德钦县的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 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拟兀 鹫。 珍惜动物系列胡兀鹫中文俗名: 大胡子雕大型猛禽。全长105-133厘米,上体黑有银灰色光泽,额及头顶覆以淡灰褐色绒状羽。 食腐,发现尸体后一拥而上,在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具庞大的动物尸体吃得只剩下大骨 架,还常把骨头从高空抛向岩石打碎,然后吞食,也会从高空直接扑向残弱大型目标。 胡兀鹫一天可以翱翔9~10个小时,飞行高度达7000米以上。胡兀鹫的视力很强,视网膜 中央凹内的视觉细胞有150~200万个,大大高于人类在同样区域的20万个视觉细胞。 致危的主要因素是多年来草原大面积的灭鼠,致使胡兀鹫食毒死的啮齿类动物二次中毒 而死亡。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胡兀鹫肉有镇静、消炎、化积的功效,因此被利用捕杀。 分布于新疆西部、青海、甘肃、宁夏、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为留鸟。 珍惜动物系列绿孔雀鸡形目 ,雉科。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15斤左右。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 100厘米。雄鸟体羽翠蓝绿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尾上覆羽 延伸成尾屏,可达1米以上,羽上具众多的由紫、蓝、黄、红色构成的大型眼状斑,开 屏时显得异常艳丽、光彩夺目。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无尾屏。 孔雀的美丽羽毛,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清代时,以其与褐马鸡尾羽配合制成“花 翎”,以翎眼多寡区别官阶等级。 产于云南中南部。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河谷地带,一雄伴多雌活动。主要食蕈类、 草籽等,也兼食昆虫、蛙类、蜥蜴等。多在山脊和阴坡草丛灌木之间的低凹处筑巢。 珍惜动物系列孔雀雉别名 孔雀鸡雄鸟体羽为乌褐色,头顶具发状冠羽,背、两翅及尾均具金属蓝紫色大型眼状斑。雌鸟羽 色较暗,眼状斑不显著,尾短。 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 产于云南、海南。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多筑巢于密林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 珍惜动物系列丹顶鹤也叫仙鹤是东亚地区主要是中国所特有的鸟种,分布在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南以及山东等。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 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正是此处,但纯属谣 传,鹤血是没毒的,古人所说“鹤顶红”其实是砒霜,鹤顶红是古时对砒霜隐晦的说法。 丹顶鹤又称为仙鹤,其丰姿秀逸,矜持华贵、高雅洒脱,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 贞。中国人对丹顶鹤推崇已久,古人以丹顶鹤为神仙的伴侣,《西游记》中所述太白 老君的骑乘便是此鹤。国人素有以《松鹤图》贺寿之习俗,将长寿之鹤(丹顶鹤寿命 可达六十年)与长寿之松树并列,象征长寿。 目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已经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
中文名 丹顶鹤 拉丁名 Grus japonensis 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 别名 仙鹤 珍惜动物系列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吐绶鸟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 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 示。雌鸟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杂斑。 黄腹角雉为我国特产鸟。早自梁、唐以来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雄鸟 发情时肉裙与肉角的展示就有生动逼真的记述,并以此特性而命名“吐绶鸡”。 黄腹角雉的栖息环境狭窄,种群密度甚低。北京师范大学自80年代开始,对其野外生 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首次饲养繁殖成功,现已育成人工种群。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栖息于海拔600~16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 交林内。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食。 珍惜动物系列灰腹角雉雄鸟颈为红色,上体栗红色,布满白色眼斑,下体为烟灰色,尾黑色,额、头顶和耳羽 为黑色,脸的裸出部分为金黄色。雌鸟上体褐色,布满白色圆斑及黑杂纹。 栖息于海拔米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内,生活于林下的灌木丛中。巢筑在树上, 食物以树叶、浆果、种子和昆虫为主。 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在我国较为罕见,仅于80年代在云南高黎贡山采到过 一只雄鸟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室,对它的野外情况所知甚 少。 珍惜动物系列 绿尾虹雉 棕尾虹雉绿尾虹雉为大型鸡类,全长约80厘米,雄鸟上体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雨后的彩虹故 成“虹雉”,因其尾绿,故得名“绿尾虹雉”。头顶有一簇青铜色至红铜色的羽冠,上体羽 多呈紫铜、蓝绿等色,具金属光泽,雌鸟体羽暗褐色,飞羽及尾羽具褐色横斑。绿尾虹 雉嗜食贝母根茎,故又称“贝母鸡”。 棕尾虹雉全长约70厘米,棕尾虹雉又被叫做“九色鸟”。雄鸟通体羽色艳丽,两翅表面呈 金属紫色,具铜绿色缘,尾羽棕红色。雌鸟体羽棕褐色,有黑、棕及黄纹。 绿尾虹雉产于青海、四川、甘肃。棕尾虹雉产于西藏南部、四川。栖息于海拔2500~ 4600米的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及裸岩处。食植物根、茎、叶、花及昆虫, 珍惜动物系列 黑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别名 帝锥别名 地花鸡别名 横纹背鸡黑长尾雉产于台湾中部及东部,为我国台湾省特产鸟类。 黑颈长尾雉为云南、广西留鸟。 白颈长尾雉产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两广。 珍惜动物系列褐马鸡大型鸡类,全长9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浓褐色,头颈黑色,脸部裸皮鲜红色,飞羽浅 棕褐色,腰和尾羽基部白色;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 共有22片,中 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 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十分美观。 栖息于林中多草灌丛或乔木地段,夜宿多叶树枝上。以松、橡种子及植物的叶芽、嫩枝 等为食。筑巢于松、桦林或灌丛间的地面凹陷处。 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本种在我国已建成饲养繁殖种群,是有饲养开 发前景的雉类。 珍惜动物系列蓝鹇全长约80厘米。雄鸟羽冠和背部白色;上体及下体羽毛黑色而闪蓝色具金属光泽;肩羽 红褐色;脸部裸皮红色,脚鲜红色。雌鸟体羽以红褐色为主,杂以黑纹及黄斑。 为我国台湾省特产鸟类。栖息于海拔米山地原始阔叶林地,偶尔可见在海拔 很低的稠密丛林间。筑巢于地面上。 蓝鹇发现于1860年代,是19世纪博物学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它的发现者是博物学家、 东方鸟类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鸟类学家斯文侯。为了纪念对蓝鹇发现的贡献,这种 鸟以斯温侯来命名,即Lophura swinhoii(Swinhoe’s Pheasant)。斯温侯也因此开始 享誉世界鸟学界。 珍惜动物系列珍稀爬行类及昆虫 珍惜动物系列大壁虎别名蛤蚧、多格、蛤蟹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厘米左右,头体长与尾长相近。头宽大,略呈三角形;身 体背面灰褐色,密布细小鳞片,细鳞间散有褐色至橘红色的粗大瘰粒,排列成纵行。四 肢的指、趾宽大扁平,具吸盘;除第一趾外,均具小爪。腹面白色,有粉红色斑纹。 栖息于山间岩石上或树洞内,亦见于住宅房屋内。夜行性动物,以昆虫、蜥蜴和小鸟为 食。由于晒干的大壁虎可以入药(称为“蛤蚧” ge jie),而遭到人们大量捕杀。每年仅 广西一地收购量即达数十万对之多,由于大量捕捉,产量据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 刺激群众更加乱捕滥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目前野生资源日渐稀少,要加以保护。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珍惜动物系列蟒别名南蛇、蚺蛇、琴蛇蟒是中国最大的蛇类,体长6~7米,头颈分区明显。身体背面为灰棕色至黄色,中央有 一列棕红色、镶有黑边、略呈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又各有一列较小的斑块镶嵌排列。头 顶背面的斑块呈矛形。腹面为黄白色,具少数黑褐色斑。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善攀援,亦可栖于水中,夜间活动。以各种脊推动物为 食,有时可吞食几十千克重的小牛。捕食较大的猎物时,通常是把猎物缠紧,待窒息后 吞食。每年4~6月份产卵,每窝数10~100枚,雌蟒盘伏于卵上孵育。 产于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目前野外的数量已经很少。 珍惜动物系列金斑喙凤蝶――&国蝶&金斑喙凤蝶体长30毫米左右,两翅展开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种大型凤蝶。它的翅上鳞 粉闪烁着幽幽绿光。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 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它常飞翔在 林间的高空,也时而停在花丛间,其姿态优美,犹如华丽高贵、光彩照人的“贵妇人”, 因此人们称它为“蝶中皇后”。 本种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专家誉为“梦 幻中的蝴蝶”。该蝶为中国特有种,珍贵而稀少(野外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是 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很多专家提议作为中国的国蝶。 珍惜动物系列中华鼻蜡蝉属于同翅目 蜡蝉科。 体长27--34毫米;头突长14毫米;翅展60-65毫米。体型狭长;头向前延伸成一圆锥形的 长突起,和腹部一样长或更长。 寄主:大豆,椰子。 分布:四川、贵州、广东、海南、云南;印度,缅甸。 珍惜动物系列 中华东蚁蛉属于脉翅目 蚁蛉科。 体长24-32毫米;前翅长25-34毫米,后翅长23-32毫米。是大型的脉翅目昆虫。体翅狭 长,脉蜜如网,形状有点象蜻蜓目,但静止时四翅并不平展也不合竖于背上,而是前翅 覆盖于后翅上,左右靠近夹持腹部呈屋脊状。 蚁蛉的幼虫叫蚁狮,体粗状,腹背隆起,身上多毛,上颚发达,长而弯且内侧有齿。 在砂土地做漏斗状穴,埋藏于穴底只露出头端,等待有小虫落入夹住食之。 分布:华北、东北、西北;蒙古 珍惜动物系列中国虎甲属于鞘翅目 虎甲科 。 体长17.5-22毫米;体宽7-9毫米。头、胸和腹部表面具强烈的金属光泽。背面中部紫金 色或绿色。鞘翅底色深蓝,光泽较暗。翅发达,飞行迅速。 卵产于土中,幼虫生活于土洞中,共有三个龄期。幼虫和成虫都是捕食性的,捕食包括 蝗虫在内的各种昆虫和小动物。 分布: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 本章探讨问题:试论中国森林生物资源状况 浅谈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的现状 浅谈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的现状 试论我国生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蛤蚧壮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