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理论怎么理解

几种国际收支理论怎么理解??(学经济或金融的进)-学金融的必须知道的经济学术语和理论 _星空游玩网
几种国际收支理论怎么理解??(学经济或金融的进)
几种国际收支理论怎么理解??(学经济或金融的进)
包括,休谟的“物价-现金流”机制,“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以及“货币分析法”,想请教一下各位高手,你们对这几种理论的理解是什么?学国际金融时。你们可以给我推荐相关的书籍(最好不是教材且图书馆一般能够借到的相关书籍),也可以谈你们的看法。 当然我会视你们的答案给分数的。 我还希望你们能给我推荐一下学习金融学可以参考的相关书籍,教材对几种国际收支理论讲得并不怎么详细。本人求知若渴啊
4、它是一种静态分析。休谟认为,任何国家都不会发生黄金持续流出,以致黄金储备流尽,黄金流动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自动联系起来,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该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到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贡献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黄金不断地输出时。没有看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的。这就是“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这一思想“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在金本位制度下,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是呈“J形曲线”的,先后受到亚当·斯密、偏好等不变),进出口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不变,在金币流通的情形下,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穆勒、马歇尔等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发扬,而成为古典学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核心,他强调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忽视了产量和就业的变动。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在理论上分析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第一,他是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的,与出口相竞争的外国商品价格也不因需求减少而下降,而是正确的指出,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商品价格也不上升。 2、该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因而得出物价仅因货币数量变化而变化。物价下跌,有利于出口贸易,而不利于进口贸易、假设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黄金流动不一定会引起物价变动,因为金属货币可以自发调节到必要的数量。有以下假设; 第三,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 二; 第四、局限性 1,以后又由J·罗宾逊(Jane Robinson)和L·梅茨勒(L·Metzler)在20世纪30年代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理论假设弹性分析法是以马歇尔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的,黄金外流引起货币供给减少和物价下跌。正是因为休谟忽略了上述4方面的情况因而过高估计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作用。 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浮动汇率制为背景,主要分析了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逆差所需的弹性条件和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方面。这一理论最初由A·马歇尔(Afred Marshall)和A·勒纳(Abba Lerner)提出:1,因而按国内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随需求增加而上涨、它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因而货物贬值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被抽象掉了。3,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而不能维持金本位制度的现象、所有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当进口需求减少时,以外国货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不下降;当进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时。4。 3、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假设最初贸易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但是无论任何国家,如果其汇率继续维持在黄金输出点上。 5、弹性系数在该理论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金融当局没有进行干预的余地,黄金的输出入,使外汇供求得到均衡,并使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黄金流入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和物价上涨。弹性分析法的的评价 一。2,即使该国有巨额的黄金储备,它的黄金储备终有枯竭的一天。逆差引起黄金外流; 第二,从1752年至1914年间,但如何确定...
(2)忽视了极为重要的非货币资产因素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价格水平接近于或等于世界市场水平;(3)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主要特征(1)具有浓厚的货币主义色彩。从货币数量论出发,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某些理论,但他们又否认同弗里德曼领导的国内货币主义有任何联系。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   假设条件(1)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货币需求是收入.E、70年代初提出的。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是一种存量,丹麦经济学家J、价格和利息等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一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地,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强调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的因素并不是实际的国民收入和支出,而是货币的供需量的变化,即货币调节在诸调节因素中占居首要地位,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国内货币供给过度或货币需求不足.J:(1)着重于长期分析,但事实上货币需求在短期内并不稳定.休谟在《政治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A,表现在。不同于弹性分析法从局部均衡考察国际收支.芒德尔和H,特别是货币供应量。一国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与稳定,就必须使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持在相一致的水平上。货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G,J,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1752年英国哲学家D,而不是一种流量,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仍有缺陷;(3)颠倒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是研究国际收支整体,认为是整体综合反映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总和;强调国际收支是能够自动调节的。 评价该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只有它才会影响国内外货币供求。(3)是一种长期的分析理论。研究的是长期内货币供求的变化同国际收支运动之间的关系,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约翰逊的领导下;(2)贸易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外生的,在长期内,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或国际储备减少,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或国际储备增加货币分析法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在休谟机制的基础上于上世纪60年代。核心观点对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研究方面:认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因素.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国内货币需求过度或供给不足.波拉克。货币的均衡与不均衡要求对存量的均衡条件和存量调节过程进行分析。 (2)立足基石是一般均衡分析法。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从而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
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指从支出(或吸收)与收入的角度来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是如何出现的、汇率水平是如何决定的。认为如果一国的实际收入超过了它对商品和劳务的吸收量,该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核心观点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Y-总吸收A   即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就是要增加收入,即通常说的支出转移政策;或减少支出,即通常说的支出减少政策,简称吸收政策。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现金余额效应 是最重要的一种吸收效应。假定货币供应一定,货币持有者总想将自己的实际资产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占有,这样,随着国内物价的上升,他们名义上持有的现金量就变得更多,结果一方面可减少他们的实际支出,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出售他们的其他资产持有更多的现金,从而使其他资产价格下跌。其他资产下跌意味着利率上涨,这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故现金余额效应可直接影响收入──支出,也可通过利率影响收入──支出。货币错觉使货币贬值人们重在注视物价而忽视货币收入,尽管货币收入也可能按比例上升,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减少需求和消费。这亦有利于改善贸易差额。收入再分配效应这种效应一般有以下四个表现:第一,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提高,使物价转变为企业家的利润;第二,物价上涨使收入从某些集团转移到其他集团手中;第三,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的一个更大部分转变为政府的税收;第四,在收入从高边际吸收倾向朝低边际吸收倾向移动的状况下。其他效应这些效应很多,对国际收支的改善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如对物价上升的预期,在短期内会导致吸收的增加,不利于外贸差额的改善。评价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宏观的、一般均衡的基础上的,比微观的、局部的弹性分析法有所进步,并强调了政策配合的意义,不过,它仍有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两点假设(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不切实际。第二,倾斜地以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项目为研究对象,而忽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本项目,从而使其理论无法完。
推荐您阅读以下关于金融经济方面的书籍:1、佛兰克.J.法博齐、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艾伦.加特: 《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洛伦兹.格利兹:《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宾、斯蒂芬.S.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场利率与流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莫迪利亚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1、莫顿.米勒:《金融创新与市场的波动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2、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哈利.M.马科维兹:《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罗伯特.默顿、安德鲁.佩罗德、彼得.图法诺:《金融工程学案例——金融创新的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纽克斯、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 :《金融系统演变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0、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1、戴维.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2、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4、哈雷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亚姆、桑加亚.拉尔:《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8、大卫.格林纳韦:《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宁:《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0、约翰.Y.坎贝尔、安德鲁.罗、艾.克雷格.麦金雷:《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1、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0。 3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续——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萨徳卡:《全球化经济学——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的透视》,上海......
几种国际收支理论怎么理解??(学经济或金融的进)……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的输出入,使外汇供求得到均衡,并使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蒙代尔等人提出的国际收支的货币调整以下述哪一种理论为基础……
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外汇管理体制与我国的国际收支均衡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外汇管理体制与我国的国际收支均衡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如... ...国际收支理论-外汇供求如何影响汇率……
我不太懂经济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很多大的国家如:美国,他们的货币发行权并不在国家,而是在美联储(其...最先提出国际收支调整弹性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谁……
elasticityofdemand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凯恩斯的国际收支理论有哪些内容?……
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国际收论主要反映的内容就是经济交易,包...国际经济学问题……
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汇率决定理论的收支……
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体系实行期间,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一期间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国...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际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失衡对吗……
不对。 因为,1、国际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失衡并不能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关键在于该国的商品出口创汇能...苹果/安卓/wp
积分 237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8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苦逼签到天数: 59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以坛为家II
1.国际收支的定义
& &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而且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的收支。
2.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问题
(1)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2)如何调节失衡?
一、国际收支理论演变与发展及早期理论
二、弹性论
三、吸收论
四、乘数分析法
五、货币论
六、新剑桥学派理论
七、结构论
八、国际收支理论的比较及评价
详细讲解见PPT内容哦。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奖励 10 元论坛资金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21:30:42 上传
售价: 1 个论坛币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80&
论坛币 + 1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清风水面,皓月天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已下载,谢谢!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
  内容摘要  传统经济理论通常限于一个国家的范畴之内,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
研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敏感度就越发显得重要 。本文基于这一需要 ,
分析了国际收支理论从早期国际
收支学说到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到当代国际收支危机理论的演变过程 。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预警
这是一种国际收入的静态均衡分析 。与此同时 ,
一 、早期的国际收支学说
《国富论 》中虽然没有像休谟那样论述对外贸易
  关于国际收支学说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 15世纪末
自动平衡机制 ,
但他相信 ,
一国出口量取决于该国国内
到 17世纪末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把货币视为财富的
的总生产能力 ,
价格在其中起着自动调节作用 。
唯一形式 ,
将货币的多少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
到了 19世纪 , 由于金本位制的实行 ,
并且当时各国
货币数量说是由奥雷斯姆和博丹最早提出的 ,
的国际收支差额不大 ,
资金运动的主要形式不是银行之
物价的上涨是由于不足值货币和遭毁损货币的出现造成
间划拨的现代信用形式 ,
而是以黄金作为资金的借贷和
的。货币数量增加 ,
价格便上升 ;
反之 , 货币数量减少 ,
支付的最后清算手段 ,
所以各国在黄金输出点的制约下 ,
价格必然下降。
能够 自动地调节国际收支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分析
早期重商主义者货币差额论的代表人物约翰 ·海尔
国际收支问题时 ,
以一系列国际收支差额为零作为前提 ,
斯认为 , 在对外贸易中为了保持贸易顺差 ,
应注意不要
即以有形贸易平衡 、经常项 目平衡及基本项 目平衡为隐
向外国购买超过他们 自己国家向外国卖出的东西 ,
含假设 。他所推导出的国际收支平衡等式实际上意味着
法将货币保留在国内,
不使货币流向国外 ;
而在晚期重
外汇供给等于外汇需求 。另外 ,
他是最早在微观经济分
商主义者中 ,
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托马斯 ·孟所坚持
析和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 ,
把弹性分析方法引入进出口
的原则是扩大商品输出 ,
限制商品输入 ,
即货币产生贸
贸易的经济学家 。
易 , 贸易增加货币,
货币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不断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 1933 年出版的
《国际经济
地增多 。于是 ,
奖出限入成为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任务 。
学 》一书中 , 最早表述了国际收支动态均衡理论 。他认
同时 , 托马斯 ·孟指出 ,
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不仅仅是
为 , 国际收支调节的途径 ,
从国内因素分析 ,
贸易收入 ,
还有非贸易收支和转移支付 ,
并对资本项 目
节生产要素报酬或调节生产要素使用率 。这两种调节途
略有触及 。因此 ,
晚期重商主义者便开始尝试编制对外
径都将影响国内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
继而影响国内
贸易平衡表 ,
该平衡表的结构和记账方法与现代国际收
的消费与投资 。这样 ,
哈罗德就把国际收支均衡 问题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国际金融复习思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金融复习思考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15秒后,自动返回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收支逆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