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的触摸屏的工作原理轮盘工作是什么原理

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21.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iPod可以说是苹果在移动领域的第一桶金,也是把苹果从一个小众品牌推向主流市场的功臣。在MP3播放器流行的时代,拥有Click
Wheel滚轮的iPod和白色耳机可以说是最酷的随身装备;但显然,在iPhone推出之后,触摸屏逐渐取代一切物理操作形式。最终,在今年的iPhone
6发布会后之后,苹果在线商店中唯一的Click Wheel设备iPod
Classic也遭到下架,完成了历史使命。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经典的iPod们。
1. 第一代iPod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23.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2001年10月,第一代iPod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移动音乐设备市场。第一代iPod的独创性首先在于使用了5GB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可储存上千首歌曲。其次,它的操作形式十分新颖,使用了结合物理按键的机械轮盘,用于选择项目,十分方便。第一代iPod的伟大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观点甚至认为它将苹果从破产边缘拯救回来。
2. 第二代iPod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19.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第二代iPod除了容量的增长,最酷的部分在于Click
Wheel滚轮的进化,中间采用了电容技术取代机械设计,非常酷。另外,火线接口设计了保护盖,按钮也经过重新设计。
3. 第三代iPod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20.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iPod在第三代产品中得到了巨大进化,它也是第一款全触控式iPod。四个按钮独立出来,位于屏幕下方,另外Click
Wheel滚轮也变小了,使得整机也更加便携。另外,它开始使用30针Dock接口,并提供了10/GB版本可选。
4. 第一代iPod Mini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18.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2004年的iPod
Mini是iPod系列的第一款分支产品,它的体积更小巧便携、并拥有多种机身颜色,更加时尚。操作部分,按钮和Click
Wheel不再分离,一直延续到最后。至于存储,仅有4GB,采用了当时最新型的1.8英寸微型硬盘。
5. 第四代iPod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017.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第四代iPod基本上延续了iPod
Mini的设计,只不过外壳仍是白色一种,容量更大。另外,后续苹果又在基础上发布了iPod
Photo,使用了彩色屏幕,可以从iTunes中导入照片。容量方面,则增至最大60GB。
6. 第二代iPod Mini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58.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Mini的最后一部作品,拥有更鲜艳的颜色,电池寿命更长,并拥有4GB至6GB的容量。
7. 第一代iPod Nano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56.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iPod Nano正式于2005年发布,拥有彩色屏幕及Click
Wheel设计,机身相比Mini更修长小巧。另外,苹果开始使用闪存代替机械硬盘,从而提升了稳定性及电池寿命,不过容量也减小至1GB、2GB和4GB。
8. 第五代iPod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51.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同样的Click
Wheel设计延续到第五代iPod,彩色屏幕更大、支持视频播放,机身也更小巧,并增加了黑色版本。机身存储容量最高可达80GB,基本上可以把你电脑中所有的音乐都带在身上。
9. 第二代iPod Nano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52.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第二代Nano开始采用阳极电镀铝外壳和6种不同颜色,外形更加时尚,另外存储容量也增至8GB。
10. 第三代iPod Nano
发布日期:2007年9月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44.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非议较多的第三代Nano变得&矮胖&,但屏幕面积增大至两英寸QVGA分辨率,可播放视频,Click
Wheel则变得十分小巧。另外,它新增了几种新颜色,存储大小依然为8GB。
11. 第四代iPod Nano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45.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或许是&矮胖&的身材不讨喜,第四代Nano又回归到了窄长的设计,但屏幕更大,可播放16:9视频。机身一共拥有9种颜色,内置加速度计,可以用于操作一些游戏,容量方面则增大至16GB。
12. 第五代iPod Nano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43.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第五代Nano屏幕更大,并支持FM收音机、计步器和外置扬声器,颜色方面与第四代类似,并提供16GB容量。
13. iPod Classic
发布日期: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p-content/uploads/750142.jpg" ALT="回顾经典的Click Wheel滚轮式iPod"
TITLE="回顾经典的Click&Wheel滚轮式iPod" />
寿命最长的Click
Wheel设计iPod,从2007年发布直至今年才被下架,整个在售时间长达7年。它拥有高分辨率屏幕、阳极电镀铝外壳,界面效果也拥有一定改进。iPod
Classic最大容量高达160GB,介质仍为2.5英寸硬盘,整体音质出色,所以也成为最长寿的传统设计iPod。
来源:gizmodo
本文来自:
原文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问:IPHONE的触屏技术到底是什么原理? | 互联网搭车客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2641人加入此小组
原来我以为IPHONE屏幕是根据人体的特殊电容来识别触摸物,那天我无意中用一颗大枣碰了一下屏幕,发现屏幕动了,原来不止是皮肤才能控制屏幕,那到底是具有什么特性的物体才能控制IPHONE的屏幕呢?
+ 加入我的果篮
机械工程硕士生,DIYer
能导电就行
通过用不同材质不同柔软度甚至不同口感的物体(钢笔盖,苹果,梨子,橘子,棉签等)猛戳我的touch屏幕无果之后,我觉得问题出在你的大枣上。。。同问求解。
机械工程硕士生,DIYer
Camel 20:15 说:更正 是电容式的 能带上感应电场的就行
引用 Camel 的回应:能导电就行引用 Luna3.0 的回应:通过用不同材质不同柔软度甚至不同口感的物体(钢笔盖,苹果,梨子,橘子,棉签等)猛戳我的touch屏幕无果之后,我觉得问题出在你的大枣上。。。同问求解。等等!!橘子实验组出现了转机!!按动了,但是苹果组硬币组都没有成功。。但是要是说导电的话硬币不是更加给力?我发现橘子的柔软表皮使得TOUCH有反应的可能性比较大,是不是需要导电和柔软材质兼具??!!
机械工程硕士生,DIYer
火腿肠也行……
引用 Luna3.0 的回应:引用 Camel 的回应:能导电就行引用 Luna3.0 的回应:通过用不同材质不同柔软度甚至不同口感的物体(钢笔盖,苹果,梨子,橘子,棉签等)猛戳我的touch屏幕无果之后,我觉得问题出在你的大枣上......…………………………………………最好是带皮的,不然做完实验不能吃,又为国家浪费了一些粮食
创客,机器人爱好者
先给出我的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尝试解锁itouch3以及itouch4。实验项:我的手指、手表的金属表带、山楂、涩柿子实验结果:手指解锁成功,涩柿子解锁成功。金属表带解锁失败,山楂解锁失败。(注意,不能手持金属表带或山楂来实验,而必须用绝缘物,比如筷子,夹起表带或山楂触碰屏幕)如果用手接触金属表带同时尝试解锁,则解锁成功。手持山楂解锁成功。(手持表带相当于将表带与人体连成一体成为同一个电容了,手持山楂原因类似。)iPhone屏幕原理(与iPodTouch相同)iPhone的屏幕由外至内比较重要的部件是防刮塑料壳、驱动层、传感层、液晶显示屏(这是互耦合电容屏的结构,从效果来看的话,目前支持真·多点触控的iPhone使用的应该就是这个结构)。驱动层的驱动线上不断流过低压交流电,传感层的传感线会时刻监控、接收这些交流信号。一旦某个电容足够大的物体接近了屏幕,就会产生电容耦合(对于交流信号来说,这个电容相当于直接接进了电路),驱动层输出的交流电会有一部分通过这个耦合电容流走,导致被传感层探知的信号产生变化,从而让手机的处理器判断出哪一点被出触摸了。由此可见,只要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人体的特殊电容”这样一种东西,只要是个电容,靠近电容屏时就能被系统测到。那么,为什么涩柿子能共成功被识别为手指,而金属表带以及山楂就不行呢?首先,金属表带本身并没有什么电容效应,也就无法被传感层识别;其次,为了防止误触发,iPhone的软件对得到的信号进行判断,如果触摸物的形状和电容值与人体手指的典型形状/电容值相差太远,iPhone就认为这个不是一次有效的操作,也就没有反应了。一颗山楂的电容值太小,应该是因此被iPhone的系统无视了吧。具体到LZ遇到的,手持大枣相当于手持山楂,被屏幕测到的其实是人体的电容。Luna3.0测试的几组当中,苹果、梨、桔子按说都是可以的,未被识别的原因也许是接触面积太小,被系统认为不是手指。至于钢笔盖,如果是金属的并且手持着,应该是有效的;塑料的自然不行。棉签没有电容效应,自然也不行。此外,由于iPhone是感应电容的,而耦合电容的强弱与距离关系很大,并且不用直接接触。这就引出了两个推论:1,手指不接触屏幕也能操作成功(以被实验证实);2,贴膜一般不影响操作,不过贴的膜厚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距离过远,耦合电容过弱,系统应该会检测不到手指的存在...
创客,机器人爱好者
对了,补充一点,几乎所有的水果都是可以测出等效电容、等效电阻的...而且随着成熟度的不同这些电学特性还会发生变化。(本人所知的水果甚少,所以用了“几乎”二字免责...)
技术图书译者,音乐人
据说由于iPhone在冬天戴着手套无法操作,有人发现用火腿肠可以替代XD
淘宝上有卖电容触摸手套的。。。不过天气也要热起来了。。。
发现饭卡可以的
带皮的香蕉也可以
用健力宝塑料瓶成功解锁
引用 的话:给出我的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尝试解锁itouch3以及itouch4。实验项:我的手指、手表的金属表带、山楂、涩柿子实验结果:手指解锁成功,涩柿子解锁成功。金属表...勇于实践啊
引用 的话:对了,补充一点,几乎所有的水果都是可以测出等效电容、等效电阻的...而且随着成熟度的不同这些电学特性还会发生变化。(本人所知的水果甚少,所以用了“几乎”二字免责...)引用 的话:对了,补充一点,几乎所有的水果都是可以测出等效电容、等效电阻的...而且随着成熟度的不同这些电学特性还会发生变化。(本人所知的水果甚少,所以用了“几乎”二字免责...)引用 的话:对了,补充一点,几乎所有的水果都是可以测出等效电容、等效电阻的...而且随着成熟度的不同这些电学特性还会发生变化。(本人所知的水果甚少,所以用了“几乎”二字免责...)榴莲....来自
引用 的话:榴莲....看看发帖时间?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触摸屏工作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