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指标

||||||||||||||
评张晓慧《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非银机构流动性更易受MPA影响
事件: 7 月 29 日,《中国货币市场》微信刊发央行助理张晓慧文章《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就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Assessment,简称 MPA)的核心要点及各方比较关注的问题作进一步解读与说明。评论: 央行为什么推出 MPA早在2011年,央行就引入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当时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速应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以及自身的资本水平。央行之所以从2016年起推出MPA来替代上述机制,主要原因包括:第一, 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2011年时经济面临过热风险,而近年来经济却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有观点称合意贷款管理对银行限制过大,不利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第二,贷款在金融机构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张晓慧在文章中指出“ 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这两项合计目前已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大约1/4”,“仅盯住贷款越来越难以有效实现宏观审慎政策目标”。
梁世超,王旭,郭益忻
郭益忻,梁世超,王旭
何津津,李苗献
蒋冬英,李苗献
机构一致看多个股
4328.8819.2019.864118.2711.6818.614020.6511.5513.7540499.20312.74457.473950.0533.2562.713857.7234.5252.183822.2213.6517.883841.2826.8833.183778.7548.7248.92378.906.028.813530.6315.6016.923522.0315.8118.813541.0431.6229.933428.6314.6917.50348.404.937.05
热门行业追踪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如何看待宏观审慎管理“升级”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升级”了。
  元旦前夕,人民银行召开会议,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进合意贷款管理、从2016年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有关工作。会议指出,人民银行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MPA。
  这是央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一步。而宏观审慎管理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突出体现为建立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因为从这场影响广泛的金融危机中,各方看到,金融风险的外部性使得个体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因此必须从总体上关注金融行业之间以及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密切联系,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个维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人民银行自2009年年中开始系统研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措施,2011年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在201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人民银行解释称,所谓合意贷款,实际就是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其核心内容是指金融机构适当的信贷投放应与其自身的资本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相匹配。当然,合意贷款是动态调整的,能够适时反映宏观形势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动情况,具有逆周期的双向调节功能。
  近年来,人民银行采用数量、价格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调控模式,综合发挥不同调控手段的作用,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总体看,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在保持总量稳定、促进结构优化、提升金融机构稳健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以及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些都对传统监管体系以及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次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MPA体系,就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适应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简而言之,MPA体系是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升级版”,其特点是更为全面、系统,更加灵活、有弹性;核心是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关键变化是从以往的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广义信贷;重要考察方面是利率定价行为。可以说,这一体系较此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了重大变化。
  具体来看,MPA体系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通过综合评估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特别是提出关注广义信贷,把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都囊括进来。对此,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兴业银行行情601166,买入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一监管体系更为市朝,跟进了金融机构资产多元化的趋势,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有利于稳健型机构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防止恶意竞争。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也是“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题中应有之义。随着金融业改革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监管掣肘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顺应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新趋势,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把处理好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为目标,加快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不管是“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平安银行行情000001,买入战略部宏观研究中心主任赵建分析称,在国内外风险进入深水区、银行事实上已准混业经营、监管框架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央行建立MPA框架,可以起到“宏观审慎管理+广义货币政策”的全面风险管理职能,以更有效地防范日益复杂的系统性风险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进一步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升级”为MPA体系,除了有利于从跨机构和跨时间两个维度更加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外,这一体系既借鉴了国际经验,又考虑了我国利率市朝进程、结构调整任务重等现实情况,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
  一方面,在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本次MPA体系将利率定价行为纳入重要考察方面,以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对原有合意贷款管理模式的继承和延续,可以继续发挥结构引导作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宏观审慎评估体系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指的是提升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效率,更好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同时更有力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简称MPA。
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MPA体系的主要构成: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
MPA关注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等纳入其中,以引导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同时利率定价行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
MPA按每季度的数据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
当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今年股市的大调整以及2013年钱荒,实质都有监管不力的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也是监管者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而引发的。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MPA体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体来看,MPA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效率,更好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同时更有力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1]
日晚间,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表示,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具系统重要性,将探索纳入MPA。[2]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央行: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将纳入MPA
8月4日晚,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表示,应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自律约束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营造鼓励创新、规范运作、有序竞争、服务实体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具体措施,央行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
此前,从2016年起,央行对商业银行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是央行首次提出探索将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MPA。此前,“系统重要性”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对大型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监管反思“大而不倒”问题提出监管理念,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多次开展组织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G-SIBs)的评定。银监会于2014年印发《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
7月25日,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表示,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强化金融监管协调,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推动建立更为规范的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8月4日,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表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点,除了证照不全、违规经营,风险管控不足,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等因素之外,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已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需要防范顺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跨市场传染。
除了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MPA,央行还提出其他四项意见。
一是加快完善互联网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技术行业及国家标准,制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金融数据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构建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技术体系。
二是按照“分类控制,分照管理”原则,加强监管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退出机制和运行规范,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地方协会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搭建统一、公开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平台。构建以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托管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体系,切实加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
四是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领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全国各省市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按照“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积极稳妥,有序化解;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远近结合,边整边改”的原则,重点对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四个大的方面开展重点专项集中整治。
央行表示,经过前一阶段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行业规范发展逐步实现。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下,部分不规范平台主动退出经营或停业整改,部分不合法平台逐步被清理,尤其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逐步落地,监管工作有序开展,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的规范性、透明性有所提高,在历经一轮行业“洗牌”之后,一些创新规范平台将脱颖而出,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2]
.凤凰网.[引用日期]
.界面新闻.[引用日期]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对以上结果不满意?试试“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操作指引”相关关键词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国内经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表与里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日央行发布公告,从2016年起将原先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审慎评估体系”(MPA)。MPA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其主要目标是维护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我国的MPA重点考虑金融机构的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
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目前的宏观审慎政策在监管主体、监管范围和监管工具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国际上现有的金融改革方案来看,宏观审慎的监管主体有两种,由中央主导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或者由专门设立的监管机构主导宏观审慎监管职能。
第二,在监管对象上,各国提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均包括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将金融衍生产品、影子银行等纳入监管体系。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主要应对时间维度和横截面维度两个方面的风险。
此前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包括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然而随着中国
的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跨领域现象越来越凸显,隐性的混业经营和影子银行不断突破监管的界限,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和最终爆发,相继出现了2013年的“钱荒”、“债灾”,以及2015年的暴跌。建立在分业监管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当下在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完善MPA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比以往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MPA更为全面和系统。本次宏观审慎体系升级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指标。相比微观监管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该指标多引入了结构性参数和逆周期缓冲参数,既保持了政策框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增加了与当前经济大环境相适应的风险考量。第二,以往关注狭义信贷,现在强调广义信贷。
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均纳入信贷规模监管之中,从而对金融机构通过腾挪资产来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进行约束,还有助于加强货币和信贷监管的一致性,降低因只关注狭义信贷增速而过度释放流动性的可能。第三,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受到重点关注。一方面旨在约束非理性定价,维护市场竞争环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促进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控金融风险的手段。第四,引入奖惩机制,监管更加灵活。央行通过MPA体系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估打分,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机制,包括差别准备金利率等。同时,除了每季度的事后评估,还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有助于发挥金融机构自身和自律机制的自我约束作用。
除了为金融市场保驾护航以外,央行本次升级宏观审慎框架也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未来除了继续健全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框架外,还将逐步建立金融监管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总体来说,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将一如既往的分步骤,分轻重缓急,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进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