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七问:2008年金融海啸啸会卷土重来吗

七问2017年中国经济 _ 东方财富网
七问2017年中国经济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2017年即将到来,有人说2017年将会是全球经济峰回路转的一年,也有人说2017年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黑天鹅”。无论如何,我们经历了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美国总统选举,也观察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集体攀升、部分发达经济体迎来触底反弹。
  2017年即将到来,有人说2017年将会是全球经济峰回路转的一年,也有人说2017年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黑天鹅”。无论如何,我们经历了2016年的英国公投“脱欧”、美国总统选举,也观察到了价格的集体攀升、部分发达经济体迎来触底反弹。前瞻地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对于2017年我们有如下七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如何,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人民币汇率将去向何方,国内会真的再通胀吗,资产价格泡沫能否得到控制,明年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在哪,资本市场新方位将如何。本文立足于全球经济的视野,部分依靠我们的量化预测模型,对以上七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力图勾勒出2017年中国经济、资本市场的初步轮廓。  第一问:中国经济稳增长将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核心变量依旧是投资和出口,两者对增速的弹性分别为0.19和0.22。其中,投资是对波动率贡献最大的变量之一。从总需求看,按照我们的投资预测模型,房地产销售大约领先房地产投资两个季度,同时考虑到目前的房地产库存情况,2017年前两个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将从目前的6.5%逐步下降至1%左右。房地产投资式微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由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超预期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支出)和基建投资承担。按照我们的测算,如果需要完全承担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压力,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从目前的17.2%上升至22%左右。出口方面,虽然受到近期发达经济体需求回暖的影响可能有所上升,但未来可能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仍然较高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会压制中国出口的表现。从库存的角度看,未来两个季度工业品库存可能随着工业名义利润率的抬升而有所提高,但考虑到未来总需求依然不会超预期强劲,因此持续加库存的趋势难以形成。综上所述,从总需求和库存角度看,2017年中国经济可能在6.6%附近,其中,基建投资可能会超预期,出口短期也有回暖的迹象。  第二问: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可能采取“宽财政+略紧货币”,美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经济上行+再通胀”。按照我们的测算,美国的减税和增加基建投资等一系列政策如果得以贯彻,将使美国基建投资从目前2.8%的年同比增速显著攀升至5.6%,美国经济也可能进一步企稳回升。从美国经济提振来说,可能对中国出口部门有一定的利好。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可能推动的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可能压制我国出口的表现。另外,一些国际市场定价的,比如石油、部分等价格可能受到美国经济提振的影响具有上行压力,也会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第三问:人民币汇率将去向何方?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中长期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第一,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在2005年汇改之后已经缩小,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与均衡汇率水平相比非常接近,不宜过分夸大贬值压力。综合考虑国内外部门的相对基本面情况(DSGE模型),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比较温和。第二,从平价的角度来讲,人民币汇率也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第三,从居民资产负债表来看,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里的海外资产占比不到2%。但是从个别发达的东亚经济体来看,居民海外资产配置份额达到15%到20%。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资产配置需求的升级,往海外配置资产的愿望和需求也在不断放大,这方面可能继续给人民币贬值施加压力。短期而言,受到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因素、海外经济增长预期和过于强势的美元指数的影响,人民币有一定的贬值压力。  第四问:国内会真的再通胀吗?我们构建了领先两个季度的通胀预测模型,主要依靠以下四个变量对通胀进行预测:产出缺口、流入实体经济的真实货币量、通胀预期、供给冲击(成本冲击)。按照我们的模型预测结果,2017年前两个季度,同比增长可能突破2.5%,可能突破5%。因此,至少从未来两个季度看,通胀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如果看2017年全年,脱离预测模型的理性推测看,因为我们预判2017下半年经济增速未必会被房地产投资下行拖累(基建投资发力等),所以2017年全年的通胀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过了二季度未必会迅速下行。  第五问:资产价格泡沫能否得到控制?中国经济在2014年以后,出现了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低于融资成本的重要变化。这一重要变化使得经济可能陷入“庞氏增长”,进而形成资产泡沫。具体而言,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新兴金融业态(P2P,互联等)泡沫等都是当前中国资产泡沫的显著表现。我们认为,从角度,2017年可能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统一监管转变,以打通各类金融市场之间的藩篱,实时掌握金融市场运行的情况。事中各个监管机构之间互相配合,积极协调,共同应对风险,由货币当局提供信用支持和流动性,为金融稳定保驾护航。从促使资金避虚向实角度,可能会出台更为严格的限制操作各类资产的政策措施,抑制潜在的资产泡沫。  第六问:明年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在哪?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去产能”。其中,煤炭钢铁去产能一年目标提前且超额完成。但是,“去杠杆”完成得却并不明显。按照我们的动态方程模拟,如果对我国的杠杆率不加以有效控制,整体杠杆率水平将从2015年底的249%攀升至2020年的325%。前瞻地看,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重点就可能在于“去杠杆”,特别是资金频繁炒作、存在资产泡沫领域的杠杆。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维持金融稳定也成为改革的重点。等金融机构的坏账可能通过“债转股”、“投贷联动”等措施,得到更为妥善的处理。、券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炒作行为可能将被进一步规范,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会分别进行相应的防范。  第七问:资本市场新方位在何处?就股市而言,无风险上升阶段,股价更多为名义盈利改善推动。我们认为,2017年股市机会可能集中在基建、银行、大众消费、军工等行业。债券市场,特别是利率债将受到通胀上行的压力。特别是受国内影响加大的基本金属,价格可能为区间波动,因为需求侧没有2016年强,供给侧没有2016年紧。黄金具有一定的避险功能,可能在2017年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整体而言,2017年国内资本市场需要找到自身的新方位,简言之,避免炒作、依靠扎实的增基本面。
(原标题:七问2017年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DF319)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世界经济七问:金融海啸会卷土重来吗?
指标没有全面恶化,利率维持在低档,全球股市却一个一个卷入风暴圈,在各种刺激方案下,全球经济真的没救了吗?真相该如何解读?
Q1:这次全球股灾主因是什么?
政府刺激经济无力,投资人悲观
  这次股灾发生的主因,在于政府或中央银行刺激经济无力,引起投资人对经济悲观。
  对比历次的股灾中,和目前情况最接近的,就是日本在1990年代的大泡沫结束后的大崩盘。
  根据淡江大学产业经济系副教授庄孟翰的研究,1989年时日本住宅用地最高价的东京千代田区,1m2要价1200万日元,在这样疯狂的泡沫行情下,终于导致日后日本经济重创。
  同年12月底,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创下38915点收盘价新高纪录,但随后房市泡沫,日本陷入长达22年经济萧条。
  从1991年到2005年,日本6大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平均下跌65%,商用土地价格暴跌八成,而日经225指数截至日收盘指数为8719点。
  但日本经济的走势是否是唯一可能剧本?
  答案也不尽然,因为以香港1997年房地产泡沫后来看,庄孟翰研究发现,1997年前6年内,香港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之增加值占香港GDP4成,光是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制造了港币7万亿元的“额外财富”,但之后房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SARS期间,房价跌幅从高点往下算已经损失65%,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港币8万亿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
  历经金融海啸后,2011年上半年也曾达到2300点附近,截至8月19日收盘在19399点,依然高于当初1997年时的高点。
  日本、香港是典型在泡沫后股市重挫6成以上,房地产也大幅修正,但结局是香港有再起,日本则趴地不起;尤其在政府不断刺激下仍然找不到药方,以这次欧美在持续货币宽松下振兴经济却相当有限,正是此次股灾要特别提防的地方。
  Q2:领先指标上扬,股市为何暴跌?
  没实质业绩,靠资金吹大景气泡沫
  虽然7月份美国经济评议会(The Conference
Board)公布的领先指标攀升0.5个百分点,升幅高于6月的0.3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后市看好,但股市却是反向下跌,从领先指标的内容仔细观察其变化,发现股市下跌有其道理。
  因为所谓领先指标项目包括三大类:一是就业指标,如制造业员工平均每周工时、首次请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第二是生产类,如制造业新订单的“消费性用品及相关原物料”项目、“非国防耐久财”项目、建筑许可等;第三类是金融信心类:标准普尔500指数水平、实质M2货币供给额、十年期国库券与联邦基金之利率差、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之“消费者预期”项目。
  而在这些众多指标组合中,也暗藏了玄机,造成了经济实际景象无法完全正面解读。
  根据美国经济评议会所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造成七月份领先指标上扬的最主要理由在于货币供给宽松、利率处于低档,以及请领失业救济金人数下滑,但是其它生产面数据却是显示出疲弱迹象。
  换言之,这并非实质面需求上扬,而是资金面没有恶化的结果;但对于投资市场大咖基金法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业绩,没有业绩等于没有消费,光用资金堆砌的景气只是泡沫,且泡沫越大后作用力也越大。
  因此8月18日公布该数据后,美股照样是重挫,领先指标上扬的真相并无法造成股市止跌。
  Q3:这次股灾背景跟过去有何不同? 利率和库存虽低,却遭消费不振拖累
  对比过去股灾发生经验,本次股灾有两点不同。 首先,利率条件不同。
  过去股灾发生原因多半与高利率有关,不论是1987年恶性通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啸,当时的利率水平都并非眼前低利率;上述几次股灾发生前的利率水平最低也有5.25%,最高还曾高达17%。但美联储(Fed)已经宣布近乎零的利率政策将维持两年,最快要到2013年中才有可能调整。
  其次,企业库存问题不严重。
  对比1998年、2000年、2008年三次股灾发生前的企业界表现,都出现库存甚高情况。
  根据美国美联储统计,前三次企业库存销售比(Inventory to Sales
Ratio)都起码高达1.44以上,数据越高表示库存越多,销售越少,但眼前美国企业库存销售比才1.28,接近2006年时水平,而今年第一季景气最佳时,库存销售比也仅1.25,换言之并非库存压力拖垮经济。
  利率对宽松经济有利,企业状况也没恶化,股市大跌又是为了什么原因?
  根据美联储统计美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和约当现金总数已经出现创纪录的高水位,近来甚至有银行要求企业对存放的超额现金支付管理费用,这点和日本在泡沫破灭初期有点类似,即暗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者预期接下来会有苦日子而不敢大胆消费,造成消费力道不足;以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最大的消费国,当消费萎缩时,对全球经济负面冲击恐怕难以计算,这也是股灾爆发的主因。
  但从7月份公布的美国零售业同店销售月增幅为近4个月最大看来,似乎暗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还是保留部分信心。
  Q4:消费信心疲软,可能引发通缩吗?
  民间有钱宁可储蓄,不敢消费
  信心指数,就是调查对于未来的行动意愿,可从生产端与消费端来观察。
  生产端就是企业针对未来需求的采购意愿,这方面又以各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为主,但近期该项指标也是出现大幅走低情势。
  从已公布的7月数据来看,象是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意外下滑至两年低点,从前一个月55.3降到50.9,虽然仍维持在代表扩张的水平之上(50以上表示扩张,以下表示衰退),但仍濒临危险。该项悲观数据也传递到消费端。
  以美国密西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来说,8月份数据降至1980年5月以来低点的54.9,显示消费者信心极度脆弱。
  外界质疑为何信心指数下降如此快速,追根究柢就是消费者买不起、不想买。
  以美国为例,6月个人消费支出(PCE)月增率下滑0.2个百分点,为2009年9月以来首度下滑;但同一份报告中,6月个人所得月增率还能微幅成长0.1个百分点,虽然创下2010年11月以来最小增幅,同时由于个人所得成长大于支出,导致个人储蓄率继5月达到5%后,6月更冲上5.4%,是近一年最高比率。
  换言之,美国人不是没钱,而是因东西涨价快过收入成长,因此选择不花钱甚至把钱储蓄,而当厂商发现消费端不如预期中的强劲,因此厂商宁可不生产,也不愿多生产一堆库存,供应与需求开始互相悲观,经济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反之,如果信心可以尽快恢复,消费者勇于支出,那么厂商备货也就会更积极。
  Q5:美国会不会变日本第二?
  企业竞争力强,还能稳住经济
  据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先生研究后发现,1990年日本泡沫后,出现所谓“资产负债表型衰退”,伴随土地及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下跌,银行、家计部门及厂商均“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积极还钱,结果民间需求大幅萎缩,一般性物价持续下跌。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还钱但不肯花钱,企业无法赚到钱,只好继续降价销售,因为赔钱卖,便无法多聘雇员工或提高薪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就是经济学上所谓通缩。
  不可讳言,美国民众在金融海啸后的确因为房地产泡沫被迫偿还大量贷款,根据美联储(Fed)统计,到2011年第一季为止,美国家庭债务负担占可支配所得的比率,已经创下1995年以来新低,拚命还钱几乎是每个家庭每月收到薪资的首项支出;但庆幸的是,美国人似乎没有因此不敢消费。
  美国实质民间消费总金额,早在去年第四季就超越2007年底景气高峰时水平,同时借贷行为也没有因为失业率高达9.1%而有所下滑;根据美联储统计2011年6月份消费者信贷余额为2.45亿美元,为连续第9个月呈现成长,增幅并创2007年8月经济开始衰退以来新高。
  为什么美国人敢花钱?最主要在于民众薪水并没有出现像当初日本所出现的停滞现象。
  由于美国经济生产力从金融海啸复苏以来一路走高至今,生产力越高,表示企业产值越有竞争力。而推高美国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美国在衰退初期,虽然一方面裁减多余员工,同时对于能够创造更大产值的优秀员工给予更多奖励。
  根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8月初报导,虽然美国整体失业率高达9%,但是科技业失业率却仅3.3%,几乎接近全面就业,每一个招募者都有10个职缺等著应征;有科技业者形容现在求职市场好光景,就象是当初1999年科技泡沫前的好光景。
  这些工作主要应征职缺包括云端设计师、云端安全专家、无线网络发展设计师。
  为了找到这些技术人才,业者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把招揽人才的博览会地点搬到了赌城,同时祭出签约金5万美元奖励以及象是提供健康检查等津贴。
  日本央行(BOJ)行长白川方明在日东京一场公开演讲中提到,当初日本泡沫后出现通缩预期的理由就是,与美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为了不要造成庞大失业潮,只好将工作奖金减少和增加临时工人数量,而且是让一般工人薪资整体下滑。
  美国企业保留了竞争力和培养新消费群,稳住了经济;但日本企业为了稳住就业,却失去改造力和萎缩既有消费群,最后赔上了经济。
  最明显例子,就是当全球科技产业陷入不景气时,美国苹果公司(Apple)却创造出新需求,从即将推出的iPhone5、iPad3看来,对美国而言,创造需求远比稳住需求来得重要,就这点上来看,美国经济只要持续维持创新动力,就可以避免步上日本后路。
  这对全世界来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好现象,也是一个可以持续观察的指标。
  Q6:英德法经济看衰,股市率先下跌? GDP几乎零成长,股价势必修正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绝对金额来看,各国数据从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都是不断创新高,但是当未来可能无法维持更快速度成长,甚至衰退时,那么股价就会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是下跌。
  以最近公布的各国第二季GDP成长率来看,欧元区17国第二季GDP较第一季仅成长0.2%,低于第一季的成长0.8%,也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成长扩张0.3%,为2009年底经济衰退以来最差的表现。
  其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第二季GDP仅成长0.1%,低于预期的0.5%和第一季成长1.3%。
  GDP近乎零的成长,让市场联想到后市恐怕不妙,加上股市股价也有偏高现象,象是股灾前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水平就比2009年底3月最低点时高出了一倍;股灾发生前一日(美国时间8月4日)调整后的本益比为20.7,而历史平均水平仅为16.4,过高的股价就象是吹到极限的气球,只要插一针就会爆炸。
  而标准普尔调降美国信评,就如同导火线被引燃一般,就此展开了一波多头大屠杀。
  【小资料】欧洲3国比美国还惨 ——今年第2季欧美国家经济成长率
  法国:0%
  德国:0.1%
  英国:0.2%
  美国:1.3%
  资料来源:
  整理:萧胜鸿
  Q7:模范生德国,为何在欧股中跌最多?
  他国祭“禁放空令”,德股成空方目标
  8月18日,德国股市暴跌,DAX指数下跌高达5.8%,是自2008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全世界都在问,欧洲模范生德国,怎么了?
  这次股灾,美国看道琼指数,欧洲最弱的则是德国,德国股市从7月27日到8月19日收盘,总共跌掉了25%,出乎市场的预料。
  德国股价为何持续破底,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DAX的期指市场看出端倪。8月18日德国时间上午10点52分47秒,屏幕上仍读著9月到期的德国法兰克福DAX股市期货指数为5801点。两秒后,该期指瞬间下跌100点,到5701点,跌幅高达1.7%。德国期指出现“闪崩”(flash
crash)的消息不胫而走,让DAX当天近乎崩盘。“DAX就像石头一样掉落,”一位在伦敦的交易员强调。
  造成当天德国股市大跌的,可说是信心危机引发的大溃散。
  7月底开始,德国企业陆续公布财报,包括西门子、福斯汽车等大型德国企业的获利状况都不如分析师预期的良好,让投资人大感忧心。8月16日,德国统计处公布季节调整过后的第二季经济成长率,只有0.1%,比经济学家预测共识的0.5%还少了0.4个百分点。显示德国经济近乎呈现停滞,更是吓坏了投资人。种种坏消息让经济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出现疲态,是这波德国股市暴跌的近因。但压垮德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欧洲其它国家的放空禁令让德国成了空头的最佳目标。
  路透社(Reuters)8月18日引述一位德国交易员指出,由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为维持市场稳定,于8月第二周祭出放空银行股的禁令,导致欧洲其它主要股市,例如法国CAC指数等,都让交易员无法根据多、空判断在期货市场自由买卖。对于想要放空欧洲股市的交易员来说,德国股市成了最自由的选择,“我想DAX成了次佳的避险选择,于是他今天大受打击,”该交易员解释。也就是说,也许德国基本经济状况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疲软,但相较于其它欧洲国家的超跌,真正的原因是其它欧洲国家的制度造成了市场的扭曲。
  只不过,除了金融面的冲击,德国的经济情势似乎也不乐观;如果连模范生都无法振作,这项警讯是值得大家多思考的。 (撰文:萧胜鸿、贺先蕙,《商業周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7:90年以前的大萧条会卷土重来吗?
端午节期间的空闲里,重新拿起那本超过1000页的《美国史》。鬼使神差的又读到“大萧条”那一段。“大萧条”是一个在资本论里被明确提及,并且猛烈抨击的历史,是“革命”理论中资本主义行将崩溃的最强“证明”。迄今为止似乎也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全面的阐释“大萧条”发生的复杂原因和演变过程。有一些专家认为,对于经济周期性危机本身,无需过度研究其成因,而更应该关注为什么这一次对于经济影响如此持久,打击日系沉重。
我们至少可以罗列一些可以被识别跟大萧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关联的现象或者原因,并且这些原因跟今天的中国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
1、从10月29日黑色星期五开始的股票大跌,造成了美国金融系统估值、信用中枢全面崩溃,流动性迅速枯竭了,资金急剧减少,给了已经积聚了大量风险的经济以致命一击。会想2015年中国股市保卫战,人民币强烈贬值预期,造成的大量资本外流,资金价格高企,情形有类似。
2、在上个世纪20年代晚期,美国的房地产、汽车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下滑。而其他新兴产业还没有成长起来,经济成长的支柱正在被腐蚀。过去中国几十年经济发展,制作业、贸易和房地产都是支柱产业。目前全面萎缩,新兴的医疗、教育在内的服务业并不能替代制造业支撑整个经济。情形类似。
3、债务在每次经济危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战欧洲成为美国的债务人,破败的经济和巨额数量,让欧洲一直喘不过气来,终于在20年代晚期,欧洲开始拒绝对付债务。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债务兑付危机,只不过才初露端倪。
4、政府消费不足,未能补充投资和私人消费以及出口下滑造成的空缺。目前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全力推进政府投资,缓解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是,此时此刻中国尝试挽回经济速度的努力,是政府的独角戏。
5、美联储错误的加息和紧缩政策。这个类似情况在中国央行也同样出现,到目前为止,央行仍然从去产生(“大萧条”是一种激烈的去产能方式,本质而言,去产能就是要进行一场受控的“萧条”)考虑没有充分放松银根,有限的贷款由于政府投资需要,进入了央企和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杠杆和债务风险。所谓的“债转股”本质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利用财务概念掩盖企业运营的低效率或副效率。
6、外需同样不足。当时全球都处于需求不足。,目前2008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没有很好的恢复,欧洲和美国经济依然疲软。
7、更高税负打击了企业和私人消费。美国当时的问题目前在中国更严重。增值税改革本质上是一种“税赋连坐”,所谓“减税”效果的前提假定是“没有偷税漏税”,但是中国的现实不是这样,所以实际效果是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
目前看起来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
中国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赤字,全力维持经济的基本发展,减缓萧条的痛苦。除此而外,所有“大萧条”的情况都在重现。
“大萧条”是否会重新再来?我们是否还得依靠一场战争来摆脱经济的泥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全球股市暴跌 金融海啸卷土重来?
黑色星期四由于投资者担心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恶化以及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周四欧
市出现恐慌性暴跌,指数收盘暴跌500点以上;周五亚太
也普遍重挫,欧洲股市开盘后继续跌声一片;原油及其他价格也全线跳水,
也一度下跌。在避险情绪推动下,一枝独秀,刷新两周高点。黑色星期四引发
重挫欧洲中央
4日宣布,维持区现行1.5%的主导利率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强调了欧元区经济下行的风险和对通胀的担忧。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欧洲债务危机有向意大利、西班牙扩散之势,市场预期本月欧洲央行很可能恢复已经停止18周的购买受债务危机影响成员国债券的市场操作。受此影响,欧洲主要股市当天开盘后走高,随后集体跳水,到收盘时全线暴跌,跌幅大都超过3%。其中法国巴黎CAC40指数当天跌至3320.35点,创下两年以来最大跌幅。
紧跟着重挫,道指下跌512.53点,跌幅4.31%;纳指下跌136.68点,跌幅5.0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60.24点,跌幅4.78%。拉美股市也受到重挫,其中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拉美国家主要股指的跌幅都超过了5%。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巨幅波动。隔夜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9月合约大跌5.77%,收报86.63美元/桶,创下5月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此外,受油价下跌拖累,国际现货黄金大幅回落,在触及1681.67美元/盎司的纪录高位后,急速下跌至1640美元下方。不过,周五
已开始反弹,最新报价已超过1666美元/盎司。之前备受质疑的美国国债成为了当晚的受益者。周四美国国债价格飙升,收益率降至2010年11月上旬以来最低水平。周五亚太股市自然未能幸免:日本股市周五跌至3月地震后暴跌以来的最低水准,因投资者急于逃离股市,日经225指数收低3.7%,报9299.88点;韩国股市大幅收跌,为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滑,综合股价指数收跌3.7%。外盘暴重挫市场信心,导致中国沪指周五收跌2.1%至一个半月来新低。中国香港跌4.29%,创11个月以来新低。欧洲市场周五开盘后继续跳水,英、法、德等多个主要市场股指跌幅超过2%,英国部分银行股早盘跌幅更一度超过10%。据统计,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本周以来累计跌幅高达近11%,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约为14%。经济前景黯淡担心二次探底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二次衰退”的担忧加剧,成为了周四金融市场崩盘的原因之一。投资人,担忧欧美疲弱的经济可能使全球经济步入二次衰退,以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可能失控。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近日致函欧元区各国领袖,指出欧元区救助机制须进一步提升,包括扩大救助规模,才能有效遏止债务危机蔓延至意大利和西班牙,他并警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已经蔓延超出欧元区。曾任奥巴马白宫最高经济顾问的萨默斯(Summers)也警告,美国经济至少有33%的机会会陷入二次衰退。他也预测到明年底,失业率将高于8.5%。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前局长、哈佛大学知名经济学教授Martin Feldstein周二表示,始于两年前的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正在丧失动能,美国经济有50%的可能性会重陷衰退。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让人“忧虑经济将出现二次衰退”。“过去华尔街都认为经济仍在增长、我们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期。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并未奏效,美国经济可能又将重新陷入衰退。”分析师张忆东指出,全球主要资产周四晚普遍出现暴跌,且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变化,暗示当前海外市场焦点已明显从美债转向对经济二次衰退的担忧。短期流动性趋紧显示投资者开始担忧系统性风险。市场急需周五非农就业和下周一联储会议来提振信心,否则即是美国经济如我们预期的在3-4季度出现反弹,对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风险资产来说也可能是为时已晚。国际油价周四暴跌5%由于欧债危机扩散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悲观导致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国际油价8月4日暴跌5%以上,纽约油价创6个月收盘最低。纽约油价已经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到11%。纽约商品交易所资深原油交易员雷蒙德·卡本说:“目前纽约油价已经跌至2009年时的每桶64.25美元到87.15美元的区间,在这一区间内,市场上将出现大量技术性抛售。”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上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重返40万上方,虽然结果好于市场之前预期,但未能提振投资者情绪,市场对美国经济停滞的担忧情绪重压油价。当天日本央行继瑞士之后也出手干预市场,投放1万亿打压日元
,使日元对美元大幅下跌。跟踪美元对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情况的美元指数大涨1.6%左右。强势美元助推油价跌势。当天汽油期货价格也大跌19美分至每加仑2.74美元,跌幅高达6.6%。国内三大期货品种周五跌停受国外利空影响,周五国内
大幅下跌,其中金属期货及化工品开盘重挫,沪铝、沪锌、塑料开盘后不久即告跌停。截至下午收盘时,沪锌、沪铝、塑料维持跌停。除此之外,中油脂豆类亦出现大幅下挫,仅棉花低开高走,逆势微幅飘红。受美股跳水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几乎全线走跌,LME期铜大跌2%,为至少两个月来最大跌幅。全球主要股市收盘
一览(截至北京时间 8月 05日 16:30)指数名称 收盘点位 涨跌幅道琼斯 .31%综指 .08%标准普尔500指数 .78%富时100指数 .19%德国DAX指数 .13%俄罗斯MICEX指数 .22%法国CAC40指数 .86%香港恒生 .29%日经225指数 .72%韩国KOSPI 指数 .70%S&P亚洲50指数 .03% .15%
-1.95% .12%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qil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金融海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