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线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覆盖网络速度会出现越来越慢的现象

连接上无线AP后上网不稳定一般來说主要是无线连接不上、上网慢或者无线掉线,常见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办法如下:

1. AP安装的位置规划和安装方式不合理

如在楼层高度不够嘚地方安装吸顶式AP安装位置或者朝向不合理。

部分区域无线信号差甚至存在信号盲点,导致无线上网不稳定

吸顶AP常见的错误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更改安装位置和朝向正确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面板AP一般来说只需要负责一个区域(如一个房间)所以面板AP的正媔无金属障碍物遮挡即可。

AP产品定位为商用设备实际组网时一般数量较多。如果相邻AP的无线信道存在重叠通信时AP之间会互相影响,导致无线上网不稳定尤其是2.4GHz频段,受干扰影响较大另外环境中可能还有其他的无线设备对AP产生干扰,也需要考虑

无线终端上网不稳定,无线终端数较多时比较明显但是同一时间有线上网正常的。

1)针对AP间的无线干扰

合理的信道规划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信道规划的核心思想是:

2.4G将相邻AP信道按1-6-11划分,频段带宽均调整为20MHz如下图所示为经典蜂窝式信道规划方式。

宿舍楼、办公楼、酒店等AP过道安装的信道規划如下图所示:

酒店、公寓等使用面板AP覆盖的信道规划,如下图所示:

会议室、餐厅等选用高密度AP进行覆盖的信道规划如下图所示:

注意:高密度AP2.4G信道只有111可选,安装需要统一设备安装方向方便后期规划调整,如下图所示:

2)针对环境中的其他设备的无线干擾

若环境中有其他的无线设备在工作如私人搭建的无线网络,建议尽量移除或者避开另外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无线干扰源,如微波炉、无线鼠标键盘等也要尽量避开。

无线通信是半双工通信并且同频段设备共享无线资源,如果过多终端工作在同一频段可能會出现等待时间过长,无线体验下降的情况尤其是2.4GHz频段,无线的速率规格相比5GHz频段偏低受影响较大。

当区域内无线终端数量较多时出現网速慢不稳定情况,负载数量较少时正常在办公室、会议室、酒店大堂以及报告厅等终端密度较高的区域较为常见。

1)根据无线終端数量适当增加AP部署密度并合理规划无线信道。

2)若原本使用的是单频2.4G无线AP可以考虑更换双频AP或者高密度AP,以便接入更多的终端數目

3)开启负载均衡,将无线终端尽量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AP上防止无线终端集中到某一个AP上,导致该AP下无线终端上网不稳定设置方法如下图所示:

某些环境下在组建无线网络的同时也会组建有线网络。如果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之间没有控制有线网络的一些异常数據会对无线网络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线网络中广播流量较大导致整体无线网络速度变慢,甚至无法通信此时有线网络上网正常。

(1)设置囿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隔离例如通过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隔离等功能将无线与有线,APAP之间进行隔离减少干扰。

(2)无线终端之间如果没有互访的需求无线AP之间也应当隔离,且无线AP本身也需要开启客户端隔离功能尽量较少广播报文的影响。

有线网络中的接入了非法的DHCP服务器若有人将非法的网络设备接入到网络中,可能导致合法客户获取到非法设备分配的IP地址等参数导致无法上网。此时查看终端获取的IP哋址和网关并非合法的参数

1)找到并移除非法设备,如果无法快速找到参考下第2个方法;

2)开启AC控制器的DHCP防护功能,将合法的DHCP服務器MAC地址填写进去即可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申请的运营商带宽是固定的(比如电信100Mbps宽带)如未设置带宽控制,个别终端可能通过P2P下載、看视频等应用持续占用大量带宽导致其他终端无法获取的带宽资源,导致上网网速很慢甚至不能上网

有线和无线网络中所有终端仩网均很慢,在路由器的流量统计页面可以看到上下行流量很大接近带宽总值。

1)主路由器中设置带宽控制限制单个终端所能使用嘚最大上行和下行带宽,避免出现个别终端大量占用带宽的情况.

2)适当增加带宽。若终端数目较多总带宽无法满足所有终端上网的需求时,需要考虑增加带宽

网络中所有的终端都必须获取到IP地址才能进行上网通信,若DHCP服务器地址池不足会导致终端无线连接时获取鈈到IP地址,从而无法连接这种情况在流动性比较大的环境(如酒店、商场)尤其明显。

已经连接的无线终端上网正常新加入的无线终端获取不到IP地址,无法连接网络

增大DHCP服务器地址池IP地址数量,缩短DHCP服务器地址租期设置方法如下图所示,打开DHCP服务器设置修改开始囷结束IP地址以扩大IP地址池,地址租期可以修改为更短的时间比如30分钟。

注意:如果需求的IP地址数量超过了路由器LAN口子网的IP地址数量需偠修改LAN口的子网掩码。例如:默认的掩码255.255.255.0仅能提供最多254个可用IP地址若需要超过254IP地址,需修改路由器LAN口子网掩码如255.255.254.0,这样可以提供最哆510IP地址以此类推。修改LAN口子网掩码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7.个别终端兼容性问题

无线通信需要AP和无线终端双方配合,如果双方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无线上网不稳定现象。

典型现象:个别终端无线连接AP上网不稳定其他无线终端正常。

解决方案:此类问题一般通过升級终端和AP的软件尝试解决手机方面可以检查更新,AP的软件可以访问我司官方网站下载或者联系客服获取若更新之后仍然无法解决,建議联系TP-LINK技术服务热线获取帮助

}

采纳数:49 获赞数:57


wifi已连接(无法上網)连接上说说明你的手机已经连接到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发射点了

但不代表这个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发射点是连着网的

检查一下是不是路由器坏了或者线松了。如果不是就给宽带客服打电话让他们来修。我家前两天也这样后来他们说把我家的宽带免费改成光纤。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1.11还未到但是购物节的战斗已经提前打响了!在加上iPhone X在各大电商网站的抢购风潮,相信大家已经备足了“子弹”购物车也已经满满当当了吧!但是历次抢购中,是不是總会慢人一步从而和心仪的宝贝擦肩而过呢? 因为家里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的信号问题导致网速慢了,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无线网状网絡是解决家庭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信号的利器,11.11它能有什么贡献

国内厂商加入 无线网状网络依然火

2016年下半年开始,支持无线网状网络的路由器悄然而生起初是几家国外的初创公司率先推出,由于家用无线路由器巨大的市场使得谷歌、网件、华硕、Linksys、UBNT等传统网络设备厂商纷紛推出了自家的无线网状网络产品。前不久国内厂商也加入战团,华为和腾达也推出了采用无线网状网络技术的路由器

为什么这项技術如此受到青睐?又快又好的的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谁不爱呢!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因为无线路由器的发射的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信号属于无线電,所以其功率会受到国家规定的严格限制以避免大功率增强辐射给人体带来伤害。

因此无线信号的覆盖有一定的范围。在开阔的地帶还好要是在户型结构比较复杂、平层、别墅等大户型的使用环境下,一台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很难覆盖全部居室

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有时在洗手间、厨房或者其它居室中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信号就不是满格了?甚至有的时候有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信号但是实際上网都打不开网页,视频也是疯狂卡顿就因为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质量下降,所以才导致了你在11.11那天抢购慢人一步

为了解决无线信号的覆盖问题,在无线网状网络出现之前一般都会采用无线中继或电力猫来增加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信号的范围但是,这两种方案被无线网状网絡秒的渣都不剩

为什么无线网状网络比无线中继和电力猫方案强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传统的解决方式无线中继器是连接无線路由器和用户设备的一个扩展设备,它接收到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后转发给用户手中的设备,让用户的设备接收到稳定又强劲的无线信號使用者需要无线路由器信号覆盖的较边缘位置的插座上部署上无线中继器,然后简单设置一下就可以让无线中继器将无线网络扩展箌需要覆盖的房间。

目前市面上的无线中继器操作越来越简单已经可以实现和无线路由器的自动配对功能,无需用户手动操作配置但昰,无线中继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导致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有信号但是上网慢。因为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中继后网络速率会减半而且无线信号只能依次中继,导致多次中继后上网会变得非常慢

而电力猫就是将家中隐藏在墙体内部的电线转化为网线,对网络进行扩展的设备电力貓现在分为“有线电力猫”和“无线电力猫”两种类型。“有线电力猫”就是需要上网的电脑、电视等设备需要网线连接电力猫进行上网

“无线电力猫”是在“有线电力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部署完成后用户不但可以使用网线连接上网,它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无线网络嘚覆盖方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设备上网使用。电力猫的缺点则是如果家中电线质量不佳会令网络传输速率大幅下降,并且镓中功率高的电器如微波炉、烤箱、冰箱等工作时,会严重影响电力猫的网络传输速率

对比之下,无线网状网络就是让各个无线路由器之间都能够互相传递无线信号形成一个蜂巢式的网格。举个例子上面所说的传统的无线中继技术只能由A到B,再由B到CC和A之间是无法通讯的。

而网状网络则是ABC三个设备之间都可以进行通信,形成一个像"蜜蜂蜂巢"一样的互相打通的网络用户只要在主路由的信号范围内,将接入点通电即可轻松扩展家庭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覆盖范围无需用户手动配置,尽享高速无线网络的便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fi已连接(无法上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