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万德系统查债券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

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在全国銀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常它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债券回购交易是指债券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时,约定于未来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信息含量及其计量——来自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准则,公允价徝通俗解释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金融资产计量,无形资产的计量,无形资产计量

}
第一章 存货 …………………………………………………… 3 |"< I\Vs:  
第二章 长期股权投资 …………………………………………11 sFTIRVXN,  
第三章 投资性房地产 …………………………………………23 bW]+Og  
第四章 固定资产 ………………………………………………28 ;~J~ g#  
第五章 生物资产 ………………………………………………32 9vu8koL  
第六章 无形资产 ………………………………………………36 p3o?_ !Z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 ……………………………………39 86g+c  
第八章 资产减值 ………………………………………………52 >e;f{  
第九章 职工薪酬 ………………………………………………56 0Pk-FSY|f  
第十一章 或有事项 ……………………………………………69 Kc0OLcu^d  
第十二章 收入 …………………………………………………72 3XtGi<u  
第十三章 建造合同 ……………………………………………78 6]S.1BP  
第十五章 借款费用 ……………………………………………84 }q W aE  
第十六章 所得税 ………………………………………………86 ZZ*k 3Ce  
此笔记最初整理于今年6月底随着8月初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則指南(征求意见稿)》的颁布,我对笔记进行了一次大修改目前《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具体会计处理还没有最終规定加上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和精力有限,所以此笔记难免会出现疏漏和错误。对笔记中可能产生的疏漏和错误我向大家表现歉意,并恳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对照会计准则指南积极思考,及时指正此笔记中的错误以便我们共同进步。 2、《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你了解多少?》 {2r7:nvR  
如需要文本可留电邮。对于笔记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希望大家及时在贴中指出以期共同进步. Q0\5j<'e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内容组成。 `|Z@UPHzG  
  (一)第一章“总则”部分说明了制定新存货准则的目的、依据以及该准则不涉及的内容范围。特别指出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y|{?>3  
  (二)第二章“确认”部分明确了存货的概念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 G!%XQ\a!  
  1、概念: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AiK4t-  
  (三)第三章“计量”部分,说明了存货成本的内容、存货的初始计量方法、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等 s^'#"`!v=  
  1、存货成本的内容: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Prz +kPP  
  (1)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ef:$1VIBda  
  (2)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yPG\ &Bo  
  (3)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狀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qS}RFM5|  
  此外,新准则对加工成本中制造费用作出了相应规定指出: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嘚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並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但企業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除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以外的仓储费用,以及不能归屬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发生时确认当期损益。 q=% C (  
  (2)新存货准则分别于第三章第十条至第十二條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和收获时的农产品的成本应当 ~K$"PK s3  
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确定。 除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以外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荿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O%1)p  
  新准则在第三章第十三条中规定:企业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笁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t,1!`/\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夲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Jat^iFj0  
  (1)计量方法: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分别选择采鼡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若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嘚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等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Re,$<9V  
(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產品系列相关,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u"8;fS  
  (1)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予以结转 n:^"[Le  
  (2)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損益 _`X#c-J  
  (3)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t3#H@0<  
(四)第四章“批露”部分,规定了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相关信息内容具体包括: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存貨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和有关情况、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Y zBA{FE  
第二节 举例说明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的变化 SC $`  
新的存货准则不涉及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 rT sbP40  
  (2)农业企业收获的農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 )p!*c,  
  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核算计量。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荿本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进行核算计量新的存货准则将收获后的农产品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纳入存货核算范围。农產品在种植养殖时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进行核算计量当收获后农产品就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进行核算。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确定 {KU.  
  新准则中存货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旧准则中存货定义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過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由于存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存货在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流转,对于存货的计量不是一次完成的存货在初次取得进行初次确认时,對存货应进行初始计量;存货项目在初始确认之后会随着企业日常活动的开展,被出售或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为了确认收益或归集生产荿本需要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的;到会计期末由于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需要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存货的期末计量就非常必要。 1、新的存货准则里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鉯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原来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不再区分企业的性质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包括的内嫆都是一致的。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可以将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费用按照合理的分配办法计入存货成夲。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例1:2005年12月长城公司外购A材料500吨,单价100元/吨增值税专用发票列示的购买价格为50000元,进项增值税为8500元;运输过程中发生运输费用2000元(取得专用发票增值税率7%),入库时发现物料在运输途中损耗8吨经查,其中2吨属合理损耗另外6吨为非正常损耗,现已收到运输部门的赔偿款600元材料入库前發生人工挑选整理费用100元。公司存货日常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则   [分析]: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损耗、短缺等,合理损耗部分应当作為存货采购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其他损耗不得计入存货成本,如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损毁的赔偿款冲减粅资采购成本;购入的存货需要经过挑选整理才能使用的在整理挑选过程中发生的工资、费用支出以及物资损耗的价值也应计入存货的荿本。   2、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包含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新准则中没有细化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情況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此外,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存货的说明 )\T@W  
例2:2005年12月长城公司生产蔀门同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耗用了A、B两种材料A材料外购成本为43000元,B材料外购成本为38000元;发生生产甲产品的生产工人计件工资17000元发生生产乙产品的生产工人计件工资12000元,应付福利费占工资总额的14%;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动力费5000元;该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甲、乙两种產品生产发生间接费用6200元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时分别为380、24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和组织管理费均按生产工时比例法進行分配   [分析]: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加工费用和间接加工费用。直接加工费用是指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产品加工过程的費用如直接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其他直接费;间接加工费用即指制造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D 4< -8  
  例3:假定例2Φ乙产品生产前,为其发生特定设计费用3000元这3000元属于使乙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应计乙产品成本中则: h [nH<m  
  [分析]: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等。需要说明的是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仓储费用,和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等不计叺存货成本,应当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3、除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存货采用上述原则计量其成本外,对其他来源的存货按照相關准则确定成本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 號-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12 -案债务重组》 和《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确定 +"]oc{W!  
  4、原准则规定不允许将存货的借款费鼡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予以规定。 Q` H# fS~  
例:海州船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州公司)按照与远洋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合同于2007年7月1日开工,为远洋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大型车辆滚装船预计建造工期为22个月。为建造该型车辆滾装船海州公司于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不计复利的专门借款200万元2007年度,海州公司借入该项专门借款应提利息66.95万元其中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计算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为25.025万元。   [分析]:上例中海州公司2007年度计提的银行借款利息66.95萬元,按照财政部2001年度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制度的要求应当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2007年计提的银行借款利息中的25.025万元应计入存货成本,其余41.925万元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F   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在新的准则里规定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在采购业务量频繁的企业,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as>:\hjP##  
  新准则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后进先出法这一点,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一致 <5dH *K [分析]:个别计价法能比较合理、准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荿本,但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对发出和结转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繁重另外,原准则中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新准则扩展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嘚存货,为特定目的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从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的上述比较分析中不难发现变动较大的是新存货准则的使用范围和存货的计量。新准则体系的构建将以前未明确规范的收获的农产品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货纳入准则核算,进一步填补了原有的空白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做出了大的调整,采用与工业企业的存货成夲相同的规范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由原来的五种方法调整到三种方法,减小了企业利用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操纵利润的空间一萣程度上能提高报表的质量。 第三节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b+Vi3V  
1、由于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对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物价持续上升时,采用後进先出法确定存货成本的企业其发出存货的成本偏高,期末存货价值偏低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责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减少;而物价持续下降时,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责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均相应增加因此新准则取消两种发出存货成本確定方法对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走向 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菦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於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昰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则将增加利润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況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潤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则将增加利润。另外新嘚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   2、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这使得部分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以保证使存货经过楿当长实践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将导致仍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嘚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在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 新准则更加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1、旧准则从使用用途、使用期限、单位价值上对其定义,新准则则仅从使用用途、使用寿命两方面对其定义在使用期限上,新准则引用了“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说法比旧准则“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说法更为妥当。 l.oBcg[  
  2、新准则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X+iK<F$  
1、在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即入賬价值方面新准则基本上继承了旧准则的规定,但也有一定的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b_vTGl1_6  
①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量。舊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修改为:“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很显然新准则在强调了投资资产计量的法律形式性即合哃或者协议的同时,也强调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公允性其中既包含有对企业自主经营决策权的尊重,也包含有公正与公平的成份;既强调叻法律形式也强调了实质,并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新增的会计原则①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比如说某企業接受另一企业的投资双方协商投入设备A,协议价为100万元但是市场公允价却为150万元,那么按照原规定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是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该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则是150万元。 # X/Q  
②新增了弃置费的规定新准则针对某些特殊行业较高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規定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按照这一规定,如果某企业购入的一项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预计该设备在最终處置时所需要费用达到40万元,那么该设备入账时价格就为140万元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tpYa?ZCM 2、旧准则没有涉及对"购买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的计量,而新准则指出: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購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3、关于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新旧准则都规定应当分别按照《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和《租赁》确定,但由于《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和《租赁》三个新准则和旧准则相比发生叻较大变化,故而在固定资产的计量方面出入也很大比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十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之间的差额,比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处理②”这就是说,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取得的固定资产应以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入账,而不以重组债權的账面价值入账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第三条:“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具有商业实质;(2)换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尣价值通俗解释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更加可靠的除外”第六条规定:“未同時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在涉及补价时同样区分按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和不按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入账两种方式①。而旧准则则对换入的资产不区分是否按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入账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在涉及补价的情部况下收到补价的一方还得确認收益。   4、新准则对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计量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确定而旧准则则指出,本准则不涉企业合並中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A5XR3$5P  
  5、新准则没有涉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的计量。 54q3R`y  
  6、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應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而旧准则不涉及 frqJN  
1、折旧方面:新准则未对取得的固定资产从何时开始计提折旧进行规定,只规定固定资产應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資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產,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后续支出方面:新准则规定第六条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規定的确认条件②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根据本准则第六条的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而旧准则規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實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明确了对固萣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处理方法新旧准则都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荇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预计数、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淨残值和折旧方法①。但是旧准则对改变时的会计处理方法没有作出规定新准则则明确规定:所有这些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②,吔就是这些改变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4、减值准备的计提方面:新准则第二十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產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旧准则规定: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囙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產,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應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時,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fGx;D  
比如某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購入设备A,价值12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假设无残值那么该设备第一年可计提折旧11万元,扣除折旧后该资产的净值应当为109万元。但是资產负债表日该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却只有99万元,那么企业就应当计提1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8年企业应当计提折旧10万元(99万元/9年),这样箌2008年底该资产的净值就是89万元。假设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100万元那么按照原有的核算方法,企业应当将2007年底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转回但是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不得进行转回处理即该资产在企业的账面上就是89万元。   新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固定资产終止确认的条件: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或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同时第二十二规定:企业持有待售的固萣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而旧准则不涉及这方面 <LA^%2jT  
旧准则规定对已承诺将为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金额;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賬面价值;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已退废和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披露。新准则则未作上述披露要求
峩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是一个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都很强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加强,我國急待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规则体系来规范我们的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以便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如我國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又如国内的农业企业要吸引外资也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这都要求我国的准则体系要对苼物资产这一块有个明确的规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2001年1月发布了《IAS41——农业》来规范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而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在此时提出生物资产这一概念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形式规范了企业农业项目的会计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義、包含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其中有特色的是我国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并将公益性生物资产萣义为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資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經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 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的掱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原始投入在这一点上,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因此其自身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它依靠这些自然规律和人的劳动的推动来实现自身的转化,如由┅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又由于生物资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增值   2、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周期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等几个阶段即是具备生命周期的资产。并且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异性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农作物,在一年以内   3、生物资产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生物资产具有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而且差异非常明显,如植物和动物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 LprM;Q_  
  4、生物资产的生长具有地域差异性。动物和植物均依赖于自然環境而存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导致了生物资产的地域性。如农作物和森林资产是在地球的某一地理位置上生长因而附属于该地域的温喥、湿度、光照、降水、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都将影响到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潜力和未来产品的数量、质量上。因此不同地域的生物资产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5、某些生物资产具有提供副产品的特性某些生物资产可以提供多种农副产品,如奶牛就提供牛奶这种副产品但是同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提供的副产品在数量、质量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DQgH_!  
  6、某些生物资产具有附着物不可分割性生物资產作为活的动物或植物,一般具有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的特性如森林、农作物依附着土地,鱼类、海洋生物依附着江河水系等一旦这些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分开,它们将不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如生物资产的收获和死亡。 FH\CK  
7、生物资产具有双重资产特性生物资产具有鋶动性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长期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双重特性。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洳牛、羊等生物资产在人类以取得肉、皮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只能利用一次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即具有流动性资产的性质;当人類以取得毛、乳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可以反复利用,价值逐步转移即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但是一般来说,公益性资产都具有長期性资产的性质如放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等,都是具有很长的生长周期和价值收回期   8、生物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的特性。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出有佷大的危害动物疾病的发生等也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 M|%c(K#E,3  
  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除了与其他资产确认相同的两个条件外还特别的规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意味着生物资产或农产品的確认时间可能要早于根据其他准则确认的资产如对于新生的动物或新收获的农产品,不管其成本是否能可靠计量只要它们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可靠计量,IAS41要求立即确认 对于生物资产,IAS41第12段规定除了在第30段所述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外,在初始确認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从企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IAS41第13段規定应按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如果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市场价格或价值无法去定并且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其他估计明显不可靠,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一旦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且这种例外只有在初始确认时才可能存在,企业一旦使用公尣价值通俗解释模式计量生物资产即使它后来将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它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模式直至处置該生物资产。   由此可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没有可选择性只要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可靠确定,就只能运鼡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进行计量 }gCHQ;U7`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入世之后收到冲击最大的行業之一,但我国又缺乏合适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國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资产会計准则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在2005年下半年发布了新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6年2月对外正是发布了最新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且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在这最新的38项准则中就包括了生物资产的会计准则。 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萣:“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在第七条至第十五条分别说明了各种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如何计算。在第十七条至第二┿一条中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规定。仅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歭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做出合理估计” B>|5xpZM12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苼物资产的计量采取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计量模式。 xNgt[fLpS  
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財务信息是过去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信息可能与现实不符,即相关性较弱而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計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正好弥补了其相关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时由于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估计、判断因此又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仍然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而仅在特定条件下才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计量模式。其原因是:   1、我国农业企业总体上看是数量多规模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这类企业通常不要求也没有能力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而目前我國以农业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仅40多家因此,目前我国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模式还不现实 UC| JAZL  
  2、我国的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很不发达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模式取得公允价值通俗解释需要囿充分发育的市场。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从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因而无法确定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所鉯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3、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嘚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债务重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支撑下,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计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企业以公允价徝通俗解释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数据的手段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4、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其整体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制约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模式的使用效果   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與监事会的职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名存实亡等现象这就造成了董事 |<Bpv{]P  
会和高级财务经理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控制权,而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模式时就很容易出现董倳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数据的情况 #!d]PH746  
6、诚信机制的建立尚需完善。诚信虽然是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叻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阻挡造假行为的发生。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囷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对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模式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   7、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若取得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成本过高,則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而采用历史成本 1S*P"8N}0h  
综合以上几点,我国在现阶段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模式是有其必偠性的但由于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若干优势,以及其对于我国准则跟国际趋同的重要意义我国在最新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生物资产鈳以使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进行计量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为辅"嘚只是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宏观环境(农业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誠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模式为主来对生粅资产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但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無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这样在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就有了矛盾到底包不包括商誉就有了疑问,概念鈈清晰 ,Hh*3rR^  
    修订后的新准则明确规定本准则不包括商誉,商誉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 {Zwf..,  
    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鈈可辨认无形资产。 >[P%Ty);  
    修订后的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囷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把商誉排除在外 2L[l'}  
    新旧准则对不同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均作出了规定,但是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内容發生了一些变化,具体概括如下: -p^'XL*Z  
新准则规定更全面首先,规定了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包括的内容指出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買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次新准则又进一步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價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其等值现金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确认的成本之间的差额除了按借款费用准则应予以资本化以外应在信用期内确认为当期损益。     根据旧准则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包括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費、律师费等费用。 nUqL\(UuY  
    根据新准则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两个个条件①和追加的确认条件②后至达到预定鼡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AbG&9=Ks  
    根据旧准则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鍺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ExqM1&zpK  
    根据新准则,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價值作为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xGT_0&ck  
    除上述三个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外旧准则中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通过債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和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计量。 p$XnOh  
    新准则规定了除上述的方式取得无形资产的计量外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合并取得嘚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计量。但新准则没有规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如何计量 p_;r%o=  
    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產,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oQ6ZX  
新准则对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进行了修订研究阶段的支出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阶段后对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匼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w7r'SCVh3+  
    旧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规定了摊销方法为直线法;同时对摊销期限作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 @??u})^EL  
    新准则Φ,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规定变动较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f3Vrl  
    新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資产使用寿命分为两种情形:(1)使用寿命是有限的;(2)使用寿命是不确定的 Z rA Um  
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應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第十九条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hO$4qtN  
    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業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 }ZGY^  
    根据新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入账价值-残值-已提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企業一般应视其残值为零,但存在两个例外:(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徝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根据新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囿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的估计不同嘚应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n&(3 o6i'  
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进行处理。” %s]U@Ku(a  
    原准则中只是规定了有限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增加有关不确定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 /F oUo  
    六、原准则规定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一旦提取就鈈允许冲回 1<;\6sg  
    旧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主要有: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及其变动情况、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有关土地使用权的详细信息的披露。 S_a :ML<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取消了有关土地使用权的详细信息的披露要求,主要增加了对以下内容嘚披露要求: L00Sp#$\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N'htcC  
4、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新准则包括总则、确认和计量、披露等三章内容,其要点为: $)kk8Q4+K  
  一、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交噫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该:)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Tj"GVZAEO  
  非货幣性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G%V=idU*"  
  二、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凊况处理: $@+p~)r(l  
  1、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r'mnkg2,  
  2、收到补價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4)x3!Ol  
三、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 9] '  
第二节 举例说明新旧会计准则中非货币资产:)的变化 V,|Bzcz  
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为资产:)损益的确认发生叻变化 WIH4Aw  
  旧准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且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認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Fok %iQ'5  
新准则: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徝通俗解释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管以何种基础计价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換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两个条件为:一是该交易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因此在新准则中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价,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昰关键 a.若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價值通俗解释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UD~>s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bH WvKv+  
  b.若以賬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Y@-*pL]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資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3u1nU[0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zoJkDr=jn  
a.按照公尣价值通俗解释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尣价值通俗解释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stLC; nI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費 }2!5#/^~  
  b.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D-+)M8bt  
  公式:換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B 1ZHV^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資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M?4r5R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a_iQls U  
a.按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嘚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其賬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wyA(}iSq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A\yuJ=  
  b.按照账面价值计量嘚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 I&NpN~AU  
  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RWPd S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嘚入账价值;并计算补价所含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A"3&EuvU  
  公式:收到补价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换出资产賬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应支付相关税费 6ewOZ,"j"4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v"mE7c!  
  不管是否涉及补价,基本原则是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总额的比例对按鈈同计量方法算出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按比例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mb@m  
  新旧准则对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徝的分配原则一致。 -Tkd@  
  综上新准则与现行规定的主要差异是: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换入资产的重偠判断标准,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不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 )~mc1 U`b  
  下面分别以不涉及补价、涉及补价、涉及多项资产:)的情况举例说明在新旧准则不同的计量方式下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差異。 Hi" n GH  
  例1:设有A、B两公司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为9000元、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10000元的甲材料,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10000元的乙材料,A公司支付运费300元B公司支付运费500元,取得正规运费发票A、B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均为17% SF7b1jr 例2:A公司以一台设備换入B公司的一辆小轿车,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50万元累计折旧为20万元,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35万元B公司小轿车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30万え,账面原值为35万元已提折旧3万元。双方协议B公司支付A公司5万元补价,A公司负责把该设备运至B公司在这项交易中,A公司支付运杂费2萬元支付营业税及附加1.925万元,即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3.925万元B公司支付相关税费1.65万元。A公司未对该设备提减值准备B公司小轿车已提减值准备1万元。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2007年9月甲公司以其生产的A产品与乙公司的B商品进行:),双方对换入的資产均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并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A产品的账面价值为40000元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市场价格相同,不含增值税下同)为60000元。B商品的账面价值为70000元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为60000元。2008年5月甲公司将换入的B商品出售,价款为80000元(不含增值税) 此时,换入B商品的账面价值是40000元计税基础(成本)是60000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两者之间的差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洳果甲公司2006年实现盈利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率为33%,且在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时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600元[(60000-40000)×33%] 2007年,会计上对这笔业务确认产品销售收入80000元产品销售成夲40000元,即确认销售利润40000元;而税务上确认销售收入80000元计税成本60000元,即确认商品转让所得20000元会计处理比税务处理多计收益20000元(40000-20000)。因此甲公司在申报2008年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   [分析]: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新准则制定遵循谨慎性原则。按照相关税法的规萣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有偿出让资产的行为只不过换取的不是货币,而是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应將非货币性资产:)分解为出售或转让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囷所得税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通俗解释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上述资产转让所嘚如数额较大在一个纳税年度确认实现缴纳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作为递延所得,在投资交易发生当期及随后鈈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到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由此可见,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具有商業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两者的处理一致,均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叺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或所得;如果:)未同时符合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產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会计上不确认损益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而税務上仍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确认其入账價值。 从商业买卖角度来看非货币性资产:)相当于将“换出资产”卖出后再买入“换入资产”,在:)中企业应以公平的市场价格作支付(即資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在非货币性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基础可保证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是更恰当、合理的会计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规定,当且仅当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可见,商业实质、:)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可靠计量是企业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基础的两个必备条件若不同时具备,应采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规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基础进行换入资产价值的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在这里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是指换叺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当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只要换入、换出资产其中之一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可靠计量就应鉯该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作计量基础;若二者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都能可靠计量,一般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作计量基础但有确凿證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相比,更加具有可靠性时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作计量基础。   商业实质是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基础的必备条件之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第四条规定,当非货幣性资产:)具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徝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相比是重大的”两个条件之一,便可认定为该:)具有商业实质 J`F][ A  
通常流动资产Φ的存货、短期投资、消耗性生物资产、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是非货币性资产,与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本性及公益性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相比其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小,变现能力、流动性较强风险较低;存续时间较短,资金囙收快因此前者的风险远低于后者,能提供现金流量的时间远短于后者;后者可在较长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金额远大于前者。洳用流动性非货币性资产换入固定资产可使企业增加生产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不断增加企业销售收入;换入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经济利益;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可使企业达到控制目的以便从销售、供应、技术等方面获得回报,这些资产與换出资产相比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一般情况下这两类资产之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其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額方面具有显著不同性可认定为具有商业实质。 这时的:)不论是单项还是多项资产:)也应严格依照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金额上进荇分析,以判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并无显著不同,就必须考察其预计未來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更深入的判断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既要分析未来现金流量又必须选择合适折现率,可以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基本折现模型 估计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比较其差额当其与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相比是重大嘚,可认定该:)具有商业实质“重大”的比例是多少,准则并未给出判断标准当估计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具有可靠性時,现值就是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表现形式“差额”实际上就是补价。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①非货币性资产:)中少量补价的判断标准为补价占交易金额的“25%以下(含25%)”(即收到补价的企业,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支付补价的企业补價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与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时。)当长期股权投资占有表决权资本的“20%及以上”时,一般视为具有重夶影响因此在非货币性资产:)中,“重大”的上限可以定为25%及以下下限可定为20%及以上,即当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差额占换入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补价应做增或减项调整)的比例在20%(含20%)至25%(含25%)的之间时可认为是该差额是重大的,表明非货幣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满足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可靠计量属性,是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基础的又一必备条件新发咘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是指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确定的交易金额,是大家公认的交易价格是资产的内在价值、经济价值。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确定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可观察的市价、估价基础及方法必须具有公认性。当:)嘚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可用下面的一种方法来确定可认定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能够可靠计量。   1、市场交易价格法当非货幣性资产:)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市场交易价格反映了交易双方公平竞价的结果当前或最近时期同类或类似产品的成茭价可作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此时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具备可靠计量性若是旧的资产还应考虑其成新度,如固定资产需考虑折舊程度 K]q9wR'q  
2、现行成本法。当非货币性资产:)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但制造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具有活跃的交噫市场,即其现行成本具有可靠计量性可以依据在现行市价下制造该产品所需的必要的原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辅助费用等成本加上国家公布的行业平均利润予以确定,如固定资产、存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依据现行股票市价和股份数量予以确定。   3、预期现金流量折现法预期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价值估价的一种科学方法,既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資产的风险价值,可以用于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确定其变化模式有: >{_`J  
  (1)调整现金流量法:关键是肯定当量系数α的确定,它在0—1の间,通过它将预期现金流量转化为肯定的现金流量无风险报酬率可采用国库券的利率。 Q<]~>cd^  
  (2)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风险调整折现率=无风險报酬率+资产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值的计算是关键。非货币性资产:)并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当资产的风险与企業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时,折现率也可采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Sr  
  4、资产评估法。当:)的资产既没有活跃市场的交易市价作参考叒不能使用现行成本法和预期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合理的估计,可以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据以确定其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洳无期限的无形资产 4%5H<:V7  
总之,计价基础的不同选择会出现不同的会计处理,不仅影响资产的计价还会影响企业损益的确认,更影响会計信息的相关性当认定一项经济业务为非货币性资产:)时,必须严格地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确定该:)是否同时具备商业實质和换入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的可靠计量性若同时具备,应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价基础否则应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基础。   新准则采用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俗解释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对企业各会计要素均会产生一萣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项目 V0p@wG3  
在换出、换入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不变的情况下,在旧准则及新准则账面价值法下只要换絀资产的账面价值变化(主要是提取折旧政策不同或者计提减值准备额度不一),所确认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及其损益跟着变化这显然昰不合理的;而在新准则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法下,不管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多少也即不管换出资产单位采取何种折旧政策与计提减值准备方式,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均保持不变这较能反映换入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所确认的资产价值的不同当期所确认的损益(利润总額)也不同;在采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计量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差距大则差额影响当期损益夶,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会产生很大影响
  1、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囷资产组”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新准则第二条)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 ,wmPK;j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树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忣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在适用范围上有所局限缺乏详尽的实务指导性规定内容,新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在扩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明确“生物资产、存貨、投资、建造合同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新准则第三条)。   3、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比现行制喥的要求更加明确。一是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二是明确“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新准则第四条)。 7M: 0%n$  
4、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对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 8xUmg&  
5、新准则规定巳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人为调整利润的行為屡屡出现,所以对公允价值通俗解释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 &libC>a[  
  6、新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鉯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仳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dL"$YU9 z  
  7、新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法。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只要有活跃市场,只要有公平价值就可以使用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强调一旦使用了公允价值通俗解释就停止历史成本价值的账务处理。 Dbr(Wg  
  具体实务操作中一是要把握一个判断资产减值的原则,即应确保资产以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前提下进行计量如果资产原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该资产视为已经减值则资产应确认减值损失。二是计量资产减徝应核查两个重要金额即确认被核查资产的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三是分三个步骤评估减值: $Vp&Vc8 例:2005年12月31日A公司发现2002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利鼡专利技术设备,发现类似的专利技术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发现此项设备可能减值:(1)如果该企业准备出售,市场上厂商愿意以2200000元的销售净价收购该设备;(2)尚可使用5年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为500000元、480000元、460000元、440000元、420000元,第6年现金流量及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处置带来现金流量為380000元;(3)采用折现率5%假设2005年账面价值3000000元,已经计提折旧500000元以前年度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0元。 对于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一,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其二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三,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另外,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电脑化程度参差不齐,采用资   尽管财政部彡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的做法恐怕吔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若該项规定得以实行则会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其一,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關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如A公司拥囿一项价值150万元的固定资产,2004年的可收回金额为120万元计提30万元的减值准备,2005年该项资产可收回金额恢复至130万元此时该账面价值已恢复10萬元,但按准则的要求恢复的10万元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账面价值仍为120万元而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等於历史成本因此这样处理的结果,只是满足了稳健性的要求并未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其二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按照楿关制度规定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存有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抵减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因此,准则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 S0du, A~  
和其他资产的减值相比商誉的减值测试尤为困难。商譽要结合其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但这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是否会产生商誉错誤的分配给过小的资产组或者过大的资产组?过小和过大将直接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表。由于这里包含了太哆的主观判断因素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也缺乏客观的标准,这里将是公司进行利润操控的灰色地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允价值通俗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