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othesis testing几个不同的数据库test类型型到底有什么具体区别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
  什么是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抽样研究的统计推理,对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作出推断。
  生物现象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以致抽样误差不可避免,所以我们不能仅凭个别样本的值来下结论。当遇到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率)、样本均数(率)与已知总体均数(率)有大有小时,应当考虑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率)来自同一总体,其差别仅仅由于抽样误差即偶然性所造成;二是这两个或几个样本均数(或率)来自不同的总体,即其差别不仅由抽样误差造成,而主要是由实验因素不同所引起的。假设检验的目的就在于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区分差别在统计上是否成立,并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两者进行比较的情况,如采购原材料的验证,我们抽样所得到的数据在目标值两边波动,有时波动很大,这时你如何进行判定这些原料是否达到了我们规定的要求呢?再例如,你先后做了两批实验,得到两组数据,你想知道在这两试实验中合格率有无显著变化,那怎么做呢?这时你可以使用假设检验这种统计方法,来比较你的数据,它可以告诉你两者是否相等,同时也可以告诉你,在你做出这样的结论时,你所承担的风险。假设检验的思想是,先假设两者相等,即:&=&0,然后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1.小概率原理
  如果对总体的某种假设是真实的,那么不利于或不能支持这一假设的事件A(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要是在一次试验中A竟然发生了,就有理由怀疑该假设的真实性,拒绝这一假设。
  2.假设的形式
  H0&&原假设,H1&&备择假设
  双尾检验:H0:& = &0 ,
  单尾检验:,H1:& & &0&,H1:& & &0 假设检验就是根据样本观察结果对原假设(H0)进行检验,接受H0,就否定H1;拒绝H0,就接受H1。
  假设检验的原理
  一般地说,对总体某项或某几项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对假设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判断,这种方法称为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使用了一种类似于&反证法&的推理方法,它的特点是:
  (1)先假设总体某项假设成立,计算其会导致什么结果产生。若导致不合理现象产生,则拒绝原先的假设。若并不导致不合理的现象产生,则不能拒绝原先假设,从而接受原先假设。
  (2)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反证法。所谓不合理现象产生,并非指形式逻辑上的绝对矛盾,而是基于小概率原理: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若发生了,就是不合理的。至于怎样才算是&小概率&呢?通常可将概率不超过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也可视具体情形而取0.1或0.01等。在假设检验中常记这个概率为&,称为显著性水平。而把原先设定的假设成为原假设,记作H0。把与H0相反的假设称为备择假设,它是原假设被拒绝时而应接受的假设,记作H1。
  假设检验的种类
  假设检验可分为正态分布检验、正态总体均值分布检验、非参数检验三类。
  正态分布检验包括三类:JB检验、KS检验、Lilliefors检验,用于检验样本是否来自于一个正态分布总体。
  正态总体均值检验检验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考察系统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各样本均值之差应在随机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反之,如果不同样本的均值之差超过了允许的范围,这就说明除了随机误差之外,各均值之间还存在系统误差,使得各均值之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正态总体均值检验分为两种情况,
  t检验是用小样本检验总体参数,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分为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当为双样本检验时,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
  从两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t检验,若不等,可采用t'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
  Z检验是一般用于大样本(即样本容量大于30)平均值差异性检验的方法。
  上面所述的检验都是基于样本来自正态总体的假设,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并不明确知道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这就为假设检验带来难度。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不做严格的限制,而且计算简单。统计工具箱提供了符号检验和秩和检验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05)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提出假设(检验假设H0),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确定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小,如可能性小,则认为假设不成立,若可能性大,则还不能认为假设不成立。
  假设检验规则与两类错误
  1.确定检验规则
  检验过程是比较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假设的差异。差异显著,超过了临界点,拒绝H0;反之,差异不显著,接受H0。
  怎样确定c?
  2.两类错误
  接受或拒绝H0,都可能犯错误
  I类错误&&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为&
  II类错误&&取伪错误,发生的概率为&
犯I类错误(&)
犯II类错误(&)
  &大&就小,&小&就大
  基本原则:力求在控制&前提下减少&
  &&&显著性水平,取值:0.1, 0.05, 0.001,等。如果犯I类错误损失更大,为减少损失,&值取小;如果犯II类错误损失更大,&值取大。
  确定&,就确定了临界点c。
  ①设有总体:X~N(&,&2),&2已知。
  ②随机抽样:样本均值\bar{X}~N(\mu,\sigma^2/n)。
  ③&标准化:
  ④确定&值,
  ⑤查概率表,知临界值
  ⑥计算Z值,作出判断。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1、做假设检验之前,应注意资料本身是否有可比性。
  2、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应注意这样的差别在实际应用中有无意义。
  3、根据资料类型和特点选用正确的假设检验方法。
  4、根据专业及经验确定是选用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
  5、当检验结果为拒绝无效假设时,应注意有发生I类错误的可能性,即错误地拒绝了本身成立的H0,发生这种错误的可能性预先是知道的,即检验水准那么大;当检验结果为不拒绝无效假设时,应注意有发生II类错误的可能性,即仍有可能错误地接受了本身就不成立的H0,发生这种错误的可能性预先是不知道的,但与样本含量和I类错误的大小有关系。
  6、判断结论时不能绝对化,应注意无论接受或拒绝检验假设,都有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7、报告结论时是应注意说明所用的统计量,检验的单双侧及P值的确切范围。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往往可以由某参数的显著性水平为&的检验,得到该参数的置信度为1&&的置信区间,反之亦然。例如,显著性水平&的均值&的双侧检验问题:
  H0:& = &0,
  与置信度为1-& 的置信区间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若检验在&水平下接受H0,则&的1 - &的置信区间必须包含&0;反之,若检验在 &水平下拒绝H0,则&的1-&的置信区间必定不包含&0。因此,我们可以用构造&的1-&置信区间的方法来检验上述假设,如果构造出来的置信区间包含&0,就接受H0;如果不包含&0就拒绝H0。同样给定显著水平 &,可以从构造检验规则的过程中,得到&的 1-&置信区间。如上例,&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
  即置信区间为(80.55 , 85.45),因为&0 = 80,不在这个区间内,拒绝H0
  几种常见假设检验
  考虑下面三种类型的假设检验:(4.12)
  (1)(双边检验)
  (2)\mu_0& type=&#_x0000_t75&& (右侧单边检验)
  (3)(左侧单边检验)
  假设检验的应用分析
  案例一:假设检验设备判断中的应用[1]
  例如:某公司想从国外引进一种自动加工装置。这种装置的工作温度X服从正态分布(&,52),厂方说它的平均工作温度是80度。从该装置试运转中随机测试16次,得到的平均工作温度是83度。该公司考虑,样本结果与厂方所说的是否有显著差异?厂方的说法是否可以接受?
  类似这种根据样本观测值来判断一个有关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的问题,就是假设检验的问题。我们把任一关于单体分布的假设,统称为统计假设,简称假设。上例中,可以提出两个假设:一个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记为H0:&=80(度);另一个称为备择假设或对立假设,记为H1 :&&80(度)这样,上述假设检验问题可以表示为:
  H0:&=80  H1:&&80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相互对立,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备择假设的含义是,一旦否定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备你选择。所谓假设检验问题就是要判断原假设H0是否正确,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原假设,若拒绝原假设,就接受备择假设。
  应该如何作出判断呢?如果样本测定的结果是100度甚至更高(或很低),我们从直观上能感到原假设可疑而否定它,因为原假设是真实时,在一次试验中出现了与80度相距甚远的小概率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竟然出现了,当然要拒绝原假设H0。现在的问题是样本平均工作温度为83度,结果虽然与厂方说的80度有差异,但样本具有随机性,80度与83度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是样本的随机性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原假设作出接受还是拒绝的抉择,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决策条件,对样本值与原假设的差异进行分析。若有充分理由认为这种差异并非是由偶然的随机因素造成的,也即认为差异是显著的,才能拒绝原假设,否则就不能拒绝原假设。假设检验实质上是对原假设是否正确进行检验,因此,检验过程中要使原假设得到维护,使之不轻易被否定,否定原假设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同时,当原假设被接受时,也只能认为否定它的根据不充分,而不是认为它绝对正确。
  案例二:假设检验在卷烟质量判断中的应用[2]
  在卷烟生产企业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卷烟检验标准中要求烟支的某项缺陷的不合格品率P不能超过3%,现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0支卷烟进行检验,发现有2支不合格品,问此批产品能否放行?按照一般的习惯性思维:50支中有2支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率就是4%,超过了原来设置的3%的不合格品率,因此不能放行。但如果根据假设检验的理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批产品应该可以放行。这是为什么呢?
  最关键的是由于我们是在一批产品中进行抽样检验,用抽样样本的质量水平来判别整批的质量水平,这里就有一个抽样风险的问题。举例来说,我们的这批产品共有10000支卷烟,里面有4支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率是0.04%,远低于3%的合格放行不合格品率。但我们的检验要求是随机抽样50支,用这50支的质量水平来判别整批 10000支的质量水平。如果在50支中恰好抽到了2支甚至更多的不合格品,简单地用抽到的不合格品数除以50来作为不合格品率来判断,那我们就会对这批质量水平合格的产品进行误判。
  如何科学地进行判断呢?这就要用到假设检验的理论。
  步骤1:建立假设
  要检验的假设是不合格品率P是否不超过3%,因此立假设
  H0:P&0.03
  这是原假设,其意是:与检验标准一致。
  步骤2:选择检验统计量,给出拒绝域的形式
  若把比例P看作n=1的二项分别b(1,p)中成功的概率,则可在大样本场合(一般n&25)获得参数p的近似&的检验,可得样本统计量:近似服从N(0,1)
  其中=2/50=0.04,p=0.03,n=50
  步骤3:给出显著性水平&,常取&=0.05。
  步骤4:定出临界值,写出拒绝域W。
  根据&=0.05及备择假设知道拒绝域W为
  步骤5:由样本观测值,求得样本统计量,并判断。
  结论:在&=0.05时,样本观测值未落在拒绝域,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应允许这批产品出厂。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进一步研究一下这个例子,在50个样品中抽到多少个不合格品,就要拒绝入库呢?我们仍取&=0.05,根据上述公式,得出,解得x&3.48,也就是在50个样品中抽到4个不合格品才能判整批为不合格。
  而如果我们改变&的取值,也就是我们定义的小概率的取值,比如说取&=0.01,认为概率不超过0.01的事件发生了就是不合理的了,那又会怎样呢?还是用上面的公式计算,则得出,解得x&4.30,也就是在50个样品中抽到5个不合格品才能判整批为不合格。检验要求是不合格品率P不能超过3%,而现在根据&=0.01,算出来50个样品中抽到5个不合格品才能判整批为不合格,会不会犯错误啊!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的情况作的统计推断,是推断就会犯错误,我们的任务是控制犯错误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错误有两类:
  第一类错误(拒真错误):原假设H0为真(批产品质量是合格的),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抽到过多的不合格品),样本落在拒绝域W内,从而导致拒绝H0(根据样本的情况把批质量判断为不合格)。其发生的概率记为&,也就是显著性水平。&控制的其实是生产方的风险,控制的是生产方所承担的批质量合格而不被接受的风险。
  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H0不真(批产品质量是不合格的),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抽到过少的不合格品),样本落在W外,从而导致接受H0(根据样本的情况把批质量判断为合格)。其发生的概率记为&。&控制的其实是使用方的风险,控制的是使用方所承担的接受质量不合格批的风险。
  再回到刚刚计算的上例的情况,&由0.05变化为0.01,我们对批质量不合格的判断由50 个样本中出现4个不合格变化为5个,批质量是合格的而不被接受的风险就小了,犯第一类错误的风险小了,也就是生产方的风险小了;但同时随着&的减小对批质量不合格的判断条件其实放宽了&&50个样本中出现4个不合格变化为5个,批质量是不合格的而被接受的风险大了;犯第二类错误的风险大了,也就是使用方的风险大了。在相同样本量下,要使&小,必导致&大;要使&小,必导致&大,要同时兼顾生产方和使用方的风险是不可能的。要使&、&皆小,只有增大样本量,这又增加了质量成本。
  因此综上所述,假设检验可以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进行质量合格判定,又告诉我们要兼顾生产方和使用方的质量风险,同时考虑质量和成本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俞良蒂.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参数估值与假设检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孙厉.假设检验在卷烟质量判断中的应用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同意&a data-hash=&5c05c9c0be702a0c3966f3def70e3faf& href=&///people/5c05c9c0be702a0c3966f3def70e3fa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5c05c9c0be702a0c3966f3def70e3faf&&@Yuhang Liu&/a&的看法,你的导师并没有错。就我看来,导师是学生的摆渡人,&b&他和你一起上船,你们要一起冒险渡河,但是他不能,也不会保证你能过河的&/b&。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如此。&blockquote&To the many mentors that I had in graduate school. They set me on the right path, and guide me to the finish. They launched me on a wonderful career, and gave me strength when I need it. I owe them a great deal.
---G. Krantz &/blockquote&研究生就如同其名字一样,是&b&主研究而非学习的,研究生不是大学的简单衍生,除非你大学就会自己发论文了&/b&。我在过去一个回答中曾经说过:&b&研究是一个高度非确定,高风险的行为。就好像是荒野求生一样,大海中孤舟行船。&/b&所以需要引路人给你起码的指导,使得你不至于被狮子吃了,不至于让你几年花费在无谓的问题上。说白了&b&,他的定位就是一个主辅助,或者合作者(如果你的水平很高的话)&/b&。输出还得靠你自己,&b&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辅助了&/b&。这是一个误区,很容易把自己玩死的。&br&&br&所谓指导,一般来说给你&b&具体的题目&/b&,这个题目和你大学的习题最大的不同不在于难度,在于它的&b&开放性&/b&,一般来说,&b&你导师自己也不能确信答案&/b&。他会让你定期汇报结果,对应的给你指导。我也推荐读研的定期去,以免出现最后无法毕业的情况。如果你最后完成结果,他还会帮你修论文,达到可以发表的程度。如果你的导师这几点都做到了,他就合格了,不,算好的了。&b&你需要发挥主动性,慢慢学会独立研究,写作乃至平衡自己的生活。&/b&所以你要主动和你导师交流,虽然那是很怕怕的事情。
同意的看法,你的导师并没有错。就我看来,导师是学生的摆渡人,他和你一起上船,你们要一起冒险渡河,但是他不能,也不会保证你能过河的。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如此。To the many mentors that I had in graduate school. They set me on the right …
&p&专心做事吧,你现在还是想多了。&/p&&br&&br&&p&想这么多人心,事却不做,谁爱搭理你谁有病。&/p&&p&拿着好成果去给导师看,他不搭理你他有病。&/p&&br&&p&人的价值体现在事上,很简单。&/p&
专心做事吧,你现在还是想多了。 想这么多人心,事却不做,谁爱搭理你谁有病。拿着好成果去给导师看,他不搭理你他有病。 人的价值体现在事上,很简单。
研究生是和导师关系中非常弱势的一方。当出现了被老师不喜欢的情况的时候,&b&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余地&/b&。因为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毕业、就业这些命根子都攥在导师的手中。&br&&br&1.如果你有志科研,但是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被老师嫌弃,那你只能去改变,去适应导师定下的哪怕是不合理的规则(毕竟导师不是你想换想换就能换)。因为你需要的是课题组的、老师的资源,这些是你进行学术研究的本钱,也是你不得不求着老师的地方。如果因为老师对你的嫌弃减少了对你的帮助,吃亏的永远是学生。所以即使是不努力改变形象,也要避开老师画的红线,不要犯错。在此基础上,多主动去和导师沟通、交流,把因为老师嫌弃对你学术进展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旦有比较好的文章出来,老师对你态度转变基本上是必然的。&br&&br&2.如果你无心科研,只要文凭。同样是要接受老师的责难,但是你第二步做的就不是请教问题,而是争取获得老师的支持,免得在你顺利毕业和就业中作梗。如果能争取一点资源的话是最好的。&br&&br&上述两种只适用于老师有真才实学的前提。如果老师水平很一般难以为你提供帮助,皆可以不必考虑用心讨好他来换取资源。如果你在老师无真才实学的前提下还一心想做好科研,那么你更换导师是必须的。因为以一个研究生的能力,想抛开老师的帮助,借助自身来进行科研几乎是不可能的。&br&&br&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b&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b&。读研期间会遇到太多的主观、客观问题,我们不但左右不了自己的发展,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无论如何,请一直保持上进心。因为我们读研,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读的。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脸色,只应该专注自身,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从我的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太多的研究生都和导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面对着学业的压力以及师生关系、同门关系的挑战,可能更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毕竟,在困境中勇于追求自己最理想的结果,才是一个理性人的作为。&br&&br&归根到底,不要因为导师的问题影响自己,更不必因为导师的偏见而自暴自弃。我们需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导师是我们完成目标过程中的助手。千万不要因为导师的好恶,而影响自己前进的过程。世道艰难,研究生们背负的压力太大。无论是学业上还是就业上。而我们也没有资格对于导师的师德师风做出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导师中太多的市侩,只是把学术当作谋生手段,早已没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导师的质量良莠不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只会让自己失望。&br&&br&最后以一句话和诸位被老师嫌弃的研究生朋友们共勉吧。&br&“&b&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b&&br&&br&&br&&b&
于南七技校&/b&
研究生是和导师关系中非常弱势的一方。当出现了被老师不喜欢的情况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余地。因为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毕业、就业这些命根子都攥在导师的手中。 1.如果你有志科研,但是因为某些不知道的原因被老师嫌弃,那你只能去改变,去适应导师…
泻药,请看我的签名“做自己”&br&有两个建议:&br&1、邀请一些硕导或者博导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是现在导师的角度回答问题,我是学生,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老师怎么想的,不太准。&br&2、我觉得真心没必要去做导师喜欢的学生,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目标,个人认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最理想的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所以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附属于其他,只要完成基本的任务,没必要care这些。
泻药,请看我的签名“做自己” 有两个建议: 1、邀请一些硕导或者博导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是现在导师的角度回答问题,我是学生,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老师怎么想的,不太准。 2、我觉得真心没必要去做导师喜欢的学生,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目标,个人认为…
正常的导师,喜欢正常的学生且善于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基本的礼貌道德。不正常的导师喜欢的你懂得。&br&一个人为了让别人喜欢也挺为难的,往往越在乎别人,越迷失自我,越没有自我越不容易被人喜欢。&br&个人觉得研究生第一要务是做好科研,发表好的成果,才能立足,即使不做科研,研究生期间好好学习也不会荒度光阴。没必要太care别人的眼光,只要堂堂正正就好。
个人观点,谢谢!
正常的导师,喜欢正常的学生且善于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基本的礼貌道德。不正常的导师喜欢的你懂得。 一个人为了让别人喜欢也挺为难的,往往越在乎别人,越迷失自我,越没有自我越不容易被人喜欢。 个人觉得研究生第一要务是做好科研,发表好的成果,才能立…
第一次被邀请作答,:D&br&答案是如果你做到&b&能干精明肯吃亏&/b&,老板就会喜欢你。&br&&br&能干是第一层,这对正常打工的人来说是必需的。若不能干,不能够拿到好&br&的薪水。&br&&br&精明是第二层,是精打细算和耳聪目明。人无可能事事都能干,需要把自己的&br&能干精打细算才行。工作差不多都是团队合作,不耳聪目明,无法了解其他人&br&的做法。&br&&br&肯吃亏是第三层。一般在工作上夸人就说“精明能干”,但为什么我要提到肯吃&br&苦了,因为把亏记下来,往后是用得着的。&br&&br&如果我们工作上这三层都能做到,肯定是无往而不利。&br&&br&补充听到的一个故事:有人问拿破仑怎么带兵打胜仗,他答说:士兵要么能干,&br&要么不能干;要么精明,要么不精明。我让精明能干的做元帅,因为既能把握&br&大局,又能以身作则。精明不能干的做将军,他的精明让士兵去完成就好。不&br&能干不精明的做普通士兵,忠诚完成上面的任务就好————能干不精明的统统枪&br&毙。
第一次被邀请作答,:D 答案是如果你做到能干精明肯吃亏,老板就会喜欢你。 能干是第一层,这对正常打工的人来说是必需的。若不能干,不能够拿到好 的薪水。 精明是第二层,是精打细算和耳聪目明。人无可能事事都能干,需要把自己的 能干精打细算才行。工作…
1,对所要做的事情的详尽了解和准备;&br&
2,不断成功的经验形成的心理优势。&br&
以上两条是80年代盖洛普调查的报告结论。&br&
不是说自信的人对什么都自信。一个40岁男人再自信,也不会说自己跑得过刘翔,如果说了,他就是疯子,不是自信。也就是说,人的自信是局限在特定的一些领域的。你看到一个人自信,那只是一部分。&br&
1,对所要做的事情的详尽了解和准备;
2,不断成功的经验形成的心理优势。
以上两条是80年代盖洛普调查的报告结论。
不是说自信的人对什么都自信。一个40岁男人再自信,也不会说自己跑得过刘翔,如果说了,他就是疯子,不是自信。也就是说,人的自信是局…
&p&谢邀。&/p&&p&我是高中扩招的第一批幸运儿, 我们那最普通的高中,上几届也是五百七八十分,这个分数高到令人绝望,我在初三下学期,家里就已经联系在北京打工的一个亲戚,让我毕业后卖烤鸭,没想到那年中考分数线直降七十分,然后我很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p&&p&到了高中,全年级八百多人,我的成绩,大概在五百多名吧,班级三十名左右,按照往年的高考成绩,一个班运气好,有七八个能考上,所以,当时我还挺蛋疼,高中三年我要卖多少烤鸭啊,耽误我赚钱。 &/p&&p&我也就没有压力地学着,混着,但没想到转机来的非常突然。&/p&&p&高一上学期的期中,全县高中有一个联合竞赛,只考三门,数学,英语,物理,这次竞赛难到变态,我清楚记得,数学150分,班级最高103,我考了101,物理100分,最高62,正是我,英语最高119,我考了108。&/p&&p&竞赛总分,班级第二,年级11,我真是惊呆了!&/p&&p&现在实在不好描述当时的强烈冲击,在我看来,这就像许三多的333个腹部绕杠,那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而这是我一生的转折点。&/p&&img src=&/v2-7e8bd97f1bc1aadd048e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p&那一刻,我涌现出有生以来最强烈、最猛烈的自信,原来我也可以,原来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是一股极其强大的自信,自那之后,我学习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高一下学期,基本上都在班级前三,高二更是挤进年级前五,高考更是第一次,也是为一次全校第一!!&/p&&p&这个转折点,真正教会了我一点:自信,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它绝对不是凭空生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实打实的现实上,它来源于成功的实践!这个观念一直对我影响极其深刻:&/p&&p&&b&为什么我从不怕失眠?&/b&因为在高考前一个月开始,我就严重失眠,高考那两天甚至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但高考我考了全校第一,失眠不仅没有影响发挥,甚至让我超水平发挥,经历过我知道,失眠小意思。&/p&&p&&b&为什么我不再纠结身高?&/b&不足175的身高一直是我的痛,上大学时还被忽悠了好几款增高仪,但自从我毕业后,在工作中越来越努力,在职场上走的越来越好,我发现,身高并不是让人仰视的不可跨越的鸿沟,更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却认为我肯定不止175。&/p&&p&&b&为什么不再害怕内向没朋友?&/b&我从小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特别羡慕朋友多的人,但随着我书读的越来越多,兴趣爱好越来越广,尤其是成了知乎的准V,我不仅不再害怕没朋友,甚至越来越喜欢能够让我沉思内敛的内向气质。&/p&&p&自信是什么?&b&自信是一种轻松实践的气质!&/b&这里的轻松不是没有困难、挑战甚至挫折失败,而是能够直面困难,怀着轻松的心态付诸实践,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因为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所以自信!!&/p&&p&自信并不是纯心理学的,它不会凭空而来,它必须建立在铁一般的事实基础上!&/p&&p&————————&/p&&p&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公众号「高太爷」。&/p&&p&&a href=&///?target=http%3A///r/LzmJkRrEr0fQrV7y92w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LzmJk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0fQrV7y92w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谢邀。我是高中扩招的第一批幸运儿, 我们那最普通的高中,上几届也是五百七八十分,这个分数高到令人绝望,我在初三下学期,家里就已经联系在北京打工的一个亲戚,让我毕业后卖烤鸭,没想到那年中考分数线直降七十分,然后我很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到了高…
&img src=&/50/v2-1e072b4eda9f70b0ba024a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50/v2-1e072b4eda9f70b0ba024a_r.jpg&&&p&常常我们认为,那些不自信的人,是他们外在的条件不足或者是能力有所欠缺,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有些外貌和能力都不错的人,依然会表现得不自信,而有些人虽然条件看起来一般,但却呈现出十分自信的状态。&/p&&br&&p&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变得自信,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p&&p&金融八卦女,每日陪你度过,带给你更有料、更有趣、更值钱、更有态度的原创内容,记得置顶 八妹哦 &br&&/p&&br&&p&
文 :四毛&/p&&br&&p&我的咨询室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p&&br&&p&&strong&“我总觉得自己不快乐”。&/strong&&br&&/p&&br&&p&当我问“为什么你总觉得不快乐?”时,收获的最多回答是:&br&&/p&&br&&p&“大概是因为我不自信吧。”&br&&/p&&br&&p&&strong&这些年让人自信的鸡汤真的很多,那自信和不自信的人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strong&&/p&&br&&p&多年的咨询经历让我发现一个结论:&br&&/p&&br&&p&&strong&从不自信到自信,其实你只需要做到这一点:学会真实的表达自我。&/strong&&/p&&p&&strong& 1.为什么我不自信?&/strong&&br&&/p&&br&&p&“我只有这样做,妈妈才不会伤心”&br&&/p&&br&&p&以前做一档电视节目,一个女孩向我诉说她的“不快乐”。&/p&&br&&p&她30岁,非常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工作也不错,是很多女孩子羡慕不已的对象。但她说自己每天都活得特别的紧张和焦虑。“我一点都不快乐。”&/p&&br&&p&&strong&为什么?&/strong&我问她。&/p&&br&&p& “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没用,我觉得不论我怎么努力,我妈妈都不满意,她总觉得我没有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我非常的不自信………&/p&&br&&p&“生病了,也要咬牙忍着去工作;要对所有人都谦和,要对领导如何如何,要对朋友如何如何,不要考虑你自己”&/p&&br&&p&我一直是按照妈妈所说的方式去做的,但我真的越活越觉得不快乐。”&/p&&br&&p&其实这个女孩8岁时,妈妈就去世了。从8岁起她就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学习一切,内心一直特别恐惧。&/p&&br&&p&“我特别害怕别人否定我,因为别人否定我就会讨厌我,讨厌我就会攻击我,没有人保护我,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够让老师喜欢我:我必须要努力上进,学习成绩好。我也在想怎么能够让同学们不欺负我:我必须得让他们觉得从我这里获得了很多的东西。”&/p&&br&&p&&strong&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委屈了?是不是对谁愤怒了?这些她完全不敢表达。&/strong&&/p&&br&&p&其实,很多人在婴幼儿时对妈妈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饿了,然后妈妈说 “来,宝宝,妈妈给你去做好吃的” ;你不高兴了,“来,妈妈哄一哄你?”&/p&&br&&p&如果妈妈很好地呼应了你的情感,我们就会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p&&br&&p&如果妈妈没有,而是你要观察妈妈是不是高兴?是不是情绪稳定?如果她稳定高兴,那我就稍稍地表达一下自己。&/p&&br&&p&如果她不稳定,我饿了也得假装忍着。我不高兴了,也要假装特别开心,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伤心。&/p&&br&&p&温尼科特说,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生存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虚假自体,真实的自己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真实的那一部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委屈和愤怒会占据我们的心,这种情感会伴随影响我们一生,长大后的个体就是极为不自信的。&/p&&br&&p&&strong&如果你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那生活会怎样呢?&/strong&&/p&&br&&p&&strong&你会完全没有生活,就像一个人永远在一个跑道上不停地奔跑,心,最终会累死的。&/strong&&/p&&br&&br&&p&&strong&“一旦触碰一件新的事情,我就会惹麻烦”&/strong&&/p&&br&&p&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经熟悉的事情,还包括对自己没有从事过的事情的一种预估,这种对于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形成于小时候。&/p&&br&&p&当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东西时,一拿起勺子,结果洒了一身。&/p&&br&&p&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怎么这么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给你洗衣服,我喂你吧。”&/p&&br&&p&妈妈这样说,让你觉得尝试新东西时犯错是不能接受的,会给妈妈惹麻烦。&/p&&br&&p&你第一次系鞋带没系好,妈妈说,“马上要迟到了,怎么这么磨叽啊?我帮你穿。&/p&&br&&p&你的尝试被打断一次又一次之后,自我效能就会出现问题, “我如果一旦去触碰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么我就会惹麻烦。” &/p&&br&&p&所以,不自信的人会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p&&br&&p&&strong&“我什么都好,为什么就是命不好?”&/strong&&/p&&br&&p&我认识一个女孩,找的第一任丈夫非常强势,对她很不尊重。她离婚了,之后又找了一个对他吆三喝六的人。当然后来又分手了,然后找了一个对她整天数落挑剔的人。&/p&&br&&p&她对我说:“我什么都好,为什么就是命不好?”&/p&&br&&p&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是因为不自信,所以才找那些对她不好的人。其实,不自信只是一种表现,实质上她一直在“强迫性重复”。&/p&&br&&p&弗洛伊德说,如果我们儿时有一种固定模式,会希望自己在成年时重建和还原那个场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创伤的一个修复。&/p&&br&&p&&strong&那个女孩为什么总是找伤害她的人呢?&/strong&&/p&&br&&p&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在小时候对她有特别强烈的期待,因此对她特别苛刻。&/p&&br&&p&此时一个幼小孩子的内心非常委屈但却无助,长大后,她就会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能够去修正别人对她不恰当的评价。&/p&&br&&p&如果她带着这样的一个模式进入他成年的婚姻状态当中时,她一定得先找一个对他不接纳的他才有可能修正,把这个人对她不接纳,修正成对她的接纳。&/p&&br&&p&如果你的魔咒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你的人生当中,你要看一看你是否有一些认知或者创伤没有得到修复。&/p&&br&&p&如果你不去打破这个魔咒,你就永远会在那个循环里面去循环,只不过是换了事件换了人而已。&/p&&br&&br&&p&&strong&2.从不自信到自信,首先要做到这一点&/strong&&br&&/p&&br&&p&&strong&(1)允许自己真实的表达&/strong&&/p&&br&&p&一个人能不能快乐以及顺利的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基础就是安全感。安全感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镜像。&/p&&br&&p&成长初期,这个镜子就是我们的家庭、父母。&/p&&br&&p&你笑的时候,镜子里的人给予你的是微笑,你就是被允许的和真实的。你哭的时候,镜子里的人给予你哭泣或悲伤,你也是允许存在和真实的。&/p&&br&&p&一个8岁失去妈妈,爸爸也不管的小孩有讨好他人的倾向难道不对吗?如果他不那样做的话,那他8岁时就被这个世界灭掉了。&/p&&br&&p&父母是否在成长初期给予孩子情绪的允许和呼应,决定了我们是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br&&/p&&br&&p&我有个朋友,跟领导一见面,一点头一微笑,就会给自己一个评价,“我怎么那么的趋炎附势啊,我怎么那么没骨气啊?”因为她的感受是不允许被真实表达出来的,就会转向对内攻击。&/p&&br&&p&&strong&人最宝贵的就是真实感,因为真实感会让你感觉自己是特别有力量的。所以能真实表达的人才会自信。&/strong&&/p&&br&&p&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特别好的接受,那不妨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去重建你自己真实的存在。&/p&&br&&br&&p&&strong&(2)一定要和父母“分离”&/strong&&/p&&br&&p&安全感建构的过程中,分离是我们一生非常重要,贯穿我们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题。&/p&&br&&p&是否很好的分离代表着你能不能够去建立真正的自信。&/p&&br&&p&我们要和父母、原生家庭逐渐开始精神上的分离,慢慢融入到这个社会,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状态,再达到完整的分离。&/p&&br&&p&所谓的“我没办法,只能让父母、妻子丈夫好朋友来帮助我”...这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过程。&/p&&br&&p&每一个人都是以残缺的不完美的状态在这个世界当中存在的。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于那个不完美的爸妈,那么请问你在哪里?你的力量是什么?&/p&&br&&p&最重要的是,&strong&如果你把所有问题都归结给他们,意味着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放弃了你自己的力量,自信又在哪里?&/strong&&/p&&p&&strong&(3)要区分否定和投射&/strong&&/p&&br&&p&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否定你:“你这个方案做得不够好,这个客户谈的不是特别恰当”…….&/p&&br&&p&我想让大家看清楚一个真相,这种否定,到底是不是针对你的?不认同你的到底是别人还是你自己?&/p&&br&&p&这时你一定要学会区分否定和投射。&/p&&br&&p&如果发现自己确实经验尚有不足,就要允许你不是神。&/p&&br&&p&当别人给予一些建议,先判断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有成长空间,这种否定是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意见?&/p&&br&&p&如果他说的对,但表达方式让你不舒服,这时你又要看自己有没有完成分离。你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否可以面对自己有不足?&/p&&br&&p&还有一种否定的陷阱是什么呢?是投射。&/p&&br&&p&投射就是我们以为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是自己内心对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先期的设定。而这个设定,我们会以别人的嘴来呈现出来。&/p&&br&&p&我们认为的很多的否定可能未必是否定,而是内在对于自己不接纳不满意的一个投射。&/p&&br&&p&&strong&如果一个评价导致你不自信,不是因为他人的评价消极,而是因为你内在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所以你会觉得处处是歧视,哪里都是嘲笑。&/strong&&/p&&br&&p&有时甚至可能是你自己“勾引” 别人批评自己。&/p&&br&&br&&p&&strong&3.如何在否定和质疑中保持自信&/strong&&/p&&br&&p&&strong&(1)检视生命中的早期重要人际关系&/strong&&/p&&br&&p&回顾和检视一下我们早期的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不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是否有对自己不恰当的评价。&/p&&br&&p&例如由妈妈的悲伤或者爸爸的焦虑而引发的一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简单粗暴?&/p&&br&&p&这些都可能是会在你成年之后,引发你不自信的一些隐患。&/p&&br&&p&&strong&(2)自我识别&/strong&&br&&/p&&br&&p&自我识别就是你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真实和客观的。&/p&&br&&p&朋友亲人的观察都是带有情感的,价值偏差的和自我的价值判断。他们的这种自我识别未必真实和客观。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评,或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你观察得出来的更客观的结论。&/p&&br&&p&&strong&(3)自我建设&/strong&&/p&&br&&p&&strong&能力建设&/strong&&/p&&br&&p&你学的东西越多,你去面对突发的应变的这种技能就会越充分,你内在对于自我的安全感就会越良好。&br&&/p&&br&&p&&strong&体能建设&/strong&&/p&&br&&p&如果你连续3天都失眠,我们会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去做了一些不太恰当的决策。&br&&/p&&br&&p&锻炼能够让身体产生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产生类似于多巴胺的东西让耐心变得更加持久。这使我们应对他人评价或新的挑战都会有平静的状态,做出更好的选择。&/p&&br&&p&&strong&选择促进自己自信的环境&/strong&&/p&&br&&p&歌德说,“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br&&/p&&br&&p&如果整个环境每天就是勾心斗角,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事业和学习发展,而是无谓的人员内耗上的话,再怎么良好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在自信的环境当中我们要能够有很好的自我效能的呈现。&/p&&br&&p&&strong&心理建设&/strong&&/p&&br&&p&心理学是人一生都要去修炼的一个课程。只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否定质疑,挫折,挑战灾难,你才有力量去面对自己,你会发现自己对于自己的感受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感受到安全,才会因此而获得轻松和快乐。&/p&&br&&p&最后再强调一次,&strong&一个人自信的根基就在于:你在做一个真实的你。&/strong&&/p&
常常我们认为,那些不自信的人,是他们外在的条件不足或者是能力有所欠缺,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有些外貌和能力都不错的人,依然会表现得不自信,而有些人虽然条件看起来一般,但却呈现出十分自信的状态。 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变得自信,…
谢邀。&br&&br&根据你的目标,应该读博。“很多人说博士不是为了赚钱的,是为了学术的。”这句话明显是违背人性的。而且,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是在工业界找不到工作,挣钱少,学术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做学术就不需要挣钱养家了?做学术的人就不渴望丰厚的物质生活了?把赚钱和学术对立起来,是很愚蠢的。&br&&br&据我观察,大多数读了博士再去工业界的人,都是智商极其高,情商也很高的人。在美国(我在美国读PhD),大多数PhD是去工业界的。不只是因为工业界给钱多,更重要的是,在工业界做出的成果可以更快的改造人类生活。而在学术界搞科研的,可以说,99%的人一辈子都是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东西上面。你可以说那99%的人是那1%的人的垫脚石、或者说基础,但是,你要扪心自问,你愿不愿意让别人踩着你的肩膀走上人生巅峰,而你却在下面默默无闻(名利双失)。&br&&br&国内因为不注重研发,所以,大多数的phd还是留在了学术圈(至少给人的印象是留在了学术圈)。但在美国,工业界的PhD才是真正推动科技进步的那一群人(当然,不否认一部分成果是本科生和硕士生做出来的)。&br&&br&所以,答案很明确,读PhD,然后去工业界找工作。&br&&br&PS1:看了你的问题描述真的很让人感觉你逻辑有些混乱。。。关于读博士的目的,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目的。你读博的目的是搞学术,我读博的目的是挣钱,有什么不对吗?同一途径,可以实现不同目的,这有什么不行吗?在中国,人们总喜欢谈论情怀、理想、仰望星空,所以中国社会流行假大空;而把谈钱当成庸俗。这是很傻逼的一件事情。。。。我就是喜欢钱、我就想要有很多很多钱,然后让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过上好生活,这有什么可耻的吗?虽然我也在读phd,可我实在是看不惯有的phd的那种清高,而这种清高往往伴随着自己对现实责任的逃避以及无能。&br&&br&PS2:博士不是你想读,想读就能读;学位不是你想拿,想拿就能拿。获得读博士的资格,以及到最后拿到学位都是不容易的,要做好心理准备。&br&&br&PS3:博士毕业后,想进工业界,一定要选对读博士的专业。像生物、化学这种基础理科,在美国就算有绿卡也很难找到工业界的职位(如果没绿卡,就更难了)。当博后的话,在美国一年4万$多一点。还不到工业界的一半。决定读博一定要选好专业。
谢邀。 根据你的目标,应该读博。“很多人说博士不是为了赚钱的,是为了学术的。”这句话明显是违背人性的。而且,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是在工业界找不到工作,挣钱少,学术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做学术就不需要挣钱养家了?做学术的人就不渴望丰厚的物质生活…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29 人关注
4347 条内容
1991 人关注
1000 条内容
1077 人关注
3328 条内容
2355 人关注
756 条内容
132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ypothesis tes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